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和扣蟹高产养殖精细管理技术


(1)水质调节:稻田养蟹在用水方面首先要处理好稻田用水需要与河蟹用水需要的矛盾。稻谷要求水中溶氧充足,水质清爽,嫩活。为此,在尽量不晒田的同时,应采取“春季浅,夏季满,秋季定期换”的水质管理方法。春季浅是指在秧苗移栽大田时,水位控制在20xx3、4月份再放入稻田、池塘或大小面进行成蟹养殖。也可选择塘口条件较好的蟹池,按亩放蟹种30—50公斤的要求,直接进行冬放,强化冬季管理,使其安全越冬,争取翌年提早开食和生长;如蟹种需要出售,通常用网箱或蟹笼暂养起来,待价而沽。
蟹种早熟是稻田扣蟹培育中的一大难题,也是直接制约养殖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造成蟹种性早熟的原因很多,一般认为主要原因为水温过高,密度过稀,饲养方式和水质这四方面原因造成。性早熟蟹种一般要占蟹种总数的20xx的生产实践,控制性腺早熟人们已摸到了一些规律,首先要设法降低水温,养蟹稻田尽量选在有丰富地下水、冷泉水及深水库的下游,便于打井引水和自流灌溉;在夏秋高温季节,每天上午9时至下午4时,不停地向稻田内注水,使之形成微流水,利用流水降低水温;在稻田中放养一部分浮萍、绿萍等水生植物,以减少阳光对水体的直接照射,降低水面温度,适当加深水位,以水深适当控制水温升高。尽量使水温保持在20—24℃左右,延长幼蟹的生长期,降低早熟蟹的比例,以提高稻田扣蟹培育的经济效益。另处,适当的放养密度和人为控制饵料质量与数量,有效控制幼蟹的生长发育速度,减少性早熟蟹的数量,提高优质蟹种的数量,使稻田扣蟹培育达到预期效果。

相关阅读

优质扣蟹高产养殖技术



一、材料与方法
1.池塘条件:面积一般2至3亩,池深1—1.5米,池形长方形,南北窄,东西长。池底中间设有一沟槽,东西向,东为进水处,较浅;西为排水处,较东端深0.6米,便于排干池水。池埂坡比1:3,坡上用50厘米塑料板作为防逃栏,并埋入土深15厘米,用水泥桩固定。外河排灌方便,水质清晰。
2.清塘消毒:池塘于3月初干池曝晒1个月,4月中旬即进水30厘米左右,每亩用生石灰150千克化浆全池泼洒。10天后每亩再用漂白粉60千克带水全池泼洒,彻底清塘消毒。
3.种植水草:在离池边3至5米处种植三条东西向、宽2米的水花生草带,用竹桩和塑料绳固定,草带间距2米,在未种水花生草带的地方再种植伊乐藻。伊乐藻草墩间距1.5米,这样植草面积占整个池塘水面的80%以上。
4.蟹苗放养:5月中旬放养大眼幼体,平均每亩1.5千克,大眼幼体选择活力强,大小均匀,老嫩一致,光洁度好的优质大眼幼体。
5.饲养管理
(1)投饲管理大眼幼体放养时,因池中有大量浮游生物,
一周内无须投饲待至三期开始投饲。进入7月高温季节,采用隔天投饲的办法进行控饲,并投喂天然饵料浮萍,到8月下旬后投足颗粒饲料。
(2)水质调节大眼幼体放养后三周开始调节水质,一般7至15天调节一次,先加注,后调换。间隔时间先长后短,具体视水质肥瘦而定,每隔20天用一次生石灰全池泼洒,用量为20公斤/每亩。
(3)提高溶氧进入7月份,视天气状况,用增氧剂适当给蟹种培育池增加溶氧,改善池中生态环境,每亩每次用粒粒氧500克。
(4)病害防治大眼幼体放养后,每隔15至20天用聚维酮碘带水全池泼洒,进入7月份,每隔20至25天用纤虫净Ⅱ号全池泼洒一次,防治寄生虫及病菌,饵料中伴些大蒜素,防止肠炎病。
6.清除早熟蟹:9月中旬后,采取夜间巡塘,在塘边用灯照捕捉早熟蟹,配合用地笼收捕二龄蟹,捕捉时间将近20天。
7.堆草捕捉:12月下旬,将水花生草带分割成每堆直径1至2米、高0.5至0.8米的草堆40至50堆,1月份开始用抄网抄捕,并用地笼网张捕,起捕率达80%,最后干池捕捉。
二、讨论与小结
1.蟹种培育达到优质高产的目标,与苗的质量、放养量、水草种植量、水质管理、投饲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有关,其中关键是苗的质量、水草栽植量及病害防治(包括彻底清塘)。
2.蟹苗放养密度必须根据池中水质及水草资源量而定,放养密度控制在每亩1至1.5千克较好,过多会造成水体溶氧低,水质易肥,蟹种出塘规格偏小等;过少易产生早熟蟹过多。
3.水草栽植量过少对蟹苗成活率影响较大,蟹苗在培育池中的蜕壳次数较多,每次蜕壳其生命受侵害的风险较大,因此用种植大量的水草来营造良好的安静的蜕壳环境是提高蟹苗成活率的关键。
4.合理调节投饲品种、结构及投饲量,对提高蟹种规格及控制早熟蟹的产生有较大的作用。在养殖中后期用水草、浮萍等天然植物饵料适当补充,能用效地控制蟹种早熟,同时,能提高蟹种的规格及产量。

