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鹅咋喂才省料

棚舍应搭建在湖泊水库沟渠旁边,放牧场地宽阔,最好有树荫蔽日。苗鹅进棚后开食时即喂水草,以鸭舌草为佳,鹅喜采食。此期苗鹅腹内尚存部分卵黄,不致跌膘,每3~4小时喂1次,连续喂3天后,即可放牧。初期育雏棚舍内仍应注意气温变化,防止鹅群受凉。

一周后幼鹅采食量增加,放牧时间延长,尤其要利用晴朗天气放牧吃露水草。中午炎热休息时捞取大量鸭舌草分两层摆放,晾在架子上,防止暴晒,经数小时后第一层水分沥干,即可撒向鹅群让其采食。鹅食水草胃排空极快,饿感明显,要多喂几顿,气温下降时立即放牧,锻炼其觅食能力。日落时收牧、保持必要的能见度,撒喂第二层沥干的鸭舌草,同时应留下适量鸭舌草以供第二天晨牧前饲喂。每天打捞鸭舌草要依据鹅的食采量做计划,做到每天必打捞、不积压留存、保持新鲜、防止沤烂变质。

翌日清晨,幼鹅由于一夜的饥渴,放牧前应先放水,再喂水草。此时期鹅觅食能力最强,至中午10点左右气温升高即行收牧,一直持续到15~20天,幼鹅逐渐增长、消化粗纤维能力极强,能利用植物蛋白进行自身消化,应抓住这一时期进行全天放牧。

打捞水草和放牧应选择多个地点轮换,以利水草生长和青草再生。对于极少数体弱幼鹅,应剔出单独饲喂,必要时应补充糠麸谷粒料,恢复后入群。

1个月后,幼鹅头尾两翅长出白尾,俗称四点花,体重约1.5~2公斤。此时以吃饱为主,每天宜喂4~6顿。随着气温越来越高,应做好防水防渴、防暑降温措施,搭凉荫棚以利休息。同时切勿忘记驱虫,一般用左旋咪唑较好,每片0.1克,每天每只喂一片,连喂3~4天。之后幼鹅逐渐长大,至2个月即全身覆盖羽毛,俗称穿大褂,能抵御外界各种环境。3个月即成鹅,九十月份正赶上放牧稻茬田,可育肥出售。

相关推荐

幼鹅须防八种病


小鹅瘟此病主要以预防为主,在种鹅产蛋前1个月左右连用两次小鹅瘟疫苗,超前预防。万一染发小鹅瘟病,可喂藿香正气水治疗,每日2次,每次1毫升。

寄生虫雏鹅1月龄时进行第一次驱虫,可在晚上对每公斤体重鹅投喂硫双二氯酚150~200毫克,对绦虫、吸虫及线虫有特效。

鹅白痢此病主要是由细菌感染所致,用辣椒粉、生姜适量,放入锅内炒几分钟,然后拌入米糠再炒,米糠炒熟放凉后喂给,连喂两天可治愈。

鹅流感主要发生于雏鹅,大多因气温突变而致。病鹅精神不好、食欲不振、挤成一堆,流鼻涕、摇头晃脑,病程3~5天,治疗不力则死亡。治疗方法为给病鹅肌注青霉素,也可口服磺胺嘧啶片,同时注意保暖。

风湿症此病又称风脚病,防治时将雏鹅的脚掌叉剪开,挤出污血,放入人尿中浸泡3~5分钟,即可痊愈。

中毒症喂鹅的青饲料中常残留农药,容易引起中毒,若不立即抢救,可造成死亡。用手把鹅嘴掰开,及时灌进干尿素10~15粒后喂水,之后放牧河里让其自由饮水,2小时后,中毒鹅便可慢慢恢复正常。

