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流水开放式甲鱼养殖场的设计与建造


温流水开放式养殖场不用建造温室,所以养殖池一般都较大。其配套辅助设备与前三种养殖场基本相同,包括沉淀池、生物滤池、调温池、充气增氧系统等。有些养殖场为了在冬季保温,有时也会在养殖池上搭建简易的塑料大棚。
1.养鳖池的设计与建造
⑴亲鳖池:长方形,多东西走向,长10~20米,宽10米,深1米,水深80厘米,池底铺30厘米厚的细沙或石子,池的一侧建有10平方米左右的产卵沙台。池壁顶端呈“厂”字形。
⑵成鳖池:长方形,东西走向,长10~20米,宽10米,深1米,水深70厘米,池底铺20厘米厚的细沙或石子。池壁顶端呈“厂”字形。
⑶幼鳖池:长方形,东西走向,长10米,宽5~8米,深80厘米,水深50厘米,池底铺一层细沙或石子。池壁顶端呈“厂”字形。
⑷稚鳖池:长方形或正方形,长5米,宽2米,深80厘米,水深30~50厘米,池底光滑。冬季多在其上搭建简易塑料大棚。
2.简易塑料大棚的修建:南方地区采用拱式塑料大棚,有条件的地方采用钢架式结构,资金短缺的养鳖场可采用毛竹作框架。拱型塑料大棚建设前要在养殖池壁顶端预埋角铁或扁铁,将钢管或毛竹框架固定在角铁上,覆膜盖帘即可。棚的东面也要留有进出的门,西面留通风窗。

相关推荐

甲鱼粗放式养殖稚鳖池的设计与建造



稚鳖是指刚孵化出壳至当年越冬期的仔鳖,用以饲养稚鳖的养殖池,即为稚鳖池。
稚鳖娇嫩体弱,对周围生活环境适应能力差,很易受病害和敌害侵袭。因此,稚鳖对生活环境和饲养条件要求很严格,如果没有适宜的生活条件和严格的管理措施,成活率很低。所以,要特别注意稚鳖池的建设。稚鳖池可建在室内亦可建在室外。
1.室内稚鳖池
室内稚鳖池要求向阳、光线明亮,易于控温。为砖石水泥结构。采用地上地下均可,面积以2~10平方米为宜,池高(或深)0.5米,水深30厘米。池底铺10~15厘米厚的细沙。
池内设休息台,休息台有两种:一种是在向阳的一侧(或角)水平面处,以木板或水泥板搭成的休息台;另一种是在建池时于池内向阳侧,修建30度的斜坡,坡顶留30~40厘米宽的平面作休息台。休息台可兼作饲料台,其面积占全池的20%左右即可。在池底一角留一小出水孔,以便更换池水。
2.室外稚鳖池
室外稚鳖池应选择向阳背风、光线充足的地方修建。其结构可为土质池,也可为砖石水泥池。每池面积较室内的可稍大些。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池上罩以铁丝网,防止鼠、鸟、蛇及其它敌害的侵袭。其它构造与室内池相同。

甲鱼粗放式养殖幼鳖池的设计与建造



稚鳖越冬后即为幼鳖。饲养幼鳖的养殖池,称幼鳖池。幼鳖对周围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活动能力较稚鳖强。因此,幼鳖池的面积可相应扩大,但也不宜过大,以50~120平方米为宜。池壁可用砖石水泥结构,壁面用水泥抹光,池底也可用水泥质,但要铺10~15厘米厚的细沙或软泥。池壁高80~100厘米,池水深保持40厘米左右(在池中央最好有一深水区),水面与池壁顶部应保持35厘米左右的距离,以防幼鳖逃失。
如为土质池,池壁与池陆地以30度为倾斜坡相连,以便幼鳖上陆、下水。池底以硬质黏土为佳。池中建小岛,以供幼鳖活动、休息。池周要建20~30厘米矮墙,以防幼鳖逃失。
休息台可设于池周斜坡和空地上,或用木板或水泥板在池周搭设,也可设在池中水面上,供幼鳖休息或陆地活动。休息台面积约占幼鳖池总面积的10%。
饵料台可设于距池壁1~2米的水中,面积1平方米左右,台面置水面以下10厘米,以利幼鳖在水中摄食。也可以休息台兼作饵料台。

