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早期健康育苗技术

针对河蟹大眼幼体放养成活率低的实际,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和研究,河蟹苗质量和成活率均有较大幅度提高。现将河蟹的早期健康育苗技术介绍如下。
1亲蟹的暂养及提温
 
由于市场原因,河蟹苗春季放养较早(也与河蟹苗耐低温有关),因此,近几年河蟹的育苗时间提前,场家首批河蟹苗所需亲蟹一般在3月中旬之前入室,但是,亲蟹提温较常规缓慢一些。一是由于亲蟹体质较差;二是入室前室外温度低,亲蟹性腺基本未发育,如果提温较快,所产幼体弱,育苗产量低,苗的质量差,甚至导致育苗失败。因此,亲蟹提温应掌握为:从捕亲蟹那天开始到孵幼时30~35d为宜。提温方法,水温10℃以下时,每2d提1℃;水温10℃以后,每3d提1℃。
 
2河蟹育苗的盐度及温度
 
河蟹育苗的盐度以26‰左右为宜,待全部变态为蚤状幼体v期时,盐度下降到22‰,以利于提高大眼幼体的变态率,待大眼幼体变齐后,出苗前,盐度逐渐调至5‰以下。
 
河蟹育苗的孵幼温度为:18~20℃,蚤状幼体工期为22℃,蚤状幼体ⅱ期为23℃,蚤状幼体ⅲ期至ⅳ期为24℃,蚤状幼体v期为25℃,大眼幼体为26℃。
 
3河蟹育苗的布池密度
 
河蟹育苗的布池密度,应根据所设计的产量和育苗场的综合条件,合理安排,建议一般不宜超过30万只/立方米。
 
4河蟹育苗的水质管理
 
4.1根据幼体密度及投喂量的情况,合理掌握各期的换水量,建议换水量为:蚤状幼体工期加水为主,蚤状幼体ⅱ期每天换水1/5左右,蚤状幼体ⅲ期每天换水1/2左右,蚤状幼体ⅳ期每天换水2/3左右,蚤状幼体v期和大眼幼体每天换水100%。
 
4.2蚤状幼体后期,即ⅳ期和v期时,在换水前施1×10e-6高锰酸钾,净化水质,提高换水质量。
 
4.3育苗池定时施用光合细菌或其它生物制剂,使有益菌形成优势种群,降解氨氮,净化水质,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5河蟹育苗期间的饵料及投喂
 
河蟹育苗饵料投喂的原则是,鲜活、适口、量足但不要过量。河蟹早期健康育苗,适口的鲜活饵料少,以代用饵料为主。代用饵料的投喂注意不同期别饵料种类的转换和量的适宜。现将不同期别代用饵料的种类介绍如下。
 
蚤状幼体工期、ⅱ期投喂适量的蛋黄、藻粉、虾片、酵母、微型饵料和少量的轮虫(鲜活或冷冻)。蚤状幼体ⅱ期变齐后投喂适量的卤虫无节幼体。
 
蚤状幼体ⅲ期、ⅳ期、v期投喂适量蛋糕和微型饵料为主,加投轮虫,根据幼体数量情况投喂一定数量的卤虫无节幼体。
 
大眼幼体变齐后,投喂加工后的毛虾或卤虫成体(鲜活或冷冻)。
 
6河蟹育苗期间的病害防治
 
河蟹育苗常见的病害是聚缩虫(或单缩虫)和丝状细菌。建议以防为主,注意以下三点:
 
6.1育苗池严格消毒,亲蟹孵幼前进行消毒。
6.2合理掌握投喂量与换水量相结合,保持水质良好。
6.3育苗期间,定时向育苗池内施用光合细菌或其它生物制剂,使有益菌形成优势种群,抑制有害菌繁殖生长。

