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病原的传播预防甲鱼病害


控制病原在鳖场内的传播是一项系统工程,从选购鳖种前的调查到养成商品鳖和亲鳖,每一时每一刻每一个生产环节,都要严格制度,严格操作。
一、购买鳖种
1.仔细调查卖方疾病史:历史上疾病严重的地区,不宜引种;多次转手倒卖的鳖,不宜引种;刚刚完成冬眠的鳖,不宜引种;一年之内多次暴发疫病的场子,不宜引种。
2.严格挑选标准:挑选鳖种的标准不能有所降低,只要有一点病症、病灶或轻微伤痕,就应剔除。
3.建立暂养制度:有些场家嫌暂养制度麻烦,不愿采用,往往购回鳖种当天即入池。其实,这是大大有害的。要知道鳖的病原菌大多是条件致病菌,在甲地可能带菌而不表现症状,到乙地有时就会大规模暴发疫病。所以,将新引进的鳖种放在隔离池中暂养,经观察,确保它们是健康无病的再放养是十分必要的,尤其对怀疑有传染病史的地区或水体更应慎重。
二、放养
1.鳖池消毒:一般放养前或换水时,用150克/立方米的生石灰或20克/立方米的漂白粉对养殖池进行彻底消毒。待毒性消失后再放养。
2.鳖体消毒:鳖入池前要用药浴消毒。通常使用的药物有高锰酸钾以及各种抗生素,高锰酸钾浸洗浓度40毫克/升,水温10~20℃时,浸洗15分钟,水温30℃左右时浸洗5~10分钟。配制此药时应现配现用,浸洗的水应尽量选用含有机质少的清水,防止在阳光直射下浸洗,以免影响药效。
三、日常卫生管理
1.养殖场所消毒:对养殖场所要定期消毒,温室可用紫外灯定期照射30分钟以上,对养殖池、排进水渠道、人行道等处每隔1周用15毫克/升的漂白粉液喷洒消毒,对养殖池水每隔2周用10克/立方米的生石灰或1~2克/立方米的漂白粉进行全池遍洒消毒。
2.定期打扫休息场:休息场是鳖晒背的主要场所,要定期打扫,除去污物和尖利的石块、铁钉之类,每隔1周也要用生石灰液泼洒消毒。
3.工具器械消毒:工具器械按理说应该专池专用,可以避免病原传播。但实际工作中很难做到,只要每次用过后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就可以了,饵料台在每次喂食完毕后都要洗刷消毒。
4.工作人员消毒:工作人员自身也是传播病原的媒介,尤其在温室中。所以温室管理人员最好身着统一的衣帽、手套等,在进入养鳖温室前鞋底、手套都要在高锰酸钾溶液中冲洗消毒。尽量谢绝无关人员和外来人员进入养鳖区。
5.建立隔离制度:凡已得病的鳖要捞起,与健康鳖隔离开来,原鳖池要彻底清洗消毒,病情严重的鳖而又无把握进行治疗,最好将其处理掉。死鳖应集中,远离鳖场深埋或火焚,以防病原传播。

相关知识

甲鱼养殖户预防甲鱼常见病害的四大重点



预防鳖病,要遵循“防重于冶”的原则,重点应放在四个方面:
(1)改善养殖生态环境,注重生态防病。常采用的方法有:①养鳖场的设计和建筑结构要满足鳖的生活习性要求和防病要求,为鳖创造一个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较好生态环境;②根据鳖的“三喜三怕”,即喜洁怕脏、喜阳怕阴、喜静怕惊的生活习性,应建立“洁、阳、静”的栖息环境;③实行控温养殖,在养殖环境中,要有防暑降温和保暖防冻条件,这种养殖条件既可提高养殖的效率,也可增强鳖自身的抵抗力;④改善水质,常采用的方法是投放水葫芦、水浮莲等水生植物,净化、改善水质,或根据需要经常更换新水。
(2)增强鳖自身的抗病力。主要包括:①加强饲养管理,为鳖创造一个适合于生长的良好环境和营养条件,培养体质健壮的鳖。其主要技术有:合理的放养密度,适时按不同规格分池养殖,定置定位饲料台,适时、适量投喂新鲜、无腐败变质、营养全面和适口的饲料,同时加强水质管理;②采用药物预防,在鳖病流行季节进行药物预防,是防病的一种有效措施。常采用的方法是:定期全池泼洒消毒药物,在食场或晒台周围挂药袋或药篓,形成一个消毒区,达到消毒防病的目的,必要时还需进行体内药物预防。
(3)免疫预防。利用疫(菌)苗人工免疫预防鳖病是一条很有希望的途径,它不仅可以克服治疗某些传染性鳖病给药的困难,节约治疗费用,而且还能保护环境和鳖的品质。
(4)控制和消灭病原。对购进的鳖要严格检疫,阻断病原体的传入;定期对池水消毒,对鲜活饲料也要消毒等多种综合措施结合进行。

