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关节炎的病因 肉牛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肉牛腐蹄病也叫做趾间坏死杆菌病、趾(指)间蜂窝织炎,是指蹄部趾间皮肤以及深部组织发生急性或者亚急性炎症。通常是由于季节因素,饲养管理不当,精粗料比例不合理,以及继发感染等导致。大部分病牛关节发热,呈现明显的跛行。该病较难治愈,即使病牛康复也通常会由于关节僵直而只能够采取淘汰处理。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肉牛关节炎的病因肉牛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通过实践调查发现,犊牛和初产母牛容易发生关节炎。犊牛主要是由于饲养密度过大、运动较少、光照不足、牛舍的单栏牛位过于短小以及没有及时更换垫草、清除舍内粪便等,都能够使其发生该病。初产母牛主要是由于新陈代谢失调而引起,也就是机体血清中含有低水平的胡萝卜素、钙、镁,但含有过高水平的磷,从而发生该病。特别要指出的是,母牛年产奶量超过5000kg时更容易出现发病。另外,牛采取舍饲时没有按照兽医卫生保健要求进行饲养,也能够引发该病。

2、临床症状

共同症状。急性浆液性关节炎,主要症状是关节明显肿大,局部温度升高,且伴有疼痛。发病初期,关节内只存在少量的纤维素渗出物,用手按压或者运动时会发出捻发音,质地硬肿,具有不明显的波动感;如果关节内存在较多的渗出物时,用手按压具有明显的波动感。站立时,病变肢呈屈曲状,无法正常负重,出现悬垂或者以蹄尖着地。运动时,会呈现轻度或者中度跛行。慢性浆液性关节炎,病程持续时间较长,主要症状是关节存在积液,触诊具有波动感,但没有热痛感。当炎症症状不明显时,主要症状是关节呈现畸形,发生硬性肿胀。通常呈轻度跛行,但依旧会影响活动,步幅较小。化脓性关节炎,病牛站立时病变肢呈屈曲状,无法负重,往往以蹄尖着地;运动时,出现中度或者严重的混合跛行。关节明显肿大,触诊具有波动感,且比较温热。同时,病牛会表现出全身症状,如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脉搏加快等。

常见典型关节炎的特征症状。腕关节浆液性滑膜炎,主要是在桡骨与腕屈肌之间、副腕骨上方形成椭圆形或者圆形肿胀。病变肢负重时肿胀往往膨满且富有弹性,弛缓时肿胀往往比较柔软且具有波动感。站立时,腕关节呈屈曲状,以蹄尖着地;行走时,出现混合跛行。膝关节浆液性滑膜炎,关节外观明显粗大,关节囊过于紧张,关节的前面就发生肿胀,触压3条膝直韧带之间具有最明显的波动感。站立时,病变肢呈屈曲状,以蹄尖着地。行走时,出现中等程度的混合跛行或者支跛。跗关节浆液性滑膜炎,主要特征是跗关节滑液增多,但不会表现出明显的跛行,在跟腱内外侧(即位于跗关节前方及后方)进行触诊,发现关节囊内存在积液,轻推就会产生波动感,但通常没有热痛现象。

3、防治措施

西药治疗。对于急性关节炎,适宜采取温敷、封闭、裹压迫绷带,并使机体保持安静。在病牛关节局部呈环状注射适量的2%普鲁卡因液,同时配合在外面涂抹适量的安得利斯(复方醋酸铅散),用于消除炎症,同时包裹压迫绷带,抑制药液渗出。如果病变关节囊内存在过多的渗出物,则需要在无菌条件下抽出关节液,然后将适量的0.5%奴佛卡因青霉素液注入到囊内。之后肌肉注射20万IU青霉素、50~250mg醋酸氢化可的松,间隔4~7天再使用1次,每次用药后都要在关节处包裹绷带。或者向关节腔内注射10mg氢化泼尼松、15~50mg醋酸强的松龙。病牛发生腕关节炎时,可在上午肌肉注射10mL10%安钠咖,同时将5mL地塞米松磷酸钠(5mg)、100万IU硫酸链霉素、80万IU青霉素钾注入到关节腔内;下午,可肌肉注射10mL安钠咖、100万IU链霉素、80万~120万IU青霉素。对于慢性关节炎,可采取酒精鱼石脂绷带、烧烙疗法、石蜡疗法以及火针进行治疗。对于化脓性关节炎,要先在关节局部进行穿刺,排出脓液后对关节腔使用适量的生理盐水、3%~5%石炭酸液、2%氯亚明液或者0.1%雷佛奴尔液进行多次冲洗,最后再注入适量的抗生素,每天1次。如果采取以上治疗措施效果不明显,可将关节囊切开,采取外科处理。另外,病牛还要采取全身治疗,可选择静脉注射磺胺类药物、抗生素(金霉素、四环素)。

中药治疗。取60g茯苓,80g防己,50g生地,50g丹皮,50g黄柏,50g苍术,80g苡仁,70g桂枝,50g秦艽,50g木通,100g滑石,80g泽泻,150g生石膏,60g竹叶,70g赤芍,100g双花,80g猪苓,加水煎煮后取药液给病牛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4天。也可取20g三棱,赤芍、乳香各30g,骨碎补、川芎、牛膝、元胡、红花、秦艽、当归、续断各50g,加水煎煮后给病牛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3~9天。

加强饲养管理。新生犊牛容易发生该病主要是由于自身抗体较弱,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一般来说,新生犊牛的免疫系统会逐渐发育,通常经过大约2个月才能够发育成熟。因此犊牛出生后要吮食充足的含有丰富免疫球蛋白的初乳,获取抗体,形成被动免疫,从而使其抗病能力提高。但要注意的是,犊牛出生经过12h肠壁就会开始收缩,经过24h基本完全收缩,而肠壁孔变小后则较难吸收免疫球蛋白,因此必须确保尽快吮食初乳。通常来说,犊牛出生2h内适合吮食2L初乳,6h内还要再吮食2L初乳。

相关知识

肉鸡葡萄球菌性关节炎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防治


1流行特点

禽类比较容易发生该病,如鸡、野鸡、火鸡、鸭、鹅、鹌鹑、鸽等,且任何阶段都能够发生,其中幼龄阶段相对更容易感染该病,通常在6周龄开始出现发病,持续到18周龄有所好转,部分鸡群会持续到25周龄,少数鸡群甚至会持续到30周龄。该病通常经由禽类体表存在的伤口或者空气进行传播,或者直接接触病禽发生感染。禽类感染该病后具体差别较大的死亡率,通常在2%~5%,但有些禽类非常容易发生感染,具有80%左右的死亡率。该病在夏季比较容易发生,且病禽非常容易引起并发症。

2.病因分析

肉鸡感染该病的主要原因是存在创伤。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发现主要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注射用器具没有经过严格消毒或者没有进行消毒,如接种疫苗时没有及时更换针头,甚至对整群鸡只都使用同一个针头接种,从而导致人为感染。接种油乳剂灭活疫苗时注射部位不准确,通常会导致局部发生脓肿,特别是细菌性油乳剂灭活菌苗,因其中含有完整的细胞毒素和细菌细胞,再加上油佐剂造成的刺激,往往会造成较大的局部发生脓肿。肉鸡在6周龄时,使用传染性鼻炎油乳剂菌苗在腿部肌肉注射,会明显提高该病的发生率。使用木栅棚架或者竹制棚架饲养肉鸡时,其表面存在大量的铁钉尖端、毛刺、断裂面,以及使用高压水枪对棚架进行冲洗时造成大量的尖锐的木、竹纤维明显突起,也会导致鸡只脚趾皮肤发生外伤的主要因素。使用链条式饲料机饲喂肉鸡时,由于其运转过快往往会碰上鸡只头面部,特别是开饲时严重争抢饲料时非常容易发生;工作人员在饲养过程中没有及时对喂料线高度进行适当调整,导致鸡只必须在饲料机启动时在料线上越过而导致腿部被碰伤。治疗该病比较困难,通常在发病初期,关节刚开始出现发热发红症状时,适时注射有效的抗菌药物,才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3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病鸡呈急性发病时,会表现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者停止采食,明显发热,出现下痢。结膜出现炎症,一侧或者两侧关节上方发生肿大,往往达到正常大小的1~2倍左右,跗、肘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的症状,甚至在关节腔内存在积液、积脓,胸骨龙骨上出现浆液性滑膜炎。病程通常可持续2~6天,通常呈败血性。病鸡呈慢性发病时,主要表现出关节肿大,蹲伏不动,头、肉髯、翅、背、腿、尾等多个部位发生出血、炎性坏死。肿胀处的羽毛容易发生脱落,少数还会形成趾瘤、脚垫,关节发生畸形,导致跛行、行走不良,很难跳上栖架,最终由于体质逐渐消瘦、衰竭而发生死亡。

病鸡的各个关节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变,病鸡症状较轻或者发病初期,没有存在肉眼可见的明显病变,但检查关节腔就能够发现滑液量增加,且不透明。病鸡症状严重时,关节明显发热、肿胀,且用手触压或者摆动时会伴有痛感,关节切人检查能够发现关节腔内以及周围组织中存在大量的奶油样渗出物。病鸡呈慢性经过时,这种奶油样渗出物会逐渐变干、增厚,在关节腔内形成干酪样碎片。对于大多数病鸡,还可能导致跖部伸肌腱和趾部屈肌腱被病菌侵害。如果病鸡发生轻度病变,可能发现腱鞘以及周围组织发生充血、肿胀和发红,而症状严重时可在肌腱周围的组织发现渗m物。

4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鸡群饲养空间宽敞,防止饲养密度过大或者过于拥挤。供给足够的饮水和饲料,保证料糟或者喂料机高度适当,且边缘平滑。确保鸡舍地面不存在任何尖利物,铺垫质地松软的垫料,并不存在碎木片,且注意保持卫生、干燥,还要定期进行更换。控制光照强度适宜,防止由于强度过大而导致鸡只出现啄羽和打架的现象。定时饲喂,保证供水和喂料系统能够正常运转,防止鸡群发生应激。鸡只适时进行断喙,避免形成啄伤,还要经常修剪公鸡的趾部,防止在配种时损伤母鸡。

做好带鸡消毒:鸡只大于2周龄时,最好采取每2~3天进行1次带鸡消毒。由于环境中广泛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只有定期进行消毒才能够将各种病原微生物及时杀灭,避免发生感染。消毒使用的消毒药物要按照一定配比进行稀释,且控制喷洒药液量适宜,如果药液量太少就无法达到消毒效果,如果药液量过大就容易导致舍内过于潮湿。一般来说,带鸡消毒时每立方米适宜使用50mL的药液。药物治疗:病鸡症状非常严重时只能够进行淘汰,并采取无害化处理。病鸡每天使用浸有碘酊的棉球对伤口病变处进行1次擦洗,同时配合在中午使用0.5%聚维酮碘进行带鸡喷雾消毒,间隔1天进行1次,并要注意保持通风换气良好。在60~70kg饮水中添加1袋40g的10%氨卞青霉素钠可溶性粉,或者添加在30~40kg饲料中,连续使用3~5天。如果病鸡症状严重,可配合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1万~2万IU庆大霉素,每天2次,连续使用3~4天。同时,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电解多维,用于增强机体抵抗力,确保治疗效果良好。

蜂王浆对关节炎有疗效吗?