相关阅读

螃蟹土池育苗生产试验



辽宁沿海地区河蟹工厂化育苗在20xx代末取得超高利润后,规模逐年扩大,技术日臻完善,产量逐年提高。蟹苗产量从1990年的193千克增至1997年的50000千克。但每千克价格从6000—16000元降到600—1000元,使得这一产业处于保本微利状态。育苗厂家为了追求高产量,采取高温、高药等措施,严重影响了蟹苗质量。为了降低蟹苗的生产成本,提高蟹苗质量,保证扣蟹及成蟹的养殖生产,近几年大家纷纷探索河蟹在自然条件下土池育苗技术。20xx大洼县榆树鱼种场。利用10公顷池塘(其中3.3公顷池塘用来培育轮虫,6.7公顷池塘用育苗)售出淡化大
眼幼体950千克,获利润79万元,取得了丰硕成果。
1材料与方法
1.1池塘条件
75口池塘面积10公顷,每口池塘1334米2,池深1.5米。其中育苗池50口,总面积6.7公顷;轮虫培育池25口,总面积3.3公顷。另有配水池面积1334米2,海淡水经过滤进入,供各生产池用水,盐度为18‰。
1.2清培消毒
清塘前每口池塘施腐熟的有机肥(鸡粪)300千克左右。4月15日清塘,每口池塘用生石灰100千克。20xx秋季交配的越冬蟹,规格75克/只。育苗池4月30日施光合细菌1.5克/米3。5月2—5日布苗,每口池塘放抱卵蟹80—90只,布苗密度约2万/米2。
 1.5日常管理
5月8日开始从轮虫培育池捞轮虫投喂,直到Z5。每日多次巡塘,观察水色变化、幼体变态情况以及饵料是否充足等。每3—4天加水10—20厘米。监测溶氧,在阴雨天溶氧较低时,施用增氧剂,使其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PH值8.5左右。Z5变大眼幼体4—5天后转移至室内育苗池淡化
(方法同工厂化育苗)。投喂成体卤虫。关于幼体变态及投饵等情况见表1。
2结果

2.1产量
从池塘捞取大眼幼体1080千克,育苗池平均产量161.2千克/公顷,其中最高产量为8号池,平均产量503千克/公顷。淡化后出售大眼幼体950千克,淡化成活率88%。
2.2经济效益
成本池塘租金3万元;人工1万元5药品、肥料3万元。合计总成本16万元。产值出售蟹苗950千克,售价1000元/千克。总产值95万元。利润79万元。

