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鹅须防八种病

yz023.cOM

小鹅瘟此病主要以预防为主,在种鹅产蛋前1个月左右连用两次小鹅瘟疫苗,超前预防。万一染发小鹅瘟病,可喂藿香正气水治疗,每日2次,每次1毫升。

寄生虫雏鹅1月龄时进行第一次驱虫,可在晚上对每公斤体重鹅投喂硫双二氯酚150~200毫克,对绦虫、吸虫及线虫有特效。

鹅白痢此病主要是由细菌感染所致,用辣椒粉、生姜适量,放入锅内炒几分钟,然后拌入米糠再炒,米糠炒熟放凉后喂给,连喂两天可治愈。

鹅流感主要发生于雏鹅,大多因气温突变而致。病鹅精神不好、食欲不振、挤成一堆,流鼻涕、摇头晃脑,病程3~5天,治疗不力则死亡。治疗方法为给病鹅肌注青霉素,也可口服磺胺嘧啶片,同时注意保暖。

风湿症此病又称风脚病,防治时将雏鹅的脚掌叉剪开,挤出污血,放入人尿中浸泡3~5分钟,即可痊愈。

中毒症喂鹅的青饲料中常残留农药,容易引起中毒,若不立即抢救,可造成死亡。用手把鹅嘴掰开,及时灌进干尿素10~15粒后喂水,之后放牧河里让其自由饮水,2小时后,中毒鹅便可慢慢恢复正常。

球虫病该病主要危害3周龄至3月龄鹅,预防应集中于20~90日龄,可在每公斤饲料中加入氯苯胍50毫克(治疗量用100毫克),连用10天。

禽霍乱此病系由禽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急性型病鹅闭目呆立、精神萎靡、没有食欲,体温高达41℃~43℃,发病2~3天死亡。发病后应及时治疗,可用青霉素和链霉素合剂肌注3~4天,每天2次,并在饲料中加入0.02%的复方新诺明,即可控制本病。

相关阅读

早春初夏须防鳖红脖子病



利用池塘养鳖,是农家致富的好门路。但是,在早春初夏季节,鳖容易发生红脖子病,俗称颈肿病,又称俄克托病和阿多福病。
其症状是:咽喉部及颈肿胀,红肿,脖子伸长而不能缩入壳内,腹部出现红色斑点,肌肉水肿,行动迟缓,时而浮于水面,时而匍匐于陆地,人走近也不逃避。病情严重时,口、鼻出血,肠道发炎糜烂,全身红肿,眼睛浑浊,发白而失明,不久即死亡。
红脖子病对各阶段鳖均可感染,传染极快,死亡率一般为20-30%。流行地区甚广,是养鳖生产中最可怕、最常见的疾病,尤其是在早春至初夏季节容易流行。这可能是因为刚过冬天的鳖肠粘膜上皮细胞抵抗力下降所致,病原菌侵入机体的途径可能是经过消化道。
防治方法:时常注意保持水质清新,勿使病鳖混入,及时清除残饵,能减少该病的暴发流行;如发现病鳖,应立即捞出,进行隔离治疗,病死的鳖应埋掉。池塘用生石灰消毒(每亩水面15-20公斤);用土霉素、金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拌入饵料中投喂,按每公斤体重,第1天用药0.2克,第2天-第6天减半计算,6天为1个疗程。病情较严重时,可选用金霉素或氯霉素进行腹腔注射,每公斤鳖一次注射15万-20万国际单位,每天1次,连续注射2天-3天。用病鳖的病变组织(肝、脾、肾)做成疫苗,混入饵料中投喂,或进行腹腔注射,剂量为每公斤鳖使用1毫升-2毫升,可使鳖体产生免疫因子,预防此病的发生。(陈旭)

高温季节须防罗非鱼链球菌病




罗非鱼链球菌病是罗非鱼养殖过程中的细菌病,属革兰氏阳性菌,20xx年发生在广东、广西、海南三省的一种鱼类疾病。网箱和池塘养殖的罗非鱼均有此病的发生,主要危害亲鱼和100克以上的幼鱼和成鱼;流行高发期为5~9月份;流行水温为25℃~37℃,在水温32℃以上易发;传染性强,发病率达20%~30%,发病鱼的死亡率可达80%以上,每年造成罗非鱼养殖损失很大,但是部分养殖户于对此病的认识很少,难以进行正确的诊断与治疗。目前在江苏地区时有发生此病。

患病的罗非鱼一般在池塘边离群独游、身体弯曲打转,或者在水面上慢游,反应迟钝,体色发黑,鱼体运动失衡。死鱼眼球外突、肛门红肿等同时伴随着眼部出血,鱼体下颊部出现鳞片脱落、出血、肌肉坏死等现象,其他部位如腹鳍、胸鳍、尾鳍的基部有出血并伴有肌肉坏死现象,与出血病症状较为相似。

