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猪流涎症状疾病的原因与诊断

猪流涎也就是通常说的流口水,发生此症状时要注意观察,先区分是流涎还是呕吐残留物,再检查是否有口腔溃疡或口腔内其他疾病,另外从猪只饮食用药上观察,是否存在中毒可能,如都没有,急性发作注意预防脑膜炎,同时可驱虫,和补充微量元素观察看看.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引发猪流涎症状疾病的原因与诊断。

1、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致病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包括猪淋巴结脓肿和猪败血性链球菌病。败血症、化脓性淋巴结炎、脑膜炎以及关节炎是该病的主要特征。

败血型主要常见于流行初期的最急性病例,发病急,病程短,往往不见任何异常症状猪突然死亡。或突然减食或停食,精神萎顿,体温升高到41~42℃,呼吸困难,便秘,结膜发绀,卧地不起,口、鼻流出淡红色泡沫样液体,多在6~24h内死亡;急性病猪精神沉郁,体温升高达43℃,出现稽留热,食欲不振,眼结膜潮红,流泪,流浆液状鼻液,呼吸急促,间有咳嗽,颈部、耳廓、腹下及四肢下端皮肤呈紫红色,有出血点,跛行,病程稍长,多在3~5天内死亡。发病率一般为30%左右,死亡率可达80%。

脑膜炎型多发生于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病初体温升高至40.5~42.5℃,停食,便秘,有浆液性和黏性鼻液,会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运动失调、盲目走动、转圈、空嚼、磨牙、仰卧,后躯麻痹,侧卧于地、四肢划动,似游泳状。急性型多在30~36h死亡。亚急性或慢性型病程稍长。

关节炎型主要由前两型转来的,或者从发病起就表现为关节炎。病猪在一肢或几胰关节肿胀、疼痛、跛行,不能站立,病程2~3周。

淋巴结脓肿型该型是由猪链球菌经口、鼻及皮肤损伤感染而引起。主要表现为在颌下、咽部、颈部等处的淋巴结化脓和形成脓肿。受害淋巴结最初出现小脓肿,然后逐渐增大,感染后3周局部显著隆起,触诊坚硬、有热痛。病猪的采食、咀嚼、吞咽和呼吸均有障碍。脓肿成熟后,表皮坏死,破溃流出脓汁。脓汁排净后,全身症状显著减轻,肉芽组织生长结疤愈合。病程3~5周。

2、巴氏杆菌病

猪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流行性或散发性和继发性传染病。

最急性型常见于流行初期。病程稍长,症状明显的可见体温升高至41℃以上,食欲废绝,精神沉郁,寒战,可视黏膜发绀,耳根、颈、腹等部皮肤出现紫红色斑。较典型的症状是急性咽喉炎,颈下咽喉部急剧肿大,呈紫红色,触诊坚硬而有热痛,严重者可波及上达耳根和后到前胸部,致使病猪呼吸极度困难,叫声嘶哑,常两前肢分开呆立,伸颈张口喘息,口鼻流出白色泡沫液体,有时混有血液,严重时常做犬坐姿势并张口呼吸,最后窒息而死。病程1~2天,病死率很高,可达100%。

急性型是该病常见的病型,主要表现为肺炎症状,体温升高到41℃以上,精神差,食欲减少或废绝,初为干性短咳,后变湿性痛咳,鼻孔流出浆性或脓性分泌物,触诊胸壁有疼痛感,听诊有哕音或摩擦音,呼吸困难,张口吐舌,结膜发绀,皮肤上有红斑,初便秘,后腹泻,消瘦无力,卧地不起,大多4~7天死亡,不死者常转为慢性。

慢性型初期症状不明显,继则食欲和精神不振,持续性咳嗽,呼吸困难,鼻流少量黏脓性分泌物,进行性消瘦,行走无力。有时发生慢性关节炎,关节肿胀,跛行。有的病例还发生下痢。

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引起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以急性出血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和慢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为特征,急性病变多以死亡为转归。

最急性型突然发病,病猪体温升高至41~42℃,心率增加,精神沉郁,废食,出现短期的腹泻和呕吐症状,早期病猪无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后期心衰,鼻、耳、眼及后躯皮肤发绀,晚期呼吸极度困难,常呆立或呈犬坐式,张口伸舌,咳喘,并有腹式呼吸。病猪于出现临诊症状后24~36h内死亡。此型患猪的病死率高达80%~100%。

急性型病猪体温升高达40.5~41.0℃,严重的呼吸困难,咳嗽,心衰。皮肤发红,精神沉郁。由于饲养管理及其他应激条件的差异,病程长短不定,所以在同一猪群中可能会出现病程不同的病猪。

亚急性型和慢性型多于急性期后期出现。病猪轻度发热或不发热,体温在39.5~40.o℃,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不同程度的自发性或间歇性咳嗽,呼吸异常,生长迟缓。病程几天至1周不等,或治愈或当有应激条件出现时,症状加重,猪全身肌肉苍白,心跳加快而突然死亡。

编辑推荐

引发猪咬尾的原因 猪咬尾的预防


猪咬尾症又称“反不适综合症”。是猪应激综合症的一种临床表现形式,它是现代养猪生产条件下,猪受到许多种不良因素刺激而引起的一种非特异性应激反应。凡是能引起猪感觉不舒服的各种环境因素、营养因素和心理因素等均可造成猪群发生咬尾现象。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引发猪咬尾的原因猪咬尾的预防。

1、猪咬尾的原因

猪自身因素。因猪的嗅觉较为灵敏,并且喜欢舔食血液,易形成异嗜癖。当一个猪的尾巴被咬伤后,就会出血,引起其他猪来继续啃咬,从而使咬尾的情况更为严重,伤口进一步恶化,咬伤的程度加重,引起较为严重的尾伤。而猪的模仿能力极强,当猪群发生咬尾的现象后,如果没有及时的加以控制,其他猪就会模仿这一行为,从而导致这一行为在整个猪群内蔓延,造成严重的后果。猪咬尾的现象会因猪的性别不同而存在差异,通常公猪比母猪的咬尾现象严重。

营养因素。当日粮中缺乏一种或者几种营养时会导致猪的内分泌以及机体的代谢发生紊乱,而使猪产生一些异常的行为,如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不足、必需氨基酸缺乏、能蛋比不平衡时会引起猪体内的蛋白质代谢紊乱而导致猪兴奋互咬;当食盐缺乏时也会加剧咬尾;饲料中矿物质缺乏时,如磷严重缺乏时猪会出现拱地、互相舔咬而引起咬尾。

管理因素。管理因素是引起猪咬尾现象发生的主要因素。在养殖前对猪分群不合理,如猪群内个体的差异较大时,会导致猪群间发生以大欺小的现象,使猪间发生咬斗。当猪群的群体过大时,难以建立良好的群体秩序,从而加剧相互咬斗频率。猪舍内的料槽设置不够,猪群在采食的过程中易因抢食饲料而发生咬斗的现象,或者体质较弱的猪被挤出,因抢不到饲料,在等待的过程中会攻击采食饲料的猪造成外伤。如果猪群的饲养密度过大,也会增加猪群间发生咬斗的可能。另外,当进行一些日常的工作时,如喂料、转群、称重、免疫接种等工作时方法不当,或者有其他的动物窜入圈舍,使猪群受到惊吓,易引起猪发生应激反应,而使猪表现为烦躁不安,发生咬斗。

环境因素。当养殖环境过于恶劣时,如舍内的温度过高,相对湿度过大,粪污的清理不及时,舍内的空气质量较差,有害气体的浓度过高,舍内的光线过强等会影响到猪的正常体息和采食,使猪的敏感性增强,发生咬斗。

2、猪咬尾的预防

为了有效预防猪咬尾现象的发生要采取综合的方法。在仔猪出生后及时的断尾和剪牙是预防猪咬尾现象的有效措施,切尾的方法较多,可选择使有断尾钳断尾法将仔猪尾巴的1/3或者1/2剪掉,以不出血为宜,防止发生伤口感染。在养殖过程中要对猪群进行合理的分群,分群时要按照猪的品种、体重、体质以及采食情况进行分群,尽量做到全进全出。

控制合适的饲养密度,合理的利用猪舍空间,根据猪的体重大小以及养殖季节来确定最适宜的饲养密度,通常仔猪以每群10-20头为宜,育肥猪以6-8头为宜,种公猪以单栏饲养为宜,以断奶仔猪每头占地面积为o.23-o.33m2,3-4月龄育肥猪以0.4-0.6mz,5-6月龄以0.6-0.8mz为宜,在夏季为了降温可适当的降低饲养密度,冬季为了保温则可增加饲养密度。

加强日常的管理。猪舍内要设置充足的料槽和饮水装置,避免出现抢水抢粮的现象。猪舍附近的噪音不宜过大,以免打扰到猪的休息和采食。在日常进行喂料、注射、转群等工作时要注意动作轻一些,以免引起猪发生应激反应。

提供适宜的营养,不同阶段的猪对营养的需要量以及营养的比例也不同,在提供营养时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猪的生理需求来确定。要提供营养全面且配比合理的全价饲料,避免饲料中缺乏某种营养物质而引起猪机体的代谢紊乱。在提供日常的饲料外,还可饲喂一定的青绿饲料,保证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摄入量。

给猪提供舒适的养殖环境。注意猪舍内温度、相对湿度以及空气质量的控制工作。做好夏季的防暑降温工作以及冬季的保温御寒工作。保持日常良好的通风,即使在冬季也要进行适当的通风,这对于控制舍内的温度、相对湿度和降低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都非常重要。另外,还要保持猪舍内的环境卫生,定期消毒。

如果发现有猪咬尾现象的发生,要及时的隔离有咬尾癖的猪和受伤的猪。将被咬尾的猪的尾部进行及时的处理,防止发生感染。为了分散有咬尾癖的猪的注意力,可在圈舍内放置皮球或者铁链,让猪拱玩。

