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方法

奶牛围产期是指母牛分娩前的15天(围产前期)至分娩后的15天(围产后期)。这一阶段奶牛受到了营养、生理和代谢等诸多方面的应激,抵抗能力降低。最易发生代谢障碍性疾病及生殖系统疾病。因此,在这段时间里既要维护好母牛的健康及胎儿的生长发育,还要照顾到其后的产奶量和卵巢机能的恢复,饲喂方式上在保持日粮平衡的同时,提高精料与蛋白质水平,降低粗纤维的含量,为提高瘤胃消化能力打下基础。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方法。

1、围产期的概念及重要性

现代养牛学认为围产期是指奶牛分娩前后各21天这段时间,其中分娩前21天为围产前期,分娩后的21天为围产后期Ⅲ。近年来也有理论认为可以将围产期扩展为分娩前后各30天。围产期是一个新的泌乳期的开始,奶牛在围产期经历了日粮结构改变、分娩、环境变化及泌乳等一系列应激,因此该阶段也是各种代谢和生殖疾病的多发期。围产期饲养管理的好坏和精细化程度将直接影响奶牛在整个泌乳期的生产性能与健康。

2、围产期奶牛的变化

2..1瘤胃的变化

干奶期牛的日粮主要以粗饲料为主,与泌乳时相比瘤胃内丙酸的生成量降低,瘤胃乳头状突起大量萎缩,瘤胃吸收面积在干奶前7周会减少近50%,导致瘤胃吸收挥发性脂肪酸的能力降低。而要使乳头状突起重新恢复需要4~6周的时间,瘤胃中乳酸生成菌对高淀粉日粮的适应速度要快于乳酸降解菌,因此应逐步增加精料的饲喂量,提高瘤胃中淀粉和乳酸降解菌的数量,使瘤胃乳头状突起得到恢复,增加瘤胃吸收面积,降低由日粮结构突变所引起瘤胃酸中毒及蹄病的发病率。

2..2采食量的变化

由于要为分娩和泌乳做准备,围产前期奶牛的内分泌会发生明显改变,一方面,胎儿在此阶段对营养的需求不断增加,初乳也在此阶段开始合成,同时激素的分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另一方面,快速生长的胎儿会对奶牛的消化器官产生巨大的物理压力。上述应激导致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在产前1周左右开始急剧下降,直至产后2周左右才开始逐渐恢复。采食量降低会导致奶牛营养人不敷出而发生严重的能量负平衡,导致脂肪肝、酮病等代谢类疾病的发病率上升进而影响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2..3体况的变化

围产期奶牛体况的变化可以直接反映出奶牛所采食的营养物质是否能满足其泌乳需要。

围产前期,适当的体脂储备对获得更高的泌乳高峰期产量至关重要,但切忌将围产期牛养的过肥,围产前期体况过肥可能导致分娩困难及多种代谢疾病的发生。围产后期由于采食量还没有恢复,奶牛摄入的营养物质无法满足泌乳需要,此时奶牛会动员大量体脂肪进行泌乳,体况将迅速下降。通常情况下,头胎牛产前体况评分不超过3.75-般不会导致难产。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围产前期牛的体况评分维持在3.25~3.75.围产后期体况评分维持在2.5~3.25时较为理想。

2..4能量、蛋白需要的变化

围产前期胎儿生长迅速,对能量和蛋白的需求都在不断的增加,但由于采食量下降严重,导致能量和蛋白供需失衡,产后能量负平衡严重。为满足此阶段奶牛的营养需要,最大程度降低产后能量负平衡,应提高日粮能量和蛋白浓度以满足此阶段奶牛的营养需求。此外,与经产奶牛相比初产牛的体型较小,其摄人的营养物质除供给胎儿生长需要外还要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求,故初产奶牛对能量和蛋白的需要高于经产奶牛。

3、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

3.1围产前期奶牛的饲养管理

3.1.1围产前期的饲养

围产前期的饲养工作应以奶牛的健康为中心,日粮结构应从高纤维型逐渐向高精料型进行过渡以促进瘤胃微生物及瘤胃乳头的恢复,同时降低由日粮结构突变所导致的应激,激发奶牛自身免疫系统,降低产后代谢类疾病的发病率。

