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养殖之日常管理技术


(1)饲养管理:甲鱼的饲料以鲜活饵料为最佳。蛆虫、动物血、小鱼虾、蚬、螺、蚌、及玉米,米糠等都可以,也可以配合饲料为饵。密度较低的情况,天然饵供应相对充足,可少量投饵;密度较高时,则应多投动物性饲料或高蛋白配合饲料,以补充饲料的匮乏。
投饵应坚持“定时、定点、定质、定量”的原则。定时:每日投饵两次,上午10点及下午7点各一次;定点:采用食台投喂,在稻田准备好后,放甲鱼以前在沟凼中装好食台,以便定点投喂;定质:饵料中蛋白质含量应在45%左右,而且饵料组成变化应逐渐进行,不宜突变;定量:一般每日投饵量为甲鱼体重的10—12%,并随天气、水质、甲鱼摄食情况,以及甲鱼的生长阶段等渐进变化,通常以4小时内吃完为度。
总的来说,投饵量的变化常呈前期最少,中期最多,后期略减的趋势。
(2)水质管理:水质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保持稻田良好的水质条件。一般应每隔七天左右更换一次田水。更换田水时,先将原水排出1/3—1/2,然后注入新水到原来深度。换水时间以傍晚为好。夏天高温季节应适当增加换水次数和换水量,控制水温在30—32℃之间,以保证甲鱼在最佳水温下快速生长。养殖后期如10月份,把握时机再施一次有机肥,每亩400—500公斤,施放于围沟边角处,培养水蚯蚓等活饵,以补充动物饵料并有助于提高水温。
保持良好水质还需要注意稻田里农药的使用方法,以防甲鱼中毒死亡。最好少使用农药或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并注意施药时稻田中水的深度。注意防逃,经常检查防逃设施,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稻田养甲鱼,易于被人偷盗。要有专人看护。

相关知识

商品甲鱼的日常管理技术之水的管理



不同的养殖方式,对水的管理有不同的要求。共性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质
成鳖的集约化养殖,由于鳖的密度大,水较深,水体小,自净能力差,对水质调控的要求较高,可参阅“稚、幼鳖养殖”部分进行调控。
常温下的鳖鱼混养或单养,一般池塘较大,水较深,水生态系中的生物多样化程度较高,水的自净能力较强,水质容易控制。但同时也应考虑到混养由于包括众多的鱼类,在水质过肥和黎明时容易缺氧,应及时注入新水并定时开动增氧机增氧。每隔10天~15天加施生石灰(10mg/L~15mg/L),调节池水PH,使之处于7.5~8.5范围内。
混养池在需要时照常施肥,但以发酵腐熟的有机肥为主,并坚持“少量,多次”的施肥原则,使池水肥度稳定,水色保持浅油绿色或深绿色为好。
2.水位
成鳖池水位,一般保持在1m左右,并视天气好坏而增减。过深,鳖在上下呼吸运动中消耗体力太大;过浅,水质多变。在正常情况下应避免水位忽高忽低,要求雨后水位不猛涨,久旱水位不锐减,控制水位恒定。
3.水温
鳖的摄食完全受水温所左右。特别在加温条件下饲养的鳖,由于习惯了高温,似乎对摄食水温度要求更高;成鳖与稚、幼鳖相比较,其摄食的水温范围更狭窄。因此,在日常管理中,不能忽视水温的变化,应尽可能保持在30℃±1℃~2℃的水平。
常温养殖,同样存在水温调节问题,重点是在每年的早春、晚秋和盛夏。早春,晚秋当气候尚没稳定时,应适当加深水位,防止水温频繁、过急地变化;盛夏水温达到34℃~35℃时,同样对鳖的生长不利,应及时加深水位,以便降温,使鳖始终生活于较适宜的水温范围之中。
4.充气
特别是集约化养殖的鳖池,容易缺氧,产生有毒气体(沼气、硫化氢等);及时充气、增氧能加速这些气体的逸出,净化水质。一般池水溶氧量与透明度关系为:当池水透明度在30cm上下的范围内,溶氧量大致在4mg/L~5mg/L左右,这时的环境最适于鳖的生长。
如以水中氨的浓度为标准,则20mg/L~30mg/L时鳖的生长正常,70mg/L时食欲减低,应及时换水,100mg/L以上,容易引起疾病。
无论是控温养殖还是定外自然池养殖都需在鳖池中放养一些水生植物(如浮莲、浮萍等),既可供鳖隐蔽、遮阴,又能净化水质。