1、病因
1.1环境因素
猪有探究习性,当生活环境单调时,猪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物体如猪摆动着的尾巴吸引。在饲养环境较为密闭的情况下,猪易产生厌倦情绪,有时可能会引起咬尾现象,此时可通过在栏舍内悬挂旧轮胎和铁链等玩耍物转移猪的注意力。此外,猪群在活动兴奋期的相互碰撞和玩耍会导致猪群兴奋,也可以发生咬尾现象,此时有必要及时隔离个别凶残的猪及被咬伤的猪。
1.2环境不适
环境长期不适宜或突然变化会影响猪群采食和休息,使得猪群烦躁不安,往往诱发咬尾。畜牧场周围较大的噪音、猪舍内较强的光线会影响猪群的休息,圈舍中NH3、H2S、CO2等有害气体的浓度过高会引起猪群烦躁,也会刺激咬尾的发生。猪舍内温度变化剧烈而不能保持恒定时,会使猪产生咬尾现象。天气闷热时,如果猪不能通过打滚或其它方式来保持凉爽,猪群会出现明显的热应激,情绪烦燥不安,咬斗频繁,稍不注意还可咬死猪。同样,天气寒冷尤其是气温低于5℃,也会使猪群出现冷应激而发生咬尾现象。

1.3地面类型
一般来讲,采用漏粪地板比用普通水泥地面时咬尾率较高。这可能是因为,粪沟中的污浊气体容易上升到地面上,从而使畜舍环境恶化。已经证明,随着猪舍内漏缝地板的比例增加,咬尾行为也会增加。同时,在部分是漏缝地板的猪舍内,漏缝板条的位置也很重要,板条置于饲槽后面与只在排粪区域设置板条相比,猪只更易发生咬尾现象,这可能与社群中位置较低的猪不能在漏缝地板上成功地竞争饲槽有关。此外,在全是条缝的地板上,层次较低的猪明显地更富有攻击性,特别是在饲喂时还见到它们从后面进行攻击。
1.4营养因素
在舍饲条件下,猪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全部依靠饲料的供应。当饲料营养不平衡时,会出现异嗜癖,猪群出现应激反应而咬尾咬耳。如饲料营养水平低于饲养标准;饲料配合不科学;育肥前期饲料中蛋白质质量不佳;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缺乏,铁、铜、碘、锰、锌、钙、镁和食盐的缺乏以及纤维素的不足即可导致咬尾咬耳症的发生。
1.5管理因素
1)饥渴饥饿猪群活动频繁,采食激烈,会造成应激而出现咬尾现象。当喂料量不足,饲喂间隔时间过长,猪会因饥饿而互咬。另外,如果料槽长度不够,喂料时群居位次低的猪竞争不到料槽位置,就会因饥饿和急躁而寻找东西来满足食欲,这时,其他猪只的尾巴往往也就成了牺牲品。在夏季,猪的饮水量会显著增加,如发生缺水,则会出现食欲减退和情绪烦躁不安的现象,往往会导致相互咬斗。因此,在夏季保证足够新鲜清洁的饮水,将有助于降低咬尾现象的发生。
2)转群在每一次转群后,猪群都要熟悉料槽、水槽以及圈内的各种设施,并建立群居次序。这时猪群通常表现十分活跃,常常发生打斗。转群(体重悬殊过大)、并栏过于频繁或方法不当会加剧猪的打斗,而且会引起咬尾。研究人员将76kg左右的大约克×长白猪并栏,发现猪打斗、互咬现象十分严重,即使使用镇静剂也难以制止。此外,转群后,栏内猪只体重大小悬殊,体弱的猪常常是被咬的对象,一旦被咬伤,还会引起群咬。
2、诊断及预防措施
2.1满足猪的营养需要当发现有咬尾时,可在饲料中适当增加复方维生素及矿物质,喂料要定时定量,严禁饲喂霉败饲料。可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按营养需要喂给全价配合饲料,注意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均应足量。另外,在饲料中增加0.1%食盐,可有效防止咬尾病的发生。
2.2仔猪断尾,定期驱虫
仔猪生下后应当天断尾,断尾是防止咬尾行为的有效办法,用钢丝钳子在尾下三分之一处连续钳两钳,一般在初生仔猪离尾根1.5?处用钝口剪将尾巴剪掉,将血管和神经压扁,皮肤压成沟,并用碘酊消毒。钳后约10d,尾下三分之一即可脱掉。此法不出血不发炎,效果确实。据资料报导,断尾后发生咬的仅占

猪流感的症状 猪流感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猪流感是一种由猪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但致死率较低。其特征为突发,咳嗽,呼吸困难,发热及迅速转归。猪流感是猪体内因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猪流感由甲型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毒)引发,通常爆发于猪之间,传染性很高但通常不会引发死亡。一般多在冬春季节以及气候骤变时发生,该病也常继发猪副嗜血杆菌病。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流感的症状猪流感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1、流行特点

猪流感主要是导致病猪呼吸系统出现病症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的发生呈明显的季节性,通常在季节交替、忽热忽冷、温度骤变时候容易发生。猪场只要ILIJ现发病,就会快速呈现流行,且任何年龄、品种、性别的猪都能够感染。该病发生后能够以非常快的速度传播,往往具有2~7天的潜伏期,主要传染源是病猪以及带毒猪。凶此,有时该病不容易被发现,也无法及时被有效控制,从而导致大规模传染。

该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和呼吸道传播。病猪和带毒猪的鼻液以及呼吸系统(如气管、肺脏等)内都含有流感病毒,且通过其污染的饮食器具、飞沫以及呼吸系统分泌物不断传播。尤其在环境卫生较差、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的猪舍中,该病毒更容易蔓延、扩散。只要猪的呼吸系统感染流感病毒,就会导致呼吸道以及支气管、气管发生病变,从而使其表现出流感的相应症状。

2、临床症状

猪突然出现发病,基本上全群同时发生。发病初期,病猪体温急剧升高,一般可达到40~42℃,精神极度沉郁,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呼吸加快,伴有阵发性痉孪性咳嗽,眼、鼻有黏液性分泌物流出。由于关节、肌肉疼痛,往往躺卧在地,拒绝站立或者走动,或者钻卧在垫草中,呈现跛行,在对其进行捕捉时往往会发ILIJ惨叫。病程持续时间较短,如果没有ILIJ现并发症,大部分病猪会在6~7天后恢复;如果继发出现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会促使症状加重,甚至造成死亡。

3、诊断

初步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以及病猪的临床症状,即主要在气候骤变时大量出现发病,尤其是夏季来临温度突然急剧升高超过35℃,且持续3~5天高温时,能够呈地方流行性,据此作出初步诊断。

实验室诊断。取急性发病经过2N3天病猪的鼻分泌物、气管或者气管渗ILIJ物,添加适量经过灭菌的缓冲生理盐水进行稀释,以3000r/min进行15min离心,将上清液吸取到另一个干净容器内,在每毫升添加1000万IU青霉索和1000万IU链霉素,放入4℃冰箱处理1h,之后给9~11日龄SPF鸡胚羊膜腔和尿囊腔分别接种0.1mL,或者在MDCK细胞接种,在33~35℃温度下进行18~96h孵育,之后按常规操作取羊水和尿囊液或者细胞液,分成三份,一份保持在低温条件下,一份用于红细胞凝聚试验,检查是否存在凝血素,另一份进行传代,若盲传三代依旧没有出现血凝素,则判定呈阴性结果;如果出现血凝素即可进行病毒鉴定,使用新分离的病毒作为抗原,冉与日前已知的各个亚型毒株的免疫血清进行血凝抑制试验。另外,该病还可采取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琼脂扩散(AGP)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神经氨酸酶抑制(NI)试验、免疫荧光技术(IF)、病毒中和试验(SN)以及核酸探针技术检测,其中RT-PCR、IF以及核酸探针技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鉴别诊断。猪流感在诊断时要注意与普通感冒、猪传染性脑膜肺炎、猪肺疫等进行区别。患有普通感冒的病猪主要表现出体温略微升高,发病比较缓慢,病程持续时间短,往往呈散发。猪患有传染性脑膜肺炎会表现出呼吸困难,且耳、鼻以及四肢皮肤呈蓝紫色,具有高死亡率,主要发生脑膜炎和肺炎病变。急性猪肺疫往往呈散发,具有高死亡率,病猪主要出现败血症,咽喉部发生肿胀,呼吸困难。

4、防控措施

合理免疫。根据猪场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的免疫程序,一般仔猪在20日龄首次免疫接种猪瘟活疫苗、猪口蹄疫灭活疫苗,在25日龄首次免疫接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在30日龄免疫接种仔猪副伤寒活疫苗,在56日龄冉使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灭活疫苗进行1次加强免疫,在60日龄冉使用猪口蹄疫灭活苗进行1次加强免疫,在70日龄冉使用猪瘟活疫苗、仔猪副伤寒活疫苗进行1次加强免疫。对于成年猪,还要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对猪肺疫、猪丹毒、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气喘病等疫病进行免疫接种。

