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仔鸡发生弧菌肝炎的冶疗

2006年6月中旬,我市一肉鸡场饲养的肉仔鸡突然发生以下痢、急性死亡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经确诊为肉仔鸡弧菌性肝炎,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基本情况

该肉仔鸡饲养场为集约化商品肉仔鸡饲养场,建有长120米、宽13米的标准化鸡舍8栋,每栋一批可饲养商品肉仔鸡1.8万~2万只,全场每批可饲养肉仔鸡14万~16万只。鸡场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全自动标准化饲养,饮水、喂料、通风、控温、防疫全部程序控制自动进行,饲养管理条件优良。该鸡场于2006年6月3日一次购进爱拔益加商品肉仔鸡苗14万只,分养在8栋标准化鸡舍中,一栋平均饲养约1.8万只。全部鸡只按肉仔鸡饲养标准常规供给饲料、饮水和用药,按肉仔鸡常规防疫程序进行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疫。鸡群在14天龄进行传染性法氏囊病防疫以前饲养状况无异常。

2发病情况和主要症状

6月16日雏鸡14天龄的进行了国产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疫苗的饮水免疫,6月17日雏鸡15天龄时,其中两栋鸡舍雏鸡突然发病,发病鸡只以水样下痢为主要特征,病鸡精神委靡沉郁,缩头,羽毛蓬乱,肛门周围羽毛被粪便污染,呈糊状污秽。刚发病鸡只排黄白色糊状粪便,继而粪便呈水样,病鸡很快衰竭死亡。第一栋鸡舍发病第1天死亡560只,第2天死亡810只;第二栋鸡舍发病第1天死亡480只,第2天死亡910只。

3剖检变化

病死鸡普遍冠髯萎缩苍白,对病死180只鸡进行解剖检查,主要病变为:腹腔血水(肝破裂出血)(12/180),肝脏肿大、质脆易碎(83/180),肝脏瘀血、呈红褐色(76/180),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和出血斑(31/180),表面有不规则和星状黄白色坏死灶(15/180)。个别鸡只小肠出血(9/180),肠道臌气(5/180),其他器官无眼观病变。

4实验室诊断

4.1镜检:无菌操作采取病死鸡肝脏血液或胆汁,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呈S状细菌。

4.2病原分离确诊:病料划线接种于10%血琼脂平板上,在10%二氧化碳环境43℃条件下培养24小时,取单个菌落,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革兰氏阴性弯曲杆菌,可以确诊。

4.3药敏试验:用庆大霉素、新诺明、土霉素、氟苯尼考、头孢噻肟钠、氧氟沙星作抑菌试验,以头孢噻肟钠抑菌效果最佳,氟苯尼考次之。

5治疗

发病鸡舍鸡群从发病第3天开始,用头孢噻肟钠可溶性粉按0.05%剂量饮水,每天连续饮水用药12小时,停药12小时,连用3天。不用药时饮水中加电解多维、维生素C、维生素K3、葡萄糖连用5天。饲料中按0.05%添加氟苯尼考,连用5天。对未发病鸡舍鸡群用头孢噻肟钠可溶性粉按0.03%剂量全日饮水,连用3天。采取上述措施治疗,用药1天后,两栋发病鸡舍死亡鸡只降至158只和95只,用药2天后病情稳定,发病鸡舍每栋死亡50只以下,用药3天后只有零星死亡,鸡群基本情况正常。未发病鸡舍经过预防性用药,鸡群没有感染和发生该病,发病得到有效控制。

6小结

6.1鸡肝炎弧菌又称弯曲杆菌,属条件致病菌,常存在于受污染的垫料和饲料中,在鸡消化道中也能检测到,在受到应激(如防疫)或有其他疾病感染时,易使本病由潜伏感染变为暴发流行。该病多在产蛋鸡发生,死亡率不高,可引起产蛋量下降,在肉雏鸡暴发较为少见,一旦发生死亡率较高。目前该病尚无有效的免疫制剂,应采取综合防制措施防止本病发生。

6.2预防本病发生,需要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和贯彻综合卫生措施。首先要注重做好环境卫生消毒工作,及时对鸡舍、水料槽、用具、垫料等彻底消毒,可用5%过氧乙酸、0.25%福尔马林溶液消毒,也可用0.15%有机酚消毒;其次要保证饲料卫生,要用新鲜全价饲料饲喂雏鸡,防止饲料污染,减少或防止中间传播媒介如昆虫、麻雀等接触鸡群和饲料;第三避免各种应激反应,特别是接种疫苗易诱发本病,免疫前2天应在饲料中添加抗应激和预防性药物。

6.3发生本病后要及时确诊,采取相应措施尽快治疗。首先要防止鸡只脱水,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维生素C、维生素K3、葡萄糖等,做到及时补水和增加营养;同时按治疗量在饮水和饲料中使用抑菌效果好的抗菌药,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6.4该鸡场这次肉仔鸡暴发弧菌肝炎,主要原因是肉鸡出栏后对鸡舍消毒不严和空栏时间短(鸡舍清粪消毒后仅过3天就养上雏鸡),加上鸡群在14天进行传染性法氏囊病防疫又没有采取应有的防应激措施。由于及时采取了有效的治疗措施,控制了病情,才没有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这给高标准的饲养场敲响了警钟,再好的饲养条件也需要加强饲养管理,注重环境卫生和消毒,在鸡群建立健全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只有从基础做起,严格控制饲养条件,防微杜渐,才能保证标准化饲养场的高投入带来高效益。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

相关知识

鸭肝炎的冶疗和预防


鸭肝炎俗称花肝病,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率的传染性疾病。雏鸭一旦感染,会迅速发病并出现死亡。该病已成为鸭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流行特点

