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奶牛低钙血症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方法

围产期(又称过渡期)奶牛阅历怀胎一临蓐一泌乳的一系列心理更改。特别是高产奶牛在怀胎前期和泌乳早期能量需乞降心理更改加倍激烈,一旦机体因为心理或病感性身分没法实时做出顺应性调剂,便有能够激发酮病、脂肪肝和低钙血症等临盆性疾病。跟着奶牛泌乳量的年夜幅增长和养殖业集约化水平的赓续进步,使得酮病和亚临床低钙血症等疾病的产生常常具有群发性特点,该类疾病不只能惹起奶产量降低,并且酮病和亚临床低钙血症也增长了奶牛对其它疾病的易理性,对奶牛业影响很大。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围产期奶牛低钙血症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方法。

1、发病机理

1.1钙消耗量增加

处于非泌乳阶段的奶牛,日常补充可吸收钙按体重计算0.0154gJkg,即可满足其生理活动的需要。泌乳阶段的奶牛,对可吸收钙的需求量要稍高些,即在此基础上增加至0.031gjkg;由于母牛妊娠期间,随着母牛妊娠月龄的增加,胎儿不断发育,骨骼开始钙化,特别是临产前,对可吸收钙的需求量不断提高;由于不同品种、阶段的奶牛产乳量有一定的差异,以致于所产的牛乳钙含量也有不同,通常奶牛产1kg牛乳,荷斯坦牛需要钙1.22g,娟姗牛需要钙1.45g,因此在奶牛泌乳期对钙的需求量明显增加。

1.2影响钙的吸收

奶牛在临近分娩的前几日,由于胎儿发育已接近完全,在胎体个体增大,自身激素分泌等因素引起,母牛的采食量突然下降,由于母牛妊娠后期对钙有很大的需求量,在实际饲养过程中,母牛每天的钙摄入量并不能满足机体生理活动的需要,为了维持细胞外液的正常浓度,骨钙就会被动员起来,如果饲粮钙长期摄入不足,就会导致奶牛出现严重的骨质疏松症甚至引发骨折。另外,可利用钙的吸收率会随奶牛不同生理状态及年龄而改变,钙的吸收率在奶牛处于妊娠末期时,对钙的吸收率为22%,产犊后泌乳第8天钙的吸收率增加至36%,且此后钙吸收率处于稳定。青年母牛对钙的吸收和利用能力很强,老龄母牛对钙的吸收能力较弱,这是由于小肠中维生素D的受体随着奶牛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从而引起1,25二羟维生素D产生量也随之下降。

1.3体内钙的调节机制

奶牛因泌乳导致血钙的流失,然后通过日粮钙的摄入、骨钙的转移、肾小球对钙的重吸收等来补充血钙。奶牛机体具有一定的自身调节机制,可将血钙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调节机制主要有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两种生理功能恰恰相反。当奶牛颈动脉的血钙浓度下降时,可刺激甲状旁腺素的分泌,甲状旁腺素具有促进骨钙分解、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十二指肠对钙的吸收等作用,当某种原因引起奶牛机体对甲状旁腺素的刺激反应降低时,甲状旁腺素会降低钙由骨组织转移到血液中的能力,引起小肠黏膜对日粮中钙的吸收能力下降,引起血钙平衡紊乱。

2、临床症状

围产期奶牛低钙血症按症状的轻重程度,一般分为典型症状和非典型症状两类。

典型症状一般多见于发病突然,且症状较为严重的病例,常发生在产后12-72h内,病程初期表现精神萎靡,食欲下降甚至废绝,反刍、排粪、排尿等生理活动停止,泌乳量下降,病牛目光凝视,狂躁不安,站立困难,肌肉震颤。随着病情发展,病牛趴卧不能站立,头颈失衡弯向后方,即使将头扶持拉直,松开后仍恢复原状,病牛眼睑反射轻微甚至消失,对光和疼痛刺激等没有反应。出现意识模糊和知觉丧失的特征症状。随病情的继续发展,病牛体表、耳尖、四肢末梢等处温度下降,病牛出现呼吸缓慢,心动过快,部分病牛由于喉头、舌麻痹,出现吞咽障碍,肛门也出现松弛的现象。多数病牛死前出现昏睡现象,病程进展较快,若不给予及时的治疗,通常在12-48h内死亡,死亡率可达50%-60%。

非典型症状多发生在分娩前或分娩后较长时间,可见病牛站立困难,步态蹒跚.左右摇晃,趴卧时头颈僵直,且呈S形弯曲,病牛食欲下降甚至废绝,体温正常或稍低,病牛精神状态不佳,对各种刺激的反应能力下降。

3、防治方法

目前在奶牛生产过程中预防低钙血症的方法不多。可通过在产前饲喂低钙高磷日粮,使日粮中钙含量处于低水平,奶牛处于钙的负平衡状态,甲状旁腺的功能提前被激活,机体对钙的吸收能力明显提高,这样可以预防母牛产后低血钙的发生。还可在产前饲喂阴离子型日粮,通过促进奶牛机体与钙代谢调节有关的组织对甲状旁腺激素的应答反应,并且促进骨钙动员,从而升高血钙的浓度,降低奶牛围产期低钙血症的发病率。

治疗上可采用直接注射钙制剂的疗法,当奶牛发生低血钙时,可用氯化钙或者葡萄糖酸钙溶液,给病牛进行静脉注射,同时肌肉注射维生素D,这种治疗方法对病程较短的轻度患牛,治疗效果较好。对症状较为严重的病牛能起到暂时性缓解病情的作用。还可通过进行乳房送风法,通过刺激乳腺末梢神经,提高大脑皮质的兴奋性,解除其因分娩而产生的抑制状态,减少乳房血流量,制止血钙继续减少,从而能够有效的治疗产后低血钙,打气量要适当,打气量少不起作用,量多则会造成乳腺泡破裂,损害母牛产乳性能。

相关阅读

奶牛血乳症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及防治


奶牛血乳症是由于乳房血管发生充血,血管壁明显扩张,导致血红蛋白或者红细胞进入到腺泡和乳管道中,从而分泌红色乳汁的一种疾病。症状较轻时不需要进行治疗,只要做好饲养管理工作,经过10~20天就能够自愈,但其他情况下要立即进行治疗,否则会导致泌乳量下降,严重时还会使其发生死亡,应加以防治。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奶牛血乳症的病因奶牛血乳症的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治。

1、病因分析

奶牛血乳症通常是由两种常见病因而引起,其中一种是乳房发生机械性损伤,导致乳房内血管发生破裂;另一种是乳房感染细菌,导致乳房出现出血性炎症反应。妊娠奶牛分娩后,由于乳房血管的充血状况会发生明显变化,并增大乳腺腺池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促使血红蛋白或者红细胞渗入到腺泡腔或者腺管腔,从而使分泌乳汁变红,这往往与机体中毒相关。乳房发生挫伤,如奶牛分娩后乳房会明显下垂、肿胀或严重水肿而使其在机体卧地和运动过程中被严重挤压,出入圈舍时彼此拥挤,在硬地上突然滑倒,运动场地面不平或者存在瓦片、石子以及冬季冰冻的粪块等,都会使乳房发生机械性损伤,造成乳房血管破裂。一般来说,如果奶牛在分娩后经过非常长的时间才发生血乳,通常是由于形成外伤而导致,如被其他牛抵伤。部分奶牛如果伴发血小板减少或者其他血凝障碍性疾病,也容易造成乳房出血。另外,奶牛发生应激反应以及代谢障碍(如酮病),也可能引起该病。此外,奶牛挤奶后一段时间内乳头括约肌无法完全闭合,如果此时机体在卫生较差的地方卧下,导致乳头接触到地面,从而容易经由乳头感染存在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进而侵入到乳室内,导致产后机体抵抗力下降,进而使乳中混杂血液,在加上乳中的血液能够提供细菌繁殖所需的营养,能够继发引起乳房炎,甚至导致全身感染而出现败血症。

2、临床症状

奶牛往往突然分泌血乳,乳房明显肿胀,略有热感,在挤奶时会产生轻微疼痛,使机体感到不安,并明显躲避。病牛症状较轻时,会分泌呈粉红色的乳汁;症状较重时,会分泌呈棕红色、鲜红色的乳汁,且其中会混杂暗红色的血凝块。病牛一般会表现出轻微的全身反应,精神、食欲以及泌乳状况基本正常。

