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的人工养殖技术:稚鳖的饲养


稚鳖在沙盘或浅水盆内暂养2-3天后,即可以移到稚鳖池中饲养。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稚鳖的生长。因此,对早期(7-8月份)和晚期(约10月份)破壳的稚鳖不要直接移入室外稚鳖池饲养,最好先放在室内池中进行养殖。若条件所限不能在室内池饲养,应对室外养鳖池遮荫降温或保暖防寒。中期(9月上旬前后)破壳的稚鳖,可以直接放到室外稚鳖池中饲养。
稚鳖的放养密度以每平方米水面放养15-30只为宜,也可放到50只。还要根据稚鳖的破壳时间和大小,分池放养。
稚鳖对饵料要求较高,饵料要精、细、软、鲜、嫩,营养全面,适口性好。通常在稚鳖出壳后的1个月内喂些红虫、糠虾、摇蚊幼虫、丝蚯蚓等,也可投喂鸡、鸭蛋类和生鲜鱼片、动物的肝脏等,切忌投喂用盐腌过的各种动物肉或内脏,也不要投喂脂肪含量高的的饵料。在投喂动物内脏、大鱼虾、河蚌、螺等饵料时,必须预先搅碎后再投喂,以提高适口性。如果有可能最好将鱼粉、蛋黄或鱼虾、螺、蚌肉搅碎后加入少量的面粉,制成人工配合饲料投喂。投饵不但要定点(设食台)、定时,还要做到定量。一般投饵量为全池稚鳖总体重的5-10%,并应根据鳖的食欲、天气、水质情况灵活增减。
稚鳖入池饲养前,用万分之一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2小时。稚鳖对不良的水质环境适应能力也较弱,因此要经常清除池中残饵、污物,每隔3-5天更换一次新水(新水水温要接近原池水温),每次换水量为全池水量的20-30%,水的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
稚鳖饲养管理中最重要的是越冬管理。由于稚鳖破壳后生长的时间并不长,加之个体重量仅在10克左右,晚期出壳的只有3-4克,因而对越冬的适应能力较差。为了使稚鳖安全越冬,应在秋后稚鳖停食前加强饲养管理,保证喂足营养丰富、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使稚鳖体内脂肪得到积蓄。当室外气温降到10℃左右时,就应将稚鳖全部转入室内稚鳖池中进行越冬。稚鳖池底要增铺20厘米厚的粉沙,注水5-10厘米,使入池的稚鳖自行钻入沙中越冬。稚鳖越冬的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00-200只。稚鳖越冬期间水温保持在2-6℃较为适宜。越冬过程中如遇到寒流,可在室内燃炉适当升温,以免使池内水温大幅下降。但也不可将室内温度提得过高,否则,稚鳖会在冬眠中苏醒过来,导致体内营养消耗太多而死亡。在越冬期间每半个月至一个月更换池水一次,以保持水质清新。

相关知识

甲鱼的人工养殖技术:成鳖的饲养



幼鳖越冬后就进入成鳖饲养管理阶段。成鳖饲养管理基本上与幼鳖管理相同,下面仅就个别不同之处做简单介绍。
成鳖的放养密度,体重50-100克的二龄鳖,每平方米放养5只左右;体重约200克的三龄鳖,每平方米放养2-4只;体重在400克以上的四龄鳖每平方米放养1-2只。成鳖养殖阶段同样应坚持按鳖的规格大小分池饲养的原则。
成鳖的投饵方法、数量、次数和采用的饲料种类和幼鳖基本一样。采用配合饲料比采用各种单项饲料效果更好,其配方为:①鱼粉60-70%,马铃薯淀粉20-25%,外加少量的干酵母粉、脱脂奶粉、脱脂豆饼、动物内脏粉、血粉、维生素、矿物质等。②用鱼粉(或血粉、蚕蛹粉、猪肝渣等)30%,豆渣30%,麦粉30%,麦芽3%,土粉3%,另加植物油、蚯蚓粉、骨粉各1%,维生素0.1%。在生长适温期内,如采用上述配方,日投饵量占鳖总体重的5-10%。
成鳖池的水质管理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因为水质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鳖的生长发育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由于成鳖池一般面积较大,水也较深,所以其水质比较容易控制,尤其是当成鳖池中套养一定数量的花、白鲢时,能起到防止水质过肥的作用。成鳖池水要求肥度要适中,透明度30厘米左右,水色呈茶褐色、油绿色等,这样的水质溶氧量高,不仅有利于鳖的生长发育和各种天然饵料繁殖生长,而且鳖在这种水体中生活有安全感,并可减少相互咬斗。如果水质过于清瘦,透明度太大时,可以向池塘中施一定量的发酵腐熟的粪肥,培肥水质。当水质过肥时,则应适当灌注新水或每半月至一个月施一次生石灰加以调节。石灰既能调节水质防止鳖病发生,又能满足成鳖及其饵料生物(螺、蚌等)对钙的需求。成鳖越冬管理无需采取特别防寒保温措施,只要越冬期间始终保持高水位,鳖就能安全越冬。

