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缩短鳖的养殖生产周期


鳖生长缓慢,生长周期长,影响池塘和资金周转,是发展鳖生产的不利因素。但只要掌握鳖的生活习性,完全可以利用人工条件,缩短鳖的生产周期。
在一般情况下,每年10月至翌年4月是鳖的冬眠期。半年的冬眠,鳖不吃不动,以消耗体内积累的营养来维持生命,经冬眠的鳖体重必然减轻许多。在一般饲养条件下,养成商品规格需4年时间。在这4年中,实际投饲期即生长期只有2年。如能创造条件,解除冬眠期,让鳖全年都能生长,这样就可缩短一半时间,则2年即达到商品规格。
鳖的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此时摄食旺盛,生长也快,而一年中达到该温度的时期仅有2个多月。如果有条件的话,使水温全年保持在30℃左右,则可使鳖处于最佳的生长温度下,完全有可能在一年或一年半时间内达到商品规格。日本目前就是利用温室来进行鳖的速成养殖,目前我国各地也在进行。
加温最好利用温泉或工厂的余热水,也可利用锅炉和电加热,但成本较高,一般在最冷的半年中使用,以消除鳖的冬眠期。在自然条件下,后期孵化出来的稚鳖,到翌年4月冬眠结束时的成活率仅为20%~30%,而且体重也减轻;如用温水饲养,其成活率为80%~90%,体重可从孵出时的4克增重到100克左右,再继续养下去,正是鳖生长的最佳阶段,这将大大缩短生产周期,并相对提高成活率。如条件许可的话,采用恒温室孵化,既可提高孵化率,又能缩短孵化期,增加生长期。

相关知识

缩短土元生长周期的饲料新配方


近年来,由于山林滥破乱伐,农药污染等生态环境的破坏。土元的野生资源日渐稀少,有关人士大力呼吁开发人工饲养。

土元以其高蛋白、低脂肪以及神奇的药疗保健效果而备受人们的欢迎。

近年来,许多高级宾馆、饭店常用土元做高级菜肴接待贵宾。土元食之可口,油炸土元、土元脆皮等成为食用菜肴。

土元一生可产卵块30~40个。成年土元每周产卵块1个,每个卵块可孵化小土元8~20只。卵在室温25~30℃时,孵化期为42天,室温30~36℃时,孵化期为32天。土元从幼虫长至成虫约需550天,如冬季加温养殖,则需270天。

为了缩短土元生长周期,笔者10多年对土元实行配方喂养,效果理想。恒温270天长成的土元,改用下法仅需180~210天。

1~5龄小土元:配方为洋槐、臭椿、榆树、香椿、桃树等树叶12.5千克,玉米面5千克,豆饼、花生饼各7.5千克,酵母粉1千克,骨粉、鱼粉各1.5千克,麦麸13千克,食盐0.25千克,胱氨酸、赖氨酸各0.15千克,另加少量土霉素。把诸料拌匀装袋。喂时应将混合料拌湿后撒入土元池表层,让其自由采食。每天傍晚投喂,每隔2天投喂一次。

5~10龄的土元:配方为各种树叶25千克,豆饼、花生饼各5千克,麦麸17.5千克,食盐0.25千克,胱氨酸、赖氨酸各0.15千克,骨粉、鱼粉、酵母粉各1千克。诸料拌匀装袋,饲喂方法同上。

采用此配方饲养的土元生长快,发病率低,产卵的质量明显提高,每平方米产成品土元5千克~6千克。

为了预防土元患病,应定期用0.2%高锰酸钾进行场地及池面消毒,定期增加或更换池土。

黑鱼的养殖周期


黑鱼的养殖周期短,一般只需3-4个月即可出塘上市。鱼苗通常在5月至7月进行投放,最早一批的黑鱼在9月底就可以上市了。养殖黑鱼时,要调控好水质,要定期注入新水,还要定期消毒,以免引起鱼病,饲料投喂时应严格按照四看四定来执行,提高黑鱼的摄食率和产值,降低饵料浪费,节约成本。