甲鱼养殖场的选择和建造



1、养鳖场的选择
(1)避风向阳无噪音干扰:鳖是肺呼吸,需间断性地浮出水而呼吸空气,如噪音大,鳖因胆小而不能进行日光浴,长期匿居水底泥土中,鳖体会附着苔及其病菌,感染疾病。同时噪音对鳖的中枢神经刺激很大,会造成大脑皮层兴奋及抑制的平衡失调,新陈代谢规律打乱,心脏机能、消化机能、生殖机能都会受到影响。
(2)水质良好、灌排方便:鳖池的水源切忌含氨和被污染的水流入,池水要求新鲜、流动、温暖。一般江河、池沼、湖泊、水库水都可作为养鳖水源。如果夏季气温高,为防止污染水质,可定期更换新水。理想的养鳖场对水源的要求应该是灌得进排得出。
(3)饵料丰富:供应方便鳖对饵料要求比较严格,特别需要含蛋白质较高的动物性饵料。因此,养殖场最好选择在肉联厂、饭店附进。饵料房要专用,不能与化肥、农药及其它用房合一。
2、养鳖场的设计:各龄鳖所需饵料不同,它们所需的水温、水质也较特殊,加之鳖性凶猛,相互争食,好斗,所以必须分级饲养。建造亲鳖池、成鳖池、幼鳖池、稚鳖池。此外,还应建立病鳖隔离池。
(1)亲鳖池:亲鳖产卵需要稳定、安静,因此,亲鳖池应在灌排方便、地势稍高、阳光充足、环境安静的地方修建。鳖池面积大小因地制宜,座北朝南、向阳避风,产卵场地在墙内设砂堆3~5个,厚20厘米左右,砂堆大小根据放养数量定。产卵场附近要长一些杂草或高杆叶茂作物,为亲鳖产卵提供良好的两栖生态环境。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将产卵场围建在产卵房内,面积5平方米,高1.5米,玻璃房顶。产卵场靠池水面一侧留一小洞口作进出口。产卵房后墙开一小门,人可以自由进入房内管理。
(2)成鳖池:成鳖池除产卵场外,其余设施和原理和亲鳖池相同。
(3)幼鳖池:经过越冬后的稚鳖进入幼鳖生长期,幼鳖池和成鳖池基本相同,面积略小于成鳖池。
(4)稚鳖池:刚出壳的稚鳖因内部器官发育还不完全,对饵料要求比较高,若无适宜的稚鳖池和科学的管理措施,会造成越冬期间稚鳖伤亡。稚鳖池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室内水泥池,面积为10~50平方米,池深60~80厘米,水深20~40厘米,底砂层厚15~20厘米,休息台面积比例为1:6,要求通风透光;另一种是室外水泥池或土池,面积为50~80平方米,池深80~100厘米,水深40~60厘米,底砂层厚20~30厘米,休息台面积比例为1:10,要求向阳避风。

螃蟹养殖场的建造


一、选养殖场。要求选择水源充沛、水质清新、环境安静、背风向阳、底质较硬(以黄色土壤为好)、通电通路的地方建螃蟹养殖池。水源的引用以河流、水库、湖泊的水质为好。工厂、矿山的废水含有各种有害的化学物质、重金属离子,不宜引用。水温过冷的泉水、水库底层水也不宜引用。养螃蟹池的池边要有一定斜坡、浅滩和陆地。

二、建螃蟹池。一般养螃蟹池要求在放养螃蟹种前15天建好。螃蟹池的形式较多。有四周挖深水区作堤、中间作浅水区的,也有大池中挖掘许多小沟埂的。这里介绍的是凹型螃蟹池,即中间挖深水区,四周作浅水区,边上筑堤的一种螃蟹池,每池5000平方米或再大一些,挖出的池内土可用在周围筑埂。要求埂顶宽1米以上,坡比1∶2以上,中间深水区面积占2/3左右,池深1.5~2米,能保持水深30~40厘米。设高灌低排水系统,选购价廉适用的材料修建防逃设施,如砖、钙塑板、水泥板、石棉板、玻璃钢和塑料薄膜等。

三、清塘消毒。对确定养螃蟹的池塘,在水草移植前抓紧清塘,池水深10~15厘米,每667平方米(1亩)用生石灰75公斤,溶化后全池泼洒。泼洒后10天待药性消失后,放进幼蟹。也可用漂白粉清塘,水深1米,每667平方米用含有效氯30%的漂白粉13~15公斤,溶化后全池泼洒,清塘后5天药性消失,8天后即可投放幼蟹。

