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越冬后期死亡原因及预防方法


在每年11月至次年3、4月的甲鱼越冬期间,尤其是越冬后期(越冬期最后的一到两个月),甲鱼体内的能量物质大量消耗,抵抗力、应激能力均下降,有时会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人们将此称为越冬死亡症,或称为苏醒死亡症等。该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现,死亡率高的可达20%,严重影响了甲鱼养殖的经济效益。死亡者大多是雌鳖和体重200克以下稚鳖,病鳖身体消瘦,有时呈现肋骨的外形,背甲颜色加深变黑,失去光泽;裙边柔软,并出现皱纹;活力减弱,四肢无力,反应迟钝。越冬死亡症不是单一因素的结果,而是多方面不良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下面是对越冬死亡原因及其预防方法的探讨:
一、原因
1、营养不良。后期出壳(8月下旬或更晚)的稚鳖,经过短暂的摄食阶段,体内尚未积累充分的营养,就要进入漫长的越冬期,其体质、抗病和抗寒能力均十分弱,仓促越冬极有可能造成大量死亡。
2、管理不当。亲鳖的生殖旺季是6、7、8月份,此时也是摄食的旺季,但养殖者往往忙于稚鳖的孵化、养殖,追求多孵化、多出苗,而忽视了对亲鳖的培育。
3、雌鳖产后虚弱。体内营养未能得到充分的补充,雌鳖在8、9月份产下最后一批卵后,体质已极度疲劳和虚弱,接踵而来的气温下降,使雌鳖的摄食能力逐渐下降,如果再加上饲料营养不全面,雌鳖体质尚未得到完全的恢复就进入冬眠,容易得病死亡。
4、越冬前或冬眠期鳖体受伤或受冻。这类鳖大多在冬眠期内就会死亡,开春后尸体漂浮在水面或者腐烂于池底,污染水质。即使有幸不死者,也会在冬眠苏醒后短期内死亡。
5、水质败坏。鳖在越冬期间换水次数和换水量都大大减少,池中有害物质(硫化氢、氨氮、甲烷等)积累过多,远远超过了鳖体的承受能力,从而发生中毒反应,导致死亡。
6、池底泥沙深度不够,未能给鳖创造良好的越冬环境。
7、生物病原体的侵袭和感染。
二、预防措施
1、越冬前的适温期进行强化培育。尽量多投喂动物性饵料,尤其要加喂动物肝脏等,补充营养。使用人工配合饲料,添加甲鱼多维以增强鳖的体质。越冬前水温30℃左右时进行强化投饲。因为这段时间饲料利用率仍比较高,每天投喂2次,上、下午各一次。
2、秋后气温开始下降时进行一段时间的保温养殖,延长鳖的生长期。9月底10月初,水温下降到25℃以下,应采取适当措施予以加温到30℃,保温养殖一个月,使鳖(特别是刚孵出不久的稚鳖和产卵后的雌鳖)能够积累营养供冬眠消耗,避免体重下降过多。
3、越冬期绝对禁止骚扰、捕捉、运输等操作。在低温的情况下,以上操作不仅会造成擦伤、冻伤。更重要的是由于温度过低,经过处理的鳖无法再潜入泥中,进而造成严重伤亡。
4、不要选择渗漏池作为越冬池,避免水温波动过大。
5、水温持续高于12℃时,应提早结束越冬,尽早进食。