黑鱼在5月-9月的生长速度很快,一般黑鱼一年只有一个养殖周期,它们的养殖周期很短,大部分当年鱼苗是在5-7月进行投放养殖,最早的黑鱼9月下旬就可以出塘上市了。

一、养殖黑鱼的注意事项

1、饲料投喂

为缩短亲鱼的培育时间,在保证所投饲料营养充足的同时,尽可能的选择投喂黑鱼所喜爱的野生杂鱼、虾、蛙等鲜活饵料,若是鲜活饵料不足时,还可以选择蚕蛹、禽畜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

在给黑鱼投喂非鲜活饵料时,最好先进行驯化,例如以击拍声微信号,让鱼形成条件反射,一听到击拍声就集体上浮抢食。

2、水质要求

水质的好坏对黑鱼的生长发育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养殖过程中,要随时掌握水质变化,及时进行水质调节,一般做法为,4月份后水温会逐渐上升,投饵量也会随之增加,那么水中鱼的排泄物也会增多,这时要经常加注新水,一般10天左右注入20-30cm新水。

在池边种植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或在池内投放150尾规格在250g/尾左右的继、螃鱼种可以有效的净化调节池中水质。

3、预防疾病

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注入新水,对水池进行消毒,预防鱼病,以免亲鱼患病后影响繁殖。

养殖黑鱼小技巧

1、四看

黑鱼在一年生长期中摄食量的特征为中间多,两头少,喂养时注意四看。

看水质:水质清澈时,可以多投喂饲料,水质过肥是要少投饲料。

看天气:天气晴朗时多投喂,阴雨闷热时少投喂或是不投喂。

看鱼的大小:鱼的规格较小时,可少投喂,鱼的规格增大后壳适当多投喂。

看鱼进食情况:如果鱼群抢食时间长,食台上饲料没有多余的,可以多投喂,如果鱼群很短时间就不抢食了,食台上有剩余饵料时,就要少投喂。

2、四定

投喂饵料时要做到定时、定质、定量、定位,在单独养黑鱼的池塘内可以放养一些罗非鱼、麦穗鱼等,让它们自行繁殖幼鱼苗,供黑鱼亲鱼摄食。

定时,每天在相同的时间进行投喂,一般可选择上午9点和下午5点。

定质,给黑鱼投喂的饵料必须要新鲜不能腐烂变质,投喂之前用2%-3%的食盐水溶液浸泡10分钟左右。

定量,每天投喂的饵料占鱼群重量的5%-8%,小规格的鱼投喂时按上限,大规格的鱼投喂时按下限。

定位,每次投喂都在同一个地方,例如食台上方,以拍击声为信号,让黑鱼群形成条件反射,集体上浮到食台上抢食,以减少饵料的浪费。

母猪缩短产程的方法


当下养猪业,人们追求猪的生长速度,追求高效高产,却缺乏对母猪的关爱。非最佳配种时机配种,不正确处理难产、滞产,不重视母猪产后恢复,过度用催产素,不关心母猪采食量,不想办法增加母猪运动。因此,母猪因异常分娩危及仔猪和自身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
异常分娩是指分娩三要素(产力、产道、胎儿)中的任何一个或一个以上因素发生异常,或三个因素间不能相互适应导致不能正常分娩的病理状态,又称难产。其中,滞产是难产最常见的一种,由产程长、产力不足所致。目前时值盛夏,猪舍高温高湿,母猪热应激大,兼之水管暴露在室外,母猪更是热饮,便秘增多,滞产可能性大大增加。同时,母猪终身生活在限位栏和产床,基本没有自由运动可言,从而导致采食不佳,哺乳期掉膘严重等问题。这样的母猪大多在断奶至配种的间隙中也不能恢复膘情,致使滞产的比例大幅升高。很多分娩超过3小时,甚至一天一夜才分娩完毕的均有。在催产素帮助下,勉强维持到4~5个小时分娩完,但这也已形成继发性产力不足了。
很多母猪分娩前一两天,乳房即开始漏奶,预示分娩启动。一般乳房漏奶时,6小时内小猪出生。分娩启动后,母猪不安,在腹肌、膈肌和呼吸肌的配合下,子宫肌群阵缩,腹部阵痛,()全身哆嗦,呼吸紧迫,从20次/分钟增加到70次/分钟,不停地强用力努责,阴门流出羊水,两后腿向前直伸,尾巴猛烈摇动,嘴里发出痛苦的呻吟声。这是一个相当高耗能、高应激的过程。若没有足够的体能储备,母猪容易努责乏力,体力下降,发生滞产,弱仔多,产后恢复难度大,食欲差,恶露排得慢,子宫恢复慢,母猪MMA(子宫炎、乳房炎、无乳综合症)随之而来,离淘汰不远。
纵观滞产防治良好的猪场,难产发生率在1%左右。因此,缩短母猪产程、减少滞产是关爱母猪的最需要之举。
仔猪还没出生时,当我们看到母猪不安,乳房漏奶时,母猪已开始承受分娩痛苦,耗体贮。这时就应帮母猪分担,提供能量,让其有力持续分娩。
笔者近期也多次在猪场用一母猪分娩方案,得到很好的效果:观察母猪在第1对至第4对奶头漏奶时,肌注恒维康10毫升,若输液的母猪,产出前几头小猪后,耳缘静脉注射第1瓶:250毫升葡萄糖盐水+恒维康20毫升;第2瓶:0.9%氯化钠生理盐水500毫升+4克阿莫西林+20毫升清开灵;第3瓶:5%的葡萄糖溶液500毫升+3~5支维生素C、B族(相当于3~5克);第4瓶:5%的葡萄糖250毫升+2~3支缩宫素。恒维康为布它磷和VB12,是能量通用货币(ATP),高效快速直接补能,对母猪分娩时帮助尤为大。此方验证一开始就为母猪补能,比产最后才补能效果更好。基本输完液,仔猪也生完,有效缩短产程半小时以上。母猪产后食欲恢复快,仔猪生长好,母猪断奶掉膘在10%以内,再次发情顺利。这是帮助母猪分娩的一大良方,滞产多的猪场更应该采用。

