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鳖养殖技术之幼鳖捕捞及运输


(1)捕捞时间
在南方,黄沙鳖幼鳖的捕捞时间最好在惊蛰(3月份)后水温达15~18℃时。因为惊蛰过后,幼鳖刚从冬眠中苏醒,虽然鳖的身体正处于疲软期,其代谢功能仍很低,但此时捕捞、运输,幼鳖很少发生相互咬伤的现象,体能消耗小。转入新环境后,随着气温的逐渐转暖、水温逐渐提高、幼鳖对新环境的逐渐适应,可提高成活率和延长生长期,提高产量。此外,入冬前(11月份)水温在18~20℃时捕捞、运输,也是最佳时期之一。此时幼鳖到达新环境后,温度逐渐下降,经过约半个月的适应才进入冬眠期,同样可以提高幼鳖的成活率。
(2)捕捞方法
①干池捉鳖:起捕前一天停饵,清除池内悬浮植物和幼鳖隐藏的场所,然后排干池水,让幼鳖钻入泥沙中。捕捞者排成横队,慢慢掀开泥沙捉鳖。一时捉不干净的,待泥面或沙面干水后,根据鳖的爪印和呼吸留下的孔眼,跟踪掘捉2~3次即可基本捕完。
②提网捉鳖:在幼鳖池中放入泥沙之前,预先放入一张密网垫底,然后在网上铺一层厚5厘米左右的泥沙,再进水放养鳖。当鳖长成幼鳖规格后起捕。起捕时,多人同时提起密网四角和中间网片,同时冲水,让泥沙漏掉,鳖全留在网内,然后迅速移入盛有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的水池中,连网一起消毒15~20分钟。
(3)捕捞注意事项
①动作轻快,不伤鳖皮。稚鳖、幼鳖的皮肤都很嫩,在掀沙捉鳖、清水冲洗、药物消毒和放鳖下池时,都要求动作轻快,使用的工具要光滑无毛刺,做到不伤鳖体。
②大小分开。幼鳖捕捞后,要大小分开装运,按大小分开饲养,以免大欺小、强欺弱,造成伤残和感染疾病。
③及时消毒。捕后准备起运或分池饲养的幼鳖要立即放入高锰酸钾溶液中消毒,然后把幼鳖放入盛有浮萍或水葫芦的水池中暂养,鳖很快钻进浮萍或水葫芦中,这样可避免发生互相厮咬。分池饲养前,再将鳖消毒1次,然后计数入池。
(4)幼鳖的运输方法
①干运法:运输时不带水,直接把幼鳖放入通风透气、盛有柔软而保水的填充物的容器中运输。
运输工具:特制的薄型长方体木箱,箱体规格长×宽×高为45厘米×60厘米×20厘米,箱的四周及箱盖设有通气孔。常见的有孔薄型塑料盒、有孔塑料运输箱、藤箩、竹箩等,都可作为运输幼鳖的工具。运输箱内的填充物可用浮萍、水葫芦、水浮莲、切断的水花生及其他不易腐烂的水草。
运输程序:首先将幼鳖用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然后放入用4毫克/升的漂白粉溶液浸透了的装有浮萍的容器中,视重量和厚度将数箱捆成捆,要捆结实,以防途中破散、逃鳖。在运输途中,要常淋新鲜水,保持湿润和降温。鳖运到目的地后,如果运输箱内的温度高于池水温度,不能立即将鳖放入池中,而是先让鳖有一个慢慢适应池水温度的过程。可用池水喷洒鳖几次,或连同容器一起放入池中缓缓降温,待鳖适应后,再将其缓缓放入池中,以免鳖突然受温差应激而生病,甚至导致死亡。
②湿运法:即带水运输,是在运输容器内装清洁无毒的水,放入稚鳖、幼鳖运输。这种容器要保持口面通风透气,可用帆布桶、木桶、塑料桶、鱼箩等装运。容器内壁要求光滑、无毛刺,不致损伤鳖体。鳖体经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10分钟后放入盛好水的容器中,水面适当放些水草如水浮莲或水葫芦。这样做的好处是:水草在水中随车运行的晃动可增氧,还可以减少容器中的水溅出;水草有吸热降温作用,可使运输容器的水面温度降低,利于长途运输;水草覆盖于容器表面,可以给鳖营造安宁的环境。
运输密度可随鳖的大小不同而灵活掌握。