四、建防逃墙。以在离开螃蟹池1.5米的堤埂外,用砖块建防逃墙为佳。建防逃墙时,朝阳的一面可在离水3米处建,防逃墙不宜离水太近。墙基以埋入20厘米,高出水面80厘米为宜,每隔4米距离在墙外砌一方垛,加固围墙。顶端要向内伸出厂字型倒檐15厘米以上,内壁用水泥抹光一层,转弯处砌弧形角,不要砌直角,使螃蟹无处攀缘。

(山东省农科院枣庄市山亭实验站徐青华邮编:277200)

甲鱼养殖场建设


甲鱼养殖场需要建设4个池子,分别是亲甲鱼池、成甲鱼池、幼甲鱼池、稚甲鱼池。建池可以选择安静的地方,地势高一些,亲甲鱼池需要建设产卵房,稚甲鱼池建在室内的话,水深应达到40cm,面积为50㎡,室外建池需要水深达到30cm,面积为80㎡。

1、亲代甲鱼池

亲代甲鱼池需要建设在相对安静的地方,并且对地势的要求要稍微的高一些,最好是选择在坐北朝南的方向为最好。在建设的时候,可以在产卵的地方砌沙堆,数量差不多在5个左右即可,厚度的话,可以在20厘米的样子。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它的产卵场建设在产卵房里面,这个面积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决定,但是房顶最好是选择玻璃的。产卵池里面需要留小洞,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能方便甲鱼的进出。

2、成年甲鱼池

这个甲鱼池其实在建设的时候,和亲代甲鱼池是差不多的,但是它不需要产卵,所以在建设的时候,只需要将产卵场去掉就可以了。

3、幼年甲鱼池

其实这个在建设的时候,原则上和上面的两者是一样的,不过在建设幼年甲鱼池的时候,可以在面积上稍微小一些,这样也能节约成本。

4、稚甲鱼池

稚甲鱼池在建设的时候,可以选择室内水泥池或者是室外水泥池。室内的话,建设的面积差不多在50平方米的样子,水的深度需要在40厘米左右,池子的话,可以稍微高一些,在90厘米左右就可以了。在它的池底,可以铺上一些沙土,然后需要建设一些供休息的地方,面积大小视情况而定。室外的话,面积可以稍微大一些,在80平方米的样子,水深可以浅一些,在30厘米的样子即可,池子的话,稍微高一些,一米左右即可,休息面积要稍微小一些,比例为1:10的样子。

在选择养殖场的时候,首先要选择避风向阳的地方来养殖,甲鱼喜欢晒太阳,这样会更利于它的生长。并且周围最好是比较安静,毕竟甲鱼是怕生活在吵闹的地方的。然后附近有干净水源,水质要好,这样需要换水的话,也会比较方便一些。还需要有丰富的饵料,因为甲鱼喜欢吃一些蛋白质较高的食物。

蜈蚣养殖场的设计和建设方法


蜈蚣饲养可以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采取室外饲养或采取室内饲养。室内饲养可以根据自己的房屋情况,采取缸养、箱养或池养等方法,这里首先介绍室外规模饲养的场地建设。

1.室外养殖场的建设

蜈蚣最适宜的生长发育的温度是25~38℃,在这样的温度范围内生长发育最快。在中原大部分地区,4~10月地表温度均能达到这一温度范围。室外饲养正规的方法是分群隔离饲养。即将蜈蚣按一定用途、一定大小分群隔离饲养,同一规格的蜈蚣群便于投食、便于管理。可以提高成活率。

(1)蜈蚣养殖场场址选择与规划

室外饲养蜈蚣,建场前首先要选好场址,以便安排饲养池的建设。在场址选择上,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求背风向阳,在山地、丘陵区一定要在山的南坡向阳面上建场,同时要避开风口,切忌在山口迎风处建场;平原地区建场一定要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比较干燥的地方建场。

其次,要考虑建场的环境条件,山区要选择梯田或相对平坦的山场,周围林木要离开蜈蚣养殖场围墙10米以外,避免遮荫或树根扎入场区影响修造饲养池。平原地区除选择地势高燥的地形外,还要考虑周围有无产生有害气体的工厂。

