河蟹第三次脱壳前期养殖管理的个人建议


当前河蟹养殖已经进入第二壳基本结束,正迎接第三次脱壳的关键时期。河蟹脱壳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河蟹养殖成活、产量和农户的养殖收益,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丝毫马虎不得。现结合近期天气演变可能对河蟹养殖带来的问题,谈谈个人对河蟹养殖管理方面的几点建议和体会。
一、高度重视河蟹脱第二壳后后续养殖管理措施的跟进
1、搞好底质调节。发现有伤亡螃蟹,一方面需要加大饲料投喂量;另一方面要加强底改。建议用“分解底改药物+多联噬菌王”,既有效清除底质有机物的沉积,减少有害病原体的蔓延,又及时降低水底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
2、搞好水质调节。普遍用微生物制剂全池泼洒。如“氨基碧水安、EM原露等,不然7月份水难清。
3、搞好饲料调节。在第二壳脱后至第三次脱壳前这段时间,河蟹需要吸取大量营养,因此饲料量要比以前多一点,尽量以喂食后剩一点为宜。
4、搞好杀虫消毒。清除水中有害病菌和附着在水草和蟹体上的寄生虫。
凡是从事河蟹养殖的都会知道,在5、6月份最头疼的是什么?就是水体的小白虫,甚至达到了痴迷的状态,不断的寻求一些神药来处理这个问题。因为不处理的话,水混起来以后,它的水草就会糜烂甚至阻断了光源,草长不好。一旦草长不好,就会影响到一年的收成,所以针对这个方面,我个人给大家提个小小的建议,有人感兴趣可以尝试的试一下。针对水体枝角类,我的看法最好还是投放能利用枝角类的鱼体来把它吃掉,而不是人为的用药把它杀死。大家也知道,杀小白虫是很头疼的,剂量小了是无效,剂量大了必然会对螃蟹有一定的影响(关于剂量大真正对螃蟹有没有影响,估计今年会有一部分养殖户会反思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花白鲢能吃浮游动植物,它在塘中的好处多多。可是据我走访,我地蟹塘里面投放花白鲢的量都是不怎么科学的。会有一些养殖户说我一旦花白鲢放多了,它就长不大,最后不值钱。其实我认为花白鲢在蟹塘里面只是帮助我们做到清洁水质的作用,所以说最终它能产生多大价值,这块可以了了不计,水质好了,螃蟹的品质上来了,单个的重量上来了,螃蟹的身体健康,螃蟹的价格自然会上升,我感觉这远远比咱们用药物杀虫要好得多。
二、认真做好河蟹第三次脱壳前的准备,以及脱壳进行期针对性养殖管理措施的跟进
1、坚持以“水质、水草、藻类、溶氧”为核心,认真抓好养殖管理,具体做到“水质活爽保脱壳,育好水草护脱壳,培好藻类助脱壳,增加溶氧促脱壳”。具体措施:①杀虫、消毒一次;②适量施用水草生长保长剂;③保持水体一定的肥度,以藻养水,利用微生物,创造菌藻平衡;④关注进水水源(严防化工污染、生产污水等),搞好养殖水体解毒。
有些养殖户说,清水养大蟹,就是说全年要求水的透明度清澈见底。针对这方面,我通过这几年的观察,建议:在6月份之前最好还是要把水调节到一定的肥度。因为这几年我重点观察了两种管理模式,在10月底出螃蟹的时候,出现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结果:一个是6月份之前把水调到30公分透明度的管理模式,全年下来痨脚蟹起捕量很低;另一个是全程清水养河蟹(水透明度很高)管理模式,造成到10月底起捕河蟹的时候痨脚蟹出得比较多。
2、河蟹脱壳时养殖管理注意事项。我地河蟹第三次脱壳一般在五月底六月初(5.28—6.10),这段时期养殖管理重点是围绕“稳水体、稳生态、减病害、促成长”中心来展开。①当看到有零星脱壳时,加大矿物质的投放量,如泼洒(或内服)“金盖+舒宁”,或内服脱壳素;②大量脱壳时,注意增氧;③脱壳期间,保持环境安静和水体溶氧,抓好脱壳高峰期(补钙)和水体解毒;④脱壳后,增加饲料投喂,慢慢加食,开始时加1/2;⑤加强水质调节,加水位5—10厘米。同时,要搞好改底,如发现有伤亡的烂壳河蟹,要先消毒再杀虫改底。
三、充分筹划好六月下旬梅雨期各项养殖管理的准备
1、水质调节要达到“活、爽”(微生物+底改—底安康)。
2、内服防病药物一个疗程。
3、调整饲料,逐步加大“青、粗”饲料投喂比例,严防夏秋季节,特别是立秋期间因前期营养蓄积过多而引起的河蟹“偷死”现象。
4、搞好梅雨季节应急处置工作。
①暴风雨来临前:提高水位,降低台风、暴雨过境时引起的温度、pH、透明度、DO2的变化,增强水的缓冲能力,减少水体的温度、盐度变化,并全池泼洒氨基酸类肥水产品,搭配EM菌调水,使水体肥起来,达到菌藻平衡,提高水体的稳定性。
②台风暴雨过境期间:全池泼洒Vc+解毒剂,减缓水体指标变化,提高河蟹的免疫力,减轻应激反应。在此期间注意DO2变化。
③暴雨台风过境后:因为气压降低,DO2不足,要注意增加水体DO2。消毒最好选用生物消毒剂,安全低耗氧,抑制塘中有害菌类的滋生,也可以用温和性的碘制剂来消毒杀菌,最好隔天再用一次。待天气好后做好肥水,稳定水质工作。
5、搞好梅雨季节养草护草
梅雨季节温度、水环境变化较大,容易出现水草上浮、不发。不要认为梅雨季节用药没有效果而等到晴天再处理,这样会耽误最佳的处理时期。因为这时气温低,水草容易腐烂,另外阴天水草会下沉长根,及时将上浮水草人工栽植好,扎牢根部,再过两天泼洒护草氨基酸,让新芽慢慢长出,促进水草生长,这样在梅雨季节水草照样生长,根部不会上浮,水环境自然很好。