中华鳖养殖如何增强自身的抗病力



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鳖养殖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养殖规模,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病害,给养殖的持续发展造成影响。现笔者就如何增强鳖自身的抗病力提出如下几点看法。
一、筛选和培育抗病力强的品种
培育抗病力强的品种,可采用人工杂交、选种等方法进行,也可用细胞工程或基因工程技术进行育种,但这些工作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提高鳖种质的抗病力,现阶段养鳖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配备适当的野生鳖作为亲本。
2、亲鳖应体格健壮,外形完整,体色正常,皮肤光滑,裙边肥厚、坚挺,背甲后缘没有皱纹,抗病力强;若发现伤、病、残、畸形的鳖,应予清除,不能用作亲鳖。
3、避免近亲交配,提高鳖的遗传品质。
4、尽量不用高龄鳖进行繁殖。
二、加强饲养管理
饲养管理的宗旨就是创造一个适合于鳖生长的良好环境和营养条件,培养体质健壮的鳖,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无疑,鳖抗病能力的强弱与饲养管理的好坏有密切的关系,与增强鳖的抗病能力直接相关的饲养管理技术主要有:
1、尽量就地培育稚、幼鳖和选育亲鳖
此措施既可保证其种类、规格、数量和质量,也可避免从外地引种时将病原体带入,或引入受伤的鳖,而导致病原体的继发性感染。
2、合理放养
一是密度要合理。合理的放养密度,不仅不会降低养殖效率,而且还会缓和个体之间争空间、争氧气、争饲料的矛盾,减缓水体污染的速度,增强鳖的体质,反而提高了经济效益。在常温养殖条件下,稚、幼、成、亲鳖的密度可参照附表提供的数据。
二是按照不同规格分级分池养殖,避免弱肉强食的现象出现。
三是在稚幼鳖养殖阶段,养殖一段时间后,要调整养殖密度,要按大小重新分级。
3、“四定”投饲
“四定”的内容是定时:1天2次,上午9~10时,下午4~5时各1次;投喂次数过少,饲料利用率低,一次吃不完,残饵易腐败;投喂次数过多,频繁出入鳖池,干扰鳖的正常生命活动。定位,设置固定饵料台,这样有利于检查摄食情况,及时清除残饵,避免饲料浪费和水质污染。饵料常投喂在饲料台靠近水位线边,活鲜饲料还可以挂喂。定质:投喂新鲜、无腐败变质、营养全面和适口的饲料。定量:投喂量一般以投喂两小时吃完为最适量,稚、幼鳖每天投喂量(干物质)一般为其体重的3%~5%,最多不超过6%,成鳖、亲鳖投喂量:干物质约为体重的1%~1.5%,活鲜饲料约为5%~10%或更大。“四定”投喂并非一成不变,要根据季节、气候、水质及鳖的生长,健康状况作适当的调整。
4、加强水质管理
鳖池面积较小,水位浅,特别是稚幼鳖池,水质变化剧烈,如不加强管理,水质容易恶化,使鳖的食欲减退,生长受到抑制,甚至会直接诱发疾病,出现死亡。水质管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水色正常养鳖池良好而正常的水
色应为油绿或深绿色,浮游生动以绿藻门、甲藻门、蓝藻门、裸藻门及硅藻门的浮游植物为主,因为它们对鳖能起到隐蔽作用,对水质起到增氧和净化作用,如果水色变为暗褐色、黑色、灰兰色或灰白色,且表面形成一层厚厚的浮膜,则水质已严重恶化。