球虫病该病主要危害3周龄至3月龄鹅,预防应集中于20~90日龄,可在每公斤饲料中加入氯苯胍50毫克(治疗量用100毫克),连用10天。

禽霍乱此病系由禽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急性型病鹅闭目呆立、精神萎靡、没有食欲,体温高达41℃~43℃,发病2~3天死亡。发病后应及时治疗,可用青霉素和链霉素合剂肌注3~4天,每天2次,并在饲料中加入0.02%的复方新诺明,即可控制本病。

泥鳅苗种咋培育



场地选择

泥鳅苗种的养殖场地应符合以下条件:水源充足,进、排方便,能自灌自排更好;水质清新,无污染;培育地的土质为中性或微酸性的粘质土壤;阳光充足,环境安静;交通便利,供电正常。

池塘建造

苗种池的面积以50-100平方米为宜,池塘四周应高出水面40厘米,池埂坡度60-70度,池深80-100厘米。池壁应夯实,并用50×50厘米的水泥板做护坡,池底铺设腐殖泥土20厘米左右。为方便捕捞,池中应设置鱼溜,面积约为池底的5%,比池底深30-35厘米,鱼溜四壁用木板围住或用水泥砖石砌成。进、排水口呈对角线设置。进水口要高出水面20厘米,排水口要设在鱼溜的底部,并用PVC管接上,以便调节水位。

防逃设施

养殖池的周围要用网片、钙塑板或瓷板做围墙,以防蛇、鼠等敌害进入养殖区;在进、排水口用120目密眼网布包裹,以防止泥鳅逃跑及敌害生物、野杂鱼卵(鱼苗)进入池塘。

清池蓄水

泥鳅苗放养前10天,要清整池塘,查洞堵漏,疏通进、排水管道,翻耕池底淤泥。放水深至10厘米后,每10平方米用1公斤石灰化桨后全池泼洒,消毒。清塘3天后,加水至30厘米深,施基肥。施肥量为:每立方米水体施入鸡粪3公斤或猪、牛、人粪5公斤,也可以每立方米水体施入氮肥7克、磷肥1克。

苗种投放

在苗种投放的过程中应注意:放养前先进行试水,检查水体的毒性是否消除;放苗时盛苗容器内的水温与池水水温的差距不能超过2℃,如泥鳅苗种用尼龙袋充氧运输,则应在放苗下池前作“缓苗”处理,即将充氧尼龙袋置于池内20分钟,待袋内外水温一致时,再把苗
种缓缓放出。泥鳅苗的投放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1500-2000尾。

调节水质

泥鳅苗种下池后,应根据水色情况适量追肥。追肥可用过磷酸钙、尿素、碳铵等化肥。方法是应采取少量多次,水色以黄绿色为好,水深需控制在30-50厘米以内,透明度控制在20厘米左右;同时要注意加注新水,每周换水1-2次,以保持池塘水质“肥、活、嫩、爽”。

科学投饵

投饵应视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当水温在15℃以上时泥鳅的食欲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强,25-27℃时食欲特别旺盛,28℃以上食欲则渐退,超过30℃或低于12℃时应少投甚至停喂。一般来说,泥鳅体长小于2厘米时,每20万尾苗种用1公斤黄豆磨成15公斤豆桨,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规格达到2厘米后,应投喂配合饲料,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
当泥鳅养至体长3厘米时,要进行筛选分池,放养密度以每平方米60-80尾为好,日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4%-10%。在投饵时,还要注意勤打扫、清洗饲料台,做好饲料台、工具等消毒工作,并定期投喂预防鱼病的药物。

病害防治

泥鳅苗种阶段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是:因水中溶解氧不足、溶解氧过饱或其它气体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气泡病,病鳅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发病时,要立即加注新水,并每亩用食盐4-6公斤溶解后全池泼洒。由短杆菌感染所致的赤鳍病,病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红,腐烂,可用1毫克/公斤漂白粉全池泼洒。由车轮虫引起的病害,病鳅身体瘦弱,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水面打转,体表黏液增多,可用0.7毫升/公斤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

