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鳖氨中毒症诊断与防治方法


氨中毒症是指水质不良、水中氨量过高引起的疾病;鳖对氨的忍耐力较低,当每立方米水中含氨量达到100毫升以上时,鳖就会中毒发病。
鳖池中氨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池中水不流通,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工厂化温室养鳖时,随着鳖个体增大,残饵和鳖的排泄物大量沉积,池中腐败物过多,由于微生物的大量分解形成大量氨,这种情况如不及时换水,则会引起本病的发生。
患氨中毒症的病鳖,腹部、四肢明显充血,背甲变软,爬上岸不吃食,不活动,这种病在工厂化养鳖场经常有发生。
1.诊断
外部检察病鳖的四肢、腹部明显充血、红肿、溃烂,以致形成溃疡,裙边溃烂成锯齿状或产生许多小疙瘩;结合池水氨氮分析,即可确诊。
2.防治
经常按每立方米50~70克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并定期换水,保持池水清洁;发病时及时换水,池水需全部更换,约10天左右即可自然痊愈。

相关知识

中华鳖红底板病诊断与防治方法



又称“赤斑病、腹甲红肿病”等,发病原因可能有三种情况:①养殖池底、岸边坚硬粗糙,鳖在爬行时,底板摩擦受伤,遇水质恶化、生态环境恶劣时,感染病原菌所致;②在捕捉运输时,鳖的腹甲摩擦、挤压受伤感染病原菌而引发本病;③也可能是腐皮病、穿孔病、红脖子病或其他内脏炎症等引起的一种临床表现。
1.诊断
该病是由点状产气单胞菌点状亚种感染所政。肉眼观察,患此病的鳖腹甲发炎、红肿,出现红色斑块或紫块,甚至溃烂;病鳖爬至食台、晒台或池坡边,反应迟钝、拒食、易捕捉;一般4~5月份为发病季节,病情严重时,会陆续发生死亡。解剖观察,病鳖的口鼻呈红色,咽部红肿,肝为黑紫色或化脓性肿大,脾严重淤血变黑,肠壁充血变硬,肠内无食物。上述症状可初步判断为“红底板病”。进一步确诊,需要将病原菌分离、鉴定。
2.防治
①加强养鳖池塘的日常管理,特别是越冬前,要增加饲料中的动物蛋白和维生素的含量,以增强其越冬抗病能力;②定时巡塘,发现病鳖应及早治疗或设法捕出隔离;③尽最避免鳖受内、外伤,池塘定期用每立方米20~30克生石灰或1~2克漂白粉或0.4~0.5克消毒精全池泼洒消毒、改善水质;④已患病鳖,每千克鳖用10~15万国际单位抗生素如链霉素作肌肉注射,或注射庆大霉素,每千克鳖用20万国际单位,在病情好转尚能进食时,每千克鳖用0.2克磺胺类药物拌饲料投喂;⑤经药物敏感性试验,选用高敏药物效果最好;⑥给健康鳖注射或口服疫苗,可取得较好的预防效果。

中华鳖腐皮病诊断与防治方法



腐皮病是以产单胞菌为主,包括假单胞菌及无色杆菌等数种细菌感染而引起,此病在鳖的生长季节均可发生,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特别是人工控温养鳖场,患病机率一般可达50%,死亡率有时上升到10%以上,患病鳖即使不死亡,生长也受到影响,外观难看,甚至失去商品价值。腐皮病若得不到有效控制,还能导致疖疮、穿孔等并发病的发生。

腐皮病的致病原因可能是:①鳖相互搏斗咬伤后,或机械损伤鳖的皮肤后细菌感染所致;②养殖环境恶化,尤其是鳖缺少晒背环境;③养殖密度过大,经常吃腐败变质饲料等。

1.诊断

腐皮病很容易辨认,患病鳖的旧肢、颈部、尾部、裙边等处的皮肤腐烂坏死,形成溃疡甚至脱落,病重者颈部肌肉外露或四肢骨露出,脚爪脱落,解剖可见病鳖肝脏、胰脏病变,肠道充血,口腔、咽喉出血、发炎。

2.防治

①稚、幼鳖放养密度保持在每立方米50只以下或2.5千克以内,严格控制养殖密度;②保持池水清洁,每周每立方米用生石灰20~50克全池泼洒可起到预防作用;③发病季节前投喂磺胺胍药饵,按每千克鳖用药0.2克,第2~6天药量减半;④每千克鳖用0.1克四环素拌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续3次,同时每立方米用40克土霉素洗浴2~3天,外消毒配合内服药,治疗效果显著。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35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