螃蟹北方土池人工育苗


1.亲蟹的选择和强化培育
河蟹土池育苗所用的亲蟹,在秋季选择体重100克以上,附肢齐全,蟹体健壮,活动能力强的优质二龄性成熟蟹,雌雄比为3∶1。
亲蟹应在淡水中强化培育,保持水质清新。使用优质饵料,如鲜杂鱼、鲜贝肉等,以促进亲蟹性腺发育,为交配打好营养基础。
2.交配和越冬
池塘水温8~12℃左右时,将亲蟹放入海水池塘中交配,交配密度以1000~2000只/亩为宜。交配期间仍旧投饵,直到水温降低,亲蟹不再摄食。
抱卵亲蟹继续在海水池塘中越冬,越冬水深保持在1.8米以上,结冰后不需投饵。雪后应及时清扫冰上积雪。春季将融冰时要及时换水,以防由于越冬产生的有害代谢物质积累造成水质败坏。
3.春季培育
春季水温渐升,亲蟹开始摄食,以投喂动物性饵料为主,投饵量为亲蟹体重的2%~6%。注意调控水质,适量换水,并注意防逃。
二、育苗池塘的准备
1.池塘的建设
土池育苗的池塘面积以5~20亩为宜,面积太小,投资成本相对较高,效益不一定好;面积太大,不易管理,且幼体因趋光等因素而聚集在一起的数量太多,易造成局部缺氧而死亡。池底以泥沙底为好,有利于沉淀水中污物,改善水质。水深在1米左右。若水太浅,因天气变化而温差变化大,或因下大雨,盐度变化较大,而对幼体变态不利。另外,水太浅,有时也会因大风的搅动,搅起池底污物,被有些幼体误食而导致消化不良引起死亡,也可能因搅起的底泥中致病菌等粘附在幼体身上而发病死亡。水太深,则不易繁殖饵料生物。
河蟹土池育苗的池塘在开春前准备好。新挖塘在开春前挖好,旧池应在冬天或开春时彻底清除池底的淤泥,并修整好池堤。
2.消毒和进水
在育苗前用优质生石灰每亩70~150千克消毒。同时清除掉池堤洞内的杂蟹,否则它们在池堤上打洞易造成池塘漏水跑苗,它们的幼体还会与河蟹幼体争食、争氧、争空间,影响育苗生产。
在亲蟹排幼前15~20天左右进水。进水要先进入大的蓄水池沉淀3天以上,入池前经过80目筛绢过滤方能流入育苗池中。有条件的应备有2~3倍育苗水体的蓄水池,在大潮汛时进水备用,小潮水时不进水,保证育苗用水的质量和育苗的顺利进行。
3.繁殖饵料生物
根据天气预报,如果近期天气晴朗,可略晚施肥;否则应提早肥水,一般在亲蟹排幼前10~20天在池中施肥培养饵料生物。最好用鸡粪肥水,首先将鸡粪发酵好,装入20目网袋中,每袋装10千克左右。把粪袋均匀吊在池水中,插桩挂好,每亩用量50~75千克。
三、排幼和幼体培育
1.排幼
每日检查蟹卵的发育情况。直观蟹卵呈灰白色、镜检胚胎心跳130~160次/分时,将亲蟹装笼,消毒。
亲蟹用浓度为100毫克/升亚甲基蓝溶液消毒45~60分钟,以除去身上的聚缩虫以及致病菌等。
消毒后连蟹笼一起移入海水育苗池排幼,每亩池塘排幼用亲蟹数量为10~20只,最多不要超过30只。随时检查亲蟹排幼数量,达到数量立即移走亲蟹。
土池育苗视池塘、水质、饵料、亲蟹多少及管理情况等布放蚤状I期幼体的密度有所不同。以每亩布放100万~400万个I期幼体为宜,一般不超过600万尾。幼体太多,可能造成饵料及营养供应不上,而在变态时被淘汰,或因大量幼体在一角堆集而缺氧造成大批死亡。幼体放得太少,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不好。若放苗密度适宜,育苗管理技术得当,亩产大眼幼体应有0.5~2.5千克。
2.幼体培育
调控好水质,保持海水盐度10‰~30‰,pH7.8~8.6,溶解氧4毫克/升以上,透明度20~40厘米。水质不佳可通过添换水来改善水质。
幼体培育以培育基础饵料生物为主,前期海水透明度应在30~50厘米,透明度增大,马上施用5克/立方米尿素,0.5克/立方米磷酸氢二铵,施肥一定先将化肥溶化在水中,再全池泼洒,切忌直接扔入水中。
育苗期间要经常检查幼体的密度,估算幼体的数量,决定投饵量的多少。对照以前几天的数量,如发现数量明显减少,则必须查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检查幼体的活动情况,若幼体活动能力强,趋光性好,则幼体活力好,变态率高。检查吃食、生长、变态情况,幼体的吃食情况可通过显微镜观察胃中饱满程度,吃得饱,长得快,变态好。土池育苗水温16~25℃,4~6天幼体变态一次,一般经23天左右,河蟹I期蚤状幼体就可变成大眼幼体。
进入大眼幼体后如果饵料生物缺乏,可适量投喂大卤虫或鱼肉。饵料一定要新鲜,以防恶化水质。
四、蟹苗的捕捞和淡化
大眼幼体第五六天可开始捕捞,在池边每隔一定距离安一电灯,距水面50厘米左右,蟹苗逐渐聚集在灯下,用抄网捞出。
最好在海淡水使用方便处建淡化池。不宜过大,以50~80厘米深、面积20平方米左右为好。每平方米可放蟹苗0.25千克,如有充气条件还可多放。淡化池加入淡水、海水各半。捞出的蟹苗马上放入淡化池中,投喂大卤虫或鱼肉。每天换入淡水50%以上,两天后即可出池。淡水条件方便的也可以在育苗池直接加入淡水淡化。