3、鉴别诊断

该病要注意与出血性乳房炎进行区别,其一般在奶牛分娩后的最初几天发生,主要是由于患有卡他性或者浆液性乳腺炎而导致,病变乳区通常具有明显的炎性反应,明显发红、肿胀,且伴有痛感;乳房皮肤形成紫红色或者红色的斑点,分泌稀薄如水的乳汁,颜色呈淡红色或者深红色,其中含有凝乳块和凝血;表现出明显的全身症状,体温升高超过40℃,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

4、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病牛要加强护理,减少饲喂多汁饲料和精饲料,并控制饮水,且禁止对乳房进行热敷和按摩。病牛可静脉注射1000mL10%葡萄糖、500mL10%葡萄糖酸钙;或者静脉注射500mL生理盐水、10支50mg地塞米松、10支160万IU青霉素、5支500mg维生素C;或者静脉注射500mL生理盐水、10支100mg止血敏;或肌肉注射40mL30%安乃近,每天1次,连续使用2天就能够痊愈。对于顽固性病牛,可采取向乳房内注入经过过滤的空气,促使乳房内压力增大,从而抑制出血,然后在使用以上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好。另外,病牛可使用中药进行辅助治疗,即取80g党参、80g当归、50g炒白术、80g茯苓、30g木香、50g山茱萸、30g远志、80g黄芪、50g茜草、50g龙眼肉、30g炒枣仁、30g甘草,加水煎煮,待药液温度适宜后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3-5天。方中黄芪、党参、白术、甘草具有补脾益气之效,龙眼肉、当归具有补血养心之效,茜草、山茱萸具有止血、敛肝、养阴之效,木香具有理气醒脾之效,枣仁、茯苓、远志具有补心安神之效,同时使用具有止血、补脾、养阴、敛肝之效。病牛治疗时要根据具体病因合理使用药物,如果出现全身症状,要使用退热、消炎药物,并配合使用止血药物和钙制剂,还要静脉注射适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补充营养,保护肝脏功能,增强机体抗病力。

加强饲养管理。根据奶牛血乳症的发生原因和发病机理,必须加强该病预防。奶牛饲养过程中,要求根据不同阶段所需的营养,采取合理饲养,应饲喂全价日粮,并注意精粗饲料合理搭配。采取青绿多汁饲料轮供体系,促使青贮料、青绿料的喂量增加。另外,可根据奶牛产奶量确定喂料量,禁止饲喂发生变质的饲料,促使机体处于最佳生理功能。保持运动场、牛舍和牛体清洁、卫生,环境干燥,通风良好,确保牛床始终铺有垫草,避免乳房受到碰撞、挤压等损害。挤奶过程中,要保持环境安静,避免损伤乳头,防止发生应激,还要尽可能缩短挤奶时间。采取机器挤奶时,要先对乳房进行充分热敷、按摩,擦干后立即套上奶杯,尽量防止侵入空气,挤奶结束后要及时将奶杯取下,防止出现空吸,且控制机器抽力适宜,禁止过大,防止乳房发生损伤。每次挤奶后,挤奶机都要进行彻底消毒,尤其是夏季要每间隔3天使用1%的碱水进行1次刷拭、消毒。

哺乳母犬低钙血症缺钙的冶疗方法


哺乳母犬低钙血症,也称为产后抽搐、产后癫痫、泌乳期惊厥等,低钙血症的出现可导致运动神经异常兴奋、肌肉强直性痉挛,意识障碍。呼吸增加,体温升高,是代谢紊乱的一种疾病。本病多发于产后14~28d的中小型母犬、兴奋型的小型母犬。近些年来,在临床工作中遇有30余例,笔者采用了补钙治疗,治疗效果比较理想,治愈率非常高,现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

本病主要发生于小型犬,尤以博美犬、狮子犬等小型犬较多,大中型犬发病很少。母犬在妊娠期间、哺乳期,大量钙被生长发育的胎儿所吸收,由于胎儿的发育骨骼形成需要大量的钙,分娩以后钙质从乳汁中流失增加,或母犬营养不良,钙与维生素D的缺乏,使细胞外液中的钙显著降低,缺钙时,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所以缺钙是导致发病的主要原因。由于运动神经兴奋性高,出现肌肉强直性痉挛症状。

2临床症状

本病发病经过急,多为产后14~28d,高产仔小型母犬产后2周内突然发病,没有先兆,对外界刺激敏感,意识异常,体温升高到41℃以上,心率140~170次/min,呼吸急迫,常表现不安,眼球上翻、兴奋、恐惧乱跑、肌肉震颤、站立困难、角弓反张、口角外附有白沫、后躯僵硬、运步失调、步样强拘、抽搐、痉挛持续,并逐渐加重,嚎叫,可视黏膜发绀,如不及时治疗,可于1~2d因抽搐窒息而死亡。

3治疗

正当发作时,不可强制保定、灌药或饲喂食物,以防误咽,造成死亡。

3.1首先补钙,将10%葡萄糖酸钙20mL、维生素C3mL,加入5%葡萄糖200mL,作静脉滴注或缓慢静脉注射,速度为1~3mL/min。

3.2对症治疗,持续痉挛的病例,应用镇静剂,可用氯丙嗪2~4mg/kg,肌肉注射,或硫酸镁5mL,生理盐水150mL,作静脉滴注,可缓解抽搐和痉挛。体温升高者可用氨基比林3mL,肌肉注射。

3.3防止继发感染,可选用氨苄青霉素2g,注射用水10mL肌肉注射或用生理盐水200mL混合静脉滴注。

3.4出现消化障碍时,可酌情选用健胃药。

3.5病情缓解以后,可以每天口服维生素D500~1000IU。

4病例介绍

病例1:德惠市李某自养博美犬,体重10kg,第三胎,产仔犬5只,营养不良,于产后第15天突然发病,犬主诉:突然见抽搐、全身哆嗦、头后仰、口吐白沫、不能站立、眼球上翻,自己认为是脑炎。临床所见:体温41℃,全身肌肉呈强直性痉挛、抽搐、对外界刺激敏感、意识异常、眼球上翻、步样强拘、兴奋不安、口吐白沫、呼吸急促、食欲废绝、可视黏膜发绀,根据主诉和临床症状所见,确诊为产后低钙血症。当时处置为:①补钙,10%葡萄糖酸钙20mL,维生素C3mL,5%葡萄糖200mL,混合静脉滴注。②应用镇静剂,氯丙嗪20mg,肌肉注射。③氨基比林3mL,肌肉注射。④继发感染可选用氨苄青霉素0.5g4支,注射用水10mL,肌肉注射,连用3d,治愈。

病例2:德惠市周某饲养的蝴蝶犬,体重8kg,第四胎产仔5只,于产后12d突然发病,犬主诉:犬发病时见抽搐、全身肌肉哆嗦、脖子往后仰。临床所见:体温41.2℃,呼吸急促、角弓反张、全身肌肉痉挛、兴奋不安、眼球上翻、运步蹒跚。根据突然发病,临床所见确诊为产后低钙血症。

处置:①10%葡萄糖酸钙20mL,维生素C3mL,5%葡萄糖150mL,混合作静脉滴注。②应用镇静剂。硫酸镁5mL,5%葡萄糖150mL,做静脉滴注。③氨基比林3mL,肌肉注射。④氨苄青霉素0.5g4支,加注射用水10mL,肌肉注射,每天口服维生素D500IU,经3d治疗痊愈。

5.预防

对于小型高产仔母犬,平时多喂些骨头汤,尤其在妊娠和哺乳期间,要保证充足的营养,给予钙质和维生素,如多种钙片,鱼肝油,母犬发病后,应隔离幼犬进行人工哺乳,以改善母犬营养,促进恢复,防止复发。

6.体会

母犬产后低钙血症,其特征是体温升高,一般多在41-42℃,有的超过42℃以上。由于神经和肌肉的兴奋性增强,抽搐与痉挛就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热量在体内大量积聚,故出现高度发热和大量流涎症状。犬的汗腺不发达,主要经过呼吸和唾液蒸发散热。本病主要发生于小型犬,尤期是狮子犬、博美犬、京巴等,常发生在产后14-28d的产仔母犬,发病突然,没有先兆,但有时可能与维生素B1缺乏相混淆,为防止错误诊断,可在支持疗法的同时,作血钙离子浓度的测定。补钙能明显好转者需要连续补钙3-5d,同时补充维生素D或鱼肝油/,就能治愈。哺乳母犬低钙血症与年龄、胎次有关,3岁母犬,产仔多,妊娠期和哺乳期没保证充足的营养,饲料中钙量少,长期处于缺钙状态,特别在母犬妊娠和分娩后,胃肠消化道吸收机能降低,肠道所吸收的钙量减少,钙的储备量降低,不能及时补偿,产后钙又大量的消耗。为预防本病的发生,在妊娠和产后的饲料中加添营养丰富的添加剂,并同时口服维生素D300IU,这样才能满足犬对钙的需要,能有效预防病的发生。