相关阅读

黄沙鳖养殖之稚幼鳖的培育技术



黄沙鳖是中华鳖的地方品系,原产于广西西江水系,江河及其支流亦有分布。目前在广东、广西等地有大量的人工养殖,本文介绍了该鳖的稚幼鳖培育技术。
1、稚鳖暂养
刚出壳稚鳖体质较弱,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选用塑料大盆进行室内暂养。用经曝气消毒后的清洁水,蓄水深5~10厘米,暂养密度80只/平方米。稚鳖暂养前,先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浸泡10分钟,促进肚脐愈合,增强抗病能力。经2~3天暂养,卵黄完全吸收后,投喂熟鸡蛋黄作为开口饲料,日投喂鳖体重的5%~7%,暂养1周后,逐步转入投喂小杂鱼虾肉糜。
2、二级育养
稚鳖经2~3周暂养,活动能力增强,放入稚鳖池培育。刚入池稚鳖游泳能力相对较弱,水深控制在15~20厘米,放养密度40只/平方米,饲料投喂蝇蛆、蚯蚓、小杂鱼虾、禽类肝脏等,日投喂2次,投喂鳖体重的7%~10%。定期10天泼洒20~30毫克/升生石灰,调节水质,增加水中钙含量,杀灭池水有害生物,预防鳖病。随着稚鳖体重的增长,游泳能力增强,逐步将池水加深至40~50厘米。稚鳖池设立晒背台,池面向阳一方斜放小杉木板,供鳖晒背及供饵,鳖池水面固定框养水葫芦,约占池面1/4~1/5,净化水质,提供稚鳖休息躲藏场所,池底铺垫1毫米粒径细河沙8~10厘米。
3、三级育养
稚鳖经100天培育后个体重可达40~60克,这时进入幼鳖培育,进行第2次分池。将大小不同规格的幼鳖分池培育,避免弱肉强食。放养密度20只/平方米,此时已近10月,水温仅25~28℃,为了防止水温骤降,将池水加深至80厘米。10月中旬后,水温低于25℃,鳖池加盖双层塑料薄膜保温。实践证明,采取保温措施比不保温多20~30天摄食生长时间,11月底才进行休眠。
翌年清明前后,幼鳖开始苏醒活动,为促进池水快速升温,将池水降至50~60厘米,同时泼洒20~30毫克/升生石灰预防鳖病,调节水质。幼鳖开始摄食后,及时投喂蚯蚓、小杂鱼虾,加速因长期休眠体质瘦弱的恢复。育养至清明前后,气温、水温趋于平稳,昼夜温差较小,将幼鳖出池转入大塘进行成鳖饲养。