稻田扣蟹生态培育技术



稻田养蟹是指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以人为的措施,既种稻又养蟹,达到稻谷和河蟹双增收的目的。近年来,全国南北各地,利用稻田养蟹种、成蟹,都初步取得成功并显示出了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1994年农业部下达给辽宁省的“丰收计划”项目的实施。证实了稻田养蟹不仅稻谷产量没有减产,而且增加了河蟹产量,大大提高了稻产区农民的经济收入,这项技术目前正作为“丰收计划”项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稻田养蟹的生态作用稻田养蟹是将种植业和养殖业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新型种养殖方式,它发扬了湖泊养蟹和池塘养蟹的优点,克服其两种方式的不足。具有稻蟹互利的生态意义。
(1)河蟹为稻田除去杂草,减少种稻中的除草工序:稻田养蟹后,不但可减免人工除草的劳动,而且还有人工除草无法相比的除草经常性和除草剂不可比拟的彻底性,尤其能节省费用和减少环境污染。稻田的杂草一般都是河蟹喜食的饲料,如满江红、金鱼藻、苦草、水车前等。
(2)河蟹为稻田除去害虫,减少种稻的除虫费用:有试验表明,河蟹可以消灭水稻茎、叶、穗上的害虫。这可能是由于叶茎上的害虫惊落水中而成为蟹的美餐。
因此,稻田养蟹具有生物防治作用,可有效减轻虫害对稻谷的危害,大大减少施药的投资和用工。
(3)河蟹的爬行运动和摄取底栖动物的行为能起到松动田泥的作用,可减少农田中耕的用工:稻田中有些水生生物生活的浅泥中,也有些生活在泥表面。河蟹摄食时的行为客观上可使泥土松软通气,有利于肥料的分解和土壤的透气,从而会促进稻禾分蘖和根系发育。
(4)河蟹为稻谷生长起到保肥和施肥的作用:河蟹摄食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而这些生物的生长都不同程度的消耗水田的肥料养分,因而在减少耗肥因子的同时,起到保肥的作用。施肥作用是指河蟹的排泄物含有丰富的氮、磷、钙等营养成分,是稻田优质的肥料。
(5)种稻稻田能为河蟹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一般稻田土质松软,溶氧充足,水温适宜,营养盐类充足,松软的土质给河蟹的活动提供了方便。
(6)种稻稻田能为河蟹生长提供丰富的饵料生物:据研究,绝大部分水生生物是河蟹喜食的饲料,并且这些饲料中动植物都有,能较好地满足河蟹对动植物饵料的不同需要。

扣蟹后期的养殖管理技术



想要在今年中秋时吃上肥美的大闸蟹,前期的养殖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大闸蟹的养殖过程中,扣蟹的养殖是比较关键的一步,扣蟹养殖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成熟大闸蟹的质量和品质,在扣蟹养殖过程中,后期的扣蟹养殖一定要管理好,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下扣蟹后期养殖管理的技术要点。
1、加强饲养管理,培育规格扣蟹。确保上市扣蟹规格在60-80头/斤之间。目前苗种规格掌握在每斤80头左右为宜,进入10月份后,气温逐渐降低,因此后期应加大投喂量和提高饲料档次,确保扣蟹储存足够能量,保证安全越冬和保证规格。苗小更增加投喂量,最好早、晚各投喂一次,要勤注水,促进河蟹脱壳生长。
2、保护水质,创造扣蟹生态环境。水质要求鲜、活、嫩、爽,透明度30厘米以上,采用生石灰调节PH值,要隔15天1次,每亩施用10公斤-20公斤,石灰施用量做到逐渐增加。按照“前浅、中深、后稳”的原则,调节水位。
3、预防疾病,提高扣蟹的成活率。10月上旬要预防扣蟹的纤毛虫,每亩使用纤虫净一袋500克,每月使用一次二氧化氯(或碘制剂),每亩使用量120-150克,晴天上午使用。
4、坚持巡塘,观察扣蟹蜕壳、饵料的剩余等情况,预防敌害,并常规检查防逃设施,修补裂缝。
5、及时掌握扣蟹市场,常与技术人员和典型示范户沟通,出售优质扣蟹。