鸭肝炎四季均可发生,主要感染3周龄以内的雏鸭,也可引起4~6周龄的幼鸭发病。不同周龄的雏鸭发病,死亡率也不同,1周龄内雏鸭死亡率高达90%以上,1~3周龄的雏鸭死亡率不到50%,4~6周龄的小鸭基本不会出现死亡。病鸭和带毒鸭是主要的传染源,病原体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饲养管理不良、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鸭舍潮湿或拥挤,均可促使本病的发生。

二、临床表现

雏鸭发病后首先表现为精神沉郁,行动迟缓,离群,蹲伏或侧卧;发病12~24小时后,即出现神经症状,身体失去平衡歪向一侧,发生全身性抽搐,两腿痉挛性划动,有时在地上旋转,大部分雏鸭在出现抽搐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死亡,常见死亡鸭向后仰呈角弓反张姿势。有些病例,往往突然倒毙死亡,而看不到任何症状。

剖检见肝脏肿大,表面有出血点和出血斑,严重时呈刷状出血,质软,呈黄褐色、浅黄色或淡红色,个别病例肝脏见有坏死灶;胆囊肿大,充满胆汁,有的也出现胆囊破裂;脾脏有时肿大,外观呈斑驳状;脑充血、水肿、软化等症状。

三、鉴别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病理特征,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时需要通过专业实验室的诊断方法,如病毒分离鉴定、血清学试验、分子生物学等。在临床上要注意与以下几种鸭病进行鉴别诊断。

1.鸭瘟

该病是由鸭瘟病毒引起鸭的一种高死亡率的急性传染病。虽然各种日龄的鸭均可感染发病,但3周龄以内雏鸭较少发生死亡;与鸭病毒性肝炎对1~2周龄易感雏鸭有极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超过3周龄雏鸭不发病等明显不同。患鸭瘟的鸭食道、泄殖腔和眼睑黏膜呈出血性溃疡和假膜为主要特征性病变,但没有抽搐和角弓反张症状,与鸭病毒性肝炎主要以肝脏肿大,表面有出血点和出血斑等不同。

2.鸭曲霉菌病

鸭曲霉病,又称曲霉菌性肺炎,主要是由烟曲霉等真菌引起的鸭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在呼吸器官组织中发生炎症,尤其是在肺和气囊出现灰黄色的结节,胸腹部气囊也有霉菌斑。此病主要发生于雏鸡,多呈急性经过,发病率高,可造成大批死亡,成年鸭多为散发。本病没有像鸭病毒性肝炎的肝脏肿大出血的症状。

3.鸭大肠杆菌病

该病冬春季多见,夏秋季较少,1~5周龄小鸭常发生,1~3周龄最易发病。该病主要症状为咳嗽、拉黄绿色稀粪、恶臭、呈青绿色或灰白色,肛门周围污秽;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可见心包粘连、心包内充满淡黄色纤维素性渗出物,肝脏肿大、瘀黑色,肠道肿大明显、肠内容或腹腔极易腐败。这些症状与鸭肝炎引起的症状和病变都不一样。

4.鸭传染性浆膜炎

该病以出现神经症状、腹泻等临床表现,与鸭病毒性肝炎相似,但鸭传染性浆膜炎可在各日龄均可发病,其病原体为鸭疫巴氏杆菌,对抗生素治疗有效;鸭肝炎多发于2周龄内,对抗生素治疗无效;浆膜炎的主要病变为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同大肠杆菌病相似,与鸭肝炎不同。

5.鸭伤寒

该病有时出现突然倒地,头向后仰、痉挛,数分钟后死亡,易与鸭病毒性肝炎相混淆。但鸭伤寒开始发病时粪便呈稀粥状,后为水样,眼流泪、眼结膜发炎,病鸭缩颈怕冷,呼吸困难。剖检肝脏肿大,呈古铜色,有灰白色的坏死点,与鸭病毒性肝炎的严重出血不一样。

四、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

(1)生物安全措施:鸭病毒性肝炎的预防首先要建立严格的防疫消毒制度,特别是对饲养员的流动、运输车辆的往来、用具和鸭舍垫草的卫生消毒方面尤为重要。对雏鸭进行自繁自养,可预防本病的传入。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在日粮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搞好鸭舍内外的清洁卫生,对鸭舍、设备、用具等进行仔细的清扫,先用3%~5%氢氧化钠溶液消毒地面,后用0.3%的过氧乙酸喷雾消毒。

该病具有发病急,死亡快的特点,一旦出现疫情,应及时把发病鸭群与健康鸭群严格隔离,并实行专人管理,以避免病情进一步向周围扩散。加强鸭舍通风,以及时排出舍内污浊的有害气体,病死鸭要严格处理,可采取焚烧或深埋的方法。污染的垫料、粪便和饲养工具等未经消毒处理不能随便运去场外。鸭群密度大时,要适当分群,为防止鸭舍过度潮湿,还要及时更换垫草,避免因应激因素造成病情加重。

(2)疫苗免疫:由于治疗该病没有特效药,故疫苗免疫预防显得尤为重要。种鸭开产前2~4周,用弱毒苗4头份/只肌肉注射,孵出雏鸭能获得被动免疫,以后每3~4个月免疫1次。有母源抗体的雏鸭在7~10日龄时肌肉注射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1头份/只;无母源抗体的雏鸭出壳后1日龄即肌肉注射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1头份/只,10日龄时再用同样方法重复免疫1次。或者在雏鸭刚出壳时,在腿部皮下注射卵黄抗体液或血清0.5~1毫升,能有效预防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

2.治疗方法

(1)抗体注射:当发生该病时,采取高免血清或康复鸭的特异性高免血清紧急注射,肌注0.5毫升/只,可以降低死亡率。初发病1~2天内接受治疗,效果最佳。也可注射免疫卵黄液,15日龄内的雏鸭背部皮下注射1毫升,15~20日龄1.5毫升,30日龄以上2毫升,一般注射1次即可治愈,必要时可重复注射。