中西药结合治疗。由于猪流感会导致病猪体温突然升高至/10~/12℃,主要采取解热镇痛治疗,可肌肉注射3~5mL30%安乃近或5~10mL复方奎宁、复方安基比林。也可使用中药方剂治疗,方一是取薄荷、陈皮、防风各18g,枳壳、伏苓皮、蒿本各12g,16g紫苏,6g柴胡,15g菊花,以生姜为引,加水煎煮后给病猪灌服;方二是取陈皮、连翘、黄芩、金银花、牛蒡子、柴胡、甘草各10~15g,加水煎煮后内服。同时,病猪饲料中可添加有些的红霉素以及抗生素等药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并能够有效避免病毒的交叉感染,减少发病。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该病的发病率高,潜伏期为2~7天,病程1周左右。病猪发病初期突然发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常横卧在一起,不愿活动,呼吸困难,激烈咳嗽,眼鼻流出黏液。如果在发病期治疗不及时,则易并发支气管炎、肺炎和胸膜炎等,增加猪的病死率。
病猪体温升高达40℃~41.5℃,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不食,肌肉疼痛,不愿站立,眼和鼻有黏性液体流出,眼结膜充血,个别病猪呼吸困难,喘气,咳嗽,呈腹式呼吸,有犬坐姿势,夜里可听到病猪哮喘声,个别病猪关节疼痛,尤其是膘情较好的猪发病较严重。
剖检可见喉、气管及支气管充满含有气泡的黏液,黏膜充血,肿胀,时而混有血液,肺间质增宽,淋巴结肿大,充血,脾肿大,胃肠黏膜有卡他出血性炎症,胸腹腔、心包腔蓄积含纤维素物质的液体。
流行特点各个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对本病毒都有易感性。本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天气多变的秋末、早春和寒冷的冬季易发生。本病传播迅速,常呈地方性流行或大流行。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低(4%~10%)。病猪和带毒猪是猪流感的传染源,患病痊愈后猪带毒6~8周。
临床特征本病潜伏期很短,几小时到数天,自然发病时平均为4天。发病初期病猪体温突然升高至40.3~41.5℃,厌食或食欲废绝,极度虚弱乃至虚脱,常卧地。呼吸急促、腹式呼吸、阵发性咳嗽。从眼和鼻流出粘液,鼻分泌物有时带血。病猪挤卧在一起,难以移动,触摸肌肉僵硬、疼痛,出现膈肌痉挛,呼吸顿挫,一般称这为打嗝儿。如有继发感染,则病势加重,发生纤维素性出血性肺炎或肠炎。母猪在怀孕期感染,产下的仔猪在产后2~5天发病很重,有些在哺乳期及断奶前后死亡。
病理变化猪流感的病理变化主要在呼吸器官。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的粘膜充血、肿胀,表面覆有粘稠的液体,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充满泡沫样渗出液。胸腔、心包腔蓄积大量混有纤维素的浆液。肺脏的病变常发生于尖叶、心叶、叶间叶、膈叶的背部与基底部,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的界限,颜色由红至紫,塌陷、坚实,韧度似皮革,脾脏肿大,颈部淋巴结、纵膈淋巴结、支气管淋巴结肿大多汁。

类症鉴别由于猪的流行性感冒不一定总是以典型的形式出现,并且与其它呼吸道疾病又很相似,所以,临床诊断只能是假定性的。在秋季或初冬,猪群中发生呼吸道疾病就可怀疑为猪流行性感冒。
暴发性地出现上呼吸道综合征,包括结膜炎、喷嚏和咳嗽以及低死亡率,可以将猪流行性感冒与猪的其它上呼吸道疾病区别开,在鉴别诊断时,应注意猪气喘病和本病的区别,二者最易混淆。
防治措施本病无有效疫苗和特效疗法,重要的是良好的护理及保持猪舍清洁、干燥、温暖、无贼风袭击。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康复的头几天,饲料要限制供给。在发病中不得骚扰或移动病猪,以减少应激死亡。
猪流行性感冒特征为突然发病,迅速蔓延全群,主要症状为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多在冬春季节以及气候骤变时发生,该病也常继发猪副嗜血杆菌病。

防治措施
一、
1.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群的营养需求,定时清洁环境卫生,对已患病的猪只及时进行隔离治疗。
2.清开灵注射液+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强效阿莫西林,按每千克体重0.2毫升~0.5毫升,混合肌肉注射,每日一次,连用3天。
3.在饲料中混入抗病毒I号粉(400千克料/袋)+强力霉素300ppm,混合均匀。连续拌料10天;同时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经采取以上治疗措施后,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3天后全群恢复健康。
4.中药荆防败毒散防止猪流感有特效。
二、
1.及时隔离,栏圈、饲具要用2%火碱溶液消毒、剩料剩水深埋或无公害化处理,在猪的饲粮中加入0.05%的盐酸吗啉胍(病毒灵)饲喂1周。
2.用绿豆250克、柴胡、板蓝根100克,煎水10公斤饮猪,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治疗
对病猪要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可选用:15%盐酸吗啉胍(病毒灵)注射液,按猪体重每千克用25毫克,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注2天。30%安乃近注射液,按猪体重每千克用30毫克,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注2天。如全群感染,可用中药拌料喂服。中药方:荆芥、金银花、大青叶、柴胡、葛根、黄苓、木通、板蓝根、甘草、干姜各25~50克(每头计、体重50千克左右),把药晒干,粉碎成细面,拌入料中喂服,如无食欲,可煎汤喂服,一般1剂即愈,必要时第2天再服1剂。
猪流行性感冒由猪流感病毒引起,多突然发病,体温40-41.℃,呼吸困难,咳嗽,眼鼻流出浆性液体,一周内可康复.治疗:①百尔定注射液4-6ml肌肉注射;或安乃近注射液4-1Oml肌肉注射,每天一次.②酵母片20-60片、人工盐10-30g,共研成末混入饲料喂饲,每天一次,连用3天.
猪群发病是由于气候变化,畜主饲养场圈舍简陋,饲养管理水平低下,导致猪群发生流行性感冒,同时因病情时间稍长,以致病猪继发感染猪副嗜血杆菌病。本病应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对患猪要早发现,早治疗,且要按疗程用药。

冬季猪腹泻的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治措施


猪的冬季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肠道传染病。猪流行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病,无论是现代化规模养殖场、中小养殖专业户或散养户均有发生。本病是由传染性胃肠炎和产毒素大肠杆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或轮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或二种疾病混合感染的猪的肠道传染病,多发于寒冷季节,并呈地方流行性,对养殖业有巨大的危害。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冬季猪腹泻的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治措施。

1、流行特点

冬季猪腹泻病一般发生在每年的冬季和早春时节,并且不同地区的猪腹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同时,由于猪的年龄和性别的不一样,患病后的死亡率也不同,尤其是一周龄的仔猪一旦患病,死亡率甚至可以达到100%。因此,加强对仔猪的饲养管理,尤其是猪舍的保温、饲料的卫生加以严格控制是减少冬季猪腹泻发生的重要措施。

2、临床症状

冬季猪腹泻的发病病症一般很明显,在猪出现呕吐和腹泻时,还会伴有精神低落和厌食等现象。病初体温稍高,在40~41℃,精神不振,离群懒动,没有食欲,表现口渴,被毛竖立无光,粪便由稠到稀,粪色灰黄或灰黑、恶臭。后期粪便如水,肛门失禁,臀部、后肢和尾部被稀粪污染,小便量少而黄,食欲废绝,不愿行动,步行蹒跚,卧地颤抖,眼球下陷,体温下降。猪的病情与其体重和年龄等因素有关,一般表现为年龄越小,其发病的症状越严重。对于1周龄以内的仔猪,感染腹泻病后一般会在3天左右就会因脱水而死亡。因此,了解猪腹泻病的临床病症对于进一步治疗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3、诊断

根据冬季猪感染腹泻病的情况不同,临床症状也会不一样。经过对猪的初步诊断,比较明显的症状是猪出现了呕吐、腹泻和脱水等症状。但是,必须要对患腹泻病的猪进行进一步的诊断,诊断方法一般需要取病猪的阳性细胞进行检测,从而诊断猪患有腹泻病的具体临床特征。因此,加强对猪的饲养管理是防止冬季腹泻病的有效措施。

4、防治

在晚秋至初冬及寒冷季节注意天气变化,保持猪舍内温度相对恒定,尤其是产房和育成猪舍,产房昼夜温度要在25℃左右,护仔箱内温度要在30℃以上,育成猪舍温度要在22℃以上。在保暖的基础上做好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地面干燥,防止贼风侵袭,防潮湿,室内湿度保持在70%以下。当猪群中有猪只发病时,应立即隔离病猪,以消毒药物(劲碘百毒杀)对猪舍、环境、用具、运输工具等进行彻底消毒,尚未发病的猪只立即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进行隔离饲养。康复母猪或人工感染发病的母猪,其初乳中抗体滴度很高,可使仔猪获得保护。用康复猪抗凝全血每天注射10mL,连续3天,可起到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对感染过本病的尚有些免疫力的母猪,在临产前1星期,进行加强免疫,能保护仔猪安全度过易感期。对失水过多的病猪,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饮水中加入口服补液盐。在本病流行地区可对怀孕母猪在分娩前2星期,以病猪粪便或小肠内容物进行人工感染,刺激其产生乳源抗体,以缩短本病在猪场中的流行。

针对病猪腹泻的情况不同,采用具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具体的治疗方法如下。使用的西药主要包括青霉素、维生素C、安钠咖和庆大霉素等对患猪进行注射,然后在病猪饲料中加入止痢散(主要成分为雄黄、藿香、滑石、青蒿、大黄等),连续治疗1星期后,病猪会出现明显的好转。在采用西医治疗期间,病猪的病情能够得到一定的控制,但是治疗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还有部分病猪不断死亡。随后,通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病猪进行治疗,2星期后病情可得到明显的好转,治疗效果明显。因此,中西医结合对病猪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5、讨论

目前,猪腹泻发病主要集中在冬季或者早春,发病情况与当地的气候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从医学理论方面来看,由于新生仔猪的体质比较差,因而在饲料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风寒潮湿很容易引起仔猪的胃肠疾病,继而引发腹泻。由于中药的作用比较柔和,治疗过程中不会有药物残留,因而中医治疗的副作用一般很少。西药的作用主要是在短时间内控制和稳定病情,以达到治标的作用;中药的主要作用是对腹泻进行彻底的清除,一般包括止吐、行气、止痛和健胃等功效,以达到治本的效果。

冬季患腹泻病的猪死亡率一般很高,当猪患腹泻病后,机体会出现大量的体液损失,进而导致猪体内的钾、钠和钙等因素大量流失。同时,由于治疗冬季猪腹泻病的效果一直都不是很好,一旦治疗效果不佳,很容易会死亡。因此,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猪腹泻病还要进一步研究。

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和轮状病毒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以猪呕吐、腹泻、脱水为特征的传染病。三种腹泻性疾病无显著差别:

1、传染性胃肠炎病死率比后两种病要高;

2、传播的速度较后两种病快;

3、传染性胃肠炎的流行期很少超过两个月,而流行性腹泻与轮状病毒流行时间长,甚至夏季也有发病;

4、猪传染性胃肠炎患猪呕吐严重,多是首先出现呕吐,继而腹泻。成年母猪发病,突然呕吐、拒绝采食,多在出现以上临床症状的第二天开始腹泻,约3-5天陆续采食;