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方法


奶牛围产期是指母牛分娩前的15天(围产前期)至分娩后的15天(围产后期)。这一阶段奶牛受到了营养、生理和代谢等诸多方面的应激,抵抗能力降低。最易发生代谢障碍性疾病及生殖系统疾病。因此,在这段时间里既要维护好母牛的健康及胎儿的生长发育,还要照顾到其后的产奶量和卵巢机能的恢复,饲喂方式上在保持日粮平衡的同时,提高精料与蛋白质水平,降低粗纤维的含量,为提高瘤胃消化能力打下基础。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方法。

1、围产期的概念及重要性

现代养牛学认为围产期是指奶牛分娩前后各21天这段时间,其中分娩前21天为围产前期,分娩后的21天为围产后期Ⅲ。近年来也有理论认为可以将围产期扩展为分娩前后各30天。围产期是一个新的泌乳期的开始,奶牛在围产期经历了日粮结构改变、分娩、环境变化及泌乳等一系列应激,因此该阶段也是各种代谢和生殖疾病的多发期。围产期饲养管理的好坏和精细化程度将直接影响奶牛在整个泌乳期的生产性能与健康。

2、围产期奶牛的变化

2..1瘤胃的变化

干奶期牛的日粮主要以粗饲料为主,与泌乳时相比瘤胃内丙酸的生成量降低,瘤胃乳头状突起大量萎缩,瘤胃吸收面积在干奶前7周会减少近50%,导致瘤胃吸收挥发性脂肪酸的能力降低。而要使乳头状突起重新恢复需要4~6周的时间,瘤胃中乳酸生成菌对高淀粉日粮的适应速度要快于乳酸降解菌,因此应逐步增加精料的饲喂量,提高瘤胃中淀粉和乳酸降解菌的数量,使瘤胃乳头状突起得到恢复,增加瘤胃吸收面积,降低由日粮结构突变所引起瘤胃酸中毒及蹄病的发病率。

2..2采食量的变化

由于要为分娩和泌乳做准备,围产前期奶牛的内分泌会发生明显改变,一方面,胎儿在此阶段对营养的需求不断增加,初乳也在此阶段开始合成,同时激素的分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另一方面,快速生长的胎儿会对奶牛的消化器官产生巨大的物理压力。上述应激导致奶牛干物质采食量在产前1周左右开始急剧下降,直至产后2周左右才开始逐渐恢复。采食量降低会导致奶牛营养人不敷出而发生严重的能量负平衡,导致脂肪肝、酮病等代谢类疾病的发病率上升进而影响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2..3体况的变化

围产期奶牛体况的变化可以直接反映出奶牛所采食的营养物质是否能满足其泌乳需要。

围产前期,适当的体脂储备对获得更高的泌乳高峰期产量至关重要,但切忌将围产期牛养的过肥,围产前期体况过肥可能导致分娩困难及多种代谢疾病的发生。围产后期由于采食量还没有恢复,奶牛摄入的营养物质无法满足泌乳需要,此时奶牛会动员大量体脂肪进行泌乳,体况将迅速下降。通常情况下,头胎牛产前体况评分不超过3.75-般不会导致难产。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围产前期牛的体况评分维持在3.25~3.75.围产后期体况评分维持在2.5~3.25时较为理想。

2..4能量、蛋白需要的变化

围产前期胎儿生长迅速,对能量和蛋白的需求都在不断的增加,但由于采食量下降严重,导致能量和蛋白供需失衡,产后能量负平衡严重。为满足此阶段奶牛的营养需要,最大程度降低产后能量负平衡,应提高日粮能量和蛋白浓度以满足此阶段奶牛的营养需求。此外,与经产奶牛相比初产牛的体型较小,其摄人的营养物质除供给胎儿生长需要外还要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求,故初产奶牛对能量和蛋白的需要高于经产奶牛。

3、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

3.1围产前期奶牛的饲养管理

3.1.1围产前期的饲养

围产前期的饲养工作应以奶牛的健康为中心,日粮结构应从高纤维型逐渐向高精料型进行过渡以促进瘤胃微生物及瘤胃乳头的恢复,同时降低由日粮结构突变所导致的应激,激发奶牛自身免疫系统,降低产后代谢类疾病的发病率。

逐步添加精料饲喂量,提高日粮能量及蛋白浓度:奶牛进入围产期后即应开始逐步增加日粮中精料的比例,一方面可以使瘤胃微生物逐渐适应高精料型日粮,同时使日粮结构与围产后期日粮尽量保持一致,减少由产后日粮结构突变所造成的应激;另一方面,由于临近分娩,奶牛内分泌系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奶牛进入围产期后干物质采食量急剧下降,但同时其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却在不断增加,因此在围产前期应适当提高日粮能量浓度,为应对产后能量负平衡做一定的能量储备。需要注意的是,围产前期机体组织内的蛋白质贮存不但有利于乳腺和胎儿的发育,同时也可以在产后被机体动员用于泌乳并降低产后代谢疾病的发病率。

保证日粮中优质粗饲料的供给:日粮中充足的有效纤维含量对于围产期奶牛的瘤胃健康至关重要,建议围产前期奶牛日粮中供给优质禾本科牧草2.5~3.5kg、全株青贮玉米饲料10~15kg以保证瘤胃正常功能和瘤胃中纤维降解菌的活力,同时,TMR日粮中饲草的长度不低于5cm,使用铡草机对饲草进行预处理后再使用,保汪饲草在瘤胃的消化率和奶牛的采食量。

降低日粮中的钙含量:正常情况下,钙稳态机制会保证奶牛血钙水平维持在90~100mg/L,形成初乳及产后大量泌乳将导致血钙在分娩前几天就开始下降,产犊时降至最低。低血钙会严重妨碍肌肉功能和神经信号传导,导致奶牛产后难以站立而发生产乳热。奶牛正常的血钙水平受甲状旁腺素的调节,当日粮中的钙供给不足以维持奶牛正常的血钙水平时甲状旁腺的调节能力加强,骨钙被动员以维持奶牛分娩时的正常血钙水平。由于骨骼对产后高钙需求的适应需要花费几天的时间,因此血钙浓度通常要在分娩几天后才能恢复。为防止由于产后低血钙导致的产乳热,在奶牛进入围产期后应采用低钙日粮以促进骨钙的释放。

充足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供给:围产期日粮中应添加充足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分娩前应给奶牛补硒及维生素A、D、E作为产前保健程序,不但可以提高新生犊牛的成活率和健康水平,同时也可以降低新产牛乳房炎、胎衣不下和产乳热的发病率,加速新产牛子宫恢复,提高产奶量和产后配种的受胎率。

3.1.2围产前期奶牛的管理

分群管理:围产前期,牛应单独组群饲养,配制围产期日粮。需要注意的是在分群时应遵循以下两点原则:第一,如果条件允许应将头胎牛与经产牛分开饲养;第二,分群时应考虑奶牛体况,根据体况制定不同的饲喂方案,保证奶牛在分娩时的体况评分介于3.25~3.75之间。

饲养管理:提高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是围产期饲养的关键。在分娩前、后的1周不宜大幅度改变日粮结构和更换饲料,尽量不使用适口性差的饲料。严格管控饲料质量,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此阶段要供给奶牛充足、清洁的饮水,冬季最好供给温水。

环境管理:保证围产期奶牛的生活环境干净、干燥、舒适,定期更换卧床垫料,每天对卧床和采食通道进行消毒,定期对运动场进行整理和消毒,防止由于环境因素导致疾病的发生和传染。此外,每天应对奶牛的后驱进行消毒,有条件的牧场应保证每天对乳头进行药浴,预防新产牛乳房炎的发生。

其他方面:奶牛进入围产期后技术人员应加强巡舍,及时发现临产奶牛并将其转入产房待产,此期间应保证奶牛可以随意进出运动场做运动(雨、雪等特殊天气除外),增强运动可以有效预防难产和胎衣不下的发生。

