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龟鳖养殖常见病毛霉病的防治技术


毛霉病是由毛霉菌(属真菌)感染鳖、龟引起的疾病。发病严重时可引起大量死亡。
(一)病原
毛霉菌,菌丝体管状,无横隔。进行无性生殖时形成孢子囊,孢子无鞭毛,不能游泳;孢子囊球形,有囊轴。孢囊梗直接由菌丝体生出,无匍匐菌丝与假根。囊轴与孢囊梗相连接处无囊托。有性生殖由配子囊交配后形成接合孢子,α配子大小相同。
(二)流行情况
—年四季都会发生,尤以4-6月为甚。鳖、龟体受伤、环境恶劣、饲养过密,更易发病。主要危害稚和幼的鳖、龟。
(三)症状
将病体置于水盆中,使水淹没病体,可见背部有块状白斑。发病初期,仅发生在裙边部位,后来逐渐发展至背部、四肢、颈部、腹部等处。白斑处组织逐渐坏死、崩解,甚至出血并继发细菌感染。当毛霉寄生于咽喉部时,因呼吸困难而死。濒死的呆滞伏于池坡及食台上,不肯下水。
(四)诊断
(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2)必须用显微镜检查,以便与溃烂病早期及疖疮病早期相区别,疾病严重时也要与水霉病、固着类纤毛虫病相区别。
(五)预防措施
(1)鳖池进行清塘、消毒。
(2)加强饲养管理,投喂营养全面、优质的饲料,泼洒复合光合细菌、玉垒菌,保持水质优良,稳定,提高抵抗力。
3.要注意防止受伤;控制放养密度,防止互相撕咬;在放养密度较高的水泥池中,应在底部设置隐蔽场所;温室内饲养鳖,要注意气温与水温不能相差大,尤其是稚鳖。
(六)治疗方法
1.全池泼洒食盐和小苏打,每立方米水体放食盐和小苏打各4克。
2.全池泼洒亚甲基蓝,每立方米水体放2-5克。
3.疾病早期,可将鳖、龟放在沙盆内,沙刚好将鳖、龟埋没,放在阳光下晒30-40分钟,每天1次,连续数天。
4.重病鳖、龟需在病灶处涂亚甲基蓝,并进行隔离饲养,每天涂l-2次,连涂3-5天;同时在池中遍洒食盐和小苏打,每立方米水体放盐和小苏打各4克。

相关推荐

鲢鱼养殖常见病鳃霉病防治技术



1.病原体:鳃霉。

2.症状:病鱼鳃瓣呈粉红色或苍白色,并有点状充血和出血,呈花鳃,严重时全部鳃呈灰白色。随着病情的发展,菌丝不断向鳃组织生长,堵塞血管,使鱼的呼吸机能受到严重阻碍,呼吸困难,失去食欲,几天后出现大量死亡。

3.流行情况:每年5~10月的夏秋季节为此病流行季节,尤以5~7月为甚。此病的流行与池水的恶化密切相关,特别是有机质含量较高、水质肮脏而发臭的池塘,更易发生此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鳙、鲫等鱼苗和成鱼。

4.防治方法:

①彻底清塘,保持水质清洁,改善生态环境,可防止此病发生。

②加强水质管理,发病后迅速加入新水,或将病鱼转移到水质较好的水体中。

③每立方水体用生石灰20~30克全池泼洒,可降低池水中的有机质含量,对此病有预防作用。

④每立方水体用漂白粉1克全池泼洒。


甲鱼养殖常见病水霉病白毛病肤霉病防治技术



又称白毛病、肤霉病。
一、病原
病原体是水霉菌、绵霉菌和丝囊霉菌等真菌。
二、流行情况
水霉等这类真菌在水中一年四季均有,但在10~15℃温度较低的、水质清澈、藻类少的水中生长较好。水霉、绵霉和丝囊霉菌等都是腐生性生物,只侵害有伤的机体,一旦侵入寄主体内,其菌丝体汲取营养生长很快,3~7天内即形成错综复杂的菌丝体,并能逐步侵蚀好的机体。水霉在鳖体表发展到2/3以上时,患病鳖行动变得迟钝,食欲减退,体质逐渐瘦弱而死。对受伤的稚、幼鳖危害较大,死亡率高。种鳖和成鳖患此病后损伤的皮肤易受其它病菌的感染而造成并发症死亡。
三、病症
发病初期,肉眼不易看出鳖有什么异常。当肉眼能观察出时,菌丝早已侵入鳖的伤口,并向外长出很长的菌丝,灰白色棉絮状,柔软,在水中观察呈絮状,厚而密,影响行动。病鳖烦躁不安,摄食减少,严重时全身各处均被感染,菌丝的大量寄生使鳖负担过重,行动迟缓,最后不食,不断消瘦而死亡。水霉病造成死亡率较低,但危害鳖的正常生长,易引起其它并发症而使鳖死亡。
四、防治措施
1.预防方法:①运输、捕捞和倒池过程中,仔细操作,防止鳖体受伤;②注意水质污染,污染的水体会腐蚀鳖,特别是稚、幼鳖的皮肤,使霉菌有机可乘;③放养时注意鳖的规格一致,大小同池会造成小鳖被咬伤或吃不到食物而抵抗力下降;④经常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可增加鳖体的抗霉菌能力;⑤所有鳖放养前都要用福尔马林溶液浸泡。
2.治疗方法:①万分之四的食盐与万分之四的小苏打溶液全池遍洒。②对发病鳖,先捞起隔离,然后在浅水水泥池中治疗。先用50~100毫克/升的福尔马林浸泡10~20分钟;为防止细菌的继发感染,每千克鳖体注射8万国家单位硫酸链霉素。③也可以用10毫克/升漂白粉溶液浸浴10~20分钟。④也可用万分之四的食盐和万分之四的小苏打混合液药浴12小时。