5、流行性腹泻呕吐较轻,一般是在采食或吮乳后出现呕吐;而轮状病毒病大猪很少出现临床症状。

6、病变据观察传染性胃肠炎胃充血、出血情况要明显比后两种病严重;

7、传染性胃肠炎哺乳仔猪死亡率高达100%。而流行性腹泻哺乳仔猪死亡率一般不超过50%,轮状病毒病更低。

抓住以上这些要点,可减少这三种病的误诊,对针对性的防疫注射疫苗是有积极作用的。就是说如果诊断为猪传染性胃肠炎,就用猪传染性胃肠炎疫苗免疫接种,如果诊断为猪流行性腹泻,就用猪流行性腹泻疫苗免疫接种,同样轮状病毒也是如此。这是一种乐观的想法。实际上,目前市面上用的疫苗,几乎都是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二联苗或含轮状病毒的三联疫苗。

治疗上,三者均无特效药物,严重病例治疗时,多是对症治疗强心、补液。因此,三者误诊,并不意味着误防或误治。

猪直肠脱出的原因、临床症状与治疗方法


猪直肠脱出是指一小段直肠或者大部分从肛门里面向外翻转脱出到体外的一种疾病。猪容易发生该病,尤其是小于3月龄的仔猪、体质虚弱的架子猪以及经产母猪更容易发生。当猪只发生直肠炎、顽固性腹泻、刺激性药物灌肠、大便秘结、肛门括约肌弛缓、母猪难产或者缺乏维生素和突然改变饲料等都会引起发病。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直肠脱出的原因猪直肠脱出的临床症状与治疗方法。

1、病因分析

较多因素都能够引起该病,内因是猪直肠韧带、肛门括约肌过于松弛,直肠、直肠黏膜下层组织部分机能丧失,神经衰弱等,导致直肠无法处于正常的位置;外因是猪长时间发生便秘或者腹泻,长途运输,腹压增高,异常分娩,缺乏微量元素等。该病通常是仔猪和体质虚弱的成年猪容易发生,主要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长时间下痢,患有慢性便秘,母猪妊娠或者分娩时腹压积聚增大,以及肛门括约肌明显松弛等导致,仔猪还可由于发育不全或者缺乏微量元素、维生素等引起该病。

2、临床症状

一般来说,直肠脱出后如果经过7天依旧不能够自动回缩,就会导致全层脱出。直肠全脱后在外力的压迫后下,可能会并发引起直肠或者小结肠套叠。从肛门脱出的直肠会明显下垂,大部分呈淡红色的菜花形状肿胀物,血液循环不畅,黏膜发生充血,形成淤血,并发生明显水肿,长时间暴露在体外的直肠黏膜容易发生污染,导致表面过于污秽、明显干燥,质地较硬,还会出现发炎,呈紫黑色或者暗红色,甚至发生干裂、出血、溃烂,用手触摸发现体温升高。另外,由于发生肠套叠和水肿,会导致肠腔明显狭窄,引起排粪困难。此外,由于腹内压明显增大,还会表现出精神暴躁,后腿经常移动,拱背、努责、转圈,较难站立,往往呈挑粪姿势。大多数病猪食欲、体温不会发生明显变化,症状严重时食欲有所减退。

3、治疗方法

西药治疗。取5mL生理盐水,添加2瓶80万IU青霉素和2瓶8万IU庆大霉素,混合均匀后在病猪颈部进行肌肉注射,每间隔12小时1次,连续使用3天。

中药治疗。气虚下陷型,根据“虚者补之”可采取升阳举陷,补中益气,健脾温中。病猪可使用补中益气汤加枳实、枳壳,即取30g升麻、10g甘草、20g当归、25g黄芪、10g炒白术、20g党参、20g柴胡、10g陈皮、10g大枣、15g生姜10g枳实、10g枳壳,加水煎煮后灌服。气血亏损型,通常是母猪分娩后数天发生,主要是由于缺乏营养、体质虚弱而引起,使其采取益气固阳、调营养血。病猪可使用参茸提肛散,即取7.5g鹿茸、20g人参、20g乌梅、15g肉豆蔻、15g炒白术、25g黄芪、20g当归、10g补骨脂、10g甘草,加水煎煮后灌服。湿热下注型,通常是患有腹泻、痢疾、肠炎的病猪容易发生,主要是由于久痢虚寒,肛门括约肌无力收缩而引起,适宜先使用抗菌消炎的西药进行治疗,再配合使用中药治疗。病猪可使用升阳除湿汤,即取10g泽泻、20g神曲、15g木香、20g柴胡、20g麦芽、15g茯苓、20g防风、15g苍术、20g升麻、10g甘草,加水煎煮后灌服。

常规整复。对于症状较轻的病猪,适宜采取该法治疗。先进行整复,病猪整复前的12h要停止饲喂,接着使用温肥皂水进行灌肠,清除肠内存在的积粪。然后病猪呈前低后高的姿势进行保定,在尾荐下注射适量的1%普鲁卡因溶液进行麻醉,之后对直肠脱出部分使用0.1%~0.2%高锰酸钾溶液、2%~3%温热明矾溶液进行彻底清洗干净,并将瘀膜烂肉除去,再在外面包裹浸湿的纱布进行温敷,同时配合用手略微加压揉按,促使消肿减退,然后将脱出的直肠用手送到原位。将直肠脱出部分送到肛门内后,要在肛门周围进行袋口缝合,以肛门中央存在排粪口但不会脱出为宜,经过5~6天即可拆线。如果直肠周围组织过于松弛,可采取注射药物促使直肠周围组织发生黏连。常选择使用8%明矾液或者70%酒精,在距离肛缘1.5~2.Ocm的肛门两侧,分别在左、右、上、下注射,注意针头要平行于直肠刺人深部,防止针头距离直肠过远或者刺破直肠。

切除手术。如果直肠脱出部分发生严重病变,存在较大裂口,深部组织发生坏死,即将形成穿孔或者已经形成穿孑L,要立即在尾荐下进行麻醉或者采取综合麻醉,接着对脱出的肠管进行清洗消毒,然后进行直肠切除术。一般选择使用两根兽医临床上常用的大号新针或者编织针,经过灭菌消毒,紧贴肛门外对脱出的肠管进行交叉刺穿,同时使其固定,接着在距离固定针后方2cm左右处,将直肠坏死的部分进行环形横切,注意及时止血,然后分别用细丝线和圆针结节缝合肠管两层断端的浆膜和肌层,之后对内外两层黏膜层采取单纯连续缝合法进行缝合。切割后,对术处使用0.25%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彻底冲洗,晾干后涂抹适量的碘甘油或者抗生素药物,接着对直肠进行复位,最后袋口缝合肛门。

黏膜下层切除。病猪发生单纯性直肠脱出适宜采取该法,即在距离肛门周缘1cm左右处,对黏膜下层进行环形切开,将其向下剥离,并促使黏膜层发生翻转,然后将其剪除,之后用肠线结节缝合肛门周缘黏膜边缘与顶端黏膜边缘,接着对脱出部分进行整复,最后袋口缝合肛门。

猪脱肛原因和防治方法
一、发病原因
1、应激因素,嘶咬、奔跑、剧烈运动,其他应激。寒冷、潮湿等因素
2、病理因素:某些疾病导致的严重炎症,刺激直肠发生脱垂,有些疾病引起的便秘也可继发直肠脱垂。体质虚弱,咳嗽可引起腹压增高,因而发生直肠脱垂。
3、物理因素:饲养密度大,猪舍寒冷,昼夜温差大,猪群扎堆,如果猪发生咳嗽,则极易发病。圈舍坡度较大,母猪分娩、高密度运输时,都可造成腹压增大,而发生直肠脱出。
4、遗传因素:直肠脱垂与遗传有关,近亲交配,可使遗传缺陷表现出来,发病几率增大。缺水—粪便中的水含量较少,通过直肠时容易造成损伤。
5、药物.某种抗生素(泰乐菌素、林可霉素)导致直肠边缘肿胀,随后发生直肠脱出。在高剂量用药时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6、毒素.饲料或者垫料中的霉菌毒素可导致直肠肿胀,从而造成损伤。
7、生长速度过快.当猪的生长速度过快时,直肠脱垂成了一个大问题。特别是30-60kg仔猪饲喂高营养浓度的日粮时情况更为严重。
8、环境温度变化,猪控制体温的能力比较差,体温容易受到环境温度变化的负面影响。气温降低时容易发抖,低温导致猪挤作一团,并扎推。当有其它猪趴在某一头猪背上时,若这头猪突然咳嗽腹压比平常高很多,而这一腹压的唯一释放途径是肛门,因此这时猪咳嗽容易导致直肠脱垂。
二、主要症状:
以外观症状判断是否脱肛,表现为猪的大肠末端、肛门里侧的部分脱出到肛门外,轻度的不会出现异常现象,较重的脱出部分表现水肿、溃烂、出血,严重的会出现大肠全部脱出。
猪脱肛是指猪直肠后段黏膜脱出于肛门外。猪只无论大小、不分季节均可发生。以商品猪(50-100kg)体重多见,冬季多发。脱肛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引起猪只死亡。
脱肛主要的原因是是由于便秘、腹泻反复造成肛门括约肌松弛而发病。此外营养不良、天气寒冷、饲养密度过大等应激因素也可造成。
三、防治措施:
1、防止惊吓,减少应激,同时在冬季注意保暖;
2、防止饲料霉菌毒素;
3、减少夜间饲料添加量,晚上10:00——11:00把育肥猪强行驱赶30分钟,让猪饮水、排便,避免猪为了御寒而长时间相互挤压,导致直肠脱出;
4、中药:黄芪、升麻、党参、诃子、陈皮、白术、当归等,适量打碎加入饲料,连用10天。功效:益气补血,调节神经。
5、治疗:猪脱肛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患猪站立时可自行还纳,排粪时又可脱出。一种患猪站立时不能自行还纳。脱出部分较为严重的表现为水肿、溃烂、出血。
①轻者用温热的1%明矾水或0.1%高锰酸钾水,洗净脱出的肠管,再提起猪的后腿,慢慢的送回腹腔,做袋口状缝合或在肛门上下左右分四点注射95%的酒精,每点2~3毫升。然后,用绳子将猪的两后腿吊起,使猪的后驱离开地面。经过半小时左右,直肠的不良刺激逐渐减轻,努责消失。将猪放下,隔离饲养。
②对脱肛严重的猪只,要进行荷包式缝合,在缝合时首先用消毒药水把针、线、剪刀、手术用具和手臂以及肛门所脱出的部分进行清洗消毒,对水肿的要用手轻挤把水肿的地方挤消,如果溃烂应剥去烂肉清洗干净,然后轻轻送入肛门内,然后缝合,最主要的是手术完后用地米和青霉素进行后海穴注射,用量酌情连用2-3次,一般3-5天内即恢复正常。
脱肛非常容易复发,要注意对2次以上脱肛的猪只要进行淘汰处理,无饲养价值。日常饲喂营养丰富的全价料,防止惊吓,减少应激,同时在冬季注意保暖。