相关阅读

甲鱼早春死亡原因及防治方法


冬末春初,随着气温逐渐回升,越冬池内的甲鱼开始苏醒。然而,由于越冬期间尤其是越冬后期饲养管理不当等诸多原因,往往会引起甲鱼大量死亡,造成严重损失,应特别注意。
1、体质衰竭引起死亡 
甲鱼经越冬后,由于甲鱼体内营养大量消耗,早春营养状况普遍较差,必须加强投饲,才能提高抗病力,减少死亡。
防治方法
冬眠苏醒后要多投喂些动物内脏和鲜螺、蚌肉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每天投喂量不得少于亲鳖体重的15%,以尽快补充营养消耗,避免越冬后期和早春出现死亡高潮。
2、疾病侵害引起死亡 
甲鱼刚苏醒时由于体质较差,最易遭遇红底板病和红脖子病侵害。红底板病的病鳖底板红肿,颈粗大,食欲减退,解剖肝脏呈褐色,腹腔有血水。红脖子病的病鳖,颈伸长后不能自然缩回,腹部有红色斑点,重者口鼻出血,常常引起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
新购亲鳖入池前,池塘应按每立方米用20~30克生石灰全池消毒外,亲鳖本身也要用0.3%~0.5%浓度的高锰酸钾液或25克/升食盐水漫洗10~15分钟,药浴消毒后再投放入池。对发病亲鳖,可用鳖泰Ⅱ号或土霉素或磺胺类药,适量搭配维生素E,拌料投喂治疗,6天为1个疗程,每100千克亲鳖第1天用药200克,第2~6天减半,一般1个疗程即可控制病势蔓延。
3、水质恶化引起死亡 
甲鱼越冬苏醒后,由于投喂饵料等原因,会使水质逐渐恶化,病菌大量繁殖而导致疫病流行死亡。
防治措施
当水温达到15~18℃以上或水质明显变劣时,要进行1次大换水,每周还要适当换注一定新水。随着气温升至25℃以上时,每月需要撒生石灰清塘消毒一次,适宜浓度为20~30克/立方米水体。

黄鳝养殖之网箱越冬死亡的原因及预防


一般人工养殖的商品黄鳝到春节前后销售,小黄鳝则在第二年继续养成。网箱中养殖的黄鳝在冬季冬眠时常有死亡,给养殖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对多年的养殖实践进行总结,认为网箱黄鳝越冬死亡有多种原因,并可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

1.体质太差:由于黄鳝自身体质太差,对环境变化特别是水温剧变和病害的抗逆力差而造成死亡。因此,从越冬前的秋季开始就必须加强饲养管理,以增强黄鳝自身体质。主要措施是:投喂含丰富蛋白质和一定量脂肪的能量饲料,如蚯蚓、螺蚌肉、鲜鱼、蝇蛆、全价配合饲料等;增加投喂次数,由原来每天傍晚喂一次,在每天上午再增加一次;秋天水温逐渐降低,上午和晚上吃食减少时,可以把投喂时间逐步集中到水温较高的中午进行;每次投喂饲料数量要足。

2.水草不适:冬季网箱中的水草都枯萎,但黄鳝仍需要栖息在水体上层的水草中。这时如果水草太少或该层无纵横交错的密集水草,则黄鳝就无良好的栖息场所,最后落入网箱底部缺氧死亡。预防方法是:越冬前应在网箱中培植大量的水草。水草品种以水花生最好,因为它的水上水下部分都很发达,且其水下部分冬季仍不会死亡。

3.水质不良:冬眠期间,黄鳝主要依赖退化了的鳃和皮肤呼吸水体中的氧,如水质不良,水中缺氧,也会造成黄鳝死亡。因此,越冬期间需要保持良好的水质。方法是:保持水体一定的肥度,经常加注新水并保持高水位。

4.水面结冰:黄鳝对低温的耐受能力一般在1℃。严寒的冬季,网箱中水面枯萎的水草若不能覆盖水面而结冰,时间过长也会导致黄鳝死亡。防止方法是:正确选择养殖用的水草,如水花生、油草,而不宜用水葫芦。

5.病害侵袭:主要有水霉病、腐皮病和蚂蝗为害等。病害一是严重影响冬眠黄鳝的体质,二是带病个体越冬易死亡,三是带病个体疾病传播。因此,越冬前必须严格防病,有病则要及早治愈。冬眠前还要向水体泼洒一些杀菌灭虫药物预防。