甲鱼淡水鱼混养的日常管理技术介绍



1、坚持巡塘:鳖鱼混养要坚持巡塘,注意观察鳖的活动情况。为了尽量减少对鳖的人为干扰,最好用望远镜进行远距离观察。每天至少查看4次,特别中午和夜晚观察极为重要,因为鳖中午和夜晚活动较为频繁;如遇恶劣天气时,要注意水质管理。注意勤加、勤换清水,一般每7~10天加水1次,每次加换水深10厘米左右。由于鳖在其摄食活动中经常从池底浮上水面呼吸,以及鳖的代谢产物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鳖鱼混养池中的水质相对较为稳定。但当气候反常,气温、气压发生急剧变化(尤其天气闷热)时,由于鳖鱼混养池中放养密度较大,加之水质肥浊,池水上下对流、底层浊水上翻,致使鳖感觉不适而活动量减少,造成池水溶氧量下降,这时要加注新水,或开动增氧机,增加溶氧量,以改善水质,防止发生事故。
2、适当增加饵料和肥料的投放量:鳖鱼混养的池塘中,在满足鳖所需饵料的同时,应根据混养鱼类的品种、数量及水质的肥瘦情况,适当增加饵料的投放量和肥料的投放量,以保证鱼类获得充足的饵料。
混养池的施肥,首先考虑既要充分利用池塘本身废弃有机物所造成的浮游生物资源优势,又要防止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所造成的水质过肥或污染,因此应在保证鲢、鳙鱼等浮游生物食性鱼类食物充足的原则下进行。施肥方法应在混养前或清塘后施足基肥,为饲养前期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在以后的养殖过程中可根据水质肥度,再少量多次追施化肥或有机肥料,以维持水体的适宜肥度。
3、定期冲水和消毒:鱼鳖混养池的冲水和一般消毒同鱼池一样,但当消毒的主体是鳖时,要兼顾鱼的耐受性,因鳖的用药安全浓度往往要高于鱼类。
4、分级放养:幼鳖放养时要按大小分级放养,每池规格尽量一致,有病症的幼鳖要挑出单独放养。

养殖弹涂鱼的日常管理


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后,池内的饵料量会下降,水质浑浊,必须及时排水、晒池、施肥,再次繁殖饵料生物。由于放养初期鱼苗钻洞不深,为防止水温度变化过大,应保持水深在15厘米左右。水沟处的水深30厘米左右。在此条件下,藻类的繁殖速度较快。约40天左右,鱼体会长至5厘米以上,开始筑较深的洞穴,对饵料的消耗也较大,可在晴天温度较高时,排掉池面水,仅留池沟中,晒底3~6天,当池底较坚硬,有龟裂后施用有机肥及米糠等,并注水深3~10厘米。如此,定期施肥,繁殖饵料生物,以保持弹涂鱼生长所需营养。 冬季为提高池水温度,天晴无风浪时需排水晒池,遇阴天寒流侵袭时,应多注水,保持较高的水位,当水温降至14度以下时,鱼会入洞穴,很少出来摄食。

有些鱼、鸟及蟹类等会捕食弹涂鱼的幼鱼,从而影响养殖效果。因此,应于注水时加以过滤,防止敌害生物侵入;经常驱赶水鸟;用一些药物杀除杂蟹等,以确保弹涂鱼的成活率。

养殖田螺的日常管理经验 田螺高效养殖管理技术


田螺,肉质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为15.9%,并富含钙,既是人们的上等保健食品,也是畜、禽、鱼类喜食的动物性饲料。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升,过夜生活的人也越来越多,而且大多数的年轻人过夜生活,都是约上三五几个朋友,田螺在夜宵行业中是走的比较俏的,很多人都喜欢吃,而且它的味道极好。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养殖田螺的日常管理经验田螺高效养殖管理技术。