黄沙鳖养殖技术之稚鳖饲养



(1)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放养稚鳖前,应先做好稚鳖池的准备和消毒工作。新建水池应在放养前半个月放水浸泡,一般要浸泡2~3次,每次泡7天。如急于使用,可用稀磷酸喷洒池壁,将池水pH值降至7.2~7.8。检查排水道是否畅通,然后在池底铺上经筛选和消毒的细沙。此外,还要设置好饵料台和晒背台。
饵料台设在排水口一端,由杉木板拼合而成,两侧有一定的倾斜度(35°),中间为食物槽,用铁线或尼龙绳的一端系住饵料台的四个角,另一端吊系于棚架上,使饵料台呈浮动状态。每个斜边入水10厘米以上,稚鳖便能沿着斜面爬上饵料台自由取食。
晒背台与饵料台结构相似,只是中央平坦、无槽,设在向阳的另一端。在晒背台附近养殖水葫芦,供稚鳖隐居,共占池面积的1/3,其余2/3面积用遮阳网遮盖。
(2)稚黄沙鳖的识别和选择
①稚黄沙鳖的鉴别:稚黄沙鳖的形态和一般中华鳖的形态有些不同。稚黄沙鳖的背部呈浅黄色或淡棕色,并随水色或底质颜色的改变而略有不同,背甲有明显对称的小斑点,裙边较宽,腹部呈浅黄色,一般有5对左右对称的黑色斑点(图8),进入成年后斑点才逐渐消退。虽然黄沙鳖和其他鳖种杂交也具有这种特征,但可以作为鉴别黄沙鳖及其杂交种的标志。
②健康稚鳖的选择:
第一,群体选择。健康的稚鳖群个体大小均匀,摄食旺盛,在饵料台或晒背台上的稚鳖群,人一靠近便迅速下水逃避。没有病鳖、死鳖漂浮在池中或停在饵料台上。
第二,个体选择。刚出水的健康稚鳖体色鲜丽、富有光泽,目光晶亮有神;用拇指和食指抓住它尾端的裙边,它的脖子会伸得很长,张着嘴总想咬人;把它仰放在地上,它会头部顶地,腿一蹬即迅速翻转身来。背、腹、四肢等体表光滑、完整无伤、无病灶。四肢较粗壮、伸缩有劲、游泳迅速。另外,同一群体中个体较重者一般为健康鳖。

(3)起捕、运输和下池须知
①稚鳖起捕须知:
第一,起捕前一天的下午停食,翌日上午起捕,以利于稚鳖排掉粪便,保证运输途中水质卫生,提高成活率。
第二,干水后稚鳖一般都潜入沙中,扒沙时手指轻轻触摸沙面,然后慢慢插入沙底把沙翻过来,使沙变松再把稚鳖捉出。整个操作过程要尽量减少手和沙对稚鳖体表的摩擦,以免稚鳖受伤而感染疾病。
第三,把出沙的稚鳖放入口径为60厘米的塑料盆内,每盆放200只重4~6克的稚鳖,然后放入20毫克/升的呋喃唑酮或氯霉素溶液浸浴20分钟,进行体表消毒。
②稚鳖运输须知:
第一,运输量大、路途远的,要采用稚鳖运输箱。一般4~5盒为一箱,每盒的规格长×宽×高为0.45米×0.35米×0.1米。盒的四周用杉木板围成框,盒底钉25目的聚乙烯纱布,盒与盒之间有镶嵌槽,可供多盒叠层。箱的顶部为纱窗箱盖,以备途中洒水和空气对流。每盒四周的木板上钻有5~7个孔径为1.6厘米的圆形小孔(图9)。数量少的、短途的运输,可采用塑料箱(面包箱)、竹箩等工具。


第二,运输前先将木箱浸透水并进行药物消毒,同时检查各盒纱窗是否破损。将体弱及伤残稚鳖剔除,以避免强欺弱的现象发生。按稚鳖大小分盒装运,每盒装运重5克左右的稚鳖200~300只为宜。先在盒底垫一层经消毒处理的水葫芦须根,然后放入稚鳖,再在表层覆盖一层水葫芦须根,以起到保护和湿润的作用。装好箱后,叠好加盖,捆扎结实,启运前再向箱内洒适量自来水。途中要遮阳、防暑,尽量减少振动和挤压运输箱,运输箱切忌靠近汽车发动机。
③稚鳖下池须知:稚鳖到达目的地后,先放在阴凉处,将箱盖打开。根据稚鳖数量,预先备好塑料盆,并配制好3%的食盐水,消毒30分钟,同时要测量盆内水温和箱内温度,使温差小于3℃。最后还要测量稚鳖饲养池的水温,两者水温基本一致后才可下池饲养。因为温度突变会使鳖出现应激反应,温差达10℃可使体重10克左右的稚鳖机体受到不可逆转的致命损害而100%死亡。
(4)放养密度
饲养稚鳖的方式分为加温饲养和常温饲养两种。加温饲养稚鳖由于技术条件和温水供应量的不同,放养的密度不尽相同,可参考表9灵活掌握。常温饲养的稚鳖生长期较短,很快进入冬眠,因此放养密度不宜过大,一般为每平方米30~40只。

