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人工育苗的水质控制方法


在河蟹人工育苗过程中,水质条件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苗种的产量与质量。水质受多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直接影响,经常处于较大的变动之中,因其检测手段的局限性导致盲目地大量使用抗生素和大量换水成为大多数技术人员在河蟹人工育苗过程中进行水质控制的两大1x10[右上6]个/mL)、裸甲藻类(1x10[右上3]个/mL)、隐藻类1x10[右上4]个/mL)、原生动物(1x10[右上4]个/mL)等。当水体中的上述生物接近或超过该密度时,则预示着水质的恶化。
三、水质控制的方法
1.减少水质污染源的导入,选择从外海的纳水时机,避开赤潮或污水排放高峰期,并应选择在大潮期间纳水;采取合理的投喂方案,选择投喂时机、适口饲料、控制投喂量以减少残饵。
2.进行适当的水处理。在储用水被生物和非生物因子污染时,有必要进行水质处理,以消除污染物影响。常用的处理方法有EDTA络合重金属,漂白粉、臭氧杀灭微藻和微生物等。在防止育苗池池水恶化时,需要及时采取措施,除了常规的换水之外,还需投放一定剂量的化学药物来调节水质,如抗生素类药物用以抑制细菌繁殖,高锰酸钾抗菌并减少有机溶液,二氧化氯杀灭单细胞病原生物等。
3.水质改良措施
(1)适当换水。根据水质状况确定换水量,以促进微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和平衡,保持和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2)合理搭配使用抗生素药物,以降低病菌的抗药性,尽量使用半衰期短的药物,以减少其在水体中和动物体内的残留。
(3)施用吸附剂来降低池水中有机颗粒、可溶性有机物质及氨态氮的含量。
(4)使用化学(酸碱性物质或缓冲试剂)、物理(调节充气量、光照等)和生物(加入或去除单胞藻类)方法调节水体的pH值,使pH值保持在8.0--8.6之间。
(5)投放微生态制剂。特定的微生物可以加快水体中有机物的分解,光合细菌、海洋酵母或人工培养的微藻则可以吸收其分解产物,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6)及时清除底质,防止因底质腐败而导致水质的恶化。
(7)纳入良好水质注入育苗池,以促进该养殖生态平衡,并提高其水质净化能力。
四、小结
养殖水体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半封闭水体具有一定的自我净化能力,水质控制的本质是有效利用、控制养殖水体使其保持自我净化能力,使其能在最少的人工干预条件下保持良好的水质状况,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控制水质不能仅仅依赖换水,甚至随心所欲的滥施药物,而应针对不同海区、不同养殖时期的水体状况,分析其生态组成和变化规律,培养有益生物以增强水体净化能力,并根据水质情况通过水质处理、换水、施用能够分解吸收可溶性有机物质的微生物来保持和增强其自净能力,才是获得良好水质的正确途径。

相关知识

鲟鱼养殖的水质控制技术介绍



养殖鲟鱼对水质控制当中最主要的是水温和溶氧的控制。本文介绍了鲟鱼对水质的要求以及水温的调节、冬季的水质管理等工作。

养殖鲟鱼对水质控制当中最主要的是水温和溶氧的控制。鲟鱼是广温性鱼类。可存活温度为0~30℃,如史氏鲟最适生长水温为18~22℃。因此,低温时适当增加水温是必要的,鲟鱼最高耐受温度为33℃,在夏季,养殖池需有遮阳或降温设施。鲟鱼需要高溶氧,在鱼苗、鱼种阶段养殖一定要保证全池溶解氧均达到6毫克/升以上,水流速度要控制在0.2米/秒之内。

1、水质要求
在一些地区,面临着水库水或河水水源缺乏或地表水质污染的情况,如果地下水丰富可用,可以使用地下水或井水养殖鲟鱼。以井水养鱼首先必须充氧曝气以增加溶氧、排除有害气体、使铁等离子沉淀出来。充氧可以用气泵,也可以注入6~12毫克/升的臭氧。臭氧除了快速增加溶氧外,也有杀灭细菌的效果,采用石灰沉淀法,也能去除水中氯化物。
鲟鱼苗对酸性水比较敏感,死亡率高,水中含氨态氮在0.5毫克/升以上时,食欲减退,应时刻保持水质清新,水源应无污染。鲟鱼对水质的要求有:透明度30厘米;溶氧量6毫克/升;pH值7~8;温度18~28℃;氨氮0.5毫克/升。

2、水温调节
需特别注意的是,鲟鱼对氯特别敏感,池水中不能过量放入含氯分子的物质,如漂白粉等。
生产商品鲟鱼时,为了加快生长,要将水温尽力调节在最适水温区间18~25℃。秋、冬季水温最好不低于4℃;夏季池塘水温不要超过28℃,28℃是鲟鱼停止摄食的温度。如果发现水温过高应及时注水,昼夜加大供水量,停止投饵,以恢复水质的良好状态。冬季水温低,鱼类的免疫力下降,加上长期得不到食物,会逐渐消瘦,并容易感染各种细菌。因此,越冬前应强化培育,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增强鱼的体质和抵御不良环境的能力。只要水温不低于5℃,都应该坚持投喂。为防止鱼带病越冬,应在越冬前进行鱼病的检查和治疗。

