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鳖的人工饲养技术要点


稚鳖在沙盘或浅水盆内暂养2-3天后,即可以移到稚鳖池中饲养。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稚鳖的生长。因此,对早期(7-8月份)和晚期(约10月份)破壳的稚鳖不要直接移入室外稚鳖池饲养,最好先放在室内池中进行养殖。若条件所限不能在室内池饲养,应对室外养鳖池遮荫降温或保暖防寒。中期(9月上旬前后)破壳的稚鳖,可以直接放到室外稚鳖池中饲养。
稚鳖的放养密度以每平方米水面放养15-30只为宜,也可放到50只。还要根据稚鳖的破壳时间和大小,分池放养。
稚鳖对饵料要求较高,饵料要精、细、软、鲜、嫩,营养全面,适口性好。通常在稚鳖出壳后的1个月内喂些红虫、糠虾、摇蚊幼虫、丝蚯蚓等,也可投喂鸡、鸭蛋类和生鲜鱼片、动物的肝脏等,切忌投喂用盐腌过的各种动物肉或内脏,也不要投喂脂肪含量高的的饵料。在投喂动物内脏、大鱼虾、河蚌、螺等饵料时,必须预先搅碎后再投喂,以提高适口性。如果有可能最好将鱼粉、蛋黄或鱼虾、螺、蚌肉搅碎后加入少量的面粉,制成人工配合饲料投喂。投饵不但要定点(设食台)、定时,还要做到定量。一般投饵量为全池稚鳖总体重的5-10%,并应根据鳖的食欲、天气、水质情况灵活增减。
稚鳖入池饲养前,用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2小时。稚鳖对不良的水质环境适应能力也较弱,因此要经常清除池中残饵、污物,每隔3-5天更换一次新水(新水水温要接近原池水温),每次换水量为全池水量的20-30%,水的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
稚鳖饲养管理中最重要的是越冬管理。由于稚鳖破壳后生长的时间并不长,加之个体重量仅在10克左右,晚期出壳的只有3-4克,因而对越冬的适应能力较差。为了使稚鳖安全越冬,应在秋后稚鳖停食前加强饲养管理,保证喂足营养丰富、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使稚鳖体内脂肪得到积蓄。当室外气温降到10℃左右时,就应将稚鳖全部转入室内稚鳖池中进行越冬。稚鳖池底要增铺20厘米厚的粉沙,注水5-10厘米,使入池的稚鳖自行钻入沙中越冬。稚鳖越冬的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00-200只。稚鳖越冬期间水温保持在2-6℃较为适宜。越冬过程中如遇到寒流,可在室内燃炉适当升温,以免使池内水温大幅下降。但也不可将室内温度提得过高,否则,稚鳖会在冬眠中苏醒过来,导致体内营养消耗太多而死亡。在越冬期间每半个月至一个月更换池水一次,以保持水质清新。

相关推荐

鳖卵的人工运输和人工孵化技术要点



l、宝塔形(金字塔形),孵化率高(可达97%以上),即每堆底层为16粒,次层卵架于底层卵之间可排列9粒,第3层为4粒,顶层为1粒,每堆为30粒;这样的排列可使鳖卵之间空隙增大,以利于卵充分吸收水分和氧,提高孵化率。每箱可排24-28堆、720-840粒,排完后铺满细沙,沙面距箱顶约3cm左右,即可移人孵化室孵化。
2.3鳖苗孵化期的管理
孵化的关键是控制温度和湿度。室内温度控制在32-33℃,此时孵化箱内沙温为30-31℃,室内相对湿度为80%-85%。孵化过程中应适时往孵化箱中喷水,孵化前期10-18d每36h喷1次,每次每箱均匀喷约300mL左右,若箱内沙干燥过快、可追喷一些,18d后可相应减少喷水量。孵化过程可翻开沙观察到卵壳底植物极上均匀吸附小水珠,动物极逐渐向植物极扩散,10-13d植物极呈粉红色,20-25d后植物极呈红黑色,并可看见血丝,25d后整个卵体呈灰白色,即卵的整个胚胎发育正常,约38-42d(36000℃左右的时积温)就能孵出鳖苗。应该注意的是孵化约35d后应在孵化箱出苗口下方放置好接苗盆,盆中装10cm左右深清水和5-6朵水浮莲根用于接落从孵箱孵出的鳖苗。为避免盆中鳖苗密度过高,挤压伤亡,盆中孵出的鳖苗应及时移人室外育苗池培育。

甲鱼的人工养殖技术:成鳖的饲养



幼鳖越冬后就进入成鳖饲养管理阶段。成鳖饲养管理基本上与幼鳖管理相同,下面仅就个别不同之处做简单介绍。
成鳖的放养密度,体重50-100克的二龄鳖,每平方米放养5只左右;体重约200克的三龄鳖,每平方米放养2-4只;体重在400克以上的四龄鳖每平方米放养1-2只。成鳖养殖阶段同样应坚持按鳖的规格大小分池饲养的原则。
成鳖的投饵方法、数量、次数和采用的饲料种类和幼鳖基本一样。采用配合饲料比采用各种单项饲料效果更好,其配方为:①鱼粉60-70%,马铃薯淀粉20-25%,外加少量的干酵母粉、脱脂奶粉、脱脂豆饼、动物内脏粉、血粉、维生素、矿物质等。②用鱼粉(或血粉、蚕蛹粉、猪肝渣等)30%,豆渣30%,麦粉30%,麦芽3%,土粉3%,另加植物油、蚯蚓粉、骨粉各1%,维生素0.1%。在生长适温期内,如采用上述配方,日投饵量占鳖总体重的5-10%。
成鳖池的水质管理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因为水质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鳖的生长发育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由于成鳖池一般面积较大,水也较深,所以其水质比较容易控制,尤其是当成鳖池中套养一定数量的花、白鲢时,能起到防止水质过肥的作用。成鳖池水要求肥度要适中,透明度30厘米左右,水色呈茶褐色、油绿色等,这样的水质溶氧量高,不仅有利于鳖的生长发育和各种天然饵料繁殖生长,而且鳖在这种水体中生活有安全感,并可减少相互咬斗。如果水质过于清瘦,透明度太大时,可以向池塘中施一定量的发酵腐熟的粪肥,培肥水质。当水质过肥时,则应适当灌注新水或每半月至一个月施一次生石灰加以调节。石灰既能调节水质防止鳖病发生,又能满足成鳖及其饵料生物(螺、蚌等)对钙的需求。成鳖越冬管理无需采取特别防寒保温措施,只要越冬期间始终保持高水位,鳖就能安全越冬。