浅谈螃蟹高产育苗几要素


随着水产育苗业的迅猛发展和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水质条件不断恶化,有害藻类及病菌大量繁殖,致使近几年来水产育苗产量偏低甚至失败,如何获得高产量,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面谈几点水产育苗工作应注意产问题。
1、亲蟹的选择 
体质健康,无伤残,背青肚白,体表干净,挣扎有力,雌雄蟹最好异地选择,以免近亲繁殖。亲蟹的规格一般以雌90-115g,雄115-150g为好。规格太小(特别是雌蟹),怀卵量少;个体大,怀卵量也大,但往往会因腹部扇动无力而使胚胎缺氧,发育不同步甚至停止发育。
2、布池
 
当胚胎心跳达180/分时不要急于“挂笼”,因为最先孵出的幼体往往活力差,没有培养价值。要随时用烧杯打水观察,当1烧杯能舀到4-5个幼体时再消毒亲蟹,然后“挂笼”。要想获得育苗高产,幼体的布池很重要。育早苗时,自然气温和水温都较低,病原生物少,布池密度可相对大一些,一般30-40万幼体/m3比较适宜。育晚苗(5月份)时,自然水温比较高,密度控制在15-20万幼体/m3即可。若不科学掌握布池密度,会导致育苗失败,因为密度太大,幼体摄食不均,发育逐渐不同步,到幼体大部分变态到大眼幼体时,未变态的蚤状幼体会被大眼幼体残杀;布池密度太小,在培育过程中投饵密度不好掌握,投饵多,幼体摄食不完,会导致水质恶化,投饵太少,水中饵料达不到一定密度,幼体摄取不到食物,最终导致幼体摄食不足,体质弱,增加疾病的发生机率。
3、水温
水温太高会影响苗的质量,太低以会影响幼体的发育速度。一般布池时水温19-20℃,以后每变态1次,温度提高1-1.5℃。
4、PH值
定期测量PH值,最好控制在7.5-8.3之间,超过此范围,最直接的调节办法就是换水。
5、盐度

一般布池时盐度可控制在20-21‰,以后各期盐幅度为1.5-2‰,在幼体全部变态为大眼幼体后的第2天开始,每日降盐幅度5‰,至育苗池水的盐度在4‰以下即可售苗。
6、水质
要想水质好,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添换水。换水同投饵一样,最好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若一次换水量太多,幼体的生长环境变化太大,超出幼体的适应能力,同样会增加幼体的发病机会,造成成活率低。
7、饵料
 
在强化常规饵料质量的基础上,要保证饵料的数量以维持幼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发育,避免因缺饵造成幼体发育不齐、发病率高及成活率低等。投饵一定要遵循“勤投少投,少量多次”的原则。如果一次投的量太多,幼体摄食不完,饵料会下沉,造成池底恶化,产生氨、硫化氢等有毒物质,最终会造成“幼体发病率高,成活率低”等不利现象。

