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甲鱼养殖投苗初期注意事项


刚孵化的甲鱼苗经过点数、消毒后进入温室养殖池,此时由于甲鱼刚孵化不久,体质较弱,易因外界因素影响产生应激而致病,在前期养殖过程中,水体消毒、内服保健、理化因子调控就显得尤为重要。
1、疾病预防
投苗药浴阶段,勿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可使用土霉素、碘制剂等进行药浴消毒。
在甲鱼养殖头三个月易病发的疾病主要有:白斑、纤毛虫病、腐皮、白点、爱德华氏菌病。平常查棚时须有目的性的对甲鱼进行观察,可分为体表监测、甲鱼活动度监测、摄食量监测。
养殖前期,水体可见度较高,容易引起真菌类疾病的爆发,因此可适当调高养殖水体温度至31℃左右,外泼水质培养基、饲料浆或豆浆降低水体透明度增加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及数量级,从而在外部构建甲鱼良好的生存环境,降低发病率。结合疾病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方针,养殖前期应增强日常预防消毒,泼洒以戊二醛、氯制剂、生石灰、漂白粉等化学试剂为主的消毒剂,尽量少用抗生素类作为外泼药物。
2、内服保健
刚投放的甲鱼苗,肠道系统及本身的免疫体系较差,可以通过内服保健途径进一步加强。肠道系统可以通过添加微生物制剂及多维,参与构建甲鱼肠道的微生物菌群,使用剂量不可太高,避免引起甲鱼腹泻。日常饲料投喂可以结合维生素C、维生素E、葡萄糖、奶粉等营养物质,增强甲鱼自身免疫力。
3、理化因子调控
甲鱼养殖初期,应尽量避免应激反应出现,健全甲鱼消化、免疫系统,创建良好的生存环境:
溶解氧:处于养殖初期1个月以内,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增氧的,最好预制溶氧测试试剂或仪器,以便更好的检测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应保证一天当中水体溶解氧有16个小时的浓度为5mg/L,其余时间为3mg/L。至养殖第2个月时,开始启动外部充氧设施,为养殖水体进行充氧。
pH值:养殖水体pH值最好维持在7.2-8.2之间,为最佳的区间范围。如pH值出现偏差可通过换水或使用小苏打、生石灰进行调节。使用小苏打、生石灰时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避免出现pH值波动过大造成甲鱼应激反应。
亚硝酸:亚硝酸化学分子式HNO2,是种弱酸,兼具有还原性和氧化性,极不稳定,通常是养殖水体中有机物分解过程的中间产物,易还原分解成NO2、NO和H2O;它被氧化时,即成为硝酸;也易与水体中的金属离子结合形成亚硝酸盐或硝酸盐,对甲鱼会造成极强的伤害,应保持其浓度小于0.1mg/L。养殖初期,甲鱼本身总重量小,排泄物及投饵量少,对于外部充氧要求更加严格。应配备亚硝酸检测试剂盒,时常对养殖水体进行检测,预防因亚硝酸偏高至甲鱼偷死。

