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频繁上岸口吐白沫的处理方法


霉雨期刚过,又连续天气高温闷热,池塘水质变化极快,部分养殖户池塘水质、底质管理不到位,河蟹上岸(底层缺氧)。河蟹主要生活在池塘底层,底层环境的好坏对河蟹的影响最大,夏季池塘底质容易恶化,易造成氨氮、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积累,更有部分养殖户使用药物不当,池水溶氧更加缺乏,生活在这样水环境中的河蟹出现“回避”反应,河蟹上岸,并伴有口吐白沫现象,严重时会造成河蟹发病。
通过科技指导员和示范户的共同探讨,结合水产医院病害诊断的工作经验,通过指导,目前处理情况良好,现浅析河蟹频繁上岸口吐白沫的处理方法,供参考。
一、预防方法
1、多加注新水。尽量添加溶解氧丰富的表层水。
2、改良底质。养殖前期每20xx冬季,清除过多淤泥,并做好护草保草工作,防止高温季节水草腐烂。
5、根据天气和池塘养殖情况多开机增氧。分解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二、处理方法
1、及时换水。换水1-2次,并加大换水量,视情况而定,可边排边放,换水后立即抛撒化学增氧剂及VC;
2、强化底质改良。全池抛撒解毒底改或增氧底改2次,在淤泥多的地方要重点抛撒,降解有害物质。
3、提高池水溶氧。提早开启增氧机并延长开机时间,促进水体对流,增加底层池水溶氧,加快有毒物质分解。
4、加强水体解毒并调节好水质。使用解毒素解毒,并使用EM菌养水王,丰富池水藻相。以后交替使用微生物制剂和生物肥、氨基酸类物质调节池塘水质。
5、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在饲料中拌入EM菌+VC+免疫多糖,增加饲料营养,提高河蟹的抗病能力。

相关阅读

阴雨低温天气河蟹上岸的处理方法



自3月份以来,气温变化极大,尤其是最近几天,连续的阴雨和低气温,让池塘环境一直处于相对恶劣的情况之中。自5月11日开始,大部分地区开始升温,且温差大,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平均早晚温差超过8°以上,最高温差甚至超过12°,这会给养殖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
影响如下:
1、很多地区的河蟹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岸状况,同时带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根据各地区反应的情况来看,不同地区均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只是轻重程度不一样。
2、河蟹还出现了厌食、不吃料等状况,投喂的饵料有很多剩余。
3、氨氮、亚硝等水体指标忽高忽低,极其不稳定,初步预测可能是温度造成的水体垂直流动给池塘带来的影响。
4、肥水效果受到影响,池塘环境不稳定很难建立稳定的平衡模式,从而也对水体指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解决方案:
1、螃蟹上岸都会伴随很严重的应激状况,可以在下午的时候泼洒金维安(3亩/包)+离子钙II型(2亩/瓶);
2、当天夜里使用卫底(2亩/包)进行改底;
3、同时要注意内服,确保肝脏没问题,不影响到下次蜕壳,建议内服肝舒康(80斤料/包)+金维安(100斤料/包);
4、如果能有新鲜水,最好适当换一些新鲜水。

高温期河蟹频繁上岸到底为哪般?