甲鱼的人工养殖技术:幼鳖的饲养



越冬后的稚鳖即进入幼鳖饲养管理期。稚鳖因越冬前规格差别较大,所以转养到二龄幼鳖池时应按不同规格进行分池饲养。这时可将规格较小的幼鳖留在稚鳖池中饲养,养到7月左右新的稚鳖孵出时,再将其移到幼鳖池中饲养。
放养密度视鳖的大小而定,一般体重10克以上的幼鳖放养量每平方米5-10只;体重在10克以下的每平方米放养10-15只。随着鳖的生长,饲养过程中还可按个体大小分池调整饲养密度。
开春后水温高于16℃时,就可以对幼鳖进行投喂。幼鳖摄食能力较强,除了摄食高蛋白质的动物性饲料外,还能利用一定量的含淀粉多的植物性饲料。投饵应随季节不同而有变化,开春后的4月份,水温较低,幼鳖摄食量较少,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投喂一次即可,投饲量为幼鳖总体重的5-10%;5月份以后,水温升至20℃以上,摄食量增多,当水温达到26-30℃时,幼鳖进入最佳生长阶段,食欲特别旺盛,此时应抓紧时机加强投喂,促使幼鳖快速增长,这时每天投饲量为幼鳖总体重的20%左右;入秋后水温逐渐降低,幼鳖摄食量不断减少,投饲量为幼鳖体重的5-10%;越冬前,为了增加幼鳖体内脂肪的积累,可适当增加动物内脏和鲜蚕蛹的投喂比例,以保证幼鳖越冬安全。
饲料可投放在饲料台上,饲料台可用木板或水泥板设置,一般每50平方米水面设一个,每个饲料台面积约一平方米。位置固定在池内靠边1米处,台面在水面下10厘米的水中。浮性饲料可直接投放到饲养池中。
幼鳖饲养中要加强水质管理,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范围内。盛夏季节还应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搭棚遮荫。荫棚位置选择在鳖池的西南端,荫棚面积占池水面积的三分之一为宜。也可在池边种高大的树木,用以遮荫防暑。
幼鳖经过一年的饲养,体重一般可达50-100克,这时幼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大大增强。在向阳背风、池底泥沙层厚度20厘米以上的池中(适时注水保持高水位),幼鳖就可安全越冬。

甲鱼的人工养殖技术:加温养鳖



鳖按常规方法养殖,生长缓慢,一般从孵化不久的稚鳖长到500克左右的商品规格,需4年或更长的时间。如果人工将养鳖池的水温常年控制在30℃左右的最佳温度范围内,就可以大大加速鳖的成长和大大提高鳖的成活率。同时也能达到缩短养鳖周期的目的。这就是日本各地广泛采用的加温养鳖,使养鳖生长周期缩短至12-15个月的诀窍所在。
加温养鳖池一般为水泥结构,面积以20-50平方米为宜。可设数口池子,以利不同规格的鳖分池饲养。池子的结构要求与其它常温鳖池基本相同。鳖池建在温室内,如果建在室外则需搭架覆盖塑料薄膜保暖。
加温养殖根据升温方式不同分四种,即锅炉加温、电热加温,温泉水加温和工厂废热水加温。后两种不需要花费燃料和电费,但在使用前还须对温泉水和废热水的水质进行化验,若化验后发现热水内含有对鳖有害的物质,就不能直接作为饲养用水,而应在池底设置管道,将温泉水或废热水通过管道,间接加热鳖池水温。
加温养殖时间一般从9月下旬开始,至翌年5月中旬结束。在鳖移入之前,鳖池要用漂白粉作一次消毒处理,然后再加水,并把池水温度调整到30℃左右,再把鳖放入池中。
鳖的放养密度可比常规养殖提高1倍,饲养管理要求与常规养殖相似,重点是加强水质管理,控制好水温并确保有充足的光照。最好每星期换水一次,换水时要注意新旧水温不能相差太大。养殖过程中,池水温度也应尽量保持相对稳定,防止水温忽高忽低,影响鳖的正常摄食与生长。
到翌年5月份,当室外水温达24-25℃时,就要适时将鳖移到室外进行常温养殖。但是在移养前几天,要逐渐降低温室内养殖池水温,使鳖对降温有个适应过程。