3.2围产后期奶牛的饲养管理

围产后期是奶牛分娩后的恢复阶段。此时奶牛体质虚弱,免疫力下降,能量负平衡显著。此阶段的饲养目标应为提高奶牛采食量,促进奶牛体质尽快恢复,降低产后疾病的发病率,为即将到来的泌乳高峰期奠定良好的基础‘9]。

3.2.1围产后期的饲养

提高日粮营养浓度:产后奶牛开始大量泌乳,但采食量尚未恢复,营养摄入与需求失衡,为满足低采食量下奶牛的营养需要,此时应逐渐提高新产牛日粮的营养浓度,尽量降低奶牛在此阶段的体况损失,保证奶牛健康。分娩后让奶牛自由采食饲料,应慎用可能降低采食量的饲料,保证优质牧草在日粮中所占的比例,防止真胃移位等疾病的发生。此阶段应逐步增加精料饲喂量,防止由于精料增加过快而导致瘤胃酸中毒的发生。一般可在10~15日左右将精饲料的饲喂量提升至8.0~9.Okg。

为缓解产后能量负平衡所导致的体况损失,可以在日粮中添加适量的过瘤胃脂肪。泌乳早期牛理想体况评分应介于2.5~3.25之间。

提高日粮钙含量:由于分泌初乳和大量泌乳会消耗大量的钙,很多奶牛在产犊后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低血钙症。产犊后的最初几天,血钙用于泌乳的消耗可能超过50g/d,若分娩后不能及时恢复正常的血钙水平易导致产乳热、胎衣不下等疾病。因此,分娩后应立即调整日粮钙水平,新产牛日粮干物质中钙含量应达到0.7%~0.8%,钙磷比约1.5:1。

产后灌服营养液:分娩后应及时将母牛赶起灌服营养液。奶牛分娩时将胎儿、胎衣等约65~85kg的物质排出体外造成腹腔空虚,分娩后强制灌服40~60kg营养液,一方面可以补充腹腔物理空间缺失,预防真胃移位的发生;另一方面,母牛在分娩前饮水很少,灌服液中大量的水可以保持体液平衡;第三,灌服液中含有大量钙、维生素、微量元素、能量及电解质等营养物质,可以满足奶牛此时的营养需要,促进新产牛体能恢复,提高机体免疫力并且降低产后疾病的发病率。

3.2.2围产后期的管理

产房管理:为新产牛提供舒适、干净、干燥的生活环境,定期对新产牛舍,尤其是卧床进行消毒,同时保证新产牛可以自由进出运动场。分娩时应尽量保证奶牛顺产。对发生难产的奶牛需及时助产,助产时应严格遵循消毒和助产程序,分娩完成后应立即将犊牛与母牛分离并将奶牛赶起灌服营养液、挤初乳、去尾毛。挤初乳时应严格执行挤奶程序并检查奶牛是否患有乳房炎及初乳质量。

产后监护:产后监护的主要内容包括体温、泌乳状况、粪便情况、胎衣排出情况等。连续10日,每天上、下午各进行1次体温监测,若体温异常应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处置;每日检查新产牛的泌乳量和牛奶状况,若泌乳量以每日约5%比例上升,即可视为奶牛健康状况良好,同时还应密切关注新产牛乳房炎的发病情况;粪便监测方面,应每日观察新产牛粪便性状,若粪便出现稀薄、颜色发灰、恶臭等现象则说明奶牛瘤胃可能出现异常,应适当减少精饲料饲喂量,提高日粮中优质粗饲料的比例,严重的应及时进行药物治疗;每日观察胎衣和恶露的排除状况,及时将排出的恶露清理干净并使用1%~2%的来苏尔对新产牛臀部、尾根、外阴、乳镜等部位进行消毒,若产后几天只能观察到稠密的透明状分泌物而不见暗红色的液态恶露应及时治疗,避免子宫炎和败血症等疾病的发生,分娩后12h若胎衣仍未排出即可视为胎衣不下。此外,还应观察奶牛的外阴、乳房、乳头是否有损伤,奶牛是否有产乳热的发病征兆等。

挤奶管理:首先,新产牛的乳房水肿情况严重,若不及时将牛奶挤净会加剧乳房胀痛,由此导致的压迫会抑制乳腺细胞的泌乳能力,同时也会影响母牛的休息与采食,因此除难产牛和体质极度虚弱的牛之外应一次性将初乳挤净;第二,牛奶中营养物质丰富,是微生物良好的培养基,新产牛的体质虚弱,若不及时挤净很可能导致有害菌长时间在乳房内大量繁殖并侵染乳腺细胞而引发临床型乳房炎。一次性将牛奶挤净不仅能最大程度的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同时还可以刺激乳腺细胞的泌乳能力,发挥奶牛的泌乳性能,提高整个胎次的泌乳量。

挤奶前、后应严格执行药浴程序,防止由于人为原因导致新产牛乳房炎的发生。若新产牛健康状况良好,产后10~15日左右即可由新产群转入泌乳群饲养。

4结语

现代养牛学认为围产期是一个新的泌乳阶段的开始,是奶牛泌乳行为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重点就是由细节人手,综合考虑多方面影响因素,尽可能提高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水平,预防产后疾病发生,快速恢复奶牛体质和采食量,缓解泌乳初期能量负平衡,提高生产水平,保证奶牛在整个泌乳期内的健康并获得高产、稳产。

围产期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奶牛围产期是指分娩前、后各15天以内的时期,奶牛产前称为围产前期,产后为围产后期。由于奶牛在此阶段生理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抵抗力下降,易患病,甚至会影响到整个泌乳期的产奶能力,因此,加强奶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显得十分重要。
根据奶牛在围产前期和围产后期不同生理特点,合理调配日粮结构,满足营养需要,维护牛体健康,为产后充分发挥泌乳性能,实现奶牛高产稳产打好基础。本文阐述了围产期奶牛的饲养与管理技术要点,供同行参考。
1、合理调整日粮结构
进入围产前期的奶牛,乳腺迅速发育,胎儿发育很快,日粮应以优质青贮、青干草为主,精饲料用量要以满足和维持母体和胎儿生长为标准,使整个日粮对乳腺和胎儿的发育以及产后泌乳均有促进作用,既能保证奶牛有较好的膘情,又要防止过肥。
精料的补给要逐渐增加,为以后瘤胃微生物适应产后大量进补精饲料做好准备,应将围产前期日粮种类与围产后期日粮种类尽量调整为一致,以减少产后日粮结构改变对奶牛产生的应激。分娩前2星期,日粮中干物质采食量应占体重的2.5%~3.0%,每千克饲料干物质含奶牛能量单位(NND)2.00,粗蛋白13%,钙0.4%,磷0.4%,精、粗料比为40∶60,粗纤维不少于20%。参考喂量为混合料2~5千克、青贮料15千克、干草4千克,补充微量元素及适量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E,降低日粮中钙的水平,采用低钙饲养法,钙占日粮干物质的0.4%以下,钙、磷比例为1∶1,以防止高钙引起母牛产后瘫痪。
减少日粮中食盐喂量,以避免母牛产前乳房水肿,有利于产后食欲的恢复,食盐的喂量可由原来的每天75~100克降至30~50克。母牛临产前2~3天内,还要注意增加一些易消化、具有轻泻作用的麸皮0.5~1.0千克,以防母牛发生便秘。母牛产后体虚力乏,消化机能减弱,尤其高产牛乳房呈明显的生理性水肿,在这阶段饲养管理的目的是促进母牛体质尽快恢复,为泌乳盛期打下良好的体质基础,不宜过快追求增产。母牛产后休息30分钟后,将麸皮1.0~1.5千克和食盐50~100克,用温水调均喂牛,可起到暖腹、充饥、增腹压的作用,干草任其自由采食,饮温水。
产后2~3天内不喂多汁饲料,应以优质干草为主,每日精料给量在2.5千克左右。产后4~5天,视母牛食欲状况和乳房消肿程度逐渐增加精料饲喂量,每日增加0.5千克左右,至产后7~8天精料喂量可达到泌乳牛的标准。
为防止精饲料过食造成消化机能紊乱,此时精饲料供给量不能超过体重的1%,在乳房水肿消退良好的情况下,可以逐渐增加青贮和多汁饲料的喂量。此阶段要提高日粮中钙水平,每千克日粮干物质含钙0.6%,磷0.3%,粗蛋白提高到17%,NND为2.2,精、粗料比40∶60,粗纤维含量不少于18%。
2、奶牛的护理
围产期母牛在产房内进行单独饲养管理。产房要空气新鲜,清洁干燥,无噪音,预先用20%的石灰水或2%火碱溶液消毒,产床铺上柔软的垫草。要注意保胎,防止流产,不能饮冰水及饲喂冰冻、霉变的饲料,让母牛自由运动,避免干扰和刺激。加强繁殖器官和乳房的保护,防止外伤和感染,对临产母牛的后驱用2%的来苏儿溶液洗刷消毒。母牛有临产征兆后,做好接生护理,一般约需1~4小时犊牛即可产出。产后24小时内注意观察母牛胎衣及恶露排出情况,通常母牛产后4~8小时胎衣自行脱落,若胎衣脱落不全或胎衣不下,要请兽医治疗,对产后污染的后驱清洗、擦干、消毒,以免生殖道感染。
3、控制挤奶量
母牛产后30分钟即可挤奶,产犊最初几天母牛的乳房内血液循环及乳腺细胞活动的控制与调节均未正常,所以,不可将奶全部挤净,否则由于乳房内压显著下降,微细血管渗出加剧,血钙、血糖大量流失,引起高产奶牛产后瘫痪。每天挤奶3次,头1~2把奶要弃掉,第1天每次只挤奶2.0~2.5千克,满足犊牛需要即可,第2天每次挤奶1/3,第3天挤奶1/2,第4天才可将奶挤尽。分娩后乳房水肿严重,要加强乳房的热敷和按摩,每次挤奶热敷按摩5~10分钟,促进乳房消肿,防止用大量精料和糟渣类饲料过早催奶。

