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蟹养殖中的蓝藻问题,你知道多少?

近年来,随着河蟹养殖面积和养殖密度的加大,一系列的养殖问题也接踵而至,前期的苗种问题、青苔滋生,中期的水浑,后期的蓝藻问题、烂草、缺氧,这些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养殖户们。其中,高温期的蓝藻爆发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笔者通过近期走访塘口的所见所闻并结合相关资料,将从蓝藻的生理、爆发的原因、蓝藻的危害、前期的预防、爆发后的治理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对大家有所助益。
一、蓝藻的生理
蓝藻是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通常形成群体或丝状体。因其结构简单,无典型的细胞核,故又称为蓝细菌,但是蓝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并放出氧气。
某些蓝藻细胞具有假空泡,在显微镜下呈黑色、紫色或红色的不规则形。随着光合强度和光照条件的变化,蓝藻可借助于假空泡的合成与破解,在水中进行垂直移动,选择适宜的光照并有利于养分的吸收,使其在种间竞争中占据优势。
异形胞是丝状蓝藻(除颤藻目以外)产生的一种由营养细胞特化而来并与繁殖有关的特别类型细胞。具有异形胞的蓝藻能固氮。
蓝藻大多生活在有机物丰富的碱性水体中,喜欢较高的温度、强光和静水,常在夏秋季节大量繁殖形成强烈水华。形成水华的蓝藻主要有:微囊藻、鱼腥藻、颤藻、螺旋藻、束丝藻等,其中,微囊藻和颤藻是河蟹养殖中最为常见的蓝藻。
二、爆发的原因
1、蓝藻代谢水平低,对环境有着极强的适应性,喜欢高温、强光、净水,加之蓝藻具有假空泡,能够有效地利用水体条件和光照条件,使其相比于其它藻类更具优势。
2、高温期间,随着螃蟹投喂量和排泄物的增多,水草腐烂、沉底,导致水体有机物增多,富营养化程度加剧,氮磷比例失调。氮和磷两种元素是淡水藻类生长的主要营养元素,当水体中总磷浓度相对较高时,氮的浓度相对较低,由于多数蓝藻具有固氮能力,这将成为蓝藻在种间竞争中的又一优势。
3、蓝藻产生的有机物和毒素能够抑制其它藻类的生长。
河蟹塘里有轻微的蓝藻(记者摄于安徽芜湖花桥镇)
三、蓝藻的危害
1、蓝藻过度繁殖,代谢期间分泌的藻毒素会抑制其它藻类生长,对养殖动物产生毒害作用,影响河蟹的正常生长。
2、蓝藻过度繁殖,白天光照强度大,表层溶氧过饱和,夜间蓝藻下沉,大量消耗中下层溶氧,造成底部严重缺氧。
3、蓝藻生长快,爆发快,但是生命周期短,死亡后形成斑状浮渣,败坏水质,产生毒素、亚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且分解需要大量耗氧。
4、蓝藻过多会影响河蟹的正常呼吸和摄食。
5、过多的蓝藻会降低水体的透明度,不利于池塘中水草对光照的接收,影响水草的生长。
四、前期的预防
河蟹的养殖管控过程中,我们注重“以防为主,以治为辅”,同样地,针对蓝藻的治理,我们也应该这么去做。
1、根据池塘的养殖情况,选择合理的养殖密度,合理地投喂,避免因池塘承载量过大,导致有机物过多、过剩的情况。
2、天气变化时,容易爆发蓝藻。阴雨天气易倒藻,其它藻类均死亡,由于蓝藻抗逆性较强,存活下来再大量繁殖,就一发不可收拾了。所以,我们可以在阴雨天前适当地肥水并泼洒抗应激药物(活肥+抗激灵)。
3、定期的肥水(活肥),促进池塘中绿藻、硅藻等有益藻类的繁殖生长,从而抑制蓝藻的生长。注意把握磷肥的使用量,保持正常的氮磷比。
4、定期使用改底和调水类产品(全效底改+优加益生菌),保证池塘底部环境的良好和水体中菌藻相的平衡。
5、定期使用调水解毒类产品(水博士),有利于稳定水体酸碱度,调节过高PH。
6、高温来临之前,及时拖去塘中过多的伊乐藻,控制池塘中水草密度在50%以下,过多容易导致池塘碳源缺乏,PH过高,爆发蓝藻。
7、如果外源水比较好,可以定期的换水,打破水体一成不变的状态。
五、爆发后的治理
1、查看外源水情况,如果外源水情况相对较好,可以进行大量的换水。
2、利用菌藻相互竞争、抑制作用,可以使用黄金益菌素+红糖+水经过发酵或枯草芽孢杆菌+红糖经过浸泡后泼洒,达到调控蓝藻、抑制蓝藻的效果。