甲鱼养殖之稚鳖、幼鳖的饲养管理技术


管水与防病
稚、幼鳖池水的管理应包括调温、水质和水深诸内容。稚、幼鳖池面积小,蓄水浅,放养密度大,特别是加温养殖,在为鳖创造了一个优越的养殖条件的同时,也加深了环境的恶性循环:阳光不足→高温→高密度→强化投饵→残饵和排泄物沉积→水质恶化。即使不断换水,随饲养时间的延长,每次换水所起的作用会一次比一次缩小。生态环境不良,开始是抑制稚、幼鳖的生长,进一步就会诱发疾病。
为了预防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维持其良好的生态环境至关重要。要认真贯彻“以防为主,有病早治”的方针,如在稚、幼鳖饲养过程中定期投喂药饵(含有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的饵料),都是防病的主要措施。
(1)湿度调控 对于加温养殖,无论在哪一个养殖阶段,都必须保持温度稳定:水温30±1℃~2℃,气温33℃~35℃。池水加温是用热水和蒸汽,室内空气加温则是用散热装置。因此,每一养殖阶段实施之前,都应对各种加热设备,控温装置等进行全面检查维修,以保证使用时不出故障。在养殖过程中,随时进行温度变化监测,及时进行调节。
稚、幼鳖的生长与日平均水温呈正相关。水温30℃,增长最快,当水温降至20℃以下时,虽然摄食,但几乎无增重。
在实际操作中,升温与降温都应循序渐进,使鳖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突然地升温或降温都会引起代谢紊乱,以致造成死亡。
(2)水深与水交换 稚鳖池的水深一般为30cm~50cm,幼鳖阶段随着个体长大,由浅逐渐加深,水深范围通常为50cm~80cm。
定期换水是改善水质的主要措施。影响鳖池水质的主要因素,是残饵和排泄物沉积,产生有毒的甲烷、硫化氢等气体,氨氮过量等。特别是饲养后期,个体和密度均较大,要严防水质恶化。应每天换水1次,但考虑到热能损耗和成本,起码也应每周换水3次~4次,并注意增加光照和通风。
(3)水质调节 适当的光照对于调节水质至关重要。光照使水藻类(主要是蓝绿藻类的微囊藻、栅藻和板星藻等)繁衍,补充水中氧气,分解有机物,可保持水质稳定。光照对于鳖的晒背习性是不可少的,没有充分光照的温室,不是理想的温室。
为调节水质,采用循环过滤装置和机械增氧也是一项重要措施,而定期(10天~15天)交替使用石灰(10mg/L~15mg/L)和漂白粉(2mg/L~3mg/L),进行池水消毒和水质改良,是国内外一致推荐,而又经济、简单的办法。既可改良水质,又可防病。
另外,在稚、幼鳖池放养一些水生植物(水浮莲、浮萍等),兼改良水质和为稚、幼鳖提供隐蔽场所之功能。