奶牛口蹄疫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方法


收稿日期:2016-03-10

作者简介:季淑妍(1981-),女,本科,辽宁彰武人,兽医师,研究方向:家畜疫病防治。

季淑妍

(黑龙江省九三管理局七星泡农场畜牧科,黑龙江黑河161435)

口蹄疫是奶牛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广泛的流行于世界各地,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通报的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之一,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口蹄疫的发生和流行,给奶牛养殖产业带来极其严重的危害。

1、病原

口蹄疫病毒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病毒中心为一条单链的正链RNA。该病毒共有7个血清型,每种血清型还包括多种亚型,目前已鉴定的有65个亚型,不同血清型之间不产生交叉免疫性,同一血清型内不同亚型之间产生部分交叉免疫性。该病毒不耐受高温,不耐酸碱,一般消毒剂都能将其杀死。

2、流行病学

口蹄疫病毒对三十多种动物易感,绝大多数为牛、羊、猪等偶蹄动物,尤其是奶牛的发病率较高。本病一年四季均可流行和发生,以冬、春两季发病率较高。患病牛和耐过康复牛为主要传染源。消化道和呼吸道是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本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空气进行感染,健康牛可通过直接接触病牛而被感染,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圈舍、水源、器械、饲料及其他非易感的动物、人员等媒介被感染。空气传播是病毒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病毒能随风散播到50~100km以外的区域,病毒在风、沉降或大雨等作用下污染到传播媒介物上,继而引起奶牛感染。

3、临床症状

该病潜伏期一般为2~7天,部分病例数周后出现症状,患牛表现为体温升高到40~41℃,精神萎顿,食欲下降,脉搏和呼吸加快,大量流涎呈泡沫状,采食和咀嚼困难。病牛的口腔黏膜、鼻、蹄部、乳房等处皮肤上出现水疱和溃烂,随着病程发展,水疱破溃形成糜烂面,如果没有发生继发感染,糜烂面会很快恢复,长出新皮。蹄部发生病变的患牛,蹄壳边缘溃裂,严重者蹄壳脱落,病牛跛行,不愿站立行走,最终卧地不起衰弱而死;乳房发生病变的患牛,病初皮肤发红肿胀,后出现水疱,最终破溃,形成溃烂面,挤乳时奶牛疼痛不安,挤出乳汁异常,泌乳量急剧下降,甚至停乳,最终失去饲养价值;哺乳犊牛患病时,一般见不到明显水疱,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肠炎和心肌炎,最后因心肌麻痹死亡,病死率很高,可达90%以上。剖检可见心肌发生病变,心包膜弥漫性出血或点状出血,心肌松弛,心肌切面出现淡黄色或灰白色条纹,似如虎皮,因此故称“虎斑心”。

4、预防措施

外来的车辆和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场区,必须进入时须经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定期用2%的苛性钠对牛舍、围栏、场地、器具及生产设施等进行消毒,消毒要彻底,不能留死角。保持牛舍、运动场、挤奶厅等区域的清洁卫生,通风干燥,及时清除舍内粪便及污染的垫草。科学合理配制日粮,满足奶牛生长的营养需求,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每年春秋季对全群进行集中免疫,接种前要制定详细的免疫计划,严格按照免疫规程操作。通过牛群整体免疫水平的提高预防口蹄疫的感染和流行,免疫密度必须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70%判定为合格,抗体水平≥1∶64为合格。附近地区发生口蹄疫时,可根据疫情发展情况,更改免疫计划,进行加强免疫,同时给牛口服一些抗病毒的药物,具有增强抗病毒的能力。

做到不从疫区引购牛只,新购进牛只必须经隔离观察后,经检疫合格方可入场饲养;定期对全群进行检疫,对检疫结果为阳性的牛,进行隔离治疗,治愈后经检疫合格,可混群饲养。

5、治疗

口蹄疫的治疗主要是控制细菌的继发感染,如果未发生继发感染,经过治疗,一般经过2~3周即可痊愈,如果出现心肌炎症状,一般死亡率较高,应放弃治疗。口腔病变可用清水、食盐水或0.1%高锰酸钾液清洗后涂1%~2%明矾溶液或碘甘油于口腔病变处。蹄部病变可先用3%来苏儿进行清洗,在患处涂擦鱼石脂软膏、碘甘油、青霉素软膏等,并用绷带进行包扎。乳房病变可用肥皂水或2%~3%硼酸水进行清洗,然后涂以抗生素软膏,乳房内的乳汁要挤干净,防止乳房炎的发生。病情较重的恶性口蹄疫患牛,在局部用药治疗的同时,还要配合抗生素治疗,防止继发感染。

参考文献:

张润祥,高明春,刘慧环等.规模化奶牛场口蹄疫O-Asia1型二价灭活苗不同免疫程序免疫抗体水平分析.中国兽医杂志,2011,(7):37-38.

王力.奶牛口蹄疫的预防措施.中国乳业,2011,(5):50-51.

郭日东,宋丽华,韩吉雨等.奶牛口蹄疫免疫程序的研究.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30(5):100-102.

奶牛低温症的临床症状 奶牛低温症的防治措施


奶牛低温症是一种营养代谢病,由于机体受到寒冷气候的刺激而引发,任何类型和生理阶段的奶牛都能够发病。奶牛低温症的主要特征是体温在正常水平以下,通常在冬季和早春气候寒冷的季节容易发生。新生犊牛通常在犊牛产出后很快就出现发病,奶牛以及耕牛等也容易出现发病。该病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病牛就会由于机体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从而导致养殖者的经济效益明显减少,应加以防治。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奶牛低温症的临床症状奶牛低温症的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犊牛产出后通常是由于在寒冷气候的刺激而持续发病,或者由于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导致机体严重受寒而出现发病。正常情况下,犊牛产出后在20-30℃能够正常生长,但由于冬春季节温度较低,犊牛在此时出生就容易由于饲养管理不当而使其经常发生低温症。奶牛出现发病通常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导致机体侵染风寒湿邪,或者由于舍内环境恶劣,过于潮湿阴冷,导致自身免疫力降低,体质虚弱,且缺乏营养,再加上采食冰冻草料、饮用冰水或者经受风寒等,都还会导致发病。

2、临床症状

犊牛在发病初期主要表现出精神不振,无法长时间站立,走动不稳,体温有所降低,尤其是嘴唇、鼻子和耳朵处温度相对更低,食欲减退,采食量明显减小;在发病后期主要表现出反应比较迟缓,体温一般低于36℃,无法正常吮乳,即使进行人为辅助,也只能够少量进食,基本上无法站立,往往卧地不起,呼吸没有规律且困难,心跳较快但有所减弱,有时还会呈现间歇性症状。如果患病犊牛的眼窝发生凹陷,以及其他脱水症状,就可能比较容易死亡。

奶牛患病后通常表现出精神萎靡,口色青白,呼吸减弱,呼出冰凉气体,四肢、鼻、耳冰凉,心律缓慢,食欲不振,甚至停止采食,排出稀薄带水的粪便或者发生失禁等,排出清白尿液,体温低于35℃。