相关推荐

河蟹塘长了蓝藻,你该这样做 !



近些年来,河蟹养殖到了中后期,池塘都会暴发蓝藻,并且每年呈上升趋势,市场上随之出现一些杀蓝藻的“特效药”受到大部分养殖户青睐,但是用完以后,发现效果并没有那么理想,这样反反复复的杀蓝藻,最后导致高温期还没过,池塘已经没有了水草,同时诱发其他问题,比如河蟹大量伤亡、缺氧、水变等,严重可导致泛塘,给河蟹养殖带来灾难性的损失。经过多年实践总结,池塘暴发蓝藻不一定要杀,只要处理控制方法得当,就不会对养殖造成危害。现将方法总结如下:
一、蓝藻暴发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不合理施肥
每年7、8月份气温较高,投喂量也较多,残饵、粪便增多,水生生物代谢加快,会造成水体中氨氮含量超标。当磷肥施用过多的时候,水体中氮、磷都比较多,蓝藻容易暴发。
2、外源水带入
外源水中有大量蓝藻,养殖户通过打水、换水,把蓝藻带入池塘,再加上长期低氧、水草活力差、底部污染严重的环境,导致蓝藻暴发。
3、水位浅
蓝藻在高温,强光下的生长速度会比其他藻类生长速度快,在7-8月份,水位浅的池塘光照强度大,水温升高快,这时其他藻类生长受到抑制,而蓝藻能继续生长。
4、池塘环境差
蓝藻暴发是判断水质污染的一个重要指标,蓝藻易老化死亡,形成水华,水质恶化,溶氧降低,恶劣的环境造成其他藻类无法正常生存,而蓝藻成为最后的优势种群导致暴发。
5、水体流动性差
蓝藻喜欢高pH值、静水水体,大部分河蟹养殖池塘没有增氧设备,增氧能力不足,水体流动性差,营养素不易扩散,水体容易分层,导致其他藻类难以生长,蓝藻仍能继续繁殖。
二、处理、控制蓝藻的方法
1、加大增氧力度
蓝藻喜欢相对静止的水体,通过安装增氧设备搅动水体,阻止水体分层,达到水体流动、同时增氧的目的,增氧能促进水体有机质分解,缓解藻毒素,使其他藻类繁殖。
2、合理投喂,勤改底
养殖中后期,高密度养殖环境下随着投饵量增加会导致池塘底部产生大量残饵、粪便,造成池塘底部污染,使池塘富营养化导致蓝藻暴发,建议使用“底居安”加强型5-7天改底一次,降低池塘底部污染。
3、补菌调水,补碳保草
当蓝藻暴发时,可配合使用“利生多”、“利菌多”等有益菌调节水质,有益菌在水体中与蓝藻形成生物竞争,达到以菌抑藻的目的。
水草在养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水草可以吸收水体中残饵、粪便等代谢产物降低池塘污染,同时也能达到遮荫、调节水温、增氧的作用。水草长势良好直接关系到池塘水环境的好坏,“活力碳”可有效为水草提供生长所必需的碳源,促进水草生长和藻类繁殖,和蓝藻形成竞争。
4、定期解毒
蓝藻死亡后,释放大量藻毒素,这些物质积累到一定量时,会引起河蟹慢性中毒,同时也会影响其他藻类生长,因此定期使用有机酸“碧水安”解毒,可有效降低藻毒性,缓解河蟹等生物中毒现象。

