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期河蟹频繁上岸到底为哪般?


时至大暑,与上半月持续低温阴雨相比,目前水温不断升高,这也导致池塘环境易变,水质恶化、水草腐烂现象严重。近期很多养殖户反映河蟹上岸、上草、吊网现象较多,吃食不理想,同时伴有一些伤亡,特别是晚上,大量螃蟹上岸,体质差的上岸后不下水,反应迟钝。长时间上岸的螃蟹体内水分流失较快,抵抗力降低,食欲差,剧烈活动导致体内营养物质消耗过大,造成营养性肝坏死,下一次蜕壳出现蜕壳不遂和软壳现象。
河蟹偶尔出现上岸情况属于正常现象,但晚上大量持续性上岸就要引起重视,证明水质、底质已经恶化严重,水环境变化较大。白天水温较高,加上螃蟹畏强光,一般不会上岸,但偶尔也看到少量螃蟹上草,长时间伏在草上不动,这类螃蟹体质较差,或者已经发病,基本很难存活。晚上上半夜螃蟹活动量较大,但主要在边上浅滩处和水草上,一般不会大量长时间上岸,偶有部分螃蟹上岸活动一会就下去了,长时间在岸上不下水的预示着水环境出了问题(水质、底质、溶氧等等),要引起重视,及时采取措施。
河蟹大量上岸原因分析:
1、池塘缺氧
特别是底部溶氧不足,水质较浓的(藻类丰富)、水草好的塘口白天还行,一到了晚上呼吸作用大量耗氧,导致河蟹上岸,尤其是水草腐烂及没草的塘口,有时候看不到螃蟹上岸上草并不代表不缺氧,许多螃蟹在底部处于缺氧昏迷状态,没力气上岸上草,时间一长导致部分河蟹底部伤亡,蓝藻爆发的塘口也要注意晚上及时增氧。
水草衰败、水质过浓导致晚上缺氧
水质恶化、油膜过多导致溶氧不足
2、底热、水温较高。
近期反应河蟹上岸严重的塘口大部分都是受上半月水灾影响的客户,受大水影响池塘水位较高,塘外面的泥沙、脏污、垃圾都一拥而入,待水位下降后大量沉积池底,同时水草脱底上浮,气温一高腐烂下沉,最终导致底部有机污染物过量蓄积,持续厌氧发酵产生底热,池底泛酸,导致河蟹待不住大量上岸,这类塘口建议重点改底,同时移栽水花生,采取措施固定住还未发黑腐烂的上浮水草,水质浓稠的勤换水。同时高温季节许多养殖户喜欢在白天尤其是中午开增氧机或者打水,导致上层温度高的水对流到下层,加重底热导致下层水温过高,河蟹大量上岸。
3、高温应激综合症。
高温期水位过浅导致水温过高,同时高温水质恶化使得水草大量上浮、衰败腐烂,缺少水草的遮阴作用中下层水温过高,引起河蟹应激反应。河蟹长时间生活在高温水环境中其抵抗力和食欲会大大下降,这时候要注意控制投饵量,防止残饵加重水质恶化,及时加注新鲜水,晚上打水,同时水体中泼洒金维安等抗应激产品,增强体质和食欲。同时高温期水质不是越清越好,部分养殖户反映自己塘口水质很清,一眼见底,但河蟹晚上大量上岸、白天还上草,而其他水浓的草不好的甚至有蓝藻的塘口反而没有河蟹上岸,就是因为透明度过高,光照过强,一方面使得中下层水温升高,另一个方面在长时间光照环境下河蟹处于紧张亢奋状态,待晚上温度稍降后就开始大量活动上岸、爬草,表面上活力很强,但实际上这类螃蟹不怎么吃食,大量消耗自身能量,时间一长体质就会变差,诱发各种病害,导致伤亡。
4、毒素过多,慢性中毒。
高温期底部有机污染不断蓄积,导致氨氮、亚硝酸盐等毒素超标,同时很多塘口处理完蓝藻后没及时解毒,藻毒素中毒。处于慢性中毒的螃蟹不会立刻死亡,但活力和体质变差,最重要的是造成生理性缺氧,可能水体中的溶氧充足,但河蟹中毒后血液载氧能力下降,同时呼吸器官受损,影响水中溶氧的吸收及体内运输。处于生理性缺氧的河蟹晚上会慢慢爬上岸,行动较迟缓,受惊吓后不下水,不吃食,时间一长导致伤亡。
毒素超标导致慢性中毒
高温期河蟹频繁上岸的针对性措施:
1、水位不可过浅,尤其是没有草或草已经开始腐烂的塘口,及时补充新鲜水源,深沟里水深维持在1.2-1.5米左右。
2、底热、发酸、蓝藻过多的塘口建议定期使用卫底(2亩/袋)处理过多有机污染物,改善河蟹底部生存环境。
3、经常出现大量上岸的塘口晚上及时开增氧机,有条件的可换水,增加溶氧的同时缓解水质恶化。
4、定期泼洒金维安(3亩/袋),缓解高温应激综合症,水质过清、透明度过高的塘口可适当肥水,培养水中藻类,以此来增加溶氧,减少水下光照刺激,但要注意用量,不可用有机肥及化肥,以免蓝藻滋生。
5、没草的塘口及时移栽水花生或从其他塘口拉点水草过来,一定要保持塘口的水草覆盖量,维持溶氧,降低下层水温。
6、出现行动缓慢、反应迟钝、活力差的河蟹上岸的话,要警惕中毒和水瘪子蟹,可检查其肝脏,若发现病变(颜色变浅、发白、花肝等),第一时间使用解毒应激精华液(2亩/瓶)解毒,然后使用卫底(2亩/袋)改底,立体降解水中毒素。
7、水草存塘量大并且大量上浮的塘口易缺氧上岸,可在早晨捞掉部分上浮水草(尤其是挂脏严重及根发黑的),同时泼洒健草露(2亩/瓶)增强水草活力和抗逆性,保住还未发黑腐烂的水草。