(5)日常管理
对温室中稚鳖的日常管理,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①饵料的选择与投喂:由于稚鳖生长较快,因此对饵料的营养要求很高。虽然动物内脏、小鱼、蚯蚓等动物鲜活料稚鳖十分爱吃,但由于营养不够全面,且受到资源条件的限制,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容易变质和污染水环境,因此,在大规模生产中应以投喂人工配合稚鳖料为主,动物鲜活料为辅。
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要求达到50%以上,因为配合饲料的主要成分是脱脂鱼粉,脂肪含量较低。添加的植物油最好选用玉米油或花生油,添加量在水温高时可高一些(5%),水温低时则应低一些(3%),脂肪不足会降低蛋白质的利用效率。为了提高饲料的营养和适口性,可以将配合饲料与鲜蔬菜汁、绞碎的鱼糜和肝糜一起揉成面团状投喂。投喂要做到“四定”:定时,即分别在上午8~9时和下午5~6时的固定时间各喂1次;定位,即将饵料投在固定的饵料台上;定质,即按要求投喂新鲜的、营养丰富的饲料;定量,以投饵后2小时吃完为适量。稚鳖初入池一般控制投喂量为稚鳖体重的0.5%~1%,一星期后待稚鳖都习惯到饵料台吃食时,可逐渐增加到稚鳖体重的4%~5%,以后按稚鳖的实际食量而灵活调喂。
②调节水温及水质:
第一,温度调节。10月下旬以后,南方的气温开始下降,应将稚鳖移入温室饲养。在加温饲养时,必须保持水温在28~30℃、室温在33~35℃,幼鳖在这样的温度条件下生长快、疾病少。因此,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监测温度变化,及时调节,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特别要注意防止出现20~25℃的水温,因为在这一温度范围内鳖不能正常摄食,但体内消耗却很大,极易引起鳖发病而死亡。调节温度时应逐渐进行,每天升温或降温幅度不超过3℃。
第二,水深及水质调节。稚鳖刚孵出时,平均体重一般只有4克,每隔一段时间,稚鳖要游到水面露出鼻孔呼吸空气。如果水位过深,一是水的压力较大,对稚鳖不利;二是稚鳖上下游动消耗体能大,影响生长。一般出壳不久时,稚鳖池或盆的水深应保持8~10厘米,1个月后加深到20~30厘米,以后随着稚鳖的长大,逐渐加深水位到30~40厘米。
水质必须保持良好。由于稚鳖饲养阶段的池水体积较小,缓冲能力低,放养密度较大,残饵及排泄物极易使水发臭变质,因此必须经常换水。根据水质情况,每天或隔天换水1/3~1/2,甚至全池更换。换入的水要预先调配好水温(温差小于3℃),然后才缓缓加入池中。
在1/3的水面养殖水葫芦(以竹竿围拦),既可利用池水的肥源,达到调理水质的作用,又可供稚鳖栖息。水色要求为嫩绿色,不要清澈见底。
③适时分池和调整放养密度:由于黄沙鳖的繁殖期较长(4~9个月),稚鳖孵出的日期不同,饲养时间长的个体较大,反之则较小;另外,鳖卵大小不同,即使是同一天出壳的稚鳖大小相差也较大,加上吃食不均和体质差异等原因,经过一段时间饲养后,池中个体参差不齐,如不及时分群饲养,势必出现大压小、强欺弱的相残现象。因此必须按大小适时分池和合理调整放养密度。
在常温饲养条件下,由于稚鳖当年的生长期不长,因此一般当年不需要分池,可在越冬后分1次,以后随着个体长大,个体大小出现参差不齐时再进行分级养殖。
在加温养殖条件下,幼鳖成长很快。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分级养殖。由于分池会造成停食或摄食减少、损伤或死亡,因此应尽量减少分池次数。
分池时,先放干池水,清除池底脏物,然后用手翻沙捉鳖。捕捉的动作要轻,不要伤及鳖体。转池之前必须对鳖体进行药物消毒。
④疾病防治:稚鳖个体小,抗病能力较差,发病后死亡快,死亡率高,因此应以预防为主。疾病发生时,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情,以防止疾病扩散蔓延。
经常在饲料中拌喂一些广谱抗菌药物,如土霉素、氯霉素、呋喃唑酮、磺胺嘧啶等,每千克饲料拌2~3克,每次选用一两种,交替使用,每半个月1次,每次连喂2~3天。同时配合使用30毫克/升的生石灰水溶液,每半个月进行1次水体消毒,对预防稚鳖的细菌性疾病和病毒病效果较好。其他疾病的防治方法见黄沙鳖常见病的防治。
⑤稚鳖的自然越冬:在没有条件进行加温饲养的地方,应做好稚鳖的自然越冬准备。首先应将池水加深至0.5米,池底沙层加厚至8~10厘米,以利于保温。越冬池建在室内更好,对于比较小的室外越冬池,可搭简易塑料棚遮盖。越冬期间避免换水及惊动池中的稚鳖,让其安静冬眠。不要选购9月份出壳的稚鳖,因为这种稚鳖受温度的影响,吃食时间短,来不及在体内积蓄足够的营养就匆匆进入冬眠,在冬眠期间死亡率较高。