相关推荐

关注河蟹的第一次脱壳



随着河蟹养殖的迅速发展,养殖技术日新月异,每亩池塘放苗数量不断增加,追求大规格和高产量的欲望更加迫切。但是,从近几年的养殖结果来看,低回捕率一直困扰着每一位养殖户,平均回捕率一般维持在50%至60%的水平。分析其原因有很多,如苗种抗逆性、环境污染、现有池塘结构下的承载能力以及套养的模式等等。但是,无论何种原因造成,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以科学为依据,坚持细节管理,降低风险,提高回捕率。
从放苗之日起,我们就必须根据河蟹的生理和生长特性精心呵护,科学管理。尤其是蟹苗放塘后第一次脱壳,决定了整个养殖回捕率的60%。实验表明,在成蟹塘脱一壳时,健康的蟹苗能成功脱壳,但脱壳后不能完全硬壳的达到20xx蟹苗在越冬期遇上寒冬,新陈代谢降低,摄食量减少,放苗时空肠空胃较多,在换了新环境后,受到清塘药残、温度骤升引起的底热以及应激等原因的影响,蟹苗转塘上岸的现象普遍存在。给第一次脱壳造成不利因素。面对这些不利因素,我们一定要高度关注,做好每一个细节管理。
1、放苗前科学解毒、肥水、多种水草。
2、蟹苗放进成养塘一段时间后,已适应了新的环境,摄食基本正常,此时气温的回暖使水体中致病菌也快速滋生,直接威胁一些亚健康和已带菌的蟹苗,尤其是在捕苗和放苗时造成的应激性断肢和机械性磨爪的蟹苗,一旦被感染,第一次脱壳时就会死亡,严重影响回捕率。鉴于这种情况,在蟹苗进塘10~15天后,用生物制剂或碘制剂进行抑菌或杀菌处理,以防感染。
3、在预防工作完成后,就必须考虑对蟹苗强化营养,补充能量。由于冬季蟹苗在高密度、低溶氧的苗塘中,吃料少活动少,饲料蛋白低,体能代谢慢,肝胰腺负担小,而进入成蟹塘后,环境变好,开口饲料都是高蛋白,给河蟹造成功能性的营养失衡,不利于河蟹的消化吸收和肝胰腺的发育生长。所以,河蟹下塘后可以先投喂一段时间的鱼,满足河蟹的适口性和营养需求;或坚持拌料投喂,提高诱食和营养的全面性,辅助河蟹的消化吸收。
4、河蟹日常吃料的营养环节完善后,在清明后河蟹就要脱第一壳。此时,应分两次泼洒水溶性好的钙,当发现个别小规格河蟹脱壳时泼洒一次,以增加水体钙离子浓度,刺激整齐脱壳;当发现多数大规格河蟹脱壳时再泼洒一次,以稳定水环境,加快钙的吸收,帮助硬壳。河蟹如果都能安全脱完第一壳,对后期的回捕率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一壳期间最好不要杀青苔,不要杀虫,不要使用刺激性大的水产药品,给河蟹一个安全、稳定、生物量丰富的水体环境。

