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养泥鳅:大棚养泥鳅的技术

近年来,泥鳅以营养价值高,被称为水中之参,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需求量急剧上升,羝泥鳅一定会有很好的经济效益,那么应该怎么养殖泥鳅呢?

鱼池建造

在大棚内开挖鱼池,池深2米,池底和池壁夯实,底铺30厘米厚的肥泥,池边四周铺塑料薄膜,在池两端设进排水口,进水口高于池水面,排水口设在池底,进排水口安装尼龙网防止杂物进入及泥鳅外逃。在排水口处池底挖2米长、0.5米宽,0.3米深的鱼沟,以便泥鳅捕捞和避暑时用。鱼池建成后进水10厘米,每亩鱼池用生石灰80~10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消毒池底。10天后,进水至50厘米,然后施尿素2公斤/亩培肥水质,3天后再追施一次,待池边可见大量褐色硅藻,池水呈黄褐色,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可以放苗。

鱼苗放养

泥鳅鱼苗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游动活泼,各池中泥鳅规格要大致相同。泥鳅放养前一定要浸洗消毒,可采用的方法其中之一是用2~4%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密度为每平方米水体放养泥鳅2~3斤左右。随放养量的增加,鱼体增重,池水可加深至0.5~0.7米。

投喂饵料

泥鳅鱼苗放养后15天,主要以天然饵料为食,适当补喂一些鱼粉、豆饼及饵料,日投喂量占体重的2%,待6月上中旬泥鳅长到5厘米厚,改投鲤鱼全价配合饲料,6月份日投喂量为体重的5%,7~8月份为10%,9月份为5%,日投喂分早、中、晚三次。投料投喂量宜在泥鳅2小时内吃完为宜。投饵时要把饵料投放在食台附近。

水质调节

泥鳅养殖池水质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保持在20~25厘米之间,PH值在7.5左右,溶氧在2毫克/升以上。7~8月份水深保持在80厘米以上,发现水色过浓要及时换水,一般每10天换水1~2次,每次换水30两厘米,高温季节可在池中移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水花生等,还要在池上搭盖荫棚遮凉。

大棚管理

泥鳅养殖大棚在冬季及早春的晴天上午10点至下午3点取下塑料棚上覆盖的稻草,其余时间再把稻草盖在棚上保温,夏季取下大棚塑料薄膜,在池中浮植水花生等水生植物来遮阳,秋季及晚春,把塑料薄膜覆盖上,晚上把稻草席盖在薄膜上。

防病捕捞

泥鳅养殖要力争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全池泼洒,可以改善水质和预防鱼病的发生,同时要及时清除鳅池中的水蛇、水老鼠等敌害生物。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15℃,泥鳅摄食量降低,即可进行捕捞,一般多采用排干池水进行人工下池捕捉的方法。

以上就是泥鳅的养殖技术了,供养殖户参考,如果按照科学的养殖的话,就一定能够回去更大的经济效益。

精选阅读

大棚泥鳅怎么养


泥鳅素有水中人参的美誉,是营养价值很高的一种鱼。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泥鳅越来越受到国际国内市场的欢迎,市场需求量逐渐加大,已经成为了养殖前景较好的淡水名优品种。那么,大棚泥鳅怎么养?现将大棚泥鳅的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鱼池建造

在大棚内开挖鱼池,池深2米,池底和池壁夯实,底铺30厘米厚的肥泥,池边四周铺塑料薄膜,在池两端设进排水口,进水口高于池水面,排水口设在池底,进排水口安装尼龙网防止杂物进入及泥鳅外逃。在排水口处池底挖2米长、0.5米宽,0.3米深的鱼沟,以便泥鳅捕捞和避暑时用。鱼池建成后进水10厘米,每亩鱼池用生石灰80-10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消毒池底。10天后,进水至50厘米,然后施尿素2公斤/亩培肥水质,3天后再追施一次,待池边可见大量褐色硅藻,池水呈黄褐色,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可以放苗。

二、鱼苗放养

泥鳅鱼苗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游动活泼,各池中泥鳅规格要大致相同。泥鳅放养前一定要浸洗消毒,可采用的方法其中之一是用2-4%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密度为每平方米水体放养泥鳅2-3斤左右。随放养量的增加,鱼体增重,池水可加深至0.5-0.7米。

三、投喂饵料

泥鳅鱼苗放养后15天,主要以天然饵料为食,适当补喂一些鱼粉、豆饼及饵料,日投喂量占体重的2%,待6月上中旬泥鳅长到5厘米厚,改投鲤鱼全价配合饲料,6月份日投喂量为体重的5%,7-8月份为10%,9月份为5%,日投喂分早、中、晚三次。投料投喂量宜在泥鳅2小时内吃完为宜。投饵时要把饵料投放在食台附近。

四、水质调节

泥鳅养殖池水质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保持在20-25厘米之间,PH值在7.5左右,溶氧在2毫克/升以上。7-8月份水深保持在80厘米以上,发现水色过浓要及时换水,一般每10天换水1-2次,每次换水30两厘米,高温季节可在池中移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水花生等,还要在池上搭盖荫棚遮凉。