猪喘气病的临床症状 猪喘气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猪喘气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猪的一种接触性、慢性、消耗性呼吸道传染病。猪喘气病是危害生猪养殖业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疾病。主要症状是咳嗽和气喘,病理变化的急性病例以肺水肿和肺气肿为主;亚急性和慢性病例见肺部虾肉样实变。病猪的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低,育肥期延长。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猪喘气病的临床症状猪喘气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1、流行病学

猪喘气病只发生于猪,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可感染发病,哺乳仔猪和保育猪发病率较高,其次是妊娠后期和哺乳母猪,妊娠猪多呈隐性感染。本病一年四季都会发病,但在寒冷、多雨、潮湿或气候骤变时较为多见;饲养密度过高也容易诱发本病。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原,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一旦传入猪群,如不采取严格措施,很难彻底根除。猪感染肺炎支原体后,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功能下降,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下降;同时气管上纤毛受到损害,机械吸附和清除外来病原的作用下降。

2、临床症状

急性型多见于新疫区和新发病猪群,尤其以仔猪和妊娠及哺乳母猪多见。病初精神不振,低头,站立一隅或伏卧于地,体温正常或稍高,呼吸次数剧增至60~120次/分,呼吸困难,严重的张口喘气,有喘鸣声,口鼻流泡沫,呈腹式呼吸,有时发生痉挛性咳嗽,食欲减少或废绝,黏膜发绀,常因衰竭和窒息死亡,病死率较高,病程7~10天,不死会转为慢性。

慢性型多见于老疫区或由急性转变而来,常见于老疫区的成年猪。主要表现长期的咳嗽,以早、晚驱赶进食和运动后最为明显。咳嗽时站立不动、拱背、颈伸直、头下垂、用力咳嗽多次,严重时呈连续的痉挛性咳嗽。呼吸次数增加和腹式呼吸。病初食欲变化不大,以后减少,新生仔猪和小猪感染后,极少出现呼吸道症状,但被毛粗乱,消瘦衰弱,生长缓慢,易形成僵猪,中猪以肺炎症状为主,病死率低,病程2~3个月,甚至更长。

隐性型可由急性和慢性转变而来或在较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感染后不显症状,以成年猪为主,仅在寒冷刺激时发出咳嗽声,但可在饲养管理恶劣或其他疾病诱发而出现急慢性病症。

3、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主要见于双侧肺、肺门和纵隔淋巴结。急性死亡可见肺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气肿,两肺呈对称融合性支气管肺炎病变,常发生于尖叶、心叶、中间叶的腹面和部分膈叶前部下缘,呈实变外观,颜色多为灰红色或浅紫色、半透明,呈鲜嫩的肌肉样,俗称肉变。随着病程延长或病性加重,病变部颜色浅红色、灰白色或灰红色呈胰变或虾肉样变。气管内有粘性痰液,肺门和纵膈淋巴结明显肿大、质硬,切面湿润、灰白色,有时边缘轻度充血。继发细菌感染时,肺和胸膜有纤维性、化脓性和坏死性病变。

4、诊断

X线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有直接、快速和简便的优点,尤其是对隐性感染可疑感染猪的诊断,发现肺脏呈现双侧对称性实变即可确诊。

病原学检测:采集病猪的气管、支气管和肺组织为样本,先接种液体培养基,再转入固体培养,生长缓慢,接种后7~10天长成肉眼可见针尖和露珠状菌落,表面颗粒状;染色镜检常见有环状、点状、球状和杆状形等多形态的支原体。

5、防治措施

实行自繁自养,尽量减少引种次数,降低引进带毒猪的风险,必须引种时,须经检疫和隔离。遵循全进全出原则,减少仔猪寄养和不同阶段的混养。实施早期断奶技术,减少病原从母代传给子代的机会。保持猪群合理、均衡的营养水平,保持厩舍清洁、干燥通风,避免高密度饲养,减少各种应激因素。

疫苗接种适用于断奶仔猪、架子猪、种猪及妊娠2个月以内的母猪。按瓶签规定的头份数,以每头份苗5mL灭菌生理盐水的比例稀释,充分摇匀后从右侧胸腔倒数第六肋骨至肩胛骨后缘3~7cm处进针,进行胸腔穿刺注射。

治疗可以用10%盐酸林可霉素按每千克体重0.1mL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5天为1个疗程,必要时进行2~3个疗程;也可按每吨饮料中添加200g粉剂,连用3周。20%氟苯尼考按每千克体重0.2mL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30%的替米考星按每千克体重0.1mL皮下注射1次即可。泰妙菌素按每吨饲料中添加2.5kg,连用2~4周,效果良好。林霉素按每吨饲料添加100g粉剂,连用3周。丁胺卡那霉素,按每千克体重5~10mg肌肉或皮下注射,连用3天。泰乐菌素每千克体重15mg肌肉注射,连用3天。每吨饲料中添加50~200g金霉素或每吨饲料中加500g土霉素,连续使用3周。

1、流行病学

猪是该病的传染源。病原体在猪体和猪受污染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存在,并在猪体内存在很长一段时间,病猪在消除症状后半年到一年内仍然可以检查出病菌。该疾病的发生主要是外购猪的污染,往往是从患病仔猪的母猪感染而来。呼吸道是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病原由受感染猪的咳嗽、气喘和打喷嚏排出,经健康猪的呼吸道感染发病。

该病多见于冬春寒冷季节,发病季节明显。但是近年来该病在炎热的夏季也时有发生。猪场通风不良、环境拥挤、气候突变、寒冷、潮湿、拒食和卫生条件恶劣等因素均可促进该病的发生,如果继发感染则病情加重。常见的继发病原体有巴氏杆菌和肺炎链球菌等。

2临床症状

在急性型的初次发病猪中,育成猪、怀孕母猪和仔猪偏多,猪哮喘或呈腹式呼吸,常有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体温正常,继发感染时体温大幅度降低,食欲减退或废绝,消瘦,病程迁延。病猪最后窒息死亡,死亡率较高。

慢性病例常见于架子猪、育肥猪和老疫区的母猪。猪慢性咳嗽,采食前后和剧烈运动后咳嗽明显,严重时出现痉挛性咳嗽。饲养管理条件发生变化和气候突变时症状加剧。病猪体温不高,但是渐渐消瘦,生长发育迟缓,被毛粗乱,病程长达2个月至半年以上,死亡率不高。如果继发感染,则引起急性死亡。

3剖检变化

肺部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气肿,两侧肺的尖叶、心叶和主叶下缘呈对称性胰样变质,背面两侧肺间质也呈胰样变化,肺门和纵膈淋巴结肿大,质地较硬,呈灰白色,有时边缘轻度充血,切面湿润,淋巴组织呈弥漫性增生。

4诊断与鉴别

确诊必须从病料中分离到致病性支原体。在液体培养基中成功培养猪肺炎支原体才有可能生产足量的抗原进行血清学试验、间接血细胞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平板凝集试验、快速血清平板凝集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试管补体结合反应试验和微量补体结合试验。

鉴别诊断上应与猪流行性感冒和猪肺疫区别。猪流行性感冒突然暴发,传播迅速,体温升高,病程较短(约1周),流行期短。而猪气喘病则相反,体温不升高,病程较长,传播较缓慢,流行期很长。猪肺疫的急性病例呈败血症和纤维素性胸膜炎症状,全身症状较重,症程较短,剖检时可见败血症和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变化。慢性病例体温不定,咳嗽重而气喘轻,高度消瘦,剖检时在肝变区可见到大小不一的化脓灶或坏死灶。而气喘病的体温和食欲无明显变化,肺有肉样或肺样变区,无败血症和胸膜炎变化。

5防治措施

根除猪气喘病,除了积极开展疫苗接种工作外,必须从猪群中剔除隐性感染的猪,通过加强管理,增强防寒保温、降温防暑措施,建立生物安全体系,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提高猪群的免疫力,降低发病率。

(1)增强免疫力,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7日龄仔猪猪支原体肺炎的第一个自由灭活疫苗,提振了15日龄。认真做好猪瘟、猪丹毒和猪肺疫等常规疫苗的免疫工作,避免混合感染。

(2)加强管理,实行科学饲养,增强猪的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全封闭的猪场严格控制进入车辆,并尽量减少应激影响和各种外部不良因素的刺激。

(3)坚持自繁产仔的方法。原则上避免从外地引进猪是预防该病的最重要措施。但是为了满足生产需要,必须从外地引进猪时,要从无疫病区引进,引进后采取严格的隔离观察措施。隔离观察一个月后,确认健康没有疾病才可混群饲养。同时,推广人工授精繁殖技术,避免公猪和母猪直接接触而感染发病。

6结束语

该病现呈零星散发和小区域流行,隐性感染的潜在危险依然存在。为了严防该病,一定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出台并实施严格的检疫措施,防止病原体传播。同时加强管理,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开展检疫净化工作。改善养猪生产条件,定期驱虫、消毒,以提高猪的健康水平和抗病能力。

