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鱼虾蟹多品种混养技术,敲黑板科普了!

一、技术名称

海水池塘鱼虾蟹多品种混养技术

二、技术概述

斑节对虾与青蟹、黄鳍鲷等混养是科学利用生物资源的优势互补原理进行海水鱼虾蟹生态混养的一种高效养殖模式,有利于养殖水体水质环境的相对稳定,缩短养殖周期,有效防控疫病的大规模发生和蔓延,从而提高养殖成活率和经济效益。本技术以斑节对虾为主养品种,合理搭配青蟹、黄鳍鲷等养殖品种,并辅以鲻鱼、棱梭鱼等底泥腐屑食性鱼类进行生态养殖。利用黄鳍鲷捕食患病活力差、体质差的虾蟹个体,消除直接传染源和易感个体,阻断了传染病的传播;利用鲻鱼、棱梭鱼等滤食营养碎屑,降低池塘有机物累积与污染,维持池塘水环境相对稳定,从而使虾蟹的发病率大大减少。本技术产量稳定,产值较高,经济效益较高;养殖过程换水量较少,是一种生态效益较高的低碳养殖方式。

三、增产增效情况

斑节对虾与青蟹、黄鳍鲷等混养能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明显提高养殖成活率和经济效益,要比单养虾蟹产量提高20%以上,综合效益提高30%以上。

四、技术要点

1.养殖条件

水源水质应符合GB3097海水水质标准,水源充足,能按需要量靠自然潮差进排水,或靠水泵自由提水。养殖用水盐度控制在15以内。

养殖池塘面积以1~3公顷为佳;水深要求1.2m以上。池底应平坦,底质一般以泥沙底为佳,保水性好。每口池塘应有相对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排水闸能排干池水。每公顷池塘配备叶轮式或水车式增氧机4~6台(1.1~1.5Kw/台)。

2.养殖前准备

养殖前检查及修整堤坝和进排水系统。在池塘中用20目筛绢网围成一围隔,设置虾苗暂养池,用于虾苗暂养。在苗种放养前排干池水,清除淤泥,曝晒池底15d以上。养殖用水经60目筛绢网过滤,一次性进满水,采用漂白粉50×10-6全池泼洒清塘消毒;或使用茶子饼30×10-6与敌百虫1×10-6全池泼洒消毒,也可用茶子饼30×10-6与溴氰菊酯0.01×10-6全池泼洒消毒。经过7~8天曝晒,水色呈清爽浅绿色或浅茶褐色,透明度保持在45㎝左右,可开始放苗。

3.苗种放养

斑节对虾苗规格为全长1.0㎝以上,蟹苗壳宽1.0cm以上,黄鳍鲷鱼苗规格为全长12.0㎝以上,棱梭、鲻鱼鱼苗规格为全长3.0㎝以上。

苗种一般从4月份开始放养,鱼苗一次性放养,虾苗4~6月视情况分1~3次放养。放养的苗种消毒后才放入池塘养殖。斑节对虾苗每次放养密度为15~30万尾/公顷,先放养在虾苗暂养池里,20d左右放出暂养池;黄鳍鲷鱼苗放养密度为1500~3000尾/公顷;青蟹苗种春季放养密度为1500~3000只/公顷,夏季放养密度为4500~7500只/公顷;棱梭鱼苗种放养密度为1500~3000尾/公顷,鲻鱼苗种放养密度为450~750尾/公顷。

4.养殖管理

饲料应符合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和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的规定。虾苗暂养时投喂斑节对虾幼虾饲料,放出暂养池后投喂斑节对虾成虾配合饲料;养殖中后期每天可投喂适量红肉蓝蛤。投饲量以斑节对虾为基准,在虾苗投放后第二天开始投喂,水温20℃左右时,日投喂量为虾体重的4%~5%,水温25℃以上,日投饵量为虾体重的6%~7%以上。主要根据虾的摄食情况、水质状况和天气的变化来决定投饵量,低温阴雨天气少投饵,晴天多投饵;高温闷热天气适度控制投饵量。正常情况下,日投喂2次。阴雨天可少投或不投喂;水温低于22℃以下少投或不投饲。

5.水质调控

养殖前期水色调控为清爽绿色或浅茶褐色,透明度保持(35~45)㎝左右。pH值控制在8.2~8.8,每隔15d接种泼洒微生态制剂如芽孢杆菌等。养殖中后期,随着投饵量的增加,每晚定时开动增氧机增氧,根据水质变化情况,白天适时开动增氧机增氧。每隔15天适量投放沸石粉、微生态制剂(芽孢杆菌)等,调节和改善水质。

6.日常管理

每天定时测定溶解氧、水温、透明度、比重、pH值,每周测定氨氮、亚硝酸盐、磷酸盐等指标,并做好记录。每天至少两次巡塘,观察鱼虾活动情况。做好养殖生产、饲料使用、渔用药物使用、销售等记录。

7.病害防治

鱼虾蟹病害防治实行“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使用药物要符合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的规定。对虾的病害主要是病毒性疾病,主要靠保持水环境稳定,尽可能减少应激反应,进行预防。在病害流行季节做好疾病预防工作,定期施放微生态制剂、沸石粉以保持良好水质,中后期每(3~5)d用维生素C、大蒜素拌料投喂,可减少养殖品种的死亡。

8.收获

从8月份开始,对虾体重达到25克/尾以上的规格,青蟹体重达到125克/只以上的规格,可用笼网每天捕捞;其它鱼类至年底用拉网或干塘捕捞。

五、适宜区域

南方河口区池塘

六、注意事项

1.虾苗要在暂养池养至3㎝以上才能放出。

2.黄鳍鲷鱼苗规格要全长12.0㎝以上。

3.合理搭配鱼虾蟹放养比例。

4.斑节对虾成虾配合饲料蛋白含量要40%以上。

5.少量换水,保持水环境稳定。

精选阅读

稻田虾蟹混养高产技术


虾蟹在我国都是非常受欢迎的一种水产养殖项目,在我国都有着非常大的市场需求。现在出现了一种比较火热的混养方法,就是稻田虾蟹混养,不仅能够促进虾蟹的生长繁殖,水稻的产量也能够得到提高。那么怎么在稻田中混养虾蟹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了稻田虾蟹混养技术,一起来看看吧!