第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最后一页

甲鱼的人工繁殖技术:鳖卵的人工孵化



1.鳖卵收集
亲鳖产卵始于5月中旬左右,收集鳖卵工作从5月上旬就应开始。每天早晨太阳未出,露水未干之前,在产卵场根据雌鳖产卵留下的足迹仔细查找卵穴的位置,一旦发现卵穴后就在旁边插上标记,同时还要检查一下产卵场之外的空地,以防亲鳖到处挖穴而被遗漏。发现卵穴后不要马上挖卵,应等待8-30小时,鳖卵两极能够明显地辨别时再行采收。鳖卵收集时可采用特制的浅形木箱收运。箱底铺上一层3-5厘米厚的细沙或稻壳,用以固定卵位和不使其颠倒,将挖出的鳖卵动物极向上,整齐地排列在卵箱中,切莫将两极方向倒置,否则将影响胚胎正常发育而降低孵化率。鳖卵两极容易识别,凡卵顶有白点的一端为动物极,另一端为植物极。鳖卵采收完毕后,应将卵穴重新填平压实,把地面沙土平整好,再适量洒些水,使沙土保持湿润,以利下批亲鳖产卵和人工寻找卵穴。
收取的鳖卵,在送孵化器孵化之前,还要检查卵粒受精情况。其鉴别方法是通过卵粒外部特征判断。如果取出的卵体积较大,卵壳色泽光亮,一端有一圆形的白点,白点周围清晰光滑,即为受精卵;若取出的卵无白点,或白点呈不规则不整齐的白斑,该卵就是未受精或受精不良的卵,应予以剔除。最后,将当日收取的受精鳖卵,标记取出时间,送孵化器孵化。
在盛夏及干旱季节,亲鳖产卵场(示意图如下)早晚要适量洒水,使之保持湿润状态;在多雨季节,则应保持产卵场排水畅通。
2.鳖卵孵化
鳖卵的人工孵化有多种方式,通常采用室内孵化器孵化和室外半人工孵化两种方式。
2.1室内孵化器孵化:孵化器采用木板或者其它适宜材料专门制作,也可利用现有的木箱、盆、桶等多种容器代替。孵化器一般规格为60×30×30厘米左右较为适宜。孵化器底部钻有若干个滤水孔。先在孵化器底部铺5厘米左右厚的细沙,然后再在沙上排放卵,卵与卵之间保持2厘米左右的间隙,并根据孵化器深浅,排卵2-3层,但不要超过3层,每排一层卵都要在其上盖一层3厘米左右细沙,排卵盖沙完毕,在靠孵化器一端埋置一个与沙面平齐的搪瓷盆类的容器,内盛少许清水.这是利用稚鳖孵化后就有向低处爬行寻找水源的习性,可诱集出壳稚鳖自动爬入盆内便于收集.为了在孵化过程中保温、保湿并利于观察,可在孵化箱上镶盖玻璃或透明的塑料薄膜.孵化器内沙土要有7-8%的含水量,孵化期间,每隔3-4天喷水1次,保持孵化沙床湿润,但不要积水过多,一般喷水后的沙土以用手捏成团手松即散为度。孵化沙床温度应控制在30-33℃范围内,如果温度过低,可在孵化器内安装电灯或室内用电炉、火炉等办法提温。当温度过高时,要及时采取遮光和通风降温措施。这样经过40天左右时间的孵化,稚鳖就能破壳而出。
2.2室外半人工孵化:这是一种利用亲鳖池的休息场及产卵场作孵化场地,适当地采取人工辅助措施,利用自然温度孵化鳖卵的方法。其作法如下述。
孵化场地一般选择在亲鳖池背北朝南的向阳一侧。在靠近防逃墙的地势较高处,挖几条10厘米深的沙土沟,将鳖卵并排放在沟内,卵的动物极朝上,然后覆盖10厘米左右的湿润沙土,沙土含水量以手捏成团,松手即散为宜。沟边插上温度表和标牌,温度表插入10厘米深,标牌上记好鳖卵数量和开始孵化日期等。在孵化沟的两端用砖叠起,砖上横置几根竹竿用于遮荫挡雨。在孵化过程中要注意在孵化沟上洒水,以使沙土保持湿润状态,特别是天热干旱时,洒水次数要适当增加。另外要注意保持孵化沟排水良好,周围不能积水。孵化后期,稚鳖即将孵出之前需在孵化场周围围上防逃竹栅,可在竹栅内地势较低处埋设水盆,盛少量水,并使盆口与地平面相平,以诱集出壳后的稚鳖入盆,便于收集。由于这种方法完全是靠自然温度孵化,没有加温措施,孵化温度不能控制在最适温度范围内,因此鳖卵孵化的时间一般较长,孵化率也不甚稳定。
2.3孵化期间注意事项:①为了使稚鳖出壳时间相对集中,要求同批孵化的鳖卵产出日期不能相隔太长,通常将3-5天内产出的卵作为一批孵化。②一般受精卵在30天内胚胎发育尚不稳定,对震动较为敏感。震动会影响胚胎正常发育甚至造成其死亡。因此,在孵化期间鳖卵尽量避免翻动和震动,在必须搬动孵化器时应轻拿轻放。③鳖卵孵化过程中,应防止各种敌害生物侵害,尤其要注意蚊、鼠、黄鼬和蚂蚁等天敌危害。④刚出壳的稚鳖比较娇嫩,有的还附有脐带,此时不要马上搬动,更不要人为地剥落脐带。应在湿沙盘上或浅水盆内暂养2-3天,再移放稚鳖池内饲养。