(2)中药治疗:中药以清热、解毒、利湿为原则。板蓝根600克、大青叶600克、茵陈650克、龙胆草400克、金银花400克、栀子350克、柴胡350克、甘草200克。水煎拌料,1剂1天,连用4~6剂;也可以采取板蓝根50克、茵陈100克,栀子、柴胡、枳实、神曲、薄荷各30克,甘草20克。研磨,用开水浸泡1小时,晾后拌入5千克饲料饲喂(100只雏鸭用量),全群服用,每天1次,连服7天。

(3)辅助治疗:对于发病鸭群,无论病情轻重,都应该在饮水或饲料中加入抗病毒药物,及增加饲料营养,提高鸭群的抵抗能力,减少并发或继发病的发生,让病鸭早日康复。

肉鸡腹水综合症的发病原因和预防冶疗


肉鸡腹水综合症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以肉鸡腹腔内潴留大量淡黄色浆液性积液和右心室肥大为主要特征,并伴有明显的心、肝、肺等内脏器官病理性损伤的疾病。该病主要发生于4~6周龄的仔鸡,死亡率高达30%以上,是危害养鸡业较严重的疾病之一。对肉鸡腹水综合症的流行特点、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其防制措施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该病的防制提供参考。

1肉鸡腹水综合症的流行特点

1.1季节性

该病全年均可发生,多见于冬季和早春。冬春季节,养鸡场为了保温而忽视了通风,造成鸡舍内有害气体浓度增高、氧气供应不足所致。

1.2发病日龄

该病多发于4~6周龄发育良好、生长快的肉鸡。

1.3品种与性别

虽然该病在各类家禽中均有发生,但多见于高产和快速生长品种的鸡。通常公鸡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母鸡,这与其生长快、耗能高、需氧多有很大关系。

2肉鸡腹水综合症的发病原因

肉鸡腹水综合症的病因很复杂,多数人认为是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鸡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为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要,肺循环和心跳次数增加,结果不仅引起肺压升高,同时也增加了右心室负担,导致右心室代偿性肥大而扩张、松弛、衰竭,全身血液回流受阻而瘀积于外周血管内,致使腹腔内器官充血、血压升高,血液从肝、肾、心等器官表面漏出,蓄积于腹腔,形成腹水。引起肉鸡腹水综合症的常见原因有遗传因素、营养因素、环境因素、生物毒素因素和其他因素等。

2.1遗传因素

长期以来,肉鸡的选育往往只注重生长性能方面的选育,而忽略其心肺功能的提高,以致心肺功能不能适应机体旺盛的代谢需求,潜伏着心肺衰竭的发病倾向,易导致机体缺氧而引起腹水。

2.2营养因素

少数肉鸡养殖户过分追求料肉比和生长速度,采用高能量高蛋白的颗粒饲料,有的甚至添加大量油脂,且不加限饲,使肉鸡生长更加迅速、耗氧量增多而导致机体相对缺氧,因此更易引起肉鸡腹水综合症的发生(/)。饲料中的营养物质缺乏,如维生素E、磷、铜、锌、锰、硒的缺乏也易引起腹水综合症的发生。

2.3环境因素

寒冷季节养殖户为了保持鸡舍的温度而忽视通风,导致鸡舍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升高,氧气含量下降,造成一种缺氧的环境,而处于快速生长期的仔鸡代谢旺盛,因长时间不能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要,使鸡的肺脏造成损伤,加剧机体的缺氧,诱发腹水综合症。另外,饲养密度大、鸡舍寒冷潮湿、环境消毒剂用法不当或过量等原因,也易引起腹水综合症的发生。

2.4生物毒素因素

生物毒素以黄曲霉毒素危害最为严重,可引起鸡肝脏严重器质性损害,而导致出现腹水。凡饲喂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或使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垫料,都极易发生该病。

2.5其他因素

某些疾病,如大肠杆菌病、沙门氏杆菌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可引起肉鸡心、肺、肝病变而引发该病。饲料中有毒性油脂或食盐等中毒,直接损伤肝脏造成肝病变,可引起大量腹水潴留。

3肉鸡腹水综合症的临床症状

病鸡精神沉郁、羽毛蓬乱,食欲减退、饮欲稍增加,生长迟缓,鸡冠和肉髯发绀。肉鸡腹水综合症病情严重者可见皮肤发红、呼吸急促、运动耐受力下降。该病典型性症状是病鸡腹围明显增加,腹部膨胀下垂,腹部皮肤变得发亮或发紫,行动迟缓,有的站立不稳甚至腹部着地如企鹅状。该病病情发展迅速,病鸡常在腹水出现后1~3天内死亡。

4剖检变化

肉鸡腹部膨大,触摸有波动感,剖开腹部,从腹腔中流出大量淡黄色或清亮透明的液体,有的混有纤维素性沉积物;心脏肿大、变形、柔软,尤以右心房扩张显著,右心肌变薄,心肌色淡并带有白色条纹,心腔积有大量血凝块;肺动脉和主动脉极度扩张,管腔内充满血液。部分鸡心包积有淡黄色液体;肝脏肿大或萎缩、质硬、瘀血、出血;胆囊肿大、突出于肝表面,内充满胆汁;肺瘀血、水肿,呈花斑状,质地稍坚韧,间质有灰白色条纹,切面流出多量带有小气泡的血样液体;脾呈暗红色,切面脾小体结构不清晰;肾稍有肿大、瘀血、出血;脑膜血管怒张、充血;胃稍肿、瘀血、出血;肠系膜及浆膜充血,肠黏膜有少量出血,肠壁水肿增厚。

5肉鸡腹水综合症防冶措施

5.1肉鸡腹水综合症的治疗

目前对肉鸡腹水综合症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只能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法,使用强心药(如苯甲酸钠、咖啡因、士的宁、盐酸麻黄素、醋酸钾)对早期病鸡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具体治疗措施如下。