甲鱼养殖常见病水霉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



1.病原:水霉科的多种种类。
2.症状:疾病早期,肉眼看不出有明显异状;疾病严重时,可见颈部、四肢及体表覆盖一层灰白色棉毛状物,病鳖在泥中钻动后,菌丝则呈泥土色。
3.流行情况:只有鳖受伤后,受伤处才会受水霉感染,严重时可引起病鳖死亡。
4.诊断:用肉眼检查根据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但要注意与固着类纤毛虫、壳吸管虫及丝状细菌并发症的区别,区别方法为用显微镜进行检查。
5.预防措施:进行综合预防,严防鳖体受伤。当受伤后可以全池遍洒0.6毫克/升浓度的漂白粉精,鳖体表受伤处涂鳖治灵1号及亚甲基蓝。
6.治疗方法:(1)治疗早期可将鳖放在沙箱内,沙刚好将鳖体埋没,放在太阳下晒30~60分钟,每天一次,连续晒数天。(2)全池泼洒食盐和小苏打,每立方米各放4克。(3)全池泼洒亚甲基蓝,每立方米水体放亚甲基蓝2~5克。(4)重病时须在伤病处涂亚甲基蓝,并进行隔离饲养。每天涂1~2次,连涂3~5天:同时在全池洒食盐和小苏打,每立方米各放4克。

鳙鱼花鲢养殖常见病鳃霉病防治技术



1.病原体:鳃霉。

2.症状:病鱼鳃瓣呈粉红色或苍白色,并有点状充血和出血,呈花鳃,严重时全部鳃呈灰白色。随着病情的发展,菌丝不断向鳃组织生长,堵塞血管,使鱼的呼吸机能受到严重阻碍,呼吸困难,失去食欲,几天后出现大量死亡。

3.流行情况:每年5~10月的夏秋季节为此病流行季节,尤以5~7月为甚。此病的流行与池水的恶化密切相关,特别是有机质含量较高、水质肮脏而发臭的池塘,更易发生此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鳙、鲫等鱼苗和成鱼。

4.防治方法:

①彻底清塘,保持水质清洁,改善生态环境,可防止此病发生。

②加强水质管理,发病后迅速加入新水,或将病鱼转移到水质较好的水体中。

③每立方水体用生石灰20~30克全池泼洒,可降低池水中的有机质含量,对此病有预防作用

④每立方水体用漂白粉1克全池泼洒。


越冬期罗非鱼养殖常见病水霉病防治技术



1、越冬鱼病预防

罗非鱼在生长季节,一般疾病比较少。而在越冬季节,由于越冬池面积较小,放养密度较大,水质相对较差,水温偏低,再加上处于不太活动与少摄食的情况下,罗非鱼就容易生病。

鱼病防治要采取以预防为主,治疗结合的原则。

在越冬期间一般每隔10~15天预防鱼病一次,每次每立方水用含氯量为30%的漂白粉1克或用0.5克硫酸铜和0.2克硫酸亚铁合剂,加水溶解后,均匀泼洒全池。要经常检查鱼的活动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检查、治疗。

2、水霉病

主要由于鱼体冻伤或因拉网、运输操作不慎,使鱼体鳞片脱落,皮肤损伤,水霉菌从伤口侵入而引起。

(1)症状

病鱼体表菌丝大量繁殖生长,呈旧棉絮状,白色或灰白色,肉眼可见。严重时,遍体都是。病鱼焦躁不安,独游水面,游动缓慢,皮肤粘液增多,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最后因衰弱而死亡。