螃蟹养殖中关于蜕壳的几个问题


如何知道河蟹将要蜕壳?
在生产上,判断河蟹是否要蜕壳,可采用以下方法:
(1)检查河蟹体色蜕壳前河蟹体色深,呈黄褐色或黑褐色,步足硬,腹甲水锈(黄褐色)多。而蜕壳后,河蟹体色变淡,腹甲白色,无水锈,步足软。
(2)看河蟹规格大小(以放养相同规格的蟹种为前提)蜕壳后壳长比蜕壳前增大20%,而体重比蜕壳前增长了近一倍。在生长检查时,捕出的群体中,如发现了体大、体色淡的河蟹,则表明河蟹已开始蜕壳了。
(3)看池塘蜕壳区和浅滩处是否有蜕壳后的空蟹壳如发现有空壳,即表明河蟹已开始蜕壳了。
(4)检查河蟹吃食情况河蟹在蜕壳前不吃食。如发现这几天投饵后,饵料的剩余量大大增加,如未检查出蟹苗,则表明河蟹即将蜕壳。
河蟹在蜕壳期间应注意哪些问题?

(1)每次蜕壳来临前,不仅要投含有蜕壳素的配合饲料,力求同步蜕壳,而且必须增加动物性饵料的数量,使动物性饵料比例占投饵总量的1/2以上,保持饵料的喜食和充足,以避免残食软壳蟹。
(2)发现个别河蟹已蜕壳,可泼洒生石灰水,每亩用生石灰7.5~12.5公斤,加水化浆后,全池泼洒。
(3)蜕壳期间,需保持水位稳定,一般不需换水。
(4)投饵区和蜕壳区必须严格分开,严禁在蜕壳区投放饵料,蜕壳区如水生植物少,应增投水生植物,并保持安静。
(5)清晨巡塘时,发现软壳蟹,可捡起放入水桶中暂养1~2小时,待河蟹吸水涨足,能自由爬动后,才放回原池。

小螺蛳大问题,河蟹塘里螺蛳的六个危害你知道吗?



小螺蛳,大问题,昨夜我在河蟹养殖深讨群里讲了螺蛳的危害,由于时间充忙,准备不充份,且有好多新进群的网友沒有听清,我在这用文字表述一下,和大家分享一下,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我个人认为,螺蛳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1、耗氧。螺蛳的生长繁殖离不开溶解氧,溶解氧越高,螺蛳生长越快,月亮越圆,螺蛳越往水边爬,它会抓住这点光亮产生的溶解氧,正明它对氧份的需求量相当大,当池塘溶解氧不足时,有螺蛳的池塘更容易缺氧。
2、挣食。螺蛳的生长离不开饵料,池中腐败的饵料是螺蛳最适合的,当池中腐败饵料不足时,它会吃新鲜螃蟹料,如果今天的螃蟹料沒有吃完,哪你明天去看,你会发现剩饵上粘满了螺蛳,我们曾经做过试验,每七斤半饵料才能长一斤螺蛳。
3、出肉率。每一百斤螺蛳只有15~20斤螺蛳肉,以每斤螺蛳八毛计算,每斤螺蛳肉至少要4元以上,同比野杂鱼的价格高的多了。
4、有螺蛳的蟹池,开春的肥水相当困难,有螺蛳的池塘同比无螺蛳的池塘肥水产品的用量至少多用5倍。
5、有螺蛳的蟹池比较容易长青苔,且杀灭困难。从外河进入的螺蛳都有青苔。
6、有螺蛳的蟹池虫害利害,从外河进入的螺蛳寄生虫相当严重,且杀灭困难,许多杀灭寄生虫的药物比杀灭螺蛳的至死量要要轻的多。
当然,螺蛳的净水功能是任何化工底改替代不了的,螺蛳能给螃蟹提供活性饵料也是任何饲料及冰鱼替代不了的。