时至大暑,与上半月持续低温阴雨相比,目前水温不断升高,这也导致池塘环境易变,水质恶化、水草腐烂现象严重。近期很多养殖户反映河蟹上岸、上草、吊网现象较多,吃食不理想,同时伴有一些伤亡,特别是晚上,大量螃蟹上岸,体质差的上岸后不下水,反应迟钝。长时间上岸的螃蟹体内水分流失较快,抵抗力降低,食欲差,剧烈活动导致体内营养物质消耗过大,造成营养性肝坏死,下一次蜕壳出现蜕壳不遂和软壳现象。
河蟹偶尔出现上岸情况属于正常现象,但晚上大量持续性上岸就要引起重视,证明水质、底质已经恶化严重,水环境变化较大。白天水温较高,加上螃蟹畏强光,一般不会上岸,但偶尔也看到少量螃蟹上草,长时间伏在草上不动,这类螃蟹体质较差,或者已经发病,基本很难存活。晚上上半夜螃蟹活动量较大,但主要在边上浅滩处和水草上,一般不会大量长时间上岸,偶有部分螃蟹上岸活动一会就下去了,长时间在岸上不下水的预示着水环境出了问题(水质、底质、溶氧等等),要引起重视,及时采取措施。
河蟹大量上岸原因分析:
1、池塘缺氧
特别是底部溶氧不足,水质较浓的(藻类丰富)、水草好的塘口白天还行,一到了晚上呼吸作用大量耗氧,导致河蟹上岸,尤其是水草腐烂及没草的塘口,有时候看不到螃蟹上岸上草并不代表不缺氧,许多螃蟹在底部处于缺氧昏迷状态,没力气上岸上草,时间一长导致部分河蟹底部伤亡,蓝藻爆发的塘口也要注意晚上及时增氧。
水草衰败、水质过浓导致晚上缺氧
水质恶化、油膜过多导致溶氧不足
2、底热、水温较高。
近期反应河蟹上岸严重的塘口大部分都是受上半月水灾影响的客户,受大水影响池塘水位较高,塘外面的泥沙、脏污、垃圾都一拥而入,待水位下降后大量沉积池底,同时水草脱底上浮,气温一高腐烂下沉,最终导致底部有机污染物过量蓄积,持续厌氧发酵产生底热,池底泛酸,导致河蟹待不住大量上岸,这类塘口建议重点改底,同时移栽水花生,采取措施固定住还未发黑腐烂的上浮水草,水质浓稠的勤换水。同时高温季节许多养殖户喜欢在白天尤其是中午开增氧机或者打水,导致上层温度高的水对流到下层,加重底热导致下层水温过高,河蟹大量上岸。
3、高温应激综合症。
高温期水位过浅导致水温过高,同时高温水质恶化使得水草大量上浮、衰败腐烂,缺少水草的遮阴作用中下层水温过高,引起河蟹应激反应。河蟹长时间生活在高温水环境中其抵抗力和食欲会大大下降,这时候要注意控制投饵量,防止残饵加重水质恶化,及时加注新鲜水,晚上打水,同时水体中泼洒金维安等抗应激产品,增强体质和食欲。同时高温期水质不是越清越好,部分养殖户反映自己塘口水质很清,一眼见底,但河蟹晚上大量上岸、白天还上草,而其他水浓的草不好的甚至有蓝藻的塘口反而没有河蟹上岸,就是因为透明度过高,光照过强,一方面使得中下层水温升高,另一个方面在长时间光照环境下河蟹处于紧张亢奋状态,待晚上温度稍降后就开始大量活动上岸、爬草,表面上活力很强,但实际上这类螃蟹不怎么吃食,大量消耗自身能量,时间一长体质就会变差,诱发各种病害,导致伤亡。
4、毒素过多,慢性中毒。
高温期底部有机污染不断蓄积,导致氨氮、亚硝酸盐等毒素超标,同时很多塘口处理完蓝藻后没及时解毒,藻毒素中毒。处于慢性中毒的螃蟹不会立刻死亡,但活力和体质变差,最重要的是造成生理性缺氧,可能水体中的溶氧充足,但河蟹中毒后血液载氧能力下降,同时呼吸器官受损,影响水中溶氧的吸收及体内运输。处于生理性缺氧的河蟹晚上会慢慢爬上岸,行动较迟缓,受惊吓后不下水,不吃食,时间一长导致伤亡。
毒素超标导致慢性中毒
高温期河蟹频繁上岸的针对性措施:
1、水位不可过浅,尤其是没有草或草已经开始腐烂的塘口,及时补充新鲜水源,深沟里水深维持在1.2-1.5米左右。
2、底热、发酸、蓝藻过多的塘口建议定期使用卫底(2亩/袋)处理过多有机污染物,改善河蟹底部生存环境。
3、经常出现大量上岸的塘口晚上及时开增氧机,有条件的可换水,增加溶氧的同时缓解水质恶化。
4、定期泼洒金维安(3亩/袋),缓解高温应激综合症,水质过清、透明度过高的塘口可适当肥水,培养水中藻类,以此来增加溶氧,减少水下光照刺激,但要注意用量,不可用有机肥及化肥,以免蓝藻滋生。
5、没草的塘口及时移栽水花生或从其他塘口拉点水草过来,一定要保持塘口的水草覆盖量,维持溶氧,降低下层水温。
6、出现行动缓慢、反应迟钝、活力差的河蟹上岸的话,要警惕中毒和水瘪子蟹,可检查其肝脏,若发现病变(颜色变浅、发白、花肝等),第一时间使用解毒应激精华液(2亩/瓶)解毒,然后使用卫底(2亩/袋)改底,立体降解水中毒素。
7、水草存塘量大并且大量上浮的塘口易缺氧上岸,可在早晨捞掉部分上浮水草(尤其是挂脏严重及根发黑的),同时泼洒健草露(2亩/瓶)增强水草活力和抗逆性,保住还未发黑腐烂的水草。