蜂王浆有很强的抗炎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关节炎,也有一定疗效。英国一家蜂王浆进口商赞助4万英镑,对200名关节炎患者进行首次科学研究,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每天服1次蜂王浆,关节炎患者疼痛减轻的程度高达50%,而关节的灵活程度也改善了17%。日本将蜂王浆溶于葡萄糖溶液中制成注射液,治疗风湿性关节炎27例,其中20例显效,7例效果不明显,显效率达74%。我国学者左一飞用鲜蜂王浆蜜治疗77例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炎的类型包括Manie-Strupell氏型、脊柱型、周围关节炎、脊柱周围关节炎、全身关节型、类属性等六种),每日口服2%蜂王浆蜜20克(含400毫克鲜蜂王浆),20~40日后,治疗效果满意者36例(47%),比较满意者10例(13%),效果不理想的31例(40%),其中以脊柱型治疗效果最好。

肉牛蹄叶炎的病因 肉牛蹄叶炎的临床症状及治疗


肉牛蹄叶炎是指在蹄壁真皮的血管层和乳头层发生弥漫性、局限性、无菌性、浆液性炎症,通常是青年肉牛以及胎次较低的奶牛容易发病,往往呈散发流行,但有时也存在群发的现象。该病主要导致肉牛跛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但死亡率较低,病牛由于长时间卧地不起,严重危害机体健康。下面具体来介绍一下:肉牛蹄叶炎的病因肉牛蹄叶炎的临床症状及治疗。

1、病因分析

人们普遍认为肉牛发生蹄叶炎是由于全身代谢紊乱而导致的局部病变,但往往认为是由于综合性因素导致,主要是指母牛生产前后至泌乳高峰阶段采食大量的碳水化合物精料,且还与季节、遗传以及运动不合理等因素相关。通常是肉牛的蹄真皮血管层被损害,最早是由于毒素或者内毒素直接作用于血管壁而损伤血管,或者经由变态反应而间接导致。通过临床调查,发现该病往往是由于采食大量的精料导致消化道紊乱,或者由于突然更换饲料而引起。肉牛采食大量碳水化合物精料后,会在瘤胃内生成大量的乳酸,导致瘤胃酸中毒,从而诱发蹄叶炎。肉牛采食过多的精料,会导致瘤胃微生物区系平衡被破坏,在循环系统中产生毒素和内毒素,导致毛细血管壁无法对生角质细胞供给充足的营养,影响角质合成。肉牛经过长途运输,无法稳定站立,四肢负重过大,导致四肢血脉旺盛,在蹄部积聚,无法消散;或者由于一肢出现发病,导致由对侧肢负担体重,且时间过长;也可由于没有合理削蹄,导致蹄内壁长时间遭受刺激。

2、临床症状

该病通常呈急性经过,发病初期病牛表现出体温升高,心音亢进,呼吸急促,脉搏加快,采食减少,母牛产奶量减少等。对于急性型病牛,在症状严重时会导致站起和运动都出现困难,通常呈横卧姿势;症状较轻时会拒绝运动,出现特有的步态,并拱背,蹄部发热,进行叩诊及钳压会伴有疼痛,尤其是蹄前部比较明显。慢性型通常是由急性型继发引起,蹄部疼痛程度相比于急性型明显减轻,但依旧会呈现出特殊的强拘步态,关节依然发生肿大,还具有拱背等症状。另外,蹄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形成特殊的“拖鞋蹄”,也就是背侧缘和地面之间存在小的角度,蹄扁阔且有所变长。出现并发感染时,病牛蹄底角质和真皮组织会发生坏死,蹄轮出现异常,蹄踵增宽且蹄尖狭窄,蹄尖壁角质层明显增厚,变成芜蹄。

3、综合疗法

西医治疗。病牛治疗主要采用“五步疗法”,即洗、削、挖、敷、包,也就是先将病牛在六柱栏内固定,接着对患蹄使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干净后再将蹄底整修削平,对腐烂的腔洞进行扩创,使其呈反漏斗形,直到有鲜血流出,然后在创腔内填塞适量的高锰酸钾进行止血,之后创腔再使用30%-50%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擦拭干净后在再向清创后的创腔内倒入研成粉末的血竭,接着使用烧红的斧形烙铁进行烫烙,促使血竭熔化并与角质相结合,如果创腔较深,最好采取分层烙熔,最后包裹绷带进行固定,经过5-7天进行1次检查。如果绷带没有发生脱落则不需采取任何处理,否则要再包扎1次,通常经过1-3次用药就能康复。如果病变处存在较多的脓血分泌物,可在采取常规处理后,在其处于脱水再生阶段再使用血竭进行封闭。为缓解疼痛对大脑皮层造成的刺激,可按每千克体重静脉注射1.0mgO.25%普鲁卡因,或者20-50mLl%普鲁卡因,用于封闭趾神经。

中医治疗。病牛使用以上西药治疗的同时,适宜配合使用止痛、消食、理血、理气的中草药进行治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例如,对于采食大量精料而引起发病的肉牛,可使用红花散,即取红花、没药、当归、炒麦芽、神曲、陈皮、厚朴、桔梗,甘草各30g,黄药子、白芍各20g,山楂60g,加水煎煮后服用。方中山楂、神曲、麦芽、陈皮、厚朴具有健胃理气、消化胃内食物、化食的作用,加速食物排泄;红花、没药、桔梗、当归具有止疼、理气血的作用,气行即可促使血行,而血行也可促使气通,并配合白芍;没药、黄药子以止痛活血。对于经过长途运输、长时间站立或者其他疾病继发的病牛,可使用茵陈散,即取茵陈、紫苑、没药、陈皮、杏仁、红花、柴胡、白桔梗、芍、青皮、甘草各30g,当归45g,加水煎煮后服用。方中当归、红花、陈皮、青皮、桔梗具有通血理气的作用,促使气血通畅;杏仁、柴胡、菌陈、紫苑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陈皮、没药、白芍具有理气止痛的作用。

其他疗法。对于急性型病牛,要在发病3天内采取冷蹄浴疗法,抑制渗出,有效止疼,每天1-2次,每次持续o.5-th。经过4天采取温蹄浴,水温适宜控制在45℃,方法同上,促进吸收渗出液。对于还没有康复的病牛,可使用激素进行治疗,如每次注射5-10mL强地松龙,每周1次,连续使用3次,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加强饲养管理。肉牛加强日常饲养管理,防止突然增加精饲料喂量,且更换饲料时要有一个过渡适应过程,一般为10-14天。肉牛育肥饲料中要确保含有14%以上的全纤维,泌乳母牛要确保超过18%,避免发生瘤胃酸中毒。牛蹄要定期进行清洗和修剪,可在带喷嘴的喷雾器中装入适量的10%硫酸铜溶液,直接将其喷入到牛的蹄叉内,间隔1天喷洒1次。

肉牛痢疾的病因分析 肉牛痢疾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肉牛痢疾是是一种非常常见且后果比较严重的肠道疾病,通常在秋冬季节最容易发生。肉牛只要发生该病,就会导致机体消化和吸收草料的能力明显降低。如果没有及时对病牛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会影响机体健康,使其无法安全越冬,并会影响育肥,严重损害肉牛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应采取有效的防治。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肉牛痢疾的病因分析和肉牛痢疾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肉牛发生痢疾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引起。首先是饮水不洁,即在秋冬季节供给不卫生的饮水,甚至使其误饮污水。其次是草料不洁,即肉牛采食经过日晒、水淹且混杂泥土的草料,或者是已经发霉变质的污秽草料。另外,由于秋冬季节温度过低,容易导致机体受寒,使其抵抗力减弱,造成机体各项机能都比较脆弱、敏感,从而容易出现发病。一般来说,中医认为该病是由于机体肠胃郁积湿邪热毒而导致其出现痢下赤白、里急后重的现象;而西医根据在病牛粪便中能够检测出冠状病毒,普遍认为是由于感染冠状病毒而导致秋冬季节发生该病的主要原因。

2、临床症状

该病具有2~3天的潜伏期。肉牛通常突然出现发病,经过一夜就会导致牛群中大约有20%发生腹泻,经过2~3天就会导致全群80%~90%出现发病。发病初期,病牛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反刍减少,眼结膜呈红赤色,鼻腔无汗且比较干燥,口腔里面呈红色,明显发热,口涎较少且滑利,舌苔微黄,体温明显升高,可达到40~41℃,脉滑数,低头拱背,四肢无力,拒绝走动,尿液赤黄,往往大量饮水,排出较稀的粪便,且粪便量较少,呈现里急后重,且粪便中一般会混杂牵丝不断的红白色黏膜,散发恶臭味,排粪时由于伴有腹痛而比较痛苦,发出呻吟、吼叫,烦躁不安。症状严重的病牛会还会导致呼吸急促,体表发热,有时肌肉颤抖,最终体表及四肢冰凉,眼睛呈赤紫色,往往会卧地不起。