河蟹前期蜕壳管理要点


每个地区,每年都会有很多相同现象,相邻的两张池塘,苗一样,水一样,饲料一样,用药一样,一年到头也看不见死螃蟹,而年底的产量规格却相差甚远。那为何差异会如此之大呢?产量低的池塘,河蟹都去哪里了?如果河蟹三壳以后出现大量死亡,基本都是可以看见的,死亡量少对最终产量的影响也不会很大。其实大家都知道,最终产量低的池塘,主要是早期一二壳的成活率很低,“偷死”严重。近几年,河蟹苗种退化严重,很多池塘也存在连作障碍,再加上很多人为不正确操作因素,致使河蟹在一壳、二壳时出现顶壳、掉脚、“偷死”等现象导致前期成活率极低。因此,前期蜕壳期间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深水位
稳定决定存活。前期昼夜温差大,水位越深,温差越小,河蟹应激也越小,吃料也会越好,成活率也会越高。众所周知,河蟹蜕壳时所需溶氧更高,大约是是平时的2-3倍,水越深,水体越大,溶氧越充足,翻壳比也会越大。同时,前期温度低,水草生长缓慢,而水浅光照强,青苔(喜光,光照越强,生长越快)却容易大量生长,严重影响水草生长。
2、保证足够的营养
营养决定规格。河蟹蜕壳时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只有保证足够的营养,才能帮助河蟹顺利度过“鬼门关”。只有在吃料好,营养积累充足,体质好的前提下,蜕壳才越顺利,翻壳比也会相应增大。因此,前期要投喂高蛋白饲料或者冰鲜鱼,同时使用“利洋营养套餐”(“LY-生命素”4袋+“营养快线”4袋+“利多精”1瓶)拌1000斤料,或者1袋“冰鲜宝”拌20xx底利益的最大化。

养殖户如何正确应对河蟹的第二次脱壳



河蟹养成阶段的第一、二次蜕壳至关重要,其成功率对河蟹的回捕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时下正值长江流域养殖区的河蟹第二次蜕壳。河蟹蜕壳是其生长阶段必需的生理过程,与蜕壳激素的分泌息息相关,较高的水温与较长的光照时数有利于蜕壳激素的分泌。反之,较多的阴雨天气则对河蟹蜕壳不利。五月份恰是天气多变的春夏交季气候,因而如何根据天气调整应对不利因素是第一壳管理的重点。
首先,做好蟹池肥水。有水色的水体保温效果好,水温可高于清瘦水体0.5~2.0℃。另外可以降低水体透明度,抑制青苔的滋生。螺蛳投放可于第二次蜕壳结束后进行,螺蛳出色的净水能力使得池水透明度增加,亦是青苔滋生的重要条件。
其次,注意河蟹蜕壳期间的巡塘工作。河蟹在白昼和夜间都会蜕壳,主要在子夜至次日8时这段时间内进行,黎明时分为高峰时段。通过对河蟹旧壳的收集、分析,可以获得许多有用的信息,比如河蟹旧壳的厚重与否(河蟹新壳完成前会从老壳的内表皮层吸收钙离子,旧壳较重则预示新壳会发生软壳)、河蟹还可以蜕几壳(第Ⅵ腹节宽度与第4、5节轮间的宽度比例是具有数字经验)以及蜕壳完整度。另外,巡塘者也可以观察具有蜕壳异象的河蟹,并采用相应的应对措施,比如细菌感染。
第三,加强河蟹的饵料管理。河蟹觅食主要依靠触角上的化感器—感觉毛接受化学刺激,尤其是第一触角外鞭上的接触化感器—管状感觉毛数量多而密集,在觅食过程中活动明显。幼蟹在傍晚至20:00时摄食量最大,0:00~4:00时几乎停食,下午16:00时摄食量又逐渐升高。16:00~17:00时投喂一次即可,一日投喂量在饱食量85%~100%时河蟹生长最好。以喜食饲料为例料为食,4月份幼蟹的投饵率5%~7%为宜。可利用河蟹的争食习性,堆撒更有利于早春的摄食(便于查料,根据剩余情况调整每堆粒数,以50粒/堆为宜)。
第四,使用加工精良的膨化饲料拌饲(多维、化药)河蟹,吸收效果较好。淀粉糊化度大大提高的膨化料内部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药粉可最大程度地浸入饲料内部,提高了河蟹对拌饲药物的吸收。