选场时还要特别注意从空间上要避开蜈蚣的天敌,如蚂蚁、老鼠、蛇等,以免敌害猖獗影响饲养蜈蚣的经济效益。

场地的土质应以壤土和沙壤土为好,以满足蜈蚣对温、湿度的要求。土壤的pH值以微酸性至微碱性为好,中性最好,即pH值6.5~7.5为宜。平原地区场地不能低洼且排水性能良好,场地周围不能有积水:以免暴雨骤降时淹没饲养池,造成严重损失。

场地的形状与大小可以灵活掌握,不拘一格。如果场地小,以后的发展会受到_定限制;场地选得大,则有一定发展余地,可以得心应手地安排饲养池的建设,达到比较理想的规划状态。

场址选择好以后,要进行场地的平整与划区布置,使其能达到建场标准。

平原地区建场时,只要将场地垫平,清除小树和杂草,建起围墙就可以规划饲养池。而山区建场时最主要是把场地精耕细作。即将山地翻耕30厘米左右,将30厘米土层中的石头拣出,并将土层整细,将杂草及树根清理干净,以免缠结耕层,影响建池;或者来年杂草、树根复发,影响地表接收太阳的光和热,影响地表的温度。

场地平整好、围墙建好后,即可进行场地划区。场地划区的目的是将大场地划成小场地,便于按小区营建排灌渠道,以利排水及管理,同时还便于在小区内进行规范化的修建饲养池。

小区的划分应以场地的大小、形状来定,尽量布置得对称、形状规范。小区划分大的场地可按10米5米,小的场地则可按10米3米或6米5米、5米5米的规格安排。对不规则的可以切割取齐,在切去的部分上建造配套设施,也可以再划分成特别小区,以节约用地,尽量保持最大限度的规模饲养。

对方形的场地,布局简单、容易,且整齐美观,可以规划出矩形小区依次排列;场地面积大,可以分几排排列,排与排之间留有道路,路旁都要安排排水沟,道路宽度1米左右。而排内小区可以直接相连。

场地若为三角形或是梯形,则设计相对复杂,可采用品字形方式设计小区,即每排小区各占一角,呈现对称鼎立之式。这种规划形式,便于配套设施的合理布局,有利饲养管理。场地若为不规则形状,小区规划就显得更复杂,更难于规范化,很可能给道路修建、排水渠道的开挖等带来混乱,也可能给以后的饲养管理带来不便。遇到这样的场地。如果以地形而设计小区,尽量做到整齐、简明、集中、合理,也能收到良好效果。

(2)小区内部设计与建造

蜈蚣养殖场规划完毕以后,即着手修建饲养池,然后修建配套设施,每个小区自成一体。下面向读者介绍饲养池的修建规格要求。

每个饲养小区可分为两部分,即由饲养池和遮荫栅组成。

饲养池的规格没有一定的要求,但构造基本一样(图一5)。建池的面积可根据小区的长度和宽度而定。建池的长度可根据小区长度设定,宽度要以方便操作为原则。例如6米5米的小区,饲养池长可设定6米,宽度可设定1.8米,两个池并排修建,中间共用一道隔壁,两个池子周围留出走道和排水沟的位置,便于管理和排水。

池子的总深度l米左右,地上部分0.4米,地下部分0.6米。池子的形状可以是长方形,如在室内修建也可以是正方形。池子底铲平拍实,用砖铺平,砖缝用水泥沙浆勾严,防止蜈蚣钻人缝中。池壁的地下部分厚度24厘米,地上部分厚度6厘米,地上部分池壁的下部内面镶20厘米宽的一层环池壁的玻璃,防止蜈蚣逃跑。

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结合部的池壁内面,环绕池壁修两道槽,第一道槽为食槽,第二道槽为水槽,食槽宽度7~8厘米,水槽宽度10厘米,深度6~7厘米。水槽通向槽外留有排水孔,换水时可把排水孔打开,让水排出再换新水。水池内要经常注满清洁的水,一方面供蜈蚣饮用,另一方面是防逃的第一道防线。

