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养殖常见病害的土法免疫预防技术

YZ023.COM
鳖的免疫预防,目前我国研究得还较少,许多人将鱼类免疫预防的土法免疫用于鳖的免疫预防,取得较好的效果。即采用类毒素的方法,使鳖对病原体产生抵抗力,免受其感染。
一、土法疫苗(类毒素)的制备
1.分离:病鳖数只,取其肝、肾、脾、腹水和肠系膜(已腐烂的器官组织不用),称重,剪碎后放入研钵,按1:10的比例加入0.85%的生理盐水,研碎后,用离心机(4000转/分钟)离心40分钟,取上清液备用。没有离心机的地方,可用双层纱布过滤后备用。
2.灭菌:将上清液或组织过滤液放入恒温水浴锅中,加温使之保持60~65℃,加温过程中要摇动不停,使水温一致。水浴2小时后,加入化学纯或分析纯的福尔马林(含甲醛40%)使成1%的浓度,使用时需再稀释1倍。或者,将上清液每毫升加青霉素800国际单位,链霉素800微克,再加上1毫升的福尔马林,使上清液定容在100毫升,摇匀,分装封瓶,置32℃恒温水浴灭活72小时即可。
3.保存:将灭菌后的组织液装瓶,用石蜡或不干胶封口,放入4℃冰箱冷藏室中通常可保存半年左右,没有冰箱,在阴凉背光处可保存1个月左右。
4.安全试验:选个体重100克左右的健康幼鳖2~3只,每只注射疫苗0.2毫升,在25℃以上饲养,观察2周左右,如果不发病,证明疫苗是安全的。
疫苗是用多种病鳖的内脏制备而成的,是混合类毒素,可预防多种鳖病。视发病情况,也可以制备某一种病的单一疫苗。
二、土法疫苗的应用
1.注射:一般在发病季节到来时注射,或在发现个别病鳖后24小时内,也可以在发病前20~30天。
注射部位是鳖后肢基部的肌肉,先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入针深度1~1.5厘米,角度与腹部呈10~15度,以不伤内脏为准。注射剂量为150克以内的稚、幼鳖每只0.1~0.15毫升,150~200克的鳖每只0.2毫升,200~500克的鳖每只0.2~0.4毫升,500克以上的鳖每只0.5毫升。
2.口服:疫苗拌入饵料中投喂效果也不错,但比较浪费,每千克饲料需添加疫苗10~15毫升。

相关推荐

甲鱼养殖常见病的预防方法



鳖的生活能力和抗病能力很强,一般病害发生较少,如果人工养殖过程中饲养管理不善也会引起鳖病的发生,甚至造成饲养鳖的死亡。引起鳖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饲养池水质的恶化
养鳖的饲养池水质的好坏与鳖能否健壮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饲养池内大量投饵长期不更换新鲜水质,池内残饵和鳖的排泄物过量存积腐败后,使水质发黑变臭,造成各种有害菌类和藻类大量繁殖,由于病原体大量孳生而导致鳖的传染性疾病发生。或者更换新水引用来的水源是被有毒物污染的,因而使饲养池内的饲养鳖发生中毒现象。
2.放养密度过高
规格大小不齐造成残食或相互传病。为了提高单位面积鳖的饲养量,池内饲养的鳖一般采取高密度放养,但如果放养密度过高,即超出规格密度3~5倍,鳖因在池内的活动范围小,会造成互相争夺饲料被抓咬伤。若在1个饲养池内放养鳖规格大小相差很大,就会使弱鳖因抢不到饲料而更加衰弱,造成弱肉强食,残弱鳖体质较差,从而降低了抗病能力,容易相互染病。
3.饵料投喂缺乏规律
在人工养殖中,鳖的饲料应根据鳖的生长阶段选投不同的饵料。如在饲养过程中,鳖的饵料和质量没有保证,投喂时缺乏正常的生活规律,不定时定量或者投喂大量劣质饵料,使鳖食量减少,使之经常处于饥饱无常的状态而降低了抗病能力,很容易染病。
4.野生鳖入池
引进外来野生鳖饲养,如果没有采用合适的捕捉和运输方法而受伤,放养前又未经检查、挑选,残伤鳖入池放养,容易传染病菌而发病。
5.冻害和暑害
鳖在越冬期间,特别是在稚鳖露天自然越冬情况下,稚鳖池内冻结很容易发生冻害,造成稚鳖大批死亡。如果在暑期饲养池没有采取遮荫等降温措施,可使鳖食欲降退,体质消瘦,抗病力下降,也容易发病。鳖病不易及时发觉,当发现鳖行动迟缓、感觉迟顿时,应及时对鳖检查处理。鳖的体质一旦减弱,不摄食,此时药物很难起作用,难以治愈。因此,要进行正常性的预防工作,以防为主。预防方法是:每月用生石灰粉按每立方米水体80克,向鳖池泼洒,消毒1次;幼鳖、成鳖入池前要用1%浓度的孔雀石绿或高锰酸钾兑水4倍,浸泡鳖体10~15分钟,消除体外疾病。在越冬前,要用磺胺类药物掺入饵料中,连续投喂3天,用量按每千克鳖配0.2毫克药物,可预防鳖病的发生和蔓延。