黄沙鳖养殖技术之成鳖饲养



在南方,幼鳖经过4~5个月的温室控温、控湿、强化培育后,到4月中旬个体可长到200克左右。此时,幼鳖池正处于高密度环境,必须及时进行分池饲养,即进入成鳖养殖期。
(1)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放养前应检修成鳖池的排灌系统,泥塘养殖的要维修塘堤、堵蛇洞、除杂草,设饵料台、晒背台,准备好捕捉幼鳖的工具等,并进行养殖池及各种设施、用具的常规消毒。
成鳖池开始注水为50~70厘米深,以后随鳖成长而逐渐加深水位。
(2)放养方法
选择晴天风和日丽的日子,将幼鳖从温室移入成鳖池放养。首先把温室鳖池的水放干,小心地把幼鳖捉入盆中,进行分规格挑选,保证放入同一池中的幼鳖规格均匀,以防大小不一而引起争食和相互残杀,影响生长和成活率。将挑选合格的幼鳖计数和称重登记后,用塑料筐装好,放入消毒池(药液池)进行体表常规消毒,然后取出迅速送到成鳖池边,把筐放倒让幼鳖自动游到水中。同时把规格最小的幼鳖仍放入温室内继续精养,以加速其生长,待其稍大后再移入露天池饲养。另外,对病、弱、伤、残的幼鳖则集中于专池让其养息和接受治疗。
幼鳖放养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成鳖的个体规格和群体产量。合理的放养密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成鳖个体的增重潜力,从而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一般放养密度,水泥池每平方米放养5~8只,土池每平方米放养4~5只。
(3)投喂
①投喂应坚持“四定”原则:第一,定时。夏初和秋季上午8~9时、下午4~5时投喂,盛夏季节上午7~8时、下午5~6时投喂。第二,定位。饵料投在固定饵料台上,以避免浪费和污染水质。第三,定量。刚放养时水温26℃左右,配合饲料每天投喂量占鳖体重的1%~2%;水温28℃以上时,投喂量控制在鳖体重的2%~3%。动物鲜活料一般占鳖体重的5%~7%,可根据水温和鳖的实际摄食情况灵活掌握。第四,定质。投喂营养丰富、新鲜的饲料,不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
②不同生长时期对饲料的要求:前期(平均每只重250克)投喂配合饲料;中期(平均每只重400克)投喂配合饲料兼喂动物鲜活料;后期(平均每只重500克以上)投喂动物鲜活料,特别是以冰鲜鱼、淡水杂鱼、虾、螺、蚌、蚬肉等为主,以保持黄沙鳖原来的野生风味和提高商品鳖的价格。
(4)日常管理
①保持环境安静,消除各种惊扰。在养殖期内应尽量减少捕捉鳖及入池进行各项操作,因为受惊吓的鳖处于紧张状态,会造成多日不食或食欲不振,影响生长。投喂后应立即离去,还要防止闲杂人员随便进入养殖区。
②巡塘观察,填写日记。管理人员每天早、晚应到池边观察鳖的摄食和活动情况及水质变化、有无病死鳖等情况,以安排好换水、投喂和疾病防治工作,并填写工作日记。
③水质管理及疾病预防:
第一,控制水位。成鳖期是鳖的迅速成长期,要保持水位恒定,要求大雨后水位不涨、久旱时水位不浅,保证鳖正常摄食和良好生长。
第二,调理水质。根据水质情况经常注意排去旧水、注入新水,每半个月泼1次30毫克/升的生石灰水溶液以改善水质。池内养殖的水葫芦占池面积的1/3,既发挥其生物净化作用,又供鳖栖息。
第三,根据天气的变化,控制饲料投喂量。在晴天应增加投喂量,在雨天应少投或不投,防止饲料过剩造成水质污染。最好在饵料台上搭棚,这样雨天能保证鳖的良好摄食,晴天又可避免烈日暴晒饲料,从而保持饲料的新鲜和营养成分不受破坏。
第四,消毒饲料。动物性鲜活料在投喂前,应用3%~5%盐水或20毫克/升的呋喃唑酮药液浸泡15~20分钟进行消毒,以防止鳖病从口入。
第五,消毒工具。每天投饵前先收集残饵,擦洗饵料板(台),同时用10毫克/升的漂白粉水溶液或2毫克/升的强氯精药液泼洒消毒。手网、桶、盆等工具用10毫克/升的硫酸铜溶液浸泡15分钟,可杀死各种病原体。大型工具则在太阳下暴晒后使用。
第六,防治疾病。要及时捞起病鳖、死鳖,进行疾病分析,以便对症防治。死鳖要深埋或焚烧,防止疾病蔓延。

