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养殖常见病摇头病鳃腺炎病红脖子病重在预防


业内人士表示:病害越来越多,发病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制约顺德甲鱼健康发展的一大困境。据专家介绍,当前顺德区常发的甲鱼病害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细菌性疾病,如白点病、疥疮病、烂身病等;第二种是真菌性疾病,如白斑病;最后一种是寄生虫病,如累枝虫病等。专家称,虽然这些病每年都有发生,但随着顺德养鳖人的防病技术越来越成熟,已能有效地防控好这些疾病,不过目前仍对一种比较严重的病害速手无策,这种病害就是“摇头病”,也称鳃腺炎病、红脖子病。
可以说“摇头病”是目前养殖商品甲鱼中危害最大的疾病,目前还没有查出真正的病因,更不说进行有效治疗了。专家介绍,红脖子、鳃腺炎病称呼不同,但实际上是一种病,当红脖子或鳃腺炎急性发做时,有的病甲鱼临近死亡时表现出摇头症状,所以有些人又归纳出“摇头病”。发生“摇头病”时,病甲鱼表现为肠胃失血、肝脏破碎、鳃腺糜烂、脖子红肿、眼瞎、头部摇晃等综合症状,死后甲鱼头部还会伸长。
专家表示,虽然目前“摇头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可以从预防环节做好工作,降低此病的发病几率。
首先是要管理好水质
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养殖水源的水质要好,养殖前及养殖过程中要培好水中的藻类,保持水体一定的肥度,透明度在15~25厘米之间;
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检测水中的氨氮等指标(通常每月检测1~2次,高温季节增加检测次数,恶劣天气要加强检测),如果发现指标超标,要及时开启增氧机搅水、曝气,加速有害物质挥发,情况严重时还要泼洒有益微生物制剂如芽孢杆菌制剂调节水质。
另外,在雨水、台风等恶劣天气前后要注意用水质调节剂改底和调水。
其次是要科学投饲,增加甲鱼抵抗力
要选择优质饲料投喂,饲料中的鱼粉质量要好,不能使用红鱼粉作原料;还要定期在饲料中加入中草药投喂,如板蓝根、大青叶、大蒜素、三黄粉、穿心莲粉,以及护肝类药品和维生素类药物,高温季节每个月添加一次,每次喂3~5天即可;另外要适时调节投饲量,特别是高温季节,要适当减少投喂量,每天观察甲鱼吃食情况,及时根据当天的吃食情况调整下一餐的投喂量,避免投喂太多引起甲鱼发生肠胃病;并及时清除残饵,避免污染水质。
第三是要科学消毒水体
专家认为,对甲鱼养殖水体要进行有针对性的主动消毒。要根据季节变化、水质变化等情况灵活消毒,做到防患于未然,如可根据情况使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药物交替消毒,杀灭水质有害物质,减少疾病发生。
另外,在甲鱼出现摇头预兆时,专家建议养殖户要尽快联系专家或当地技术员进行现场诊断,争取能快速、准确地诊断疾病,并提早对症下药,尽可能减少损失。养殖户切忌千万不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胡乱用药,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损失。

相关知识

甲鱼养殖常见病鳃腺炎病防治技术



1、病原:主要病原目前尚未见有关该病病原的正式报道。川崎义一(1983)、张幼敏(1993)在描述该病时、认为是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但从该菌广泛存在于池塘水体中,并在多种病症的病鳖中能分离到此菌的情况来看,很难给以确切的定论。台湾的余廷基(1985)还认为它是由一种霉菌所引起的。从该病发病急和死亡率高的特点来看,也有可能是由病毒引起。
2、症状:发病早期,少数鳖背甲上有白斑症状出现,容易被忽视或误诊。患病鳖有的颈部肿大,全身浮肿,脏器出血,但体表光滑。有的则是腹甲上有出血斑。早期病鳖因水肿导致运动迟钝,常浮出水面沿着池壁缓缓独游。有时静卧于食台或晒背台上不动,不摄食。到发病后期还可见到口、鼻流血。解剖病鳖,可见两种症状;一是鳃腺灰白糜烂,胃部和肠道有大块暗红色淤血。另一种是鳃腺糜烂程度较轻,呈红色,胃部和肠道呈纯白色的贫血状态,腹腔则积有大量的血水,肝呈点状充血。该病最显著的特征:一是脖子肿大,但不发红;二是胃肠道有凝固的血块或毫无血色。
3、流行:多流行于5~10月,水温25~30℃时。
4、防治方法:
(1)池塘泼洒终浓度大青叶20克/立方水与板兰根40克/立方水,水煎剂长期浸泡。
(2)病重的鳖采用注射复方大青叶和板兰根注射液,剂量为2毫升/千克鳖重,1日2针,然后将其浸入60克/立方水的大青叶、板兰根合剂(1:2)中。
(3)池塘泼洒“博灭”,同时投喂“强克103(鳖用)”。
(4)投喂“神奇鳖康”也有效果。
(5)有时也可肌肉注射穿心莲注射液2毫升/千克体重。