相关推荐

套养青虾的河蟹塘连续死蟹为哪般



蟹塘通常在5月底-6月初放养抱籽青虾,每亩3两,每亩可产生20xx后,发生了改变,放养青虾的塘,7月份开始会连续不断的死螃蟹(死亡量不大,数亩一只,都死大的,因症状不明显很容易忽略),8月份死亡量开始增多(龙虾蟹混养的5月份始发病)。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症状描述:揭开背壳,肝胰腺正常,肠道无食,初始不食无力,后期附肢颤抖、“十脚朝天”,步足肌肉白浊,这时候症状已经很明显了-----抖抖病(环爪病、颤抖病),死亡率是70-100%;
未死的河蟹(抖抖病)
步足肌肉白浊
2.病原介绍:(病原部分源自发现者王文教授团队)病原体—螺原体。(病原体观察需用电子显微镜)
示螺原体
①特点:A:中华绒螯蟹螺原体具有趋化性;寄生于神经及结缔组织中;它的趋化性能力基于反转运动和氧气条件,无氧条件下反转运动比有氧条件下明显增多,高温期溶氧相对偏低,螺原体反转运动活跃,螃蟹死亡率增加。
B:病原大量侵染神经组织及神经和肌肉接头的地方,从而导致河蟹附肢会颤抖。
②致病途径:1-5天通过鳃或表皮进入体内,5-10天进入结缔组织,10-15天侵染神经组织(这也是龙虾蟹混养,龙虾先发病螃蟹15天左右后发病的原因),如下图
螺原体的特点及致病机理(图片源自网络)
3.套养青虾的蟹塘河蟹易发抖抖病(龙虾、蟹混养亦是)
套养青虾、龙虾易发抖抖病(图片源自网络)
日本沼虾—青虾,克氏原螯虾—小龙虾
笔者跑塘发现,17年放青虾的发病蟹塘,18年不放养青虾(清塘彻底),18年基本不会发病;18年继续放养青虾的(清塘彻底情况下),几乎仍然发病,佐证该论点。
4.药物敏感性:以菊酯为佳。配以生石灰、乳酸菌、水草。初发病内服氟苯尼考。(央视报道)
5.如何做到既放养青虾又不发病
①清塘彻底。菊酯类(或敌百虫、茶皂素混合)泡塘,相应解毒4-5次减少残留方可放扣蟹。
②杜绝带菌扣蟹进塘;
③5月底6月初,尽量选专业青虾苗场的种,杜绝带菌虾进塘,亩放抱籽虾不超1.5两,10日后用阿维菌素杀一次,老弱病残淘汰掉(此时虾对敌百虫敏感);
④高温期慎灭蓝藻,防止累积毒素诱发疾病而一发不可收造成连续死亡。