养殖田螺的日常管理经验
1、养殖水体
田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药、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保持底泥厚度10cm-15cm,面积大小不限。若是开阔的水体,水面可培植少量红萍和水莲等,池塘四周种植一些长藤瓜菜搭棚遮荫,水中布置竹尾、树枝或石块、草地等供田螺隐蔽栖息。田螺投放前10天,按每1/15公顷50kg-100kg的用量全池施生石灰清除野鱼虾和其他杂螺,3天-4天后在水体堆放有机肥料和繁殖饵料生物供田螺摄食。
2、种螺放养
种螺放养最好在田螺繁殖前期完成。种田螺的来源:一是野外采集,二是市场收集。选择色泽淡褐、壳薄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一般,自然粗放水体中每平方米投放种螺0.1kg-0.5kg,精养池可增大投种量2倍-3倍。养殖田螺可单独放养,也可套养部分鲢、鳙鱼种或采取田螺、泥鳅混养方式。
3、饲养管理
自然水域中粗放的养殖方式,只需保持水体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厩肥、鸡粪、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田螺生长需要。在高密度精养情况下,则必须投人工饵料。田螺对营养要求不高,简单地用米糠、麦麸、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等饲料。
根据田螺吃食情况和气候情况,在生长适宜温度内(即20℃-28℃),田螺食欲旺盛,可每二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体重的2%-3%。水温在15℃-20℃、28℃-30℃幅度时,每周投喂二次,每次投给1%左右。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则少投或不投。
4、日常管理工作
严禁流入受农药、化肥污染的水源;防止鸭、蛇、鼠、鸟等敌害侵入;及时清除水中杂草和草根。平时采取微流水形式,保持水位在30cm左右。高温季节加大水流量,以控制水温升高和保证水体溶氧充足。寒冷天气田螺进入泥土冬眠,此时,每周换水1次-2次,并向水体撒一些切碎的稻草以利田螺越冬。

田螺养殖前景
田螺肉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保健食品,国外还有美容食品之称。它含蛋白质达10.3%、脂肪1.2%,另外还有维生素、钙、铁等人体必需的元素,田螺肉营养优于鸡、鸭、鹅、猪等,不亚于鲫鱼、海参等。田螺肉可滋补肾阴,明目清脑,增强肌肉弹性、细腻皮肤等。
田螺可作家常肉食,也可加工成系列食品、烹制多种药膳佳肴、防病治病。目前,天然生长的田螺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且田螺养殖生长快,产量高,养殖田螺“钱”途广。
田螺养殖成本
由于田螺养殖不需要投喂很多饵料,其饵料的成本也很低。因此,基本不需要多少成本,只要你家里有田,那剩下的就是田螺苗了。
养殖田螺效益比较显着。专养田螺,667m2可产400kg,目前市场价格为3~4元/kg,以3.5元/kg计,667m2产值可达1400元。另外田螺池还可混养少量草鱼,增加螺池单位面积效益。由于田螺养殖不需要投喂很多饵料,其饵料的成本也很低。因此,田螺养殖的纯利润大约有1000元/667m2左右,效益较为可观。
田螺的营养价值
富含蛋白质,具有维持钾钠平衡;消除水肿。提高免疫力。调低血压,缓冲贫血,有利于生长发育。钙是骨骼发育的基本原料,直接影响身高;调节酶的活性;参与神经、肌肉的活动和神经递质的释放;调节激素的分泌;调节心律、降低心血管的通透性;控制炎症和水肿;维持酸碱平衡等。
富含铜,铜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素,对于血液、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头发、皮肤和骨骼组织以及脑子和肝、心等内脏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富含铁,铁是造血的必要成分,适宜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食疗价值
1、清热:田螺能清心泻火,清热除烦,能够消除血液中的热毒。能治热结小便不利、黄疸、脚气、痔疮、便血。
2、利尿:含利尿成分,能消除体内水钠潴留,利尿消肿。能治水肿、目赤肿痛、疔疮肿毒。
3、止渴:润喉去燥,使人清爽舒适。能治消渴。
4、解酒:田螺能解乙醇毒性,并能解酒后迅速排泄。

