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常见敌害防治

1、水蜈蚣的防治
水蜈蚣又叫水夹子,是龙虱的幼体,身体长锥形,有1对钳形大颚,主要危害土池育苗的溞状幼体,平均1尾水蜈蚣可吃掉7只第Ⅳ期溞状幼体或5只大眼幼体。
防治方法:
①在土池育苗前,彻底清塘消毒。
②夜间利用水蜈蚣的趋光性,用灯诱集,并用捞海网捕捉杀灭。
2、华镖蚤的防治
华镖蚤属桡足类,在土池育苗幼体培育池里,生长繁殖迅速,形成种群优势,扰乱溞状幼体及争饵,严重影响幼体发育。
防治方法:
①土池育苗前要彻底清塘消毒。
②进水时,海水要严格过滤。

3、摇蚊幼虫的防治
摇蚊幼虫又叫血红虫,呈蠕虫状,体色深红。幼虫头部甲壳质化,其两侧有1~2对眼,触角短,多为5节,有的触角伸长呈管状。在河蟹幼体培育土池中,摇蚊幼虫的密度有时可高达每平方米120xx终,清除池底过多淤泥(保留5厘米)。
③在池中栽植聚草、水花生来净化水质。
④一旦出现病症,马上更换新水。

7、养蟹池除蛙
青蛙素有庄稼卫士之称,深受人们的保护,但在养蟹池中,青蛙又成为敌害,青蛙是水陆两栖动物,数量多,分布广,对养蟹业危害极大。不管是白天黑夜,水里岸上,随时都能迅速敏捷地捕捉到幼蟹和蟹苗,经解剖青蛙,1只40克的青蛙,一夜可捕食1克重的幼蟹4~7只。
青蛙是养蟹的大敌,清除杀灭的方法是:
①投放蟹前,每亩水面用100千克生石灰全池泼洒,消灭病菌,赶走蛙等敌害。
②清池后,用鱼网或竹帘将池塘拦起来,以防青蛙入池。
③人工捕捉青蛙,最有效的方法是夜间用灯光捕捉。

8、稻田养蟹施农药的安全浓度
为了进一步发展稻田养蟹,创造稻蟹共生的优良环境,选用敌百虫、氧化乐果、硫酸铜等农药,如何掌握它的使用浓度。
(1)90%晶体敌百虫:用于防治水稻粘虫和纵卷叶虫,其水体安全浓度在0.7ppm,对河蟹没有影响。
(2)40%氧化乐果乳剂:用于防治水稻黑尾叶蝉、稻飞虱、稻蓟马,其水体安全浓度在9ppm,对河蟹没有影响。
(3)硫酸铜安全浓度在0.8ppm。
(4)生石灰不仅可以增加田中钙肥,而且能促进河蟹生长蜕壳,其安全浓度在14ppm。
(5)漂白粉使用安全浓度在20ppm

相关推荐

常见泥鳅养殖病害的防治和敌害处理方法



泥鳅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现病害,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进行处理,避免产生较大的养殖损失,常见的病害有水霉病、赤皮病、打印病、寄生虫病及其它生物敌害等。主要防治方法如下:

水霉病:病鳅体表附着白色或类白色棉絮状物,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游动缓慢,在初春水温较低、鱼体受伤时较易发生此病。防治方法:1、捕捉、运输泥鳅时,小心操作,避免鱼体受伤感染;2、鱼体感染此病时,用3%的食盐水溶液浸洗病鱼5~10min,对发病鱼池用4%的食盐水和4mg/L的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 

赤皮病:由于捕捞、运输过程中碰伤鳅体,或因水质恶化而引起细菌侵入诱发此病,该病对泥鳅危害大,尤其在盛夏高温季节发病率高。病鱼症状表现为鳍和腹部等皮肤呈灰白色,肛门冲血发红,继而肌肉溃烂,严重时在这些部位出现血斑,变成深红色,肠管糜烂,直至死亡。防治方法:避免鱼体受伤,全池泼洒1mg/L的漂白粉或0.3mg/L的二氧化氯溶液。