猪增生性肠炎的临床症状 猪增生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该病是一种由胞内劳森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据有关报道,该病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国内对进口种猪增生性肠炎的报道不多。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猪增生性肠炎的临床症状猪增生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1、流行情况

猪增生性肠炎属于常见的综合征。增生性肠炎病死猪的剖检特征是小肠和回肠黏膜增厚,组织学变化是肠上皮细胞增生。已经有相关报道证明,猪增生性肠炎在我国的猪只饲养场中流行,并且呈现逐渐扩展蔓延的趋势。近几年,世界各地都越来越重视对猪增生性肠炎的防治。

2、临床表现

感染增生性肠炎的患猪,具有不同的临床症状或者是没有患病表现。感染增生性肠炎的病猪,可见患病症状轻微,腹泻在患病之后不是所有患猪都具有的症状。断奶后至育肥阶段的猪只,食欲降低,可见腹泻症状,呈现间歇性,影响生长发育。一般,猪只感染发病4~6星期以后可以康复。患猪常会发展为局部性回肠炎或坏死性肠炎,主要是因为肠黏膜发炎或坏死而导致的,同时表现腹泻并且持续发生,影响生长,皮肤苍白,个别患猪会死亡。年轻的成年猪是增生性出血性肠炎的主要感染群体,可见急性出血性贫血,病程较长的患猪,可见黑色稀粪排出,呈柏油状,疾病的后期粪便转为黄色,个别突然死亡的猪只外表苍白,排出的粪便没有异常。

临床中可见患猪有急性型与慢性型两种类型。其中,急性型患猪比较少,慢性型患猪很多。如果不存在继发感染的情况,急性型和慢性型患猪的体温都没有异常。临床中,急性型感染的患猪以突然出现严重的腹泻,排出沥青样呈黑色粪便或者血样粪便为主要症状,短时间内就会因为虚脱而死亡,个别的患猪仅可见皮肤苍白,排出正常的粪便,最后在挣扎中死亡。慢性型感染的患猪,具有比较轻微的临床症状,同一个栏内的猪只,经常会有几头表现腹泻,呈现间歇性下痢,排出呈糊状或者不成形的粪便,有血液或坏死组织碎片混杂其中。病猪食欲降低,对食物具有好奇表现,

但是仅仅能吃几口,然后便离开。感染猪只精神沉郁,呈弓背弯腰姿势,皮肤苍白,机体消瘦,生长受阻,严重的患猪生长停止或者下降。一般本病会持续15~25d的病程,个别的会成为僵猪,有的患猪最终会衰竭死亡。

3、病理剖检

剖检增生性肠炎的病死猪,可见其小肠后段、结肠前段和盲肠的肠壁明显的增厚,直径增加,常见浆膜下和肠系膜水肿。肠黏膜具有特征性的分枝状皱褶,黏膜表面湿润,偶尔可见有颗粒状炎性渗出物附着,黏膜肥厚。坏死性肠炎,病死猪的病变还可见凝固性坏死和炎性渗出物。局部性肠炎,病死猪的肠肌肉肥大明显。增生性出血性肠炎,病死猪的病变跟增生性肠炎病死猪的病理变化相同,几乎不会波及到大肠,有凝血块出现在小肠内,还可见混有血液的粪便出现在结肠内。还可见肠腺上皮细胞增生明显,导致没有发育成熟的肠腺上皮细胞、呈畸形排列的分枝状肠腺取代了正常的黏膜结构,有时会有坏死的细胞碎片和嗜中性细胞充满其中。

4、诊断

根据疾病的流行情况、临床表现以及具有特征性的病变,可以进行初步的诊断。如果要确诊,还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采取肠黏膜进行涂片,用姬姆萨液染色,显微镜下镜检,如果观察到细胞内劳森菌,即可确诊。临床中,增生性肠炎要注意与密螺旋体病进行鉴别诊断,其中猪痢疾患猪表现下痢并且混有血液,此外,还存在粘液和坏死物。剖析病死猪只,可见病变集中于大肠,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感染比较严重的猪只,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或者是采取的治疗方法不合适,都会导致患猪死亡。

5、防治

挑出有临床症状的病猪,采取隔离治疗措施,采取2.5%恩诺沙星注射液和2%环丙沙星注射液交替进行,于患猪的后海穴进行注射,每天进行2次,连续注射3~4d;与此同时,将泰乐菌素和阿莫西林粉到基础日粮中,连续添加5~7d。治愈患猪的同时,对可能继发感染某些细菌性疾病同样具有不错的治疗作用。还没有临床症状表现出来的同群假定健康猪,将氟苯尼考粉添加在饲料中,连续添加5d之后停药,然后将庆大霉素粉添加在日粮中,连续添加5d。对于同群猪新的病例出现的预防效果较好。同时,还能够在最大限度地预防因为继发其他细菌性感染而增加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将猪栏内外的粪便彻底清除之后,对猪舍、猪体、饲槽、用具和周围环境采用消毒药物进行彻底的消毒,每2d消毒1次,至患猪康复。

1、临床症状患猪表现精神沉郁、体形偏瘦,被毛粗糙,刚开始是间断性腹泻,粪便不成形,随后排血色、水样粪便,其他猪只未发现异常变化。
2、病理剖检剖检发现回肠和结肠肠壁增厚,其表面有黄灰色假膜附着,刮去假膜见有溃疡面,直肠充满暗红色的血粪。在肠管中发现有凝血块,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颜色变浅,切面多汁,其他器官无明显病变。
3、诊断刮取病变肠道黏膜抹片,用改良的抗酸染色法和姬姆萨染色法对肠黏膜涂片进行检查,发现增生性肠管上皮细胞内有少量小弯杆菌一胞内劳森菌,再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可作出初步诊断,但应注意与其他肠道疾病的鉴别诊断。有条件的还可以通过免疫组化技术、细胞培养技术、血清学检验技术、分子生物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等对猪增生性肠炎等进行诊断。
4、预防方法
4.1免疫接种BoehringerIngelheim(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生产的一种口服接种无毒活疫苗.Inter-vet(荷兰英特威)公司生产的一种肌肉注射接种灭活疫苗,可阻止病原菌在猪体内繁殖和引起病变,免疫保护率都很高。
4.2药物预防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可达到预防效果。常用饲料添加剂量为:泰龙100~110g/t、金霉素200—300g/t、林可霉素110g/t、泰乐菌素100g/L、硫粘菌素100—120g/t、氯四环素400g/t等,连续投药2—3周,均能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猪场应根据情况采用联合用药和脉冲式给药方法进行预防性保健或治疗。
4.3加强生产管理采用“全进全出”饲养模式,完善防疫制度;猪舍里的温度和湿度要适宜,减少猪只的应激;对空栏要及时冲洗消毒:全场要定期清洁消毒,搞好灭鼠、灭蚊工作。

猪气喘病的临床症状 猪气喘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喘气病,又称猪支原体肺炎,是支原体科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猪的一种接触性、慢性、消耗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病理变化部位主要位于胸腔内。猪气喘病是一种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的传染病,此病虽然致死率低,但是感染率较高,并且还易继发多种疾病,从而使死亡率增加.患病猪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严重的会死亡。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猪气喘病的临床症状猪气喘病的诊断与防治。

1、流行情况

自然感染发病的情况仅在猪群中可见,所有日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只都会感染气喘病。近几年,仔猪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尤其是仔猪断奶时大约在25~45日龄,会因为实施分群、饲料更换和饲养环境出现变化等产生应激刺激,从而使得仔猪的抗病力降低,感染气喘病的概率很大,而且比其他时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要相对高些。据相关报道可知,感染喘气病的猪群周围3.2千米范围内的其他猪群都会被传染。猪气喘病的病原广泛分布在某些猪场中,成年猪一般都是呈隐性感染,而育肥猪很少有隐性感染的情况出现。

喘气病的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是在冬季和春季寒冷时间段感染的猪只较多。新感染的疫区流行呈暴发性,患猪临床症状很严重,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而且大多数呈急性患病经过。老疫区患猪发病多是慢性经过,临床症状没有明显的表现,具有较低的致死率。

喘气病是猪群三大免疫抑制病当中的一个,如果和蓝耳病、胸膜肺炎等病毒发生混合感染,会明显增高病死率。比如和蓝耳病病毒混和感染的时候,患猪会有肺部病变而且很典型,蓝耳病病毒单独感染时,不会观察到患猪有明显的肺部病变,而且特别容易继发并发症,比如大肠杆菌病、附红细胞体病和巴氏杆菌病等,造成感染猪只的死亡率升高。

2、临床及病理表现

喘气病属于猪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生产中患猪的典型症状是呼吸艰难、咳嗽、气喘但是体温仍维持正常。猪支原体病原对肺脏具有亲嗜性,主要侵害猪只的肺脏,导致病变部位丧失呼吸功能。剖检可见到的典型病变表现是肺的尖叶、心叶、中间叶和膈叶前缘呈肉样或虾肉样实变。

3、诊断

依据本病的流行情况、临床表现和病理剖检变化可知的特征能够进行初步诊断,但是要特别注意与猪流感、猪肺疫、猪肺丝虫等病的鉴别诊断。

对于喘气病具有诊断价值的是X光检查,可以把疑似病猪采取以直立背胸位为主,侧位或斜位为辅的姿势。通过X光检查可见患猪的肺野内侧区以及心膈角区有云絮状渗出性阴影并且不具备规则性。

血清学检查方式主要是以核酸探针、PCR技术等快速检测方法。

免疫荧光技术主要包括直接和间接荧光抗体技术。检测人工感染的猪可采用改良直接荧光抗体技术,接种2~12个星期以后,就能检测到肺炎支原体,一般是在被检测病猪患部的细支气管及上皮。

4、防治措施

采取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保证饲养密度适宜,掌握通风和保温的控制,给猪只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防止其乱窜栏舍,给猪只按照不同的生长阶段采取分舍饲养的原则,避免应激刺激。确保兽医卫生工作,进行人工授精,避免母猪和公猪直接接触。同时配合到位的消毒措施,圈舍始终保持干燥和清洁。及时清理每天的粪便和污物,采取无害化的处理方式。确保圈舍环境每星期进行超过1~2次的消毒,消毒药物要按时更换,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