螃蟹人工育苗生产中的几项实用技术


河蟹工厂化人工育苗是我省沿海地区众多海水育苗室多年来主要生产项目之一,曾产生过显著的经济效益。笔者今年在黄骅兴盛育苗场指导河蟹育苗技术期间,800余立方水体出苗近400kg,最高单产0.7kg/立方米。所采取的几项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1轮虫做为蚤状工期幼体的主要饵料
传统的蚤状工期培育方法在育苗室进水、施肥、接种单细胞藻类的基础上,主要投喂螺旋藻粉、蛋黄、酵母等饵料。笔者今年在蚤状工期幼体孵出的当天晚上投喂上述饵料,第二天白天则开始投喂活体轮虫或质量较好的冷冻轮虫,效果良好。主要有以下特点:
1.1变态快
蚤状工期全程投喂螺旋藻粉等代用饵料时,蚤状工期变态为蚤状ⅱ期约需3~4d或更长,以轮虫为主时则缩短为2.5~3.5d。
1.2变态齐
蚤工阶段以代用饵料为主,因其变态时间较长,变态明显不齐,各期累计到后期则差距更大,蚤v期幼体全部变态为大眼幼体往往需要2~3d时间,由于此阶段自相残杀严重,而大大降低了蟹苗产量;而以轮虫为主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1.3幼体壮
以轮虫为主培育的蚤状幼体不仅个体较大,而且活力好,抗病力强。例如今年有一育苗池在蚤状工期发生了严重的丝状细菌病,但经过精心治疗与培育,奇迹般地变态为蚤状ⅱ期幼体,变态率高达90%,最后单方水体出苗达500g以上。
2育苗池残饵量的显微定量
在河蟹育苗生产过程中,适量投喂饵料是关键技术之一,通常根据幼体期别、幼体数量、幼体摄食情况、饵料种类以及残饵情况灵活掌握。其中残饵量是判断投饵量是否适量的主要依据。实际育苗水体中活饵、死饵、粪便及幼体混在一起,用肉眼直接观测非常困难。笔者采取的方法是用瓷碗从苗池中舀取池水,静止数分钟后用滴管吸取碗底沉淀物,置于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可以清晰地分辩出残饵情况,结合上次投饵时间与数量,就可以较准确地判断出投饵量是否适宜,为及时调整投饵种类与数量提供重要依据。
3蚤状v期幼体较高密度条件下的流水培育
河蟹大眼幼体有残杀蚤状v期幼体的习性,在蚤状v期幼体—大眼幼体变态过程中,如果幼体密度过大、饵料不足,则极易发生残杀现象,从而大大降低蟹苗的产量。笔者今年对于蚤状v期幼体密度较高的池子,变态前适量换水,变态过程中则采取流水方式换水。即苗池一端用网箱虹吸排水,同时另一端进水,保持苗池水位基本稳定,每次进水量为育苗池容水量的1/3~1/2,避免了常规换水时随着水位的降低,幼体密度增大而加剧大眼幼体残杀蚤状v期幼体。与此同时,加大了大卤虫、淡水蚤等饵料的投喂量。因此,今年蚤状v期—大眼幼体变态阶段自相残杀较轻,蟹苗产量显著提高。
4鲜活轮虫的冰块保鲜
在河蟹育苗生产中,购买轮虫的时间和数量往往是不稳定的。有时收购的轮虫数量较多,短时间内喂不完,如果不采取措施,剩余的轮虫数小时后就会死亡,不但造成很大的浪费,而且严重影响河蟹育苗正常的饵料投喂。笔者采用的方法是把剩余的轮虫倒入泡沫塑料箱内,每箱轮虫数量约为容积的1/2~2/3,再放入约二三千克重的冰块,盖严后置于阴凉处存放。一般24h后大部分轮虫仍然存活,较好地解决了轮虫的保鲜和持续供给难题。

