鳖有病的表现


鳖胆小,怕人,怕冷,喜欢钻泥,喜欢晒太阳。一旦得了病,它的行为反常,就不再钻泥和晒背,喜欢在阴而干燥的地方躲藏,行动缓慢,不怕人。根据这些特点,可尽快发现问题,对防治鳖病有利。
在没有病鳖栖息地点的池塘,鳖一旦得病后难以发现,往往耽误了治疗,一旦浮出水面,已病入膏肓,无法挽救。
健康的鳖行动敏捷,只要发现有人的活动或它认为不安全时,便很快潜水躲藏,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办法就是钻泥,因此很难发现鳖的行踪。鳖如果有病,尤其是病重时,行动迟缓,清晨或傍晚在池边漫游,见人后缓慢地离去钻入水底。这时的鳖一般不钻泥,有的躲在池边的草丛中;有的在树根旁;有的钻进产卵场的砂场内;有的躲在墙壁的夹缝中。病鳖十分怕晒太阳,尽量躲在阴凉处。而有的养殖场鳖池做成垂直式的墙壁,鳖只好爬在晒背台上或饵料台旁,进入这种状况时,已很难救治。解剖后,往往可见肝脏发黑或变色,有的肠道充血,有的肺部也变色。

相关推荐

亲鳖成鳖幼鳖稚鳖的运输方法



1、运输前准备
亲鳖:严格检查外形是否完整,头颈活动是否自如,前三天停止喂食等。
成鳖:前三天停止喂食、体表淤泥冲干净。
幼鳖:停止喂动物性饵料三天,洗净体表淤泥,雌雄分开。
稚鳖:三天前停食,用1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
2、运输时间
亲鳖:夏季早、晚、夜间运输好,白天气温高,冬眠不宜运。
成鳖:夏季早、晚运输;冬季白天运输。
幼鳖:夏季早、晚、夜间运输;冬季白天运输。冬季保温,夏季遮荫。
稚鳖:冬季忌运,夏季早、晚运。
3、运输工具
亲鳖:工具用高锰酸钾消毒,用麻袋、竹篓、水桶等工具。
成鳖:用袋子、柳筐等工具。
幼鳖:用运输木箱。
稚鳖:用竹篓和木桶。
4、运输管理
亲鳖:夏季用20℃左右凉水冲冼一次降温、运输时鳖体下多垫水草,增加弹性。
成鳖:和亲鳖管理方法相同。
幼鳖:运输时雌雄分开装运,密度不宜过大。
稚鳖:夏季运输时将稚鳖体泥用凉水洗净,每天冲冼一次。
5、运输消毒
亲鳖:用高锰酸钾消毒。
成鳖:和亲鳖相同。
幼鳖:运输后下池前用漂白粉消毒。
稚鳖:用1毫克/升高锰酸钾消毒。

山瑞鳖幼鳖、成鳖的饲养技术



一、科学投喂
幼鳖和成鳖对饲料的要求不如稚鳖严格,可喂鱼、虾、蚌、螺、禽畜类下脚料和蔬菜叶等,动植物饲料量按3:1搭配。也可喂全价配合饲料,其粗蛋白含量应在45%左右。在饵料的投喂上要坚持“四定原则”。6~10月份每日投喂两次,上午7:00和下午4:00各投喂一次。10月底后至翌年5月底前每日投喂一次。饵料要放在固定的饵料台上,这样便于观察山瑞鳖的摄食情况,掌握合理的饵料投放量,同时也便于残饵的消除及饵料台的消毒,以利病害的防治。全年饵料的投喂应掌握“两头轻,中间重”的原则,即春季和秋末投喂量少,夏季和秋初投喂量多(一般占全年投喂量的70%)。每天投喂量以投喂后1~2小时内吃完为宜。在水温25~30℃条件下,日投鲜动物性饵料可占鳖体重的10%左右,蛋白含量在45%以上的全价配合饲料占体重的3%~5%。幼鳖的日投喂量要稍大于成鳖。投饵量应根据天气、水质及上次投喂后的剩饵情况灵活调整。天气恶劣、下雨、闷热或气温过高、过低时,可不喂或少喂。投喂的饵料必须新鲜、适口,确保质量,不要投喂腐败变质的饵料,以免发生疾病。
二、水质管理
山瑞鳖主要用肺呼吸,但因其生活于水中,水质的好坏对其生长影响很大。因此,要保持水质的良好。较理想的养殖水质为绿色,池水中绿藻类、蓝藻类的繁殖可补充水中溶氧,促进有机物分解,使透明度降低,减少山瑞鳖的相互撕咬。
为了保持水质清新,每10天左右加注新水一次,每半个月至一个月可每亩施用12~20公斤生石灰一次。饲养池水春季稍浅,50~80厘米即可,以便水温升高,促使山瑞鳖开食。以后随水温上升和山瑞鳖的成长逐渐加深水位,至1.2~1.5米水深后以经常换水的方式改善水质。在放养期间,水质清瘦的池塘可通过施用无机肥来培育藻类,而对过肥的池塘,除换水外,还可放养鲢、鳙鱼调节藻类密度以达到调节水质的目的。夏季高温时,可在池塘上方搭建遮阳棚,其面积约占塘面的10%左右。