河蟹养殖前期水质管理的九个注意点



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到河蟹等水产动物的生长和发育。水质管理是河蟹等水产品养殖取得优质高产的重要保证。
河蟹养殖前期是指3-5月,河蟹刚放苗,此阶段水温低、投饵少,重点工作是选择健壮蟹苗、栽培水草、培养水质。
一、水质管理
河蟹对水质要求相对较高,养殖过程要保持水质清新。水中溶氧量保持在5mg/L,pH值7.0-8.5,氨氮浓度0.2-0.5mg/L,透明度30左右。
1、及时调节水位
3-5月份水深掌握在0.5-0.6m,特别要注意河蟹蜕壳期间应保持水位的稳定。注意换新水,换水后可用解毒护水宝进行解毒、抗应激。
2、池塘肥水
种植水草前,需要池塘肥水。由于前期水温低,施基肥一般选用优质的有机肥或氨基酸肥与复合肥配合使用,肥效好、持续时间长。可用高效生物有机肥或氨基酸肥水素肥水,配合复合肥使用,效果更佳,使池水呈现“肥、活、嫩、爽”。
若是老塘口,应先补充部分新鲜水源,并补充部分钙等矿物元素后,再进行肥水。
之后根据水质情况使用有机肥进行追肥。
3、调控水质
建议每10-15天使用一次EM菌、浓缩芽孢杆菌,水色以黄褐色、蛋绿色为主,使池塘形成有益菌群,促进水生动物的新陈代谢,降低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稳定水质。
4、栽培和保护水草
水草是河蟹脱壳的重要遮蔽物,所以水草栽培的好坏也关系到河蟹的产量。种植水草后要及时关注水草的生长,春季水草的覆盖率为池塘的20xx后放苗时水温较低、光照弱、天气变化无常,肥水特别困难。
①选择晴天上午,添加5-10cm新鲜含藻水。
②使用解毒护水宝300-500毫升/亩.米解毒和降解重金属,加水稀释后全池泼洒。
③施基肥:使用高效生物有机肥进行肥水,每亩水深1米用1-2kg。
④追肥:可使用氨基酸肥水素液,配合EM菌使用,进行追肥培藻。
2、放苗初期,浮游动物较多如何解决?
答:浮游动物较多时,杀虫后使用解毒护水宝300-500毫升/亩.米,全池泼洒氨基酸肥水素0.5-1公斤/亩.米。
3、出现泥皮怎么办?
答:泥皮在池塘中主要附生在底泥表面,呈蓝绿、绿褐、黄褐等颜色,主要种类为蓝藻、硅藻和绿藻等,大型的丝状绿藻(青泥苔)也附生在池底。水温一升高,这些死亡的藻类尸体与底泥一起浮出水面,成为许多片状浮泥。分解时容易造成缺氧,并且容易产生很多有毒物质。
解决方法:
①在泥皮集中生长处,使用力健1000g/亩.米,视情况酌情加减;
②第二天全池泼洒解毒护水宝300-500ml/亩.米;
③第三天EM菌500ml//亩.米+肥水膏2kg/亩.米。
4、出现青苔怎么办?
答:①如果青苔量小,可适当提高水位,用氨基酸肥水素进行肥水,每亩水深1米用0.5kg。如果青苔太多,可先用人工尽可能捞干净后,再采取上述方法处理,安全且效果明显。
②若使用药物杀青苔,使用药物后需用解毒护水宝500毫升/亩.米解毒。
5、水草不长怎么办?
答:①更换部分新水;
②补充部分矿物质元素;
③使用颗粒肥料。
6、河蟹养殖前期解毒如何办?
答:①若重金属高,使用EDTA二钠络合重金属;
②若进水中农药残留超标,使用解毒护水宝1kg/亩.米+维生素C;
③若水体中残氯超标,使用解毒护水宝1kg/亩.米;
④日常使用氨基酸肥水素0.5kg/亩.米
7、河蟹养殖前期体表有污物是什么原因,如何解决?
答:河蟹体表污物主要为纤毛虫、丝状藻。
杀虫后使用解毒护水宝300ml/亩.米。
8、养殖前期河蟹磨爪如何解决?
答:受弧菌感染,河蟹爪端发黑腐烂,严重可致死。
使用底安泰200g/亩.米。
9、河蟹养殖前期水体混浊怎么办?
答:因水体缺乏藻类,水体悬浮物多易造成水体混浊,过多的悬浮物会大量吸附肥料,水产动物极易滋生虫害,严重危害水产动物的健康生长。
解决方法:
①引入5-10厘米新水;
②使用151底改1kg/亩.米;
③使用EM菌500g/亩.米+氨基酸肥水素1kg/亩.米。