五、大棚管理

泥鳅养殖大棚在冬季及早春的晴天上午10点至下午3点取下塑料棚上覆盖的稻草,其余时间再把稻草盖在棚上保温,夏季取下大棚塑料薄膜,在池中浮植水花生等水生植物来遮阳,秋季及晚春,把塑料薄膜覆盖上,晚上把稻草席盖在薄膜上。

六、防病捕捞

泥鳅养殖要力争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全池泼洒,可以改善水质和预防鱼病的发生,同时要及时清除鳅池中的水蛇、水老鼠等敌害生物。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15℃,泥鳅摄食量降低,即可进行捕捞,一般多采用排干池水进行人工下池捕捉的方法。

【小编结语】泥鳅的生活水温为10-30℃,最适水温为25-27℃,在养殖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上文中为大家介绍了大棚泥鳅的养殖技术,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棚养殖泥鳅技术


泥鳅在我国南方分布教多,北方不常见,全年都可采收,但以夏季最多,捕捉后可鲜用或烘干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被称为水中之参,近几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市场需求量的增加,现已成为养殖前景较好的淡水名优品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大棚养殖泥鳅技术吧!

大棚养殖泥鳅技术

一、鱼池建造

在大棚内开挖鱼池,池深2米,池底和池壁夯实,底铺30厘米厚的肥泥,池边四周铺塑料薄膜,在池两端设进排水口,进水口高于池水面,排水口设在池底,进排水口安装尼龙网防止杂物进入及泥鳅外逃。在排水口处池底挖2米长、0.5米宽,0.3米深的鱼沟,以便泥鳅捕捞和避暑时用。鱼池建成后进水10厘米,每亩鱼池用生石灰80~10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消毒池底。10天后,进水至50厘米,然后施尿素2公斤/亩培肥水质,3天后再追施一次,待池边可见大量褐色硅藻,池水呈黄褐色,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可以放苗。

二、鱼苗放养

泥鳅鱼苗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游动活泼,各池中泥鳅规格要大致相同。泥鳅放养前一定要浸洗消毒,可采用的方法其中之一是用2~4%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密度为每平方米水体放养泥鳅2~3斤左右。随放养量的增加,鱼体增重,池水可加深至0.5~0.7米。

三、投喂饵料

泥鳅鱼苗放养后15天,主要以天然饵料为食,适当补喂一些鱼粉、豆饼及饵料,日投喂量占体重的2%,待6月上中旬泥鳅长到5厘米厚,改投鲤鱼全价配合饲料,6月份日投喂量为体重的5%,7~8月份为10%,9月份为5%,日投喂分早、中、晚三次。投料投喂量宜在泥鳅2小时内吃完为宜。投饵时要把饵料投放在食台附近。

四、水质调节

泥鳅养殖池水质以黄绿色为好,透明度保持在20~25厘米之间,PH值在7.5左右,溶氧在2毫克/升以上。7~8月份水深保持在80厘米以上,发现水色过浓要及时换水,一般每10天换水1~2次,每次换水30两厘米,高温季节可在池中移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水花生等,还要在池上搭盖荫棚遮凉。

五、大棚管理

泥鳅养殖大棚在冬季及早春的晴天上午10点至下午3点取下塑料棚上覆盖的稻草,其余时间再把稻草盖在棚上保温,夏季取下大棚塑料薄膜,在池中浮植水花生等水生植物来遮阳,秋季及晚春,把塑料薄膜覆盖上,晚上把稻草席盖在薄膜上。

六、防病捕捞

泥鳅养殖要力争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全池泼洒,可以改善水质和预防鱼病的发生,同时要及时清除鳅池中的水蛇、水老鼠等敌害生物。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15℃,泥鳅摄食量降低,即可进行捕捞,一般多采用排干池水进行人工下池捕捉的方法。

大棚泥鳅养殖技术和其他水产养殖技术其实是差不多的,都需要进行鱼池建造、鱼苗放养、投喂饵料、水质调节、大棚管理、防病捕捞等多个环节,对于想要进行大棚养殖的朋友,可以事先了解一下关于大棚养泥鳅的技术方法,这样在以后的养殖中,才能得心应手,养起来更加容易。

大棚泥鳅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泥鳅素有水中人参的称号,它的药用价值高,口味鲜美,极受市场欢迎,现在市面可以经常购买到泥鳅,当然泥鳅的养殖方法也有很多。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大棚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养殖方法

1、泥鳅苗放养

在放养前需要进行选种,尽量现在体质健壮、无病无壮且有活力的幼苗,每个池塘中的泥鳅规格要大致相同,便于以后管理。在幼苗放养前一定要进行浸洗消毒,可以采用低浓度的食盐水浸泡5-10分钟,一般密度为每平米放养幼苗2-3斤左右。随着放养量的增加,体重增重,池塘水可以加深到50-70厘米。