田螺高效养殖管理技术
1.养殖水体。田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药、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保持底泥厚度10~15厘米,面积大小不限。若是开阔的水体,水面可培植少量红萍和水莲等,池塘四周种植一些长藤瓜菜搭棚遮荫,水中布置竹尾、树枝或石块、草地等供田螺隐蔽栖息。田螺投放前10天,按每亩50~100千克的用量全池施生石灰清除野鱼虾和其他杂螺,3~4天后在水体堆放有机肥料和繁殖饵料生物供田螺摄食。
2.种螺放养。种螺放养最好在田螺繁殖前期完成。种螺的来源:一是野外采集,二是市场收集。选择色泽淡褐、壳薄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一般,自然粗放水体中每平方米投放种螺0.1~0.5千克,精养池可增大投种量2~3倍。养殖田螺可单独放养,也可套养部分鲢、鳙鱼种或采取田螺、泥鳅混养方式。
3.饲养管理。自然水域中粗放的养殖方式,只需保持水体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厩肥、鸡粪、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田螺生长需要。在高密度精养情况下,则必须投人工饵料。田螺对营养要求不高,简单地用米糠、麦麸、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等饲料。
根据田螺吃食情况和气候情况,在生长适宜温度内(即20~28℃),田螺食欲旺盛,可每2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体重的2%~3%。水温在15~30℃时,每周投喂2次,每次投给量为鱼体重的1%左右。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则少投或不投。
4.日常管理工作。严禁流入受农药、化肥污染的水源。防止鸭、蛇、鼠、鸟等敌害侵入。及时清除水中杂草和草根。平时采取微流水形式,保持水位在30厘米左右。高温季节加大水流量,以控制水温升高和保证水体溶氧充足。寒冷天气田螺进入泥土冬眠,此时,每周换水1~2次,并向水体撒一些切碎的稻草以利田螺越冬。
5.收获与运输。经过一年的精心饲料,投放的幼螺可达10~20克,当年孵出的仔螺也可达到5克以上规格。收获田螺时,采取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办法,有选择地摄取成螺,留养幼螺和注意选留部分母螺,以做到自然补种,以后无需再投放种苗。根据其生活习性,在夏、秋高温季节,选择清晨、夜间于岸边或水体中放置的竹枝、草把上拣拾;冬、春季则选择晴天的中午拣拾。另外,也可采用下池摸捉或排水干池拣拾等办法采收田螺。田螺的运输很简便,可用普通竹篓、木桶等盛装,也可用编织袋包装,运输途中只要保持田螺湿润,防止曝晒即可。

龙鱼养殖技术及日常管理要点


龙鱼,是一种大型淡水鱼类,属于骨舌鱼科,其生存年代久远,早在远古石炭纪时就已存在,1829年由美国鱼类学家温带理博士(Valldell)在南美亚马逊流域发现并定名。龙鱼因体色艳丽,有王者独尊的气质,代表着好运、吉祥等意义,吸引了无数人的仰慕,上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开始把龙鱼作为观赏鱼引入水族箱,80年代水族箱养殖龙鱼逐渐在世界各地风行起来,近年在国内水族市场亦日渐火爆,时常出现一尾龙鱼卖到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人民币的现象。

2009年3月,我们从广东省东莞市龙腾观赏鱼有限公司引进龙鱼31尾,长15厘米左右,其中红龙28尾、过背金龙3尾,暂养于上海万金观赏鱼养殖有限公司,在一年的养殖过程中,我们初步探索了相关技术因素,养殖较成功,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龙鱼的养殖环境调控

龙鱼分布范围较广,在东南亚、南美洲的亚马逊流域、非洲尼罗河流域的新几内亚等地都有分布,这些区域气温高达25~28℃,终年高温高湿,冬、夏气温变化幅度不超过3~5℃,有机质、营养盐含量少,水体呈酸性。因此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我们应尽可能地将龙鱼的饲养环境与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匹配。

1.水质龙鱼是生活在水中的水生动物,水质的好坏将直接决定龙鱼的生存状况,龙鱼的适合水质为:酸碱度为6.5左右,略偏酸性;硬度在5~7。实验证明:上海的自来水经过两天的充分曝气,在有效去除水中余氯后,基本可以满足龙鱼对水质的要求,能够让龙鱼在水族箱中健康生长。