大闸蟹池塘“老绿水”的处理方法



近年来,由于河蟹养殖效益的逐年上升,养殖户养殖热情也日益高涨,部分养殖户为了追求产量,盲目进行高密度养殖,蟹池载荷也越来越大。同时,伴随投饵量的不断增多,残饵、水生动物自身代谢产物的不断进入使得池塘封闭水体富营养化,尤其在强碱性和高氮低磷的养殖水体,更容易出现蓝绿藻类水华。出现蓝绿藻水华的水体表面往往形成一层绿色的油膜,以云斑状,带状在水面上漂浮,并有难闻的臭味,严重影响了河蟹的产量和规格,养殖户称之为“老绿水”。
笔者根据长期从事水产技术的经验,总结出一套清除蓝绿藻水华的方法,蟹池中一旦出现蓝绿藻水华,可采用如下措施:
1、换水。利用换水量的方法,把表层的肥水换掉,同时在排水口设置80目筛绢过滤,直接捞除滋生“老绿水”的蓝绿藻;
2、增氧。在晴天中午利用机械增氧的方法,增加底部溶氧;
3、控饵。选择性投喂饲料品种,尽量不投散料、粉料,避免饱食排泄和饲料散失而肥水,并减少投饲量;
4、施肥。不施或少施氮肥,适当施用磷肥,加速喜磷的硅藻类优势种群形成,抑制蓝绿藻的繁殖,在高温季节抑制蓝绿藻不可用生石灰;
5、调水。经常使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减少水体肥度。

大闸蟹吃同样水草漂浮、长虫原因及处理方法分析



水草漂浮在水面原因:⑴由于水草根系不发达,抓土不深,当水位上升时易出现水草上浮的现象。⑵如果看到水面有大量无根的水草漂浮,则可能是河蟹夹断池底的水草引起的。
处理方法:⑴人为将草根埋到塘底,同时在水草生长处泼洒水草生态肥,每周使用1次,可使水草浮而不烂,且能促其长出新根。⑵看到池塘中的蟹大量夹草时,一方面应增加饲料的投喂量,也可投放螺蛳等鲜活饲料,另外也可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投喂,可减少河蟹夹草的现象。
水草长虫原因:6——8月,由于天气湿热,苦草生长速度较快,此时水草上会长出一种黑色的小虫,苦草生长会因此遭到破坏,虫体吃剩的苦草大量漂浮于水面,破坏河蟹池塘的养殖环境以及降低水体的溶解氧含量。
处理方法:⑴用喷雾器喷洒阿维菌素,河蟹在蜕壳期间则不可使用。⑵在饲料中加入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减少河蟹夹草现象,同时喷洒水草生态肥,保护苦草,并促使其迅速生长。