打印病:患病部位主要在鱼体后半部,病灶红肿,多呈圆形或椭园形,此病多发生在7~9月份。防治方法:用1mg/L的漂白粉或2~4mg/L的五倍子溶液全池泼洒。

寄生虫病:病鳅离群独游,摄食减少,鱼体瘦弱,常浮在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体表分泌大量粘液,多由车轮虫、舌杯虫和三代虫寄生在鱼鳃部和体表所致,该病主要发生在5~8月。防治:先用90%的晶体敌百虫0.5mg/L或0.7mg/L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杀虫药用后第二天或隔天再用0.3mg/L的二氧化氯溶液全池泼洒,进行水体消毒。

敌害:主要有蛙类、蛇、水生昆虫(如水蜈蚣、红娘华)、鸟类及凶猛性鱼类等。泥鳅养殖期间,要及时做好敌害清除工作:池塘的进、排水口要用密网拦滤,防止野杂鱼进入;经常清除池边杂草,以防蛙类侵入,发现蛙类及时捕捉,蛙卵及时捞除;对水蜈蚣、红娘华,可用95%的晶体敌百虫按0.5~1mg/L兑水全池泼洒;水蛇可用硫黄粉来驱赶,每亩用硫黄粉1.5kg撒在池堤四周;发现水鸟及时驱赶。




螃蟹常见疾病防治


1、聚缩虫病
聚缩虫病属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缘毛目、钟虫科。聚缩虫成树枝状,个体着生许多纤毛,固着于物体上形成很大的群体,其根部寄生于河蟹溞状幼体的头胸部、腹部处。抱卵蟹的卵粒也有聚缩虫寄生。当受到刺激,整个群体即会收缩。当海水盐度0.003,水温18~20℃,聚缩虫在溞状幼体上迅速繁殖。感染强度1~5个,超过幼体大小的2~3倍,使幼体漂浮于水面呈白絮状。被感染的溞状幼体活动能力弱,体质瘦弱,蜕皮困难,严重的出现死亡。
防治方法:
目前采用甲醛或新洁尔灭二种药物。使用新洁尔灭浓度为10ppm,全池泼洒,侵浴30~40分钟。使用甲醛浓度为20ppm全池泼洒,侵浴8小时,但在1天内应进行水体交换,以排除剩余的甲醛。

2、菱形海发藻病
菱形海发藻属浮游硅藻类羽纺藻目,其细胞以胶质相连,形成星状或锯齿状的群体,壳环面呈狭棒状。菱形海发藻细胞长30~116微米,宽5~6微米,分布极为广泛,当海水盐度达0.03左右,水温18~20℃时,在水质肥沃,光线充足的培育池内,可在溞状幼体上迅速繁殖。溞状幼体附生海发藻后,不断扭动腹部挣扎,力图摆脱,受害的溞状幼体4~5天内死亡。
防治方法:
一般采用增加换水次数,控制光照,适当加温来促进幼体变态等预防措施。

3、蟹奴病
蟹奴属甲壳纲、蔓足类、根头目。蟹有寄生蟹奴的,没有十分明显病灶,仅腹面的脐略显肿大,揭开脐盖,可见直径2~5毫米,厚1毫米的乳白色或半透明颗粒状虫体。蟹奴寄生后直接破坏河蟹的性腺发育,造成河蟹生长缓慢,及至不能食用。该病主要是池水含盐量在0.001以上,蟹奴大量繁殖,幼体扩散感染所致。
蟹奴病流行有季节变化,雌体比例大于雄体,大致从7月份开始,9月份达高峰,10月份后逐渐下降,11月份后基本停止。
防治方法:
①彻底清塘,杀灭蟹奴幼虫,常用漂白粉、敌百虫、甲醛等。
②更换池水,注入新淡水。
③用高锰酸钾20ppm溶液,浸洗病蟹10~20分钟。
④用硫酸铜8ppm溶液,浸洗病蟹10~20分钟。
⑤硫酸铜,硫酸亚铁(5:2),用0.7ppm溶液,全池泼洒。