2.水温龙鱼虽生长于热带,但适温范围还是较广,在20~30℃的温度下都能生活,在上海,由于四季分明,温差变化较大,因此要避免温度的大幅变化,防止龙鱼着凉生病。在温度降低,接近25℃时,应适时用电加热棒给龙鱼养殖水体加温,满足龙鱼对水温的要求;在温度过高时,应该采取降温措施,防止温度过高进而引起龙鱼的身体不适。在养殖过程中,我们把喂养龙鱼的水温控制在30℃左右,减少温度变化对龙鱼养殖的影响。

3.食性龙鱼属杂食性鱼类,捕食凶猛,跳跃能力强,甚至能捕食水面上飞行的昆虫,龙鱼的理想饵料包括鲜活的昆虫、小鱼、小虾等。龙鱼不仅能吃活饵,而且对冰冻类的小鱼、小虾等饵料也兴趣浓厚,在鲜活饵料不够时,我们用刚解冻的冰鲜饵料饲喂。

4.光照和光线光线的主要作用就是对龙鱼的发色进行诱导,每天对龙鱼进行必要的光照,有利于龙鱼保持鲜艳的体色,使其变得更加亮丽。因此,我们在养殖过程中在鱼缸的顶部安装一个粉红色的灯管,每天维持6~10小时的光照时间。每天给红龙6小时的光照,能把红龙的体色很好地诱导出来,有利于维持红龙的体色鲜艳漂亮,增强龙鱼的美感,提升观赏价值和销售价格。

二、龙鱼的日常养殖管理要点

1.龙鱼的喂食

与其他养殖鱼一样,龙鱼的喂食也要遵循定时、定量原则,不能让龙鱼吃得太饱,每次喂到8分饱即可。龙鱼刚放到水族箱里时,开始表现出不吃食的现象,随着对环境的逐步适应,食量会大增,鱼体也越来越健康。在没有活饵的情况下,冰冻虾仁也是龙鱼的理想食品,在投喂前,一定要将虾仁洗净,以免把细菌带入水体,投喂时虾仁的大小要合适,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饵料太大不利于消化,饵料太小不适口,影响摄食。由于红龙属于中上层水体生活的鱼类,对底层食物一般会视而不见,一次性投喂较多的虾仁,龙鱼会来不及吃食,大部分饵料沉在水族箱底部,因此喂食时,根据龙鱼的摄食节奏决定投喂的快慢,一块一块地投喂,使虾仁在下沉的过程中被龙鱼吃掉,这样既有利于龙鱼的捕食,同时也利于减少残饵,维持水体的清洁。一次性投喂太多虾仁,在造成饵料浪费的同时还容易污染水体。

2.龙鱼的养殖习性

与其他娇贵的观赏鱼一样,龙鱼很怕惊吓,对环境的变化异常敏感,受惊吓后的龙鱼表现出明显的绝食症状,同时还会在水族箱中快速地来回窜游,严重时撞缸自残而亡,给养殖者造成重大损失。在龙鱼的饲养过程中,应为其营造一个安静独立的空间,缓解龙鱼的紧张情绪。龙鱼的领域观念较强,具有占区习性,相互之间往往会因为领地发生争斗,当两者实力差别很大时//致富经//,实力强的胜利者闲游于水体的上层,实力弱战败者蜷曲于水体下层,表现出惧怕、恐惧的情形;当两者实力差别不大时,两者频繁争斗,虽伤痕累累却共同居于水体上层,争斗到后期两者都会死亡。龙鱼的相互争斗常常会给养殖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在养殖水体不大的情况下,龙鱼最好还是单养。

3.龙鱼的水温调控

龙鱼对水温有一个特定的适应范围,防止养殖水体温度波动过大是保持龙鱼健康养殖的一个重要因素。龙鱼对水温忽然升高或降低非常敏感,温度的突变易使龙鱼神经系统休克、吸收中断,导致死亡。龙鱼换水应该结合水体排污同时进行,换水前后必须严格控制水体温度差异幅度,换水时新旧水的温差不能超过2℃,换水量最好不要超过总水体的1/6,在新水注入时,一定要靠近气泡处灌注,让新旧水体混合均匀,这样在保证水质清新的同时,可保证龙鱼生活环境中的各种理化因子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4.龙鱼的养殖密度

根据我们的养殖实践,体长20厘米的龙鱼,在面积为5平方米的水族箱里可以放养15尾,15平方米放养30尾,40平方米放养40尾,200平方米放养120尾,密度太大会降低养殖的成活率。