6.人畜等为害:由于冬眠期黄鳝活动能力极弱,外界干扰会使它落入水质极差的网箱底部,又无法回到水面的水草中而缺氧窒息死亡。因此,冬季切莫随意拉动水草和搅动水体。

中华鳖养殖技术越冬死亡症的预防及防治方法



中华鳖越冬死亡症又叫冬眠死亡症、越冬死亡症。该病发病季节为11月至次年5月,全国各地都有发现。随着气温的下降,部分鱼塘可能会出现死亡中华鳖。
主要症状:病鳖身体完整,无出血或腐烂斑,双目紧闭;但体消瘦,背甲颜色呈深黑色,失去光泽,有时还可见肋骨的外形,裙边柔软不坚韧,出现皱纹,有的略上翘或几乎无裙边;鳖四肢无力,用手拉后肢,回缩力弱;摄食能力差,活动力减弱,常衰弱地躺在岸边或晒台上,不久便死亡。
该病是一种综合性疾病,除病原体致病因素外,分析其原因主要有:①鳖体体质差,由于摄食、投饵等原因,导致鳖体没有积累充分的营养,到秋季低温冬眠期,由于抗逆能力弱,鳖体在冬眠期死亡。②亲鳖产后体内消耗的营养未得到充分的补充,体质虚弱,抗逆能力减退。③池塘底质污染较大,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太多,鳖处在恶劣环境下越冬。④越冬池塘泥沙深度不够,水太浅,导致鳖受冻不能安稳冬眠。
该病的防治:
①加强冬眠前期强化培育,增强鳖的体质,可采取以下措施: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动物肝脏等鲜活饵料;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水解乳蛋白和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E;增加5%左右的鱼油、玉米油等高脂肪能量饲料(1:2);强化投饲,增加投喂次数与投喂量。
②要冬眠的鳖在越冬前(9月底到10月初)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用量为200g/亩。
③水温降到到20℃左右后,用1ppm漂白粉泼洒2次,每隔10天左右一次。
除此之外,要做好冬眠期管理,保持鳖好的冬眠环境。冬眠期间不要搅动池水,不要购鳖入池,不要泼洒药物,水温16℃以下不要清池盘点,池水深要保持在1.5米左右。

黄鳝养殖越冬死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一般人工养殖的商品黄鳝到春节前后销售,小黄鳝则在第二年继续养成。网箱中养殖的黄鳝在冬季冬眠时常有死亡,给养殖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对多年的养殖实践进行总结,认为网箱黄鳝越冬死亡有多种原因,并可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

1.体质太差:由于黄鳝自身体质太差,对环境变化特别是水温剧变和病害的抗逆力差而造成死亡。因此,从越冬前的秋季开始就必须加强饲养管理,以增强黄鳝自身体质。主要措施是:投喂含丰富蛋白质和一定量脂肪的能量饲料,如蚯蚓、螺蚌肉、鲜鱼、蝇蛆、全价配合饲料等;增加投喂次数,由原来每天傍晚喂一次,在每天上午再增加一次;秋天水温逐渐降低,上午和晚上吃食减少时,可以把投喂时间逐步集中到水温较高的中午进行;每次投喂饲料数量要足。

2.水草不适:冬季网箱中的水草都枯萎,但黄鳝仍需要栖息在水体上层的水草中。这时如果水草太少或该层无纵横交错的密集水草,则黄鳝就无良好的栖息场所,最后落入网箱底部缺氧死亡。预防方法是:越冬前应在网箱中培植大量的水草。水草品种以水花生最好,因为它的水上水下部分都很发达,且其水下部分冬季仍不会死亡。

3.水质不良:冬眠期间,黄鳝主要依赖退化了的鳃和皮肤呼吸水体中的氧,如水质不良,水中缺氧,也会造成黄鳝死亡。因此,越冬期间需要保持良好的水质。方法是:保持水体一定的肥度,经常加注新水并保持高水位。

4.水面结冰:黄鳝对低温的耐受能力一般在1℃。严寒的冬季,网箱中水面枯萎的水草若不能覆盖水面而结冰,时间过长也会导致黄鳝死亡。防止方法是:正确选择养殖用的水草,如水花生、油草,而不宜用水葫芦。

5.病害侵袭:主要有水霉病、腐皮病和蚂蝗为害等。病害一是严重影响冬眠黄鳝的体质,二是带病个体越冬易死亡,三是带病个体疾病传播。因此,越冬前必须严格防病,有病则要及早治愈。冬眠前还要向水体泼洒一些杀菌灭虫药物预防。