防害防逃
 
加强巡池,每天早、中、晚各巡池1次,观察泥鳅的活动和水色变化情况,检查进排水口和池塘,防止敌害入侵及泥鳅逃跑,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陕西科技报/2006年/4月/20日/第002版

规模养猪科学省料措施


在养猪生产的直接成本中,饲料占70%左右。在饲料价格连续攀升的形势下,怎样才能做到既满足猪机体的营养要求,又能节约饲料增加效益显得越来越重要。下面介绍规模养猪省料的几种方法:
1.选好仔猪。规模养猪必须选养三元杂交仔猪,以身腰长、前胸宽、嘴短、后臀丰满、四肢粗壮、争食抢食的长白、大约克猪为最好,只需160天左右即可达到90~100千克,可缩短育肥期20~50天。
2.分圈饲养。仔猪60日龄后要分圈饲养,每圈2~3头猪,以免其在户外嬉戏追跑耗能。
3.及时去势。小公猪30日龄、小母猪40日龄阉割,分别比习惯的60日龄阉割增重15%左右,且伤口愈合较快,可缩短育肥期20天左右,节省饲料20%左右。
4.及时驱虫健胃。仔猪60日龄时驱第一次虫,以后每2~3月驱虫一次,按猪每千克体重用抗蠕敏或驱虫净15~20毫克,一次拌料喂服,驱除体内寄生虫。如有猪虱,可用食盐10克、煤油10毫升、温水20毫升混匀涂抹在猪体表杀虫。驱虫的同时,每头猪用生石灰1千克溶于5千克水中,取上面的清液拌料饲喂,每日2次,连喂2~3天洗胃,清除体内各种害虫。一周后,再按猪每千克体重用大黄苏打片1片(最多不超过15片)研细,分3次拌料喂服健胃。这样,每头猪可增重10~15千克,缩短育肥期25~40天。
5.科学饲喂。根据猪前期生长慢、中期快、后期又变慢的生长发育规律,为获得较高的饲料报酬,应采取直线育肥的饲养方式,以缩短饲养周期,节约饲料。同时,要实行精、青、粗的饲料搭配,并实行生饲干喂;在饲喂次数上,采取日喂两餐制,以减少因多次饲喂刺激猪运动而增加能量的消耗和饲料的抛撒损失,()降低饲料的利用率。
6.分段饲养。母猪空怀阶段和怀孕头80天完全可以以青饲料、优质粗饲料和糟渣类饲料为主,每天只搭配1千克左右的精料。在临产前1个月,每天喂给2~3千克精料。这样,既保证了胎儿正常发育,母猪每怀孕一胎还可节省精饲料60~90千克。
7.适时配种。将仔猪60日龄断奶提早到40~45天,这样可促使母猪早发情、早配种,缩短空怀期,相对节省饲料。
8.冬暖夏凉。圈舍要保持清洁干燥,冬天有利保暖,夏天有利散热,为猪创造一个适宜生长的环境,以减少疾病的发生。一般猪的生长适宜温度为17℃~21℃,过高或过低对饲料利用率均有不良影响。
9.严防疫病。每年春、秋两季,按时给生猪注射三联苗,可有效控制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大疾病,减少死亡率,相对减少耗料。
10.适时出栏。肉猪体重在20~90千克时,日增重直线上升,100千克以后生长缓慢,且日增重逐渐下降,故肉猪养到90千克左右时出栏为好。

生猪养殖下步咋走


“生猪价格在5.5元/斤上下徘徊,一头猪出栏要赔300元-400元”,3月13日,一个养殖户说。3年一轮的“猪周期”已不再明显,养殖利润高峰期是200元/头至800元/头,低谷期则是-400元/头至-300元/头。2013年春节前两周生猪价格走低,历经2014年的“寒冬”,2015年——依然“寒气”逼人。

养猪进入“新常态”,养殖户将何去何从?