逐步添加精料饲喂量,提高日粮能量及蛋白浓度:奶牛进入围产期后即应开始逐步增加日粮中精料的比例,一方面可以使瘤胃微生物逐渐适应高精料型日粮,同时使日粮结构与围产后期日粮尽量保持一致,减少由产后日粮结构突变所造成的应激;另一方面,由于临近分娩,奶牛内分泌系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奶牛进入围产期后干物质采食量急剧下降,但同时其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却在不断增加,因此在围产前期应适当提高日粮能量浓度,为应对产后能量负平衡做一定的能量储备。需要注意的是,围产前期机体组织内的蛋白质贮存不但有利于乳腺和胎儿的发育,同时也可以在产后被机体动员用于泌乳并降低产后代谢疾病的发病率。

保证日粮中优质粗饲料的供给:日粮中充足的有效纤维含量对于围产期奶牛的瘤胃健康至关重要,建议围产前期奶牛日粮中供给优质禾本科牧草2.5~3.5kg、全株青贮玉米饲料10~15kg以保证瘤胃正常功能和瘤胃中纤维降解菌的活力,同时,TMR日粮中饲草的长度不低于5cm,使用铡草机对饲草进行预处理后再使用,保汪饲草在瘤胃的消化率和奶牛的采食量。

降低日粮中的钙含量:正常情况下,钙稳态机制会保证奶牛血钙水平维持在90~100mg/L,形成初乳及产后大量泌乳将导致血钙在分娩前几天就开始下降,产犊时降至最低。低血钙会严重妨碍肌肉功能和神经信号传导,导致奶牛产后难以站立而发生产乳热。奶牛正常的血钙水平受甲状旁腺素的调节,当日粮中的钙供给不足以维持奶牛正常的血钙水平时甲状旁腺的调节能力加强,骨钙被动员以维持奶牛分娩时的正常血钙水平。由于骨骼对产后高钙需求的适应需要花费几天的时间,因此血钙浓度通常要在分娩几天后才能恢复。为防止由于产后低血钙导致的产乳热,在奶牛进入围产期后应采用低钙日粮以促进骨钙的释放。

充足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供给:围产期日粮中应添加充足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分娩前应给奶牛补硒及维生素A、D、E作为产前保健程序,不但可以提高新生犊牛的成活率和健康水平,同时也可以降低新产牛乳房炎、胎衣不下和产乳热的发病率,加速新产牛子宫恢复,提高产奶量和产后配种的受胎率。

3.1.2围产前期奶牛的管理

分群管理:围产前期,牛应单独组群饲养,配制围产期日粮。需要注意的是在分群时应遵循以下两点原则:第一,如果条件允许应将头胎牛与经产牛分开饲养;第二,分群时应考虑奶牛体况,根据体况制定不同的饲喂方案,保证奶牛在分娩时的体况评分介于3.25~3.75之间。

饲养管理:提高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是围产期饲养的关键。在分娩前、后的1周不宜大幅度改变日粮结构和更换饲料,尽量不使用适口性差的饲料。严格管控饲料质量,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此阶段要供给奶牛充足、清洁的饮水,冬季最好供给温水。

环境管理:保证围产期奶牛的生活环境干净、干燥、舒适,定期更换卧床垫料,每天对卧床和采食通道进行消毒,定期对运动场进行整理和消毒,防止由于环境因素导致疾病的发生和传染。此外,每天应对奶牛的后驱进行消毒,有条件的牧场应保证每天对乳头进行药浴,预防新产牛乳房炎的发生。

其他方面:奶牛进入围产期后技术人员应加强巡舍,及时发现临产奶牛并将其转入产房待产,此期间应保证奶牛可以随意进出运动场做运动(雨、雪等特殊天气除外),增强运动可以有效预防难产和胎衣不下的发生。

3.2围产后期奶牛的饲养管理

围产后期是奶牛分娩后的恢复阶段。此时奶牛体质虚弱,免疫力下降,能量负平衡显著。此阶段的饲养目标应为提高奶牛采食量,促进奶牛体质尽快恢复,降低产后疾病的发病率,为即将到来的泌乳高峰期奠定良好的基础‘9]。

