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虾混养塘如何安全“度夏”


炎炎夏季,既是河蟹、青虾生长旺季,又是天气多变,水质易变化的季节,容易爆发疾病。蟹、虾如何安全度夏,建议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调好水质
河蟹、青虾混养塘透明度控制在50-60cm,pH值在7-8之间,溶氧4mg/L以上,亚硝酸盐小于0.02mg/L,具体水质调节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换水
夏季换水次数、时间、换水量主要根据水质、天气情况灵活掌握,一般7~10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20%左右。
2、施生石灰、过磷酸钙
夏季一般10-15天使用一次生石灰,按10-15克/立方米施用,在使用生石灰3-4天后按2-2.5公斤/亩使用过磷酸钙,每月施用1-2次可防止池水缺磷,促进河蟹、青虾生长。
3、定期使用生物制剂
在夏季定期使用生物制剂(如EM菌、超浓缩复合芽孢杆菌)调节水质,并结合内服使用,可以避免使用消毒剂对青虾的伤害。一般使用EM菌每10-15天一次,每次250克/亩·米。在暴雨或大风天气后,水体浑浓,透明度下降,可使用超浓缩复合芽孢杆菌,促进悬浮物下沉,分解池水底层有机物,提高池水透明度,改善水质和底质。
4、适时开启增氧机
青虾对溶解氧要求较高,河蟹也喜欢水质清新,水体溶解氧高的水质,因此必须配有增氧设备。开启增氧机原则: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傍晚不开,浮头早开,无比多开,有风少开,高温多开,低温少开。
二、控制水草面积
在夏季光照强烈,水草生长旺盛,如果覆盖面积太大,会败坏水质,造成池水缺氧,要割去多余水草,水草面积控制在池塘面积的40-50%为宜。
三、合理投饵
青虾主要以配合饲料为主,集中蜕壳期搭配部分剁碎小杂鱼,青虾投喂时间,每天上午7-8时,下午5-6时,上午投放日投饵量的30%,下午投70%,上午饵料均匀抛洒于池四周较深水区,下午投放沿岸浅水区。
四、适时减少青虾密度
在主养河蟹的池塘混养青虾,由抱卵青虾繁殖起来的虾苗,目前可达3cm以上,可根据青虾密度,用地笼或手抄网捕捞大规格青虾上市,调整青虾密度,降低池内总生物量。
五、清理野杂鱼
杂鱼在池中不但与蟹、虾争饵料争空间争氧气,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蟹、虾规格,必须控制、清理野杂鱼。平时池塘进水用60目网过滤;
六、病害防治措施
1、在7、8月份根据池塘水质、天气等情况避开河蟹、青虾蜕壳高峰使用一次杀虫药物。
2、在连续阴雨天气,注意防病,可用采用全池泼洒+内服。
3、在8月中下旬应预防虾、蟹肠炎病,可用大蒜籽(大蒜籽捣烂,不要煮)拌饵,每天一次,连喂3天。
4、其它细菌性、病毒性疾病可用消毒剂,如二溴海因等消毒水体(避免虾、蟹蜕壳高峰)。

相关阅读

虾蟹可共生混养创高效


虾蟹可以混养,但模式必须讲究。模式得当,混养青虾所产生的效益可与养蟹平分秋色。模式不当,则事与愿违,得不偿失.通过多年探索实践,我们认为可采用虾--蟹--虾蟹--虾两种模式,而不宜采用虾蟹同期混养模式。虾--蟹--虾模式
在第一年冬初投放大规格虾苗,养至次年五月,出售后再主养螃蟹到十月螃蟹收获后再主养青虾。具体做法是:
1、新开的塘口和冬季不需干塘的蟹塘,可在十月底亩投2-3cm的大规格虾苗5-10kg,一般养至次年五月,亩可收获青虾10-30kg,亩创效益1000元左右。此间的关键是肥水和饲喂,整个冬季除结冰外,不间断投喂。开春后,特别是四月份要强化饲喂。捕获时可先用地笼,最后直至干塘。这样既可提高捕获量,又便于清整塘口,以利养蟹。
2、五月上中旬,购回的早繁蟹苗宜用网箱或小塘圈养,既便于管理饲喂,又可提高成活率;一般情况下,暂养比直接投放可提高5%一10%的成活率。暂养20xx底,亩可收获商品虾25kg左右,虾种15kg左右,亩创效益1500元左右,这种模式,全年亩效益可达5000元左右。
模式。冬春需干塘清整的塘口,可在三月底前做好清塘、消毒工作、四月上中旬肥水、种草,五月初投放蟹苗,六月下旬搭放抱卵虾2kg左右。平时按养蟹要求去管理,河虾收获时采用徒手捕捉和地笼诱捕相结合的方法,只是注意不干塘,不降水位,继续投喂青虾饲料。至春节前后,待虾少价昂时,结合清塘逐渐降水用拖网捕捞,可亩获青虾30一40kg,其综合经济效益亦很可观。虾蟹同属底栖动物,生活习性、摄食饵料亦相同。在河蟹大生长期的六、七、八、九几个月中,若青虾过多,则与河蟹争食、争溶氧、争空间,造成水载体可度,对河蟹的规格、产量极有影响。实践告诉我们,春季同投放仔虾、蟹苗的模式不可取。一是仔虾养至夏秋季节达大中规格与河蟹争食、争氧、争空间,影响河蟹规格和产量;二是仔虾多次、多胎繁殖,造成虾苗太密,难以提高商品虾规格,上市率低,得不偿失。在以上两种可行虾蟹混养模式中,如果再放养少量适宜鱼种,既能增加单位水面积经济效益,又对虾蟹规格和产量无明显影响。

