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白点病病原症状及防治措施


白点病是温室稚鳖培育中危害较大的疾病之一。其命名是根据外部病症而定,又有花斑病、毛霉病之称。该病发病时间早、传染速度快,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死亡率在几天内就会提高到60%,有时甚至全军覆灭。其危害之大,影响之深,在养殖业中切不可忽视。
一、流行情况
水温25~30℃时流行,主要发生于稚幼甲鱼,感染对象多数是50克以下的稚鳖。疾病潜伏期一般3~7天,严重时食台上出现病鳖,并开始出现死亡。病程一般7~25天,死亡率10%~50%,严重的达100%。
二、病原与症状
白点病是由细菌感染引发的疾病,其病原多为产气单胞杆菌(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等)。在小鳖的颈部、背部、腹部、四肢的角质皮下有粟米、绿豆大小的白色斑点,以腹部最多,病灶略向外突出,用手挑压可将白点去除,留下一小眼。严重时白点扩大,边缘不齐,有溃烂现象。临近死亡的鳖体表及膜脱落,常浮于水面,颈半伸半缩,游泳缓慢,很快死亡。
三、致病原因
机体损伤是被病原体感染的主要原因,此外温室养殖中大多数是用锅炉加温,由于空中的雾气过浓,削弱了光照强度,为病原体创造了良好的繁殖条件,再加上换水频繁,水温不稳定,水质偏酸,溶氧偏低,更易引发白点病。
四、防治措施
1、在放鳖前池水经过严格的消毒,水源用50ppm的超醛净化。
2、在运输、放养、分池等操作中应仔细小心避免稚鳖受伤,入池前用欧来诺10ppm药浴,时间为10~15min。
3、发病时外用新威特3ppm全池泼洒,内服每公斤饲料添加欧来诺10克+强康生10,连续使用3天。【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相关知识

甲鱼白斑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技术



□厦门星鲨动物保健品厂
问:甲鱼白斑病的症状是什么?
答:甲鱼的背甲、四肢、颈部以及尾部等身体部位的皮肤出现白斑状的病变,表皮变白、坏死、逐渐脱落或出现溃疡,严重时犹如棉絮般覆盖鳖体。病鳖食欲减少,骚动不安,爱在晒台或网片上停留。诊断此病,可将病鳖放在干净的水中浸泡观察,检查体表有无白斑状的病变,病变部位不突出而略呈凹陷。
问:白斑病主要在什么阶段发病?
答:一般发生在稚甲阶段,确切地说是在放养后3~60天内均有可能发生,尤其是在每年的4~6月份及10~11月份阶段的稚甲最为严重。
问:白斑病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答:真菌和细菌的联合感染为其发病的直接原因,但促使真菌和细菌快速繁殖导致甲鱼发病的间接原因有水温偏低或温差变化大,再者水体偏瘦等。
问:温室甲鱼白斑病的防治办法是什么?
答:提高水体温度至30摄氏度(±0.5摄氏度),并保持稳定,适当调节pH值至7.5~8.2;
水体先泼洒抑制真菌的药物,1至2小时后再泼洒抑菌消炎的药物;
一天后泼洒黑旋风15克/立方米防止复发,并能达到肥水的目的;
内服:在每公斤饲料中添加有助于甲鱼皮肤愈合的金鲨乳10克和水产复合B粉5克,可以长期使用。

甲鱼养殖常见病白点病防治技术



1、病原:假单胞菌等多种革兰氏阴性菌。
2、症状:病甲鱼不摄食,沿池边或晒背场缓慢爬动,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能力差,腹甲处出现米粒大小的白色或淡黄色的斑点。
3、流行与危害:发病的原因是高密度放养及水质恶化,主要危害稚幼鳖,流行季节为8~11月。
4、防治方法:
预防:
①实施综合防治措施。
②定期投喂免疫增强剂或有益微生物。
治疗:
①全池泼洒二氯或三氯异氰脲酸,每立方水用1克,或季胺盐碘,每立方水用0.5毫升。
②用喹诺酮类或氟苯尼考用20~40毫克/千克体重与复合维生素0.5克/千克体重混合拌料投喂。
③用聚维酮碘(PVP-I)+中药(板蓝根1份、“三黄”5份等)拌料投喂。疗效较佳。“三黄”粉是由50%大黄、30%黄柏、20%黄芩组成。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91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