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养殖常见病水霉病白毛病肤霉病防治技术


又称白毛病、肤霉病。
一、病原
病原体是水霉菌、绵霉菌和丝囊霉菌等真菌。
二、流行情况
水霉等这类真菌在水中一年四季均有,但在10~15℃温度较低的、水质清澈、藻类少的水中生长较好。水霉、绵霉和丝囊霉菌等都是腐生性生物,只侵害有伤的机体,一旦侵入寄主体内,其菌丝体汲取营养生长很快,3~7天内即形成错综复杂的菌丝体,并能逐步侵蚀好的机体。水霉在鳖体表发展到2/3以上时,患病鳖行动变得迟钝,食欲减退,体质逐渐瘦弱而死。对受伤的稚、幼鳖危害较大,死亡率高。种鳖和成鳖患此病后损伤的皮肤易受其它病菌的感染而造成并发症死亡。
三、病症
发病初期,肉眼不易看出鳖有什么异常。当肉眼能观察出时,菌丝早已侵入鳖的伤口,并向外长出很长的菌丝,灰白色棉絮状,柔软,在水中观察呈絮状,厚而密,影响行动。病鳖烦躁不安,摄食减少,严重时全身各处均被感染,菌丝的大量寄生使鳖负担过重,行动迟缓,最后不食,不断消瘦而死亡。水霉病造成死亡率较低,但危害鳖的正常生长,易引起其它并发症而使鳖死亡。
四、防治措施
1.预防方法:①运输、捕捞和倒池过程中,仔细操作,防止鳖体受伤;②注意水质污染,污染的水体会腐蚀鳖,特别是稚、幼鳖的皮肤,使霉菌有机可乘;③放养时注意鳖的规格一致,大小同池会造成小鳖被咬伤或吃不到食物而抵抗力下降;④经常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可增加鳖体的抗霉菌能力;⑤所有鳖放养前都要用福尔马林溶液浸泡。
2.治疗方法:①万分之四的食盐与万分之四的小苏打溶液全池遍洒。②对发病鳖,先捞起隔离,然后在浅水水泥池中治疗。先用50~100毫克/升的福尔马林浸泡10~20分钟;为防止细菌的继发感染,每千克鳖体注射8万国家单位硫酸链霉素。③也可以用10毫克/升漂白粉溶液浸浴10~20分钟。④也可用万分之四的食盐和万分之四的小苏打混合液药浴12小时。

相关阅读

河蟹养殖常见病水霉病防治技术



1.病因:主要是水霉病和绵霉病、生毛病,主要因运输、操作不慎,水霉菌和绵霉菌侵入蟹体。
2.症状:蟹体表菌丝大量繁殖,生长成丝,像一团团灰白色陈旧棉等。菌丝长短不一,约2~3厘米向外生长。向内深入肌肉,蔓延到组织间隙之间;向外生长成棉团状菌丝,俗称“生毛”。由于霉菌能分泌一种酵素分解组织,蟹体表受刺激后分泌大量黏液。病蟹行动迟缓,摄食量减少,伤口不愈合,导致伤口部位组织溃烂蔓延,造成死亡。此病淡水生物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受伤河蟹。当水霉病着生面积占体表的1/4时,河蟹数日内即死亡。
3.预防方法:捕捞、运输、放养河蟹等操作要细致,谨防蟹体受伤;放养时用漂白粉或食盐浸洗消毒。
4.治疗方法
(1)用4%的食盐水浸洗病蟹3~5分钟。
(2)对病蟹用浓度50~100毫克/升芳草水霉净药液浸洗10~20分钟。

甲鱼养殖之肤霉病防治技术


[病原]鳖肤霉病又称鳖水霉病。病原为水霉。
[症状及病理变化]患病鳖早期无明显症状。严重时,菌丝已侵入鳖体伤口向内、外生长,肉眼可见病鳖体表有一簇簇白毛,故俗称“白毛病”,手摸有滑腻感。
[流行情况]水霉病危害各龄鳖,尤其对稚、幼鳖危害更大。流行水温为10~15℃,是淡水水域的常见病之一。
[防治方法]
预防
越冬鳖池水温降至15~20℃时,遍洒浓度为0.2毫克/千克的孔雀绿。早春鳖出水活动时,遍洒浓度为0.5毫克/千克的孔雀绿进行预防性消毒。
治疗
1.全池遍洒浓度为500毫克/千克的食盐和小苏打,或浓度为2~4毫克/千克亚甲基蓝。
2.患病鳖放入刚好埋没鳖体的沙箱中,置阳光下晒0.5~1小时。
3.患病鳖种用浓度为0.3%~0.4%的盐水药浴5分钟,进行消毒。