3.2.1围产后期的饲养

提高日粮营养浓度:产后奶牛开始大量泌乳,但采食量尚未恢复,营养摄入与需求失衡,为满足低采食量下奶牛的营养需要,此时应逐渐提高新产牛日粮的营养浓度,尽量降低奶牛在此阶段的体况损失,保证奶牛健康。分娩后让奶牛自由采食饲料,应慎用可能降低采食量的饲料,保证优质牧草在日粮中所占的比例,防止真胃移位等疾病的发生。此阶段应逐步增加精料饲喂量,防止由于精料增加过快而导致瘤胃酸中毒的发生。一般可在10~15日左右将精饲料的饲喂量提升至8.0~9.Okg。

为缓解产后能量负平衡所导致的体况损失,可以在日粮中添加适量的过瘤胃脂肪。泌乳早期牛理想体况评分应介于2.5~3.25之间。

提高日粮钙含量:由于分泌初乳和大量泌乳会消耗大量的钙,很多奶牛在产犊后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低血钙症。产犊后的最初几天,血钙用于泌乳的消耗可能超过50g/d,若分娩后不能及时恢复正常的血钙水平易导致产乳热、胎衣不下等疾病。因此,分娩后应立即调整日粮钙水平,新产牛日粮干物质中钙含量应达到0.7%~0.8%,钙磷比约1.5:1。

产后灌服营养液:分娩后应及时将母牛赶起灌服营养液。奶牛分娩时将胎儿、胎衣等约65~85kg的物质排出体外造成腹腔空虚,分娩后强制灌服40~60kg营养液,一方面可以补充腹腔物理空间缺失,预防真胃移位的发生;另一方面,母牛在分娩前饮水很少,灌服液中大量的水可以保持体液平衡;第三,灌服液中含有大量钙、维生素、微量元素、能量及电解质等营养物质,可以满足奶牛此时的营养需要,促进新产牛体能恢复,提高机体免疫力并且降低产后疾病的发病率。

3.2.2围产后期的管理

产房管理:为新产牛提供舒适、干净、干燥的生活环境,定期对新产牛舍,尤其是卧床进行消毒,同时保证新产牛可以自由进出运动场。分娩时应尽量保证奶牛顺产。对发生难产的奶牛需及时助产,助产时应严格遵循消毒和助产程序,分娩完成后应立即将犊牛与母牛分离并将奶牛赶起灌服营养液、挤初乳、去尾毛。挤初乳时应严格执行挤奶程序并检查奶牛是否患有乳房炎及初乳质量。

产后监护:产后监护的主要内容包括体温、泌乳状况、粪便情况、胎衣排出情况等。连续10日,每天上、下午各进行1次体温监测,若体温异常应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处置;每日检查新产牛的泌乳量和牛奶状况,若泌乳量以每日约5%比例上升,即可视为奶牛健康状况良好,同时还应密切关注新产牛乳房炎的发病情况;粪便监测方面,应每日观察新产牛粪便性状,若粪便出现稀薄、颜色发灰、恶臭等现象则说明奶牛瘤胃可能出现异常,应适当减少精饲料饲喂量,提高日粮中优质粗饲料的比例,严重的应及时进行药物治疗;每日观察胎衣和恶露的排除状况,及时将排出的恶露清理干净并使用1%~2%的来苏尔对新产牛臀部、尾根、外阴、乳镜等部位进行消毒,若产后几天只能观察到稠密的透明状分泌物而不见暗红色的液态恶露应及时治疗,避免子宫炎和败血症等疾病的发生,分娩后12h若胎衣仍未排出即可视为胎衣不下。此外,还应观察奶牛的外阴、乳房、乳头是否有损伤,奶牛是否有产乳热的发病征兆等。