自繁自养的饲养原则要在非疫区或隐性猪场始终遵守,并且对产房和保育舍采取严格的全进全出制度,必须对新引进的猪只实施严格的引种检疫措施,并且提高对隔离饲养的重视程度,必须将新引入的猪只进行隔离观察,时间持续1~2个月,确保没有疫病存在以后就能和其他猪只进行合群饲养,这样可以杜绝病原的传入。

药物预防对于喘气病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在猪的饲料中添加10%泰妙菌素1千克/吨,1~2星期为1个用药周期。还可以采取中药,配方为白前、白果、百部、紫菀、苏子、款冬花、葶苈子、马蔸铃、桑白皮、杏仁、天冬、批杷叶、甘草各2.5份;金银花、黄芩、知母、栀子、麻黄、石膏、白芨、沙参、前胡、百合、桔梗各3份,粉碎成粉状然后混合,按每千克体重5.5克的比例,给猪只进行拌料饲喂,并且在7天内喂完。已经表现疑似喘气病症状的猪只,可以首先选用泰妙菌素15毫克/千克,维生素C、金霉素25毫克/千克,每天2次,连续使用3~7天;而发生混合感染的猪群,可以用泰乐菌素和磺胺二甲嘧啶的混合制剂进行混和饮用,连续饮用3~6天,混合饮用通常按照100克药物加水200千克的比例进行混合,混和饲喂的剂量是按照100克药物拌在250千克饲料中的比例配合。

猪气喘病的病理
此病亦称为猪支原体肺炎及猪地方流行性肺炎。所有养猪国家均有此病流行,本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乳猪的感染大都由接触患有本病之母猪所致。被感染的乳猪在断乳时再转播其他猪只。密集饲养可促进其传播。本病的潜伏期较长,因此有更多的猪群在不被发觉之下受感染,致使本病常存於猪群中。本病的感染率高,死亡率低,但能造成生长障碍及降低换肉率。换句话说,将延长猪只上市的饲养期。
猪肺炎气原体是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的3种主要病原体之一(另两种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流感病毒),在猪患呼吸道疾病的病例中检出率约为19%。
猪肺炎支原体主要存在于感染猪的呼吸道、肺组织、肺门淋巴结和纵膈淋巴结中,病猪和带菌猪是其主要传染源。其传播途径主要有:呼吸道传播、直接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病源菌只感染猪;感染初期猪肺炎支原体存在于气管和支气管表面,并损害黏膜-纤毛屏障,使支气管及血管周围淋巴样细胞增生(免疫反应明显参与病变发展致使肺脏发生实变);感染猪对猪肺炎支原体的免疫应答主要发生于疾病的后期(感染后15~20周),由此可见这种感染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
流行病学
猪气喘病仅发生于猪,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能感染,其中以哺乳猪和幼猪最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其次是妊娠后期的母猪和哺乳母猪,育肥猪发病较少。母猪和成年猪多呈慢性和隐性感染。
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病原体存在于病猪及带菌猪的呼吸道及其分泌物中,在猪体内存在的时间很长,病猪在症状消失之后半年至一年多仍可排菌。猪场发生本病主要是从外面购入隐性感染猪所致,哺乳仔猪常从患病母猪感染。呼吸道是本病的传染途径。病原体随病猪咳嗽、气喘和喷嚏的分泌物排到体外,形成飞沫,经呼吸道感染健康猪。本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季节多见。在新疫区常呈暴发性流行,症状重,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多为急性经过;在老疫区常呈慢性经过,症状不明显,致死率低。气候骤变、寒冷阴湿、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不良、继发感染等原因,可使病情加重,致死率增高。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兴起,猪气喘病呈现新的流行特点,现介绍如下:
1、仔猪发病率增高,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以往不同日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育肥猪隐性感染较少。仔猪发病率有增加趋势,特别是在25-45日龄仔猪断奶时期,由于分群、变换饲料和改变饲养环境等产生的应激反应,导致仔猪抗病力下降,容易发生该病,且发病率和死亡率较其他时期都高。猪气喘病病原在一些猪场分布广泛,成年猪大多呈隐性感染。
2、规模场发病率增高,发病面积扩大。随着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异地引种和流通频繁,但在引种和流通交易过程中,由于检疫把关不严,未严格按照检疫规程实施产地检疫和实验室检验,不能准确识别出“病猪”,造成许多携带病原微生物的隐性感染猪带菌异地传播,导致该病在一些猪场大面积流行;同时,由于规模养殖场饲养密度较大,而饲养管理不善,发病情况远远高于散养户。
3、发病季节明显,混合感染居多。冬春季节由于气温较低,许多养殖场为了保证猪舍温度,而忽视了通风换气,导致空气质量下降,最容易诱发该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病在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差的猪场最容易发生。如有的猪场防疫消毒不严格,导致养殖场环境污染严重,多种病原长期存在,猪群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一旦机体抵抗力下降,即可引起混合感染,造成多种疾病同时发生,从而加大了防治难度。
本病冬春寒冷季节多见,四季均可发生。猪舍通风不良、猪群拥挤、气候突变,阴湿寒冷、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不良可促进本病发生,加重病情,如有继发感染,则病情更重。常见的继发性病原体有巴氏杆菌、肺炎球菌等。猪场首次发生本病常呈暴发性流行,多取急性经过,症状重,病死率高。在老疫区猪场多为慢性或隐性经过,症状不明显,病死率低。
临床诊断
本病临床症状及解剖病变,可供诊断上的参考。当一大群猪阵性干咳,喘气,生长阻滞或延缓却很低的死亡率等即可怀疑是本病。解剖病变为肺的病灶与正常肺组织之间分界清楚,两侧对称而病变区大都限於尖叶、心叶、中间叶及隔叶前下部。有胰样坚实的感觉。
一般抗菌剂如磺胺,青霉素,链霉素及红霉素等皆无治疗作用。新一代喹诺酮类是对本病最优的治疗药。国内生产的猪喘气病弱素冻干苗可用于20-25日龄健康仔猪、免疫率可达80%以上。猪场必须自行繁殖种猪群,严格预防此病病原体侵入。
本病发病无品种、年龄和性别的差异,全年均可以发生,在寒冷、多雨、潮湿或气候骤变时较为多见。饲料质量差,猪舍拥挤、潮湿、通风不良是其主要诱因。单独感染时死亡率不高,可猪群一旦传入后,如不采取严密措施则很难彻底清除。
在自然感染的情况下,易继发巴氏杆菌、肺炎球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沙门氏杆菌及各种化脓性细菌、猪鼻支原体及粒状衣原体等等,从而引起病势加剧和死亡率升高。
防治
1.坚持自繁自养,严格杜绝外来发病猪只的引入。如需引入,一定要严把隔离检疫关(观察期至少为两个月),同时做好相应的消毒管理。
2.保证猪群各阶段的合理营养,避免饲料霉败变质:结合季节变换做好小环境的控制,严格控制饲养密度,实行全进全出制度,多种化学消毒剂定期交替消毒。
3.疫苗免疫:疫苗一定要注入胸腔内,肌肉注射无效;注意注射疫苗前15天及注射疫苗后两个月内不饲喂或注射土霉素、卡那霉素等对疫苗有抑制作用的药物。
4.由于猪肺炎支原体可以改变表面抗原而造成免疫逃逸,导致免疫力减弱,因此猪场需配合药物防治,一个疗程一般3~5天,特别是怀孕母猪拌料净化,其所产仔猪单独饲养,不留种用,条件具备的猪场实行早期隔离断奶,尽可能减少母猪和仔猪的接触时间。
5.药物预防和治疗:美国瑞普斯生物药品集团知名畜牧企业积极参与了第二十四届河南家禽交易会,在该领域的先进技术上得到进一步普及推广,动物胚胎移植,固始鸡、夏南牛、豫南黑猪等新品种培育、高档肉牛产业开发、兽药生物制品研发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利支撑了现代畜牧产业发展。在治疗猪气喘病方面美国瑞普斯的止咳因子更是极为有效。
肌肉注射止咳因子,每套用于300公斤体重治疗,预防500公斤体重。后备猪:用止咳因子肌肉注射,每套可以用于300公斤体重治疗,预防500公斤体重。
偏方
夏初,天气温度忽冷忽热,早晚温度变化较大,细菌、病毒容易滋生、繁殖,养猪户若管理不当,极易引起猪喘气病的发生。猪喘气病是由猪肺炎霉形体引起的猪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咳嗽、喘气和呼吸困难。该病虽然死亡率不高,但对患猪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在饲养管理条件不良或暴发流行的初期,以及有其他病原体继发感染时,也可造成严重死亡。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利用中草药治疗猪喘气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供养猪户参考。
癞蛤蟆2个,焙干研末,每次5克拌料喂服,连喂15天。
鱼腥草25克,水煎,候温灌服,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
龟板30克,焙焦为末,温水冲服。葶苈子30克,研末拌入饲料中喂服。
全瓜萎3个,蜂蜜、桑皮各120克,煎水内服。
冰糖、炒杏仁各30克,研为末,分2次拌料内服。

猪弓形体病的症状 猪弓形体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猪弓形体病是由龚地弓形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此病最多见于猪,人可因创伤接触或生食感染本病的肉类而发病,因此,做好定点屠宰场猪弓形体病的宰前检疫及宰后检验,对保障养殖业的发展和人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弓形体病的症状猪弓形体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1、宰前症状

病猪体表皮肤发红,初期耳朵呈现轻微发红,耳血管有所下沉,存在瘀血而呈红紫色,用手将其捏住,会出现明显的白色指印,但指印间隙呈红色。食欲在早上有所降低,下午略有恢复,且少数会出现停止采食的现象。体温初期通常为39~40℃,接着很快升高达到42℃左右。粪便干结,上面有脱落的肠黏膜覆盖,少数发生黄色痢疾,排出黄红色、血红色尿液。伴有眼结膜炎,眼角附着有黄白色的黏性眼粪。发病后期,病猪后肢软弱无力,走动不稳,共济失调。少数病猪呈急性经过,病程短时只有1~2天,呼吸急促,口吐泡沫,死前发出尖叫。仔猪患病后,会表现出呼吸非常急促,鼻镜干燥,流鼻涕,干咳。病程呈慢性经过时,会严重掉膘,造成机体明显消瘦。