(2)水质要求肥、嫩、爽透明度适中,理想的池水透明度为25~30厘米,透明度过大,池水清澈见底,不仅会引起鳖类栖息不安,相互争斗,诱发疾病的发生,而且还为真菌的孳生与繁衍,创造了有利的生态环境,透明度过小会影响鳖类的视线,给摄食、交配和逃离敌害带来了不便。池水的透明度过高或过低都是水质不稳定或恶化的标志。
(3)化学指标符合养鳖的要求主要包括池水的溶氧量(4~5毫克/升)、pH值(7~8)以及氨、亚硝酸盐和各种有害气体(如硫化氢、沼气)的浓度等。
(4)尽量保持适宜鳖生长的水温鳖生长适温范围是25~35℃,而最适水温应为30℃。在加温养殖时,保持和稳定鳖在适宜生长水温下生长十分重要,这是因为鳖习惯了高温、恒温环境,对于湿度的波动尤其敏感,尤其是随个体增长它们对温度的敏感性也随之增强。常温养殖,也应要注意调节水温,早春、晚秋气温不稳定时,要适当加深水位,防止水温频繁与急剧的变化;初夏当水温达25℃左右时,应适当降低水位,使水温尽快升到适温范围;盛夏水温达到35℃左右,又要加深水位以适当降温。
(5)水位适宜并相对稳定如果池水过深,鳖呼吸时上下运动消耗体力过大,过浅则会使水质不稳定,在正常情况下,应避免水位忽高忽低,使其相对稳定。除了因气温因素对水位作适当调整外,一般稚鳖养殖阶段水位为20~30厘米,幼鳖50~80厘米,成鳖池水水位保持在1米左右。
(6)经常换水、充气和消毒养鳖池水质易恶化,经常换水是水质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情况下每周换水1~2次,室内养殖池还应该注意增加光照和通风。换水次数也不宜过多,换水过多会引起水质过清和对鳖的惊扰。在集约化养殖时,还应适当采取充气措施,以加速有害气体的逸出,净化水质。充气的方式多用空气泵或鼓风机充气。
5、加强日常管理
内容包括勤除杂草、敌害、污物;及时清除残饵,打扫食场,并进行食物消毒,保持池塘环境卫生;经常到鳖池周围巡视,了解鳖的活动情况,吃食情况及卫生情况,对独自爬上岸或钻入岸边泥土或草丛中,行动迟缓,废食或其它异常表现的鳖,应及时隔离饲养或剔除,并采取有效措施,制止病情的发展和蔓延。
6、加强冬眠前的培育
经过冬眠,鳖的体重要减轻10%~15%,如果冬眠前体质差,冬眠后或冬眠期间会导致雌鳖和稚鳖的大量死亡。因此加强鳖越冬前的培育是帮助亲鳖产后恢复,增强稚鳖体质的一个有效措施。冬眠前,投喂的饲料应增加脂肪的含量,还应补充2%-3%的复合维生素与矿物质营养素等。
三、加强药物预防
任何水生动物疾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季节性,鳖病也是一样。掌握鳖病发生的规律,在鳖病流行季节前或流行季节中进行药物预防,是增强鳖的抗病能力的一种有效措施。常采用的办法是以下两种:
1、体外药物预防
(1)定期全池泼洒外用药物,或用中草药扎成小捆,放在池中沤水,以达到杀灭外病原体的目的。常用的外用化学药物有生石灰、漂白粉、强氯精等;中草药有五倍子、乌桕叶、大黄等。
(2)在食场或晒台周围挂药袋或药篓,形成一消毒区,当鳖反复数次来食场摄食时,达到消毒预防目的。
2、体内药物预防
体内药物预防一般采用口服的方法,将预防药物拌在饲料中或将饲料蘸上药面后进行投喂。这种预防方法大多针对微生物所引起的鳖病。
四、免疫预防
利用疫(菌)苗人工免疫防治鳖病是一条有希望的途径,它不仅可以克服治疗鳖病给药的困难、治愈率低的弊病,而且还能保护环境和鳖的品质。目前关于鳖病免疫预防的研究尚还薄弱。