河蟹养殖过程中的十个常见问题



(1)河蟹暂养池多大面积为宜?
暂养池面积和养成面积比例一般为1:4~5。
(2)河蟹暂养池如何处理?
暂养池一般在10月底就要开始处理,有以下几个步骤:
A.消毒:建议用绿康露(1瓶用1~2亩),温度适宜可用生物方法,如黑金神+活菌王+藻健康+降解灵,也可选择制剂、菜籽饼。
B.解毒:5~7天后按3~4亩水体用1瓶解毒超爽即可。
C.栽草:解毒两天后即可栽种水草,一般先选择伊乐藻(俗称吃不败),水草的密度不宜太密,估计水草能养到占池子的70~80%为宜,同时用健草养螺宝促进水草生长,一桶可用3~4亩。
(3)暂养池蟹苗放养前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建议养殖户最好等水草扎了新根再计划购苗。放苗规格每斤100±20只,放苗密度根据目标产量、目标规格、养殖成活率、养殖技术水平而定。
放苗前3天用六控底健康+粒粒神(1+1用2~3亩)改底;放苗前8小时,用护苗露+纳米氧(2+1用4亩)全泼池泼洒;蟹苗到塘口后,最好渡2次水,放苗第2天用应激宁+降解灵(1+1用2亩)抗应激。
(4)暂养池早期如何管理?
定期肥水:建议每月肥水至少2次,按6~8亩用六抗培藻膏、酵素钙肥各10公斤,可另加黑金神1包,这样能有效控制青苔生长或不长青苔,水温高于10~12℃以上,可酌情投喂饵料。
(5)什么样的池塘更适宜养殖河蟹?
养殖河蟹的池塘,应选择交通便利、有电源、有好水源的位置,蟹塘应该有回型沟。因为有回型沟、有滩面,便于合理科学种植水草,河蟹根据生理状况,可以选择合适的位置隐藏。
(6)河蟹养成池如何科学种植水草?
A.回型沟里种伊乐藻,池塘水面四周可以种伊乐藻、苦草。养殖早期,河蟹一般放在回型沟里,伊乐藻为低温水草。
B.滩面上,建议最好用围网圈起来,合适时机再把它拆开,滩面上种轮叶黑藻,一行一行的,行距控制在2~3米(行距间可以种伊乐藻,高温时,伊乐藻浮起来,可以把伊乐藻捞起来,仅供大家参考)。
(7)养殖过程中,河蟹如何补钙?
饲料中的钙及水中的钙元素,远远不能满足河蟹生长对钙的需求。所以,养殖河蟹过程中必须经常补钙。
A.肥水时,选择六抗培藻膏+酵素钙肥(或特力钙),肥草时,选择健草养螺宝+特力钙。
B.河蟹开始蜕壳时(俗称报点),按6~8亩用六抗培藻膏、特力钙各5公斤;蜕壳高峰期,按2~3亩用离子对钙500g+降解灵1包,按4~6亩用纳米氧1瓶+特力钙1包;整个蜕壳期,可用离子对钙拌料投喂,每公斤饲料拌10~15g。
提示:希望广大养蟹户更加注重河蟹养殖过程中第一次蜕壳时的补钙,因为河蟹第一次蜕壳补钙、补能量至关重要,可以决定整个养殖过程中河蟹的回捕率(成活率)。
(8)养殖过程,如何有效防控蓝藻的发生?
养殖过程中出现蓝藻,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水草烂了,调水或改水不到位引发蓝藻,所以把养护水草是根本。另外,养殖过程中尽量不使用低档的生物肥,要经常使用菌种养护水质,如新活菌王、新生态、乳酸宝、黑金神等。
(9)养殖过程中,如何护理水草?
有些养殖户认为“水草长得好没必要护草”。其实不然,有可能过了一段时间后,水草根部变黄、变黑、烂根,水草叶面开始附着泥漫,以上现象主要原因是缺肥(草烂根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水草太密、改底不到位)。没有足够的肥(营养),水草根部的活力就会下降,导致变黄、变黑、烂根,并且缺肥使得水草叶面光合作用减弱,容易附着泥漫、脏东西。建议定期使用黑金神+粉剂活菌王+藻健康+降解灵(1+2+1+1用8~10亩),定期使用健草养螺宝+粉剂活菌王(1+3用8~10亩),同时也可用新活菌王、乳酸宝。
(10)河蟹塘浑水如何处理?
A.杀虫:有虫的情况下,该杀就杀,包括较多的桡足类、枝角类、纤毛虫。
B.解毒:杀虫后用净水王或解毒超爽,1瓶用3~4亩。
C.肥水:黑金神+六抗培藻膏+特力钙,10kg+5kg+5kg用6~8亩。
D.护水:水恢复正常后,定期护水。

河蟹养殖户选苗的这些细节,你知道吗?