4、腐壳病
病蟹步足尖端破损,成黑色溃疡并腐烂,然后步足各节及背甲、胸板出现白色斑点,并逐渐变成黑色溃疡,严重时甲壳被腐蚀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导致河蟹死亡。该病是由河蟹步足尖端受损伤感染病菌所致。
防治方法:
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保持水质清洁,夏季经常加注新水,清除塘底淤泥。饲养期间,定期用生石灰全池泼洒,其浓度为15~20ppm。
②治疗用漂白粉20ppm浓度全池泼洒,并在饲料中加磺胺类药物,每千克饲料加药1克,连续喂3天。

5、着毛病
在河蟹的颊部、额部、步足关节上附着水绵等丝状藻类以后,使得河蟹行动缓慢,进食减少,如堵塞出水孔,造成河蟹窒息死亡。这种病,一般在4月底5月初发生。
防治:
①忌用农田肥水。
②4、5月河蟹生长蜕壳的高峰期过后,用青灰(草木灰)遮挡1/2的池塘水面,使水绿缺少阳光而死,并将死去的水绿捞出。
③6~7月份,每亩用20千克生石灰(水深1米)全池泼洒,通过提高pH值,抑制水绿滋生,隔10~15天再用1次,杜绝此症的感染。
④用硫酸铜全池泼洒,使用浓度0.8ppm较好地杀灭青苔。
⑤用生石膏粉全池泼洒呈25~30ppm,连喷3次,每次间隔时间3~4天。

6、黑鳃病
病蟹鳃受感染变色,病轻时左右鳃丝部分呈现暗灰或黑色,病重时鳃丝全部变成黑色,病蟹行动迟缓,呼吸困难,俗称叹气病,该病多发生在成蟹养殖后期。水环境条件恶化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防治方法:
①用生石灰清塘,清除塘底淤泥,饲养期间如发病,用生石灰水全池泼洒,浓度为15~20ppm,连续使用2次。
②将病蟹放在2~3ppm呋喃唑酮溶液中浸洗3~4次。

7、烂肢病
病蟹腹部及附肢腐烂,肛门红肿,摄食减少或停食,活动迟缓,最后无法蜕壳而死。该病是因在扦捕、运输、放养过程中受伤或生长过程中敌害致伤感染病菌所致。
防治方法:
①操作要细心,勿使蟹体受伤。
②放养前用呋喃唑酮2ppm溶液浸泡10分钟后投放。
③用土霉素或呋喃西林1ppm全池泼洒。
④用生石灰15~20ppm,全池泼洒,连续使用2~3次。

8、水肿病
病蟹腹部、腹脐及背壳下方肿大呈透明状,病蟹在池边停食,在池的浅水处死亡。该病是因在河蟹养殖过程中其腹部受伤感染病菌所致。
防治方法:
①在养殖过程中操作要细心,勿使蟹体腹部受伤。
②用土霉素或呋喃西林1ppm,全池泼洒。
③用呋喃唑酮0.2ppm,全池泼洒。

9、水霉病
病蟹体表,尤其是伤口部位,生长着棉絮状菌丝,病蟹行动迟缓,摄食减少,伤口不愈合,导致伤口部位组织溃烂并蔓延,造成死亡。该病因河蟹受伤,霉菌侵入伤口所致。
防治方法:
①在扦捕、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勿使蟹体受伤。
②用孔雀绿0.25ppm,全池泼洒,隔5天后再施1次。
③用食盐水3%~5%,浸洗病蟹5分钟,并用碘酒5%,涂抹患处。

10、纤毛虫病
病蟹的关节、步足、背壳、额部、附肢及鳃上都可附着纤毛虫类的原生动物。病蟹体表污物较多,活动及摄食能力减弱,重者可在黎明前死去。该病是因池水过肥,长期不换水,纤毛虫类原生动物大量繁殖并寄生于蟹体所致。
防治方法:
①用甲醛5~10ppm,全池泼洒。
②用硫酸酮、硫酸亚铁(5:2)合剂0.7ppm,全池泼洒。
③用新洁尔灭0.5~1ppm与高锰酸钾5~10ppm混合液,浸洗病蟹10分钟。
④用孔雀绿0.2~0.3ppm,沿池边水草等河蟹密集处泼洒。