鲟鱼肤霉病防治技术


肤霉病是水产动物的一种常见病,但对鲟危害极大。如果不及时防治,则会暴发大面积肤霉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在鲟养殖实践中,对肤霉病的防治进行了试验,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病因与症状

1、病因引起肤霉病的水霉共有10多种,但危害鲟主要是水霉和绵霉2个属的种。凡是受伤的鱼体均可被感染,且在鲟尸体上繁殖极快,对鲟是一种继发性感染。

2、症状发病早期,用肉眼看不出什么异状。当肉眼能看出时,菌丝不仅已在伤口侵入,且已向外长出菌丝,似灰白色的棉毛状,故俗称“生毛”或白毛病。菌丝常着生于各鳍(以胸、尾鳍为多)、吻端及口的周围,鳃上同时沾满淤泥污物,有的鳃上开始着生少量菌丝。随着病情发展,鱼体消瘦,食欲减退,游动迟缓,甚至卧于池底不动。当水霉寄生于鳃上并且大量繁殖时,堵塞全部呼吸器官,导致死亡。

二、预防措施

1、尽量避免鱼体受伤。放养前或倒池后,要用3%~5%的食盐水将鱼体消毒3~4次。

2、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体抵抗力。

3、保持池内清洁,及时清除池内污物,减少发病率。

三、治疗方法

1、将病鱼隔离,用5~6×10-6的孔雀石绿浸泡10~20分钟(以水霉变绿为宜),每天浸泡一次,3~4次即可。

2.用食盐、小苏打合剂(1:1)800×10-6全池泼洒3~4天。

3.提高池水温度在25℃以上,28~30℃为佳。幼鱼的升温梯度不大于5℃,鱼苗的升温梯度不大于2℃。

四、体会

1.肤霉病应注意“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一旦暴发便难以控制,即使采用治疗措施,成功率也只有50%~60%。因此,抓好预防是防止大面积肤霉病暴发的重要一环。

2.孔雀石绿虽对肤霉病有疗效,但一般不用孔雀石绿全池泼洒,以防止药残引起大批死亡。比用孔雀石绿浸浴情况来看,成活率仅40%。

3.加强观察,对症下药。若伴有烂鳍、烂尾、烂鳃闰症,要先用5×10-6痢特灵全池连续泼洒3~4天,避免交叉感染。

4.由于鲟骨板尖硬,互相磨擦易受伤,运输途中虽未出现死亡,但到养殖场后会因鱼体受伤严重,引起大面积肤霉病发生。因此,为确保养殖成活率,运输水温应在15℃以下,装运密度不能过大,且在起运前停食2天。

越冬期罗非鱼养殖常见病水霉病防治技术



1、越冬鱼病预防

罗非鱼在生长季节,一般疾病比较少。而在越冬季节,由于越冬池面积较小,放养密度较大,水质相对较差,水温偏低,再加上处于不太活动与少摄食的情况下,罗非鱼就容易生病。

鱼病防治要采取以预防为主,治疗结合的原则。

在越冬期间一般每隔10~15天预防鱼病一次,每次每立方水用含氯量为30%的漂白粉1克或用0.5克硫酸铜和0.2克硫酸亚铁合剂,加水溶解后,均匀泼洒全池。要经常检查鱼的活动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检查、治疗。

2、水霉病

主要由于鱼体冻伤或因拉网、运输操作不慎,使鱼体鳞片脱落,皮肤损伤,水霉菌从伤口侵入而引起。

(1)症状

病鱼体表菌丝大量繁殖生长,呈旧棉絮状,白色或灰白色,肉眼可见。严重时,遍体都是。病鱼焦躁不安,独游水面,游动缓慢,皮肤粘液增多,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最后因衰弱而死亡。