6.人畜等为害:由于冬眠期黄鳝活动能力极弱,外界干扰会使它落入水质极差的网箱底部,又无法回到水面的水草中而缺氧窒息死亡。因此,冬季切莫随意拉动水草和搅动水体。

如何预防甲鱼上岸死亡



池养甲鱼,当水温在10℃~15℃,就会停止吃食,潜入池底越冬,进入冬眠状态。但也有少数甲鱼,在冬季和早春气温仍然很低的情况下,却从池底的淤泥中爬上岸,有的在岸边挖洞,将全身埋入土中;有的无力挖洞,只好蛘缩在防逃墙边一动不动。这些冬眠期间上岸的甲鱼,往往全身疮伤,穿孔、疖疮、腐皮、烂头等都有,其中大约有一半左右会在冬季死亡,剩下的也难以活到来年的3月~5月。
造成冬眠甲鱼上岸死亡的原因,是由于生病引起,如穿孔病、腐皮病等。当生了这些病的甲鱼还未治愈就进入越冬期后,身体上的病灶仍在不断扩大,致使它们无法在池底淤泥中安全越冬,只好爬上岸以挖土深埋,来减少病痛。
预防冬眠甲鱼上岸死亡,应当在当地第一次寒流到来之前(水温在18℃,甲鱼还在吃食时)对准备留下越冬的甲鱼进行一次检查,发现已经生病的甲鱼,最好全部淘汰,不要留下越冬。如果要留下越冬,可内服3天~5天克血灵肠炎灵甲鱼复合添加剂,外用2天高效菌毒清速效菌毒清及二溴海因,力争在甲鱼冬眠前将病治好。
对于越冬期间已爬上岸的甲鱼,可用庆大霉素或卡拉霉素注射,用碘制剂浸浴,用红霉素药膏涂抹伤口,等病治愈以后,再放回池中越冬。

如何预防冬季甲鱼死亡


未进入温室越冬的团鱼,在蛰伏时代,有时会产生殒命。

其殒命的缘故原由重要有:

一是

团鱼开端蛰伏时,水温太低,遭遇寒害;

二是

池底无机质太多,发生硫化氢、甲烷等无害气体;

三是

入冬前饵料投喂太少,团鱼体内养分积贮和热量过分缺少;

四是

团鱼受伤落后入蛰伏。

现就预防团鱼蛰伏殒命的办法先容以下。

⑴团鱼在产卵期和蛰伏前,要投喂新颖的、养分价值高的优良饲料,并恰当增添投喂量。

⑵蛰伏前的池水应加深,一样平常水深需到达1.5米阁下。

⑶在蛰伏时代,人畜不要在池边常常走动,以避免团鱼遭到外来的惊吓,影响到正常的蛰伏。

⑷如池底糜烂的无机质太多,在团鱼蛰伏前,应举行清塘换水。

⑸对受伤的团鱼,应实时出售,不要留下过冬。

⑹对在夏季运输的团鱼,因有一部门已掉去入水才能,应选择朝阳温暖处先让其晒太阳,待恢复生动才能后,再放入池中;对个体接纳上述要领仍不克不及自行钻入泥中的,可儿工悄悄地将其按入泥沙中。