甲鱼养殖常见病害的土法免疫预防技术



鳖的免疫预防,目前我国研究得还较少,许多人将鱼类免疫预防的土法免疫用于鳖的免疫预防,取得较好的效果。即采用类毒素的方法,使鳖对病原体产生抵抗力,免受其感染。
一、土法疫苗(类毒素)的制备
1.分离:病鳖数只,取其肝、肾、脾、腹水和肠系膜(已腐烂的器官组织不用),称重,剪碎后放入研钵,按1:10的比例加入0.85%的生理盐水,研碎后,用离心机(4000转/分钟)离心40分钟,取上清液备用。没有离心机的地方,可用双层纱布过滤后备用。
2.灭菌:将上清液或组织过滤液放入恒温水浴锅中,加温使之保持60~65℃,加温过程中要摇动不停,使水温一致。水浴2小时后,加入化学纯或分析纯的福尔马林(含甲醛40%)使成1%的浓度,使用时需再稀释1倍。或者,将上清液每毫升加青霉素800国际单位,链霉素800微克,再加上1毫升的福尔马林,使上清液定容在100毫升,摇匀,分装封瓶,置32℃恒温水浴灭活72小时即可。
3.保存:将灭菌后的组织液装瓶,用石蜡或不干胶封口,放入4℃冰箱冷藏室中通常可保存半年左右,没有冰箱,在阴凉背光处可保存1个月左右。
4.安全试验:选个体重100克左右的健康幼鳖2~3只,每只注射疫苗0.2毫升,在25℃以上饲养,观察2周左右,如果不发病,证明疫苗是安全的。
疫苗是用多种病鳖的内脏制备而成的,是混合类毒素,可预防多种鳖病。视发病情况,也可以制备某一种病的单一疫苗。
二、土法疫苗的应用
1.注射:一般在发病季节到来时注射,或在发现个别病鳖后24小时内,也可以在发病前20~30天。
注射部位是鳖后肢基部的肌肉,先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入针深度1~1.5厘米,角度与腹部呈10~15度,以不伤内脏为准。注射剂量为150克以内的稚、幼鳖每只0.1~0.15毫升,150~200克的鳖每只0.2毫升,200~500克的鳖每只0.2~0.4毫升,500克以上的鳖每只0.5毫升。
2.口服:疫苗拌入饵料中投喂效果也不错,但比较浪费,每千克饲料需添加疫苗10~15毫升。

养羊疾病的预防控制


近年来,我国畜养业规模一直在增长,养羊的地区和畜户数量也增加很快,羊是一种食谱很广的草食家畜,一般来说,羊的抗病能力较强,不容易生病。但现在规模饲养不断增加,由于羊个体的大小不同,体质的强弱差异,采食的多少等原因,经常会有个别羊生病,甚至有的时候会因某种病菌感染而导致全群生病,造成大批死亡,所以,我们在发展规模养羊时,应当注重疾病防治措施。

一、常见羊的疾病分类

1.传染性疾病

传染性疾病是通过病菌在羊体内的生长和繁殖,通过羊之间的接触,排泄物的传播而蔓延开来,发展速度快,如果不能及时控制,会造成全群生病,大批死亡,给养殖户带来很大损失。

2.寄生虫疾病

寄生虫疾病是指一些指像原虫,蠕虫等寄生虫,长期在羊的体内寄居,而导致的疾病。它能逐渐损坏羊的内脏,器官,吸取羊身上的营养,长期下去,会造成羊贫血,营养不良,免疫力差甚至会造成羊的死亡。

3.普通性疾病

普通性疾病是指在饲养羊的过程中,饲养管理不当,或者是环境的变化,这种疾病一般不会传染,都是在个体上的发生。

二、羊的疾病预防控制

1.预防措施

1.1搞好饲养管理

最好做到自繁自养,购买羊羔时,首先要进行检疫,然后买回来后先隔离,隔离期间羊羔没有出现不良的反应后,才可以与羊群混养。

1.2搞好羊的饮食

1.2.1根据羊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饮食的需求不同来配置羊的饲料,对于不同品种的羊,饲料配置也不相同。