甲鱼养殖常见病害的五个特点介绍



1.潜伏期和病程较长
从鳖被病原体感染到表现出疾病症状,通常要经过一段漫长的潜伏期。这是因为健康鳖都有一定的抗病力,虽受病原体侵袭,也要经过长时间的“抵抗”才会发病。此外,鳖病的病原体多为条件致病菌,在鳖自身比较健康和外界环境良好的情况下,鳖只带菌而不表现出病症。鳖病的潜伏期一般1~2个月,长的可达7~8个月之久,比如亲鳖开春后因患“红底板”、“腐皮”等引起的死亡,这都是因为头一年在捕捉、繁殖、运输过程中受伤而被感染,或在原产地已带菌,越冬时寒冷的气候抑制了病原体的活动,越冬后天气转暖,鳖体经过一冬的消耗极度虚弱,病原体乘机大量繁衍,致鳖于死地,这一过程需7~8个月。
鳖病的病程也较长,从表现出轻微症状到死亡,往往要十几天的时间,从个别鳖得病到大批感染、死亡,要经过1月或数月。
2.并发症多
鳖病的发生多多少少与受伤有关。伤口为病原体侵入打开了方便之门,各种各样的病原体一拥而入,容易造成几种病症同时表现出来。如腐皮病和赤斑病并发,腐皮病与疖疮病并发,腐皮病与穿孔病并发,腐皮、穿孔、疖疮并发,赤斑并发穿孔,红脖子病并发腐皮、赤斑病等等。
3.治愈率低
鳖的忍耐力较强,它生活在水中,有轻微病症不易发现,等到它忍耐不住伤病,而爬到水边时,往往已十分严重,甚至是奄奄一息了。这时治疗也比较困难,鳖体十分虚弱,用药液浸泡治疗,浓度大了,鳖耐受不住,浓度小了,对病原体不起作用;用药饵治疗,这时鳖往往已停止摄食;用注射药物治疗,用于几只成鳖、亲鳖尚可,若用于成千上百的稚鳖就太麻烦且不易操作。因此鳖病治愈率都较低。
4.出血与器质性病变较多
鳖病中表现出血症状的病占大多数,如红脖子病、疖疮病、赤斑病、红底板病等,包括氨中毒时,也有出血症状,从体表的血斑、口鼻流血及内部器官黏膜弥散性出血。这都是血细胞被破坏,渗入皮下所致。
不同的鳖病各有不同症状,但内部器官发生器质性病变,往往有共同的特征,如肝脏肿大、质脆,并因血色素细胞被破坏,黑色素颗粒增多变黑;脾脏瘀血、肿大;肾小球萎缩,肾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咽喉发炎、充血,或肺组织病变、发黑、充血、呼吸功能障碍等等。
5.鳖病的流行时间比较集中
鳖病的发生与其生态习性、生活规律有关,流行时间往往比较集中。稚鳖多在出壳不久,体质最娇弱的时间,幼鳖多在生长最旺盛的8~9月份间,成鳖与亲鳖多在越冬前后。当然,5~9月份间,是1年中生物生长最快的季节,也是细菌大量繁衍的季节,各种鳖的疾病发病率都比较高。
综上所述,鳖病的治疗很困难,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因此,防治鳖病应以防为主,在发病季节早做预防,否则,等病已流行,再下药治疗就难以挽回损失。

甲鱼养殖常见病害的两种常见防治方法介绍



鳖病可分为生物性疾病和非生物性疾病。其防治原则是防重于治,综合防治,用药原则是对症下药,药量适当,稳妥安全。主要防治措施如下:
1、生物性疾病的防治
病毒性疾病的防治:主要为疱疹病、腮腺炎、出血病、红斑病等,重点采用口服法和注射法治疗。药饲每千克饲料加0.05-0.2克磺胺或呋喃或抗菌素药物治疗,每3-6天为一疗程。强迫性口服性则按第一每千克鳖体重日用量10-40毫克。(各类药物使用方法不同,请参照资料印载)注射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按每千克鳖体重10-15万世单位,做后腿基窝部位腹腔注射较为安全。
细菌性疾病:主要为红脖子病腐皮病、穿孔病、红底板病、白点病、白眼病、肺脓肿、肠炎、烂颈、败血症等。注射药物和口服药物与病毒性疾病大同小异灵活用药。必须注意,防治任何鳖病,两种药物(除合剂外)不可同时混用或连用,但口服用药可与全池泼洒消毒同时进行。
真菌性疾病:如肤霉病(白毛病、小霉病)、白斑病(毛霉病)、脖颈丝囊病等。因真菌附生在体表,可用亚甲兰4-6ppm福尔马林万分之一浸1小时、生石灰2-5ppm、食盐水万分之五和小苏打万分之五合剂治疗。
寄生虫病:如钟形虫、聚缩虫、水蛭、绦虫等引起的病症。可用4ppm硫酸铜和1.5ppm硫酸亚铁合剂浸24小时、1ppm高锰酸钾浸20分钟。0.5-1ppm晶体敌百虫浸24小时、2.5%食盐水浸10分钟。体内绦虫病可用南瓜子4克(每千克体重用时)连喂三天治疗。
2、非生物性疾病的防治
变性脂肪症为由变质油脂、蚕蛹、饲料等引起,应注意饲料质量,不可添加动物性脂肪。
雄性激素过量症会引起肝肿大、生殖器外露等症状,可用雄性激拮抗剂治疗。
维生素缺乏症会致体弱、生长缓慢,应添加新鲜鱼、螺、蚌、菜汁和鲜肝或添加VE、VB5、VB12及复合维生素0.1-0.5%补充。
干瘪症为营养失调、大小鳖混养或水质恶化引发。应注意饲料质量、定期分池、保持水质清新。
氨中毒主要是水质恶化所致,勤换水即可自愈。
水质偏酸性也会引发腐皮病,并影响肝肿大,只要用生石灰将水持逐步调正,保持在pH7-8即可痊愈。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79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