(2)防治方法

①在越冬前拉网和运输操作时要仔细,勿使鱼体受伤。

②发现水霉病后将越冬池水温升高到20℃。

③用万分之四的食盐和万分之四的小苏打混合溶液全池泼洒,效果较好。


甲鱼养殖常见病水霉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



1.病原:水霉科的多种种类。
2.症状:疾病早期,肉眼看不出有明显异状;疾病严重时,可见颈部、四肢及体表覆盖一层灰白色棉毛状物,病鳖在泥中钻动后,菌丝则呈泥土色。
3.流行情况:只有鳖受伤后,受伤处才会受水霉感染,严重时可引起病鳖死亡。
4.诊断:用肉眼检查根据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但要注意与固着类纤毛虫、壳吸管虫及丝状细菌并发症的区别,区别方法为用显微镜进行检查。
5.预防措施:进行综合预防,严防鳖体受伤。当受伤后可以全池遍洒0.6毫克/升浓度的漂白粉精,鳖体表受伤处涂鳖治灵1号及亚甲基蓝。
6.治疗方法:(1)治疗早期可将鳖放在沙箱内,沙刚好将鳖体埋没,放在太阳下晒30~60分钟,每天一次,连续晒数天。(2)全池泼洒食盐和小苏打,每立方米各放4克。(3)全池泼洒亚甲基蓝,每立方米水体放亚甲基蓝2~5克。(4)重病时须在伤病处涂亚甲基蓝,并进行隔离饲养。每天涂1~2次,连涂3~5天:同时在全池洒食盐和小苏打,每立方米各放4克。

斑点叉尾鮰养殖常见病水霉病防治技术



1、病原与流行情况:病原体为水霉菌。水霉菌专寄生鱼体伤口,斑点叉尾鮰是无鳞鱼,捕捞等操作时极易损伤鱼体,尤其是胸鳍刺相互刺伤引起感染,或由于寄生虫破坏鳃和皮肤,再则因水温过低皮肤冻伤等,水霉菌的孢子趁机侵入机体。若此时伤口继发感染细菌,将加速病鱼的死亡。水霉病全年存在,是常见多发病,从鱼卵、苗种到成鱼都有发生,全国各地均有流行。

水霉病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宽,在10~32℃内均能生长繁殖,每年的2~6月及10~12月是其流行季节,特别是密集的越冬池最易发病。亲鱼受伤患上水霉病后,身体日趋衰弱,怀卵量大大减少,卵的质量不高,严重影响孵化率。鱼卵孵化过程中,常由于温差变化、溶氧不足、胚胎发育不正常或夭折而发生水霉病。此病流传广,危害较大。

2、症状:刚开始时肉眼不易察觉,当肉眼可见时,菌丝已长入肌肉,且蔓延扩展,很快向外长出绒絮状的白色菌丝体,与伤口坏死组织缠绕并黏附在一起,使该患处的肌肉腐烂。行动缓慢,食量减少,且常浮于水面,最终极度瘦弱至死。

3、防治方法:①加强饲养管理,捕捞等作业时小心操作,尽量避免损伤鱼体。越冬前,根据镜检结果用药物杀灭寄生虫,可有效防水霉病。②放养之前,将鱼种浸泡于3%食盐溶液中3~5分钟,可以预防。③用食盐和碳酸氢钠(1:1)的合剂以40毫克/升的浓度泼洒全池。


鲢鱼养殖常见病鳃霉病防治技术



1.病原体:鳃霉。

2.症状:病鱼鳃瓣呈粉红色或苍白色,并有点状充血和出血,呈花鳃,严重时全部鳃呈灰白色。随着病情的发展,菌丝不断向鳃组织生长,堵塞血管,使鱼的呼吸机能受到严重阻碍,呼吸困难,失去食欲,几天后出现大量死亡。

3.流行情况:每年5~10月的夏秋季节为此病流行季节,尤以5~7月为甚。此病的流行与池水的恶化密切相关,特别是有机质含量较高、水质肮脏而发臭的池塘,更易发生此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鳙、鲫等鱼苗和成鱼。

4.防治方法:

①彻底清塘,保持水质清洁,改善生态环境,可防止此病发生。

②加强水质管理,发病后迅速加入新水,或将病鱼转移到水质较好的水体中。

③每立方水体用生石灰20~30克全池泼洒,可降低池水中的有机质含量,对此病有预防作用。

④每立方水体用漂白粉1克全池泼洒。


鳙鱼花鲢养殖常见病鳃霉病防治技术



1.病原体:鳃霉。

2.症状:病鱼鳃瓣呈粉红色或苍白色,并有点状充血和出血,呈花鳃,严重时全部鳃呈灰白色。随着病情的发展,菌丝不断向鳃组织生长,堵塞血管,使鱼的呼吸机能受到严重阻碍,呼吸困难,失去食欲,几天后出现大量死亡。

3.流行情况:每年5~10月的夏秋季节为此病流行季节,尤以5~7月为甚。此病的流行与池水的恶化密切相关,特别是有机质含量较高、水质肮脏而发臭的池塘,更易发生此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鳙、鲫等鱼苗和成鱼。

4.防治方法:

①彻底清塘,保持水质清洁,改善生态环境,可防止此病发生。

②加强水质管理,发病后迅速加入新水,或将病鱼转移到水质较好的水体中。

③每立方水体用生石灰20~30克全池泼洒,可降低池水中的有机质含量,对此病有预防作用

④每立方水体用漂白粉1克全池泼洒。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77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