11、肠、胃鼓气病
病蟹消化不良,肠、胃发炎,胀气,打开腹盖,轻压肛门,可见黄色粘液流出。该病是由于投饵不均匀或变质或难于消化的饲料而引起的。
防治方法:①定时投饲。②在饲料中加入大蒜,每千克饲料加大蒜100克,连喂3次。③每千克饲料中呋喃唑酮1克,制成药饵,连喂3天。

12、蜕壳不遂病
病蟹的头胸甲后缘与腹部交界处出现裂口,但不能蜕去旧壳,病蟹周身发黑直至死亡。发病原因与在生长过程中缺乏某些矿物质元素有关。
防治方法:
①定期用生石灰10~15ppm,全池泼洒。
②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蜕壳素及贝壳粉、骨粉、蛋壳粉、鱼粉等矿物质含量较多的物质。

13、曲弓反背病
该病幼体腹部出现褐色块斑,肠道无食物,尾部向背弯曲至头部,造成幼体死亡。
防治方法:
用土霉素0.5ppm,定期消毒养殖池水体。

鳖的敌害及防治方法



鳖的敌害主要有老鼠、蛇类、鸟类、蚂蚁、蚊子等,主要危害鳖卵及1龄以下的稚、幼鳖,1龄以上体质健壮的鳖危害甚少。其中老鼠对鳖卵危害最大。
夜深人静是鳖产卵之良辰,老鼠也会趁此出洞,频繁活动于产卵场所,一方面干扰鳖正常产卵,另一方面老鼠在沙床上到处挖穴,引起鳖卵震动而导致胚胎死亡。
稚、幼鳖也容易被老鼠围攻和捕食,一些体质差、反应较迟钝的成鳖,在伏岸休息时,也常是老鼠袭击的目标。老鼠食鳖时,首先咬住鳖的颈部,继而将喉管咬断,掏出内脏吸取鲜血,取食鳖肉,然后逃之夭夭。
一旦遭鼠害,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一个晚上少则咬死3~4只鳖,多则几十只,尤其对稚、幼鳖危害更大。其次是蛇类,因其会挖掘泥沙,吞食鳖卵及刚孵化脱壳的稚鳖,危害甚大。

鸬鹚、翠鸟等鸟类,主要捕食稚鳖,有的鸟类还可携带病原体,从而传播疾病。所以在养鳖过程中,要加强这些敌害的防治,其防治方法如下:

1、鳖卵孵化室壁和稚鳖池最好用水泥砖结构,不留洞穴,堵塞鼠、蛇过往通道和藏身之所;
2、孵化室周围建造防蚁沟,沟深宽约10厘米,沟内注水,防止蚂蚁进入室内;
3、产卵场、孵化场及稚鳖池周围,经常用药饵毒杀老鼠、蛇,或设置诱捕器捕捉;
4、经常用药喷杀蚊子;

