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殖甲鱼投饵“四定”原则


(1)定质。饲料质量除要按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进行合理配比外,要求绝不投喂变质腐败的饲料。所以饲料要求现做现配。在各阶段饲料的合理配比中,也应根据应当时的情况对饲料原料品种进行适当调整。如在容易暴发鳖病的季节,鲜活饲料中应添加些防病抗病的蒲公英、柑橘、大青叶等植物性原料。使鳖吃饱吃好是增加鳖的机体抗病力、减少疾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2)定点。即在固定的食台或食场投喂,这样既可掌握吃食情况,又了解鳖的生长情况,同时也便于清洗消毒。定点除室外精养塘食台从开始放养起就固定水位外,室内池要根据鳖的规格大小不断调整。如鳖苗阶段水位20厘米时,食台也在20厘米处与水位平行。而当鳖苗长到50克时就应调高水位至30厘米或40厘米,食台也相应调高。
(3)定时。要根据不同的季节和鳖的规格调整投饲时间和次数,成鳖养殖阶段为1天3次,即第一次早上6:00,第二次下午1:00,第三次晚上7:00。定时既要考虑鳖的摄食时间,又要考虑饲料在鳖体内的消化吸收时间。使餐与餐之间的距离不要太长也不要太短。
(4)定量。虽然目前已制定出各个生长阶段的投饲率,但因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准确测定当时存塘的实际体重,所以投饲量应在前餐的基础上根据其实吃食情况灵活调整,一般调整幅度为5%左右。

相关阅读

甲鱼池塘养殖水下栅笼投饵法



在一些保温性能差、空间环境变化大、湿度高的控温温室,由于水上食台投喂因环境变化会影响鳖正常吃食,故可采取水下投喂法。但要达到水下投喂既不浪费又能吃好的目的。须具备下列条件:①饲料的黏合性须较水上投食的饲料好,要求4小时内水泡不散形;;②有较好的调水设施,水下调温可采用高温水调节,如当池中水温低于29℃时可用33℃的温水调节。一般这种方法较费水,再是用蒸气管在水下直接加温。也有用池底热水管循环热水流增温;③要有较好的增氧设施;④能利用光能培养好水中的生物体,使水体中有个较好的生态环境;⑤要有科学合理的投喂方法;⑥如采光温室最好在池中设一小型的晒背台。具体投喂方法是:
首先做好饲料板。饲料板可用厚3厘米、宽12厘米、长根据投饵处池边的长度自定,然后在离长边10厘米处顺长钻一排栅柱孔,孔距为1厘米(一般以稚鳖爬不进去为宜),栅柱可用普通竹筷子的一半粗,长15厘米钉于栅柱孔上即可。栅笼状须两边有栅栏,以免鳖在吃食时爬进饲料板抓坏饲料,做好置放时先在饲料板底下垫一排水泥瓦,瓦片离水面15厘米处,垫好后再把饲料板平放在水泥瓦上,放好后可用砖块把料板压住,以免饲料板翻转或偏斜。投喂前先把饲料充分与相当比例的水用搅拌机拌匀,然后用饲料机做成条状饲料,规格为:一般鳖苗阶段(3~5克)为1~3厘米直径粗,鳖种阶段(50~200克)为3~5厘米直径粗,成鳖阶段(200克以上)为5~8厘米直径粗。投喂时只需把饲料平放在饲料板上即可。大约投喂3小时后拿出饲料板,收取剩饵,擦净料板。这种方法污染较少,饲料浪费也较把颗粒直接撒在平面水泥瓦上的少。
室外精养池,也可采用上述方法,但也应具下列条件:一是在料板上搭一防雨遮阳棚;二是在水下投喂时,须先清除池中的野杂鱼类。