中华鳖稚鳖培育的饲养管理技术



投喂初期,每日按稚鳖体重的10%喂水蚤、丝蚯蚓和其他浮游动物,接着可以投喂蛋黄、粉碎的鱼、螺肉和新鲜的下脚料,按照体重的15%~20%投喂,投喂配合饲料可以按稚鳖体重5%的饲料量1天2次投给。投喂稚鳖饲料时要做到精、细、软、嫩,容易消化。第五天后,可掺入鳗鱼的配合饲料投喂。每天投饲量为鳖体重的5%左右。投喂要求做到“四定”,即“定位、定时、定质、定量”投喂,将饲料投放在被水淹没的一端饲料台槽内。投喂人工混合饲料主要原料应是鱼粉等,应避免过量投喂脂肪性饲料。
3月龄前,稚鱼对不良环境适应能力差,体质幼嫩,是生长的敏感期,稚鳖期由于活动力不强,养殖的重点是提高稚鳖的成活率。要加强管理工作,一定要保持池水清洁。这个阶段稚鱼池密度大,池水浅,加上残饵及稚鱼的粪便,很容易使水质恶化。因此,水体必须每3~5天更换1次,透明度保持在40厘米以上,并清除摄食余下的残渣,保持水质清新。夏天气温高,要做好防暑工作,水温在35℃以上,应加深水位,并在水面放养凤眼莲、浮萍等以遮阴。在池塘一处或两处栽种葡萄或丝瓜、南瓜,设遮盖太阳的棚架,起到在炎热季节遮阳的作用。
因亲鳖的繁殖期长,前后期孵化时间有时会相差几个月,孵出的稚鳖大小不齐,大小稚鳖要分池饲养才能提高成活率。为了加长养殖期,也可以采用缩短产卵季节和孵化时间的方法,这样养殖期长就使大部分稚鳖在当年可以长到10克以上。
当外界气温降到15℃以下,早期孵出的稚鳖其体重也不过10~20克,而晚期孵出的仅3~5克,对不良环境适应力较差。再经数月的室外越冬,往往会造成损伤,稚鳖常温越冬要小心管理,因为常温养殖生长期太短,密度不宜过大。放养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100只左右。稚鳖常温越冬结束到第二年底可达50~100克。为了使鳖避开不良环境,凡是有条件的地方,最好不采用常温越冬,同时在越冬期间继续快速生长,可以将稚鳖移入室内饲养,用提温的办法解除冬眠,延长生长期。

甲鱼的人工养殖技术:幼鳖的饲养



越冬后的稚鳖即进入幼鳖饲养管理期。稚鳖因越冬前规格差别较大,所以转养到二龄幼鳖池时应按不同规格进行分池饲养。这时可将规格较小的幼鳖留在稚鳖池中饲养,养到7月左右新的稚鳖孵出时,再将其移到幼鳖池中饲养。
放养密度视鳖的大小而定,一般体重10克以上的幼鳖放养量每平方米5-10只;体重在10克以下的每平方米放养10-15只。随着鳖的生长,饲养过程中还可按个体大小分池调整饲养密度。
开春后水温高于16℃时,就可以对幼鳖进行投喂。幼鳖摄食能力较强,除了摄食高蛋白质的动物性饲料外,还能利用一定量的含淀粉多的植物性饲料。投饵应随季节不同而有变化,开春后的4月份,水温较低,幼鳖摄食量较少,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投喂一次即可,投饲量为幼鳖总体重的5-10%;5月份以后,水温升至20℃以上,摄食量增多,当水温达到26-30℃时,幼鳖进入最佳生长阶段,食欲特别旺盛,此时应抓紧时机加强投喂,促使幼鳖快速增长,这时每天投饲量为幼鳖总体重的20%左右;入秋后水温逐渐降低,幼鳖摄食量不断减少,投饲量为幼鳖体重的5-10%;越冬前,为了增加幼鳖体内脂肪的积累,可适当增加动物内脏和鲜蚕蛹的投喂比例,以保证幼鳖越冬安全。
饲料可投放在饲料台上,饲料台可用木板或水泥板设置,一般每50平方米水面设一个,每个饲料台面积约一平方米。位置固定在池内靠边1米处,台面在水面下10厘米的水中。浮性饲料可直接投放到饲养池中。
幼鳖饲养中要加强水质管理,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范围内。盛夏季节还应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搭棚遮荫。荫棚位置选择在鳖池的西南端,荫棚面积占池水面积的三分之一为宜。也可在池边种高大的树木,用以遮荫防暑。
幼鳖经过一年的饲养,体重一般可达50-100克,这时幼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大大增强。在向阳背风、池底泥沙层厚度20厘米以上的池中(适时注水保持高水位),幼鳖就可安全越冬。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56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