5、鸟类可张网防止,也可用弹弓等工具驱赶。

黄沙鳖养殖过程中的的常见敌害



1.敌害的种类及其为害
黄沙鳖的敌害很多,其中老鼠是其最大的敌害,从鳖卵到成鳖都会受到老鼠的袭击。其次是蛇,它吞食鳖卵或者窜入孵化床甚至幼鳖池吞食幼鳖,在幼鳖池中水蛇的为害尤为严重。大型的青蛙与蟾蜍的为害也较大,它们主要是侵袭鳖甲柔软、活动力弱的幼鳖。蚂蚁虽小,但对鳖的为害却很大,它们经常集结在产卵场或孵化床里侵袭鳖的胚胎和刚出壳的幼鳖。螃蟹在鳖的产卵场掘穴取卵食,有时也为害幼鳖。其他敌害还有捕食幼鳖的鹰、鸢等鸟类。
2.敌害的防御方法
(1)防止敌害侵袭
①修好养鳖池四周的围墙,堵塞鳖池四周的裂缝、石穴,使敌害无法进入池内并且无藏身之处。最好在池面装置金属网,防止鸟类和兽类的为害;在孵化室周围建造防蚁沟,沟深、宽各为10厘米,在沟内注水,防止蚂蚁进入室内。
②堵绝鼠、蛇通道,堵塞蚁穴,断绝它们进入鳖孵化室和养殖区的途径。
③采取驱逐措施,将侵害鳖的鸟类和兽类驱赶出养殖区,不让鸭、猫进入。
④水面养殖一些水葫芦、水浮莲等漂浮植物,给鳖设置隐蔽场所,使飞鸟等敌害不易发现鳖。
⑤将幼鳖饵料台和晒背台设置在池中,以免老鼠侵袭。
(2)捕杀敌害
①灭鼠。常用的方法有毒杀或用胶粘剂粘捕。毒杀可用敌鼠钠盐、灭鼠灵等药物拌在剁碎的鲜肉内,在鼠洞口或者老鼠经常出没的地方诱杀;粘捕是将胶粘剂(或用菜油与松香按1∶7的比例配制)按环状涂在20~25平方厘米的薄木板或硬纸板上,中心留5厘米的空间放诱饵,将此板放在老鼠出没处以粘住老鼠。
②捕捉黄鼠狼等兽类。用小鸡、活鳖作为诱饵,在鳖池四周安上夹子诱捕黄鼠狼;亦可用诱捕方式捕捉其他为害鳖的兽类。
③灭蚁。池边喷洒低浓度的敌百虫等,以杀死蚂蚁。
④灭蚊。消灭蚊子的孳生场所,喷洒灭蚊药,实行鱼鳖混养,让鱼吃掉蚊子的幼虫,把蚊子消灭在其生长的早期阶段。
⑤清除鳖池的凶猛鱼类。采用药物毒杀或人工捕捉鳖池周围及池中的蛇、蛙、蟹等。

螃蟹上岸不下水症如何防治?



在我们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会经常发现仔蟹、幼蟹会爬到池边、网边或水草上,不愿下水的现象,称为上岸不下水症,在养殖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其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一般不外乎四方面的原因及相应对策:
(1)由水质差引起的
在养殖过程中,剩余饲料、动植物尸体、死亡藻类、高密度仔蟹、幼蟹的生理排泄物等有机物质在水中不断积累,会产生大量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当其超过标准时,抑制蟹的呼吸,从而引起仔蟹、幼蟹不适,不愿下水。改善方法有:适当稀释放养密度,经常适量换水或定期使用改善调节水质的生物制剂如PSB、EM原液和净水剂等。
(2)由营养不均衡缺乏必需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引起的
在养殖过程中,长期营养不均衡,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致使机体免疫机能下降,造成生理性病变。防治方法有:应投喂全价配合饲料,也可经常性添加适量脱壳素、多种B族维生素、Vc、叶酸、烟酸、肌醇、氯化胆碱和脂溶性A、D、E、K3等。
(3)由细菌、病毒感染而引起的
如杆菌类、弧菌类、假单胞菌类,防治方法有:可选择外用溴氯、二溴制剂,全池连泼2~3次,内服红霉素、土霉素等抗菌类药物。
(4)原生动物与寄生虫的原发性和继发性感染引起的
如吸管虫、聚缩虫、累枝虫,病蟹体表、鳃部多伴有细绒毛状物(轻微的镜检才可发现),反应迟钝,行动缓慢,呼吸困难且摄食减少,螫足无力,体表与附肢有滑腻感,防治方法有:加强投饵管理,合理放养,保持良好的水质是关键。可择时选用市面上反映较好的甲壳净、纤虫净等药剂连续治疗l~2次,隔日再可选择外用溴氯、二溴制剂全池连泼2~3次,可明显减少由这种缘故引起的上岸。