大闸蟹养殖户杀苔“倒藻”后的水质处理方法



湖北汉川市汈汊湖许家村,一河蟹池塘,有一些自生的龙虾,水面24亩,沟里水深1.5,摊面水深1米,池塘以轮叶黑藻为主,有少量伊乐藻,无增氧机。7月份由于晴天较多,水质清瘦,水草上长满了青苔。7月26日,用其它厂家的“护草青苔净”1.5亩/瓶+硫酸铜2两/亩,杀青苔。7月27日,水色变红,伊乐藻变枯,并且出现鱼浮头、河蟹和龙虾上草。许师傅,早上带水过来检测,pH8.0,氨氮0.2mg/L,亚硝酸盐0.10mg/L,溶解氧2mg。镜检,藻类比较少,有机碎屑较多。经分析,应该是杀苔后,出现了“倒藻”。
7月27日,用“好水解毒宝”2亩/瓶+“速立安”2亩/包,由于没有换水条件,就让许师傅加外河水,晚上11点“底立安”1.5亩/包。
7月28日,水色由红变清,没有河蟹、龙虾上草。有20条鳜鱼、50多条黄颡鱼、100多只龙虾,10几只河蟹死亡,分析大部分是第一天死亡的。继续用“氧生源”2亩/瓶+“福底2”2.5亩/瓶,增氧改底,分解死亡的藻类尸体,避免“底臭”和伊乐藻在水中腐烂。
7月29日,水体基本稳定,只有少量几只龙虾死亡。用“藻得力”8亩/包+“生力菌”4亩/瓶,少量多次的肥水。
8月2日,回访水色恢复正常。
分析:1、“倒藻”主要因为缺氧、缺少营养盐、大量使用杀藻剂、高温期大量进水换水或者连续降雨等原因引起。“倒藻”如果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轻者引起河蟹、龙虾、鱼严重浮头,重者泛塘死亡。
2、“倒藻”后,应先增氧、解除藻类死亡产生的毒素,同时分解死亡的藻类。在水体稳定后,再肥水。
3、高温期,河蟹池塘一定要慎用杀虫、杀苔、杀蓝藻药物,处理不当很容易“倒藻”泛塘。另外,伊乐藻遇硫酸铜、漂白粉后,很容易死亡而腐烂。