3、诊断

该病可根据发生季节、临床特征以及发病规律进行初步的诊断。另外,还可采取病牛血液进行检测,如果发现其中血容压、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色素均显著降低,而淋巴细胞明显增加,机体处于贫血状态,从而能够做出初步的确诊。如果需要进一步确诊还要取病牛排出的粪便进行化验,通过电镜等检测方法判断其中是否含有冠状病毒。

4、防治措施

西药治疗。在改善病牛饲养管理的基础上,要立即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可在牛的饮水中添加适量高锰酸钾充分溶解,控制溶液浓度为0.1%~0.4%,每次给病牛饮用1500~2000mL,每天2次;同时,取20~25g磺胺嘧啶、20~25g碳酸氢钠,混合均匀后给其内服,每天3次,连续使用2~3天。如果病牛出现严重腹泻,可静脉注射由1000~2000mL葡萄糖生理盐水、20~40mL10%维生素C注射液、80万~160万IU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组成的混合溶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2~3天。在使用西药进行治疗的同时,最好配合使用中药进行治疗。

中药治疗。如果病牛排出混杂白脓的粪便,可取37g白芍、37g党参、38g滑石、17g桔梗、37g黄芪、18g木香、36g桑白、38g白术、36g茯苓、18g干姜、18g甘草,全部研成粉末,再以80g红糖为引,添加适量开水冲调后灌服。如果病牛排出混杂脓血的粪便,可取23g黄连、36g白头翁、37g赤芍、35g山栀、36g香附、36g茯苓、38g槐花、36g当归、70g建曲、Sg侧柏、35g生地、60g滑石、20g甘草,全部研成细末,以60g青蒿、75g白糖为引,添加适量开水冲调后灌服。如果病牛排出白红混杂粪便,可取36g山栀、24g黄连、35g红曲、36g茯苓、18g枳壳、35g厚朴、35g猪苓、36g陈皮、36g苍术、36g桔梗、35g泽泻、35g白芍、62g白头翁、35g地榆、35g棕皮、35g香附、28g炒吴茱萸、13g甘草,全部研成细末,以20g乌梅肉为引,添加适量的开水冲调后灌服。如果病牛长时间没有治愈,可再添加75g青蒿。如果病牛发生湿热毒痢,可取35g槟榔、35g茯苓、36g黄芩、34g黄连、35g地榆、35g枳实、72g滑石、36g山栀、70g大黄、73g山楂、35g白芍、13g甘草,全部研成细末,添加适量开水冲调后灌服。如果排粪时呻吟、吼叫或者腹痛不安,可添加35g香附、36g元胡。如果病牛发生寒痢,可取36g五味、35g白术、72g故纸、35g茯苓、36g豆蔻、36g茱萸、36g党参、13g甘草,全部研成粉末,以80g大枣、75g鲜姜为引,添加适量开水冲调后灌服。

加强饲养管理。舍内要保持温度适宜、干燥、清洁,供给清洁饮水,尤其是气候寒冷的季节要供给温度适宜的清水。饲草最好经过干燥处理后再进行饲喂,且饲草要贮存在高燥处,并避免经受风吹雨淋。如果从草垛取饲草进行饲喂时,要注意提前检查饲草情况,如果存在轻微霉变的现象,必须经过去霉处理才能够继续饲喂;如果饲草存在结块霉烂的现象,则要及时将其弃去,禁止饲喂发霉变质的饲草。同时,进入容易发生该病的秋冬季节,养殖户在饲喂牛群时要注意仔细观察牛群的动态,只要发现有肉牛存在下痢的症状,就要立即进行仔细检查,并作出诊断。

肉牛便秘的病因 肉牛便秘的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


肉牛便秘是比较容易发生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主要症状是排粪困难,且排粪需要较长时间或者经常变换排粪姿势。该病主要是由于大肠无法正常传导,分泌津液减少,导致粪便秘结变硬。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牛便秘的病因肉牛便秘的临床症状与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新生犊牛发生该病是由于分娩前积聚较多的胎粪,从而导致出生后容易发生便秘。新生犊牛没有吮食或者过晚吮食初乳,导致机体的消化功能受到影响;吮吸大量品质低劣的代乳粉或者合成乳,导致消化不良或者便秘;先天性发育较差或者早产、体质瘦弱的幼犊,往往会由于肠管驰缓,无力蠕动,也能够造成胎粪秘结而引起发病。

成年牛主要是由于饲喂过多含有大量粗纤维的饲料,如豆秸、麦秸、花生藤等。这是由于这类含有丰富粗纤维的粗饲料开始时会刺激肠道兴奋,接着导致肠道运动和分泌功能减弱,最终造成肠道平滑肌蠕动缓慢而发生肠积粪,尤其是在长时间饲喂这种饲料且又饮水不足时,更容易引起便秘。牛长时间饲喂过多的高浓度饲料,导致肠管负担过重,使其无法正常运动,也能够引起发病。牛患有胃肠道疾病,如慢性卡他或者急性卡他时,由于会减缓胃肠蠕动,影响消化液分泌,会导致排便困难,粪球干小,且表面附有黏液。如牛患有慢性肠卡他时,由于肠机能处于较弱的兴奋状态,也能够引起便秘;患有大肠阻塞、小肠积食、肠变位、结肠阻塞、真胃阻塞、瓣胃阻塞以及胃扩张等,导致病变前部的胃肠内容物无法向后运送,胃肠蠕动缓慢,引起粪便干硬、减少排粪等。

2、临床症状

犊牛患病后,主要症状是减少吮乳,肠音减弱,惶恐不安,弓背、努责,摇尾。有时会用后肢踢腹,卧在地上,且回头望腹。有时会出现严重腹痛,使其前肢抱头在地上打滚。之后精神萎靡,停止吮乳,结膜潮红但混杂黄色,呼吸急促,心跳加速,肠音微弱或者完全消失,虚弱无力,最后只能够卧地不起,日渐衰竭,出现自体中毒。

成年牛发生便秘后,初期饮欲、食欲减退,反当减少,且都逐渐停止,肠及瘤胃蠕动音变小,伴有腹痛症状,往往两后肢后踏,且持续回头、凹腰、摇尾不安,并用后肢踢腹。初期减少排粪,之后完全停止,经常努责,但只有少量白色的胶胨状粪便或者蛋清样黏液。病程后期,会发生脱水及心力衰竭。

3、防治措施

西药治疗。犊牛患病后要立即使用温肥皂水灌肠,用于冲洗直肠。灌肠时,要将灌肠器尽可能送入到直肠深处,在输入液体时要将肛门用手指塞闭,避免灌入的液体流出,促使粪便软化。当灌入量适宜后,就可拿开手指,此时就会流出液体,其中往往混杂大量呈算盘珠样的硬结粪便。采取多次冲洗,直到直肠完全通畅为止。如果经过1-2h还没有排出积粪,可向直肠内灌入300mL液体石蜡或者植物油。在治疗过程中,可配合腹部热敷和按摩来缓解腹痛,当腹痛严重时可肌肉注射5-6mL30%安乃近注射液。如果胎粪长时间滞留而导致肠道发炎时,可配合使用消炎药和维生素C等进行治疗。犊牛患病后,可灌服40mL甘油或者70-100mL石蜡油,每5-7小时1次,治疗效果较好。成年牛患病后,可静脉注射3000-4000mL5%的糖盐水、生理盐水、复方氯化钠溶液或者平衡液,每天1-2次。也可灌服7000-9000mL添加有300-500g硫酸钠或者硫酸镁的常水,能够有效促泻。还可灌服由300g硫酸钠、250g人工盐、400-600g蓖麻油、40-50g芦荟组成的混合药液。如果病牛继发引起瘤胃臌气,要在灌肠前先采取瘤胃穿刺放气。一般先剪去左肷部明显臌气处的被毛,接着涂抹2%碘酊进行消毒,然后在该处刺入小号穿刺针,确保刺穿皮肤及胃壁,促使瘤胃内气体被放出,从而促使腹压降低,且胸腔内心、肺所受的压力减小。为确保胃肠内容物排净,抑制瘤胃发酵,调节胃肠功能,可通过胃管灌入由20g鱼石脂、500mL石蜡油以及适量水组成的溶液。

中药治疗。犊牛患病后,如果元气衰微,适宜采取培补元气,即取10g人参、45g当归,加水煎煮后取药液分成多次灌服,或者取15g茯苓、10g防风、20g生地黄、白芍6g,60g白术、升麻6g,加水煎煮后取药液分成2次灌服;如果食积化热,适宜采取清热通便,即取10g大黄、10g牵牛子,全部研成细末,添加适量开水冲调后灌服,或取15g生地黄、25g麦门冬、50g芒硝、20g玄参,加水煎煮后分成2次灌服。成年牛(以体重为500kg为例)患病后,可取60-100g芒硝、24g厚朴、12g赤芍、12g枳实、60g炒莱菔子、120-200g大黄、30g桃仁,加水煎煮后取药液灌服。对于老弱病牛,且主症为便结,可取120g大黄、180g麦冬、80g石斛、120g锁阳、96g当归、48g桃仁、90g火麻仁、48g肉苁蓉、180g生地、72g瓜篓仁、80g沙参、120g黄芪、90g柏子仁、120g陈皮、24g枳壳、60g芒硝、240g玄参、30g甘草,加水煎煮后取药液灌服。对于跌扑损伤、腹部手术而发生便秘的病牛,可取80g沉香、96g大黄、72g当归、48g赤芍、80g枳实、80g槟榔、80g乌药、72g红花、80g木香、72g桃仁,加水煎煮后灌服。