甲鱼的人工饲养管理技术介绍



1.仔鳖的饲养管理
刚出壳的仔鳖要放在湿润的细砂箱中暂养3~5天后再移入仔鳖池。仔鳖池应在温室内,水深应为0.1米。每平方米放养50~60只幼鳖。日投饲量为鳖总体重的5%左右。此时要喂以高蛋白动物性饵料,如蚯蚓、糖虾、水蚤、碎禽蛋、碎动物内脏等。早期孵出的仔鳖在越冬前能长到10~15克,晚期孵出的仅在5克左右。仔鳖的适应能力差,自然越冬困难,在秋后气温降到15℃时,就应移入室内越冬。
2.幼鳖和成鳖的饲养管理
4~5月将早期孵出且体质良好的仔鳖直接放入幼鳖池饲养。随着幼鳖长大,及时按个体大小分池,以免弱肉强食。一般成鳖每平方米放养10只左右,若体重500克以上,则放养1~3只。
由幼鳖长到成鳖,摄食力增强,食量增大,所以一定要定点、定时、定量、定质地投足饵料。在池近岸或水面上设固定的饵料台,饵场要幽静,夏天要有遮荫。投饵要及时:春初秋末在上午9时投饵1次,饵量约为全池鳖重的5%;春末到初秋,每天早、午、晚各投喂1次,早晚饵量略大,全天饵量要达全池鳖重的20%左右。
幼鳖和成鳖仍以动物性饵料为主,辅以植物性饵料。饵料可以是新鲜的碎贝、螺蛳、鱼虾、禽畜内脏、蚯蚓、蚕蛹、鱼粉以及豆饼、玉米面、米糠、甘薯渣、蔬菜、瓜果等。在池中近水面上设置黑光灯诱捕昆虫,让鳖捕食活饵,促使其生长加快。
每天要定时巡池,对食用不完的残饵要及时清除,池水保持绿褐色,透明度低于30厘米时,应换部分新水。夏季在池上方搭棚种瓜类,既能充分利用空间,又为鳖池遮荫。冬季在池北搭防风障,严寒时可在池面覆薄膜保温,以保证幼鳖安全越冬。

甲鱼的人工繁殖:鳖卵的孵化



1.孵化方法孵化鳖卵有3种方法:
(1)常温孵化法在室外选择地势较高,背风向阳的地方建一简易孵化池。孵化池的大小根据1平方米孵化2000~3000枚鳖卵而定。孵化池最好建成长方形,东西走向。北墙高1米左右,南墙高0.7米左右,顶部做成可活动的玻璃或塑料薄膜盖子,池底略向南倾斜,底端设排水孔。池四周还应挖一宽约10厘米的防蚁沟,注入水或石灰以防蚂蚁爬入孵化池危害鳖卵。孵化鳖卵时,先在孵化池底部铺直径0.5~1.0厘米的碎石子15厘米厚,再在碎石子上面铺粒径1~2毫米的粗沙3~5厘米,然后再铺粒径0.5毫米的细沙5厘米厚。将收集来的受精卵按1~2厘米的间距排放在细沙上,再在卵上盖2~3厘米的细沙,如此排放2~3层。装沙时,应注意在孵化池的一角安置一个盛水容器,容器口与沙平齐,待稚鳖开始出壳时在容器内加入少许清水,用来收集孵化出壳的稚鳖。用此法,鳖卵孵化时间较长,约需60~70天。
(2)温室孵化法选择通风条件好,密封性强,有简易加温控温装置的南北房为孵化室。孵化时,先将鳖受精卵按1~2厘米的间距放入用木材或塑料制成的,规格为0.5米×0.3米×0.1米,底部有若干滤水小孔,底铺5厘米细沙(粒径0.5毫米)的孵化盘中,并在受精卵上面盖上3厘米厚的细沙,然后标明产卵日期,分层放入温室中进行加温孵化。此法孵化时间短,在30℃左右的孵化温度下,约40~50天就可孵化出稚鳖。
(3)简易加温孵化箱孵化用一大一小两个木箱。先将小木箱放入大木箱中,并在两箱之间填充上棉花、海绵等保暖材料。然后在小木箱中装1~2个40瓦灯泡加热,内放1支温度计,并将孵化盘分2~3层放入小木箱中,木箱加盖后,即可制成简易加温孵化箱。此法孵化量小,适于小规模的个体生产者。
2.孵化管理
(1)做好温度控制在晴天中午,应打开常温孵化池的顶盖,通风换气;晚上则要覆盖草帘等物保暖。温室孵化温度最好控制在30~32℃。
(2)保持沙土的湿度孵化鳖卵的沙土必须保持一定湿度,才能使鳖卵正常发育。每天早、晚,用手指轻轻划破沙面,检查孵化沙的湿度,若表层下的沙土开始变干,要喷水以保持沙的湿度。喷水时,喷头应向上,以免水直接冲击沙面;应少量多次,不能1次过量。
(3)防止敌害鳖卵孵化过程中,蚂蚁、蛇、鼠等对卵的危害很大,应严加防范。
(4)做好记录孵化时对不同批次的卵要做好记录和标记,以便于管理和收集出壳稚鳖。刚孵出的稚鳖身体娇嫩,适应环境的能力差,要在盆或其他容器中用蛋黄、水蚤或水蚯蚓暂养1~2周,等体色变成黑褐色时,才能移入稚鳖池中饲养。