预防措施:
1、鱼塘进水前使用生石灰全塘泼洒,进行塘底消毒,50公斤/亩;。

2、放养密度要合理,密度不能过大。

3、池塘水位高度保持在2-2.5米左右。

4、投放水浮萍,覆盖鱼塘水面的一半,浮萍既是罗非鱼的饵料,又能挡住太阳强光,起到降低池塘水温的作用。

5、加强日常监控力度,定时检查的鱼的活动、摄食等情况,一旦发现病鱼要及时防治。

6、注意水质变化,养殖中后期要适当换水或进行底改,确保池塘水质符合养殖要求。

治疗措施:

1、发病期间,减少投喂,尽量切断病原菌传播;加强水质管理,如增氧、调水等。

2、定期进行水体消毒,每天1次,连续2天。

3、内服抗生素类药物。

4、水质较差时,可多开设增氧机或用生物制剂进行调节水质,保持水质良好。

鹅病流行特点与防控对策


罗浩元1,陈桂林2,陈海3

(1.广西平南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537300;2.广西平南县动物卫生监督所537300;3.广西平南县思旺镇水产畜牧兽医站537321)

摘要: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鹅的养殖数量日益增加,伴随而来的便是不断产生的鹅病,这给养鹅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对当前鹅病多发的流行特点、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鹅病产生前后应采取的相关对策,意在有效控制鹅病,降低经济损失。

关键词:鹅病;流行特点;对策

1流行特点

随着养鹅规模的日益扩大,养鹅业不断发展,鹅病呈现出很多新的流行特点。

1.1复杂性增加,新病不断出现

近年来鹅病流行呈现的最主要的新特点便是鹅病的复杂性增加,新病不断出现。鹅病的复杂性以及新病不断出现是随着规模的不断增加而出现的,而养鹅场的规模不断扩大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养鹅场发展中不可调和的矛盾。

1.2防治难度不断增加

造成鹅病预防治疗难度不断增加的客观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鹅病的复杂性增加,新病不断增加,为养殖户针对性预防鹅病,准确诊断鹅病,及时治疗鹅病增加了难度;另一方面,造成鹅病的原因多样化,如胚源性以及各种病毒细菌,致病因素复杂化,养殖户很难做到严密防治。主观上的原因是养殖户的防控技术没有与鹅病同时进步,防治手段都相对落后。

1.3发病率、死亡率越来越高

现代鹅病流行的特点是鹅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较过去高。养鹅场暴发鹅病更加容易,概率更高,而且一旦暴发流行性疾病,很快就会波及到整个养鹅场,十分容易传染、肆虐,造成大量的死亡。这与养鹅场的规模、管理模式密切相关,是现代养鹅业流行的另一个明显的特点。

2.防控对策

鹅病流行日益复杂化,传统的防控对策不太有效,所以必须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防控现代鹅病。

2..1防控根本原则

防控鹅病,首先养殖户要树立起正确的防控观念,坚持科学的防控原则。养殖户要树立起重视疫病、重视免疫工作的观念,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治并举”的原则。养殖户要重视疫病防疫的工作,这是现代养鹅业中的核心重点工作,积极做好各项免疫工作,防患于未然。

2..2具体防控方法

鹅病的防控要从小抓起,从雏鹅破壳而出的那时起就应该开始鹅病的防控工作。首先淘汰掉一部分劣质的雏鹅,然后对挑选出的合格雏鹅进行科学饲养,当雏鹅6周龄左右的时候需要注射相关的免疫疫苗;其次,在日常饲养鹅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疫病的高发时节,需要在鹅的正常饲料中添加合适的药物以及少量的抗生素,最后,对鹅群时时关注,一旦发现有疫病的症状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治疗鹅病要根据其症状准确诊断为何种具体的鹅病,根据鹅病用对药,用好药。此外,鹅病的预防要从点滴做起,最根本的是做好养鹅场的日常卫生和药物消毒工作。养殖户应该每日清理一次鹅粪,鹅10周龄以后,由于其进食量大,排粪多,还应该适当的增加清粪频率。定期对养鹅场进行药物消毒处理,可以使用消毒粉或者消毒液。对地面的消毒工作使用消毒粉效果最佳,对鹅笼以及空气的消毒则通过喷洒消毒液的方式,如果两种方式结合使用的效果更佳。

2..3科学饲养管理

通过改善鹅饲料的营养结构以及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来防控鹅病,是现代化养鹅的基本要求,也是防控鹅病的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手段办法。养殖户饲喂鹅群的饲料首先要保证营养丰富,其次应该去单一化,人工饲料与天然饲料相结合,提高鹅群的体质,增强鹅群的免疫能力。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是指将现代的养殖管理方法与养殖户传统的养殖经验相结合,在管理饲养鸭群的过程中体现高效率、低成本、高品质、技术性等特点。

3结语

防控鹅病需要现代科学的方法,做好免疫预防工作,加强饲养管理工作,确保疾病诊治工作等。

参考文献:

马力,杨丽梅.几种常见鹅病的防治.中国禽业导刊,2007(06):36.

侯治平.鹅病防治技术.四川农业科技,2000(11):20-21.

预防鹅病综合技术.内江科技,2000(06):46.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63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