肉牛口炎的病因 肉牛口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方法


口炎是指口腔黏膜发生炎症,主要是由于化学、物理或者某些生物性因子(如感染患口蹄疫等)的作用而导致,任何动物都能够发生。肉牛患病后,主要表现出食欲不振,或者具有食欲但不敢采食,咀嚼速度缓慢,甚至完全停止采食,大量流涎,且口温升高,口腔黏膜发生肿胀,存在水疱或者形成溃疡。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牛口炎的病因肉牛口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方法。

1、病因分析

肉牛口炎可由非传染性和传染性因素引起。非传染性因素主要是指机械性刺激,如肉牛食入质地粗糙或者比较尖锐的饲料,或者采食混杂木片等硬物的饲料;抗坏血酸、核黄素以及烟酸或者营养不良等,也都能够引起发病。传染性因素主要是指有某些疾病继发引起,如牛流行热、口蹄疫、牛黏膜病、坏死杆菌病以及水泡性口炎等,都能够导致该病。病牛主要经由皮肤或者黏膜损伤而发主感染,也能够经由污染的饮水和饲料通过消化道引起感染,还能够经由双翅目昆虫叮咬而导致易感牛发生感染。随着牛年龄的增长,对该病的易感性逐渐增加,即成年牛相比于犊牛更容易感染。该病的流行一般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通常在初夏开始发生,在夏季中后期发病率有所升高,直到秋季出现第一次霜冻前后才停止发病。

2、临床症状

卡他性口炎。病牛口腔黏膜出现斑点或者弥漫性潮红,硬腭发生肿胀,有时唇部会散布有小结节和烂斑,舌面往往出现灰黄色或者灰白色的舌苔,口温有所升高,采食和咀嚼速度缓慢且比较小心,或者不敢咀嚼,流出口诞,症状严重时齿龈、颊部黏膜发生肿胀,甚至形成糜烂,流涎明显增多。

溃疡性口炎。病牛犬齿和门齿的齿龈部分发生肿胀,易于出血,呈暗红色,经过1~2天病变处会发生黄绿色或者苍黄色的糜烂性坏死,并在周围的颊和唇黏膜处出现溃疡,且散发腐败的腥臭味,流涎中往往混杂血丝,并散发恶臭味,一般伴有败血症。牛由于采食异物而导致口黏膜发生损伤,形成创伤和烂斑,甚至是溃疡。

水疱性口炎。通常具有3~7天的潜伏期。发病初期,病牛精神萎靡,体温明显升高,一般达到40~41℃,食欲不振,减少反刍,饮水增加,耳根发热,鼻镜及口腔黏膜干燥。唇黏膜、舌上出现水泡,呈米粒大小,且小水泡往往会发生融合形成大水泡,里面含有透明的黄色液体。经过l~2天,水泡发生破裂,在水泡皮脱落后会形成鲜红色的浅层烂斑,且边缘不规则。流涎明显增多,呈引缕状,并导致采食困难。部分病牛甚至在蹄部及乳头也会出现水泡,病程持续1—2周,逐渐恢复,基本不会发生死亡。

丘疹性口炎。病牛精神沉郁,体温大约为39.8℃,病程后期体温稍有升高或者基本正常,无法采食或者拒绝采食,停止反刍,口流出清涎,部分会流出泡沫样口涎。检查口腔,发现舌黏膜出现斑脱或者脱落,口角、唇内以及齿龈存在扁平状的丘疹样斑点或者溃疡斑。病程持续时间较长时,口腔内的丘疹会形成凹陷形状,散发口臭,病程通常在7~10天,少数会更长一些。病牛呈良性经过,经过5天能够开始饮水,少数能够采食少量嫩草,逐渐恢复,通常不会表现出全身症状。

3、防治方法

药物治疗。该病的治疗原则是净化口腔、收敛以及消炎。发病初期,病牛可使用消毒收敛剂对口腔进行冲洗,每天3~4次。一般炎症程度较轻,主要选择使用2%~3%硼酸溶液或者1%食盐水对口腔进行洗涤;炎症程度较重,且散发口臭,主要选择使用0.1%雷佛奴尔溶液或者0.1%高锰酸钾溶液;如果分泌大量唾液,主要选择使用1%~2%明矾或者鞣酸溶液,或者2%~4%硼酸溶液,或者涂抹适量的2%甲紫溶液。对于慢性口炎,可涂擦适量的0.2%~0.5%硝酸银溶液或者1%~5%蛋白银溶液。对于溃疡性、水泡性、丘疹性口炎,不仅要使用以上药液对口腔进行冲洗,还要在糜烂和溃疡面上涂抹适量的1%磺胺甘油乳剂或者碘甘油(1:9)。对于病程持续时间稍长的病牛,可肌肉注射30~50mL自家健康牛的血液,促使机体抵抗力增强,促进康复。病牛在冲洗口腔过程中,如果病牛鼻孔周围形成脓性结痴,使呼吸受到影响,也可使用0.1%的高锰酸钾液进行洗涤。

加强饲养管理。在肉牛饲养管理中,为预防非传染性牛口炎要确保饲喂干净卫生的饲料,禁止饲喂质地过硬、过粗或者尖锐饲草;另外,要避免牛食入有刺激性饲草;此外,要定期检查牛牙齿,如果发现患病要立即进行修整。为预防传染性牛口炎,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即易感动物(牛)、病原微生物以及传播途径。发现病牛后要立即进行隔离,并尽快同口蹄疫、猪水疱病采取实验室鉴别诊断,并及时汇报给上级防疫部门。对于出现发病的疫区,为了控制疫情蔓延,必须划定隔离区,并使用封锁带控制病牛的活动区域。疫区要进行全面消毒,直到全部病牛康复,再经过1个月才能够解除隔离。牛场发生传染性口炎时,要在采取治疗的同时对养殖场和牛舍进行消毒,不允许外面人员进入牛场,且可在牛场进门处铺设喷洒适量2%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草帘,大小以2.5m×4m为宜,用于对进出车辆及人员进行消毒,每天2次,能够有效抑制疫情扩散。

肉牛口炎,为口腔黏膜层的炎症。
1、病因①饲料粗硬;②刺激性药物;③机械损伤。
2、症状往往在采食、咀嚼障碍,流涎时才被发现,口腔温度高,黏膜呈斑纹状充血、肿胀。此外,在牛场内一旦有口腔黏膜溃烂、流涎出现时,应重视对口蹄疫的鉴定。
3、治疗首先应查明原因,及时去除病因。病畜给予优质饲料,同时进行药物治疗:①用2%硼酸液或0.1%高锰酸钾液或2%明矾液冲洗口腔;②口腔内撒布收敛、消毒、杀菌药如青黛散、西瓜霜、明雄散;③口腔内涂碘甘油;④全身体温升高者,用抗生素治疗。
4、如何治疗肉牛口炎
(1)肉牛口腔黏膜溃烂或溃疡,洗口后可用碘甘油(5%碘酒1份,甘油9份)或10%磺胺甘油涂抹,每日2次。也可用青霉素1000国际单位加适量蜂蜜混匀后,涂患部。已化脓出血的,将兽用冰硼散用纸筒吹入患处,每天1~2次3天可以治愈
(2)用1%食盐水,或2%~3%硼酸液,或2%~3%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口腔,一日2~3次。口腔有恶臭的,用0.1%高锰酸钾液洗口,唾液分泌旺盛,用1%明矾溶液或鞣酸溶液防治。
(3)经常观察肉牛体温,如果体温升高,不能采食时,静脉注射10%~25%葡萄糖液l000~1500毫升,结合青霉素或磺胺制剂即可每天两次
(4)在介绍几种中药治疗方法使用中药治疗牛口炎可以有效的减少西药治疗带来的副作用,达到绿色养殖的目的。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法。
a.用清水或者淡盐水冲洗口腔后,再用白砂糖直接撒在口中,每天3次,5~6天可愈。b.山药30克,冰糖30克,共研为末,撒在口腔患处。每日两次4天可以治愈。c.蒲黄、干姜等份,共研为末,涂在舌上后再揉搓。每日2次一个礼拜可以治愈。

肉牛支气管炎的病因分析 肉牛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措施


肉牛支气管炎是支气管粘膜表层或者深层的炎症。肉牛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多发病,主要是犊牛和体质瘦弱的牛容易发生。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特别是在秋冬或者晚春时节由于气候多变更容易发生。该病主要是由低温、感染、化学以及机械等因素导致支气管黏膜表层或者深层发生炎症,临床上分成急性型、慢性型。下面一起来里欧案件一下:肉牛支气管炎的病因分析肉牛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措施。

1、病因分析

圈舍长时间没有进行检修,存在过多缝隙,无法有效遮挡风雨。例如,下雨天存在严重的漏雨现象,导致舍内地面过于潮湿泥泞。另外,冬季发生大雪时,由于外界温度过低,加之圈舍无法很好的保暖,导致牛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使其抵抗能力减弱。再加上如果牛无法摄取充足营养,就容易感染细菌,导致呼吸道被侵蚀,从而容易发生急性支气管炎。此外,如果牛患有寄生虫病、传染病以及邻近器官发生炎症等,还容易继发引起该病。

2、临床表现

急性型。发病初期,病牛主要症状是喘息明显,经常咳嗽,并有蛋清样鼻液流出,舌苔微腻,呈白色,对咽喉、气管处进行触诊表现敏感。一般发生干短咳嗽,咳嗽声高朗,并伴有疼痛症状。当支气管黏膜发生水肿、充血或者支气管腔内积聚分泌物等,都会导致咳嗽。咳嗽的轻重程度根据病情而定,通常初期在每天清晨较重,而白天相对较轻,晚间进圈前会出现阵咳或者严重流涕。发病中期,听诊胸部发现肺泡呼吸音有所增强,并具有轻微的全身症状,体温一般会升高1~2℃,流出脓性鼻液,症状严重时会混杂血液,则说明可能发生严重的肺部疾病。急性发作时,如果病牛继发感染细菌,就会流出脓性黏液性鼻液,更加频繁咳嗽,且痰量也不断增多,往往伴发支气管痉挛,造成喘息,发出哕音。经过多次反复发作,且并发引起阻塞性肺气肿时,就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气急,通常活动后会出现气喘,后期咳嗽症状加重,体温还能够升高0.1~0.5℃,停止采食。