1.2.2在饲料配置方面,要做到品种多样化,并且在口感上也要做到适合羊的口味;还要做到营养丰富地搭配,提高羊的摄入饲料的数量。

1.2.3尽量以当地产的原料来搭配羊的饲料,以便羊对环境的适应性,可以降低成本。

1.3搞好环境卫生

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要保持羊圈的清洁卫生,并且保持羊圈中水槽和料槽的清洁卫生;要集中堆放羊的尿,粪便等排泄物,并且要发酵一个月左右;为了保证羊圈的干燥,要保持羊圈内的垫土和垫料的新鲜,定期更换清理;定期用消毒药对羊圈,水槽进行消毒,防止疾病的传播,最好是换用不同的消毒药消毒,以便于羊圈有更好地消毒效果。

1.4.科学进行羊群的免疫接种

要保证羊群定期有计划地进行免疫接种,这样可以非常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羊的传染性疾病蔓延。在我国,给羊群常用的免疫接种的疫苗常用以下几种:

1.4.1无毒炭疽芽苗

用于羊炭疽的预防。

1.4.2破伤风明矾沉降类毒素

用于破伤风的预防。

1.4.3弱毒冻干苗

用于绵,山羊痘的预防。

1.4.4猝疽,羊快疫,羔羊痢疾三联四防菌苗

用于羊猝疽,羊快疫,羔羊痢疾和羊肠毒血症的预防。

2.预防阶段传染性疾病的措施和治疗阶段的方法

发现羊群已经感染传染病后,应立即把羊群隔离、封锁,并上报主管部门,由专业性的兽医部门确诊后,按国家〈动物防疫法〉进行无毒化处理。

2.1口蹄疫

2.1.1发现羊群患有此病后,要立即上报,把感染的疫区划定出来,然后由上级部门组织扑杀,销毁疫区内的易感家畜;并且消毒被污染的羊圈,还要消毒周围的环境;另外一定要封锁疫区,以防易感家畜的运输贩卖,使病源消灭在疫区之内。

2.1.2对疫区附近的易感家畜进行紧急对口的接种疫苗,以防疫情大面积扩散。

2.1.3此种疫情只能预防,目前没有研究出可进行治疗的方法,所以,发现此病后一定不允许治疗。

2.2羊口疮

发生这种疫情后,病羊应该隔离,不允许放牧,羊圈内每两天用百毒杀进行一次消毒,连用6-9天,防止病菌的传播。

2.3预防阶段寄生虫疾病的措施和治疗阶段的方法

2.3.1肝片吸虫病

2.3.1.1每年定期进行2次驱虫。

2.3.1.2治疗方法:阿苯达唑口服,或皮下注射对甲基苯基硫脲20%。或者,用硝氯酸,原虫清、四氯甲烷等也可进行治疗。

2.3.2羊消化道绒虫病

2.3.2.1每年定期进行2次驱虫。

2.3.2.2治疗方法:口服阿苯达唑,或肌肉注射盐酸左旋咪唑。或者,也可用麦克丁,二甲基磷酸酯,硫酸铜,二点对硝基酚等进行治疗。

2.3.3螨病

2.3.3.1肌肉注射二点对硝基酚,麦克丁。

2.3.3.2除癞灵涂擦患部。

2.3.3.3每年5-6月剪完羊毛后,气温升高变暖,可定期进行药浴。

2.3.4羊鼻蝇蛆病

药物治疗和螨病的药物治疗相同。

2.4普通性疾病时的治疗阶段的方法

2.4.1前胃迟缓

2.4.1.1刚发病时先不要进食,可以喂养易于羊的消化,多汁,并且营养丰富的饲料。

2.4.1.2加水口服姜酊,龙胆酊,贵老酊混合液,或加水口服元明粉,酒精和液状石蜡。

2.4.2瘤胃积食

2.4.2.1刚发病时先不要进食,多次给羊服用温开水,每次饮水量不要太多,并且对羊胃分多次进行按摩。

2.4.2.2内服液状石蜡,或者内服元明粉配成的溶液。

2.4.2.3如果由于重症导致脱水,可以用静脉补林格和糖盐水;如果是酸中毒导致的瘤胃积食,可以用静脉注射小苏打。

2.4.3感冒

治疗的根本主要是防止感冒引起的并发症,主要进行细菌消炎,解热,镇痛。

2.4.3.1可以用肌肉注射的方式注射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即安痛定)

2.4.3.2如果是严重感冒,可以肌肉注射新诺明注射液,青霉素和链霉素混合液或磺胺嘧啶

2.4.3.3在进行以上2种方法进行治疗时,可以同时使用静脉点滴葡萄糖,并肌肉注射清热解毒针。

三、结语

以上列出了羊常见的疾病种类和预防措施,对于规模养殖的储户来说,严格遵守以上的预防控制措施,可以保证羊的健康,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控制和消灭林蛙的病原体


1.彻底清池土池或水泥池是蛙生活栖息的场所,也是病原体滋生及贮藏的场所,其环境的优劣有接影响蛙的生长和健康,所以一定要彻底清池。彻底清池通常包括清整蛙池和药物清池。