甲鱼养殖之用药物治疗原则



(1)外用药物根据鳖对一般常用药物的耐受性较强的特点,为了提高药物的有效性,一般采取加强给药的原则,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在使用外用药物时,除甲醛、高锰酸钾外,其用量可为鱼类常用量1.5倍~2倍,必要时,还可适当加大其使用浓度。
②不宜采用敌百虫与孔雀石绿治疗鳖病,由于孔雀石绿是三苯甲烷类染料,能溶解足够量的锌,会引起水生动物急性锌中毒;能阻碍肠道活性,影响水生动物的摄食与生长;更严重的是孔雀石绿可能是一种致癌物质,加上孔雀石绿对鳖的毒性较高,所以也不宜用孔雀石绿治疗鳖类疾病。可采用食盐与小苏打合剂等药物替代。如果敌百虫与孔雀石绿非用不可时,要控制其用量和使用次数。
③由于鳖对盐度的耐受力较低。在使用食盐治疗鳖病时,应严格控制其浓度和浸浴时间;长期浸浴,盐的浓度应控制在1‰左右;高浓度的食盐药浴,最高浓度不应超过40‰,浸浴时间应控制在半小时左右。
④利用鳖对强酸、强碱耐受力强的特点,在治疗鳖病时,可适量加大鳖池的酸碱度。最好的办法是泼洒生石灰,提高鳖池的碱度,鳖对生石灰的安全浓度是239mg/L,因此,养殖者可将生石灰的泼洒量由原来的每667平方米(水深1.0m)的15kg~25kg增加到40kg~50kg(即60mg/L~75mg/L),以提高疗效。
(2)内服药(包括口服与注射)用药的主要原则是选择高效、吸收性能好、副作用小的药物,并要避免产生抗药性,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应用磺胺类药物与抗生素时,应注意使用的剂量和次数。用量过大次数过多虽不会产生药害,但易产生耐药性,使治疗失败。
②轮换使用具有同一治疗效果的不同药物。
③由于鳖对食物不挑剔,药物添加较多时也不会影响其摄食,因此可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式口服给药,以发挥中、西药各自的长处,提高治疗效果。
④在使用内服药治疗时,可与外用药物配合使用以提高疗效。

甲鱼养殖过程中的投饵技巧



甲鱼养殖,投饵和防病是关键。掌握好甲鱼养殖的投饵技术,既可以提高甲鱼的生长速度,又可以增强甲鱼的抗病力,一举两得。以下是一些甲鱼养殖的投饵技巧,供养殖户参考。
一、投饵的多样性
在甲鱼饲料中加入少量蔬菜汁拌匀后投喂,如各种青菜汁、南瓜叶汁等,可增加多种维生素,对甲鱼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在甲鱼疾病多发季节,要做好预防工作,可适当在饲料中添加一些保肝、护肝类药物。
二、投饵的科学性
甲鱼投饵应严格遵守定质、定量、定时、定位、定人的方法。
1、改水下投饵为水上投饵:养殖试验证明,甲鱼完全可爬上岸摄食。可在池边上设置坡度为30°左右的缓坡型饵料台(1/3浸入水中)多处,为了适应水位的变化,用木板将饵料台建为梯级或浮动式。开始先将饵料置于饵料台水边,再逐渐将饵料移至水位线5cm以上的饵料台上,经训食,甲鱼自然上岸边饵料台取食。饵料最好用竹签或铁钉固定,以防甲鱼将其拖入水中。有条件的养殖户建议使用特定的饵料机将饲料加工为颗粒状,同时可采用带有凹槽的材质如石棉瓦做成饵料台,水上多点投喂。这种方法具有直观性,可随时观察掌握甲鱼的取食数量及发病情况。有经验的养殖人员基本上能识别池中的甲鱼个体,有的则能呼之即来(固定的饲养员)。
2、多点设台,定时投喂,不足及时补充:为了达到均衡摄食,在养殖池中应多点设台,采用定时投喂法,少量多投,食完不足即补。当日的投饵量以当日吃完为宜。
3、改生食为熟食:个别采用动物性饵料(蝇疽除外)投喂的地区,饵料投喂前最好能煮沸15分钟,这样可杀菌杀虫,改变饵料的适口性,促进甲鱼摄食和消化,特别在亲甲鱼投饵中应大力提倡。
三、投饵的经济性
作为养殖户应千方百计在保证甲鱼营养需求的前提下降低饲料成本。可根据甲鱼的生长时期、气候条件和摄食情况,随时增减投饵量和次数,减少浪费。如:越冬后提早开食,可加速生长,提高抗病力。当水温稳定在16℃以上时,即可少量投喂。春秋两季,气候凉爽,水温略低,白天中午吃得多,要多喂;晚上少吃,要减少投喂。夏季气温水温相对较高,白天中午、下午吃得少,相对少喂;晚上、早上吃得多,可多喂。不论什么季节,凡是碰上刮风下雨天,都要减少投喂。
四、投饵的综合性
1、投饵与防病相结合:可定期在饵料中加入一些预防疾病的微量元素、酶制剂、维生素、免疫多糖等,以提高甲鱼的抗病能力。如在饲料中加入0.1%免疫多糖、0.05%VC和0.03%VE可增加甲鱼抗病能力,提高抗应激能力。据报道,稀土元素、酶制剂对甲鱼的生长发育有明显促进作用。
2、投饵与给药治病相结合:实践证明,内服药物的效果优于外用和注射用药。将药物添加在饵料中,对还能吃食的甲鱼是较好的治疗手段。如在饵料中加入三黄粉、氟苯尼考粉、大蒜素、中成药等药物,治病效果明显。
3、投饵与净化水质相结合:饲养过程中未被利用的动物性饵料、配合饲料和粪便,沉入水底发酵,造成水体的污染。甲鱼生长环境恶化在温室养殖中更为严重,因此不主张直接把饵料投入水中,提倡在岸边饵料台上投喂。特别注意根据摄食量投饵,少量多餐,多点少投,减少饵料的浪费和变质。同时,可根据养殖池水质的变化情况,定期加水或泼洒适量EM菌,以分解粪便和残余饲料,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室外池塘甲鱼养殖技术