代乳粉对早期断奶犊牛生长及健康的影响


犊牛的培育是奶牛养殖业的关键环节,加强犊牛培育是提高牛群质量和生产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国大多数养殖场在犊牛培育上采用传统的养殖模式,即用鲜牛奶饲喂犊牛,一般犊牛自出生到断奶约需要消耗牛奶350~450kg,占奶牛年产奶量的5%~10%,由于鲜奶市场供不应求,用鲜奶培育犊牛成本高昂,因此很多养殖场选用病牛奶、抗生素奶饲喂犊牛,但这样又会导致犊牛感染疾病或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近年来,世界各国对奶牛代乳粉开展了广泛的研究,用代乳粉饲喂犊牛,犊牛采食代乳粉,不仅可以早期断奶,而且可以产生一系列的积极效应,如节省鲜牛奶、降低饲养成本、促进犊牛消化器官的发育等等。奥氏代乳粉是根据犊牛的消化特点设计的,它以优质的植物蛋白为载体,配以充足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及血球蛋白粉、低聚糖等免疫因子,经特殊加工工艺制成。为验证代乳粉的实际饲喂效果,特进行本次试验。
1试验材料与方法
本试验2008年3月~2008年5月在银川市平吉堡奶牛原种繁育场进行。
1.1试验材料
1.2试验动物的选择
1.3试验动物的饲养
将30头犊牛随机分组,独笼饲养,犊牛出生3d内饲喂全初乳,3~7d饲喂常乳。试验组8~30日龄开始添加饲喂一定比例的奥氏犊牛代乳粉(饲养方法见表3),对照组8~30日龄全部饲喂常乳6kg。通过对犊牛增重及发病情况的记录,计算出每头牛的日增重和净增重以及每组犊牛的平均日增重和发病率。将2组进行比较,看差异是否显著,如不显著,则说明代乳粉可有效代替常乳饲喂犊牛,并且不影响犊牛正常的生长发育。试验时间为30d。
1.4犊牛代乳粉的使用方法
1.4.1代乳粉的过渡
从喂初乳或牛奶向喂代乳粉过渡期为3~4d,避免突然改变日粮引起胃肠的不适应。方法是:第一天,代乳奶占1/4、牛奶3/4;第二、三天代乳奶和牛奶各占1/2;第四天代乳奶占3/4、牛奶占1/4;从第五天开始即全部喂代乳奶。
1.4.2代乳奶的配制方法
按1∶8的比例用60℃左右的温水冲调,但不可用开水,否则会使脂肪和蛋白质变性而致使犊牛难以消化,反而产生腹泻并降低犊牛的生长发育速度。
1.4.3代乳奶的饲喂方法
待混合好的代乳奶自然降温到37℃左右时,用小盆分发给每头犊牛,每天3次(做到定时,定温,定量),保证每头犊牛准确饲喂,不偏喂、少喂。
1.5试验牛的管理
试验牛从7日龄时开始训练采食精料(精料配方见表4),至30日龄1.5kg/d/头,必须保证充足的饮水。
1.6测定指标
犊牛出生重,30日龄体重,采食情况,精神状态,犊牛疾病发病情况等。
2结果与分析
2.1犊牛代乳粉对犊牛体增重的影响
试验开始对照组平均体重为39.4kg,试验组犊牛平均体重为39.6kg,试验组与对照组犊牛初生重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30d的代乳粉饲养试验,对照组平均体重为56.6kg,试验组平均体重为59kg。由此可以看出,用营养平衡且完善的犊牛代乳粉代替常乳的确不影响犊牛的正常生长发育。经t检验,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体重多2.4kg,且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要多0.071kg,这说明奥氏代乳粉能够有效代替常乳饲喂犊牛,易于消化,且有利于犊牛生长。
2.2犊牛的发病情况
在30d的试验期间,两组牛均发生拉稀现象,试验组3头与对照组4头犊牛发生腹泻,并无明显差异;试验组1头犊牛食欲不振是因为对代乳粉配制方法不熟悉和饲喂操作不规范所致;试验组2头犊牛和对照组1头犊牛发生感冒均属天气突变引起,与代乳粉无关。
2.3犊牛代乳粉对犊牛饲养经济效益的分析
由表6可以看出,试验组每头犊牛30d比对照组每头犊牛可节约人民币91.4元,按照试验组饲喂代乳粉0.75kg/d头、对照组饲喂常乳6kg/d头计算,预计到60日龄断奶可节约饲养成本248.9元/头,15头犊牛共节约了3733元。在当前奶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使用代乳粉势在必行,在保证犊牛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可大大节约犊牛培育所需的成本,能够为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3结论
经过30d的饲喂试验,试验组犊牛比对照组犊牛平均日增重多0.071kg,这表明用配制营养完善的犊牛代乳粉完全可以替代鲜牛奶饲喂犊牛,犊牛代乳粉的确不影响犊牛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在预防犊牛腹泻上效果良好,有利于犊牛的健康生长。
从经济效益分析的角度来看,进食代乳粉组犊牛比对照组到60日龄断奶可节约饲养成本248.9元/头(鲜奶按3元/kg计算)。以平吉堡奶牛原种场为例,共有成母牛550头,预计每年可产母犊300头,仅犊牛培育可节约饲养成本74670元。由此可见,奶牛养殖场利用犊牛代乳粉采取犊牛60日龄早期断奶势在必行,必然会为企业创造丰厚的效益。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25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