蛤蚧敌害和疾病防冶


蛤蚧敌害的防止:

蛤蚧的敌害主要是猫和黄蚂蚁。人工饲养尤其是野外饲养的,要防止它们的危害。猫不仅干扰饲养环境,还要捉蛤蚧吃。黄蚂蚁咬伤蛤蚧,影响蜕皮,甚至因咬伤部位被感染而死亡。同时要防止蛇和老鼠窜人饲养场。

蛤蚧的疾病防治:

野生条件下蛤蚧一般不会患病,但如人工饲养时管理不当,也会发生疾病。

1.夜盲症

患有夜盲症的蛤蚧,眼球红肿、突出,日趋消瘦。患病后1520天死亡。

防治方法:

饲料中补充鱼肝油,平时经常喂些维生素A和维生素B等。

2.软骨症

患病蛤蚧软弱无力,食欲不振,活动减少,日渐消瘦。3040天后死亡。

防治方法:

饵料中增加钙的含量,如用动物骨头汤拌饵料,或在饲料中拌些骨粉。也可把蛋壳炒黑后磨成粉与饲料混和饲喂。

3.口腔(口角)炎病蛤蚧厌食,不愿活动。患病严重会死亡。

防治方法:

(1)隔离患病蛤蚧,以免传染。

(2)用0.5%呋喃西林溶液洗患处,也可用o.1%高锰酸钾溶液洗,同时喂维生素B:和维生素C,每次2.5毫克,每日3次。

(3)或用青霉素20万国际单位、0.25%奴佛卡因50毫升洗患处,并喂维生素C。

螃蟹池水草常见问题及处理


养蟹池塘种好水草对河蟹养殖生产至关重要,蟹池保持适宜的水草对河蟹的摄食、生长、避害十分有利。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部分养蟹户在对水草的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问题一:5月份气温较低时,池塘的水清澈见底,水草长势不旺,很多养殖户盲目施用复合肥,想要使水草长势旺些,结果适得其反。由于水体中的藻类很少,没法快速吸收掉复合肥的营养,导致蓄积在水中的氨氮含量极高,水草长势更加恶劣。
处理方案:使用底质改良剂和生物制剂,使氨氮降下来,再施用一定量的生物肥水素。经过1周情况会有明显好转。
问题二:有些池塘因为多年养殖导致底泥很厚,底质太肥,造成某一种成分的营养物质太多,影响水草生长,导致水草生长缓慢。特别是在天热时池水很容易变浓,水草变黑枯死。
处理方案:先用底质改良剂,然后再用芽孢杆菌和增氧剂一同撒下,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问题三:进入6月份以后,天气逐渐转热,很多塘口水质变坏,水草叶片上脏污较多,水草发黄。
处理方案:先用化学吸附剂直接撒到水草上吸掉污物,然后用生物制剂调水。
 问题四:8月份水草覆盖全塘后很容易造成池水缺氧,蟹在脱壳时死亡量大。
处理方案:水草面积应控制在池塘面积50%左右。8月初在池塘中放养一定量的草鱼抑制水草生长,但草鱼放得太多很快会吃光水草也不好,要根据实际情况放养。要保证10月份水草覆盖率达到25%,这样也可以提高河蟹的回捕率,提高蟹塘的综合效益。