扣蟹中期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当前,扣蟹养殖进入中期养殖阶段,扣蟹生长速度快,但又处在夏季高温季节,晴雨天气交替,水体自净能力差,水体缺氧、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等现象,因此,作为渔业科技入户指导员提醒广大养殖户要在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
一、防池底富营养,有毒有害物质的影响
随着扣蟹个体快速生长,投饵量增加,池底排泄物、残饵及水草、青苔死亡在水底腐烂,池底富营养,水体溶氧不足,酸碱度下降,产生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可致扣蟹慢性中毒,影响摄食和生长。建议平时注意养护底质,及时清除残饵、粪便、老化藻类及死亡的水草,同时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
二、防天气晴雨交替,水色变化的影响
由于天气晴雨交替,池内容易出现倒藻,导致水质恶化、缺氧,有害藻类过快繁殖。水色呈现黑色水、酱油水、暗红水、蓝藻水等危害水色。因此,建议(1)平时应少量多次换水,每次换水量在5~250px,同时提高池塘水位,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和抗应激能力;(2)通过换水,施用培藻膏,繁殖有益藻类;(3)稳定透明度,使池水透明度控制在25—750px;(4)施用微生态制剂光合细菌,改良水质。
三、防有害细菌和病毒影响
由于高温季节底质腐败容易滋生细菌、寄生虫和病毒,建议一方面使用微生态制剂,保持水质、底质良好;另一方面确保水体溶氧5mg/L以上,抑制厌氧细菌的生长繁殖。
四、其他注意事项
1、培育好池内水草,不仅要使水草覆盖面达60%以上,还要保持水草正常生长,水草既能遮光降温,又能净化水质,还是天然饵料。
2、如有增氧设备的池塘,每天都要正常开机,确保充足的溶氧,溶氧含量高后,可有效降低有毒有害物质的毒性。

高温季节扣蟹养殖技术管理要点



进入7月正是气温、水温最高,雷雨、低压闷热天气最多,养殖池塘生物量处于过饱和,水质极易变坏,病害大规模爆发和流行的季节,大闸蟹养殖户在加强生产管理的同时应做好以下工作:
1、提高池塘水位,对有些池塘因外河水源较差的可采取隔三差五少量多次逐步加水的方法,使池塘水位提升到1.2米以上,每次加水时应选择在睛好天气的上午10时到下午2时进行。
2、扣蟹此阶段正进入快速生长期,摄食量大,但一定要严格控制投饲量,防止剩饵过多引起水质污染,投喂的饲料要保证质量,营养全面的,切忌投喂霉变质劣的饲料,饲料投喂量在1.5小时内吃完为宜。
3、加强日常管理,保证扣蟹健康生长,定期每亩用生石灰10公斤溶化后全池泼洒;定期交替使用微生物制剂(芽孢杆菌、EM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改善水质和底质,定期在饲料中可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免疫多糖等生物添加剂,增强河蟹的抗病力。

稻田养殖河蟹如何防止扣蟹吃秧苗



如何防止扣蟹吃秧苗
稻田养蟹,如果投放豆蟹,当年起捕的成蟹规格小,卖不出好的价钱;如果投放扣蟹,当年起捕的成蟹一般每只在100克~150克,规格大,价格高。但是,由于扣蟹比豆蟹大,而刚栽下田的嫩秧,正是扣蟹的适口饵料,因此扣蟹喜食,轻则将嫩秧苗吃得残缺不全,严重的会将嫩秧苗吃得所剩无几。
那么,如何防止扣蟹吃秧苗呢?可采取的措施有:1.培育壮秧秧苗壮,茎叶老健,可减少扣蟹噬食。2.控制扣蟹投放时间应在秧苗插后的半个月至20天左右,向稻田投放扣蟹。并通过栽插前施足基肥、栽插后浅水勤灌等方法,促进秧苗早活棵、早分蘖,形成根深叶茂的群体,使扣蟹进入稻田后吃不动,或吃不了很多。3.提前在窝沟内栽种扣蟹适口的水草如水花生、轮叶黑藻等,使扣蟹在窝沟内有充足的水草可食,不需要噬食秧苗。4.坚持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精料让扣蟹吃饱吃足,可避免因饥饿而进入稻田伤害秧苗。5.适当扩大窝沟面积窝沟面积一般应占稻田总面积的35%左右,不可以太小。太小了扣蟹会因拥挤而进入稻田,造成对秧苗的危害。(完)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27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