三、龙鱼的病害防治措施

龙鱼价格昂贵,养殖过程中病害防治要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则,鱼病预防尤为重要。在养殖过程中我们采取以下预防管理措施:

1.经常对养殖水族箱消毒,及时清除水族箱内鱼体排出的粪便和残饵,保持水族箱内的环境清洁卫生。定时测量水体中的氨氮、pH值、硬度等水体理化指标,适时监控水质的好坏。

2.经常用高锰酸钾溶液对捕捞龙鱼的工具进行消毒处理,使用前将工具清洗干净,同时避免与其他捕鱼工具混用,防止其他鱼的病菌带入产生交叉感染,确保捕捞龙鱼工具的专一性。

3.投喂龙鱼的饵料要干净,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防止将病菌带入龙鱼体内,影响龙鱼的健康。

4.经常巡视,及时发现龙鱼病情。健康的龙鱼颜色艳丽,在水族箱的中上层间来回悠闲地游动。有病的龙鱼颜色暗淡,经常伏在水底,静止不动,或较少运动,拒绝吃食。对生病的龙鱼要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并通过镜检找出龙鱼身上的病原,科学地对症下药。龙鱼常见的疾病主要有白点病、烂鳃病、水霉病、腐鳍病,可以用常规的鱼病防治方法进行治疗。

四、养殖结果

1.成活率高。

龙鱼经长途运输到养殖基地后,由于环境的变化和运输的影响,有一尾龙鱼长期不摄食,最终饿死;养殖过程,一尾龙鱼用于展览展示,因环境太复杂,展览结束后鱼体游动异常,两天后惊吓而死;养殖群体其余个体完全成活,成活率接近95%。

2.龙鱼长势较快。

龙鱼刚到基地时平均体长15厘米,在养殖过程中饵料采用整块投喂,在减少虾仁用量的同时,确保了龙鱼的食量,长久维持了养殖水环境的稳定,使得龙鱼的生长得到有效的保证,通过近一年时间的驯养,到2009年底,平均每条龙鱼体长达到20厘米,平均增长近5厘米。

中华鳖养殖的日常管理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除稚鳖外,幼鳖、商品用鳖和亲鳖均可采取鱼、鳖混养的方式,能与鲢鱼、鳙鱼等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为主体的食用鱼同池混养。
鳖从出壳到体重50克左右,是养殖提高成活率的关键时期,要加强稚鳖越冬管理,达到提高成活率和加速鳖生长缩短养殖周期的目的。
冬季提温养殖是加速鳖生长的有效方法。当10月中下旬水温下降时,将中华鳖从室外转入室内加温养殖,可以用塑料大棚,也可以用房屋,养殖用水一般是在池中直接加入温水,但水温较高的热水源,应先与凉水混合调节适宜再加,尽可能使池水稳定在30℃左右。越冬提温养殖池处于封闭状态,鳖放养量大,吃食也多,池水极易恶化,所以水质管理尤为重要。夜间气温低,要做好夜间调温管理,加水的次数和时间,要根据天气情况和池中水温灵活掌握,总的原则是一定要使水质保持良好状态。
冬季改良水质时主要是和调温结合进行更换池水,是池中养殖凤眼莲等来净化水质。定期用10~20毫克/升的生石灰或5毫克/升漂白粉泼洒消毒,起到防病和净化水质的作用。
冬季室内提高水温养殖,个体生长大小有别,为了避免相互损伤,要对加温池饲养的鳖挑选后分级放养,要求同一个养殖池放养规格基本一致,放养密度按照体重情况而定。
夏、秋季水温比较稳定,自然水体水温很适合鳖生长,是生长最快的阶段。为了保持水质清新,成鳖养殖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使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池塘周围要保证安静的环境,使成鳖正常进食和“晒背”,促进生长和防止疾病。夏季预防疾病,一般用10~20毫克/升的生石灰或1~2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洒泼,对于寄生虫病用0.5毫克/升的敌百虫全池洒泼。
日常管理巡塘要注意塘里水生植物情况,观察塘里的水位和水色,决定是否需要进、排水。检查塘埂和防逃设施是否完好,记载巡塘情况及处理情况。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33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