1、虾蟹暂养

虾蟹在刚引进稻田中是需要进行暂养工作的,如果没有暂养的话,虾蟹为了适应养殖环境,会在稻田中到处乱跑,对水稻秧苗造成很大的危害。所以我们应在稻田中,挖深120厘米左右的暂养池,面积保持在稻田的9%左右。既能够让虾蟹尽快适应养殖环境,又便于对虾蟹进行管理,提高虾蟹成活率与产量。然后在水稻秧苗活棵后再放入稻田,避免受到虾蟹的影响导致秧苗漂浮倒伏。

2、适当种草

虾蟹养殖,水草是肯定不可缺少的,为了尽量保持野外天然环境,在稻田消毒之后,我们应在水沟、田间等地方栽植适量的水草。为虾蟹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既能够帮助虾蟹蜕壳,又能够为虾蟹提供遮阴避暑的地方。而且因为稻田的水位是比较低的,在夏季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在稻田施肥之后,水质容易过肥,对虾蟹造成生长影响。因此适量的水草还能够调节水的酸碱度,保证水稻与虾蟹和谐生长。

3、水草管理

在随着虾蟹生长对食量的需求增大且水稻的生长,我们要适当减少稻田中水草的数量。应在水面上放入适量的浮萍等浮游植物,保证稻田中有丰富的植物资源。避免虾蟹因为食物不足而对水稻造成危害。在稻田混养虾蟹时,水草面积不宜过大,保持在稻田的3/10左右即可,最多不可超过一半,否则水草会抢夺水稻的营养,导致水稻产量下降。并且还会降低田间通透性,虾蟹产量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4、适当搁田

水稻在种植过程中是需要进行搁田工作的,如果搁田工作没有落实到位的话,对水稻的生长影响是非常大的,轻则减产,重则导致绝收。因此我们要适当晒田,进行轻烤,为了保证虾蟹的喜水性。稻田水位下降到露出田面即可,并且时间不宜过长。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发现虾蟹出现异常情况的话,那么要及时注水,因此最好是在虾蟹入田之前,进行一次烤田工作。

以上就是稻田虾蟹混养技术的简单介绍了。其中还有很多地方是需要我们注意的,大家在养殖时一定要加强管理。那么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本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哦!

浅议如何提高虾蟹混养池塘中青虾产量



虾蟹混养是相城区渔业科技入户主推养殖模式,近年来,在河蟹价格屡受市场冲击的情况下,青虾价格却比较坚挺,因此,在保证河蟹生长的情况下,挖掘青虾生产潜力,俨然成为实现虾蟹混养高效的有效途径,下面浅议如何提高混养池塘中青虾产量的技术要点:

1、优化放养结构,抓住春季虾的生产潜力

对于放养结构,需在学习先进模式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根据自己的塘口条件选择合理的放养模式。由于3-6月份,河蟹规格较小,生物量较少,此时应充分发挥春季糠虾的生产潜力,可以先将河蟹围在环沟内养殖,外面的大空间用于种植水草和养殖青虾。这样,不仅水草能充分生长,青虾也获得了充足的生长空间。此外,春季早开食,水温达15℃以上就要少量投喂营养较高的饲料,补充青虾的体力,使之能顺利脱壳生长,及早上市,获得价格优势。

2、坚持补放秋虾

有的养殖户觉得青虾会在池塘中繁殖,所以就不放秋苗,这样秋季虾产量就很低。其实青虾自繁苗由于时间不同步、池塘水质以及环境条件等,成活率并不高,且规格也不整齐,因此,需要补放2.5万尾/亩左右的秋虾苗,保证获得较好的秋季商品虾和糠虾产量。

3、关注水质

河蟹养殖需要水质较清,而青虾生长却需要一定的肥度,水质需活、爽,水质过瘦不利于青虾生长。因此,需用生物肥和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控制水体肥度适中,既满足青虾生长需求,又不影响河蟹生长。

4、合理搭配水草

相城区虾蟹塘一般种植伊乐藻。伊乐藻好成活,但是不耐高温,因此,需要种植多种水草进行互补。一般可以搭配轮叶黑藻、苦草等。

5、饲料营养与投喂

虾蟹混养池塘,为保证虾蟹都能获得足够的饲料,可以改良投喂技术,可先投蛋白含量稍低(例如36%-38%蛋白)的饲料(占投饲总量的70%)给河蟹吃,再投蛋白含量稍高(例如38%-40%)的饲料(占投饲总量的30%)给青虾吃,使虾蟹皆获得足够的营养。

6、使用微孔增氧机

由于青虾对溶氧要求较高,因此,一定要保持池塘溶氧充足。鉴于叶轮式增氧机易将周围的虾蟹打伤打死,建议使用微孔增氧机进行增氧。

yz023.com养殖网龙虾养殖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虾养方法,其中《池塘鱼虾蟹多品种混养技术,敲黑板科普了!》内容包含丰富的虾养技巧,如不满足请访问“池塘养殖龙虾技术”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491514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