螃蟹脱壳障碍病的防治


一、主要症状
病蟹行动迟钝,往往十足腾空,在蟹的头胸部、腹部出现裂痕,无力脱壳或仅退出部分蟹壳,病蟹背甲上有明显的斑点,全身变成黑色最终死亡。在池水四周或水草上常可以发现患此病的蟹。
二、发病原因
1.河蟹生产季节,水体中或投喂的人工饵料中,长期缺乏钙、铁等元素,蟹壳长而不硬,造成河蟹生理性脱壳障碍。
2.蟹池长期不换水,残饵过多,水质浓,有机质含量高,纤毛虫及病菌大量滋生,河蟹受寄生虫感染,导致脱壳困难。
3.病菌侵染蟹的鳃、肝脏等器官,造成内脏病变,无力脱壳而死亡。
三、流行情况
该病主要危害幼蟹与100克以上的成蟹,有时个体较大的蟹以及干旱或离水时间较长的蟹较易患此病。该病发病率较高,较为常见,发现此病若不及时治疗,会引起较大死亡。
四、防治措施
1.饵料中经常添加富含钙、铁等元素的物质,利于河蟹脱壳。
2.投饵要适量,及时清除残饵,适时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
3.生长季节每月分别用20ppm生石灰和3ppm磷酸二氢钙全池泼洒2次~3次,增加水体钙、磷等。
4.河蟹脱壳期间,保持环境安静,不要在脱壳区干拢、起哄和投放饵料。
5.发现病蟹,在饵料中添加1%~2%的脱壳素,连喂5天~7天。

池塘养螃蟹颤抖病如何防治



病因
该病主要是因清塘不彻底,池塘老化,水质不良,以及带病原物的蟹种入池等引起。
症状
病蟹摄食明显减少直至拒食,蜕壳困难,爬行缓慢,无反抗逃逸能力,常爬伏在池边浅水处或水草上,脚肢不停地抖动,故称抖抖病
防治方法
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对购进的蟹种严格检疫,并进行药浴消毒。
②日常饲养中坚持四定投饲,不投变质饲料;在7月~9月高温期,保持池塘水深l米以上,每半月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15克~20克化水全池泼洒1次,每月每立方米水体用磷酸氢钙或磷酸二氢钙l克对水全池泼洒1次,经常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新。
③收集病蟹、死蟹集中挖坑掩埋,患病池不换水,只注水,以免扩大或交叉感染。
④每立方米水体用蟹抖停l号0.4克对水全池泼洒,3小时后每立方米水体用蟹水宝10克对水全池泼洒,两者每天各用1次,连用2天。
⑤每立方米水体用福尔马林6克~8克对水全池泼洒,隔3天后每立方米水体用优氯净或强氯精0.5克对水全池泼洒,同时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15克化水全池泼洒。
⑥每50公斤饲料加入蟹抖停2号400克投喂,连喂5天;或每50公斤饲料加入板蓝根125公斤、病毒灵0.25公斤、维生素0l公斤投喂,连喂3天~5天。

高温季节螃蟹养殖常见问题及管理技术


摘要:在夏季高温季节,由于水的温度较高,饵料的投喂量大,排泄物多,有机物的分解发酵速度较快,会导致水质变差,水草的净化作用降低,甚至会发生腐烂,这种条件会使螃蟹的体质下降,免疫力减弱,为了减少螃蟹的死亡率,提高成活率,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在夏季的高温季节,螃蟹养殖的水体中的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较为旺盛,加上水的温度较高,饵料的投喂量大,螃蟹的排泄物增多,水体中的有机物在高温的环境下的分解发酵速度加快,水质易变质,水草在这种环境下的净化能力减弱,甚至会发生死亡、腐烂。螃蟹养殖在这种环境下,会出现严重应激反应,会导致螃蟹的体质下降,自身的免疫力减弱,患病害的机率加大,如果不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会导致螃蟹大量患病、死亡,严重影响螃蟹养殖的经济效益。

1养殖常见问题

水质变差。水质变差的表现主要是水体浑浊、水体分层、水质败坏。其中引起水体浑浊的主要原因是饵料的投喂不足,或者是由于螃蟹对高温水环境不适应或者感染病害引起的;水体分层是指虽然水体看起来透明度高,但是水质不活,水体的底层恶化,这样的水质对螃蟹的危害极大;水质发生败坏的原因是动物性饵料投喂量过大,排泄物增多,难以被水体分解,而发生水质迅速恶化。

受夏季高温的影响,水草的生长会受到抑制,会导致水草的代谢缓慢,对营养盐的吸收减少,净水能力减弱,从而加速了水质的恶化。另外,螃蟹对水草的摄食量增加,会使水草的损耗加速,还会使池塘漂浮大量被夹断的水草,如果不及时捞起,会发生腐烂沉入塘底,使水体发生污染、败坏。