黄沙鳖养殖技术之鱼鳖混养



(1)鱼鳖混养的好处
①提高饲料效率和经济效益:鳖的配合饲料一般含蛋白质40%~50%,营养价值很高,也是杂食性鱼类的好食物,鳖丢弃的残饵正是喂养鲤鱼、鲫鱼、罗非鱼的好饵料。因此,鱼鳖混养可减少饵料的浪费,提高饲料效率和经济效益。
②鳖粪的利用和清洁水质:鳖粪如果长期沉积于水底,细菌分解后会产生硫化氢、甲烷、氨气等有害气体污染水质。虽然粪肥分解后可以被水中浮游生物利用,但浮游生物繁殖高峰期过后就会出现衰亡期,同样会腐烂,放出有害气体污染水质。鳖池混养肥水鱼(鲢鱼、鳙鱼),肥水鱼以吃浮游生物为主,可以控制浮游生物的生物量,稳定水质而变害为利。
③养鳖有利于底肥分解:鳖在池底爬行或钻泥,破坏底泥表面的一层氧化膜,可以防止土壤板结,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土壤肥料分解,有利于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生长繁殖。鳖的上下活动也是一种增氧的过程,可以增加水中溶解氧,有益于鱼的生长。
④有利于防治鱼病:一般来说在鳖池养的草鱼很少得病,成活率达70%以上,比不养鳖的池高1倍。这主要是一些游动缓慢的病鱼被鳖连鱼带病原都吃掉了,减少了鱼病的传染。目前未见有草鱼三大病的病原感染鳖的报道。
(2)可以与鳖混养的鱼类
混养的鱼类以鲢鱼、鳙鱼为主,适当混养草鱼、鲤鱼、鲫鱼和罗非鱼。后三种是杂食性鱼类,鳖的残饵它们都爱吃,特别是罗非鱼,能吃掉别的鱼类难以消化的鱼腥藻、微囊藻,有“水体清道夫”的美称。它在水体的存在,能改善水质。但它的繁殖力很强,应只放养单性(雄性)罗非鱼,以维持水体生态相对稳定,利于鳖及其他混养鱼的生长,提高经济价值。亲鳖越冬池不能混养罗非鱼和鲤鱼,因为它们翻底会干扰亲鳖冬眠。
(3)放养时间及放养量
当11月份(南方)水温降到18℃以前(鳖钻泥冬眠之前),鱼、鳖同时一次放足。让鳖适应新环境后再钻泥冬眠。
①鳖的放养规格及密度:鳖每只重100克以上,每平方米放养2~3只;每只重250克左右,每平方米放养1只。
②鱼类的规格及放养比例:白鲢长14~20厘米的,放养比例占60%;鳙鱼长14~20厘米的,占20%;草鱼长10~14厘米的,占10%;鲤鱼或罗非鱼长5~7厘米的,占10%。