(1)患病鸡出现腹水,应先抽出腹水,用12号针头刺入病鸡腹腔,然后注入青霉素和链霉素各20万U,经2~4次治疗后可使部分病鸡康复。

(2)药物治疗。首先服用大黄苏打片,20日龄雏鸡1片/(只d),其他日龄鸡酌情增减,以清除胃肠道内容物;皮下注射亚硒酸钠0.1g,配合口服维生素C和利尿剂,选择敏感抗生素,以对症治疗和预防继发感染,同时加强鸡舍内外卫生管理和消毒工作。

5.2肉鸡腹水综合症的预防

(1)育种。由于肉鸡腹水综合症有严重的遗传倾向,在进行家禽遗传选育时,应选育出对缺氧和腹水综合症有良好抗性的品系,同时要求种鸡的心脏、肺脏系统较发达且发育较快,利用氧气的能力较强;坚决淘汰有腹水倾向的种鸡,从根本上解决肉鸡腹水问题。

(2)科学配制日粮。在确保日粮中氨基酸平衡的同时适当减少蛋白质的供给量,严禁饲喂霉变饲料,控制食盐的用量,不可饲喂含有过量菜子饼、棉子饼的饲料以减少各种中毒事件的发生;饲料中缺乏硒、维生素E、磷时也会导致肉鸡腹水综合症的发生,因此肉鸡饲料中硒含量应不低于0.12mg/kg,维生素E也应适当增加。控制日粮中脂肪的含量,6周龄前肉鸡饲料中油脂含量应保持在1%左右,7周龄出栏时不超过2%。

5.3改善饲养环境

在冬季要解决好保温与通风的矛盾,在保温的同时,每天定时对鸡舍进行通风换气,降低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含量;管理好热源,严防煤气泄漏,及时清理粪便,控制好鸡群密度和鸡舍的湿度,以减少腹水综合症的发生。

5.4早期限饲

由于肉鸡腹水综合症的发病日龄越来越小,可以采用全价粉料代替颗粒饲料、合理限饲(减少5%~10%的日喂量)、控制光照时间等措施,以减少鸡的采食量,降低其生长速度,有效地减少腹水综合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可使死亡率降低25%左右。

5.5做好药物预防工作

做好各种传染病的防疫工作,提高鸡的抵抗力,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饲料中添加亚硒酸钠,维生素C、维生素E及复合维生素B或抗应激多维素进行防治,也可适当添加利尿剂和抗菌药物,以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鸡群一旦发生此病,应尽快消除病因,可在饲料中添加脲酶抑制剂以降低肠道脲酶活性,进而降低肠道的氨浓度,用量为125mg/kg饲料,可降低患腹水综合症仔鸡的死亡率。治疗用药要在兽医的指导下合理使用,不能长期使用对鸡心、肺、肝等有毒害的药物。

仔猪黄痢的中草药冶疗方法和痢疾冶疗药方


仔猪黄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通常仔猪出生后2~3天发病,3~7天内排出黄色或黄白色稀粪,腹泻,吃奶减少或停止,迅速消瘦,最后昏迷死亡。

预防仔猪黄痢,平时应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包括饲料要饲喂全价配合饲料,产房消毒要严格彻底,不留死角,母猪产后要做好接产工作,仔细消毒rǔ房rǔ头,初生仔猪应尽早吃上初rǔ。母猪在妊娠时应接种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让仔猪出生后获得很高的被动免疫抗体;给初生仔猪滴服0.5毫升大肠杆菌ZY-10菌株生物制剂。此外,在仔猪吃奶前灌喂促菌生、调痢生和rǔ康生等药物均有很好的预防效果。仔猪生后12小时内全窝注射或口服抗生素,连用数天,可预防仔猪黄痢发生。一旦发生仔猪黄痢可用氟哌酸:片剂按1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每日两次,首次加倍。注射硫酸庆大霉素按1万单位/千克体重,每日两次。痢菌净5%溶液1毫升,肌注每日两次。

也可以用中草药治疗仔猪黄痢,有以下几种处方:

处方一:南瓜藤烧灰。用于治疗仔猪黄痢(早发性大肠杆菌病)。调水喂服,每天3次,连服3天。

处方二:南瓜根自然汁。用于治疗仔猪黄痢(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每次取1酒杯喂服,每天3次,连服2~3剂。

处方三:黄连5克,黄柏20克,黄芩20克,金银花20克,诃子20克,乌梅20克,草豆蔻20克,泽泻15克,茯苓15克,神曲10克,山楂10克,甘草5克。用于治疗仔猪黄痢。按处方配药,粉碎为末,分2次喂,早晚各1次,连用2剂。

处方四:黄连、黄柏、黄芩、白头翁各30克,诃子肉、乌梅肉、山楂肉、山药各15克。用于治疗仔猪黄痢。按处方配药,共粉碎为末,分9包,每次1包,用温水调匀灌服,每天3次,连服3剂。

处方五:大蒜100克,95%乙醇100毫升,甘草末1克。用于治疗仔猪黄痢。大蒜用乙醇浸泡15天以后每次取汁1毫升,加甘草末1克,调糊供1头仔猪1次喂服,每天2次直至痊愈。

处方六:白头翁2克,龙胆末1克。用于治疗仔猪黄痢。按处方配药,共粉碎为末,供1头仔猪喂服,每天3次,连用3天。

处方七:黄连10克,苍术3克,雄黄0.3克,百草霜或茶油饼(煅炭)4.5克,醋或酸菜水适量。用于治疗仔猪黄痢(早发性大肠杆菌病)。先将黄连、苍术粉碎为末,再与雄黄、百草霜(或茶油饼炭末)混匀,密封装瓶。同时以醋或酸菜水将药粉调成糊状,用毛笔或小竹片取药涂于仔猪口内,每天1次,分2次服,连服3~4剂。