从全省生猪的生产情况来看,2014年我省生猪存栏年增长率连续第5年突破了30%,年出栏10万头以上的大型猪场增长较快,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程度超过了60%;从全国来看,生猪存栏比较稳定、年出栏7亿余头,规模化养殖的出栏量比重大幅攀升,但同时,利润被压缩、盈利微弱。山西农业大学教授李步高讲了一个故事:“有这样一个现象,一个夫妻档的养殖户,养了20头猪,管理非常精心,他们的成本降下来了,这几年没有赔钱。但是,1000头以下的规模场,很大一部分在赔钱,而且有的难以为继,已经退出了养猪领域。”

养猪养了七八年的山西长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姚军说,他正在努力做一个种猪管理数据库,目标是提高母猪年提供肥猪数。他说,“国外生猪的价格并不高,但是利润还不低,原因是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高,而提高生产水平的关键在良种”。“长期追求数量型发展,忽视对种猪遗传性能的改良,造成了目前种猪遗传性能低下、优质种猪供应不足”,省遗传评估中心主任王效京坦言,“我省每年更新需要的种猪有60%以上依靠外调,正在陷入引种—维持—退回—再引种的恶性循环。这样,一是造成种猪质量良莠不齐,二是带来极大的生物安全隐患,三是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不足16头,严重制约了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这些也不同程度印证了山西农业大学教授李步高的观点,他告诉记者,随着消费结构的调整和规模化发展的推进,猪肉的供给已经基本满足了需求,有的年份甚至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2013年春节前开始走入低谷的生猪价格,到今天都徘徊不前的情况已经说明产业效益在下降,“猪周期”已不再明显,生猪产业进入一个新的调整期,一味追求规模增长的数量型发展方式很难再延续。李步高说,在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型的过程中,种猪质量成为关键。

据介绍,我省猪品种资源丰富、特色明显,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已先后培育成功9个新品种、配套系,其中马身猪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品种名录,晋汾白猪获国家级新品种证书,马身猪、山西黑猪列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省畜禽繁育工作站的张树方说,目前,我省已成立了猪育种协作组,将遴选50家重点种猪企业,充分利用育种技术结合以生猪生产性能为核心的大数据,促进产业向质量型发展转变。

产蛋鹅如何补喂饲料


看膘情补料

喂得过肥的母鹅,卵巢和输卵管周围沉积了大量脂肪,使体内分泌机能失调,影响卵细胞的生成,因而产蛋量大大降低,甚至停产。过瘦,营养缺乏,产蛋量自然要降低或停产。对过肥鹅要适当减少或停喂精饲料,圈养的母鹅适当增加运动或放牧。过瘦母鹅,要及时增喂精饲料,应注意增加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晚上还要给产蛋鹅加一二次精饲料。

看粪便补料

如果鹅排出的粪便粗大、松软呈条状,表面有光泽,轻轻拨动能分成几段,说明营养适宜,消化正常。若排出的粪便细小结实、颜色发黑,轻轻拨动粪便后断面成颗粒状,表明精饲料喂量过多,青饲料喂量过少/,饲料中营养成分较高不易吸收,引起消化吸收不正常,应减少精饲料的比重,增加青饲料比重。

要是鹅排出的粪便颜色浅、不成形,一排出就散开,说明精饲料喂量不足,青饲料喂量过多,饲料中营养水平过低,应补喂精饲料。

看产蛋补料

产蛋鹅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需要比不产蛋鹅高1倍,而对矿物质及维生素的需要就更多了。一般来说,产蛋鹅每昼夜日粮总量为150克~300克。如果产蛋鹅摄入的饲料营养物质不足,蛋壳会变薄,蛋形变异,蛋也较小。发现这种情况,必须加豆饼、花生饼和鱼粉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饲料,使产蛋鹅日粮粗蛋白含量提高到22%,每日饲喂量增至300克,同时适当注意添加矿物质饲料。