鱼类每667平方米混养量一般为150~200尾(主养鳖),最高可达800~1000尾(主养鱼)。一般宜少不宜多。
(4)放养方法及步骤
①修整鱼池,清塘消毒:放养鱼和鳖前15天,清除池内过多的淤泥,每667平方米泼撒生石灰150千克,深翻底泥,经太阳暴晒,彻底消灭病害。维修各项设施,施足基肥(腐熟农家肥)。
②进水:放养10天前进水,用密网箱过滤,防止敌害重新进入。
③放养:秋天先放鳖后放鱼,春天可先放鱼后放鳖,其余时间可同时放。放养前要进行鱼、鳖体表常规消毒。
(5)养殖管理
①投喂:低水温时节(4月中旬以前),可将鱼、鳖的饲料直接放在池边的阳坡水里,让鱼、鳖同吃。随着水温升高,应各设食台。鳖的食台仍在原地,鱼的食台另设一处。投喂量为主养种类(鳖或鱼)重的6%~8%,以每天傍晚不剩残饵为准。
②夏季水温较高,是鱼和鳖生长的黄金季节,但也是疾病容易发生和鱼类缺氧泛塘的季节。要加强水质管理,常加注新水,排除池内底部的污水。其他防病措施与单养鳖的措施一样。

亲鳖成鳖幼鳖稚鳖的运输方法



1、运输前准备
亲鳖:严格检查外形是否完整,头颈活动是否自如,前三天停止喂食等。
成鳖:前三天停止喂食、体表淤泥冲干净。
幼鳖:停止喂动物性饵料三天,洗净体表淤泥,雌雄分开。
稚鳖:三天前停食,用1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
2、运输时间
亲鳖:夏季早、晚、夜间运输好,白天气温高,冬眠不宜运。
成鳖:夏季早、晚运输;冬季白天运输。
幼鳖:夏季早、晚、夜间运输;冬季白天运输。冬季保温,夏季遮荫。
稚鳖:冬季忌运,夏季早、晚运。
3、运输工具
亲鳖:工具用高锰酸钾消毒,用麻袋、竹篓、水桶等工具。
成鳖:用袋子、柳筐等工具。
幼鳖:用运输木箱。
稚鳖:用竹篓和木桶。
4、运输管理
亲鳖:夏季用20℃左右凉水冲冼一次降温、运输时鳖体下多垫水草,增加弹性。
成鳖:和亲鳖管理方法相同。
幼鳖:运输时雌雄分开装运,密度不宜过大。
稚鳖:夏季运输时将稚鳖体泥用凉水洗净,每天冲冼一次。
5、运输消毒
亲鳖:用高锰酸钾消毒。
成鳖:和亲鳖相同。
幼鳖:运输后下池前用漂白粉消毒。
稚鳖:用1毫克/升高锰酸钾消毒。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33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