处方八:秦皮5克,白头翁3克,地榆3克,老鹳草3克。用于治疗仔猪黄痢。按处方配药,水煎浓汁喂服,每天1次,连用3~5剂。

蛋鸡弧菌性肝炎的诊断及防治方法


1、蛋鸡弧菌性肝炎的临床症状

雏鸡容易发生该病,且死亡率能够达到15%左右,而成年鸡患病后死亡率较低,只有2%~5%。但只要蛋鸡感染该病,即使能够耐过,也会导致产蛋率很难出现高峰。另外,母鸡超过20周龄且进入产蛋初期后也容易发生该病,病程可持续大约1~2个月,死亡率达到5%~20%。病鸡主要表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增加饮水,严重时往往闭眼缩颈呆立,通常是站立不动,且对周围环境比较迟缓。羽毛蓬乱失去光泽,鸡冠萎缩,呈苍白色,表面干燥,存在皮屑,通常出现鳞片状皱缩。产蛋率降低,且产出白皮蛋、沙壳蛋、畸形蛋、软壳蛋的数量增加。大多数病鸡在发病初期排出白色或者黄褐色稀粪,后期排出浆糊状粪便,之后发展呈水样腹泻,导致肛门周围严重污秽。少数病鸡会出现急性死亡,有些病死鸡的腹部明显胀大,用手触摸能够明显感到波动感。

2、蛋鸡弧菌性肝炎的病理变化

病鸡肝脏是发生病变最明显的器官,且发生病变的范围、病灶数量和大小都有所不同。对于雏鸡和青年鸡阶段以及处于产蛋前期的蛋鸡,心脏呈苍白色,且被琥珀色的胶状渗出液所包裹。脾脏发生肿大,有些甚至发生大梗塞,呈黄色,质地易碎。在肝脏被膜下出现不规则较大的小灶性出血或者是界限比较明显的小出血性病灶。有些雏鸡患病后会在肝被膜下形成血囊或者发生破裂。如果发生严重感染,会导致肝脏质地变脆,且表面有菜花样的大坏死区布满,如果呈慢性经过会导致肝脏质地变硬且发生萎缩,有些病鸡还会伴发心包积液或者腹血水。肾脏发生肿大,呈苍白色。在卵巢能够看到有些卵泡如同瘪气球,直到完全退化,只有一丛如豌豆大小的卵泡存在于表面,且大小不同。

3、蛋鸡弧菌性肝炎的实验室诊断

触片、涂片镜检:取病死鸡的肝脏、脾脏进行触片,取心血、胆汁进行涂片,经过革兰氏染色置于显微镜下检查,能够看到革兰氏阴性的弯曲状杆菌,菌体比较纤细,呈逗号状、S形或者螺旋形。

分离培养:在无菌体检下取肝脏病料,在血琼脂培养基上进行划线接种,放在二氧化碳浓度为10%的恒温(37℃)环境中进行24~48h培养,能够在培养基表面看到针尖大小的半透明菌落长出,呈边缘整齐的圆形,比较光滑,且无法溶血。经过染色后进行镜检,能够看到革兰氏阴性的弯曲杆菌,且形态有所不同,可呈S形、海鸥翼状及杆状等。

生化试验:取分离培养的细菌进行生化试验,其中按常规方法进行纯培养细菌氧化酶试验、吲哚试验、硒酸盐试验、糖发酵试验、接触酶试验等。结果不能够发酵糖类,能够将亚硒酸盐还原,接触酶、氧化酶结果呈阳性,而吲哚试验结果呈阴性。

4、蛋鸡弧菌性肝炎的防治措施

及时隔离:发现病鸡后要立即进行隔离饲养,对于病死鸡要采取无害化处理,同时使用1:100的百毒杀对饲养环境、饲养用具以及被病菌污染的场地进行彻底全面的喷雾消毒,防止交叉感染,避免病情不断蔓延和扩散。一般每天进行1次消毒,当病情得到控制后可改成每星期进行1次消毒。

药物治疗:在每千克饮水中添加40mg的卡那霉素,同时添加适量的电解多维,任病鸡自由饮用,连续使用5天。如果个别病鸡症状非常严重,可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10mg卡那霉素,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也可在病鸡饲料中添加0.04%的痢特灵,用20kg饮水1g环丙沙星进行稀释后口服;用5kg饮水1g硫酸粘菌素进行稀释,在每天的上、下午分成2次集中饮用。用2.5kg饮水1g强力霉素进行稀释,并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龙胆泻肝散(主要含有柴胡、栀子、车前子、龙胆、当归等),一般每只病鸡每天使用1g,连续使用7天;还可将强力霉素添加在饮水中给病鸡服用,每天2次,连续使用5天,之后改成在饮水中添加红霉素用于口服,每天2次,连续使用5天。同时,可在饲料中添加不会影响产蛋的药物,如复方泰灭净,能够使治疗效果提高,注意首次用量要加倍,且全天饲喂,连续使用5天。另外,如果鸡群病情较重,还可添加中药进行配合治疗,可取草决明、柴胡、黄芩、车前子、茺蔚子各100g,枸杞子、当归、熟地、白菊花各150g,加入适量的水煎煮后给病鸡服用,每天1剂,连续使用10天,以上用量适宜200只鸡服用。

加强饲养管理:圈舍内粪便要及时进行清理,垫料定期更换,还要对饲养用具和圈舍内外环境定期进行消毒,确保空间宽敞,保证通风换气良好,并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地面干燥。确保饮水、日粮的干净卫生,避免污染,还要注意饲料中含有全面的营养,且容易消化,适口性较好,饲养密度适当减小,防止发生淋雨、受寒等情况,尽可能避免出现各种应激刺激。

作者简介:刘景霞(1965-),女,黑龙江肇东人,大专,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预防与诊断方面工作。

刘景霞

藏獒中暑的冶疗方法


中暑是指在强烈日光直射下或高温和高湿度而又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动物新陈代谢旺盛,产热多,散热少,体内积热,体温升高,引起脑及脑膜充血和脑实质的急性病变,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紊乱的病症,又称日射病或热射病。2010年6月28日,我们接诊一例藏獒犬中暑的病例,采用降温、降颅压、镇静安神、强心、缓解酸中毒等综合措施进行治疗,病犬恢复健康,现报道如下:

一、发病情况

2010年6月28日晚10:00时许,名州镇圪凸居民党某电话诉他饲养的一头藏獒犬卧地不起,抽搐,鸣叫,请求给予诊治。畜主介绍,病犬1.5岁,体重约35kg,雌性,当日中午一切正常,晚9:30时回家后发现犬发病。症见:病犬粘膜潮红,眼球突出,卧地不起,意识模糊,头额部肌肉及两后肢抽动,心音亢进,T=39.8℃,P=126次/min,R=71次/min。

二、诊断

藏獒犬舍坐北向南,通风不良,无遮阳降温设备,当日气温最高达38c,根据病犬症状及环境因素诊断为中暑。

三、藏獒治疗情况

采用降温,降颅压,镇静安神,强心,消炎,缓解酸中毒的治疗原则进行诊治。立即用湿毛巾冷敷犬头部,28日晚处方:0.9%生理盐水250ml,地塞米松5mg,20%甘露醇250ml,10%葡萄糖250ml,10%葡萄酸钙50ml,氨苄青霉素3.0g,2%氧氟沙星5%葡萄糖注射液200ml,5%碳酸氢钠150ml,静注(3),安定2ml颈部肌注。在输液时,病犬排尿2次,鸣叫减轻,神志稍安,嘱咐畜主将犬放在阴凉处。

29日早7:00时,病犬抽搐减弱,头颈及两前肢可直立,但两后肢无法站立,眼结膜仍潮红,并有黄色脓性分泌物,未鸣叫,听诊肠音弱,未见排便,T=39.2℃,P=97次/min,R=51次/min。处方:复方盐水250ml,20%甘露醇250ml,10%葡萄酸钙50ml,10%葡萄糖250ml,氨苄青霉素3.0g,2%氧氟沙星5%葡萄糖注射液200ml,5%碳酸氢钠150ml,静注。氯霉素眼药水点眼。11:00时,病犬可站立行走,中午排少许粪便。29日下午6:00时,病犬抽搐进一步减轻,但精神仍差,肠音加强,但不食,T=38.7℃,P=88次/min,R=46次/min,处方:复方盐水250ml,20%甘露醇250ml,10%葡萄糖酸钙50ml,Vc30ml,VB12支,氨苄青霉素3.0g,2%氧氟沙星5%葡萄糖注射液200ml,5%碳酸氢钠100ml,静注。复合VB4片,酵母片4片,藿香正气水10ml,口服。氯霉素眼药水点眼。

30日早7:00时,病犬行走缓慢,可自行饮水,不食,未见抽搐,肠音强,T=38.6℃,P=83次/min,R=34次/min,处方:复方盐水250ml,20%甘露醇150ml,10%葡萄糖酸钙50ml,Vc30ml,VB12支,氨苄青霉素3.0g,2%氧氟沙星5%葡萄糖注射液200ml,5%碳酸氢钠100ml,静注。复合VB4片,酵母片4片,藿香正气水10ml,口服。氯霉素眼药水点眼。30日下午5:00时,犬已采食,嘱畜主饲喂易消化食物,健胃药再口服3天,犬舍搭遮阳棚,注意防暑降温。7月8日,回访病犬康复。

小结:

藏獒中暑病易发生于夏季气温高的季节,该藏獒发生中暑,由于犬舍背风向阳,又无遮阳降温设施,再加上病犬被毛厚,散热通道不畅引发。治疗时,可采用冷水降温,降低颅压,安神镇静的方法进行,同时运用抗生素预防炎症发生,再配合健胃,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使病犬早日康复。

肉鸡鸡腿病的致病原因及预防冶疗方法


目前,随着肉鸡养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发展,肉鸡腿病发生率日趋严重,腿病是影响肉鸡正常运动能力的腿部疾病,表现为腿无力,骨骼变形且关节囊肿等,造成跛行、瘫痪,严重影响运动和采食,制约生长速度,降低养殖效益。该病发病率约为2%~5%,成为制约肉鸡养殖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肉鸡腿病是复杂的多因子疾病,能引起鸡腿病的原因很多,包括遗传、传染性疾病、饲料营养、饲养管理、环境等诸多因素,其致病因素比较复杂。

1遗传因素

Asmundsan等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指出,肉鸡软骨营养障碍是一种遗传性状,而大鸡发生的软骨营养障碍是由常染色体隐性基因遗传的。许多学者培养出了腿病发生率高和低的品系,进而肯定了腿病的遗传本质。腿病可能与一种主要的性连锁隐性基因有关。在相同饲养条件下,仔公鸡腿病的发生率为46%,鸡腿病多发生于3~8周龄的肉鸡,说明该病的发生与年龄、品种有一定的关系。

2传染性疾病引起的肉鸡腿病

2.1神经型马立克氏病常见于3~4月龄的鸡。其临床表现是,由于病毒侵害坐骨神经丛,常引起一肢或两肢发生不全麻痹或全麻痹,最常见的特殊姿势是一腿伸向前而另一腿伸向后的大劈叉rdquo;姿势。剖检时,主要表现在腹腔神经丛、坐骨神经丛、臂神经丛和内脏大神经,比正常的粗2~3倍,呈灰白色或黄白色,水肿,横纹消失。

2.2新城疫近年来,各地流行的多是非典型的鸡新城疫,病鸡呈精神委顿、步态不稳,一肢或两肢的跛腿或麻痹。产蛋鸡仅见部分鸡张口呼吸、拉稀、产蛋率下降,在觅食或受惊时个别鸡出现颈扭转等神经症状,鸡群有零星死亡。