(2)防治方法

①在越冬前拉网和运输操作时要仔细,勿使鱼体受伤。

②发现水霉病后将越冬池水温升高到20℃。

③用万分之四的食盐和万分之四的小苏打混合溶液全池泼洒,效果较好。


斑点叉尾鮰养殖常见病水霉病防治技术



1、病原与流行情况:病原体为水霉菌。水霉菌专寄生鱼体伤口,斑点叉尾鮰是无鳞鱼,捕捞等操作时极易损伤鱼体,尤其是胸鳍刺相互刺伤引起感染,或由于寄生虫破坏鳃和皮肤,再则因水温过低皮肤冻伤等,水霉菌的孢子趁机侵入机体。若此时伤口继发感染细菌,将加速病鱼的死亡。水霉病全年存在,是常见多发病,从鱼卵、苗种到成鱼都有发生,全国各地均有流行。

水霉病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宽,在10~32℃内均能生长繁殖,每年的2~6月及10~12月是其流行季节,特别是密集的越冬池最易发病。亲鱼受伤患上水霉病后,身体日趋衰弱,怀卵量大大减少,卵的质量不高,严重影响孵化率。鱼卵孵化过程中,常由于温差变化、溶氧不足、胚胎发育不正常或夭折而发生水霉病。此病流传广,危害较大。

2、症状:刚开始时肉眼不易察觉,当肉眼可见时,菌丝已长入肌肉,且蔓延扩展,很快向外长出绒絮状的白色菌丝体,与伤口坏死组织缠绕并黏附在一起,使该患处的肌肉腐烂。行动缓慢,食量减少,且常浮于水面,最终极度瘦弱至死。

3、防治方法:①加强饲养管理,捕捞等作业时小心操作,尽量避免损伤鱼体。越冬前,根据镜检结果用药物杀灭寄生虫,可有效防水霉病。②放养之前,将鱼种浸泡于3%食盐溶液中3~5分钟,可以预防。③用食盐和碳酸氢钠(1:1)的合剂以40毫克/升的浓度泼洒全池。


黄鳝养殖常见病水霉病(肤霉病)处理方法



【病原】病原体为水霉菌和绵霉菌。

【流行】水霉病全年均可发生.以晚冬早春最为流行。水温18℃左右最适宜本菌生长繁殖。

【症状】鳝鱼体表面有灰白色棉毛状外菌丝,此时菌丝已在鱼体伤口处牢固寄生。内菌丝深入肌肉组织细胞间隙之间,能分泌一种酶分解鱼的组织,鱼体受刺激后分泌大量粘液;病鱼焦躁不安,运动异常,出现与其它固体物摩擦现象,同时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鱼体负担过重,患处肌肉腐烂,病鱼行动迟缓,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在鱼卵孵化过程中,本病也常发生。受害的鱼卵上,菌丝如根状物侵附在卵膜内外,菌丝穿出卵膜成放射状,浸在水中象一个白色绒球,有“太阳仔”之称。严重时,造成鱼卵大批死亡。

【预防】(1)捕捉、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避免鱼体受伤;(2)做好清塘,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50克全池泼洒。或用“精博强氯精”700g/亩﹒米。

【治疗】

(1)发生此病时,可将病鱼用3%-5%食盐液或“精博水霉净”浸洗3-4分钟;

(2)用0.4‰食盐加0.4‰小苏打合剂浸洗,有一定的效果。第二天用“杀毒先锋”或“菌毒百克”、“黄鳝病毒清”、“菌毒杀星”、“出血烂鳃灵”、“渔用菌毒清”、“优碘”消毒,防细菌继发性感染。

(3)使用“精博水霉净”泼洒养殖水体,第二天用“杀毒先锋”或“菌毒百克”、“黄鳝病毒清”、“菌毒杀星”、“出血烂鳃灵”、“醛杀2008”、“优碘”消毒,防细菌继发性感染。

无公害养殖斑点叉尾鮰常见病之水霉病防治技术



1、病原:水霉菌。

2、症状:同其他常见养殖鱼类水霉病的症状,即鱼体伤口处长出棉毛状的菌丝,随着病灶面积的扩大,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水霉病是一种真菌性鱼病,斑点叉尾鮰各种年龄的鱼(包括鱼卵)均可被感染。此病终年可见,尤以早春、晚冬最为流行。此病还可与斑点叉尾鮰的其他疾病并发,如鱼种的烂尾病等,这给养鱼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3、防治方法

①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可减少此病发生。要注意合理的放养密度,日常养殖操作中要尽量仔细,勿使鱼体受伤。在斑点叉尾鮰鱼卵孵化过程中,坚持每天用3%~4%的食盐水浸洗病鱼5分钟,能有效地防止卵块感染上水霉病,以保证正常孵化出苗。

②全池泼洒食盐及小苏打合剂(1:1),使池水呈8克/立方米的浓度。

③全池泼洒亚甲基蓝,使池水呈2~3克/立方米的浓度,隔2天泼洒1次。

④用3%~4%食盐水浸泡病鱼5分钟,或用0.5%~0.6%食盐水浸泡病鱼1小时。

⑤每亩,水深1米,用苦楝子(烤黄)1000克,碾粉用温水浸泡8小时,再加碳酸氢钠250克,食盐500克,兑水全池遍洒。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60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