河蟹脱壳死亡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河蟹蜕壳是其生长的一个关键阶段,每蜕一次,就长大一点,如果进行得不顺利,不仅影响生长,还易引起死亡。死亡原因如下:
一、体质弱,蜕壳不遂。河蟹蜕壳时,甲壳硬、体质健壮、体表无伤、胸足齐全的容易蜕壳;反之,体质差、受过伤的即容易引起死亡。
二、水质不适宜。河蟹蜕壳时对水中溶氧要求较高,喜清瘦、无污染的水体,河蟹蜕壳大多在离水10-20厘米的近岸边进行;水质不好、溶氧不足即对河蟹蜕壳不利。
三、饵料中缺乏钙等微量元素。壳长不硬,蜕壳也困难。平时需补充大量的钙铁等元素,食料中应加些贝粉或者钙片。
四、敌害侵袭。河蟹在蜕壳时,易遭受杂食性鱼类和肉食性生物的侵袭,有时甚至发生互相残杀。
针对以上原因,可采取如下几条预防措施:
一、调节好水位。河蟹蜕壳时池水不宜过深,防止因水的压力过大而给蟹蜕壳带来困难,故河蟹便于在浅水区自行蜕壳。另外,河蟹蜕壳必须带水,离开水就无法进行,所以池水要保持一定的水位。
二、清除池中敌害。河蟹蜕壳时喜欢爬到安静而隐蔽处,故可在蟹池边栽种漂浮和沉水植物,使河蟹得到隐蔽而不受惊扰。但要注意,放入的水草不能满池覆盖。
三、在河蟹蜕壳期要增加对动物饵料的投喂,防止脱壳期互相残杀。
四、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在河蟹生长旺季大量投饵时,要注意及时清除吃剩的饵料。水源要清洁卫生,无污无毒。

越冬期亲鳖上浮死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近年来,笔者发现一些养鳖专业户越冬期亲鳖上浮水面后逐渐死亡的现象。我们通过解剖、分析,可能是以下四个原因。
一、外购野生亲鳖内伤过重 由于大部分亲鳖都是外购野生鳖,因为捕鳖方法的局限,有些野生亲鳖当时看似健壮,实际上有很重的内伤。还有的是运输时群堆集装,互相挤压咬伤。这些带伤的成熟亲鳖开始虽也产卵,但食欲和抵抗力都明显下降,达不到越冬所需的肥满度,入冬后就会因难耐基础代谢能量的消耗和疾病的侵袭逐个上游水面。如不及时抢救,就会逐步死亡。
二、产后培育差 亲鳖产卵后,不但需要足够的营养恢复体质,还需要一定的能量积蓄以利越冬。所以产后亲鳖的饲料结构不同于平时,而一些养殖专业户不注意产后亲鳖的培育,往往使亲鳖没有足够的能量积累进入越冬期。因此冬季天气偶现晴暖时亲鳖就大批上浮水面觅食,当这种现象反复几次后,就更加加重体能的消耗而无力潜回水底,逐渐消瘦死亡。
三、水环境不好 鳖的呼吸虽是以肺为主,但鳖是一种变温的水生动物。到水温下降到12摄氏度以下时就会本能地潜入深处冬眠。此时全靠辅助呼吸器官——鳃上组织获得水中的溶解氧维持生命。所以对水体缺氧和产生的有毒气体特别敏感。一些养殖户越冬前不注意调节水质和水体消毒,当冬季水质败坏时,亲鳖就会不顾严寒被迫浮上水面呼吸。此时极易冻伤吻端的鼻孔和头颈部。当冻伤部位肿胀发炎后就会堵塞呼吸道和感染呼吸器官而窒息死亡。有的则因水体中有毒气体浓度高而直接中毒死亡。
四、寄生虫侵袭 侵袭鳖的寄生虫很多,但主要是蛭类、螨类和原虫类。这些寄生虫对鳖的危害很大,蛭类吸于鳖的体表,使鳖不得安宁而降低食欲直至消瘦死亡。螨类寄生虫于雌亲鳖的输卵管中,可造成输卵管炎。
针对上述主要原因,提出以下对策与预防措施供参考。
一、对策
1.当发现有上浮的亲鳖时,当确诊上浮的亲鳖是营养不良,就应及时捞出移到温室里(如无温室,应临时搭建塑料棚保温池)精心饲养。放养前每千克注射25%的葡萄糖5毫升与维生素C3毫升。然后每天投喂营养合理的全价配合饲料,直到完全恢复后再放回越冬池。
2.当确诊上浮的亲鳖是因病而起,应及时捞出到保温池里暂养治疗。先在一个肢下每千克注射25%的葡萄糖3毫升,然后在另一肢下每千克注射庆大霉素15万单位,每隔4天注射一次,三次即可。打药后要移到保温池里精心饲养,投喂营养全面的全价配合饲料。
3.当水质发黑,发褐紫色,亲鳖大批上浮时,应及时排出池水2/3,然后逐步注入新水,越冬池水深一般不得少于1.5米。当水体PH值低于6.8时,每立方米水可用15克生石灰化水泼洒调节。如水面有腐烂的杂草或其它飘浮物时应全部捞出。
二、预防
1.外购野生亲鳖应挑选活动自如,反应灵敏,体表无病伤的健壮甲鱼做亲鳖。运输时要用布袋单只单装,单层排列。下池前要用1立方米水20克的高锰酸钾药水浸泡10分钟消毒。下池后要投喂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
2.越冬前要注意水体环境,切忌水质过肥,水色呈茶绿、浅黄绿。产后培育的饲料营养中,能量饲料的比例不得少于25%,绝不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
3.越冬前如发现有寄生虫,先用晶体敌百虫按每立方米水0.1克化水全池泼洒杀灭大型寄生虫,一星期后再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按每立方米水0.7克浓度(水温在20~25摄氏度时)泼洒杀灭原虫性寄生虫。