温室甲鱼养殖大棚里的水质控制要点



□厦门星鲨动物保健品厂
温室养殖甲鱼,水温长期稳定在29℃~32℃区间,甲鱼处于最佳生长温度阶段,摄食旺盛,排泄物多,加上甲鱼养殖水体偏小,水质条件下降,生态环境逐步恶化。治理水质恶化通常采取的措施是频繁大量地换水,这种做法既影响甲鱼正常生长,使甲鱼产生应激反应,又浪费人力财力。本文根据甲鱼对生长水质的五要求:水源无污染;pH7.2~8.0;亚硝酸<0.15毫克/升;氨氮<5毫克/升;溶解氧1~5毫克/升,逐条展开表述,以供广大业界朋友参考。
一、pH:也即酸碱度,池水要控制在微碱性,因在微碱性条件下水体中的致病菌不易生存;将池水pH值控制在7.2~8.0之间会降低甲鱼的发病机率。
1、pH过高:水体碱性过高,一般是水体增氧不够,饲料投喂过多或饲料消化不完全,因水位不够导致的水体偏小等原因。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处理:一是增氧适当加大;二是观察甲鱼摄食情况,减少投喂量,做到适量投喂;三是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可以通过添加甲鱼整肠素和水产复合B粉来解决,用量控制在各添加3~5克/公斤饲料。
2、pH过低:水体酸性过强,一般是水质老化,池中污染物过多,长期不换水不排污、增氧过大、甲鱼摄食不旺等原因。建议适当减少增氧,内服甲鱼整肠素5克/公斤饲料加大黄苏打粉5克/公斤饲料,连用10~15天;或者通过泼洒生石灰,采取多次少量的方式,以免水体pH值调节过度。
二、亚硝酸:亚硝酸偏高多是因为投喂过多、甲鱼肠胃不好导致的饲料消化不全、水体溶解氧偏低等原因。在处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好基础工作,即控制投喂量,通过添加甲鱼整肠素调节甲鱼胃肠道,加大增氧,做好基础工作。在处理方法上有两种选择,一是可以通过向水体泼洒强氧化剂,使有毒的亚硝酸转化为无毒的硝酸盐,可供选择的有双氧水、三氯异氰尿酸、二氯异氰尿酸、二氧化氯、溴氯海因等,使用这些产品既能起到快速降低亚硝酸,又能达到消毒杀菌的功能,可谓一举双得。二是可以泼洒能够直接处理亚硝酸盐的降硝解毒宝,每方水泼洒10克,每个池子集中投放一处。
三、氨氮:氨氮过高的原因和水体中的pH过高的原因相同,即水体增氧不够,饲料营养未能完全消化吸收并被排到水体中。可以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促销化的甲鱼整肠素,及在水体中泼洒黑旋风10克/方水,并加大增氧。在甲鱼已经出现氨氮中毒症状时,要及时更换部分水体,并在水体中泼洒甲鱼强壮素,减少甲鱼应激、降低水体毒性。
在水质处理方面,没有一成不变的,各位从业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灵活把握,只要水体中的实际指标不要偏离建议指标值太大,甲鱼能够正常摄食,都是可以承受的。

文蛤人工育苗


1.亲贝选择:选择体长为4厘米以上,外完整无损伤,个体得,软体部丰满的文蛤作亲贝。

2.刺激催产:将选出的亲贝进行5~7小时阴干刺刺激,然后用海水进行3~5小时流水冲击,再将亲贝放入含0.15~0.25氨的海水中浸泡(以25~28%)分析纯氨水作为100%,加过滤海水配制到所需要的浓度),用三结合的方法进行刺激,在亲贝于氨海水中浸泡的同时,若再给以逐渐升温,则能更佳的催产效果。通常浸泡不到30分钟,雄贝就会在出水管喷射出烟状乳白色精液,雌贝在出水管排出浅黄色的卵粒或卵块,沉降于水底。卵呈圆球状,卵径为72~90微米。

3.收集精卵、授精孵化:在亲贝开始排放时,必须按不同性别分别放到事前准备好的容器里,让其继续排放,直到排放停止后将精和卵分别用筛过滤,除去杂质和粘液后,进行授精。 4.培育与管理:在幼虫和稚贝培育期间,必须投喂适口饵料。文蛤育苗正值高温季节,在饵料种类的选择上要考虑高温的种类,如:绿光等鞭金藻、氏角毛藻、扁藻、胶藻、义鞭金藻以及其它底栖硅藻均可作为幼虫和稚贝的饵料。稚贝在室内经过一段时间培育,体长达到0.1厘米以上,即可移到室外大水泥池作过渡性中间暂养,当稚贝体长达到0.4厘米以上,便可移到选 定的海区放养。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422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