相关阅读

温室甲鱼转入外塘养殖的三个注意事项



为了缩短养殖周期,提高成活率,增加养殖效益,采取温室高密度加温培育成200~250克的幼鳖,等到第二年天气转暖,室外池水温升高后,将温室甲鱼转移到外塘,养殖成商品鳖,为了做好甲鱼的安全转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转塘前温室内的技术处理:对于老池塘,最好先清除底部淤泥,因淤泥中残存着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等,当外界条件适应时,可大量滋生繁衍,甲鱼易受感染生病。因此,老池塘要加大清塘力度,可采取干塘、太阳曝晒20~30天,再用生石灰清塘,并翻动底泥,一段时间待药效消失后,可施底质改良剂,改善土质结构。
三、甲鱼分池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1.分池天气选择当外塘水温达25~26℃以上时,可根据当地气象部门的天气预测,选择连续5~6天晴朗天气后分池,保证甲鱼转入外塘后,尽快上食。一般来说江、浙一带可选择5月下旬和6月上旬出池,南方提前,江北推迟。
2.甲鱼浸浴药物选择甲鱼在起捕、运输、称量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抓伤、擦伤情况,伤口若不及时处理很容易感染发炎,诱发皮肤病,这时可选择收敛性强、药效快的高锰酸钾浸浴,可达到抑菌收敛伤口作用,减少发病感染机率。甲鱼的起捕、点数、称量、运输过程最好全程带水操作,尽量减少甲鱼体表受伤的可能性。对于不同规格的甲鱼,应进行分类分池养殖。
3.转塘后的养殖管理(1)外用消毒剂的使用:甲鱼投放外塘后,立即对池塘水体进行全池泼洒,可选择碘王、超能活性碘、氯制剂连续用2~3天,剂量按预防时的用量,第二、三天减半,10~15天后可重新消毒预防一次。(2)内服药的使用:甲鱼转入外塘后,饲料中添加微生物制剂或诱食剂使甲鱼尽早吃食。当投饲量恢复到温室时的60%~80%,吃食明显旺盛时,可在饲料中添加甲鱼专用中药添加剂、高能免疫多糖等,以增强甲鱼的抗病力。(3)日常操作管理:甲鱼转入外塘养殖后,应合理安排投饵量、投饵次数,坚持“四定”投饵原则。平时要专人负责,每天要密切注意甲鱼吃食情况、水质变化,定期检测甲鱼生长指标及发病等情况,便于及早发现问题,对症处理,绝不能产生外塘环境好、养殖管理轻松及无关紧要的懈怠麻痹思想。

温室甲鱼苗种放养的四个注意事项



温室甲鱼苗种放养,表示着又一个养殖周期的开始,而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此阶段涉及的注意事项繁杂,如没有提前系统预防性地提醒,可能会令我们遗漏一二,从而造成始料不及的后果。因此,本期我们就来探讨下温室甲鱼投苗阶段应注意的几大事项。
一、温室设备检修与消毒
甲鱼投苗前,应对温室设备进行整理,将残损或缺少的设备进行修复或更新。按照不同功能,可具体分为以下几类:
1、温室保温设施的检修。如温室保温棚的保温能力检测、是否有破损或残破等;
2、温室增氧设施的检修。如增氧机的工作是否正常、增氧管道是否顺畅、曝气砂头是否需要清洗或更换等;
3、温室食台、挂网、进排水系统是否完整,应按照投苗数量及池塘面积设置好池子的挂网数量、设定最佳的挂网量。
4、温室的整体消毒。由于长期封闭且处于高温、高湿又无阳光直射的环境中,温室的内部容易滋生各类病菌,投苗前应对温室进行整体消毒。可使用甲醛,剂量为4~5克/立方米,注意进行熏蒸时宜封闭温室20个小时。
二、投苗前培水与消毒
1、新池:可先使用醋酸喷洒池壁及池底,然后加水浸泡3~6天。投苗前7天左右,换水并使用溴氯海因、聚维酮碘等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消毒;过后5天左右,使用微生物制剂对水体进行接种,并进一步确定池塘PH值,最好保持在7.2~8.0。
2、老池:一般使用生石灰水或高浓度的高锰酸钾进行消毒,使用剂量为100~200ppm,冲洗干净后注水即可。注水时注意控制好水位,一般投苗期水位控制在35厘米,食台离水面3~5厘米。投苗前7天,可使用微生物制剂进行调水,一般头次使用剂量为12~18克/立方米水体。
三、种苗下池
1、种苗一般以3.5~4克/只为佳,最好为4~7年期母鳖产,体格健壮无外伤,活力较好的。种苗下池前,采取必要的药浴措施能起到预防治疗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可使用1%的盐水过洗后,使用30克/立方米的土霉素药水药浴0.5~2个小时左右,可预防真菌类及细菌类病菌入侵甲鱼鱼体而致病。
2、投苗前,可大致测量下每个放养池的面积,估算每口池甲鱼的放养数量并列出清单,在投苗时依据该清单进行放养,同时还需统计其具体品种、数量、总重量等信息,为后期的养殖提供基本参数。一般情况下,日本鳖放养密度在30只/平方米,黄河鳖一般在40只/平方米左右。
3、种苗入池时,最好将苗种缓慢地倒在食台上,让小甲鱼自然游开,尽量减少放养过程中的应激与损伤。
四、放养初期的诱食与驯食
放养后的头两天不用急于投料,使甲鱼更易被诱食。第三天时,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鸡蛋以增加饲料的腥味、易于诱食,并将饲料加工成条状(厚不超过0.5厘米、宽不超过5厘米)进行投放。投放地点由池塘的整体逐渐向食台四周及食台本身转移,观察甲鱼上台情况。若甲鱼可上台摄食后,不可急于加料,摄食时间控制在1个小时为佳。驯食阶段最好控制在15天左右,便可开始投喂软颗粒饲料。