3、防治措施

西药治疗。新生犊牛出现发病后,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首先要立即将犊牛转移到温度较高的地方,并安排有关人员加强护理。开始治疗时,适宜使用药物治疗,主要使用强心剂樟脑或者安纳咖进行肌肉注射,而在治疗的后期适宜通过静脉注射进行辅助治疗,主要注射药物包括200mL注射葡萄糖液、200万IU辅酶A,二者占总溶液的25%左右;再加入10mL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50mL生理盐水、200mg三磷酸腺苷二钠以及80mL黄芪注射液,共占总溶液的10%左右;还要添加250mL葡萄糖注射液,占总溶液的大约5%。如果在治疗过程中犊牛发生明显脱水的现象,要继续静脉注射500mL复方盐水,每天注射1次,连续使用3天。另外,整个治疗过程中所使用的给中药必须加强保管,控制其温度接近病犊的体温。

中药治疗。治疗原则主要是发散风寒、活血通阳、温补气血、燥湿健脾。取80g苍术,40g当归,30g荆芥,20g细辛,30g桃仁,30g砂仁,40g紫苏,30g红花,80g黄芪,30g桂枝,50g厚朴,30g麻黄,40g羌活,30g防风,30g白芷,50g陈皮,40g生姜,30g麦冬.30g川芎,30g党参,20g五味,50g麦芽,30g木香,80g神曲,20g花椒,15g生草,3根葱白。添加适量冷水浸泡,之后进行2次煎煮,两次滤液至少要有5000mL,再添加100mL白酒,给病牛一次性灌服,以上用量适宜体重为400妇左右的成年奶牛使用,犊牛用药量要适当减少。方中当归、党参、黄芪起温补气血之效,生草(平胃散)、厚朴、苍术、陈皮起燥湿健脾之效,红花、桃仁、川芎起活血散瘀之效,细辛、桂枝、荆芥、防风、羌活、麻黄、白芷起发散风寒、辛温解表之效,麦芽、神曲起消积散寒之效,花椒、木香、紫苏、生姜起散寒止痛、理气温中之效,五味、麦冬、党参起生脉、收敛心气之效,白酒、葱白能够增强机体驱风散寒、止痛。诸药共用,具有祛风散寒、活血通阳、补益气血、止疼生脉、燥湿健脾的作用,能够有效治疗低温症。取30g苍术,30g白术,50g神曲,30g当归,10g木香,20g荆芥,20g麦冬,10g细辛,15g附子,20g陈皮,30g党参,10g甘草,20g干姜,3根葱白。加水煎煮2次,确保药液超过800mL,再添加30mL白酒,混合均匀后一次性个病牛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3剂。方中荆芥、细辛起发散风寒、辛温解表之效,甘草、苍术、陈皮起燥湿健脾之效,当归起活血补血之效,神曲起消积散寒之效,木香起散寒止痛、理气温中之效,麦冬、党参、白术起生脉补元气之效,白酒、葱白能够提高机体祛风散寒、止痛。诸药共用具有祛风散寒、燥湿健脾、活血通阳、止痛生脉的作用,能够较好的治疗患病犊牛。

输血治疗。取健康奶牛全血,添加枸橼酸钠防止凝固,并在使用前添加500mL葡萄糖溶液和50mL10%氯化钙,混合均匀后一次性缓慢静脉滴注,缓解或者避免出现输血反应。输血量要根据病牛的症状轻重及体重大小确定,通常患病犊牛适宜输血300-500mL。输血时,控制速度适宜,不可过快,尤其是刚开始输血的15min内必须缓慢进行,之后逐渐加快速度。病牛通过输入生理机能正常的血液,从而加快循环血量和体液量,提高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保持血压稳定,刺激内分泌活动,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体温。

奶牛骨软症的病因分析 奶牛骨软症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奶牛骨软症是一种慢性营养代谢性疾病,是由于饲喂缺乏钙、磷或者二者比例不合理的饲料,导致机体钙磷代谢失调,骨质脱钙,从而出现发病。临床上主要特征是消化紊乱,骨骼变软,蹄变形,肢势异常,以及跛行等。如果治疗不当就会导致奶牛生产能力下降或者完全丧失,对奶牛生产及发展产生影响。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奶牛骨软症的病因分析奶牛骨软症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饲料中缺乏钙、磷以及维生素D。正常情况下,奶牛每泌乳1kg就会消耗钙1.2g、磷o.8g,以其每天泌乳20kg为例,每天由于泌乳而流失的钙、磷分别达到24g、16g;另外,奶牛每天维持自身生理活动所需的钙为20g、磷为15g。根据奶牛能够吸收饲料中22%-55%的钙,1头日泌乳量为20kg的奶牛每天需要摄取120g以上的钙和83g以上的磷。如果奶牛饲料中的钙、磷含量在这个标准以下,就会开始动员骨骼中储存的钙、磷,用于维持机体生理活动和泌乳所需,从而引起该病发生。此外,如果饲料中含有较少的维生素D,就会导致机体吸收饲料中钙、磷的能力减弱,从而引起该病。

饲料中钙磷比例不当。对于成年奶牛来说,骨骼灰分中38%是钙,17%是磷,即钙、磷比例为2:1,因此配制日粮时要求其钙磷比例要基本接近骨骼中的钙磷比例相适应,也就是控制在1-2:1。如果在配制时没有加以重视,导致其中磷过多、钙过少或者钙过多、磷过少时,也能够导致钙磷不足,从而引起该病。

某些疾病。当奶牛甲状旁腺机能亢进,会导致存在于骨骼中大量钙盐发生溶解,从而引起该病。奶牛患有肝脓肿、脂肪肝,会导致维生素D的活化受到影响,从而抑制钙磷吸收,并影响成骨作用,继发引起该病。奶牛肾功能障碍,能够加速钙从肾脏中排出,从而继发引起该病。奶牛患有慢性消化道疾病,会直接影响钙磷的吸收,从而继发引起该病。

其他因素。遗传因素和年龄也会对奶牛钙磷的吸收产生影响。另外,温度过低、饲养密度过大、通风较差等会导致其所需的钙磷量发生变化。饮水和饲料中存在钙、磷拮抗因子或者含有高浓度的氟,会导致机体吸收钙产生影响,并使骨代谢发生异常。

2、临床症状

开始时,病牛只表现出慢性消化不良,采食和饮水均减少,精神较差,出现异嗜现象,如吃砖头、土等。粪便时稀时干,混杂未消化的饲料。接着拒绝起立或者困难起立,肚腹卷缩,背腰僵硬,往往卧地不起,并伴有一肢或者数肢跛行,且一般呈转移性。病情时重时轻,使其容易疲劳,并伴有严重疼痛,最终瘫痪在地,大多数由于容易摔倒或者运动过程中发生骨折,最终只能够淘汰处理。另外,初期病牛体温、呼吸、脉搏都基本正常,但后期心跳加速,达到70-80次/min,且心音混浊。此外,病牛如果长时间卧地不起,往往会出现并发症,如褥疮等,且预后不良。

3、防治措施

西药治疗。奶牛日粮中要添加适量的碳酸钙、石粉或者柠檬酸钙粉,确保干奶期每天饲喂的钙、磷量至少为55g、22g;泌乳期,根据泌乳量确定钙、磷的饲喂量,一般每千克牛奶需要2.5g钙和1.8g磷。病牛可以静脉注射500-1000mL2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或者100-200mL10%氯化钙注射液,连续使用3-5天,用于补钙。在病牛日粮中可添加30-100g磷酸钠、250g磷酸三钙,还可静脉注射500mL20%磷酸二氢钠注射液,每天1次,1个疗程连续使用3-5天,用于补磷。为增强肠道对钙、磷的吸收和利用,可肌内注射5-10mL维生素AD注射液或者5-20mL维生素D2胶性钙(维丁胶性钙)注射液,间隔1天1次,1个疗程连续使用3-5天。