慢性型。病牛主要症状是长时间咳嗽,且由于夜间休息后支气管腔内存在痰液,再加上副交感神经比较兴奋,导致支气管产生更多的分泌物,从而使其在清晨活动后会受到刺激排痰,通常排出白色浆液或者黏液性痰液,有时甚至会咳出少量的痰液,往往有浆液性鼻液从鼻孔流出,呼吸困难,呈现不定型热。听诊胸部,能够听到哕音。病程持续时间较长后,会导致机体逐渐消瘦,被毛粗乱失去光泽,并表现出明显的全身症状。严重时,病牛头部皮肤发生肿胀,尤其是眼睑处非常明显。在较长病程中,由于不断反复发作而导致症状加重。如果发病期间气候发生变化或者受冷发生感冒时,会导致急性发作或者症状加重,或者由于上呼吸道发生感染而较难治愈,在气候回温时才有所好转。

3、鉴别诊断

该病要注意与支气管肺炎、喉炎、肺水肿和肺充血等疾病相区分,尤其要注意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区分。病牛患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会导致咽部发生明显病变,但不会咳嗽,且听诊肺部一切正常,这是二者最重要的区别。

4、治疗措施

西药治疗。为消炎杀菌,病牛可向气管内注射20mLO.5%普鲁卡因、4支50万IU链霉素、7支80万IU青霉素,每天1次。为止咳,病牛可服用由150mL甘草合剂、45mL复方樟脑酊、1.5g可待因组成的混合药液,每天2次。如果病牛呼吸明显困难,要皮下注射0.395%盐酸麻黄碱,每天3次。

中药治疗。治疗原则主要是止咳化痰、疏风解表。取45g陈皮,防风、甘草、荆芥、麻黄、当归各15g,桔梗、紫苏各30g,百部、白前、杏仁各20g.全部研成粉末后添加40mL杏仁水、30ml。远志酊以及适量的温水冲调,给病牛一次性灌服。通常使用以上方剂就能够康复,但如果治疗效果较差时,该改成内服枇杷散,即取60g炙枇杷叶、15g炙款冬花、30g炙桑皮、60g炙杏仁、12g贝母、知母30g,全部研成细末,添加适量开水冲调后服用,每天1剂,连续使用2~3天。

综合治疗。病牛先滴注甲硝唑100mL,接着滴注由500~1000mL5%的葡萄糖注射液、0.25g氨茶碱、20mg地塞米松以及800万IU青霉素组成的混合药液,注意控制滴注速度为大约100滴/min。同时,配合使用中药进行治疗,即选择使用止咳化痰、清热解毒药物。推荐取浙贝母、泡半夏、玉桔梗、桑白皮、紫菀、荆芥、灸甘草各15g,再添加10g华细辛、100g金银花、20g苦杏仁、30g连翘,添加适量水后进行2次煎煮,一般每次要煎煮至1000mL药液,2次药液混合后分成2次各病牛灌服,每天1剂。西药中的葡萄糖能够补充能量,并及时进行补液;青霉素主要用于抗菌消炎、抗感染;甲硝唑能够抑制呼吸道中存在厌氧菌的生长和繁殖;氨茶碱能够促使支气管平滑肌和冠状动脉舒张,同时还具有止咳、强心、利尿的作用,促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地塞米松主要用于抗毒、抗炎、抗过敏等,往往在各种急性严重的支气管哮喘、细菌感染等使用。中药方剂中的桔梗、紫菀、杏仁、浙贝母、半夏用于止咳化痰、清化热痰,杏仁、桑白皮用于开胸利肺、止咳平喘,荆芥、细辛用于辛温解表,灸甘草用于健脾和胃。

症状表现
患支气管炎的肉牛会表现出咳撤,精神不振,没有食欲,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等现象。
诊断方法
作x射线对肉牛进行检查,如果发现肉牛肺部有较租的肺纹理的支气管阴影,那么就可以判定肉牛患了支气管炎。
肉牛腹膜炎肉牛虱病肉牛肝蛭病肉牛蛔虫病肉牛腐蹄病肉牛布氏杆菌病

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临床症状 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防治措施


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也叫做坏死性鼻炎,是由于感染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而引发的一种病毒性疾病。肉牛感染病毒后,会呈现潜伏感染或者持续性感染,导致病牛长时间甚至终生携带或者排出病毒,很难彻底控制或者消灭该病,造成较高的死亡率,严重损害养牛业的经济效益,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临床症状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防治措施。

1、发病特点

在自然感染的条件下,只有牛对该病具有易感性,通常是育肥肉牛容易发生。该病往往呈急性发生,具有传染性,主要导致病牛发热。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牛和带毒牛,尤其是恢复期的病牛能够长时间带毒,对其他健康的易感牛群造成严重威胁。病毒主要经由眼、鼻以及精液、阴道的分泌物排到体外,当易感牛与带毒牛进行交配或者接触的空气飞沫污染有病毒,就会通过生殖道或者呼吸道进行传播,且吸血昆虫也能够作为该病的传播媒介。

2、主要临床症状

呼吸系统感染。一般在冬季比较容易发生,病牛发病初期出现高热,体温升高达到39.5-42℃,精神非常萎靡,停止采食,出现脓性鼻漏而排出大量黏液,鼻黏膜严重充血,形成浅表性溃疡,发生结膜炎,并大量流泪,鼻镜及鼻窦由于组织严重发炎。病牛往往由于鼻孔被炎性渗出物阻塞而导致呼吸困难,并出现张口呼吸,且由于鼻黏膜发生坏死导致呼出的气体中往往散发臭味。呼吸道黏膜明显发炎,呼吸急促,并伴发深部支气管性咳嗽,存在浅表性溃疡,有黏液脓性渗出物覆盖在上面,并散发腐臭味,包括咽喉、大支气管以及气管,可能发生成片的化脓性肺炎。症状严重的病牛,在数小时内就会发生死亡,大部分病程能够持续超过10天。

眼炎。病牛主要症状是角膜炎、结膜炎,结膜发生水肿、充血,并能够出现灰色的粒状坏死膜;角膜变得略微浑浊,但不会形成溃疡;眼、鼻会流出浆液性分泌物。病牛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全身反应,基本不会发生死亡。

脑膜脑炎。病牛体温明显升高,能够超过40℃,初期精神萎靡,随后过度兴奋,出现惊厥,有白沫从口吐出,最后倒地不起,出现磨牙、角弓反张、四肢划动等症状,病程持续时间较短,主要是犊牛容易发生,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

生殖道感染。母牛感染病毒后具有1~3天的潜伏期。发病初期,病牛表现出发热,精神萎靡,食欲废绝。频繁排尿,伴有痛感,泌乳量减少,有黏液从阴户流出,并使周围的皮肤被污染,阴门、阴道出现充血、发炎,有一定量黏稠状的黏液性分泌物从阴道流出,但不会散发臭味的。阴门黏膜上存在白色的小病灶,能够形成脓包,且大量的小脓包会导致阴户前庭及阴道壁上覆盖一层灰色坏死膜,将其擦掉或者自行脱落就会出现擦破的发红表皮,接着在急性期消退并开始逐渐愈合,在10-14天后即可恢复。

3、实验室诊断

病原鉴定。对于感染不同类型的病牛,要在相应的部位采集病料,如出现呼吸道型症状,要对处于发热期的病牛用棉拭子采集眼分泌物和鼻液;出现脑膜脑炎型症状,应采集脑组织;出现阴道炎症状,要采集阴道分泌物和外阴部黏膜;出现流产症状,要采集流产胎儿的心血、心包液、胸水以及肺脏等实质器官。采集的病料要马上添加到Hanks液内(其中含有10%犊牛血清,且每毫升还含有500万IU青霉素、500g链霉素),在冷藏条件下及早送到实验室用于分离病毒。一般使用牛胎肾单层细胞培养物进行病毒分离,或者通过荧光抗体法、中和试验来鉴定病毒,或者采取PCR、核酸探针检测、电镜检查等方法对病原进行鉴定。

血清学检测。诊断该病的血清学方法主要包括血清中和试验(SN)、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血凝试验、核酸探针检测技术、琼脂扩散试验以及变态反应检查等。其中El_ISA反应是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特异性好的优点,常在实验室用于检测病毒抗体。

4、防治措施

疫苗免疫。如果牛场已经感染该病,则要对全群牛采取血清病毒中和试验,对于检测结果呈阴性的牛按疫苗规定剂量肌肉注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弱毒苗。如果牛场无法进行血清中和试验,则要给病牛、妊娠后期母牛、临产母牛之外的所有牛都注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疫苗,对于没有注射疫苗的母牛要在分娩后1个月接种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疫苗。对于育成牛,通常在配种前或者配种后进行疫苗接种,每6个月进行1次;犊牛在4~5月龄进行疫苗接种,每6个月进行1次。对于接种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疫苗的全部牛,要在第1次接种疫苗后经过28天再进行1次疫苗接种。

对症治疗。目前,该病还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式,主要是给病牛采取干扰素疗法或者使用抗病毒药来抑制病毒复制,并使用广谱抗生素来避免出现继发感染,如使用青霉素避免继发引起支气管肺炎。