河蟹养殖周期


人工养殖河蟹周期不到1年半,专业的养殖技术和合理科学的饲料投喂,可使它们的生长速度加快。养殖环境的水质、含氧量、温度、放养密度、投喂饲料的营养成分和组成等都直接影响着河蟹的蜕壳生长,且养殖地区不同,其生长速度也有所区别,长江水系的蟹苗和蟹种生长速度都较快,且产量和收益较高。

一般人工养殖的河蟹,养殖周期不到1年半。当年4月投放蟹苗,养殖到12月即可扣蟹,来年放到大池进行养殖,生长最快的,中秋节前10天就可以上市售卖。

河蟹的生长特征

1、不同发育阶段生长特征

河蟹需要经历蜕壳才能完成生长,因此它们的生长速度与蜕壳的次数和每次蜕壳时体长与体重的增长程度有关,幼体期的河蟹每蜕壳一次,规格可以增加1/2,之后随着不断地生长,个体的增大,它们每蜕壳一次壳头胸甲长可以增加1/6-1/4左右。

2、放养密度对生长的影响

在一样的饲养条件下,苗种投放密度过高会减慢它们的生长速度,虽然可以提高总产量,但是每只河蟹的规格会变小,为了更好的提高产量和商品蟹的规格,在不浪费养殖水体的情况下,要适当的控制河蟹的投放密度,还可以将河蟹与鳜鱼、青虾等优质鱼虾混合饲养。

3、饲料投喂对生长的影响

饲料投喂关系着河蟹的生长,给河蟹投喂饲料的种类、次数和投喂量都直接影响着河蟹的生长速度和蜕壳次数。在养殖扣蟹时,为更好的控制扣蟹的规格,一般在6-9月适宜河蟹生长时,适当减少动物性饲料的投喂,这样可以控制幼蟹蜕壳生长,延长它们的蜕壳周期,同时还可以一定程度上的保持幼蟹的成活率。

养殖成蟹时,主要投喂动物性饲料,为满足河蟹生长所需的营养,在成蟹养殖过程中,要一直投喂充足且新鲜的小杂鱼或螺规等,促使河蟹蜕壳,达到商品蟹规格。

4、养殖环境对生长的影响

外界环境因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河蟹的生长,水质、含氧量、温度、放养密度、投喂饲料的营养成分和组成等都直接影响着河蟹的蜕壳生长。

当生长环境较差时,长江种群和辽河种群的生长差异不是很明显,但是当环境良好时,长江蟹的生长就比辽河蟹的生长要好。当幼蟹养到年底时,幼蟹河蟹的规格很小,它们的头胸甲宽只有1-1.5cm,体重只有1g左右,这种蟹一般在洞穴内生活,不愿意出来活动觅食,它们的体色呈深黑色,甲壳较硬,生长速度缓慢,被称为懒蟹或是僵蟹,形成懒蟹的主要是因为养殖环境不好,例如池中没有可供螃蟹攀附栖息的水生植物,水中含氧量不足,水质受到污染,水位变动很大及饵料投喂不均匀等。

在我国沿海地区,由于水中的盐度比内地要高很多,一般沿海地区养殖的成蟹规格会比内地淡水中养殖的要小很多,小绿蟹在沿海地区较多。

5、不同水系种苗生长特征

长江水系的蟹苗和蟹种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经济收益好;辽河蟹、贩江蟹都属于中华绒鳌蟹,由于它们的生长环境不同所以形成了品种有所区别的地方品种,辽河水系的河蟹因为受到北方气候与饵料的影响,其成熟期较迟,一般要到第三年的秋天才能达到性成熟。