 
近年来,随着商品甲鱼销售价格的不断下滑,多数养殖户已从原来全年加温养殖模式转变成以下3种养殖模式:一、高密度加温养殖;二、“两头加温”养殖;三、自然越冬养殖。3种情况的共同特点是,在移至室外池塘高温养殖前甲鱼商品率低,因此室外池塘养殖阶段在甲鱼养殖全过程中显的尤为重要。本人认为:甲鱼的生长好坏有内、外两方面原因,内因是甲鱼对环境的适应性,生存能力的强弱取决于个体不同的生理状况,外因是甲鱼生活环境的变化,因此甲鱼养殖应围绕这两方面进行。
一、饲料选择
饲料是保证甲鱼正常生长的物质基础,营养不足将影响甲鱼的生长,饲料质量差或适口性差将使甲鱼的摄食严重不足,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而目前几种养殖模式的甲鱼在移至室外池塘放养时体质均相对较弱,急需补充营养,以便快速恢复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立即进入快速生长阶段。因此选择适口性好,营养全面的优质配合饲料成为今后甲鱼养殖的关键。
二、水质管理
1.新建池
首先,新建池应在池底保持一定量的泥土或铺一定量的沙,否则甲鱼入池后由于没有遮蔽物而活动频繁导致水质长期浑浊。其次,新建池在放苗前应先培养好水色,以便甲鱼入池后有一个稳定舒适的环境,减少甲鱼的活动,保证甲鱼的健康生长。否则,在放苗前刚进水,甲鱼入池后由于对环境的不适应,在池中频繁活动,造成水体变浑浊,而甲鱼又不适应此种水体,更加剧烈活动,从而恶性循环使水体长期浑浊,甲鱼摄食不正常,最终导致甲鱼生长缓慢,且易发病。
2.水色培养
一定数量的浮游植物对室外池塘甲鱼养殖是非常有益的,它能够利用水体二氧化碳及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达到分解有害物质的作用,改良水质,稳定水环境,同时亦可起到遮蔽作用而减少互相撕咬。但超量则易导致浮游植物衰老死亡而引起水质剧变。
酸性水环境中,甲鱼活动减弱,摄食下降,抗病力低,而强碱性环境对甲鱼的皮肤粘膜有损害,因此甲鱼池应多保持弱碱性水环境。室外池塘甲鱼养殖均处于高温情况下,所以培养藻类应以高温弱碱条件下最适合生存的微囊藻为主。培养方法为:施用生石灰60千克/亩,过磷酸钙5千克/亩,尿素2千克/亩,施肥注水培养。
水色培养好后,为了防止水体老化或倒水(水变褐色或泛白色),首先应保持经常少量的换水,使浮游植物保持肥、活、嫩、爽;其次,当浮游动物数量偏多时应及时用生石灰及一定量的“敌百虫”予以杀灭,最后再使用含氯消毒剂后换水1/4左右。
3.防水变
 