2.3病毒性关节炎(病毒性腱鞘炎)主要发生于4~7周龄的肉鸡。病鸡跛行,患肢不能伸张,不敢负重。检查时可见跗关节肿胀,关节上方触之有波动感,切开后有少量黄色浆液性渗出物。

2.4传染性滑膜炎本病又称滑液囊支原体感染。以4~12周龄鸡最易感染。病鸡常呈现关节肿大、跛行、喜卧不起。病变多发于跗关节和趾踵部(脚垫)。跗关节红肿、变大、变形,行走呈八字步rdquo;,甚至不能行走。切开跗关节、翼和脚垫肿胀部时,于腱鞘的滑液囊内可见有黄色奶油样渗出物。

2.5禽脑脊髓炎主要感染2~3周龄雏鸡,以出现运动失调和震颤为主要特征。病鸡步态异常,严重时两肢瘫痪,躺卧不起,两肢向一侧伸展,直到死亡。

2.6禽霍乱在慢性型病鸡,当病原菌侵入关节,可引起关节肿胀和化脓,因而出现跛行。临诊常能看到有的病鸡鸡冠和肉髯肿胀、苍白,有的呼吸道症状明显,鼻腔肿大,鼻流黏液。

2.7葡萄球菌病是一种多病型传染病,多因外伤而感染,病鸡关节肿大,有热痛感,跛行,不能站立,喜伏卧。切开肿胀部,可见滑膜增厚,关节腔内有浆液乃至干酪样渗出物。严重的病例,关节的炎症可从邻近的骨骺部扩展引起骨髓炎,股骨头部肿大,疏松脆弱,极易发生骨折。

2.8禽结核病鸡沉郁,体重明显减轻,当骨骼受病菌侵害时表现一侧性跛行,走路时呈一种特殊跳跃式步态,关节内结核可引起瘫痪。

2.9包涵体性肺炎鸡羽毛松乱,患鸡冠白、贫血,肝黄色易脆,有出血点和坏死点,大腿骨骨髓呈淡粉红色或黄色,胸肌、腿肌、皮下组织及内脏组织发生广泛性出血。

2.10细菌性关节炎特点是腿部及关节有红、肿、热、痛等炎性反应,导致患鸡跛行,蹲下不愿行动。引起本病的病因有葡萄球菌感染、弯曲杆菌肝炎病、大肠杆菌感染、沙门氏杆菌感染、链球菌病和禽霍乱等。

2.11寄生虫病卡氏白细胞虫病只发生于鸡,1~3日龄发病率最高。主要表现精神沉郁,羽毛蓬乱,贫血,冠苍白,排黄绿色稀粪,行走困难,运动失调,两肢轻瘫,发育迟缓。鸡膝螨虫通常寄生于鸡胫部和足等羽毛部(nczfj.com),虫体可钻入皮肤,隧道在小腿部鳞片下方。因其寄生引起发炎,胫上起鳞状屑,接着皮肤增生而变粗糙,裂缝发痒,病变部渗出液干涸而形成灰白色痂皮,呈石灰脚rdquo;,导致行动困难,甚至发展成关节炎,趾骨坏死。

3日粮因素引起的腿病

3.1日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研究证明,高能量和蛋白日粮促进了雏鸡的快速生长,提高了饲料转化率,然而腿病发生率明显提高。当使用蛋白质含量(尤其是动物性蛋门质)很高的饲料喂鸡时,尿酸盐大量沉积于关节,形成关节型痛风,这是由于代谢障碍而产生的腿病。

3.2日粮钙、磷含量及钙磷比例日粮中合适的钙、磷、有效磷等水平及其比例对肉鸡的腿病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肉鸡对钙、磷需要量最多,也容易发生钙、磷缺乏症,致鸡患软骨症,骨质疏松脆软,脚麻痹,站立困难,常常侧卧等。日粮中虽有足量的Ca、P供应,但如果长期比例不当,生长鸡也会表现两腿无力,走路不稳,跛行,重者侧卧不起,两腿叉呈八rdquo;字,剖检股骨易折,股骨柔软易弯曲,骨骺生长板增宽,嘴喙变软如橡皮,龙骨呈Srdquo;形,肋骨与脊柱结合处呈串球状肿大。腿病的发病率随着日粮中钙和有效磷比例的增加而降低。

3.3日粮电解质平衡研究证明,雏鸡腿病的发生率随日粮中负离子的增加而增加,而增加日粮中的正离子(K+、Na+、Mg2+)的含量,可减少腿病的发生率。日粮中HC03~过多时,由于血液碱储升高,腿病的发生率降低,当日粮中氯化铵含量增加时,会导致代谢酸中毒,腿病的发生率升高。

3.4微量矿物质元素的含量与肉鸡腿病有关的微量元素主要有锰、铜、锌、镍和硒等。当肉鸡缺锰时,引起胫关节粗大。胫骨远端和趾骨近端扭转或弯曲,最后从腓肠腱滑脱,行走困难;锌缺乏时,病鸡表现两腿软弱,运动失调,长骨短粗,跗关节肿大,腿脚皮肤鳞片状,重者发生坏死性皮炎;铜的作用主要在于含铜金属酶羟赖氨酸氧化酶为胶原分子进行共价交联形成原纤维所必需,饲喂缺铜日粮时,在2~4周龄出现跛行症状,骨骼变脆易折,骨骼处的软骨增厚,再现运动失调,痉挛性麻痹等症状。硒和维生素E缺乏往往同时发生,缺硒能使维生素E的吸收作用受到影响,从而引起雏鸡脑软化、两腿痉挛、麻痹、共济失调。