养殖户如何确定河蟹开始脱壳及脱壳期管理技术要点



河蟹蜕壳是脱去坚硬的外骨骼,使身体的体积和重量得以增加。蜕壳既是身体外部形态的变化(主要指幼体),也是内部错综复杂的生理活动,既是一次节律性生长,又是一场生理上的大变动。究竟河蟹一生蜕壳多少次,目前尚无统一说法,有人认为17次,也有人认为19次,还有人说是28~32次。究竟有多少次,目前有两点已统一:1、河蟹蚤状幼体经过5期蜕皮蜕变为大眼幼体,大眼幼体经一次蜕皮蜕变为1期幼蟹;2、河蟹在性腺发育到一定程度进入生殖前的生殖蜕壳,即一生中最后一次蜕壳。
脱壳过程
在蒸馏水中蟹壳能达到二级硬度,但不能完全变硬(三级硬度)。所以河蟹在蜕去旧壳前后,要增加水体里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的含量,河蟹摄入水分,使柔软的新皮膨胀增大。在养殖中应根据蜕壳后物质的积累而增加投喂量。
池塘养蟹的整个养殖期存在着2次蜕壳与生长高峰,一般第一次在放养后1个月,蜕壳持续25天左右,即4月下旬至5月中旬,此间各地的河蟹蜕壳率与个体大小有关,即放养规格越大,蜕壳率越高,但个体的生长速度却相反。
实验证明河蟹每次蜕壳不是同步的,而是从个别到相对集中,再逐渐减少。每个过程15天左右,以后周而复始,直至10月上旬的150天左右,均为河蟹蜕壳生长的时期。
河蟹蜕壳下限温度多为15℃,上限为30℃,最适为18~25℃。
河蟹蜕壳所需时间,随个体大小而有所不同,个体越小蜕壳越快。通常一次顺利蜕壳约需15~30分钟,有时甚至3~5分钟就可蜕去旧壳。如果蜕壳过程发生故障,蜕壳时间就会延长,甚至因不遂而死亡。蜕壳并不限于在水中进行。仔蟹、蟹种和成蟹蜕壳通常潜伏在盛长水草的浅水里,不久在头胸甲与腹部交界处产生裂缝,并在口部两侧的侧线处也出现裂缝。蜕壳时,头胸甲逐渐向上耸起,裂缝越来越大。束缚在旧壳里的新体逐渐显露壳外。由于腹部向后退缩,两侧肢体不断摆动,并向中间收缩,使末对步足先获自由,继而腹部退出,唯有螯足因关节粗细悬殊而蜕出难度较大,故最后蜕出。蜕壳后,皱折在旧壳里的新体舒张开来,体形随之增大。新蟹颜色黛黑,身体柔软,螯足绒毛粉红,习惯称之为“软壳蟹”。因此河蟹在蜕壳的进程中和刚蜕壳不久,尚无御敌能力,是生命中的危险时刻。河蟹每蜕壳一次后体积和体重就得到增加,即蜕壳与生长有着密切关系。河蟹蜕壳一次,头胸甲长可增加1/4~1/6,幼小的个体甚至可增加1/2,但老熟的、活力不大的或缺乏营养的个体生长就慢,蜕壳后只增加5%~10%。头胸甲增长,体重必然随之增加。
如何确定河蟹开始脱壳
1、检查河蟹体色。蜕壳前河蟹体色深,呈黄褐色或黑褐色,步足硬,腹甲水锈(黄褐色)多。而蜕壳后,河蟹体色变淡,腹甲白色,无水锈,步足软。
2、看河蟹规格大小(以放养相同规格的蟹种为前提)。蜕壳后壳长比蜕壳前增大20%,而体重比蜕壳前增长了近一倍。在生长检查时,捕出的群体中,如发现了体大、体色淡的河蟹,则表明河蟹已开始蜕壳了
3、看池塘蜕壳区和浅滩处是否有蜕壳后的空蟹壳,如发现有空壳,即表明河蟹已开始蜕壳了
4、检查河蟹吃食情况。河蟹在蜕壳前不吃食。如发现这几天投饵后,饵料的剩余量大大增加,如未检查出蟹苗,则表明河蟹即将蜕壳
脱壳期管理要点
1、每次蜕壳来临前,不仅要投含有蜕壳素的配合饲料,力求同步蜕壳,而且必须增加动物性饵料的数量,使动物性饵料比例占投饵总量的1/2以上,保持饵料的喜食和充足,以避免残食软壳蟹。同时饲料里添加营养促进剂和脱壳素。
2、发现个别河蟹已蜕壳,可泼洒生石灰,每亩用生石灰7.5-12.5公斤,加水化浆后,全池泼洒。促进同步脱壳,同时池塘里还要加人硬壳宝或者液体钙成分补充微量元素以及矿物质。
3、蜕壳期间,需保持水位稳定,一般不需换水。在开始脱壳后撒些粒粒氧增加池底溶氧,提升河蟹脱壳成活率。
4、投饵区和蜕壳区必须严格分化,严禁在蜕壳区投放饵料,蜕壳区如水生植物少,应增投水生植物,并保持安静
5、晨巡塘时,发现软壳蟹,可捡起放入水桶中暂养1-2小时,待河蟹吸水涨足,能自由爬动后,才放回原池。
6、蜕壳期间要注意防病、治病。