甲鱼的人工加温高效饲养技术



甲鱼的生长速度较慢,通常养殖3年~4年,才能达到500克左右的商品规格。在一般情况,室外自然养甲鱼其生长速度为:刚孵化时,长2厘米~3厘米,重3克~5克;第1年末,长3厘米~5厘米,重5克~15克;第2年末,长8厘米~10厘米,重50克~100克;第3年末,长12厘米~15厘米,重130克~250克;第4年末,长15厘米以上,重500克以上。
甲鱼生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冬眠期较长。如果用人工方法加温,打破冬眠期,就可加快生长速度,使养殖周期缩短至12个月~15个月。
甲鱼的人工加温快速养殖,根据升温方式的不同分为四种,即锅炉加热、电力加温、温泉水和工厂余热。时间一般从9月下旬开始,至翌年5月中旬结束。在甲鱼移入之前,池子要用漂白粉作一次消毒处理,然后注水,把水温调整到30℃左右,再放入甲鱼饲养。放养密度可比常规养殖提高一倍,饲养管理与常规养殖相似。重点是加强水质管理,控制好水温并确保有充足的光照。最好每星期换水一次,换水时应注意新、旧水温不能相差太大。
第二年5月份,当室外水温达到13℃~25℃时,就可以移至室外饲养。但在移出前几天,要逐渐降低水温,使甲鱼有个适应过程。(完)

黄沙鳖养殖技术之稚鳖饲养



(1)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放养稚鳖前,应先做好稚鳖池的准备和消毒工作。新建水池应在放养前半个月放水浸泡,一般要浸泡2~3次,每次泡7天。如急于使用,可用稀磷酸喷洒池壁,将池水pH值降至7.2~7.8。检查排水道是否畅通,然后在池底铺上经筛选和消毒的细沙。此外,还要设置好饵料台和晒背台。
饵料台设在排水口一端,由杉木板拼合而成,两侧有一定的倾斜度(35°),中间为食物槽,用铁线或尼龙绳的一端系住饵料台的四个角,另一端吊系于棚架上,使饵料台呈浮动状态。每个斜边入水10厘米以上,稚鳖便能沿着斜面爬上饵料台自由取食。
晒背台与饵料台结构相似,只是中央平坦、无槽,设在向阳的另一端。在晒背台附近养殖水葫芦,供稚鳖隐居,共占池面积的1/3,其余2/3面积用遮阳网遮盖。
(2)稚黄沙鳖的识别和选择
①稚黄沙鳖的鉴别:稚黄沙鳖的形态和一般中华鳖的形态有些不同。稚黄沙鳖的背部呈浅黄色或淡棕色,并随水色或底质颜色的改变而略有不同,背甲有明显对称的小斑点,裙边较宽,腹部呈浅黄色,一般有5对左右对称的黑色斑点(图8),进入成年后斑点才逐渐消退。虽然黄沙鳖和其他鳖种杂交也具有这种特征,但可以作为鉴别黄沙鳖及其杂交种的标志。
②健康稚鳖的选择:
第一,群体选择。健康的稚鳖群个体大小均匀,摄食旺盛,在饵料台或晒背台上的稚鳖群,人一靠近便迅速下水逃避。没有病鳖、死鳖漂浮在池中或停在饵料台上。
第二,个体选择。刚出水的健康稚鳖体色鲜丽、富有光泽,目光晶亮有神;用拇指和食指抓住它尾端的裙边,它的脖子会伸得很长,张着嘴总想咬人;把它仰放在地上,它会头部顶地,腿一蹬即迅速翻转身来。背、腹、四肢等体表光滑、完整无伤、无病灶。四肢较粗壮、伸缩有劲、游泳迅速。另外,同一群体中个体较重者一般为健康鳖。

(3)起捕、运输和下池须知
①稚鳖起捕须知:
第一,起捕前一天的下午停食,翌日上午起捕,以利于稚鳖排掉粪便,保证运输途中水质卫生,提高成活率。
第二,干水后稚鳖一般都潜入沙中,扒沙时手指轻轻触摸沙面,然后慢慢插入沙底把沙翻过来,使沙变松再把稚鳖捉出。整个操作过程要尽量减少手和沙对稚鳖体表的摩擦,以免稚鳖受伤而感染疾病。
第三,把出沙的稚鳖放入口径为60厘米的塑料盆内,每盆放200只重4~6克的稚鳖,然后放入20毫克/升的呋喃唑酮或氯霉素溶液浸浴20分钟,进行体表消毒。
②稚鳖运输须知:
第一,运输量大、路途远的,要采用稚鳖运输箱。一般4~5盒为一箱,每盒的规格长×宽×高为0.45米×0.35米×0.1米。盒的四周用杉木板围成框,盒底钉25目的聚乙烯纱布,盒与盒之间有镶嵌槽,可供多盒叠层。箱的顶部为纱窗箱盖,以备途中洒水和空气对流。每盒四周的木板上钻有5~7个孔径为1.6厘米的圆形小孔(图9)。数量少的、短途的运输,可采用塑料箱(面包箱)、竹箩等工具。