养青蛙喂什么?蝌蚪、幼蛙及成蛙阶段饵料均有区别


蝌蚪期:以红虫、水蚤或蝇蛆为主食,也可以豆浆、豆渣、豆饼粉或小球藻为主食,加喂适量鱼粉可促进生长,后期可用豆浆、麦麸、豆腐渣配合饲料或米糠及鱼粉等饲料。幼蛙期:以鲜活的蚯蚓、蝇蛆、小鱼虾、昆虫、蝎牛或泥鳅等活饵喂养。成蛙期:主要喂人工培养的蝇蛆、蚯蚓、红虫或球藻水蚤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饵。

很多人都吃过青蛙,但是很少人对青蛙的养殖都不是很了解,青蛙最早的时候是蝌蚪然后慢慢的变成了幼蛙最后再进化成为成蛙,这每个阶段它所需要的生长环境都是不同的,每个环境的饲料也是不同的,因此要分别开来。

蝌蚪的饲养管理

食用青蛙人工饲养必须从人工采卵后养育孵化,出膜后的蝌蚪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0~800尾。蝌蚪孵出后第4天开始人工投饵,蝌蚪需经一周饲养后移入饲养池。大约20~30天后逐步以红虫、水蚤、蝇蛆为主食,也可以豆浆、豆渣、豆饼粉、小球藻为主食,加喂一定的鱼粉可促其生长。一般每万尾用15个熟鸡蛋揉碎带水泼喂1~2次。第5天后,改用豆浆、麦麸、豆腐渣配合饲料或米糠及鱼粉等饲料,每天投入1~2次,饲料投放在饵料台上,粉末状饵料先用水调成粘稠状再泼喂。

1、蝌蚪的管理:当发现池水中有气泡或水质有腐臭味时要立即换新水,一般每3天换一次,天气干旱多日,连续高温时,每2天换一次水。

2、变态期管理:蛙卵孵化后70天左右变成为幼蛙。蝌蚪从出现前肢到完全变态的这一阶段时期主要靠吸收尾部供给,靠肺呼吸空气,并开始跃出水面登陆栖息,当有90%以上蝌蚪变为幼蛙时,即可移入幼蛙池饲养。

幼蛙的饲养管理

1、强化驯养:用高密度集中圈养可按每平方米100~150只的密度,圈养在内壁光滑,高度1米以上的水泥池中,池水深20厘米左右,在水面上放置饵料台,池内不设陆地,迫使幼蛙上台集中采食和栖息。

2、诱饵驯食:先用鲜活诱饵料喂1~2天,第3天开始在诱饵中添加20%的人工饲料,以后逐日加大比例,10天后增加到80%活饵料,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虾、昆虫、蝎牛和泥鳅等;死饵是指蚕蛹干、动物内脏及配合饲料等。

3、以动带静:死饵活化,最后过度到完全摄食人工饵料。同时要求投料定时、定量、定位。投料时间,春、秋季在中午前后,夏季在傍晚或早上,每天投料1~2次,每次投料要在1小时左右幼蛙吃完。体重50克以下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6~8%;体重100克以上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8~10%。饵料要求新鲜、干净和富有营养。

4、筛选分级与分养:幼蛙驯养20~30天时,应放干池水,并将大规格的幼蛙按每平方米60~80只密度转入成蛙池饲养;小规格幼蛙仍留原池驯养。采用饲饵、室内立体、多层箱笼密集养殖,是养殖青蛙的一种新方法。将青蛙养殖在塑料箱和木箱中,进行小型养殖产量极高,每平方米可养殖数百只,一般从孵化到成蛙,只需5个月时间。

成蛙的饲养管理

幼蛙转入成蛙池后,青蛙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加快,是形成商品产量的重要时期,除供应充足的饵料,蝌蚪变态成蛙时即需增加动物性饲料的饲喂,主要是人工培养的蝇蛆、蚯蚓、红虫、球藻水蚤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饵。