五月河蟹养殖管理与预防建议



五月份以来,温度持续走高,2壳即将结束,河蟹吃料明显上升,水位也不断提升好让坂田上的苦草生长,养户们将面临新的挑战,笔者对此做一个简单分析:
1.水
早期没有肥好水或者肥过头的塘口现在开始出现了后遗症——没肥好的塘口,因为不断进水,而缺乏藻类的稳水净水功能,塘口极易出现泥浆浑现象;这时候建议客户先用有机酸(绿水解毒安)泼洒沉降水体中泥沙,再用藻种(硅藻源)配合少量粉肥(肥泼)泼洒肥水;而肥过头的塘口,则因为温度升高光照变强,藻类大量繁殖,水发绿发粘,透明度降低,建议客户用枯草芽孢(净水宝)控肥净水,或者发酵乳酸菌(乳酵素)大量泼洒调控水质。
泥浆浑
水浓、粘
乳酵素发酵乳酸菌
2.草
温度升高,水位上升,坂田上的苦草已经发芽,注意水不要上得太急,以免刚发芽扎根不稳的苦草漂走,同时建议客户也在坂田上种一些伊乐草和轮叶黑藻,多样化的水草更利于后期管理。环沟中间的伊乐草要拉掉,防止长势太好太密集导致水体发白夜晚缺氧,可以往沟边水边移栽,跑滩上种两到三路伊乐草。要注意温度高后有摇蚊幼虫等吃草虫会危害草的嫩芽,影响草的生长。
吃草的摇蚊幼虫
发芽的苦草
伊乐草太密导致中间水白缺氧
3.蟹
俗话说“一壳二壳保成活率”,正常情况下一壳二壳蜕壳伤亡率是最大的。不少养殖老板为了提高产量,将苗种密度提高到1800只以上每亩,然后在5月20号左右使用少量敌百虫,杀虫的同时,处理掉一部分体质差的苗,他们认为这样优胜劣汰,到高温期撑爪、环爪、水瘪子发病率就会低很多。这必然会有一部分正常的苗被杀伤杀死,如果使用敌百虫,过后必须用有机酸(绿水解毒安)泼洒解毒,同时拌料营养药给螃蟹内服(肝舒或营养快线),并且用强氧化底改(底黑安)来氧化底部毒素。不用的养户可以选择多使用生物消毒剂(菌克27)来预防水体有害细菌过多繁殖,中药拌料预防肠炎(菌毒双克),同样能预防螃蟹细菌感染。
用敌百虫后受损的体质差的蟹
用敌百虫后受损的体质差的蟹
高温即将来临,希望各位老板处理好每一个细节问题,迎接更多的挑战。