大闸蟹养殖池塘水草管理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常见问题一:水草老化
养殖过程中,水中肥料营养不足,水质不清爽,造成污物附着水草,叶子发黄,草头贴于水面上经太阳暴晒,从而停止生长,严重的出现水草(主要是伊乐藻)下沉腐烂,败坏水质、底质。对老化水草要打头或割头处理,然后按8~10亩用1桶健草养螺宝加1袋黑金神用水稀释后泼洒,使水草重新生根、促长。
常见问题二:水草过密
生长旺盛、过于茂盛的水草要分块,“打路”处理。一般6~8米打一宽2米的通道以加强水体间上、下水层的对流及增加阳光照射,利于水中有益藻类及微生物的生长,利于河蟹的行动、觅食,增加河蟹活动空间。处理水草后,全池泼洒护苗露或应激宁缓解河蟹因改变光照、水体环境带来的应激。
常见问题三:水草过稀
影响水草过稀的原因:
①水质老化浑浊,水草上附着大量污物,阻碍了水草的生长发育:用六控底健康(每包用3亩),第3天用黑金神+健草养螺宝。
②河蟹割草:水质老化浑浊,水草营养供应不足,河蟹如少量割草属正常,此时,要根据蟹池实际情况合理投放一定数量的螺蛳,尽量投放仔螺蛳,并适当增加投料量;同时用解毒超爽(1瓶3~5亩)解毒,3小时后按8~10亩用健草养螺宝1桶+黑金神1包。若河蟹大量割草,是河蟹饲料不足或者河蟹发病的征兆,可用活性蒜宝+本草大康预防,并每亩撒黄豆50克左右,第2天将六抗培藻膏+黑金神(经浸泡1夜)使用。
③水草根部腐烂、霉变:养殖过程中大量投饵或用化肥、鸡粪等导致底部有机质过多,水草根部在池底受到硫化氢、氨、沼气等有害气体和有害菌侵蚀极易腐烂、霉变,致水草枯萎、死亡。应及时处理:用解毒超爽(1瓶3亩)解毒,第二天用六控底健康(1包3~5亩)对腐烂、霉变的水草进行氧化分解,抑制、消除有毒有害物,保护健康水草根部不受侵蚀,真正做大强壮水草,从根部做起。同时内服活性蒜宝、清源、金肽康各5克。每天1次,连喂3~5天,避免河蟹误食腐烂水草中毒。
④水草病虫害:特别是梅雨季节,是各种病虫繁殖的旺盛期。细心的养殖户傍晚或早晨可看到很多飞虫扑向水面,将受精卵产在水草上孵化。孵化出来的幼虫通过噬食水草来获取营养,致水草慢慢枯死。预防水草病虫害,可用活性蒜宝兑水与食醋混合后喷洒在水草上(每瓶活性蒜宝兑50公斤水与2公斤食醋混合后可喷洒2~3亩水草),活性蒜宝是经过天然大蒜发酵的,能有效驱虫和溶化分解虫卵。
⑤高温季节:高密度、高投饵、高排泄、高残留、低气压、低溶氧,水质、底质易变坏,不利于水草的健康生长,是养蟹的高危期。建议每5~7天在水草生长区和投饵区抛洒六控底健康或底舒安,通透水质,防止底质腐败,消除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甲烷、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保护水草健康。
⑥大量用硫酸铜和农药除草剂杀灭青苔:抑制水草生长,致其死亡;此时,应用解毒超爽解毒,第二天用健草养螺宝+降解灵,复活水草。
水草的养护:放养池在养殖前期要求塘口多种草、种足草;中期要求管好草:一是水色过浓影响水草光合作用的,应及时调水或降低水位,增强光合作用。二是水质浑浊、水草上附着污染物的,应及时用黑金神或粉剂活菌王分解。三是水草枯萎、缺少活力的,应及时用健草养螺宝追肥健草;后期要求控好草:一是保持水草占塘口面积的2/3。二是保证水草生长不要没过水面,在6月初割除老草头,让其重新生长出新的水草,形成水下森林。三是防止风雨天气对水草的破坏及有害飞虫产卵,台风季节,适当降低水位,避免水草根茎浮空离底,造成枯烂,污染水质。
日常养护水草,应定期按3~4亩用六控底健康、粒粒神各1包养护底部,按6~8亩用健草养螺宝1桶+特力钙1包增加水草生长所需要的微量元素。

如何预防甲鱼上岸死亡



池养甲鱼,当水温在10℃~15℃,就会停止吃食,潜入池底越冬,进入冬眠状态。但也有少数甲鱼,在冬季和早春气温仍然很低的情况下,却从池底的淤泥中爬上岸,有的在岸边挖洞,将全身埋入土中;有的无力挖洞,只好蛘缩在防逃墙边一动不动。这些冬眠期间上岸的甲鱼,往往全身疮伤,穿孔、疖疮、腐皮、烂头等都有,其中大约有一半左右会在冬季死亡,剩下的也难以活到来年的3月~5月。
造成冬眠甲鱼上岸死亡的原因,是由于生病引起,如穿孔病、腐皮病等。当生了这些病的甲鱼还未治愈就进入越冬期后,身体上的病灶仍在不断扩大,致使它们无法在池底淤泥中安全越冬,只好爬上岸以挖土深埋,来减少病痛。
预防冬眠甲鱼上岸死亡,应当在当地第一次寒流到来之前(水温在18℃,甲鱼还在吃食时)对准备留下越冬的甲鱼进行一次检查,发现已经生病的甲鱼,最好全部淘汰,不要留下越冬。如果要留下越冬,可内服3天~5天克血灵肠炎灵甲鱼复合添加剂,外用2天高效菌毒清速效菌毒清及二溴海因,力争在甲鱼冬眠前将病治好。
对于越冬期间已爬上岸的甲鱼,可用庆大霉素或卡拉霉素注射,用碘制剂浸浴,用红霉素药膏涂抹伤口,等病治愈以后,再放回池中越冬。