常见的死亡原因及解决方法


幼蝎死亡原因有哪些?如何解决?

(1)饥饿死亡:

死亡原因:幼蝎刚产下来时,爬在母背上十几天不进食,靠从母体内带来的卵黄生存?在蜕皮时需耗费一部分体力,待从母背上下来时,卵黄营养已消耗殆尽,体质较弱。此时就要及时喂小黄粉虫或小土元。若是养殖户不能提供小虫,直接喂大黄粉虫,幼蝎无法捕食,就会活活饿死,表现是干瘪僵直。

解决方法:幼蝎产下后就要购买足量的小黄粉虫或小土元,作为幼蝎备用饲料。也可提供一些碎肉末及AD钙奶等。

(2)低温冻死:

死亡原因:低温是指低于28度以下的温度。一些初养户缺乏经验,对蝎子这一变温动物缺乏认识,认为在蝎房内只要人觉得舒适就行。岂不知幼蝎一生下来就需要超过28℃以上的高温环境才能正常存活,若低于此温度就会被冻死。表现是四肢缩成一团。

解决方法:保持养蝎房里的较高温度,保持在3235℃为宜。

(3)缺氧窒息:

死亡原因:因蝎房过于阴暗,加上通风透气条件太差,温度偏低,造成缺氧窒息死亡。死蝎肢体松软,体色不变。

解决方法:打开门窗,加大通风透气量;在蝎房内种植些花草,利用植物吐氧吸碳特性,解决蝎了吐碳吸氧问题。

(4)干湿度不均匀:

死亡原因:常发生在一些沿用传统落后方法的养殖户,他们看到死亡的蝎子身体干瘪,便认为是湿度太小造成的。于是又矫枉过正加大湿度,并向蝎池大量喷水,又造成湿度过大幼蝎死亡更多,表现为全身软瘫发红。

解决方法:停止喷水,保持蝎窝干燥;修建干湿度不同的蝎池,让蝎子自由挑选适宜的栖息场所方为上策。

母猪胚胎死亡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1、母猪胚胎死亡的主要原因

1.1母体营养

母猪在妊娠后期会摄取较少的营养,导致体内新陈代谢发生障碍,从而使其体质消瘦,无法供给体内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造成胚胎死亡。特别是妊娠母猪长时间采食含有较低水平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A以及维生素E的饲料,会导致胚胎在妊娠早期发育过程中容易被母体吸收,导致妊娠中断。妊娠母猪摄取过多的热量物质或者营养水平过高,也会导致胚胎存活数量减少。妊娠母猪要摄取足够的矿物质,否则会导致胚胎死亡率提高。妊娠母猪缺乏维生素,特别是缺乏维生素A和维生素E,会导致母体内的胚胎发育受到明显影响,从而使胚胎死亡率提高。妊娠母猪采食腐败、霉变的饲料时,会导致胚胎死亡。