池子修好后,池面上还要准备好铁纱网或窗纱准备做盖,在开始饲养后要在池子上面加盖,以免老鼠侵害。池内加饲养土和瓦片。

饲养土:用70%的细土、20%的细沙、10%的锯末混合而成,也可以根据季节适当调节。夏季,蜈蚣活动量大,新陈代谢旺盛,饲养土既要做到保持一定的湿度,又要保持一定的通气性,所以锯末要相应多一些;秋季、冬季和春季蜈蚣的活动量比夏季相对减少,冬季不加温的情况下,蜈蚣没有活动,饲养土中锯末的比例应保持在10%左右。冬季蜈蚣处于冬眠状态,饲养土的细度要好一些,这样可以起到保温作用。

饲养土配好以后,喷洒一些清水,搅拌均匀,达到手握时成团,松手时能散开的程度、有潮湿感。然后平铺在饲养池的底面,厚度10~20厘米。

饲养瓦:饲养蜈蚣离不开瓦,因蜈蚣独居性较强(也能几条十几条生活在一起),把小瓦片重叠铺垫起来,空隙多、空隙大、吸水性好。这样就给蜈蚣栖息、交配、产卵、抱卵孵化等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但注意不要用下房瓦或长期露天堆放的瓦,这些陈旧的瓦里,可能有一些病原体,容易使蜈蚣感染疾病。

饲养砖:有的用砖垛代替饲养瓦。即把砖码成垛,砖与砖之间、上下砖之间都留有1厘米左右的缝隙,在砖垛从池底垒至与池壁的水槽与食槽平,这样饲养面积大大增加,可以充分利用饲养池的面积。

小区要留排水孔,排水孔与周围的排水沟相通,排水沟与外界水渠相通,形成畅通的排水系统。

在小区上可以盖遮荫棚,遮荫棚可以因陋就简,盖成半坡形的(图6)。一般遮荫棚后坡向北,高1.5米,前坡向南,高2.5米,1.5米以下用砖砌成实墙,上面的1米做成统窗。窗框冬季上好玻璃或塑料薄膜/,在太阳斜射的情况下可以射进大量阳光,提高棚内温度,这样可以保证遮荫棚内温度不能低予0℃。夏季太阳直射,遮荫棚内也进不了阳光,把玻璃或塑料薄膜拆去,可以通风。

遮荫棚的顶可以在里条上铺上帘子,帘子上铺上麦秸,厚度10~15厘米,麦秸上铺一层塑料薄膜,上面再抹一层混有短麦草的泥。这样既能防止麦秸被风刮走,又能防雨,冬季可以保暖,夏季可以隔热,比较实用,而且成本还低,可以节省投资。

2.蜈蚣养殖场配套设施的建设

(1)饲料昆虫饲养区(室)

养蜈蚣和养蝎子一样,首先要解决饲料昆虫。饲料昆虫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用灯诱捕,另一方面是饲养,两方面都不可偏废。夏季晴天的晚上,可以在田野架起灯光诱捕昆虫,方法简单实用,诱捕的昆虫多种多样,给蜈蚣作饲料,营养全价,有利于蜈蚣从饲料中获得丰富的营养。更主要的还是靠蜈蚣养殖场自已饲养饲料昆虫。这样,饲料来源比较稳定,不管刮风下雨或昆虫少的季节,都保证有饲料供应。所以,正规的蜈蚣养殖场都应该有自己的饲料虫饲养区(室)。

为了饲养方便,饲料虫培育区(室)应建在饲养区附近,根据各种饲料昆虫的生活习性,建设培育室,进行大量培养。关于不同昆虫的饲养方法,在饲料开发部分介绍。

(2)管理人员生活区

一个上规模的蜈蚣养殖场要有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饲养工人,必须要建办公室、技术室、防疫室、工具室、仓库等,还要有工人宿舍、职工食堂等附属用房。组成工作、生活区。

(3)蜈蚣加工室

大型蜈蚣养殖场都要有自己的加工室,以便对大量的成体蜈蚣进行加工,形成商品。加工室应建有水池、配有灶、煮锅及各种必备的容器、机械等。还要有相应的干燥室、包装室、仓库等。