挤奶管理:首先,新产牛的乳房水肿情况严重,若不及时将牛奶挤净会加剧乳房胀痛,由此导致的压迫会抑制乳腺细胞的泌乳能力,同时也会影响母牛的休息与采食,因此除难产牛和体质极度虚弱的牛之外应一次性将初乳挤净;第二,牛奶中营养物质丰富,是微生物良好的培养基,新产牛的体质虚弱,若不及时挤净很可能导致有害菌长时间在乳房内大量繁殖并侵染乳腺细胞而引发临床型乳房炎。一次性将牛奶挤净不仅能最大程度的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同时还可以刺激乳腺细胞的泌乳能力,发挥奶牛的泌乳性能,提高整个胎次的泌乳量。

挤奶前、后应严格执行药浴程序,防止由于人为原因导致新产牛乳房炎的发生。若新产牛健康状况良好,产后10~15日左右即可由新产群转入泌乳群饲养。

4结语

现代养牛学认为围产期是一个新的泌乳阶段的开始,是奶牛泌乳行为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重点就是由细节人手,综合考虑多方面影响因素,尽可能提高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水平,预防产后疾病发生,快速恢复奶牛体质和采食量,缓解泌乳初期能量负平衡,提高生产水平,保证奶牛在整个泌乳期内的健康并获得高产、稳产。

围产期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奶牛围产期是指分娩前、后各15天以内的时期,奶牛产前称为围产前期,产后为围产后期。由于奶牛在此阶段生理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抵抗力下降,易患病,甚至会影响到整个泌乳期的产奶能力,因此,加强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显得十分重要。
根据奶牛在围产前期和围产后期不同生理特点,合理调配日粮结构,满足营养需要,维护牛体健康,为产后充分发挥泌乳性能,实现奶牛高产稳产打好基础。本文阐述了围产期奶牛的饲养与管理技术要点,供同行参考。
1、合理调整日粮结构
进入围产前期的奶牛,乳腺迅速发育,胎儿发育很快,日粮应以优质青贮、青干草为主,精饲料用量要以满足和维持母体和胎儿生长为标准,使整个日粮对乳腺和胎儿的发育以及产后泌乳均有促进作用,既能保证奶牛有较好的膘情,又要防止过肥。
精料的补给要逐渐增加,为以后瘤胃微生物适应产后大量进补精饲料做好准备,应将围产前期日粮种类与围产后期日粮种类尽量调整为一致,以减少产后日粮结构改变对奶牛产生的应激。分娩前2星期,日粮中干物质采食量应占体重的2.5%~3.0%,每千克饲料干物质含奶牛能量单位(NND)2.00,粗蛋白13%,钙0.4%,磷0.4%,精、粗料比为40∶60,粗纤维不少于20%。参考喂量为混合料2~5千克、青贮料15千克、干草4千克,补充微量元素及适量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E,降低日粮中钙的水平,采用低钙饲养法,钙占日粮干物质的0.4%以下,钙、磷比例为1∶1,以防止高钙引起母牛产后瘫痪。
减少日粮中食盐喂量,以避免母牛产前乳房水肿,有利于产后食欲的恢复,食盐的喂量可由原来的每天75~100克降至30~50克。母牛临产前2~3天内,还要注意增加一些易消化、具有轻泻作用的麸皮0.5~1.0千克,以防母牛发生便秘。母牛产后体虚力乏,消化机能减弱,尤其高产牛乳房呈明显的生理性水肿,在这阶段饲养管理的目的是促进母牛体质尽快恢复,为泌乳盛期打下良好的体质基础,不宜过快追求增产。母牛产后休息30分钟后,将麸皮1.0~1.5千克和食盐50~100克,用温水调均喂牛,可起到暖腹、充饥、增腹压的作用,干草任其自由采食,饮温水。
产后2~3天内不喂多汁饲料,应以优质干草为主,每日精料给量在2.5千克左右。产后4~5天,视母牛食欲状况和乳房消肿程度逐渐增加精料饲喂量,每日增加0.5千克左右,至产后7~8天精料喂量可达到泌乳牛的标准。
为防止精饲料过食造成消化机能紊乱,此时精饲料供给量不能超过体重的1%,在乳房水肿消退良好的情况下,可以逐渐增加青贮和多汁饲料的喂量。此阶段要提高日粮中钙水平,每千克日粮干物质含钙0.6%,磷0.3%,粗蛋白提高到17%,NND为2.2,精、粗料比40∶60,粗纤维含量不少于18%。
2、奶牛的护理
围产期母牛在产房内进行单独饲养管理。产房要空气新鲜,清洁干燥,无噪音,预先用20%的石灰水或2%火碱溶液消毒,产床铺上柔软的垫草。要注意保胎,防止流产,不能饮冰水及饲喂冰冻、霉变的饲料,让母牛自由运动,避免干扰和刺激。加强繁殖器官和乳房的保护,防止外伤和感染,对临产母牛的后驱用2%的来苏儿溶液洗刷消毒。母牛有临产征兆后,做好接生护理,一般约需1~4小时犊牛即可产出。产后24小时内注意观察母牛胎衣及恶露排出情况,通常母牛产后4~8小时胎衣自行脱落,若胎衣脱落不全或胎衣不下,要请兽医治疗,对产后污染的后驱清洗、擦干、消毒,以免生殖道感染。
3、控制挤奶量
母牛产后30分钟即可挤奶,产犊最初几天母牛的乳房内血液循环及乳腺细胞活动的控制与调节均未正常,所以,不可将奶全部挤净,否则由于乳房内压显著下降,微细血管渗出加剧,血钙、血糖大量流失,引起高产奶牛产后瘫痪。每天挤奶3次,头1~2把奶要弃掉,第1天每次只挤奶2.0~2.5千克,满足犊牛需要即可,第2天每次挤奶1/3,第3天挤奶1/2,第4天才可将奶挤尽。分娩后乳房水肿严重,要加强乳房的热敷和按摩,每次挤奶热敷按摩5~10分钟,促进乳房消肿,防止用大量精料和糟渣类饲料过早催奶。