饵料及用药不当。在每年6月底、7月初的这段时间,螃蟹会完成4次脱壳,每只的重量可以达到100g左右,代谢活动旺盛,活动力强,摄食量大,因此要喂饱,以免将水搅浑。如果在高温到来前饵料的供应不足,或者消毒不彻底,会导致螃蟹的体质变差,抗病能力降低。

2.管理要点

饵料投喂。在夏季的7月份左右,塘内螃蟹数量增多。要注意饵料的投喂量,可根据池塘的条件以及养殖的规模来调整饵料的投喂。如果出现水体混浊或者水草被大量采食的现象,就有可能是饵料的投喂量不足,这时就要适当的增加投喂量。在夏季高温季节,饲料的投喂量以投喂后5~6h吃完为宜。螃蟹属于杂食性的动物,偏爱动物性饲料,但是在高温季节,为了避免水体变质,应少投喂动物性饲料,而加大植物性饲料的投喂量,以动物性饲料为辅。可以投放一些螃蟹喜食的水草、浮萍等。根据螃蟹的生活习性,投喂时间应选择在每天下午的4~5时进行,在投喂时要尽量的做到全池泼洒,以保证螃蟹都能吃到充足的饵料。

水质管理。进入夏季后要密切观察水质的变化,随时调整水质的状态。塘内的平均水位要控制在70cm,在高温季节可以逐渐加高水位至1m左右。夏季水温较高,水体易变质,塘内有害物质的浓度升高,要做到勤加水,每2~3天加水1次,有条件的还可以在炎热天气每隔5天换水1次,注意换水时要避开中午时段,选择较为凉爽的傍晚进行。高温季节为了保持水质良好,除了要勤加水、换水外,还要及时将水中的剩料、污物捞除,防止底层的水质败坏。可以用底质改良剂和微生物制剂来改良水质,并定期按照用生石灰来泼洒全池,这样可以保持水质清澈,对螃蟹的健康生长有益。

3改善池塘环境

蟹塘中要严格的控制水草的数量以及疏密程度,以使其发挥最佳的作用。在夏季可以在塘内放养一些浮萍类的水生植物,这样可以为螃蟹提供阴凉的栖息场所,另外,水草有净化水质的作用,但是要控制好数量和疏密,这样才能确保水草生长有力,还可以为螃蟹留有充足的活动空间。一般塘内水草的种植面积以占整个池塘面积的30%为最佳,如果过多会造成水中缺氧,引起螃蟹大量死亡,还会出现水草大面积腐败而破坏水质,此时需要人工清除多余的水草。如果过少,则要及时的补充。要及时的挥除塘内腐烂及被螃蟹夹断的水草,以免破坏水质。

充足的氧分可以保证螃蟹的健康,提高生长速度以及成活率,并且可以促进水体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减少水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夏季蟹塘内易缺氧,因此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确保水体中溶氧充足,可以在塘内设置增氧机,并在炎热、阴雨天气以及夜晚延长开机的时间,以增加水中的溶氧量。

4防治病害和防逃工作

人工养殖螃蟹易患多种病害,尤其是在高温季节,螃蟹易发生应激反应,而出现体质下降,易感染病害的现象。除了要通过水质改良剂以及微生物等将水质控制在最佳的状态外,还可以辅助一些药物和杀菌、杀虫剂来加以预防,可以使用二氧化氯、生石灰、纤虫净等药物,防止螃蟹出现细菌性感染或患纤毛虫病。另外,还可定期的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E等,以达到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的作用。

高温季节还要做好螃蟹的防逃工作,在此期间要每天都巡查蟹塘,以了解螃蟹的摄食以及活动情况,检查好防逃脱设施,及时堵塞漏洞以及更换损坏的防逃设施,尤其是在大风以及暴雨的天气,更应做好防逃工作。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25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