(4)其他设施

大型蜈蚣养殖场必须配备供水系统、供电系统及其他必备的设施。

甲鱼粗放式养殖的亲鳖池设计与防逃设施



所谓鳖的粗放式养殖是指非控温性的在自然条件下的常规养殖,粗放式养殖也需要必要条件,如必要的养殖池、必要的产卵场、必要的养殖设备等。
粗放式养殖也需要四种不同类型的鳖池,即亲鳖池、稚鳖池、幼鳖池、成鳖池,其面积比例是20:5:30:45,面积最大的是成鳖池,其次是幼鳖池、亲鳖池和稚鳖池。
1.亲鳖池建造要求
为利于亲鳖产卵,要求亲鳖池选择在全场最偏僻、安静、地势较高和阳光充足、温暖的地方建造。
亲鳖池一般由防逃墙、产卵场、水池、饲料台四部分组成,池中要求水陆各半。土质池的水面池与陆地以缓坡(1:2)相接,以便亲鳖爬上爬下产卵、晒盖。
2.形状与面积
亲鳖池形状一般为南北长方形,产卵场在北面、水池在南面。总面积土质池以1000~1500平方米为宜,鳖鱼混养池面积可大些。
3.防逃设施:在距亲鳖池(包括水池和产卵场)四周1.5米处建筑防逃墙。墙体可用砖或石砌成,高出地面0.5~1米,墙顶向池内出檐10~15厘米,成“Г”形(也称防逃边),墙壁要以水泥抹光,墙基入土30~50厘米,以防亲鳖爬墙或挖洞逃逸,同时也可防御敌害侵袭。
防逃墙以内的池周空地,要铺20厘米以上厚的细沙壤土,可植树或种植作物,但以不影响水池光照为原则。因此,最好种植在池塘的北面与西面,致成荫凉环境,这样有利于亲鳖产卵和晒背休息。