相关阅读

围产期奶牛低钙血症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方法


围产期(又称过渡期)奶牛阅历怀胎一临蓐一泌乳的一系列心理更改。特别是高产奶牛在怀胎前期和泌乳早期能量需乞降心理更改加倍激烈,一旦机体因为心理或病感性身分没法实时做出顺应性调剂,便有能够激发酮病、脂肪肝和低钙血症等临盆性疾病。跟着奶牛泌乳量的年夜幅增长和养殖业集约化水平的赓续进步,使得酮病和亚临床低钙血症等疾病的产生常常具有群发性特点,该类疾病不只能惹起奶产量降低,并且酮病和亚临床低钙血症也增长了奶牛对其它疾病的易理性,对奶牛业影响很大。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围产期奶牛低钙血症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方法。

1、发病机理

1.1钙消耗量增加

处于非泌乳阶段的奶牛,日常补充可吸收钙按体重计算0.0154gJkg,即可满足其生理活动的需要。泌乳阶段的奶牛,对可吸收钙的需求量要稍高些,即在此基础上增加至0.031gjkg;由于母牛妊娠期间,随着母牛妊娠月龄的增加,胎儿不断发育,骨骼开始钙化,特别是临产前,对可吸收钙的需求量不断提高;由于不同品种、阶段的奶牛产乳量有一定的差异,以致于所产的牛乳钙含量也有不同,通常奶牛产1kg牛乳,荷斯坦牛需要钙1.22g,娟姗牛需要钙1.45g,因此在奶牛泌乳期对钙的需求量明显增加。

1.2影响钙的吸收

奶牛在临近分娩的前几日,由于胎儿发育已接近完全,在胎体个体增大,自身激素分泌等因素引起,母牛的采食量突然下降,由于母牛妊娠后期对钙有很大的需求量,在实际饲养过程中,母牛每天的钙摄入量并不能满足机体生理活动的需要,为了维持细胞外液的正常浓度,骨钙就会被动员起来,如果饲粮钙长期摄入不足,就会导致奶牛出现严重的骨质疏松症甚至引发骨折。另外,可利用钙的吸收率会随奶牛不同生理状态及年龄而改变,钙的吸收率在奶牛处于妊娠末期时,对钙的吸收率为22%,产犊后泌乳第8天钙的吸收率增加至36%,且此后钙吸收率处于稳定。青年母牛对钙的吸收和利用能力很强,老龄母牛对钙的吸收能力较弱,这是由于小肠中维生素D的受体随着奶牛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从而引起1,25二羟维生素D产生量也随之下降。