高温期河蟹池塘管理要点



较往年比,又是一个高温肆虐的夏季,酷热持续不退,7月份超过35℃以上气温已经持续了十几天,连续的高温对于河蟹、青虾养殖带来了不小的考验,增加了池塘管理的难度。本文专门针对高温期河蟹、青虾池塘的管理重点做一些总结,希望能给养殖朋友做个参考。
一、高温对池塘的影响
1、池塘水温高0.3KW/亩),有些地区甚至还没有增氧机,只依靠换水来解决溶氧问题。很多池塘选择充气管、充气盘、冲水泵冲水增氧,增氧效率很低,原因是大部分水流都被水草拦截,能起到增氧作用部分只有几个平方的面积(如图五),达不到全塘增氧的目的。所以一方面拉掉池塘过多水草,留出通道,增加水流;另一方面提高增氧机的增氧能力,加大功率或者增加增氧机数量,延长增氧时间。对于一些一直开机还缺氧的池塘要适当的泼洒增氧药物,加大改底力度,减少池塘耗氧。增氧不仅预防缺氧,还可以调水、保草,甚至曝气防止气泡病的发生。只有强力增氧才能在高温期稳定住水环境,只有强力增氧才能达到增产的目的!增氧能力与产量正相关。
图五
2、加大水深
高温期加水,保持较深水位,其优点不言而喻:不仅可以降低水温,同样可以提高整个水体的溶氧量,让虾蟹更舒适;水深也提高了水体的稳定性,减少了“倒藻”现象的发生;水深也增加了池塘的容纳量,让虾蟹的活动空间更大,更利于提高大规格虾蟹的比例。一般夏天坂田水位保持在1-1.2米左右,水草越少的池塘越是要提高水位。
3、控制投喂
只要保障溶氧和深水位,饵料可以正常投喂。水温高,总是缺氧的池塘吃料少,要适当的减少投喂。同时把四周投喂、水边投喂的方式转为深水区投喂,把傍晚四五点投喂延后2-3小时投喂,防止饵料由于长时间不被摄食导致浸泡过度,营养流失。
4、护草、养草
高温期是伊乐藻的衰败期,由于其不耐高温的习性,必须加强养护,以防腐烂;轮叶黑藻(竹节草)、苦草对水质要求较高,所以保持水质“清爽”十分必要。“清”是有机质相对较少,不容易缺氧,“爽”是保持了一定的藻类丰度,起到调水增氧的目的。“多增氧、勤改底、用好菌”都是养护水草、保持水质“清爽”很好的方式,高温季节要加强这些手段的应用。
5、稳水促蜕壳
高温期“水变”快,藻相变化大、水草净水效果差,同时也是河蟹的第四壳和第五壳的蜕壳期,此阶段直接关系到河蟹最终的出塘规格,因此加强后两壳的管理十分必要。蜕壳期需要一个高氧、稳定的水质环境,采用“碧水安”彻底解毒、适当补充碳源物质稳定水质都可以起到稳水的作用,稳定决定成活。
6、育肥提规格
后期育肥阶段管理要点如下:“营养保障规格”,蜕壳前加强投喂、强化营养,提高饲料中蛋白含量、加强冰鲜鱼的投喂,搭配黄豆、玉米等粗饲料等措施都能让河蟹在蜕壳前充分积累营养,为蜕壳提高翻倍做准备;蜕完壳是真正河蟹“长肉、长黄”的时期,蜕壳后要继续投喂,不能放松,营养足蟹壳厚分量重;“水质决定规格”,蜕壳期间保持好“低水温、高溶氧、底干净、代谢产物少”的好水质,蜕壳更顺利;“水草影响规格”,蜕壳期有草的池塘更容易大规格,适当保持一定的水草,给虾蟹提供蜕壳的良好的条件也助于大规格的产生;“溶氧提高规格”无论在蜕壳前、蜕壳中和蜕壳后都需要高溶氧,尤其对于后期无水草的池塘更有必要,通过增氧代替水草产氧,促进增重。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043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