中药治疗。取30g黄芪,10g甘草、30g牡蛎、15g枳壳、30g焦三仙、15g陈皮、30g苍术、15g山药、10g广木香,全部研成细末,添加适量开水冲调,再添加90g麻油或者桃仁,给病牛一次性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5-7天即可见效。如果病牛肝胆火旺,口色黄红,粪便干燥,可在方中添加30g芒硝、13g栀子、15g龙胆黄、15g大黄,用于利湿平热通下,并清肝胆之热;如果脾虚胃弱者,口色青黄,排出稀粪,可在方中添加30g滑石、30g香附、15g草叩,用于湿脾止泻;如果阴虚,口色淡红,舌较软,精神沉郁,运动时大量排汗多汗,脉无力,可将方中苍术减去,添加15g五味子、15g麻黄根、30g白术、12g白芍,用于补虚敛汗;如果脸面骨发生肿大,咀嚼缓慢,精神萎靡,口色微黄,脉无力,可在方中添加30g连翘、90g地骨皮、90g蒲公英,用于祛肿消炎;如果牙痛,采食过程中吐草团,拒绝咀嚼,且存在张口咧嘴以及交往磨草现象,严重时会口吐涎沫,可在方中添加12g白芷、30g元参、6g细辛、15g升麻、30g生地,用于祛风消热止痛;如果发生风湿症,可将方中麻油、山药、枳壳、陈皮、黄芪、广木香减去,添加12g桂枝、30g秦艽、12g当归、15g没药、12g红花、30g灵仙、30g地风、30g汉防元、15g勾滕,全部研成细末,使用500g桑枝煎汤冲药,再添加90g黄酒,混合均匀后服用,用于活血止痛、通经络去风湿,注意妊娠奶牛要除去红花、桂枝。

奶牛围产后期的饲养方法 奶牛围产期饲养管理要点


围产期一般指奶牛产前21天至产后14天,其中前三周为围产前期,也称为干奶后期,后两周为围产后期也叫泌乳初期。围产期奶牛经历了干奶、日粮结构变化、饲养环境改变、分娩、产奶等生理与代谢变化,饲养管理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泌乳周期产奶性能的发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由于很多养殖户不懂围产期奶牛的需要,与产奶时喂法相同,缺乏必要的调整和变化,造成了一系列疾病和经济损失。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奶牛围产后期的饲养方法奶牛围产期饲养管理要点。

1、围产后期奶牛的生理变化

奶牛进入围产后期,随着分娩产犊到泌乳,生理状态以及内分泌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奶牛从妊娠末期进入泌乳早期,血浆胰岛素的水平下降,而生长激素的水平升高,奶牛在分娩时这两种激素的水平发生着急剧的波动。奶牛妊娠末期,血浆中甲状腺素的浓度逐渐的升高,在分娩时则下降50%左右,分娩结束后又开始上升,而血浆中雌激素的水平在妊娠末期有所提高,但是在分娩结束后则会立即下降。并且,奶牛在妊娠末期采食量减少,这些都会对奶牛的代谢造成影响,使得奶牛不得不动用体脂来维持泌乳的需求,从而发生能量负平衡。

2、围产后期奶牛的饲养

奶牛在产后以饲喂粗饲料为主,但是要提供优质且易于消化的粗饲料,让其自由采食,精料也要换成泌乳期饲料,并且要根据奶牛的采食量、泌乳水平、乳房的状况来调整饲喂量。奶牛在围产期日粮的变化较大,在分娩后先以粗饲料为主,然后冉逐渐的过渡到精饲料,凶围产后期奶牛的食欲较差,并且瘤胃微生物和瘤胃乳头生长需要2周左右的时间来适应饲料的变化,凶此阶段饲养奶牛要注意提供营养浓度高、适口性好的优质日粮,注意日粮中粗纤维的含量不应少于18%,以确保奶牛瘤胃的健康。

随着奶牛食欲恢复,采食量增加,产奶量提高,也要逐渐的增加饲喂量。围产后期奶牛日粮中营养要均衡,尽量做到氮平衡及精粗比例适宜,同时也要注意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的供应,一般要求该阶段每千克日粮中干物质含钙0.6%,磷为0.3%,粗、精饲料比为60:40,粗蛋白为17%,粗纤维含量不应少于18%。在饲喂时要注意控制好日粮的水分,以免影响干物质的采食量,如果是饲喂全混合日粮,则要求含水量为15%~50%。

合理的使用饲料添加剂,奶牛在围产期饲喂的是高精料型日粮,易ILIJ现精料摄人过量,导致瘤胃异常发酵的现象,不但会影响瘤胃的健康,还会影响牛奶的质量,凶此在饲喂高精日粮的同时饲喂瘤胃酸缓冲剂,如碳酸氢钠,以缓冲瘤胃的酸度,确保瘤胃的健康。另外,使用丙二醇则可以预防奶牛发生酮病,提高干物质的采食量,提高产奶量;还可以饲喂一些过瘤胃脂肪,以免引起奶牛能量负平衡。

3、围产后期奶牛的管理

围产后期的奶牛凶生理状况、营养、代谢水平等与其他阶段的奶牛不同,凶此需要进行单独的分群饲养,既便于饲喂,还便于进行产后的监控、营养调控以及提高T作效率。另外,围产期奶牛分群饲养还利于提高采食量,这对于初产奶牛尤其重要。但是因分群时易造成应激反应,不利于奶牛的健康和产奶,凶此要正确的开展转群工作,尽量减少转群应激的发生,如果在夏季转群时宜选择在湿度相对较低的时段进行,并在转群后要保证奶牛有一段时间的恢复期。

奶牛在产犊期间体力大量的消耗,免疫力下降,抗病能力降低,易患疾病,进行单独分群饲养便于实施产后观察、监控,以及进行营养和管理方面的调控。奶牛产后要做好观察T作,包括奶牛的采食量、采食状态,是否有食欲下降、抢食或者挑食的现象,如发现异常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整;观察奶牛子宫分泌物的状态,如颜色、气味,避免奶牛发生产后生殖系统疾病,影响健康和产奶量;观察奶牛的体温,每天都要按时的测量体温,以观察奶牛是否发生感染或者患有子宫炎、阴道炎等疾病;观察奶牛的反刍和排泄情况,可以判断粗饲料是否适宜,饲喂量是否满足。

科学挤奶,奶牛在分娩后开始挤奶前要将最初三把奶弃掉,凶其中含有的细菌含量超标,会污染后挤出的牛奶,影响奶牛品质。并且在最初挤奶时要注意不能一次性的将奶挤净,免引发奶牛乳房剧烈肿胀,患乳房炎。一般在第一次挤奶时挤2kg左有即可,第二天每次挤1/3,第三天挤1/2,第四天才将奶挤净。凶奶牛在分娩后乳房水肿的较为严重,凶此要加强热敷和按摩,并且在每次挤奶前都进行适当的热敷和按摩可以有效的提高产奶量。确定每天的挤奶次数,一般每天挤3次,并在挤奶前做好清洁和消毒工作,挤奶后则做好乳房的护理工作。

加强奶牛日常的管理。舒适的养殖环境可以提高奶牛的健康水平和产奶量,对奶牛产后快速的恢复也十分有利,凶此要加强奶牛环境的管理工作,加强牛舍的通风换气T作,保持牛床清洁干燥,每天用消毒药剂将牛床消毒1次,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感染,预防乳房炎的发生。保持料槽和饮水装置的清洁卫生,定期的消毒,勤换垫草垫料。每天都要刷拭牛体1~2次,一方面可保持牛体的卫生,另一方面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抵抗力,提高产奶量。