第二,运输前先将木箱浸透水并进行药物消毒,同时检查各盒纱窗是否破损。将体弱及伤残稚鳖剔除,以避免强欺弱的现象发生。按稚鳖大小分盒装运,每盒装运重5克左右的稚鳖200~300只为宜。先在盒底垫一层经消毒处理的水葫芦须根,然后放入稚鳖,再在表层覆盖一层水葫芦须根,以起到保护和湿润的作用。装好箱后,叠好加盖,捆扎结实,启运前再向箱内洒适量自来水。途中要遮阳、防暑,尽量减少振动和挤压运输箱,运输箱切忌靠近汽车发动机。
③稚鳖下池须知:稚鳖到达目的地后,先放在阴凉处,将箱盖打开。根据稚鳖数量,预先备好塑料盆,并配制好3%的食盐水,消毒30分钟,同时要测量盆内水温和箱内温度,使温差小于3℃。最后还要测量稚鳖饲养池的水温,两者水温基本一致后才可下池饲养。因为温度突变会使鳖出现应激反应,温差达10℃可使体重10克左右的稚鳖机体受到不可逆转的致命损害而100%死亡。
(4)放养密度
饲养稚鳖的方式分为加温饲养和常温饲养两种。加温饲养稚鳖由于技术条件和温水供应量的不同,放养的密度不尽相同,可参考表9灵活掌握。常温饲养的稚鳖生长期较短,很快进入冬眠,因此放养密度不宜过大,一般为每平方米30~40只。

(5)日常管理
对温室中稚鳖的日常管理,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①饵料的选择与投喂:由于稚鳖生长较快,因此对饵料的营养要求很高。虽然动物内脏、小鱼、蚯蚓等动物鲜活料稚鳖十分爱吃,但由于营养不够全面,且受到资源条件的限制,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容易变质和污染水环境,因此,在大规模生产中应以投喂人工配合稚鳖料为主,动物鲜活料为辅。
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要求达到50%以上,因为配合饲料的主要成分是脱脂鱼粉,脂肪含量较低。添加的植物油最好选用玉米油或花生油,添加量在水温高时可高一些(5%),水温低时则应低一些(3%),脂肪不足会降低蛋白质的利用效率。为了提高饲料的营养和适口性,可以将配合饲料与鲜蔬菜汁、绞碎的鱼糜和肝糜一起揉成面团状投喂。投喂要做到“四定”:定时,即分别在上午8~9时和下午5~6时的固定时间各喂1次;定位,即将饵料投在固定的饵料台上;定质,即按要求投喂新鲜的、营养丰富的饲料;定量,以投饵后2小时吃完为适量。稚鳖初入池一般控制投喂量为稚鳖体重的0.5%~1%,一星期后待稚鳖都习惯到饵料台吃食时,可逐渐增加到稚鳖体重的4%~5%,以后按稚鳖的实际食量而灵活调喂。
②调节水温及水质:
第一,温度调节。10月下旬以后,南方的气温开始下降,应将稚鳖移入温室饲养。在加温饲养时,必须保持水温在28~30℃、室温在33~35℃,幼鳖在这样的温度条件下生长快、疾病少。因此,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监测温度变化,及时调节,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特别要注意防止出现20~25℃的水温,因为在这一温度范围内鳖不能正常摄食,但体内消耗却很大,极易引起鳖发病而死亡。调节温度时应逐渐进行,每天升温或降温幅度不超过3℃。
第二,水深及水质调节。稚鳖刚孵出时,平均体重一般只有4克,每隔一段时间,稚鳖要游到水面露出鼻孔呼吸空气。如果水位过深,一是水的压力较大,对稚鳖不利;二是稚鳖上下游动消耗体能大,影响生长。一般出壳不久时,稚鳖池或盆的水深应保持8~10厘米,1个月后加深到20~30厘米,以后随着稚鳖的长大,逐渐加深水位到30~40厘米。
水质必须保持良好。由于稚鳖饲养阶段的池水体积较小,缓冲能力低,放养密度较大,残饵及排泄物极易使水发臭变质,因此必须经常换水。根据水质情况,每天或隔天换水1/3~1/2,甚至全池更换。换入的水要预先调配好水温(温差小于3℃),然后才缓缓加入池中。
在1/3的水面养殖水葫芦(以竹竿围拦),既可利用池水的肥源,达到调理水质的作用,又可供稚鳖栖息。水色要求为嫩绿色,不要清澈见底。
③适时分池和调整放养密度:由于黄沙鳖的繁殖期较长(4~9个月),稚鳖孵出的日期不同,饲养时间长的个体较大,反之则较小;另外,鳖卵大小不同,即使是同一天出壳的稚鳖大小相差也较大,加上吃食不均和体质差异等原因,经过一段时间饲养后,池中个体参差不齐,如不及时分群饲养,势必出现大压小、强欺弱的相残现象。因此必须按大小适时分池和合理调整放养密度。
在常温饲养条件下,由于稚鳖当年的生长期不长,因此一般当年不需要分池,可在越冬后分1次,以后随着个体长大,个体大小出现参差不齐时再进行分级养殖。
在加温养殖条件下,幼鳖成长很快。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分级养殖。由于分池会造成停食或摄食减少、损伤或死亡,因此应尽量减少分池次数。
分池时,先放干池水,清除池底脏物,然后用手翻沙捉鳖。捕捉的动作要轻,不要伤及鳖体。转池之前必须对鳖体进行药物消毒。
④疾病防治:稚鳖个体小,抗病能力较差,发病后死亡快,死亡率高,因此应以预防为主。疾病发生时,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病情,以防止疾病扩散蔓延。
经常在饲料中拌喂一些广谱抗菌药物,如土霉素、氯霉素、呋喃唑酮、磺胺嘧啶等,每千克饲料拌2~3克,每次选用一两种,交替使用,每半个月1次,每次连喂2~3天。同时配合使用30毫克/升的生石灰水溶液,每半个月进行1次水体消毒,对预防稚鳖的细菌性疾病和病毒病效果较好。其他疾病的防治方法见黄沙鳖常见病的防治。
⑤稚鳖的自然越冬:在没有条件进行加温饲养的地方,应做好稚鳖的自然越冬准备。首先应将池水加深至0.5米,池底沙层加厚至8~10厘米,以利于保温。越冬池建在室内更好,对于比较小的室外越冬池,可搭简易塑料棚遮盖。越冬期间避免换水及惊动池中的稚鳖,让其安静冬眠。不要选购9月份出壳的稚鳖,因为这种稚鳖受温度的影响,吃食时间短,来不及在体内积蓄足够的营养就匆匆进入冬眠,在冬眠期间死亡率较高。