由于水体控制不好,导致浮游植物急剧、大批量死亡,使水质严重缺氧,甚至产生有毒物质称为水变。其过程一般由原来的浓绿或蓝绿急剧变成暗黑色,以后逐渐变得澄清透明,其水体中浮游植物残存极少,光合作用停止,而增加的大量浮游植物死骸及原来的有机质在水体中剧烈氧化分解,使水体溶氧急剧下降,最终酵解而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造成甲鱼摄食及抗病能力下降。
遇水变后应注意搞好浮游植物的培养以保证甲鱼的健康生长。首先应及时排掉部分旧水而注入新水,减少池中的有机质,降低有害物质的产生;其次应施放一定量肥料加速浮游植物的繁殖,由于水变水体总氮含量偏高,因此应以施磷肥为主,以达到调节水体氮磷比例,促进浮游植物生长的目的。
4.水体溶氧应充足
 
虽然甲鱼是肺呼吸动物,对水体溶氧要求不高,但其养殖水体仍应保持4毫克/升以上的溶氧,这是因为甲鱼大量含丰富蛋白质的排泄物和跌落水体中的饲料如不能有氧分解,在高温的条件下进行酵解,易造成二氧化碳、硫化氢、氨氮等有害物质在水体中积累,引起水体恶化,导致甲鱼摄食下降及抗病力减弱。因此水体由于各种情况而溶氧下降时应能采取化学或物理方法来补充水体溶氧,保证甲鱼的健康生长。
三、放养密度
多年来多数养殖户在室外池塘甲鱼养殖过程中,为了甲鱼快速生长而采取低养殖密度,但却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其原因有两方面:首先,甲鱼是一种争食性很强的动物,低密度下甲鱼争食性下降,反不利于生长;其次,由于甲鱼数量少,在投饵方面难于控制,少投则摄食量不足,多投则又容易造成甲鱼过食而引起病害,所以室外池塘甲鱼放养时应按不同规格将其放养密度加大为8只/平方米~13只/平方米。
四、投饵
室外池塘甲鱼的投饵应根据天气的变化而变化。早期由于气温尚偏低,因此多采取水下投饵,以达到多摄食的目的。中期则采取“两头多、中间少”的办法,因两头水温、气温均属甲鱼最适生长条件,因此应多投喂,以加快生长,中间由于温度太高,甲鱼代谢下降,少投饵有利于甲鱼的正常生长。晚期由于天气变凉,气温下降,投饵应改为水下,否则由于温差的原因,甲鱼摄食量将急剧下降。

肉牛养殖小区应遵循的四个原则


小区规模肉牛养殖牛舍建筑必须综合考虑饲养目的、饲养场所的条件规模及养牛设施等因素。在大规模饲养时,要考虑节省劳力;小规模饲养时,要便于详细观察每头牛的状态,以充分发挥牛的生理特点,提高经济效益。肉牛养殖小区通常是由当地乡、村划出一片空地,由个人投资建设牛场,分户饲养,集体投资建立兽医室或服务站。这样既便于防疫,又可防止环境污染,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各地肉牛养殖小区虽然形式不同,但都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小区场址的选择:肉牛养殖小区场址的选择,应遵循规模化育肥牛场选择场址的原则。如果条件不具备,也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空闲地、但必须保证交通运输方便,以便于饲料和牛只的进出。

二、小区的形式:肉牛养殖小区主要有自繁自养、架子牛育肥、自繁自养和架子牛育肥相结合三种形式。自繁自养可充分利用粗饲料,降低饲养成本,但饲养周期长,资金周转慢,适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架子牛育肥投资较大,精饲料需求量大,饲养成本高,但饲养周期短,资金周转快,经济效益高。自繁自养和架子牛育肥相结合,可充分利用上述两者的优点,但饲养管理复杂。