3.5维生素的含量维生素D缺乏所致的症状也叫骨软症、佝偻病,是由于体内钙、磷代谢障碍引起的,其症状与钙、磷缺乏完全一样。维生素E缺乏时,病雏由于发生脑软化,常表现共济失调、头向下或向后挛缩,两腿麻痹,倒地侧卧,腿外伸,一侧性角弓反张,两腿发生痉挛性抽搐,行走不便,最后不能站立。维生素B1缺乏引起鸡多发性神经炎和外周神经麻痹,患鸡厌食,腿软无力,步伐不稳,趾向内蜷曲,刚开始患鸡扬头高抬脚行走,随病情发展,跗关节着地移动,身体屈曲腿上重者两肢瘫痪,卧地不起,两腿伸直,头向后呈观星rdquo;姿态。维生素B2缺乏的症状是病鸡的趾爪向内蜷曲,两肢瘫痪,行走困难,生长缓慢,腿部肌肉萎缩并松弛,皮肤干而粗糙。剖检时见坐骨神经和臂神经明显肿胀与松软,坐骨神经肿胀可超过正常的4~5倍。胆碱缺乏可引起骨短粗病,跗关节增大,脚弯向旁边而产生滑腱症。烟酸缺乏能引起青年鸡的飞节肿胀、腿骨弯曲,但很少发生跟腱滑脱。胆碱缺乏的最初症状是飞节肿大,其表面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随后骨变短粗,关节软骨移位,跟腱从踝交上滑脱。泛酸和叶酸缺乏也是软骨营养不良的致病因素,均表现骨短粗症。骨短粗症是生物素缺乏的一个特征性症状,与锰缺乏的症状相似。

3.6抗营养因子用富含单宁的高粱喂鸡,鸡发生腿弯曲与关节肿胀;用含抗胰蛋白酶因子和脲酶活性高的豆饼饲喂肉鸡,腿病发生率高。用含异硫氰酸酯和噁唑烷硫酮高的菜子饼饲喂肉鸡,肉鸡腿变形发生率增高。

3.7霉菌毒素目前全世界饲料谷物中出现霉菌毒素的比例高达25%以上。在中国,对饲料及饲料原料进行了采样,调查霉菌毒素的污染情况,结果发现检测的6种霉菌毒素(黄曲霉毒素、T~2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在被检饲料和饲料原料中均普遍存在。在被检饲料和原料中,黄曲霉毒素并非主要的霉菌毒素,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最为严重,而由多种饲料原料配制的全价料将会大大增加全价料受多种霉菌毒素污染的风险。在污染最为严重的呕吐毒素、烟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三种毒素中,玉米赤霉烯酮严重影响维生素D3的代谢,造成肉用雏鸡的胫软骨发育不良而引起跛脚。如果上述几种霉菌毒素同时存在,则影响将更加严重。

4引起肉鸡腿病的管理因素

4.1外伤机械性骨折、扭伤引起的炎症。

4.2温度和空气质量环境高温会促使笼养肉鸡骨骼强度减弱和变形。鸡舍内寒冷、湿度大、垫料潮湿、通风换气不良,特别是缺少氧气的环境,可诱发鸡的腿病。一氧化碳、氨气、福尔马林等中毒,也会引起腿病。

4.3光照肉鸡饲养光照不宜使用连续光照,间歇光照(1小时光照,2小时黑暗)时的腿病发生率比连续光照低得多;渐增光照(开始6小时光照,逐步增至23小时光照)比常规光照(23小时光照,1小时黑暗)腿病发生少。同时高强度光照可刺激胫骨生长盘的发育,促进生长盘的关闭,减少腿病发生率。

4.4中毒痢特灵中毒病鸡表现兴奋不安,不断尖叫,头后仰,展翅飞奔,无目的运动,最后全身高度震颤抑制而死;使用过量或长期使用拉沙里菌素防治球虫病时,可引起踮脚行走和进行性腿无力,共济失调和麻痹;红霉毒.与任一种抗球虫药合用时,会引起腿无力和麻痹;使用优素精如超量、拌料不均或与支原净同用均可引起中毒,群体症状表现食欲废绝,卧地不起,颈腿伸展,两腿瘫痪,腿向外侧伸展;庆大霉素中毒可引起腿型痛风;肉毒梭菌毒素中毒时,患鸡表现颈部肌肉麻痹,头颈软弱无力,向前伸头,翅腿麻痹,行动困难。

5肉鸡腿病的防治措施

随着肉鸡养殖水平的提高和饲料工业的发展,饲料中含有鸡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单一营养因素的缺乏可能性不大,但在生产实践中肉鸡腿病时有发生。综上所述,鸡腿病病因是十分复杂的,与多种因素有关、在营养方面,不仅只限于简单的某种营养成分的缺乏,而且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不平衡或饲料中存在抗营养因子或霉菌毒素,都可能是引起肉鸡腿病的常见原因。因此,在诊断肉鸡腿病时,不可轻易下结论,而应对鸡群的饲养管理、环境条件、饲料(营养因素)、品种(遗传)等进行综合考虑,然后进行疾病检查,对腿病的症状和病变,对全身各脏器、组织进行检查,必要时进行病原学、血清学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同时做好肉鸡腿病的综合防制措施。

5.1保证饲料的营养均衡满足肉鸡所需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保证电解质平衡。减少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含量,同时不使用霉变原料,保证饲料不发生霉变。

5.2分段控制营养在饲养前期(3~4周龄)保证鸡长好骨架,防止体脂积蓄。为此,要加强运动,增强肉鸡体质,控制饲料中的代谢能量水平,或根据需要限量饲养,并定期抽杏体重。及时调整日粮。肉鸡4~5周龄后加速育肥,以增加肉的嫩度。

5.3创造适宜的环境鸡舍要经常保持通风、卫生、干躁,垫料要松散、防潮,定期更换。饲养的密度要适宜,鸡3~4周龄后每平方米不超过10只。采用勤添少喂的方式投料,以增加鸡啄食和运动的时间。在转群、疫苗接种时应尽可能地少捕捉鸡只,以减少应激。

5.4搞好疾病预防部分细菌和病毒感染也会诱发肉鸡的腿部疾病,所以必须做好疫苗接种和预防工作。对患鸡要及早隔离,精心管理。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25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