中华鳖稚鳖培育的饲养管理技术



投喂初期,每日按稚鳖体重的10%喂水蚤、丝蚯蚓和其他浮游动物,接着可以投喂蛋黄、粉碎的鱼、螺肉和新鲜的下脚料,按照体重的15%~20%投喂,投喂配合饲料可以按稚鳖体重5%的饲料量1天2次投给。投喂稚鳖饲料时要做到精、细、软、嫩,容易消化。第五天后,可掺入鳗鱼的配合饲料投喂。每天投饲量为鳖体重的5%左右。投喂要求做到“四定”,即“定位、定时、定质、定量”投喂,将饲料投放在被水淹没的一端饲料台槽内。投喂人工混合饲料主要原料应是鱼粉等,应避免过量投喂脂肪性饲料。
3月龄前,稚鱼对不良环境适应能力差,体质幼嫩,是生长的敏感期,稚鳖期由于活动力不强,养殖的重点是提高稚鳖的成活率。要加强管理工作,一定要保持池水清洁。这个阶段稚鱼池密度大,池水浅,加上残饵及稚鱼的粪便,很容易使水质恶化。因此,水体必须每3~5天更换1次,透明度保持在40厘米以上,并清除摄食余下的残渣,保持水质清新。夏天气温高,要做好防暑工作,水温在35℃以上,应加深水位,并在水面放养凤眼莲、浮萍等以遮阴。在池塘一处或两处栽种葡萄或丝瓜、南瓜,设遮盖太阳的棚架,起到在炎热季节遮阳的作用。
因亲鳖的繁殖期长,前后期孵化时间有时会相差几个月,孵出的稚鳖大小不齐,大小稚鳖要分池饲养才能提高成活率。为了加长养殖期,也可以采用缩短产卵季节和孵化时间的方法,这样养殖期长就使大部分稚鳖在当年可以长到10克以上。
当外界气温降到15℃以下,早期孵出的稚鳖其体重也不过10~20克,而晚期孵出的仅3~5克,对不良环境适应力较差。再经数月的室外越冬,往往会造成损伤,稚鳖常温越冬要小心管理,因为常温养殖生长期太短,密度不宜过大。放养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100只左右。稚鳖常温越冬结束到第二年底可达50~100克。为了使鳖避开不良环境,凡是有条件的地方,最好不采用常温越冬,同时在越冬期间继续快速生长,可以将稚鳖移入室内饲养,用提温的办法解除冬眠,延长生长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95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