稚鳖幼鳖成鳖亲鳖的质量鉴定标准


一、稚、幼鳖的质量标准
引进和鉴定幼、稚鳖的质量,首先要考虑其有无细菌性、病毒性传染病史,还要进行抽样检疫,看鳖个体是否含有细菌和病毒等传染性病原体。其次,选择时,要从外观上鉴定,看个体是否肥壮,外形完整,裙边宽阔而肥厚,体色为背甲茶褐色,腹甲棕黄色,且亮而有光泽,翻转时反应灵敏,用手将其撮堆后,能迅速散开,具有这些特征者是最佳苗种。反之,如果苗种个体消瘦,裙边萎缩,身有残疾,体有病灶,体色发黑而无光泽,皮肤多皱,有时腹甲有充血点或损伤,活动能力差,反应迟钝,这些都是劣质苗种的体征,不能引进。
另外,还要注意鳖种是否被注了水。注了水的稚、幼鳖往往四肢活动、伸缩迟钝,体表肿胀。若注水多时,用手挤压肿胀处,感觉压力较大,有水状涌动,像按在一个水囊上,并且可见体表有水渗出,这是尚未愈合的针孔出水。一般稚、幼鳖体内注水后3小时,活动能力明显下降。
二、成鳖的质量鉴定标准
成鳖一般多作为商品出售,不作为苗种引进。因此,质量上多以体型、体色、活动能力等作为鉴定标准。一般可分为四个等级标准:
1.特级品:腹甲带金属色并有光泽,体色金黄,色泽鲜明油润。四肢基部带黄铜色,裙边宽厚,肌肉丰满。
2.上等品:甲壳表面平滑并有光泽,花纹似梨的表面,背甲呈青绿色或茶褐色,人工养殖的呈淡黑色,体圆形,四肢基部周围带黄色,裙边宽厚带青绿色,脂肪呈奶油色。
3.中等品:裙边茶褐色,四肢基部带赤色,脂肪带白色或略带灰色。
4.下等品:裙边狭而薄,呈暗黑色,背甲皮肤薄而皱,比较消瘦且使背腹甲骨形显露,腹甲呈青白色或淡红色,体表有损伤、红斑,脂肪呈土黄色并发臭。
另外,除这些特征外,还要通过翻转、挑逗等看个体是否活动有力,反应灵敏,作为辅助鉴定条件。
三、亲鳖的质量鉴定标准
引进或选留亲鳖时,首先要选择自然环境下长成的鳖,其次选择池塘粗放养殖育成的鳖,最后才选工厂化养殖育成的鳖。因为中华鳖只有经过冬眠,其产卵质量和产卵率才有保证,而且性成熟年龄越长,其产卵效果越好。而工厂化养殖育成的鳖不但产卵质量差,而且退化较早。
再者要注意不要长期使用同一场育成的雌雄亲鳖,不让同一亲鳖生产的下一代、下几代相互交配,要重视远距离选种、配种和保存优良品种,避免近亲繁殖,具体做法是:在一个地域育成的鳖中选留雄鳖,在另一地域育成的鳖中选留雌鳖,亲鳖每3~5年淘汰更新1次。
另外,作为引进亲鳖还应进行检疫,禁止携带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病原体进入养殖场。除此以外,亲鳖的质量鉴别还要从年龄、体型、体重与活动能力上考虑:一般地,较好的亲鳖,要求年龄在8~10龄(自然环境下育成),体重1.2千克以上;在体型上,雌的呈圆形,雄的呈椭圆形,其背甲平坦,背肋明显,背腹身体较厚,裙边宽厚;体色为青绿色,皮肤较厚而且光亮,爬行迅猛,反应灵活。

稚鳖和幼鳖的越冬管理



鳖对环境温度的变化较为敏感,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摄氏度-32摄氏度,温度降到16摄氏度以下时停止摄食,温度降到12摄氏度以下即进入冬眠状态。为保证稚、幼鳖安全越冬,必须抓好管理。
1、加强越冬前的饲养工作。
越冬前水温在16摄氏度以上时多投喂一些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的饲料,如动物肝脏、鱼虾及螺蚌肉等,以促鳖长得膘肥体壮,体内积累贮存一定的能量,保证越冬期间体内物质的消耗而顺利过冬。
2、稚鳖的越冬。
稚鳖指当年孵化的小鳖,其个体较小,适应能力较差,不耐寒冷。因此,最好将稚鳖移入室内或搭建简易温棚越冬。先将池水排干后加泥沙30厘米-40厘米厚,注水10厘米深,每平方米方放入稚鳖150只-200只,当气温下降至12摄氏度时,稚鳖便钻入泥沙中冬眠,此时再将池水灌满。在稚鳖越冬期间要做好防冻工作,最好将室内温度保持在0摄氏度以上,防止池水结冰而冻伤稚鳖。但也应避免水温过高,若不是温水养殖越冬,水温越过12摄氏度时,鳖会停止冬眠,醒后活动,会消耗体力,降低越冬成活率。
3、幼鳖的越冬。
幼鳖指饲养了一年的未成年鳖,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所提高,一般可以在池内自然越冬。为了提高越冬成活率,也要采取科学的越冬方法。越冬池宜选择阳光充足、环境安静且避风的地方,池中泥沙较少,面积以100-300平方米为宜。越冬前要选晴天将越冬池曝晒3-5天,然后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并在池边堆放适量有机肥,每100平米用25-40公斤,注水50-60厘米。当水温降至15摄氏度-18摄氏度时将幼鳖放入越冬池,每平方米100只左右。幼鳖入池后,要加强管理,水温在16摄氏度以上时,投喂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适口饲料,以保体膘,同时要注意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
4、加强越冬管理。
稚、幼鳖越冬期间的管理,主要是控制水温和保持良好的水质,防止缺氧。因此,要适时换水或加注新水。一般稚鳖池15-20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1/4至1/3;幼鳖池20-30天换水1次,每次20-30厘米。越冬期间也要坚持巡池,注意观察稚、幼鳖的活动和水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意外死亡。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80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