1.2环境因素

一般是指母体子宫内环境和母猪的饲养环境,其中子宫内环境主要是由子宫容积以及所分泌的激素等物质的数量和种类共同决定。对于同一头母猪,基本具有固定的子宫容积,但随着妊娠期的进展,胚胎会越来越强的依赖胎盘,且子宫空间的大小和血管供血量是主要的影响胚胎发育的因素,尽管子宫里面容纳的胚胎数量较多,但由于血管提供营养并没有增加。因此,在胚胎不断生长过程中,会导致胎儿的发育受到限制,从而使部分胚胎和胎儿发生死亡。

1.3疾病影响

妊娠母猪危害生殖的传染病、子宫疾患以及生殖器官畸形等,对胚胎产生程度不同的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尤其是感染病原微生物是导致子宫发生感染和影响胚胎存活的主要因素。母猪自然交配或者人工授精过程中,如果公猪的包皮上存在污物、精液被细菌污染、器械没有经过彻底消毒等,都会导致子宫感染,从而影响胚胎的存活。目前,妊娠母猪由于疾病因素而导致胚胎死亡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且具有越来越大的危害。据报道,如果母猪配种后子宫被病菌感染,会导致妊娠率下降5%~20%。

2、母猪胚胎死亡的防治方法

2.1加强饲养管理

如果妊娠母猪由于感染非传染性疾病而导致胚胎死亡,要根据病因对饲养管理进行调整,并及时抢救,减少胎儿死亡的概率,此时可进行引产。禁止近亲繁殖,如果母猪存在遗传缺陷则不可以作为种用。科学饲养母猪,使其保持种用体况,膘情维持在八成左右,同时饲喂全价配合饲料,确保满足胎儿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不能够饲喂发霉变质、含有毒性成分以及刺激性的饲料,最好适量饲喂青绿多汁饲料或者具有轻泻性的饲料,避免便秘发生。母猪处于围产期,要注意补充适量的钙制剂以及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E,并在产前注射500mg右旋糖苷铁、葡萄糖铁,或者在每千克日粮中添加硫酸铁1mg,能够控制胎儿死亡率下降到5%以内。避免应激,不能够鞭打和追赶妊娠母猪,还要注意防止猪只之间发生挤压、碰撞等。注意保持母猪圈舍干燥、卫生、清洁。

2.2做好疫病预防

如果妊娠母猪感染某些细菌和病毒引发疾病时,造成体温升高达到40.0~41.0℃,且食欲不振或者彻底废绝等都能够导致胚胎发生死亡。因此,猪场要制定严格、合理的卫生防疫标准,避免母猪发生感染而患病。在配种前,母猪必须进行适当的免疫接种。母猪在饲养过程中要加强消毒,确保环境卫生良好。舍内的垃圾、杂物、粪便等要及时清除干净,防止病原微生物滋生,确保母猪配种后保持健康无病,促使胚胎成活率提高。

2.3药物治疗

如果母猪形成习惯性流产,可在妊娠2个月后,肌肉注射3~5mL黄体酮,每10天注射1次,连续使用2次。也可使用中药进行治疗,取酒续断、炒杜仲、山药各40g,全部研成细末,用开水进行冲调,待温度适宜后给病猪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3~4天;取菟丝子、党参、炒白术、补骨脂各30g,35g桑寄生,加水煎煮后服用,每天1剂,连续使用3天。

妊娠母猪出现征兆性流产,即阴道少量流血,且伴有间歇性腹痛,可取30g溶化的阿胶,18g艾叶,党参、当归各30g,加水煎煮后服用,每天1剂,连续使用3剂;或者取10g炙甘草,炒扁豆、焦杜仲、山萸肉各18g,山药、白术、党参、熟地各30g,加水煎煮后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3剂。

胚胎死在母猪腹中,可取50g石膏、20g红花,加水煎煮后进行灌服,或者100g益母草、取30g车前子、250g仙人掌,注意仙人掌要剥皮后取肉,添加鲜小米水进行清洗,再将其捣碎取汁,充分混合后添加适量的酒,均匀混合后进行1次灌服,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

作者简介:曹茹欣(1975-),女,黑龙江望奎人,本科,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与服务方面工作。

曹茹欣

(黑龙江省望奎县家畜繁育指导站,黑龙江绥化152100)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37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