1.3体内钙的调节机制

奶牛因泌乳导致血钙的流失,然后通过日粮钙的摄入、骨钙的转移、肾小球对钙的重吸收等来补充血钙。奶牛机体具有一定的自身调节机制,可将血钙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调节机制主要有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两种生理功能恰恰相反。当奶牛颈动脉的血钙浓度下降时,可刺激甲状旁腺素的分泌,甲状旁腺素具有促进骨钙分解、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十二指肠对钙的吸收等作用,当某种原因引起奶牛机体对甲状旁腺素的刺激反应降低时,甲状旁腺素会降低钙由骨组织转移到血液中的能力,引起小肠黏膜对日粮中钙的吸收能力下降,引起血钙平衡紊乱。

2、临床症状

围产期奶牛低钙血症按症状的轻重程度,一般分为典型症状和非典型症状两类。

典型症状一般多见于发病突然,且症状较为严重的病例,常发生在产后12-72h内,病程初期表现精神萎靡,食欲下降甚至废绝,反刍、排粪、排尿等生理活动停止,泌乳量下降,病牛目光凝视,狂躁不安,站立困难,肌肉震颤。随着病情发展,病牛趴卧不能站立,头颈失衡弯向后方,即使将头扶持拉直,松开后仍恢复原状,病牛眼睑反射轻微甚至消失,对光和疼痛刺激等没有反应。出现意识模糊和知觉丧失的特征症状。随病情的继续发展,病牛体表、耳尖、四肢末梢等处温度下降,病牛出现呼吸缓慢,心动过快,部分病牛由于喉头、舌麻痹,出现吞咽障碍,肛门也出现松弛的现象。多数病牛死前出现昏睡现象,病程进展较快,若不给予及时的治疗,通常在12-48h内死亡,死亡率可达50%-60%。

非典型症状多发生在分娩前或分娩后较长时间,可见病牛站立困难,步态蹒跚.左右摇晃,趴卧时头颈僵直,且呈S形弯曲,病牛食欲下降甚至废绝,体温正常或稍低,病牛精神状态不佳,对各种刺激的反应能力下降。

3、防治方法

目前在奶牛生产过程中预防低钙血症的方法不多。可通过在产前饲喂低钙高磷日粮,使日粮中钙含量处于低水平,奶牛处于钙的负平衡状态,甲状旁腺的功能提前被激活,机体对钙的吸收能力明显提高,这样可以预防母牛产后低血钙的发生。还可在产前饲喂阴离子型日粮,通过促进奶牛机体与钙代谢调节有关的组织对甲状旁腺激素的应答反应,并且促进骨钙动员,从而升高血钙的浓度,降低奶牛围产期低钙血症的发病率。

治疗上可采用直接注射钙制剂的疗法,当奶牛发生低血钙时,可用氯化钙或者葡萄糖酸钙溶液,给病牛进行静脉注射,同时肌肉注射维生素D,这种治疗方法对病程较短的轻度患牛,治疗效果较好。对症状较为严重的病牛能起到暂时性缓解病情的作用。还可通过进行乳房送风法,通过刺激乳腺末梢神经,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解除其因分娩而产生的抑制状态,减少乳房血流量,制止血钙继续减少,从而能够有效的治疗产后低血钙,打气量要适当,打气量少不起作用,量多则会造成乳腺泡破裂,损害母牛产乳性能。

围产期奶牛低钙血症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


1围产期奶牛低钙血症的研究介绍

围产期奶牛低钙血症主要特征为血钙的降低、平滑肌的收缩能力变弱,严重时可变为抑制排尿和排粪、昏迷甚至死亡。据2008年美国农业部发布的信息表明,2006年美国的奶牛发生乳热的比例为4.9%,由低血钙直接引起的乳热已经成为影响奶牛健康的五大类疾病之一。另外,亚临床型的低钙血症或乳热会提高围产期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例如乳房炎、真胃变位、酮病、繁殖障碍等疾病。