在活饵不足的情况下,可搭配混合饲料,如用菜子饼(粉状)60%、米糠(或麦麸)30%、大豆粉5%、鱼粉5%配合均匀效果较好。蝌蚪活跃在水中,5天以后可供给精饲料,为豆浆、蛋黄、水蚤、空心菜、蕃茄及水中浮游生物。

此外,在土堆上养蚯蚓,只要每天傍晚分片在土堆上洒上一些浓度为3~5%的石灰水,蚯蚓即会倾巢而出,充当蛙饵。还要适量喂些配合饲料,并要及时分养,调整饲养密度。成蛙饲养1个月后,蛙体重量达100克时,饲养密度每平方米30只,2个月后改为每平方米10~15只。再经短期饲养,即可成为商品蛙上市。

缩短青蛙养殖周期方法

美国青蛙按常规方法养殖,当年很难达到250克以上上市规格。要缩短美蛙养殖周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人工室内控温养殖一般在冬季进行。选择墙壁厚,密封好,大小适宜的房间作蛙房,房内设水泥结构的蛙池。池的面积一般不超过4平方米,池高0.8米,底部呈15度倾斜,可数池并排,各设一进出水口。放养前用3ppm漂白粉(含有效氯约33%)溶液对池四周、蛙房及用具等消毒,72小时后将池水放干。挑选健康无病蛙用15ppm高锰酸钾液和3%盐水消毒15分钟后放养。一般采用人工填喂颗粒饲料的方式喂养,日投喂量为蛙体重的10%~15%。室温控制在20℃以上。每天早晚用清水冲洗一次,每半个月用1ppm漂白粉或高锰酸钾消毒一次,定期按100公斤饲料拌20克土霉素投喂2天。此法可使美国青蛙在冬季正常生长,成活率高达95%以上,缺点是投资较大。

2、大棚养殖一般在秋冬季节和越冬后期进行。在蛙池上方搭1.5米高的塑料大棚。池宽4~5米,池中间设一小埂,以便操作。日常管理工作与常规养殖基本相同。越冬前后分别采用大棚养殖,可使蛙摄食时间延长2个月左右,秋冬季节刚变态的幼蛙可以在越冬之前充分摄食,有利于提高越冬成活率;越冬后期提前对美蛙种蛙进行棚养殖,可使产卵期提前15~30天。

3、人工催产选择血缘关系较远,体形稍长,性特征明显的健康二龄蛙作为种蛙,一般要求种蛙体重大于400克。通常选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进行人工催产。500克以上的雌蛙,注射HCG2000单位加LRH-A200微克混合药剂1.5~2毫升,体重小于500克的雌蛙注射1.5毫升,雄蛙剂量减半。在臀部肌肉45度角进针1.5厘米注射,注射后用酒精球擦洗注射部位,按雌雄1:1比例小心放入产卵池中。一般经40小时蛙抱对产卵。此法可以使产卵期提前,同时产卵集中,有利于日常管理。

4、对早期胚胎实施脉冲电刺激在产卵后2小时,将受精卵入盘内,用电脉冲连续处理6分钟,然后移至网箱中孵化。这样可使孵化率提高10%以上,蝌蚪提早7~10天变态,而且蛙抗病力增强,生长速度快。

5、在土池中埋设网箱孵化和培育蝌蚪将土池水位调至50厘米左右。孵化网长宽均为1米,高0.7米,四周及网箱底部用木桩固定,入水30厘米。受精卵在孵化箱内应分布均匀,呈漂浮状,同时要注意及时清除死卵,孵化密度应低于每平方米水面10000粒。池消毒同土池养殖。蝌蚪池网箱一般入水40厘米,投喂量以两小时基本食完为准。越冬期将网箱沉入池底。

通过以上小编的介绍,想必大家对青蛙的养殖应该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青蛙的成长是三个阶段的过程,因此要养殖好青蛙,就必须对这三个阶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上小编的整理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新的养殖朋友们。

让你养猪省料的四大绝招!


