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后存池甲鱼死亡原因分析


一、基本情况
1.温室情况 温室为钢管拱架型,黑暗无采光,无沙无网,水深40厘米~50厘米,单个池面积30平方米~40平方米,单个温室面积400平方米~500平方米,养殖密度30只/平方米~40只/平方米,采用自制木屑炉或煤炉加温。
2.抓捕方法 采取池水放干抓甲鱼,先将第一个池水抽到其他池,抽干后有5人~10人快速抓甲鱼,抓完后,再将第二个池水抽入到第一个干池中,第二个池水抽干后抓捕,余池依此类推。
3.死亡状况 按上述方法抓捕甲鱼后,甲鱼吃食恢复较慢,甚至长期拒食,有的长达两个月左右不吃食。抓捕后,3天~5天开始出现甲鱼漂浮于水面,然后陆续出现死亡;7天后池底出现大批死亡,一般死亡率在10%以上,严重者在50%以上。死亡甲鱼外表呈痉挛状,头脖内缩,前肢内弯,后肢伸直,呈现痛苦挣扎状。解剖为胆囊肿大,肝脏失血或出血,有大量腹水,肠道无食失血或充血,多数雄性甲鱼肛门红肿,生殖器外露,鳃腺充血,粘液较多,部分肺充满血水。
二、原因分析
1.抓捕方法不恰当 干池法捕甲鱼,甲鱼应激反应过大。由于温室甲鱼是无沙无网黑暗养殖,甲鱼长期生长在稳定无干扰的水体环境,造成甲鱼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差,肝脾胃易受损,当池水抽干后,甲鱼出现惊恐状,池中无水无隐蔽物,大量甲鱼挤压成堆或不停地来回快速爬动,由于没有了水体的浮力,加之温室一般为新建,池底比较粗糙,造成底板擦伤,甲鱼体力消耗过大,内脏器官受损(部分为人员踩伤),从而导致甲鱼生理机能失调,甲鱼始终无安全感,加水后,甲鱼无力到水面上呼吸,造成很多甲鱼在池底因窒息、呼吸衰竭而死亡,故死亡甲鱼表现为筋挛、鳃腺充血、肺充满血水。(完)

相关知识

高温河蟹死亡原因分析之夺命水草



七八月份是水产养殖者的考验,特别是河蟹养殖,进入七八月份河蟹出现伤亡,其中九成的死因是因为水体缺氧引起直接或间接性死亡。而缺氧引起的伤亡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极端天气导致的缺氧死亡,还有是因为慢性缺氧引起的死亡。慢性缺氧每一个人都知道,但是却都不敢处理,因为水草腐烂引起,不拉一直死蟹,拉了死的更多,左右为难。
难道真的没有办法处理吗?未必,凡事要追根究底。不拉水草一直开始出现死亡,病情只会出现严重恶化,最后产量降低,导致养殖亏损。但是拉草突然改变水环境,水体增氧水草被清理,水体腐败物质无法被清理,水环境继续短时间恶劣,加上温度升高,河蟹大部分聚集到环沟处给短时间大量死亡埋下伏笔。怎么处理需要酌情而定。
一期(水草老化)、看水环境和水草,环沟透明度比较好,水草根系发白,水草根部叶片没有脱落,只是水草表面附着一些杂质或者一些藻类,这个时候对于环沟水草采取狠拉沟,重大头。让水草在池底有生长空间,促进水草二次生长。达到有草而不漂。
二期(水草漂浮)、水草已经漂浮,根部已经脱离底部,水草表面附着杂质过多,特别是一些寄生的苔丝藻类,藻类开始大量繁殖,底部烂根进行低氧发酵,塘口很快出现蓝藻或者蓝藻已经在下风口形成水华。这个时候通过隔段把水草捞走,随身带一些底改,在捞走的部位撒一些强效底净抑制底部细菌过量繁殖,在未捞走的水草撒护草灵提高水草活力。通过添加一些发酵菌提高水体透明度。
三期(水草七上八下)、水草已经有部分腐烂了,水草只有部分残留的灰色根系,个别还有一些新发白跟,水草随着天气变化在环沟里面上下漂浮。有一部分塘口已经出现了螃蟹小批量的死亡。每天都有漂浮的。池底已经进行一段时间腐烂发酵,螃蟹大部分随着温度的胁迫被迫进入环沟,只能钻入土里,时间长了自然受到细菌和硫化氢的毒害。这个时候重复上面的步骤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体量已经不对等,首先在死亡量不大的情况下进行大面积换水,然后在大剂量的播撒维生素和黄金多糖进行河蟹体质恢复。然后在进行撒过硫和高含量有机酸进行水体对冲。
四期(水草扎猛子)水草经过腐烂,已经完全沉下去了。表面看没有什么事情。但是已经离大面积死亡边缘不远了。不要想巧和池塘做对赌。这个时候自己千万不要去换水,否则很容易出现大面积死亡。因为河蟹在水草腐烂的侵蚀下已经接近死亡边缘,千万不可以进行大行动的应激。唯有改底和解毒,但是这个死亡继续对冲量达不到时候,只能建议您综合处理,然后在选择一个好厂家,平常心使用。
五期(水草灰飞烟灭)重新整理心情,卖一些六月黄,明年从新再来。