河蟹饵料投喂注意事项



一、河蟹饵料的种类
河蟹的食性杂,它的饵料包含天然饵料和人工饲料两种。天然饵料主要有浮游生物、水生植物、底栖动物和陆生动植物等,浮游植物包括硅藻、金藻、甲藻、裸藻、绿藻等,是早期幼蟹的饵料;浮游动物包括轮虫、枝角类、挠足类等,是河蟹优良的饵料;水生植物包括苦草、轮叶黑藻、菹草、马来眼子菜、芜萍、浮萍、水浮莲、水花生、金丝草等,是河蟹的主体天然饵料;底栖动物包括水域中的螺、蚬、河蚌、水蚯蚓等,是河蟹的上佳饲料;陆生动植物包括黄粉虫、蚯蚓及黑麦草、狼尾草、聚合草等。人工饲料分为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主要包括黄豆、豆饼、菜饼、棉籽饼、麦类、米糠、豆渣、酒糟、酱渣、花生饼等。动物性饲料,主要有螺蛳、蚬子、河蚌、蚕蛹、黄粉虫、蚯蚓、小杂鱼、蝇蛆、畜禽内脏等。河蟹的饵料种类繁多,但不能用单一的饵料饲喂。
二、河蟹饵料投喂注意事项
1、坚持精、青、粗合理搭配的原则
-般每天每次投饲量为蟹体重的5%-8%。但蟹有贪食动物性饲料的习性,如果长期投放动物性饲料,要在短期内改变成植物性饲料比较困难。
成蟹喂养时,一年中总的饲料分配为动物性饲料占40%,粗料(糠、饼、麸等)占25%,青料(水、旱草)占35%。上半年是蟹长骨骼的时节,在饲料分配上,青饲料占50%,粗饲料占30%,精饲料占20xx是蟹肥育期,在饲料分配上,精饲料占60%,粗饲料占20%,青料占20%。
2、投喂方法上要做到“四定”
定时:蟹的摄食强度随季节、水温的变化而增加或减少。在夏秋两季随着水温上升到15℃以上时,蟹的摄食能力增强,这时每天投喂一次。当水温下降到15℃以下时,蟹的摄食能力下降,可隔日或数日投喂一次。投喂的时间以傍晚前后为宜,这是因为蟹是昼伏夜出的水生动物。
定位:水草可直接投放,其他饲料投喂在接近水位线以下的土坡上,或投在浅水处。以便观察蟹的摄食、活动等情况,随时增减饲料和调节水质。
定质:精、青、粗饲料要合理搭配,前期以粗饲料和草类饲料为主,要稍多投些,后期是蟹肥育的重要时期,精饲料要多些。
定量:每天每次投喂量为蟹体重的5%-8%,水温高时取上限,水温低时取下限。
不过,在幼蟹培育期,每天定时、定量、多点投喂鲜活饲料(如水蚯蚓、黄粉虫等)、鱼粉、麦粉、蚕蛹粉、花生饼、麦麸、嫩菜叶、人工配合饲料等。日投喂量不超过幼蟹体重的3%-5%,其中70%在傍晚投喂,30%在上午投喂。
3、饵料投喂时间及投喂量
3月底至4月初,平均水温未达到10℃时,可少投或不投。如果这时水温超过10℃时,可投喂少量糊状饲料。
4月中旬后,平均水温上升到10-15℃时,可投喂糊状饼类、豆渣、米糠、猪血、配合饲料等,数量不宜多。
5-6月份,可大量投喂水草。
7-10月份,增加动物性饲料的投喂。
11月份以后,酌情少量投喂。
投喂时间一般为傍晚或下午4-5时,日喂一次。蜕壳期间,可少量多投。具体投喂数量,3-4月份。为蟹体重的1%左右;5-7月份为5%-8%;8-10月份为10%以上。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59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