三、小区的布局与设计:肉牛养殖小区的布局、设计要求与规模化牛场近似,也应包括消毒池、兽医室、生产牛舍、隔离牛舍、饲料间、青贮池、氨化池、贮粪场、粪污处理设施、装牛台等设施,但生活区、生产区的划分不很明显,牛舍一般为单列式,每栋6-12间,为1-2户所有,1-2间为饲料室和宿舍,其余为牛舍。每间牛舍饲养3-5头,基础牛舍、产犊舍、犊牛培育舍、育成牛舍和育肥牛舍的划分不明显。青贮池和氨化池由各养牛户按饲养规模集资建设,一般二池合一,这样既可节约投资,又可提高设备的利用率。青贮池和氨化池一般位于牛舍的两侧,便于取料。

四、小区牛舍的建筑:肉牛养殖小区牛舍的建筑也与规模化牛场相似,但要求较低,可充分利用当地的材料,以降低建筑成本。在气候温暖的地区,搭建简易棚舍即可,可大量节约投资;在夏天炎热、冬季气候较冷的地区,应建造较坚固的开放式牛舍或半开放式牛舍,这样的牛舍夏天可保证通风良好,冬季用塑料布和草席将牛舍封闭起来,以便于保温。

甲鱼养殖的培育:池塘清整



池塘是鳖生活场所,其环境条件良好与否,直接影响到鳖的生长和成活。因此,改善池塘环境条件,是提高鳖的成活率的一个重要环节。池塘养了2年~3年鳖后,一部分饵料残渣和鳖粪等沉积到塘底,和雨水冲洗入池的泥土杂质,使塘底堆积大量淤泥和有机物,各种有害的致病菌和寄生虫大量潜伏,对亲鳖的生长发育都有不良影响。有机物发酵分解,产生大量的氨、甲烷、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危害鳖类。所以定期进行清塘改良是十分必要的。
亲鳖池的清塘可每2年~3年1次。清塘时间以10月中、下旬为宜。过早,亲鳖摄食与活动活跃,起捕后互咬现象严重,伤口易感染;影响成活率;过迟,天气太冷,亲鳖活力减弱,往往因不能钻泥而冻死。清塘时,先将池水排干,捕出塘内亲鳖,放进暂养池暂养,然后将部分底泥和脏物挖出,塘底曝晒数日,再用药物清塘。用于清塘的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茶粕枯、五氯酚钠等,尤以生石灰效果最好。生石灰清塘既能杀菌消毒,又能中和酸性,改良底质以满足鳖对钙的需要。生石灰的用量一般为每公顷1500kg~2250kg,使用时先把其化成灰浆,趁热全池泼洒。并补添一些新泥沙,而后向池内注入新水,过7天~10天药性消失后把亲鳖移进。清塘后需施入一定量的有机肥料,以利鳖的生长和冬眠。
每年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鳖池加以修整,如加固防逃墙,修整“晒甲”产卵场,疏通排进水渠等,以给鳖提供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场所。

四川白甲鱼


中文名称 四川白甲鱼
拉丁名称 Varicorhinus angustistomatus Fang [Onychostoma angustistomatus Fang]
地方名称 腊棕
中文门名 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 Vertebrata
中文纲名 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鲤形目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科名 鲤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属名 突吻鱼属
拉丁属名 Varicorhinus Ruppell,1836
分布类别 淡水
形态特征 背鳍条3,8;臀鳍条3,5;胸鳍条1,16;腹鳍条1,8;鳃耙外侧31~34;下咽齿3行,235~532(234~532);侧线鳞48~50。体长为体高的3.8~3.9倍,为头长的4.6~5.0倍,为尾柄长的4.7~4.9倍。头长为吻长的3.0~3.1倍,为眼径的3.9~4.2倍,为眼间距的2.1~2.4倍,为口宽的2.7~2.8倍。尾柄长为见柄高的1.8一2.0倍。体长而侧扁。头短,吻圆钝;吻端有小的白色斑点。口宽,下位,横裂,口角稍向后弯;下颌具发达的角质,形成锋利的边缘;上唇薄而光滑,为吻皮所盖。须2对,吻须极短小;颌须稍长,约为眼径的1/2~1/3。背鳍有1根细弱的硬刺,后缘有16~18枚锯齿。背鳍起点位于吻端和臀鳍末端垂直上方距离的中点。肛门紧接臀鳍起点。背部青灰色,腹部白色。
生活习性 多生活于底层为砾石的山涧溪河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90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