甲鱼越冬后期死亡原因及预防方法



在每年11月至次年3、4月的甲鱼越冬期间,尤其是越冬后期(越冬期最后的一到两个月),甲鱼体内的能量物质大量消耗,抵抗力、应激能力均下降,有时会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人们将此称为越冬死亡症,或称为苏醒死亡症等。该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现,死亡率高的可达20%,严重影响了甲鱼养殖的经济效益。死亡者大多是雌鳖和体重200克以下稚鳖,病鳖身体消瘦,有时呈现肋骨的外形,背甲颜色加深变黑,失去光泽;裙边柔软,并出现皱纹;活力减弱,四肢无力,反应迟钝。越冬死亡症不是单一因素的结果,而是多方面不良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下面是对越冬死亡原因及其预防方法的探讨:
一、原因
1、营养不良。后期出壳(8月下旬或更晚)的稚鳖,经过短暂的摄食阶段,体内尚未积累充分的营养,就要进入漫长的越冬期,其体质、抗病和抗寒能力均十分弱,仓促越冬极有可能造成大量死亡。
2、管理不当。亲鳖的生殖旺季是6、7、8月份,此时也是摄食的旺季,但养殖者往往忙于稚鳖的孵化、养殖,追求多孵化、多出苗,而忽视了对亲鳖的培育。
3、雌鳖产后虚弱。体内营养未能得到充分的补充,雌鳖在8、9月份产下最后一批卵后,体质已极度疲劳和虚弱,接踵而来的气温下降,使雌鳖的摄食能力逐渐下降,如果再加上饲料营养不全面,雌鳖体质尚未得到完全的恢复就进入冬眠,容易得病死亡。
4、越冬前或冬眠期鳖体受伤或受冻。这类鳖大多在冬眠期内就会死亡,开春后尸体漂浮在水面或者腐烂于池底,污染水质。即使有幸不死者,也会在冬眠苏醒后短期内死亡。
5、水质败坏。鳖在越冬期间换水次数和换水量都大大减少,池中有害物质(硫化氢、氨氮、甲烷等)积累过多,远远超过了鳖体的承受能力,从而发生中毒反应,导致死亡。
6、池底泥沙深度不够,未能给鳖创造良好的越冬环境。
7、生物病原体的侵袭和感染。
二、预防措施
1、越冬前的适温期进行强化培育。尽量多投喂动物性饵料,尤其要加喂动物肝脏等,补充营养。使用人工配合饲料,添加甲鱼多维以增强鳖的体质。越冬前水温30℃左右时进行强化投饲。因为这段时间饲料利用率仍比较高,每天投喂2次,上、下午各一次。
2、秋后气温开始下降时进行一段时间的保温养殖,延长鳖的生长期。9月底10月初,水温下降到25℃以下,应采取适当措施予以加温到30℃,保温养殖一个月,使鳖(特别是刚孵出不久的稚鳖和产卵后的雌鳖)能够积累营养供冬眠消耗,避免体重下降过多。
3、越冬期绝对禁止骚扰、捕捉、运输等操作。在低温的情况下,以上操作不仅会造成擦伤、冻伤。更重要的是由于温度过低,经过处理的鳖无法再潜入泥中,进而造成严重伤亡。
4、不要选择渗漏池作为越冬池,避免水温波动过大。
5、水温持续高于12℃时,应提早结束越冬,尽早进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09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