(1)清整蛙池在放养前,蛙池要排于水,清整塘基、清理淤泥,经暴晒一定时间后可杀死有害生物。

(2)药物清池最常用的方法如下。

生石灰消毒:a.干法消毒。将池水排至6一10厘米,选择晴天,每667米用生石灰50一70千克,加少许水溶化后全池均匀泼洒;b.带水消毒。按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180一200 克,加少许水溶化后全池均匀泼洒。消毒8-10天后可以放养。

漂白粉消毒:a.干法消毒。每667米2用漂白粉5-6千克; b.带水消毒。按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20-25克。加少许水溶化后全池均匀泼洒。消毒9-10天后放养。 巴豆消毒:每立方米水体用巴豆7--8克。将巴豆捣碎后浸泡24小时,再磨成粉末对水全池泼洒。消毒10天后放养。 茶粕消毒;每立方米水体用茶粕60-80克,先将茶粕捣碎并浸泡24小时后,于晴天连渣带水一起全池泼洒。消毒7-8天 后放养。

鱼藤精消毒:每立方米水体用鱼藤精2.5-3克,将鱼藤精加少许水稀释后全池泼洒。消毒后12-15天放养。

2.蛙体消毒消毒后的蛙池如放养未经消毒的幼蛙后,又 可把病原体带人蛙池,一旦条件适宜时,便可大量繁殖而引发疾 病。因此,从预防为主出发,切断传染途径,在放养前及分池时 都应该对蛙体进行消毒,预防疾病的发生。蛙体消毒一般采用药 浴即浸泡的方法,即用一定浓度的药物溶液浸泡蛙体一定时间。 常用的方法有:用2.0%-4.0%食盐水浸泡15-20分钟,或用 10-20毫克川j高锰酸钾溶液浸浴15-20分钟,或用10-15毫 克/升漂白粉溶液浸泡10-20分钟,或用6毫克/升硫酸铜溶液 浸泡10-30分钟。

3.饲料消毒投喂的饲料应该新鲜、清洁、不带病原体,一般不进行消毒。必要时,对一些动物性饵料如螺肉、蚯蚓、蚌肉等可用2%的食盐水或100毫克升的漂白粉溶液浸泡20分 钟,再洗至无氯味时使用。

4.工具消毒养殖用的各种工具往往会成为传播疾病的媒 介,因此发病池所用的工具在用后应该及时消毒,可避免将病原体从一个池带人另一个池。一般应用50毫克/升高锰酸钾、100 毫升/升福尔马林、4%食盐水、5%漂白粉进行消毒,然后用清 水洗净后再使用。

5.食场消毒食场内常有残饵,在高温、疾病流行季节,残饵腐败后可为病原体的繁殖提供有利条件。因此除注意投喂量适当,每天清除残饵及清洗食场外,还应定期在食场及其周围遍洒漂白粉、硫酸铜或其他消毒剂进行消毒,用量要根据食场的大 小、水质及水温而定。

6.消灭或驱除敌害敌害是蛙类养殖中必须时刻注意的问题,若有疏忽,便会造成经济损失。敌害主要包括水蜈蚣、猫、 鸟类、鼠、蛇等,一旦发现必须尽早用药物消灭或人工驱除。

甲鱼养殖病害发生的原因分析



鳖是用肺呼吸的爬行动物,它们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在自然条件下,多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山塘和山涧溪流等水域的僻静处;它们特别喜欢水质清洁、干净的湿润泥沙环境。客观地说,人们一般很少看到自然界的野生鳖生病。
在各种养殖条件下,尤其是人工控温养鳖时,鳖的生活环境不同于自然界,人工养殖的鳖容易受水温、水质,养殖水体的底质条件,以及人为因素如惊扰,饲养管理不当,乱用药物等的影响,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当然,养殖者主观上总是设法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以适合于鳖的栖息和生长需要,但限于养殖技术水平还不够完善和人工养殖环境中的物质基础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或因养殖密度过大等等原因,使鳖的生活环境条件不能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因而又形成了鳖病发生的另一重要原因。
在一般情况下,鳖对其生活环境的变化,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忍耐性,但如果其变化超越鳖的适应范围和忍耐程度,引起鳖的生理机能失常,其应激能力减退,且不良生活环境继续维持,将会导致鳖病的发生甚至死亡。
可以认为,鳖病发生是鳖机体、生态环境和病原体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生态环境和病原体是外因,是鳖病发生的条件;鳖机体的机能状态是内因,是鳖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不良的生态条件下,病原体的大量孽生,一旦致鳖机体失去抵抗能力,鳖病就会随之发生。
懂得这些原因,对如何预防鳖病的发生,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44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