奶牛围产期饲养管理要点
一、围产前期
1.限量补钙。对分娩前半个月内的奶牛要实行低钙日粮饲养,使日粮中的钙含量减至平时喂量的1/3~1/2。这种喂法可使奶牛骨骼中的钙质向血液中转移,这样可有效地防止奶牛产后麻痹症的发生。
2.精粗平衡。不要把牛喂得太饱,以免在分娩后的前几天奶牛患酮尿病,这一阶段精料的最大饲养量不可超过奶牛体重的1%。另外要保证足量的粗饲料,每天饲喂2~3公斤优质禾本科干草,以促进瘤胃及其微生物区系功能发挥,防止真胃移位。
3.日粮种类前后尽量一致。围产前期的日粮种类与围产后期的日粮种类尽量调整为一致,特别是可能出现适口性问题的饲料,如过瘤胃脂肪等添加剂的逐渐添加,以减少产后日粮结构改变对奶牛产生的应激。
4.提高日粮蛋白水平。日粮粗蛋白水平应调整为12%~15%,提高围产前期日粮蛋白质含量可以提高乳蛋白产量和百分比,降低酮病、胎衣不下的发生率。
5.添加阴离子盐。为了预防产后低血钙症,以及减少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代谢紊乱如干物质采食量降低、胎衣不下、产乳热、真胃移位、酮病等,现在应用最广泛,也是比较简便有效的方法便是添加阴离子盐,使奶牛尿液pH值降低到6.0~6.5,即能达到最佳效果。在添加阴离子盐2~3天后,就可以对尿液pH值进行测定。测定方法是:饲喂后2~4小时采集尿样,用pH试纸测试。
6.饲料中增加镁磷含量。低血镁和低血磷也常常造成围产期奶牛乳热的发生。围产前期给奶牛饲喂含镁量为0.35%~0.40%的日粮可以防止产后血镁浓度的降低,每头奶牛每天饲喂40~50克磷,可满足磷的需要量。
7.严禁饲喂缓冲剂,并控制食盐喂量。因为钠与钾是强致碱性阳离子,一方面会提高粗粮阴阳离子平衡值,容易引起低血钙,另一方面也会大大增加产后乳房水肿的发病率。
8.适当运动。运动加上适量的光照,有利于奶牛的健康,也有利于减少和防止流产。
9.做好保胎。为了防止流产、难产,应保持饲料的新鲜和质量,绝对不能供给冰冻、腐败变质的饲草饲料,冬季不应饮过冷的水,及时防治一些生殖系统的疾病。要单独圈饲,防止拥挤、摔倒等引起流产。
10.保持畜体卫生。母牛在妊娠期内皮肤代谢旺盛,容易产生皮垢,每天应加强刷拭,以促进血液循环,使牛变得更加温驯且易管。
二、围产后期
1.逐渐增加日粮,提高蛋白质和能量水平。为了恢复体况,应逐渐增加日粮,提高日粮蛋白质浓度和能量水平。日粮中粗蛋白质含量可达到18%~19%,前两周精料添加速度为每天0.5公斤左右,不宜过快,否则会引起瘤胃中毒、真胃移位、乳脂率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添加过瘤胃脂肪可以提高能量水平,其补充量控制在干物质的2%~3%。
2.饲喂优质粗饲料。每天饲喂2~4公斤优质长干草,最好是苜蓿,长度不短于3厘米,确保瘤胃充盈和健康功能。
3.添加缓冲剂。一般小苏打与氧化镁一起使用,比例为2~3份小苏打对1份氧化镁,氧化镁添加量为每天40~90克。
4.观察子宫排出物和粪便。胎衣排出的时间一般需要10多个小时,为了促进恶露的排出,产后应立即喂饮5~8公斤益草水(用1000克益田草熬制而成)加入250克红糖则效果更好。如果长时间胎衣不下,或排出物的气味和状态有异常,应及时处理。如果粪便出现稀薄、颜色发灰、恶臭等不正常现象,则说明瘤胃功能不正常,应适当减少精料,促进奶牛对粗饲料的采食。
5.产后挤奶。奶牛产后第一天的挤奶量应为日产量1/3,从第二天起逐渐增加,到第4~5天,泌乳和消化机能恢复后再正常挤奶,这样可有效防止乳热症的发生。
6.记录体温。奶牛的正常体温为对37.5~39.1℃,如体温升高可能患有乳腺炎或其他传染性疾病或代谢病,应及时治疗。
7.环境卫生。保持牛舍清洁、干燥,保证充足清洁饮水。

奶牛球虫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球虫病是畜牧生产中重要和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分布极广,危害很大。奶牛球虫病以出血性肠炎为特征。主要发生于犊牛,可导致死亡。文献记载,寄生于牛的球虫有10余种,常见的以邱氏艾美耳球虫、牛艾美耳球虫和奥博艾美耳球虫的致病性最强,也最常见。流行于温暖而潮湿季节(4~9月份)。

1病原

1.1邱氏艾荚尔球虫卵囊为圆形或椭圆形,卵囊壁为两层,光滑,厚0.8~1.6微米,外壁无色,内壁为淡绿色。卵囊的大小为17~20微米14~17微米。孢于形成所需时间是2~3天,主要寄生于直肠,有时在盲肠和结肠下段也能发现。

1.2牛艾荚尔球虫卵囊呈椭圆形,卵囊壁两层,光滑,内壁为淡褐色,厚约0.4微米,外壁五色,厚1.3微米。卵囊的大小为27~29微米20~21微米。孢子形成所需时间为2~3天,寄生于小肠、盲肠和结肠。

2流行病学

各种品种的牛均有感染性,以2岁以内的犊牛患病严重,死亡率高。成年牛是带虫者,本病一般多发生在4~9月份。在潮湿、沼泽的草场放牧的牛群,很容易发生感染。冬季舍饲期间亦可能发病,主要由于饲料、垫草、母牛的RU房被粪便污染,使犊牛易受感染。

3临床症状

犊牛发病多为急性。潜伏期2~3周。病程10~15天。病初,病牛突然减食,精神沉郁,体温一般正常,以出血性肠炎为主要特征,即排出的粪便表面附有数量不等的鲜红色血液和血凝块。随着病程的延长,精神更沉郁,呆立,毛竖立,食欲废绝,反刍停止,瘤胃蠕动差。排出带血稀粪便,有恶臭味。约经1周后,体温可达40℃~41℃,粪便呈黑色,并不断从肛门流出。后因极度贫血和衰竭而死亡//致富经//。慢性者多在发病后3~5天逐渐好转;但持续存在腹泻和贫血症状。病程可延绵数月,也可因高度贫血和消瘦衰竭而死亡。

4病理变化

尸体消瘦,可视黏膜苍白。后肢和肛门周围污秽。直肠黏膜肥厚,有出血性炎症变化。淋巴滤泡肿大,有白色或灰色小溃疡,其表面覆有凝乳样薄膜。直肠内容物呈褐色,恶臭,含有纤维素性假膜和黏膜碎片。

5诊断

取粪便用饱和食盐水浮集法,取上清液镜检,或取直肠刮取物直接镜检,有球虫卵囊,即可确诊。

6类症鉴别

6.1犊牛大肠杆菌病类似处是体温高达40℃,腹泻,粪便中带有血液,有臭味。不同处是大肠杆菌病多发生于10日龄以内的犊牛(球虫病在1月龄以上2岁以内);肠型病例,病初粪便如粥样,黄色,后呈水样,灰白色,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凝血块及泡沫,有酸败气味。后期常有腹痛,用蹄踢腹壁和并发肺炎、关节炎。

6.2犊牛沙门氏菌病类似处是体温升高达40℃~41℃,腹泻,粪便中混有血液,病犊消瘦。不同处是急性病例常在3~5天内死亡,多数病例出现症状后5~7天死亡,病死率最高达50%。随着病期延长,腕关节和跗关节可能肿大,有时有支气管炎和肺炎症状,甚至有的犊牛的耳尖、尾尖和四肢球节以下干性坏疽。

6.3犊牛乾状病毒病类似处是腹泻,有时附有血液,精神沉郁,初期体温一般正常。不同处是以15~90日龄的犊牛发病较多,多流行于3~4月份,突然发生,迅速传播。前驱期症状不明显。粪便水样,如喷射状排出,黄绿色,病久才含血液,病死率较低。粪中无卵囊。

6.4犊牛肠炎类似处是体温高达40℃左右,腹泻,粪便中含有血液,肛门、尾根有粪污,食欲减少或废绝。不同处是眼结膜充血,无流行性。

7防治方法

7.1预防采取隔离、治疗、消毒的综合性措施。成年奶牛多为球虫病带虫者,应与犊牛分开饲养,放牧场也应分开。牛舍及放牧场应进行清洁、消毒。常用的消毒药是4%碱溶液及0.5%过氧乙酸溶液。粪便应堆积发酵或用消毒药消毒。同时可进行药物预防。可以添加的药物有:氨丙啉,按0.004%~0.008%的浓度添加于饲料或饮水中口服,连用21天;莫能菌素,按每千克饲料中添加0.03克,连用33天,既能预防球虫病,又能提高饲料报酬。

7.2治疗

①磺胺药,可抑制球虫病的发展,减轻症状。磺胺间甲氧嘧啶,犊牛每天口服100毫克/千克体重剂量,连用2天,配合使用酞酰磺胺噻唑(PST)效果更佳。磺胺喹啉,按0.1%饲料比例连喂3~5天。②氨丙啉,每天以20~25毫克/千克体重剂量口服,连喂4~5天。③鱼石脂20克,乳酸2毫升,水80毫升,混合后,每天灌服2次,每次一茶匙,连服3天(犊牛)。④对症状严重的病牛,除口服上述药物外,还必须采取对症疗法,如输液、补糖、强心等。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0407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