新年伊始,河蟹的养殖也来到了新的起点,各位养殖朋友也在积极的做前期准备工作,每年的这个时候,有不少养殖朋友为苗种发愁,总是会担心被卖家欺骗买到成活率不高,体质差的苗种,劣质苗种在体质上存在很大问题,尤其是在退壳期间会大批量死亡,严重影响最后的产量,那么今天就来说一说怎样去辨别劣质苗种。
养殖过程中常见的劣质蟹苗种类:
1.药水苗:主要是指在养殖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土霉素导致钙无法吸收,甲壳无法变硬,最终游边死亡。在捕捞过程中使用菊酯类将苗捕捞进行出售,正因为使用了这类药物,使得螃蟹的肝胰脏受损,螃蟹出现掉腿,吐黄泡泡,上岸,在养殖到一二壳脱壳期出现大量死亡。药水苗是选苗时最常见的问题
2.杂苗花苗:主要是指大小不一,产地不一,品种不一的苗种,因此颜色看起来有深有浅,这类螃蟹放入后会出现争食打斗导致螃蟹打洞,最终导致螃蟹性早熟,产量低,大小规格不一导致脱壳时间长,翻倍率底,因此蟹苗要选择规格大小相差不大,最好经个筛。
3.嫩苗脱壳苗:主要是指苗颜色浅,呈半透明状,甲壳中部有黑。以及正处于螃蟹脱壳期去购买或投放蟹苗。这种苗经运输,脱壳是大量死亡。
4.待售苗:些育苗单位因蟹苗育成后没能及时找到买主,只能在较低温度的育苗池中保苗。保苗时间过长,大量细菌原生动物进入蟹体内,这种蟹苗一旦进入较高温度的培育池中,会很快蜕壳,大部分外壳虽蜕下但旧鳃丝不能完全蜕下,子蟹在水中无法呼吸氧气而上岸,直至干死。
5.非原塘苗:是指经过多次拉网捕捞后的苗,大多会出现损伤,养殖中出现磨爪,寄生虫多,溃疡等问题,到高温期出现伤亡。
6.老头蟹:主要是因为管理不当导致螃蟹出现性早熟,比如投喂过量,水温高,水草少,水花生没有经常翻导致螃蟹活动量小。老头蟹在早期容易浮边。
那么优质的苗种都有哪些特征
1.没有残肢,断爪,腐壳。有残肢断爪的就要注意了,有很大的可能性是受过药物刺激,也就是药水苗,而腐壳则可能带有细菌病
2.体色鲜亮,金爪黄毛,青背白板,翻身有力
3.食线清晰,肝胰脏呈鲜黄色。食线不清晰或者看不到,则可能苗种池塘营养跟不上,这时苗种就会消耗自身存储,导致体质变差。
4.鳃丝呈白色或浅灰白色.如果苗种池塘密度大,受污染严重大会造成鳃丝发黑,影响呼吸且会携带病菌
5.规格整齐,母蟹腹甲和胸甲的比例超过1.8,翻倍率要高