如果将辽河水系的蟹苗、蟹种运送到长江流域饲养的话,受到长江流域温暖的气候影响,加上丰富的饵料,会导致它们的蜕壳次数减少,生长速度变快,一般到第二年秋天就会成熟,但是它们的规格较小,仅在75-100g左右。贩江水系的蟹种比长江水系的河蟹性腺发育要快,成熟时间也早,但它们的生殖蜕壳期早,导致规格较小。

水蛭养殖周期


水蛭的养殖周期在一年半左右,它们的体重最大可以达到65g左右,平均体重也可以达到35-50g左右。水蛭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近年来随着野生资源不断的被破坏,水蛭的市场价格也在不断攀升。

水蛭又叫蚂蝗,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它们的养殖周期相对较长,一般1年半为一个周期,一般最大的水蛭体重可达65g左右,平均体重也在35-50g左右。由于野生资源被不断的破坏,导致水蛭的价格不断上涨,养殖水蛭的方法较简单,投入成本也不高,利润也还不错,属于一个成本低见效快的养殖项目。

养殖水蛭的注意事项

1、防治逃跑:为防止养殖过程中水蛭外逃,需要在养殖的池塘周围堆砌一个高90cm以上的围墙,用水泥和沙子将围墙内测涂抹成麻面。

2、水草种植:在池水中种植大量的水葫芦、浮萍等水生植物,可以帮助水蛭遮光,还可供它们栖息、产卵,同时水草还能作为可供水蛭摄食的田螺的饲料。

3、饲料投喂:按照50kg/亩的比例往池塘内投放田螺供水蛭摄食,由于水蛭是吸血的,每周都需要给它们投喂动物鲜血凝块,但要注意血块中不能含盐。血块最好不要直接投放到水中,可用一个木块放置血块供水蛭吸食,这样就可以避免污染水质,一般血块在木块上的放置时间不能超过2天,会影响新鲜度。

4、种苗引进:水蛭种苗要在正规的养殖场引进,最好选择无病害且行动敏捷的青年蛭。种苗引进回来后,不能只能将它们投放进池塘,要在池塘周围选一块直通池塘且阴凉潮湿的地方投放,让它们自己爬进池塘内,这样才不会它们在运输过程中身上产生的保护黏膜,提高存活率。

5、日常观察:水蛭不是直接在水中生存,而是在水底的泥土内生长繁殖,水蛭在繁殖期时,为确保养殖成功,要多观察池中的水位和水蛭的情况,以免因为水位太高导致水蛭卵缺氧死亡。

6、捕捞水蛭:水蛭一般是在10月进行捕捞,将打捞出来的水蛭按照规格分开放,规格较大的水蛭可以继续放回池内留作水蛭种,规格较小的水蛭要放在另外一个池内继续养殖,待来年规格达到15g以上时再捕捞出来售卖,中等规格的水蛭捕捞出来后要立即制成干品再出售。

养殖蝉的生长周期


养殖蝉的生长周期为2-3年,因为其幼虫需要在地下度过它一生的头两三年,或许更长一段时间。然后到时间就会爬出土,爬上树开始羽化成成虫,成虫后60-70天便会死亡。

蝉的基本介绍:

1.蝉的分布范围:目前已知的蝉有2000多种,分布于温带及热带地区,栖于沙漠、草原和森林。

2.蝉的寿命:不同种类的蝉,生命周期也不同,法国蝉的生命周期大多是4年,而北美洲却有寿命长达17年的蝉,中国蝉的寿命多数在3至7年,其中接近一半为5年,也有少数能度过8至9年岁月。

3.经济价值:蝉体含营养物质丰富,干基蛋白含量在70%以上,脂肪约7%,维生素及各种有益微量元素均高于一般肉类食品,可称其为当今食品中蛋白王。而羽化蜕除的外壳味甘、咸、寒,入肺、肝经,是重要的辛凉解表中药。

4.蝉的发声原理:会鸣的蝉是雄蝉,它的发音器在腹基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鸣肌每秒能伸缩约1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并且能轮流利用各种不同的声调激昂高歌。因为雌蝉的乐器构造不完全,不能发声,所以它是哑巴蝉。

人工养殖蝉的技术难度小、投资成本低,是高效、地风险的养殖项目,有想法的朋友不妨考虑一下。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32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