流水式牛蛙养殖技术


1. 养殖池的建造

(1) 育苗池牛蛙育苗池为每口面积32平方米的水泥池,池高1.0~1.2米、池内平底,从进水口处往排水口倾斜,坡度为1%~15%、每池安装独立进出水口,池底部排水管道通向池外(预埋PVC管110弯头,插上PVC管便可蓄水,插上孔的PVC管便可放水,又可防止蝌蚪逃逸)、在排水口的对面安装进水管道阀门;在育苗池上方安装喷水花洒或喷雾水管,起到增氧、降温和增加空气中的湿度等作用。(2) 养蛙池养蛙池分为水泥池和上池两种。① 水泥池每池面积10~15平方米,池高0.8~1.0米、池底向排水口方向倾斜,坡度为1%~1.5%,并铺上5~10厘米厚的沙层,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每池均安装独立的进排水系统、用水泥柱(高2.5~3.0米)作支柱,搭上毛竹或用4分镀锌管做棚架,然后罩上遮阴网。在遮阴棚下面安装喷水头或喷雾管,采用喷头方向朝下,按面积每15~20平方米安装1个喷水头,用于防暑降温、增加空气中的湿度、保持蛙皮肤的湿润、增氧等,为牛蛙提供有利的生长环境。建造水泥池具有一池多用的功能,在水泥池里布入产卵网箱便可供牛蛙产卵和孵化之用,水泥池还可做蝌蚪培育池、养蛙池。(2) 土池每池面积20~25平方米,四周用高度15米筛绢网围起来,用木桩加固围网,筛绢网的一端埋入土里15~20厘米,踩实压紧。沿上池岸边挖环沟,沟宽30~50厘米,深30~50厘米,沟底向排水口方向倾斜,坡度为1.5%~2.5%,中间为饲料台和栖息地、其它设施与水泥池相同。2. 亲蛙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1) 亲蛙的选择及培育亲蛙源自木地自留及从外地购进,选取生长良好,无病无伤,体型大而丰满,第二性征明显的健康活泼的牛蛙、雌蛙体重400~450克,雄蛙体重350~400克,均为2龄蛙、为了防止近亲交配,采用木地自留的雄蛙与外地引进的雌蛙配对,或木地自留的雌蛙与外地引进的雄蛙配对。后备亲蛙入池前用高锰酸钾30ppm药浴20分钟进行机体消毒。饲料以牛蛙颗粒饲料为主,搭配投喂蚯蚓、泥鳅、鲜杂鱼等,进行强化培育。(2) 亲蛙的配对产卵选择晴朗、南风天气,水温18~25℃的条件下进行配对产卵、配对前10天清整消毒产卵池,待毒性完全消失后,加水至35厘米左右,在池内布入产卵网箱(规格1.21.01.0米,用30目聚乙烯筛绢网做成),并在网箱内放置水浮莲3~5丛用于粘附蛙卵、根据气候条件分批按雌雄比例1︰1,将亲蛙配对放入产卵网箱,每个网箱放入亲蛙1对进行配对产卵。(3) 孵化亲蛙产卵后,把亲蛙从产卵网箱移走,蛙卵留在产卵网箱内继续孵化,第3天开始保持微流水,加深池水至60~70厘米左右、水温19~27℃从卵产出到孵出小蝌蚪需3~4人,水温28~30℃时只需2人就可孵出小蝌蚪、(4) 蝌蚪的培育每万尾蜡抖投喂蛋黄1个,第4天后每天投蛋黄2个、孵出第7人,把蝌蚪从网箱移入育苗池(蝌蚪培育池)培育,放养密度1000尾/平方米,继续投喂蛋黄浆搭配鳗饲料,第10天后改投喂蝌蚪饲料、根据生长情况、个体大小投喂蝌蚪系列饲料直至变态,日投饵量为蝌蚪体重的5%~7%。当蝌蚪长至2克/尾时,开始分稀饲养,放养密度调整为200~250尾/平方米。(5) 变态从蝌蚪饲养至变态幼蛙,其生长速度和变态所需时间与水质、温度、放养密度以及投饵种类等因素关系密切。在水质良好,温度高,饵料质量高且充足时,蝌蚪变态快,反之则相对慢。4~5月孵化的蝌蚪经过70~85天饲养变态成幼蛙。采用流水式养蛙经过60~76天饲养变态成幼蛙,比通常养殖方法提早9~10天变态。3. 幼蛙及成蛙的养成管理(1) 饲料及投喂幼蛙可投喂小杂鱼、小虾和个体较大的蚯蚓等。日投饵量按蛙体重的3%~5%投喂、每星期停止:喂食1天,让蛙体内排空,将积累的毒素排泄掉,有利提高蛙机体抗病力。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投饵时间。春秋两季上午9时30分至10时,下午5时至5时30分投喂;夏季早上6时30分至7时,上午6时30分7时投喂;冬季中午12时至13时投喂。(2) 放养密度刚变态的幼蛙驯吃饵料时,放养密度大些,200~220只/平方米、经过半个月饲养,开始分稀分类饲养,放养密度为180只/平方米;当蛙胴长6~7厘米时小蛙放养密度为120只/平方米,胴长8~14厘米的中蛙90~100只/平方米,胴长15厘米以上的大蛙70~80只/平方米。(3) 分类分级养殖幼蛙饲养1个月后,蛙的大小差异很大,及时清池,将蛙按大小分类饲养,避免大吃小现象发生、按20克以下、20~50克和50克以上分类,每半个月至1个月后应彻底排水清池1次,重新分类分池饲养。(4) 日常巡池观察每天多次巡池,仔细观察牛蛙的摄食、活动及分布是否正常,是否有病等情况,同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检查、解剖,分析病情,并采取措施对症下药,防止病情蔓延。4. 疾病防治牛蛙的疾病应以预防为主,养殖过程中注意环境卫生,保证饲料新鲜,营养均衡,科学健康喂养,就可减少蛙病的发生、牛蛙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如下:(1) 胃肠炎患病后蛙体瘫软,反应迟钝,不动不食,往往缩头弓背闭眼,解剖内脏可见肠壁充血,肠内无食。该病主要是由细菌引起,饲料不新鲜变质或时饥时饱诱发该病,多发生于春夏和夏秋之交,传染性强,死亡率较高。防治方法:一是外用药:全池泼洒2ppm二澳海因、二是内服药:每公斤饲料拌入上霉素2~3克做成药饵,连投6~7人为1疗程;每公斤饲料拌入80毫升的鲜马齿觅汁,让饲料吸附发软后投喂,连投3天为1疗程。(2) 歪头病患病牛蛙在水中转圈,头歪向一侧,目斜视、其病因是由于长期投喂单一饲料,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因此引起牛蛙神经系统严重机能失调。防治方法:一是平常注意搭配鲜活饵料如蚯蚓、泥鳅、小杂鱼虾等。二是用马齿觅榨汁每公斤饲料拌入100毫升,让饲料吸附发软后投喂,连投6~7人为1疗程。三是用50%甘薯、30%胡萝卜、20%蔬菜混合榨汁拌饲料,每公斤饲料拌入120毫升,连投6~7人为1疗程。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85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