河蟹塘前期管理事项分析



新年伊始,新一年的养殖活动开始,不管新老养殖户都将迎来新一年的挑战,今年较去年不同的是今年前期温度普遍偏低给前期河蟹养殖造成不小的麻烦,这里笔者结合段时间跑塘口所遇到的问题做一个简单的分析望能给各位老板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放苗问题
因为今年前期温度普遍偏低气候状况不太稳定所以今年放苗时间比去年偏晚一些,但仍有部分老板蟹苗已下塘之后出现的问题便是晚上蟹苗大量游遍上岸活动量相对较大导致环沟水体浑浊
这是因为早期气温偏低水草尚未长起来或者放苗前未曾肥水导致蟹苗下塘后由于天气原因导致应激性较强而水草未长开的情况下水浅无肥度蟹苗无躲避场所导致大量游边爬低。
处理方法;
尽量选择连续好天放苗或者放苗前做好解毒肥水工作减少蟹苗下塘应激反应,或者蟹苗下塘后环沟泼洒抗激灵+黄金多糖增强免疫抗应激。
二、青苔问题
这类问题可谓是老生常谈每年都是个头疼的问题,关于青苔的成因和种类以前也说的不少这里就不再多说,前期主要在于一个种草时夹带、二一个干塘不彻底或者年前种草导致青苔滋生
处理方法:
1、青苔较多的塘建议放苗之前使用纳米黑金+青苔净杀灭大多数青苔后肥水控制青苔生长。
2、青苔较少的塘可使用纳米黑金+乌金膏一组10-15亩培肥水质控制青苔生长。
三、泥皮问题
现阶段有不少塘口出现泥皮泛滥挂脏水草坏水的事情其实泥皮的成因很简单不外乎是随着气温升高天气转晴而水体较瘦的情况下底部有机质死亡藻类等在阳光的照射下发酵产生大量气泡从而导致泥皮大量滋生
处理方法
晴天使用纳米黑金+活肥培肥水质增加水体肥度降低水体透明度防止阳光直接照射底部导致泥皮滋生。
四、水草挂脏
这在前期属于常太、前期很多塘口种植伊乐草时草垛子都比较小而前期天气变化较大气温偏低而水体较瘦缺乏可供水草吸收的营养物质水草长势较慢自身净化能力不足,或者前期青苔缠绕水草导致水草出现挂脏。
处理方法:
前期多肥水增加水体可供水草吸收的营养因子促进水草生根
可适当使用复合肥或者蟹草肥陪肥水草促进水草快速生根生长
适当处理蟹塘青苔防止因青苔包裹水草而导致水草萎缩生长缓慢。

河蟹苗下塘后管理、一壳前的管理建议



苗种下塘已经有段时间,大部分塘头都超过一周。因此【渔状元】特别提醒,真正的养殖管理开始了。我们要做好开头的准备工作,才能有后面的好收成。在这里给出关于蟹苗下塘后、一壳前的管理建议,以供参考:
一、蟹苗在下塘后,一壳之前,需要用硫酸锌三氯异氰尿酸杀一次纤毛虫,并用聚维酮碘杀菌消毒!对第一次脱壳以及成活率更佳更有利。
二、苏南地区已经发现120头及以上有零星脱壳,此时消毒最好选择克菌状元或克菌一号。有发现脱壳的池塘及时使用舒宁+金盖或葡维离子钙。
三、有些苗种下塘后出现不适应症状,表现为溜边、转塘、上草头,说明水体里残留较重,尤其是外源水不好的塘口。此时要多用润康解毒。
四、前期的河蟹生长需要有一定肥度的水质,所以这个阶段的肥水很重要。有些养殖户说我已经肥了2-3次了,这个不是关键,关键是要把水肥出来,哪怕你不用肥,只要水是肥的,镜检看到优质藻类,这样的水就适合河蟹生长。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396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