河蟹上岸不下水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方法



到了7、8月份,河蟹养殖池塘经常会出现河蟹上岸不下水症状,尤其是梅雨过后以及连续闷热天气,河蟹大量上草上岸,时间一长就会引起部分伤亡,表现为活动乏力,岸边吐白沫,不吃食、易受惊吓等。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导致:
1.缺氧。
养殖中后期池塘水质恶化严重,耗氧因子增多,水体自净能力差,导致水体严重缺氧,河蟹上岸。
2.底质恶化。
池塘底质积累大量腐败物质,没有及时改底,导致底质发酸发热,河蟹待不住而大量上岸。
3.毒素偏高。
长时间不改底调水导致底部积累的氨氮、亚盐等毒素偏高,尤其是梅雨过后很容易短时间内浓度升高,造成河蟹不适,此类河蟹上岸后有部分直接死亡。
4.应激加重。
恶劣天气来临后表现的应激反应,同时过量的刺激性药物使用也会导致河蟹上岸上草,一般换掉部分水及时解毒后,症状会有所缓解。
5.寄生虫。
在有机质丰富的水体中很容易滋生大量寄生虫,尤其是到了养殖中后期,大量寄生虫附着于河蟹鳃部,导致其呼吸困难,上岸上草,时间一长就发展为黑鳃、烂鳃,同时身体上附着的寄生虫也会引起河蟹不适,使得其活动量增大,导致水混。
防治方法:
最有效的防治措施是抓好两点,即“改善环境、增强体质”。
对于河蟹经常上岸的塘口,建议高温季节要定期换水(3-5天一次),然后使用卫底改底,遇恶劣天气提前使用3倍解毒应激精华液,同时辅以金维安+离子钙拌料内服,增强河蟹体抗力。