河蟹安全度夏六个关键措施



一、稳水保水。高温天气池水深稳定在1米左右,过浅日温差大对蟹生长不利,过深容易使水草漂浮,暴雨季节及时排水,夏季通常5-7天换水1次。
二、管草护草。水草是河蟹的栖息场所,也是池塘自净的重要载体,蟹池内可视具体情况多品种栽种水生植物或移入漂浮性植物均可,总体控制水草覆盖面积占池塘面积1/3左右为宜。
三、清除残饵。夏天饵料容易变质,视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投饵量及投饵品种,若剩饵多加上不及时清除,必然影响水质。
四、增加植物性饵料投喂比例。夏季河蟹生长速度快,所需各类营养物质多,在投喂配合饵料中适当添加一些植物性饵料如南瓜、小麦等可有效起到降本增效作用。
五、调节酸碱度,补充水中无机盐。夏天经常下雨导致蟹池酸性水质会引起河蟹蜕壳不正常,可用生石灰10-15PPM泼洒;如水质PH过高可通过适当换水和使用果酸等进行调节。
六、加强巡池,做好防病工作。夏天最容易发生蟹池缺氧,需密切注意河蟹的反常行为,如果清晨或傍晚大量河蟹聚集在池塘岸边,受了惊动仍不下水,说明池水缺氧,需立即增氧、换水。巡池还应注意河蟹摄食状况、蜕壳数量,检查防光设施、修补漏洞、防止敌害等。
夏季是河蟹发病季节,投饵应保持饲料的新鲜程度,经常使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和拌饵投喂,同时合理使用底改改良底质,保持水质肥、活、嫩、爽,另外每半个月应泼洒一次二氧化氯等消毒剂。一旦发现河蟹死亡,应及时分析查找原因,对症下药采取治疗措施,切实做到防治结合,防重于治。

蟹种安全越冬是冬季蟹塘管理的关键



冬季是蟹种越冬季节,如何提高蟹种低温下的成活率,减少在冬季的死亡,让蟹种安全越冬是冬季蟹塘管理的关键。
一、越冬前的强化培育
1、病害预防:由于扣蟹池塘大多以种植水花生为主,水花生的水质净化能力较弱,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虽然通过换水可减轻这种富营养化,但总体养殖过种的水质偏浓,使纤毛虫病到秋季节是高发季节,越冬前必须进行2-3次杀虫杀菌。
2、强化投喂:在蟹种进入越冬冬眠期前,水温在10℃以上时,应强化投喂,让蟹种积累一定的能量,以供冬眠期的消耗。投喂营养全面,可利用优质人工配合饲料,适当投喂动物性饵料,要尽量延长投喂期,不能因为整体吃食量的下降而过早地停止饲喂。
3、调节水质:蟹种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新透明、水草茂盛的微碱性或中性水体中。池水适宜的PH值为7-9,最适范围为7.5-8.5。PH值过低,会导致蟹种蜕不下壳。溶解氧应保持在5毫升/升以上,溶解氧过低,蟹种产生应激反应,会导致饲料系数升高甚至不吃食、不蜕壳,严重的会导致蟹种窒息死亡。
4、防寒保暖:蟹种自身打洞的能力较弱,而对于池塘养殖环境的坡度,蟹种打洞越冬的难度更大,所以必须采取措施帮助蟹种防寒保暖,度过严冬。如加深水位,增加水草(如水花生等)覆盖面积;人工设置蟹岛以供蟹种栖息;或者在背阳面建筑挡风墙,有条件的可以建温棚。
二、越冬期的池塘管理
当水温达5℃以下,蟹种进入冬眠状态。蟹种所在越冬环境一定要保持安静,要防止一切外在因素打扰河蟹冬眠。保持适宜的水位,水深增加到1.5米左右,适时换水,并定时施用适量生石灰,以防止水质偏酸。要应及时破冰,以防止缺氧。如果棚架上积雪比较多,应该及时清除,同时避免雪水流入蟹种池中。坚持每天巡塘,防鼠,防盗,做好塘口记录。
三、越冬后的要求
经过漫长的冬眠后,蟹种的体质较弱,所以不能提早分池和长途运输,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另外要及早开食,投喂营养全面的优质饲料。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422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