饲料成本占到养猪成本的比例还是很大的(大概是70%),节省饲料的情况下,把猪养好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下面介绍:让你养猪省料的四大绝招!让你既省钱又省力,养好猪!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

1,选择好品种,分猪舍饲养,规模养猪场一般会选择三元杂交商品猪,主要品种是长白,大约克等,这些猪的特点是身躯和猪腰部较长,前胸较宽,臀部丰满,四肢粗壮,争抢饲料等,可以缩短育肥期,猪只要品种较好,没病的情况下,生长速度就是比较快的,在仔猪两个月之后,要分猪舍饲养,每个猪舍猪不要太多,避免猪嬉戏打闹消耗能量。养猪省料的四大绝招,每一个养殖户都感兴趣的!2,早日阉割,断尾,仔猪在出生7-10天的时候要做好阉割,这个时期,仔猪的痛觉系统发育还不完全,仔猪恢复能力比较强,伤口愈合比较快,阉割之后要注意感染的问题,做好消毒。断尾也是越早越好,既可以省料,也可以避免仔猪之间咬伤玩弄尾巴。
3,分段饲养,做好健胃,母猪在怀孕前期可以以青饲料,粗饲料为主,每日可饲喂1公斤的精料,临产前一个月要加料饲喂,猪胎前三个月增加40%的体重,第四个月增加60%的体重,因此需要加料饲喂。仔猪需要做好驱虫和健胃,如果猪身上有寄生虫,那么会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做好健胃工作后,每头猪可以增重30斤左右。可以节省10%的饲料。

4,重防疫,适时出栏,每年春秋两季,需要做好疫苗,可以有效控制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可以降低猪的死亡率,可以减少饲料消耗,育肥猪在体重40斤到180斤时,增重是以直线上升增长,但是200斤之后生长速度缓慢,每日增长慢慢下降,因此要做好育肥猪的早日出栏。

幼蟹养殖


养殖环境
培育池建造培育池的位置应选择靠近外河,无污染,水质清新,交通方便,具备电源,避风向阳的地方。池子面积不宜过大,一般采用4016m2的长方形。池底清除过多的淤泥,中间挖一条深沟(可保水深1m),两边较浅(可保水深(0.3~0.5m),池底形成一定的坡度,池子两端建进、排水系统,进水口安一道60目筛网,在进水口附近,最好建一个与培育池面积相等的蓄水预热池,放苗前15天左右,培育池要用漂白粉、生石灰等严格消毒,消毒后进水预热,池底每隔一米栽种一株水草等水生植物,水面以上20厘米的池坡上插15厘米高的塑料纤维板防逃,池底按装罗茨鼓风机充气的管道。池子上部的大棚,呈拱形,骨架材料一般采用毛竹。棚顶覆盖塑料薄膜。棚顶最高处距水面1.5m左右(以便管理人员用小船在内操作),薄膜四周埋入土中,大棚两端留门。薄膜最好用一片大目网(或旧鱼网)罩在上面,以防风把薄膜吹破。

饲料配方 投饵:投喂的饵料必须新鲜、适口,营养充足,蟹苗下塘的初期,可投喂豆浆和煮热的蛋黄、水藻(轮虫)等,7天以后,可增投鱼,虾,螺、蚬的碎肉及豆饼,颗粒逐渐增大。每天投饵次数,前期3~4次,后期2~8次。投饵量,蟹苗下塘后10天中,日投饵量为蟹体重的200%,10天后日投饵量为150~100%,30天后日投饵量为80-50%。平时要根据天气、水质、余饵等酌情增减投饵量,饵料泼洒要均匀。