近期河蟹反复爬边、上岸的五大原因及处理建议



20xx初春阴雨天气居多,气温偏低、放苗时间普遍较晚,池塘也出现了一系列异于往常的新情况,如:青苔、地皮暴发严重;河蟹放苗后反复爬边、上岸等不良现象。笔者特别针对近期河蟹反复爬边、上岸的常见五大原因进行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药残
药残(烧杯中蓝色部分所示)
1、特点
①反复上岸、爬边;②部分河蟹存在肝胰脏颜色暗淡、发白现象;③河蟹有掉爪(爪子一碰即掉)迹象;④严重的河蟹有伤亡现象。
2、原因
解毒不彻底,尤其是一些农药(菊酯类、有机磷类)药残降解不彻底,特别是早期见光度不足,气温低,药残降解速度更慢,药残期会更长。
3、处理建议
①农药(如:聚酯类、有机磷类)药残,建议使用强氧化剂、碱性物质进行多次降解——如:高铁酸盐、碱性增氧剂等。
②石灰、茶籽饼、茶皂素、重金属类(硫酸铜、硫酸锌等)、藻类毒素、杀虫药(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等的药残,建议使用有机酸类进行降解。
③漂白粉、二氧化氯、碘制剂等卤素残留,建议使用硫代硫酸钠进行降解。
④体内药残,建议使用免疫蛋白、免疫多糖、维生素类物质进行降解。
河蟹自身体质差,抗应激能力弱
1、特点
①河蟹部分有黑鳃迹象;②个别河蟹甲壳有发黄现象;③打洞蟹甚至懒蟹在温度回升后,上岸、爬边也会增多;④天气突变,爬边、上岸现象增多。
2、处理建议
①有黑鳃现象的,要及时消毒,使用生物制剂或者碘制剂(季铵盐碘),视严重程度连用1~2次。
②体质偏差或者有黄壳现象的,一方面要强化营养的补充,饵料选择要营养全面、易消化(高蛋白配合饲料最佳)、投饵量要充足。同时加强内服保健(助消化、提升免疫力、平衡蜕壳为主),蜕壳前后还要注意加强钙质的补充。另一方面注重肥水培藻,补充矿物肥、碳肥及有益藻类(如:底栖硅藻、小球藻等)增加水体营养,稳定水质,达到菌、藻平衡。
③天气突变、温差变化较大时,注意抗应激。
底热、返底
1、特点
①早晚温差变化较大时,爬边、上岸现象增多;②早上一般都会伴有水浑现象;③温度升高,返底加剧,药残凸显,也会加剧爬边、上岸现象。
2、原因
底热、返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温度升高或者早晚温差变化大时,底部没有降解掉的药物残留就会凸显出来,河蟹也会出现爬边、上岸现象;另一方面长时间底热、返底也会诱发缺氧,导致河蟹爬边、上岸。
3、处理建议
①早晚温差变化较大或者天气突变时使用硫代硫酸钠降底热,防返底、水浑。②注重碳肥的补充,增加水体稳定性。③老塘底或者底部有机质过多的,多使用强氧化增氧底改(如高铁酸盐、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等),改善底部环境,分解底部有机质,抑制厌氧菌持续发酵。
肥水不当导致的水体“三高”
1、特点
①pH偏高时越是晴好天气,夜里(尤其是上半夜)爬边、上岸现象越明显,河蟹伴有撑爪现象。
②亚硝酸盐偏高时越是阴雨天气,河蟹晚上(尤其是下半夜)爬边、上岸现象越明显。
③氨氮、亚硝酸盐持续偏高,河蟹均会表现出一定的中毒反应,如上岸不下水、摄食减少、无力,严重的还会环爪等不良现象。
2、处理建议
①水体pH偏高的,要根据诱发原因酌情处理。水清、水草长势过旺的,减少氮肥的使用,多使用碳肥调节水草长势,同时注重培养有益藻类,增加水体生物多样性,稳定pH。青苔过多的及时杀灭青苔。小型藻类或者鞭毛藻类过多引发的水体pH偏高,可使用二氧化氯或者青苔药杀灭部分藻类,然后再定向补藻、补菌(多以乳酸菌、EM菌为主),稳定水质。
②氨氮过高的,先使用有机酸解毒,然后再补充有益藻类及菌种。特别注意:由于肥水不当导致的氨氮偏高,处理时切勿再盲目下肥,重点是补充藻类及菌类,以利用水体多余的肥料,降低氨氮含量。
③亚硝酸盐偏高的,可选用快速降解亚硝酸盐的产品(多以木质素、氧化硅、硝化细菌等为主),同时配合使用氧化增氧底改,提升底部溶氧,加快降解速度。
投饵量不足
1、特点
①晚上爬边现象多,上岸很少,河蟹活力尚可。
②先是小规格河蟹爬边为主,然后是大规格河蟹。
③多数伴有水浑现象。
2、处理建议
根据天气变化,酌情增加投喂量。正常因为投饵量不足所致的河蟹爬边、活动量增加,在增加投饵量后,爬边现象会有明显改善,水浑现象也会显著缓解。同时可配合外泼或者拌服电解多维,补充营养,调节代谢。
希望通过上述几点总结,能为大家针对性处理近期河蟹爬边、上岸提供一些指导帮助。也希望各位养殖朋友在池塘管理过程中既能放眼全局,又能在细微处着手,为河蟹养殖的每个关键环节都打好坚实的基础。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40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