甲鱼养殖常见病红脖子病防治技术



1、病原: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
2、症状:病甲鱼不摄食,运动迟缓,应激能力差,喜欢钻入泥中,颈部出血,口、鼻、舌尖发红,有的眼睛失明,从口鼻流出血水,爬上岸死亡。解剖观察,食道、胃、肠充血、出血;肝肿胀、质脆易碎;脾脏肿大。
3、流行:3~6月为发病季节,此时的甲鱼刚渡过休眠期,体弱,池水中的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乘机侵入,造成发病。
4、诊断:①根据症状、流行情况及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②病原菌接种、分离、培养,纯化后,可用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的免疫血清做平板凝集反应或免疫琼脂扩散试验,若为阳性,可确诊。
5、防治方法:
预防:
①实施综合防治措施。
②定期投喂免疫增强剂或有益微生物。
治疗:
①全池泼洒二氯或三氯异氰脲酸,每立方水用药1克。
②用喹诺酮类或氟苯尼考用20~40毫克/千克体重与复合维生素0.5克/千克体重混合拌料投喂。
③病情严重的甲鱼,腹腔注射硫酸链霉素20万单位/千克体重。
注意休药期。

中华鳖养殖常见病鳃腺炎防治技术



鳃腺炎又名“肿颈病”,它是亲鳖,尤其是稚、幼鳖阶段的一种危害性大、传染性强的疾病,易形成暴发。据介绍,该病对台湾鳖种特别敏感,一旦感染,可造成“全军覆灭”。
1.诊断
病鳖在病程初期,腹甲出现赤斑,病重时口鼻出血,腹部有出血点而死,也有的病鳖死亡后腹甲变成灰白失血状;病鳖往往在陆地、食台或晒台上伸颈死亡,颈肿大,眼白浊或失明,令身浮肿,患病雄亲鳖还出现生殖孔外凸,雌性亲鳖卵巢淤血,卵粒坏死;解剖观察,口腔和咽喉部严重出血,肠道前段微出血,腹腔充满腹水。根据上述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本病的确诊须通过病毒学检查才能确认。
2.防治
鳃腺炎目前认为是由病毒引起,预防该病时,应注重对水体消毒,常用每立方米2~3克的漂白粉或0.4~0.5克的强氯精等全池泼洒。据介绍用0.05%的盐酸吗啉咪胍,添加在饲料中连喂6天,有一定疗效;冶疗50克以上的幼鳖,每千克体重注射链霉素20万单位,隔天1次,连续2次,发病早期有效;投喂中华鳖病毒灵能很快治愈。

甲鱼大脖子病粗脖子病红脖子病的防治方法



病因:由嗜水气单胞菌、嗜水气亚种细菌感染引起。经常会由于高温季节不正当使用漂白粉,石灰,强氯精消毒产生的新物质而影响甲鱼呼吸道感染和皮肤性疾病。
症状:病鳖颈部红肿,充血,伸缩困难。腹甲有红斑或溃烂。部分体腔腹水,肝肿大,呈土黄色或灰黄色,并有针尖状坏灶;脾肿大,色深。口控、咽、食管粘膜充血、出血,病鳖反应迟钝,多在晒背时死亡。该病流行地区较广,3-9月份为发病季节同,以3-6月份为甚,死亡率可达20%以上。
治疗:1、内服“红宝一号”连用5天,每包100克,每包可拌饲料20KG;2、同时使用“出血一泼灵”外用,每瓶500ML,每次打半瓶(以温室100平方计),连用两次,外塘每亩水面用1瓶(以1米水深计)。使用药物前最好能把水体的PH值和氨氮,同时进行水体消毒。
再说“红宝一号”和“出血一泼灵”
尽管这两种药如今可以在淘宝网上购买,但仍有很多不了解的朋友,在此再作介绍:
红宝一号:属于可溶性原粉,对嗜水气单胞菌和病毒有很强的杀灭作用,对甲鱼吃食子有改善作用,特别是对爱德华氏菌病,甲鱼无名死亡,红脖子,肠炎等病有超强的防治效果。服用此药期间无需服用其他抗生素类的药,尽量不使用漂白粉,石灰,强氯精消毒,一般服用5至7天即可见明显好转。目前是治疗甲鱼大脖子,粗脖子,红脖子病的首先药物。
出血一泼灵:中西药合成制得而成,残留少,无刺激性气味,对甲鱼摄食没有影响。主要是针对甲鱼败血出血性疾病而研制的。对细菌性出血病,出血性肠性,甲鱼红底板病,红脖子等病有很好的治愈效果。

甲鱼养殖常见病之腮腺炎病



病因:病因未明,可能由病毒引起。
病症:病鳖有的颈部肿大,脏器出血;有的腹甲上有出血斑,到发病后期还可见口、鼻出血。该病有两个特征:一是脖颈肿大,但不发红;二是胃肠道有凝固的血块或毫无血色。临死时,脖颈均长长伸出。
防治:
1)由于病因未明,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预防为主。经常投喂“农福3型”,连用1-2天,每月1-2次;
2)塘水定期用“鱼用博灭”、“灭毒灵”或“鱼菌清系列消毒剂”全池泼洒消毒,饵料中定期添加“强克103”,每500斤鱼每次用药一包连用3-7天,能增强免疫力;
3)发现病鳖及时捞出隔离,同时对病池用“鱼用博灭”、“灭毒灵”或“鱼菌清系列消毒剂”全池泼洒消毒;
4)未发病池也用福尔马林100ppm浸泡鳖种、鳖池后换水,用“鱼菌清系列消毒剂”全池泼洒,同时投喂“鳖必康”或“强克99”,连用3-5天,每月2-3次。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34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