2、宰后检验

病猪感染急性弓形体病后,全身体表皮肤通常呈紫红色,颈部、两耳、下腹部、尾部、臀部以及四肢皮肤存在澄清的黄色积液。淋巴结有所肿大,质地硬结,主要是肝淋巴结、胃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肺淋巴结轻度肿胀就会变成鸡蛋大小,特别是在空肠中后段存在3~5个或者更多肿大、硬结的肠系膜淋巴结,将其切开具有硬脆感,切面呈灰红色或者砖红色,尤其是急性感染时会导致所有肠系膜淋巴结发生髓样肿胀,切面呈黄白色,而周边呈土黄色,渗出大量的浆液,周围组织间也发生水肿。肝脏通常存在瘀血或者小的点状出血,肿大且质地较脆,存在不同大小的灰白色或者黄白色的坏死斑点。肺脏发生不完全退缩,呈灰白色,往往存在水肿、充血的现象,间质明显扩张,尤其是呈急性感染时会严重水肿、充血,有时还会发生出血、坏死以及代偿性气肿,切面会流出大量的液体,气管内存在大量红色泡沫。脾脏在急性感染时往往会发生肿大,大小为正常的2~3倍,呈樱红色或者褐红色,表面一般存在一些半球形黄豆粒大小的突起,切面模糊不清,有时会存在黄白色的坏死灶。肾脏通常只有颜色变得较红,有时会发生浊肿,并存在少量的出血点或者出血斑,偶尔会在心耳或者冠状沟周围也存在出血点。

3、实验室检验

涂片镜检。取病死猪的淋巴结、肝脏、肺脏组织进行涂片或者压片,在室温下自然干燥后使用甲醇进行10min固定,之后使用经过25倍稀释的姬姆萨染液进行40min染色,接着使用中性蒸馏水进行冲洗,放在800倍显微镜下进行检查。能够看到不同形态的弓形体原虫,比较常见的是虫体一端呈较尖的弯形,而另一端钝圆;个别虫体的一端呈尖形,另一端钝圆,但通常呈直线,部分呈弓形或者豆角形;有些虫体呈弯形,两端都钝圆;有些呈棒形或者锤形,形态不同。

动物接种。取病死猪的肺脏组织,按1:5的比例添加生理盐水,将其研制成20mL悬浊液,接着添加160万IU青霉素和100万IU链霉素用于避免感染杂菌。然后吸取0.2mL悬浊液,给健康无病的家兔进行腹腔接种,经过4天就会出现发病,病兔体表被毛比较粗乱,食欲不振,腹部有所膨大,存在大量的腹水,经过8天会发生死亡,抽取病死兔的腹水制成涂片,经过染色后进行镜检,能够看到大量的滋养体。

集虫法检查。取病死猪肺脏及肺门淋巴结,将其研碎后按1:10倍的比例添加生理盐水,经过过滤,离心,取沉渣进行涂片,待其干燥后进行姬姆萨或瑞氏染色来检查虫体。

免疫学诊断。该病还可采取荧光抗体技术、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进行诊断。

4、应对措施

药物治疗。病猪可每天按体重使用60mg/kg磺胺一6-甲氧嘧啶,添加适量生理盐水配制成10%的溶液进行肌肉注射,连续使用3~5天。也可配合使用磺胺嘧啶(SD)(按体重使用70mg/kg)和乙胺嘧啶(按体重使用6mg/kg)进行治疗,每天口服2次,注意首次用量加倍,连续使用3~5天。也可按体重服用15mg/kg胺苯砜或者100mg/kg磺胺甲基异恶唑,每天1次,连续使用2~3天。也可使用增效磺胺一5-甲氧嘧啶(其中含有2%三甲氧苄胺嘧啶和10%磺胺一5-甲氧嘧啶),用量按体重低于2mL/kg,采取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使用3~5天。还可使用乙酰螺旋霉素,按体重服用5mg/kg,每天2次,注意首次用量加倍,连续使用2~3天。

肉品处理。该病是一种肉源性传染病,即能够经由肉品传染给人,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而猪比较容易感染该病,必须加以重视。猪急性感染虫体速殖子时,比较容易被检出,也比较容易被灭活,一般在-15℃下处理3天就可将其杀死,在-20℃则可被快速杀死,在60℃高温只需要3min就可被杀死。病猪呈慢性、隐性或者带虫时,往往会被人们忽视,但具有非常强的传染性;有些脏器较难通过镜检检出包囊,而其抵抗外界的能力接近于急性病的速殖子。

猪三类心肌疾病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措施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猪肉价格不断攀升,猪的养殖队伍不断扩大,但生猪市场却不乐观,生猪数量远远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猪在养殖过程中,由于受环境、营养、温度等条件的影响,猪的得病率和死亡率始终居高不下,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减少猪的死亡率,养殖户不得不进行猪病的治疗,复杂多样的生物制剂和生物添加剂被注射到生猪身上,一部分药品会残留在猪体内,大大降低了猪肉质量,给人们的饮食生活带来不安全隐患。同时,由于疾病的困扰,生猪的生长速度变慢,生长率和出栏周期都相对变慢,增加了养殖户的经济投入。因此,必须及早的发现猪的疾病并采取适当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对猪的影响。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猪三类心肌疾病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措施。

1、心肌炎

心肌炎可能是由经血液传播的病原体或者邻近心包膜或心内膜炎性损伤累及引起的。猪心肌炎通常由致病性的细菌和病毒引起。虽然比较少见,刚第弓形虫、旋毛虫、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的寄生阶段都有可能感染心肌并产生结节性或囊性病变。无论什么病因,心肌的炎症都可以通过诱导心肌变性和坏死、改变电传导和破坏心肌收缩来改变心血管功能。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与急性死亡有关的心律失常或者导致慢性心力衰竭。

2、心肌变性和坏死

猪心肌的变性和坏死是由一些对心脏的直接损害引起的或者由全身性疾病继发引起的,主要原因包括注射性的铁中毒、电解质和棉酚中毒与营养性的心肌病。心肌坏死也可由肥厚性或扩张性心肌病、发热、贫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毒血症、神经病变、猪应激综合征、全身感染或者心肌炎症继发引起。引起猪心肌变性和坏死的大量潜在病因使得准确地确定出某种特定的致病原因变得非常困难。

猪桑葚心病是与猪缺乏维生素E和硒有关的多种疾病中的一种。起初在死亡的发病猪的心壁上发现出血点。因为发病猪的心脏有透壁性的出血,外形像桑葚。桑葚心病零星地散发于幼龄快速生长的猪。该病的临床症状不太明显,因为直到一般状态良好的猪突然死亡,该病才被发现。个别情况下,发病猪出现虚弱、发绀、轻微黄疸、皮下水肿、心跳过速和血清肌酶增加。该病导致的死亡一般认为与继发于心肌损伤的节律异常有关。

到目前为止,桑葚心病确切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还不是完全清楚。最近的理论发现该病的发生与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平衡的丧失有关,即未补偿的氧化代谢压力。自由基是在正常氧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高度活性分子。细胞通常用抗氧化清除剂来中和自由基,例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脱甘肽过氧化物酶、维生素E和维生素C。

大体病理变化包括心包积液、肺水肿和透壁性心脏出血。具体来讲,心包经常被大量淡青色至淡黄色含有纤维素的液体充满而膨胀。心外膜、心肌和心内膜常有多灶性至成片点状淤血斑。心肌坏死区域可能不太明显。桑葚心病的组织学特征包括组织间隙出血,浆膜下水肿,不同程度的肌纤维变性、坏死和矿化。基于损伤发生时间长短,组织学特征可能会有所变化。在急性死亡病例,组织学变化主要以出血为主,变性和坏死现象少见。亚急性病例,出血常常伴随着心肌变性、坏死和矿化。在心脏的小动脉和毛细血管、肾脏、肝脏、胃、肠、肠系膜、骨骼肌和皮肤也可见与食物性毛细血管疾病相似的微观病变。这些系统性的血管疾病在非特异性内皮细胞肥大、毛细管微血栓和纤维素样坏死方面的严重程度不同。

根据典型的大体病变和微观变化可以确诊桑葚心病。发现组织缺乏维生素E和硒可以支持判断,但不总是那么明显。

治疗发病动物通常比较困难,因为发病动物在缺乏明显临床症状的情况下迅速死亡。建议由于桑葚心病正在经历死亡损失增加的畜群对1~4月龄的猪肠外注射商品化有效的维生素E硒合剂产品。日粮中应该适当增加维生素E和硒,效果由多不饱和脂肪酸增加的水平来评价。补充维生素E比补充硒更为重要,因为后者与肝病密切相关,较低剂量的硒即可引起毒性。

3、心内膜疾病

大量猪心内膜病变都涉及心脏瓣膜。破坏瓣膜的功能可能对血流动力学产生负面影响、降低心脏效率以及导致心脏肥大或房室膨大。心瓣膜病的后遗症包括腱索破裂、心内膜壁纤维化和血栓栓塞。

瓣膜性心内膜炎通常是猪的后天性心内膜病变。细菌病因经常与这些病变有关,猪链球菌是最常见的病因,偶尔可见于猪丹毒杆菌的流行,很少诊断出真菌种寄生虫病。二尖瓣是最常发生病变的部位,其次是主动脉瓣、三尖瓣、肺动脉瓣。不管病变瓣膜如何,尸检结果都是由一个或多个从瓣膜小叶延伸而来的不规则的红灰色或黄色结节组成,并且这些结节有可能扩散到相邻的心内膜。基于炎性病灶外表形似小花。显微镜下观察到急性病变部位由溃烂的瓣膜内皮组成,该瓣膜内皮覆盖有纤维素、细菌菌落和不同数量的炎性细胞。慢性病变肉芽组织覆盖瓣膜。瓣膜功能障碍时听诊有杂音,患病动物可能死于心力衰竭。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095.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