养殖管理
放苗大棚培育池水温稳定在13℃以上,pH值7.5~8.5,溶氧5毫克/升以上,即可放苗。每亩一般放苗5公斤左右,放养的蟹苗必须健壮、活泼,经过充分淡化,放苗前,要检验水中毒性是否全部消失(拿少量蟹苗试一下水),如箱运的蟹苗,可先用培育池池水喷洒蟹苗两次,如充氧水运的蟹苗,要先把苗袋的水温调到接近池水的温度,温差不得超过3℃,放苗后,要立即向水中充气增氧。

日常管理:

1.换水。蟹苗初下塘3~5天内可不换水,5天以后,根据天气、水质、水温等情况,逐步增加换水量,但换水后,池水水温与换水前水温温差一般不要超过3℃。

2.充气。蟹苗下塘后,要不间断地向池水充气,保持水中有足够的溶氧。

3.通风。遇有晴天气温高时,中午可打开两端的小门,以便调节大棚内空气和温度。

4.防病。每隔10天左右,向池中泼洒少量生石灰水。如发生病害、敌害,要及时治疗和清除。

幼蟹出池:幼蟹在原培育池中可养至六期以上,但三期以后就可以出池,具体出池时间可根据销售或放养等情配而定,幼蟹出池的前两天,要把塑料薄膜拆去,使培育池水温降至自然水温。出池方法,可采取放水收集或灯光诱集。

黄[鱼幼]


中文名称黄[鱼幼]

拉丁名称Hypseleotris swinhonis (Gunther)

英文名称Swinhon's sleeper

异名火烧鱼、蒲鳢、暗色土布鱼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鲳亚目

拉丁亚目名Stromateoidei

中文科名塘鳢科

拉丁科名Eleotridae

中文属名黄[鱼幼]属 (短黄鳢属)

拉丁属名Hypseleotris Gill,1863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我国见于黑龙江、辽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珠江水系和内蒙古。

形态特征
第1背鳍条Ⅵ-Ⅷ,第2背鳍条Ⅰ,11-12;臀鳍条Ⅱ-Ⅲ,6;纵列鳞28-32。体长为体高的4.0-5.0倍,为头长的3.0-3.8倍,为尾柄长的3.1-3.6倍,为尾柄高的8.2-10.9倍。头长为吻长的3.6-5.0倍,为眼径的3.0-4.2倍,为眼间距的4.2-6.7倍。体侧扁。头较大,侧扁。口大,端位,口裂斜,后延达眼的下缘。下颌突出,稍长于上颌。眼大,侧上位,眼径大干眼间距,等于或大于吻长。上、下颌齿1行。除头部及前后鳃盖骨被圆鳞外,体全被栉鳞。背鳍两个,彼此分离,第1背鳍最长鳍条末端可达第2背鳍起点。腹鳍胸位,左右分离而不相愈合。尾鳍圆形。体淡褐色,背部暗灰色,体侧具12-15条暗灰色横纹。背鳍具有4列黑色小点,尾鳍亦有数列黑色斑点。其他各鳍无色。

生活习性
淡水生。

幼蛙水霉病


疾病名称水霉病

为害对象 蛙卵、蝌蚪、幼蛙、成蛙
病原 为水霉菌

症状 蛙卵患病时,肉眼可见卵块四周长出灰白色菌丝,从而影响牛蛙卵的孵化率和成活率。患病蝌蚪主要在尾部,幼蛙和成蛙主要在四肢长有絮状浅白色菌丝,寄生处伤口红肿、发炎,可继发其他疾病。蝌蚪、牛蛙最后消瘦而死。

发病规律 多发生在春季。

防治方法
(1)注意防止水体污染。在蛙卵孵化过程中,当气温骤然下降时和阴雨天气可将卵装进水盆,放在室内用白炽灯照射孵化。霉菌严重污染或牛蛙患过水霉病的水体,也可用生石灰水或高锰酸钾稀释溶液清池消毒。

(2)注意防止蝌蚪、牛蛙机械性损伤,受伤后可用1%高锰酸钾涂抹伤口。

(3)蛙卵、蝌蚪、牛蛙患病后,可用5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浸洗15-20分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73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