简介
急性IBRV呼吸道感染还可以继发细菌性肺炎。此病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对乳牛的产奶量、公牛的繁殖力及役用牛的使役力均有较大影响。20世纪50年代初,以传染性鼻气管炎症状为特征的疾病最先见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育肥牛群,随后相继出现于洛杉矶和加利福尼亚等地,并命名为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简称IBR)。Madin等于1956年首次从患牛分离到病毒后,一些研究者相继从病牛的结膜(1961)、外阴(1959)、大脑(1962)和流产胎儿(1964)中分离出病毒。Huck于1964年确认牛鼻气管炎病毒属于疱疹病毒。1980年我国从新西兰进口奶牛中首次报道该病,并分离到一株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随后经血清学调查证实,我国广东、广西、河北、河南、上海、山东、四川、甘肃、新疆、黑龙江和青海等省市的黑白花乳牛、本地黄牛、水牛或牦牛均有IBR病毒存在。在一些交通极不便利的地区,IBR病毒抗体阳性率极高。
病原学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或牛疱疹病毒I型(BHV-Ⅰ)引起,IBRV在分类地位上属疱疹病毒科a疱疹病毒亚科。该病毒呈球形,带囊膜,成熟病毒粒子的直径约150~220nm,主要由核心、衣壳和囊膜三部分组成。核心由双股DNA与蛋白质缠绕而成,包含基因组的核衣壳为立体对称的正二十面体,外观呈六角形,有162个壳粒,周围为一层含脂质的囊膜。双股DNA分子量为8.4x106,其中G+C含量为72%,浮密度为1.731g/cm。IBRV基因组是138Kb的线性双股DNA分子,分成特异长区(UL,106Kb)和短区(US,10Kb),后者被两个反向重复序列(IRS,TRS各为11Kb)包围,因而短区能够反转方向,使病毒DNA具有两种异构体。据测IBRV基因组可编码大约70个蛋白质,其结构和功能目前大部分已知,存在于病毒囊膜的gB、gC、gD和gE四个主要精蛋白基因已经测序并在哺乳动物中表达。gB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显示出引起细胞融合和多核体的形成,对病毒复制是必需的;gC对病毒吸附组织培养细胞是重要的,但它在牛细胞内的表达并不影响病毒蚀斑的数量和病毒的存在;gD被认为是病毒粒子表面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主要分子,抗体糖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在病毒吸附后中和病毒并显示出较高的中和滴度,表明gD可能参与病毒进入细胞,并为病毒复制非必需基因。鼠和牛的免疫试验显示出gD能够引起比gB、gC更强和持久的细胞免疫。
诊断
本病的典型病例(上呼吸道炎)具有鼻黏膜充血、脓疱、呼吸困难、鼻腔流脓等特征性症状,结合流行病学,可做出初步诊断,但确诊必须依靠实验室诊断,包括病毒分离鉴定和血清学试验。通常检测血清样品中BHV1抗体的方法有病毒中和试验(VN)和各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另外,还有琼脂扩散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因为IBRV感染后一般发生病毒潜伏,所以,鉴定血清学中阳性动物是检查动物感染状态非常有用而且理想的指标。抗体阳性动物可认为是病毒携带者和潜在的间歇性排毒者,从初乳获得母源抗体的犊牛和经灭活疫苗免疫的非感染牛除外。
(一)病毒中和试验
中和试验是以测定病毒的感染力为基础的,以比较病毒受免疫血清中和后的残存感染力为依据,判定免疫血清中和病毒的能力。它被认为是血清抗体检测最标准的方法。IBRV只有1个血清型,只要有1个已知标准毒株的免疫血清,通过在敏感细胞培养后所进行的中和试验就可以作出鉴定,但该方法存在费时费力、试验周期长、易受不确定因素影响,如病毒毒价的准确性、细胞量的多少及生长情况、病毒/血清孵育时间长短不同等因素将直接影响中和试验的结果,目前在检疫中逐步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所替代。
(二)ELISA
ELISA法是将酶与抗原结合成酶标记物,这些酶标记物仍保持原有的免疫学活性和酶的活性,它可与吸附在固相载体上的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滴加底物溶液后,底物可在酶作用下使其所含的供氢体由无色的还原型变成有色的氧化型,出现颜色反应。因此,可通过底物的颜色反应来判定有无相应的免疫反应,颜色反应的深浅与标本中相应抗体量呈正比,此种显色反应可通过ELISA检测仪进行定量测定。ELISA法因其具有快速、敏感、简便、易于标准化等优点,在大批量动物进口时作为首选方法被推广使用,但经长期应用发现,目前市场上已商品化的ELISA试剂盒或多或少存在有质量问题,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几率较大,很难确保检疫质量,而且进口的试剂盒价格普遍偏高,无形中又增加了检疫的成本。
(三)琼脂扩散试验
可用已知的IBR抗原检查被检血清中的沉淀抗体,也可用IBR阳性血清来检测病料标本或细胞培养物中的相应抗原。
(四)间接血凝试验
将已知抗原结合在鞣酸处理的绵羊红细胞上,采用常规的试管凝集法或微量凝集法来检查被检测血清中的相应抗体,这是一种简便、快速、实用的诊断方法。由于IBRV有潜伏感染性,自然感染病牛中和抗体滴度在感染2周时才达到高峰,并且在持续2周或4周后即逐渐下降,且可能降到零,进入潜伏感染期。此后,一旦应激因素刺激,抗体滴度又上升,并排毒,如此反复,IBR感染牛的抗体滴度也随之呈现波浪式的起伏。因此,即便通过中和试验或ELISA法判定牛群IBR抗体呈阴性反应,仍难保证牛群确无IBRV感染。由此可认为,要确定1个牛群是否有IBRV感染的最根本的方法应当是检测IBR抗原。
(五)病毒分离鉴定
1.样品的收集和处理:从早期感染牛采集鼻腔拭子。对于外阴道炎和**炎病例,采取生殖道拭子,用拭子在生殖道阴道黏膜表面上用力刮取,**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包皮,收集其洗液。所有样品均应悬浮于运输培养基(含抗生素和2%犊牛血清的组织培养液),储存于4℃,并迅速送达实验室。样品送到实验室后,将拭子在运输培养基中充分搅动以便将病毒洗脱,室温放置30min再取出拭子,将运输液15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用作病毒分离的样品。用做病毒分离的精液需经特殊处理,因为精液中含有对细胞有毒或对病毒增殖有抑制作用的酶和其它因子。
2.病毒分离:多种细胞可用于IBRV分离,牛胎儿肺、鼻甲或气管等组织制备的细胞株及已建立的传代细胞系(如MDBK细胞)都比较合适。当使用24孔塑料培养板时,每孔需接种细胞培养物上清液100μl~200μl,吸附1h后倾去液体,然后,加入维持液。每天观察细胞病变情况,一般于接种后3d出现细胞病变现象(CPE)。细胞的典型变化是圆缩,聚集成葡萄样群落,在单层细胞上形成空洞,有时会发现有数个细胞核的巨大细胞。若7d还不出现CPE,应再盲传1次,将培养物经反复冻溶后离心,取其上清液用于接种新的单层细胞做进一步病毒分离。为鉴定致细胞病变的病毒是否为IBRV,细胞培养的上清液必须与单特异IBRV抗血清或单克隆抗体(MAb)作中和试验。
(六)免疫荧光试验
用来检查眼结膜触片、组织切片和细胞培养物涂片中的IBRV。
(七)PCR法
1993年,Vilcek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用于IBR的诊断。试验证明,PCR比病毒分离更加敏感,阳性检出率比病毒分离高出5倍。甚至可检出3个分子的病毒。由于其具有很高的灵敏度而能够在检测牛血清中微量的IBRV等方面得到重要应用。因此,将PCR技术应用到进出境牛的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检疫,将会大大降低检疫成本和检疫周期,并有效的提高检出率,为打破贸易技术壁垒、促进我国外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保护我国畜牧业生产的安全发挥出极大的作用。

临诊症状
自然感染潜伏期一般为4-6天,人工感染(气管内、鼻内、阴道滴注接种)时,潜伏期可缩短至18-72小时,可表现以下临诊类型:
(一)鼻气管炎最常见的症状,有轻有重。病初高热(40-42℃),精神萎顿,厌食,流泪,流涎,流粘脓性鼻液。母牛乳产量突然下降。鼻粘膜高度充血,呈火红色,并出现浅的、粘膜坏死。呼吸高度困难,呼出气体恶臭,咳嗽不常见。一般经10-14天左右症状消失。
(二)传染性脓疱性阴道炎病初轻度发热,食欲无影响,产奶量无明显改变。动物表现不安,频尿,排尿时因疼痛而尾部高举。外阴和阴道粘膜充血潮红,有时粘膜上面散在有灰黄色、粟粒大的脓疱,阴道内见有多量的粘脓性分泌物。重症病例,阴道粘膜被覆伪膜,并见有溃疡。孕牛一般不发生流产。病程约2周左右。
(三)传染性龟头包皮炎龟头、包皮、阴茎等充血,有时可见阴茎弯曲或形成溃疡等。多数病例见有精囊腺变性、坏死。通常在出现病变后一周开始痊愈,彻底痊愈需两周左右。若为种公牛,患病后3-4月间,失去配种能力,但可成为传染源,应及时淘汰。
(四)角膜结膜炎多与上呼吸道炎症合并发生,病初由于眼睑水肿和眼结膜高度充血,流泪,角膜轻度混浊,一般无溃疡,无明显的全身反应。重症病例,可见眼结膜形成灰黄色针头大颗粒,致使眼睑粘着和眼结膜外翻。眼、鼻流浆性或脓性分泌物。
(五)流产一般见于初胎青年母牛怀孕期的任何阶段,有时亦见于经产牛。常于怀孕的第5-8个月发生流产,多无前驱症状,约有50%流产牛见有胎衣滞留,流产胎儿不见有特征性肉眼病变。
(六)肠炎生后2-3周的犊牛感染不娠妊的原因。
上述症状往往不同程度的同时存在,很少单独发生。
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
病毒常常经上呼吸道粘膜、生殖道粘膜侵入,还可经眼结膜上皮和软壳蜱侵入,是否经口腔感染仍未证实。经上呼吸道入侵的病毒沿粘膜、神经纤维、淋巴管扩散到邻近部位引起上呼吸道炎症、结膜炎。虽然血液的细胞成分在病毒复制、扩散中起重要作用,但很少观察到病毒血症。在病毒血症期间,病毒可侵入呼吸道深部、中枢神经系统、胎犊中,在这些部位引起病变,表现发热性全身性呼吸器官疾病、脑膜脑炎或流产。因条件致病菌易在发炎的粘膜中繁殖,所以有时还可能发生继发性炎症病变如肺炎。
呼吸道病变表现在上呼吸道粘膜的炎症,窦内充满渗出物,粘膜上覆有粘脓性、恶臭的渗出物组成的伪膜。在极少数病例,肺小叶间水肿,一般不发生肺炎。组织学检查,粘膜面可见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粘膜下层有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及浆细胞的浸润。在疾病早期,气管上皮细胞内见有CowdryA型包涵体。
受侵害的消化道表现颊粘膜、唇、齿龈和硬腭溃疡(与粘膜病不同),在食道、前胃、真胃也可见同样的病变,肠表现卡他性炎症。组织学检查,上皮细胞空泡变性,派伊尔结(Peyer’spatches)坏死,肝可见坏死灶、核内包涵体。
生殖道型的病例,表现外阴、阴道、宫颈粘膜、包皮、阴茎粘膜的炎症,一些病例可发生子宫内膜炎。组织学检查,见有坏死灶区积聚大量嗜中性白细胞,坏死灶周围组织有淋巴细胞浸润,并能检出包涵体。
流产胎儿体内所见的肉眼变化,几乎是由于死后所致。组织学检查,在肝、肺、脾、胸腺、淋巴结和肾等脏器常发生弥漫性的灶状坏死。由于胎儿物均系死后排出,因机体自溶,包涵体多已消失,很难检出。
患有脑膜脑炎的病例,除脑膜轻度充血外,眼观上无明显变化。组织学检查可见淋巴细胞性脑膜炎及由单核细胞形成血管套为主的病变。