河蟹养殖过程中几个主要问题的处理方法



每年在高温到来的时候,河蟹池塘水质、病害问题突出,不过根据经验来看,高温季节河蟹养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1、蓝藻池塘越来越多,一般以微囊藻、颤藻水华为主,个别出现鱼腥藻。
2、高温季节暴雨天比较多,池塘多水浑。严重的从早到晚一直浑水,轻微的早上和傍晚水浑。
3、河蟹发病逐渐上升,以肝脏坏死、水肿为主。
4、部分池塘水草上浮,有的腐烂。
这四个方面问题的针对性处理建议:
1、根据蓝藻的生物学习性,调节时以补充有益菌为主,需要适当加量,隔天连续使用。如“利菌多”、“净水三环”.可以在下菌前适当的处理风尾处蓝藻,结合改底、解毒。
2、下雨倒藻引起的水浑使用“碧水安”可以有效处理。若水浑严重,配合“速解安”、“底居安”较好。
3、发病河蟹应该以内服保肝(肝胆康+生命素)为主,根据死亡变化情况,结合外用消毒。
4、水草上浮池塘,应该及时适量补充营养(藻安生、利菌多)维持水草生长。
蟹塘水质浑浊也是一个主要的问题,引起蟹塘浑水的原因主要可能有两个,天气变化大会引起浑水,使用漂白粉或硫酸铜后水质也容易发浑。
有效的处理方案:使用碧水安2亩+速解安2亩全池泼洒明显好转,为了稳定水质再补充藻安生+三环-肥。
分析:1、天气不稳定变化大的时候,水变引起;尤其使用消毒剂后杀掉水中菌和藻类,净化能力更加下降,加重水浑;2、很多池塘处在伊乐藻开花时期,水体却营养。注:长时间水混池塘水草很脏,净水能力严重下降。此方法不明显。
河蟹池塘水草腐烂以后及易引起水质恶化,河蟹也容易爬坡,需要定期改底(底居安)和底部增氧(底加氧),以改善底部环境,防止河蟹爬坡引起死亡。
微囊在氮磷比例(12:1)失调的情况下容易大量生长,通常在下风口表现蓝绿或者浓绿色为主,颜色主要有藻类的多少决定。同时在下风口能闻到带有青霉素味道的气味。这时在处理藻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解毒稳水和后期藻类的培养。一般在下风口大剂量的撒底居安(粉)或者大剂量泼洒氧速保有效,同时用改底的药降解死亡的藻类,视情况连用2~3次后,解毒稳水(碧水安),然后接着下肥培养其他藻类即可(注意少下含磷的肥料)。

河蟹一壳到二壳,你应当知道的这些事



河蟹一壳脱壳已经有些日子了,如今,终于要露出它的真面目了。但是,河蟹一壳脱壳之后,你是否真的做足了准备?面对突发情况,又将如何应对?本文将对河蟹一壳到二壳面对的问题进行汇总,帮助大家做一个参考。
1、河蟹脱壳期间的肥水
最近,常常听到有人这样问:“河蟹脱壳期间能不能肥水?”一般情况下,我会反问:“为什么不能?”但我却很少给出解释。今天,在这里,我就简单给大家分析脱壳期间肥水的几个好处:一、肥水肥的是藻类,藻类提供的不但有溶氧(当然养殖前期通常不会缺氧),还有糖类等营养物质,这些都有利于河蟹的吸收,帮助其在脱壳期间获得能量;二、四月份天气多变,气温不定。而生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一个有效积温,当温度积累到一定的程度,生物才能够生长发育。河蟹脱壳亦是如此。当水中有足够的肥度,白天积累的温度在夜间会被保存下来,不易流失掉,这就为河蟹的脱壳提供了足够的积温,加快脱壳速度。
2、河蟹脱壳期间的补钙
“补钙”,最近大家已经被这两个字轰炸的头晕目眩。补钙真有那么重要?对,就是这么重要。其实补钙,最直观的是:提升规格以及壳重。同时,补钙也能让河蟹在阴雨天减少应激,提高免疫能力。脱壳对河蟹之后的生长发育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脱壳补钙最好分为两次:发现脱壳以及大量脱壳。发现脱壳时使用水世纪的补钙素(离子钙),增加水体中钙的含量,使河蟹能够缓慢吸收;大量脱壳时使用应急硬壳灵(葡萄糖酸钙)搭配黄金多糖,水制剂的钙以及多元的营养能够使河蟹迅速吸收,加快脱壳步伐。
3、青苔防控
在河蟹养殖前期,青苔问题一直令人头疼。尤其是在脱壳期间,杀也杀不得,那么该如何处理呢?这里我们提到的方法还是要肥水控苔。肥水最好选择纳米黑金与乌金膏进行搭配,既能肥水培养小型藻类抑制青苔,同时也能通过遮光抑制青苔。等度过了脱壳期,这时可视情况:如果全塘大量青苔,建议使用青苔净全塘杀灭青苔,在杀青苔前可以将大部分青苔打捞掉,效果显著。如果只有草头上存在青苔,建议青苔净和泥直接撒在草头上,无需全塘泼洒。当青苔死亡后,再进行解毒。
4、虫害
由于早期天气恶劣多变,所以今年的虫害来得稍早一些。而且刚刚好,赶在了脱壳期间爆发。那么问题来了:虫子多了杀还是不杀?池塘里有虫子该不该肥水?首先,大家都知道脱壳期间不能杀虫,那么总该给出个控制的方法:灯光诱捕法。灯光诱捕,即在下风口处挂灯吸引虫子,然后用水泵抽水进行过滤。虽然灯光诱捕治标不治本,但至少还是能够减缓燃眉之急。其次,如果塘口有少量虫子,可以肥水,只不过水的肥度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如果塘口有虫且已经造成了水体白混,这个时候无论再怎么肥水,虫只会越来越多。
总之,今年的一壳到二壳,是较为困难的过渡时期,很多塘口既要杀青苔还要杀虫。处理这两个问题务必要在一壳之后速战速决,用药杀灭过后就要着手解毒调水和肥水,为二壳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河蟹塘新开塘口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特种水产也渐渐走进了大众的餐桌,尤其是很火爆的河蟹。在常州河蟹套青虾最高亩效益可达两万多,在兴化河蟹精养亩效益最高可达一万左右。同时办随着养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养殖河蟹效益的提高,河蟹价格持续上涨。许多朋友也发现了一条发家致富的途径——开塘养螃蟹,那么新开塘口要注意什么呢?
1、塘口的土质的选择
河蟹是底栖生活,运动方式是爬行动物,所以土壤的土质非常重要,一般选择沙壤土。黏土保肥能力好不易漏水,但透气性差,土壤与水体之间营养物质交换慢,如果后期底质不好,河蟹底板会变黑且细菌细菌易滋生。沙土底质不易滋生细菌,但保肥能力差水中颗粒物少,水体元素与元素之间相互交换慢。壤土适中,是比较良好的土质。
2、塘口池坡的设计
池塘池泼比约1:2~3,池塘面积在20xx,苏州蟹农张云荣养殖大闸蟹已经8年了,一共承包了78亩的养殖水域,因为高温天持续,大闸蟹的生长受阻。“最高温的时候,35度水温肯定有的,螃蟹就烫死了啊。”原本受天气影响,张云荣会有不小的损失,但今年苏州推出大闸蟹高温指数保险,保险费用由蟹农出资30%、政府出资70%。张云荣花8000元投保了70亩养殖水域,根据保险合同,获得了7.7万多元的理赔金。创新保险扶贫参与形式,从而增强养蟹户抵御风险的能力,让保险助力养蟹户走上致富路。