2.常用的防治方法

在1925年发现了通过静脉注射钙剂来治疗该病的方法。到1968年研究者通过对奶牛注射维生索D类似物来预防低钙血症。现今,防治低钙血症的主要措施包括在围产期喂食阴离子盐日粮、在产前喂食低钙日粮、在产后对奶牛灌服大剂量的钙盐凝胶、缩短奶牛的干奶期以及降低产后奶牛初期的泌乳量等。

3常用方法的分析比较

3.1静脉注射钙剂

在我国常用的钙剂一般为30%的硼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其优点是在葡萄糖酸钙在水中加入了硼,使其浓度由10%变到30%,提高了其单位体积药物里钙的含量,因此只需补充较少的药物就能达到预防或治疗的目的。但高浓度钙盐的静脉注射,易对静脉产生刺激,产生静脉炎,而且静脉易被针头刺破,当钙剂进入组织后会引起肌肉的坏死,同时针刺颈静脉也会对奶牛产生一定的应激。该方法并不适合农户自行操作,只能由专业人员进行治疗,因此使用上有诸多不便。

3.2喂食高浓度的钙盐凝胶

该方法克服了静脉注射产生的应激、引起静脉炎、肌肉的坏死等缺点,但由于高离子浓度的钙及相关的负离子会对奶牛在消化道黏膜上产生刺激作用,容易造成黏膜的损伤、脱落,影响奶牛的采食量。

3.3围产前期喂食阴离子盐型的日粮

产前要喂食适宜阴阳离子差的日粮,能够诱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分泌,促进血钙的转化,对低钙血症的预防有一定的作用。但阴离子盐型的日粮口感差,可降低奶牛干物质的摄人量,引起能量的负平衡,这也是引起奶牛酮病的原因。

3.4产前喂食低钙日粮

通过在奶牛产前喂食低钙的日粮,可以诱导币状旁腺促进分泌PTH,进而促进骨钙转变为血钙的过程,但是研究表明仅当每天吸收的钙小于20g的时候才能产生效果,但是现在的措施很难实现这一条件,昕以喂食低钙日粮对其的诱导效果并不明显。

3.5PTH在产前的注射

因为PTH的生物合成并没有达到商业化,所以该方法的成本仍然很高,不利于推广。而且PTH的有效使用剂量接近于中毒的剂量,使用时极易发生奶牛的中毒。因此,该方法一般只在国外少量的牛场进行研究性质的应用,未被进行大范围的推广。

3.6在产后口服氨基酸螯合钙

氨基酸螫合钙类的制剂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体的补钙过程中,对预防及治疗老年性的骨质疏松以及孕妇围产期的缺钙具有良好的作用。氨基酸螯合钙的主要的优点包括:含钙量高、吸收的效果好、吸收的过程不依赖于维生素D3、吸收进入血液后仍会以螯合钙的形式再转运到细胞中、细胞内的螯合钙的解离受到机体血钙水平的调节,不会对肌肉组织造成损伤、不会发生高血钙症,不会影响磷的吸收。

有专家以氨基酸螯合钙、葡萄糖、次磷酸镁等为原料研发了一种用于围产期奶牛防治低钙血症的新型的口服液。而结果表明,该口服液中富含有大量的氨基酸成分,该氨基酸螯合钙还具有很强的过瘤胃的效果。所以,当该氨基酸螯合钙转运到小肠到后以整体的形式被吸收进入血液。因此不仅补充了钙,还补充了氨基酸,并且间接完成了过瘤胃蛋白的作用。另外,因为氨基酸螫合钙的分子结构是钙离子以及α-氨基酸中羧基的氧原子同a-氨基形成多个稳定的五元环的螯合结构,所以尽管口服液的浓度较高也不会对其造成食道黏膜的损伤,因此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4小结

对现有的奶牛低钙血症的防治方法有许多,但复方氨基酸的螯合钙口服液是如今预防该病的一种普遍应用的方法。而对于产后仍采用硼葡萄糖酸钙的静脉注射或高浓度钙盐的口服来补充血钙。因此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一定能开发出一种理想的药物来治疗低钙血症,并根据该方法制订出相应的的防治措施,从而有效降低低钙血症的发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26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