母猪乳房炎的原因分析 母猪乳房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母猪乳房炎是规模化猪场比较容易发生的一种繁殖障碍性疾病,是由于乳腺受到微生物、化学、物理等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炎性变化,通常在泌乳期发生。该病具有较低的发病率,但会严重影响后代仔猪的生长发育。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或者治疗不当,通常会导致母猪停止哺乳,并对仔猪进行啃咬。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母猪乳房炎的原因分析母猪乳房炎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乳房肿胀。母猪主要是由于饲喂过多的精料,大量泌乳,后代仔猪无法完全吮吸,使乳腺内积聚较多的乳汁,导致乳腺内细菌大量繁殖;或者后代仔猪在哺乳期发生死亡,此时饲养者没有将乳汁及时挤出,导致乳房过度肿胀,且乳腺内的细菌大量繁殖;或者母猪产仔数量过少,导致某些乳房没有仔猪进行吮吸,从而使这些乳房明显肿胀,从而引起乳房炎。

乳头损伤。母猪由于管理不当或者饲养环境卫生较差,导致乳房发生损伤,从而经由伤口感染存在于环境中的病原菌,如大肠杆菌、化脓性棒状杆菌、乳房链球菌等,或者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传染性病原菌,进而发生乳房炎。

继发感染。母猪分娩后感染病菌,发生子宫内膜炎或者发烧,往往也会引发乳房炎。母猪发生隐性乳房炎,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而转变呈临床型乳房炎,从而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目前,我国母猪中大约有30%发生临床型乳房炎,70%左右发生隐性乳房炎。

内分泌失调。在养猪业中,依旧存在比较严重的滥用、乱用兽药的现象,直接会导致猪只发生药源性内分泌错乱。如使用氢氯噻嗪不当会导致母猪乳房发生肿胀,并分泌脓性乳汁样分泌物,引发乳房炎;在临床上滥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也与该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2、临床症状

急性型。主要在潮湿季节发生,病猪呈急性经过,主要表现出食欲不振或者彻底废绝,体温有所升高,部分或者所有乳房明显肿大、发红,拥有触摸会产生痛感,使其躲避按压;泌乳量下降,乳房发生变质,呈米泔水样,并混杂絮状乳或者含有血块,停止哺乳仔猪,或者仔猪吮乳后发生下痢,体质消瘦,并容易死亡。如果病程持续较长时间,乳房会形成不同大小的脓肿。

慢性型。通常是由急性乳房炎转变而成,病猪乳区发生轻度肿大,质地较硬,分泌稀薄乳汁,呈灰白色,并混杂脓汁,乳房胀痛、暗红,触摸感到微热,乳房内形成不同大小的结块,挤压时只流出少量乳汁或者乳汁不通,导致后代仔猪过度饥饿,体质消瘦。病猪食欲不振,体温基本正常或者稍微升高,长时间后乳房内的结块逐渐变硬,紧缩不散。

3、防治措施

热敷疗法。如果病猪患有非化脓性乳房炎,乳房只发生红肿,存在硬结,可在患病乳房上敷盖浸有38-42℃药液的毛巾或者纱布等进行热敷,每次持续30-60min,每天2-3次。一般选择使用O.1%的呋喃西林溶液、10%-20%的硫酸镁溶液、1%-3%的醋酸铅溶液等。

西药治疗。病猪可静脉注射由1500mL葡萄糖生理盐水、lg阿莫西林钠、20mL10%双黄连、9g安乃近、15mg地塞米松磷酸钠组成的混合溶液,每天1次,连续用3-5天。也可肌肉注射由15mg地塞米松磷酸钠、500万IU硫酸链霉素、600万IU青霉素钾、20mL安痛定组成的混合药液,每天2次,连续使用3-5天。另外,可配合使用白细胞介素Ⅱ,按体重每20kg肌内注射1mL,作为免疫增强剂能够明显增强抗菌素的疗效,有效缩短疗程。

中药治疗。可取紫花地丁、连翘、金银花、蒲公英各10g,甘草、木通、黄柏、知母、大黄各6g,全部研成粉末后添加在饲料中混饲,也可取透骨草、赤芍、花椒、当归尾、防风、荆芥、黄柏、皂刺、连翘各50g,加水煎煮后取药液清洗乳房,每天1次,连续使用2-3天。还可取10g甘草,30g银花,30g牛蒡子,40g天花粉,30g连翘,30g柴胡,20g栀子,60g瓜篓壳,15g皂角刺,加水煎煮后给病猪灌服。

局部治疗。病猪可采取乳房基部封闭治疗,在乳房根部与腹壁间注射30mLo.25%盐酸普鲁卡因溶液、400万IU青霉素钾的混合药液,每天1-2次,连续使用3-5天。另外,也可在患病乳房表面涂擦适量的10%鱼石脂软膏,或者5%-10%碘酊,或者樟脑软膏,还可取250mL75%酒精和1支云南白药,混合均匀后涂擦在乳房局部。

加强饲养管理。确保母猪舍的卫生条件良好,保持清洁、干燥,定期进行消毒,促使乳房、乳头保持清洁,防止感染病原微生物,如细菌、寄生虫等。母猪分娩时加强护理,尤其是在产前必须对产房和乳房进行严格消毒,尽可能缩短助产时间,分娩后对乳房经常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确保泌乳通畅。母猪要供给充足的饮水,并适当增加多汁饲料和青绿饲料的喂量。母猪要根据泌乳状况、膘情体况以及仔猪数量、大小等灵活调整补料量,避免营养过剩或者不足。正常情况下,母猪分娩后的初期最后不要过早补料,更要禁止饲喂含有高水平蛋白质的饲料。如果母猪已经发生泌乳性过剩,要适时增加粗饲料的喂量。