蛋鸡养殖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在蛋鸡养殖小,养鸡户多重视饲料配合、环境温度湿度的控制、定期防疫、季节管理和光照管理等,对以下问题却常常忽视:

1、及时断喙

主要是为了防止鸡群发生啄羽、啄肛等恶癖。断喙通常在6~12日龄,断喙前两天应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k,防止断喙时出血过多和鸡体产生应急,断喙时应将鸡头略向刀片方向倾斜,使上喙切除1/2,下喙切除1/3。断喙后3~5d应在饲料或饮水中加抗应急添加剂,并保证食槽、水槽充足,避免鸡断喙后因采食、饮水困难而影响生长。而农村养鸡户常常在30~60日龄才断喙,这时喙基本长成,血管和神经丰富,会使断喙难度大,对鸡体的应急大,严重影响鸡的生长发育,是养鸡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

2、限制饲喂

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鸡休过肥,抑制性成熟,从而多产蛋,并节约饲料。限制饲喂一般从6~8周龄开始,16~20周龄结束,限饲可以减少日饲喂量,也可降低饲料中粗蛋白含量。

限饲时应注意:

1)限饲时间应根据鸡群平均体重确定。

2)限饲前应剔出病、弱、残鸡。

3)保证足够的食槽和水槽。

4)注意鸡群健康,一旦发生疫病流行立即停止限饲。

3、淘汰低产鸡

在实际养殖中,养鸡户一般舍不得淘汰低产鸡,认为它多少能产几个蛋。殊不知低产鸡产蛋少而吃料并不少。为了节约饲料,提高经济效益,及时淘汰低产鸡十分必要。

低产鸡的判断标准是:

1)喙黄、冠小、苍白、主翼羽脱落。

2)腹腔小,耻骨间距小,泄殖腔小而干燥。

4、强制换羽

蛋鸡饲养11~12个月后,如果鸡群产蛋率仍较高,市场鸡蛋价也较高,为节省培育新母鸡的时间和费用,可通过对老母鸡进行强制换羽措施以延长蛋鸡的产蛋时间。

具休方法:

1)开始10~12d停止给料,停止辅助光照,只供水;

2)13~19d饲喂育成料,第一天30g/只,以后每两天增加20g;

3)20d开始自由采食。25d开始延长光照时间,每大增加1/2h直至16h,待鸡换羽后饲喂蛋鸡料。

5、定期驱虫

定期驱虫,能有效预防鸡的各种肠道寄生虫病,减少饲料浪费,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成本。驱虫一般分两次进行,第1次2月龄,第2次在鸡开产前,常用左旋咪唑25~30mg/kg拌料。

6、鼠害防治

在农村,鼠害防治是经常忽视的问题,即使有养鸡户重视,也常常因无有效方法既杀灭老鼠又不影响鸡群养殖,而不了了之。老鼠不仅偷吃饲料,咬坏物品,惊忧鸡群,还传播疾病。因此及时杀灭老鼠,是减少饲料浪费,减少疾病传染,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具体做法:

1)保持卫生,及时清除饲料残渣;用水泥封堵建筑物的小洞。

2)饲料仓库利用养猫灭鼠,鸡舍利用药物火鼠和器械灭鼠,一般以器械灭鼠为主为好。注意药物灭鼠期间不仅要清除料槽小的饲料,还要关好鸡笼,防止鸡逃出后,会误食鼠药而中毒。

河蟹池塘蓝藻控制浅析



河蟹池塘经常发生蓝藻,如何控制各有各理,这里也说一下蓝藻控制的观点,首先先了解一下河蟹池塘蓝藻出现的条件:1、水草死亡腐烂,2、水草失去净水能力,3、缺氧
蟹养殖中,水体的溶氧和水质的净化大多是靠水草来完成的,也就是说,随着温度的升高,当池塘中水草失去净水能力或死亡腐烂后就会导致池塘缺氧。河蟹养殖增氧条件普遍较差,那么此时需要氧气的藻类和菌就很难繁殖,如果池塘没有大量的生物来分解和消耗底层有机物质,池塘就会像大粪池的水一样,又臭又脏,我们池塘在增氧条件没改善的情况下,之所以水质没有那么恶劣是因为蓝藻出现了。蓝藻虽然不好,有毒素但是当池塘中的条件不具备其它生物繁殖的时候,我们就必须利用和接受蓝藻来净化水质和增氧,而不是盲目的选择去杀,否则池塘的水就好抽,致病菌就会大量繁殖,河蟹死亡就更严重,比起蓝藻产生的毒素带来的副作用要严重的多。
有些养殖户杀完蓝藻有时也有些效果,那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杀蓝藻时,突然天气降温,水质压力得到缓解,也可能导致水草净水能力恢复,及时解决了杀完蓝藻后的副作用,但风险很大,二是池塘中水草净水能力没有完全丧失,杀完蓝藻后起到一个弥补作用,但蓝藻经常会复发。
所以当河蟹池塘出现蓝藻时,我们一定要理性对待,做好以下几点
1、加强增氧,保护好现有水草,待水草恢复净水能力,蓝藻自然消失。
2、定期解毒减少其副作用。
3、减少投喂,降低池塘耗氧物质。
4、适当使用活菌,控制蓝藻繁殖防止水草腐烂。
5、有条件的池塘尽量,加深水位或使用遮阳网降低水温,减少温差。
6、没草池塘更不能杀,多增氧解毒,最好装车轮式增氧机,加速水体流动快,控制蓝藻。
目前河蟹养殖增氧意识差,在高温期,出现任何问题都必须先解决缺氧。因为目前河蟹养殖的模式就是一个缺氧的环境,不论草好草坏,虽然有些池塘水草较好,水清,但由于水温高于气温时,池塘有机物发酵加速,耗氧增加,缺氧照样严重,因此很多池塘傍晚河蟹就上岸。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442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