母猪乳房炎发病原因及防治

母猪乳房炎是哺乳母猪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由多种原因引起,表现为母猪乳房炎症,红、肿、热、痛,乳房出现硬结,乳汁发生变化。哺乳仔猪后常发生腹泻,继而脱水死亡。据对停乳期母猪尸体剖检统计表明,母猪出现肉眼可见的乳房炎病变高达82%,发病母猪哺乳的仔猪其死亡率为55.8%,而正常母猪哺乳的仔猪死亡率仅为17.2%。严重影响母猪生产性能,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引起母猪乳房炎的肠道菌主要包括艾希氏菌属、克雷伯氏菌属、肠杆菌属和枸橼酸菌属,这些细菌普遍存在于母猪和周围环境中,并且随时能够污染乳头,如果环境温度适宜,它就可能迅速繁殖并导致母猪发病。在受感染的乳腺组织中,细菌以游离或在巨噬细胞内的形成存在于腺腔,但细菌并不一定从乳腺腔中侵袭乳腺组织,有若干病例从髂骨淋巴结和腹股沟淋巴结中分离到细菌。病原微生物是引起乳房炎的主要原因。而环境因素及母猪体的状况也与本病的发生有关。病原微生物分为两类:①传染性病原菌。主要病原菌是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②环境性病原菌。这类病原菌有大肠杆菌、乳房链球菌、化脓性棒状杆菌等。此外,还有真菌如念珠菌属、毛孢子菌、酵母样芽状菌、胞浆菌属以及病毒等。
1、病因多发生于初饲养母猪者,因担心母猪泌乳供应不足,采取的补饲方法不当,补饲时间早,往往在母猪分娩后就补饲,且补饲的饲料质量过好,数量过多,导致泌乳量过多,加之仔猪小,吮乳量有限,乳汁滞积而致发乳房炎。猪舍卫生差,湿度大,母猪分娩后,机体抵抗力相对处于弱势,细菌通过松驰的乳头孔进入或乳房、乳头受体表寄生虫侵袭,诱发乳房炎。母猪分娩后,泌乳不足,加之仔猪较多时,不容易固定乳头,仔猪抢咬伤乳头后感染所致。有些品种猪脊背过于凹陷,或老年经产母猪,腹部松驰、下垂,妊娠后期乳头触地磨擦而感染。圈舍不卫生,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或绿脓杆菌等病原微生物侵入而引起,特别是乳头损伤更易发生细菌侵入而致病。圈舍面积小,地面粗糙不平,乳房受到挤压,磨擦,或母猪发烧以及患子宫内膜炎时,也易发生乳房炎。上述因子的协同作用。乳头口侵入,这是主要的途经。病原菌经乳头口侵入乳头管使乳腺组织感染。②血源感染。即病原菌经血液循环而侵入乳房,使其感染,如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时,乳房炎为其继发症。③淋巴感染,一般是由乳房创伤而引起。受伤的原因为仔猪牙齿,受污染的垫料及粗糙的地板。
2、症状通常在母猪分娩后1~2天,有时在第3天发现最初症状,患猪体温上升,但很少超过42℃,精神沉郁,虚弱无力,对仔猪漠不关心,胸部伏地。严重者僵直、不能站立、甚至昏迷。饲料和饮水消耗量下降或食欲废绝。仔猪频繁吸乳,并不断变换乳头,啃食垫草并舐吃地上的尿液;吸过乳后,仔猪间不是相依而卧,而是到处游走。哺乳母猪乳房炎的症状比较明显,易被诊断:母猪拒绝哺乳、伏地,乳房压置于腹下,不让仔猪吮乳;仔猪团团围转,发出阵阵哼哼叫声;驱赶母猪不肯站立,即使站立,因站立后仔猪有机会抢吮乳头后,又迅速伏地;乳头及乳房潮红、肿胀、皮肤紧张,触之有热感,在乳房基部弹捏有微弱的波动感。患病乳房可见潮红、肿胀、触之热感而有疼痛,母猪拒绝仔猪吮乳。转为慢性乳房炎时,乳房硬肿并不发热。全乳区发炎后,体温升高到40℃以上,高达41℃,乳房分泌黄色黏稠水样脓汁乳,常引起仔猪腹泻。时间一久,乳房肿胀部位会化脓、溃烂,甚至流出腥臭脓汁。
3、治疗
1糖盐水500毫升×2~3瓶,氨苄青霉素0.5克×5~8支,地塞米松磷酸钠5毫克×2~4支,安痛定10毫升×1~2支,混合一次静脉注入,2次/天,连续3~5天。
2青霉素80万单位×1~3支,链霉素1克×2~3支,注射用水10~20毫升,混合一次肌注,2次/天,连续3~5天。
对局限性乳房炎的治疗。
(1)热敷:在乳房肿胀初期,可在肿胀下部的血管上针刺放血,后配合使用浸透热烫温水的毛巾(温度一般为50~60℃)按摩乳房,每隔几小时挤乳10~15min,有助于减轻乳房肿胀和疼痛补充体液,以防脱水和中和酸中毒使用氟哌酸合剂(氟哌酸散25g、葡萄糖粉50g、氯化钠3.5g、氯化钾1.5g、加温水至750mL),现配现用,每头仔猪口服20~40mL。或用5%碳酸氯钠0.5~1mL,加入5g葡萄糖生理盐水至15mL左右进行腹腔注射。
4、预防科学饲养与管理(1)首先要掌握好母猪分娩前后的喂养方法:一般于产前5d开始减料至分娩当天不喂料,产后第2d喂料0.5kg,以后逐渐加料,至第5~7d达到2.5kg。第8~14d要达到哺乳母猪喂料标准,即每天饲喂基础料2.5kg+(0.3~0.5kg)×仔猪数。日喂3次,饮充足清洁水,避免或减少母猪分娩后泌乳过多而发生乳房炎。(2)母猪于断乳前3d开始减料喂养,至断乳当天不喂料,断乳后第2d喂少量饲料,3d后实行短期优饲,给予饱食,促进母猪正常发情、排卵,可提高母猪繁殖率和减少母猪断乳前后发生乳房炎。(3)规模猪场要注意母猪产房或高床设备不要过于粗糙,以防擦伤乳房皮肤被细菌感染而引发乳房炎。(4)仔猪出生后3d内要做好“断齿、断尾、补注铁制剂”,以防贫血、咬架等现象,可避免仔猪吮乳过程咬伤乳房皮肤被细菌感染而引发乳房炎。
严格消毒要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一般舍外环境用2%~4%氢氧化钠溶液,每15d消毒1次,舍内环境(包括产房)用百毒杀、消特灵或消毒威等每7d消毒1次,要交替使用,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增强消毒效果。母猪入产房前,猪体要清洗干净,后用0.1%新洁尔灭溶液喷洒猪体,分娩后母猪乳房、乳头、胸腹和臀部要洗干净,再用0.1%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擦干,可避免或减少母猪乳房被细菌感染而发生乳房炎。

肉牛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肉牛骨质疏松症是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病,指成年牛骨骼生长结束后出现钙磷代谢紊乱而引起。该病的主要特征是骨骼变形、骨质疏松、骨质脱钙,从而使其容易发生骨折,且骨骼及蹄部发生变形,还会导致繁殖性能下降,缩短生产年限,母牛泌乳性能降低等。下面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肉牛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1、发病机理

该病是由于牛钙磷代谢发生紊乱而引起,这是由于机体各个组织器官的组成都需要钙磷的参与,如肌肉细胞、神经细胞中需要钙磷这两种物质的参与,同时钙磷还能够调节心血管功能、血液凝固性、神经系统功能以及肌肉兴奋性等。也就是说,体内细胞的生命活动都需要钙和磷参与。如果牛饲喂含有较少钙磷的饲料或者经由胃肠道吸收的钙磷无法满足机体生理、生产所需时,就会导致血液中的钙水平降低,间接地增强甲状旁腺分泌功能,产生更多的甲状旁腺素,在这种激素的作用下就会促使机体动用骨头中贮存的钙,使其进入血液,促使血钙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也是机体保持血钙平衡的一种自动保护措施。但如果牛长时间出现以上现象,就会导致骨头明显脱钙,损伤骨头结构,从而出现骨质疏松症的症状,如骨骼容易骨折、变形、变脆、变疏松等。

2、病因分析

营养因素。母牛比较容易发生该病,这是由于产后泌乳损失过多的钙磷。例如,年产奶量为5000kg的母牛,每千克奶中含有1.2g钙、0.9g磷。当进入泌乳高峰,母牛消耗和所需的钙、磷量也必然明显增加,从而容易导致缺乏钙、磷而引起矿物质代谢障碍。一般来说,牛饲喂搭配不合理的饲草料,其中含有过低或者过高水平的钙、磷,且二者比例不合理,能够发生该病。牛缺乏光照,使存在于皮肤颗粒层的7-脱氢胆固醇无法生成维生素D。(胆骨化醇),或者饲喂生长期光照不足的饲草、饲料等植物,会导致植物中含有较少的维生素D2(麦角骨化醇),都会影响钙磷代谢而出现发病。疾病因素。牛患有慢性前胃疾病,会导致肠液中胆酸量和皱胃胃液中稀盐酸量减少或者缺乏,抑制碳酸钙、磷酸钙的溶解,影响钙磷吸收。机体瘤胃内微生物群发生变化时,既会使草酸、植酸与钙相结合而影响肠黏膜对其的吸收,还在蛋白质、纤维素的分解、发酵过程中生成各种脂肪酸,其在肠道内会与钙离子相结合生成钙皂,其较难被肠黏膜吸收,最终经由粪便排到体外,使机体流失过多的钙离子。

3、临床症状

牛自然发病时,在其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时已经经历非常长的一个病理阶段。开始时,病牛主要表现出拒绝走动,运动后容易疲劳,且容易出汗,尤其是患病母牛在挤奶时会大量出汗;从异嗜逐渐变成停止采食,咀嚼时有泡沫样唾液附着在口唇周围,有时甚至呈垂缕状流出,体重开始减轻。随着症状的加重,会表现出步态僵硬,无法灵活行走,往往卧地,但对肢体进行检查没有发现异常,机体明显消瘦,被毛粗乱失去光泽。接着骨骼出现变形,主要是尾椎骨明显变软,尤其是倒数第二、三尾椎骨会被吸收,倒数几根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突出膨大,触诊感到坚实,如同糖葫芦状,可叫做念珠状肿或者串珠状肿,通常是由于形成骨赘而引起;部分凹腰拱背、斜尻,部分四肢(主要是前肢)呈0形或者X形,此时容易发生骨折,且较难愈合,精神萎靡。

4、防治措施

西药治疗。对因治疗,即对于由于低磷引起发病的牛,可静脉注射30~60920%磷酸二氢钠,同时配合肌肉注射5~10mL维生素A、D;由于低钙引起发病的牛,主要是采取静脉注射100~300mL葡萄糖酸钙,同时配合肌肉注射5~10mL维生素A、D,一个疗程为5~7天;由于摄取镁元素过多而引起腹泻,要立即适量减少矿物质饲料添加剂的用量;由于饲喂较少的食盐或者饲料品质低劣而引起氯不足,要立即供给适量品质优良的食盐。另外,病牛也可采取对症治疗,即对于不是由于严重缺钙或者缺磷引起发病的牛,或者发生异嗜癖及大量出汗的牛,可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250g钙中钙、500g磷酸二氢钠,混合均匀后饲喂,连续使用7~10天;或者在每1000kg饲料中添加500g维生素A、D混饲。

中药治疗。取50g浓鱼肝油,五味子、白术、五加皮各30g,焦三仙、牡蛎、龙骨各40g,山药、黄芪、苍术、防风、壮骨散、当归各50g,研成粉末后添加在饲料中混饲,每天1剂。也可取甘草、木香各20g,白芍、当归、厚朴、青皮、川芎、白寇、枳壳各25g,砂仁、草果、益智仁各40g,十几个大红枣,50g生姜,再添加100g焦三仙,200g牡蛎、200g龙骨或者面粉,全部研成细末添加在饲料中混饲,每天早晚各1次,分成7天喂完。

加强饲养管理。肉牛重视饲养管理,尤其是泌乳期的母牛,要在饲料中提高紫花苜蓿、麦麸的比例,并添加适量的乳酸钙、碳酸钙、牡蛎粉、骨粉等.同时注意对日粮钙、磷比例进行适当调节,使其尽可能为1:1或者2:1。牛经常在太阳下照射,尤其是春季更要适当延长光照时间,这是由于此时阳光中含有较少的紫外线。另外,饲料中要适时添加一定量的维生素D,能够促进机体吸收钙、磷。避免牛发生胃肠炎,这是由于该病会明显抑制胃肠对钙、磷的吸收,间接导致钙、磷不足而出现发病。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80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