2、使用方法

在泥鳅幼苗放养后半月后,主要以天然饵料为食,适当的补喂一些鱼粉、豆饼以及饵料,日投喂量占体重的2%,待夏季泥鳅生长到5厘米长势,改喂全价配合饲料。投喂量不宜过多,宜在泥鳅2小时内吃完为好,投喂是要将饵料投放到食台附近。

3、水质调节

泥鳅的养殖水质以黄绿色危害,透明度保持在20-25厘米之间,pH值在7.5左右,7-8月份水位保持在80厘米以上,一旦水色过浓要及时换水,一般每隔10天换水1-2尺,每次换水三分之一左右。

4、到管理

泥鳅养殖大棚在冬季或早春的晴天上午10点至下午3点取下塑料棚覆盖的稻草,其余时间可以将稻草覆盖在棚上保温。夏季取下大棚塑料薄膜,可以在池塘总种植水生植物遮阳,秋季和晚春再把薄膜改善,晚上用稻草覆盖。

二、注意事项

大棚养殖泥鳅对于养殖技术要求较高,养殖户应该掌握较好的调水技术和防病技术,采用大棚养殖泥鳅,大大棚内的池塘应该及时充氧,并且要定期检测水质,透明度应该保持在25厘米以上。大棚养殖泥鳅可以适当的减少泥鳅放养密度,这样能增加泥鳅出池规格,提高收益,大棚养殖泥鳅因为饲养密度较高,所以一定要注意好泥鳅的疾病防控技术。

藕田养泥鳅 藕田养泥鳅技术


泥鳅的养殖技术类型越来与多,新型的养殖泥鳅的方法也是越来越多,有最初的池塘养泥鳅、网箱养泥鳅到现在还原生态养殖,在藕田养殖泥鳅,今天小编就要来说说藕田怎么养泥鳅。

藕田建设方法

藕田要选在阳光充足的位置,地势平坦,排灌水方便,保水性好,能防洪防涝。藕田四周需加高加固,田深控制在50~60厘米,水深控制在20~30厘米,并在进出水口设置防逃网,以防泥鳅外逃。用水泥板立在田埂壁上,无水泥板亦可用厚一点的塑料膜代替,水泥板缝要用水泥封好。根据藕田的大小,栽种藕前要先在田中开挖一形、十形或井字形的田沟,沟的宽、深控制在30~40厘米。另外,需在田埂的四周或一边挖一个或多个1.0~1.5立方米的水坑,水坑要与田沟相通,主要是为了采藕时不惊动泥鳅,以及收获泥鳅上市时方便操作。

藕田消毒技术

将藕田水深控制在10厘米左右,生石灰按60公斤/亩化浆后趁热搅拌,全田泼洒,也可以用漂白粉15公斤或强氯精5公斤溶水后全田泼洒,必须使用塑料制品溶解上述消毒剂。消毒5~7天后进行换水,换水后注入新水可放试水鱼,以检测田水的毒性是否消失。试水鱼可选择白鲢或花鲢,试水鱼生活正常后可放泥鳅苗进行养殖。

泥鳅饵料管理

饵料选择

人工养殖泥鳅可直接投喂水生昆虫、黄粉虫、蚯蚓、蛆虫、河蚌、螺蛳、鱼粉、野杂鱼肉及畜禽下脚料等,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泥鳅喜欢夜间觅食,因此应早晚各投喂一次。养殖前期通常按鱼体重的3%~4%投喂,中期按鱼体重的4%~6%投喂,后期可适当减少配合饲料的投喂量。

饵料投喂泥鳅投饵要坚持四定原则,阴雨、闷热天气适当减少投饵量,每天要坚持巡田一周,如田埂有漏洞、漏水、死鱼等都应快速处理,并保持池水嫩绿色。每隔15天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消毒液消毒一次。藕田的施肥以基肥为主,少用化肥,农药应选择高效低毒的产品,而且对泥鳅无害。定期换水,每次换水20%~30%即可。

藕田管理技术

1、质调控:夏季在不影响藕生长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及时加注新水,6月初水位达到最高30~50厘米左右。7~9月份每星期换水1次,每次换水10厘米,每月1次。每亩用4公斤生石灰全池泼洒,用以调节水质和消毒防病。

2、捞收获:10月上旬开始对藕池泥鳅进行起捕,待泥鳅捕完后,开始采收藕,时间一般是在10月底进行。

以上就是哦天养殖泥鳅的技术了,在藕田中套养泥鳅是迅速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态环境的平衡一种好生产模式,能够降低成本提高养殖效益,所以在藕田养殖一定会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的。

蚕怎么养 大棚养蚕技术


养殖蚕是作为现代农业上的特种养殖,对农业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经济利益,蚕可以入药,蚕不用的入药方式能够治疗不同的疾病,蚕的茧一俄还能够做成丝织品,所以蚕养殖本身就很有经济价值的,那么怎么利用大棚养殖呢?

1、大棚养蚕一般采取地蚕条桑育或地蚕片叶育的饲育形式。顺大棚方向设置2排蚕座,中间通道宽0.8m左右,便于操作即可。

2、大棚养蚕时,由于室外饲养,易污染、虫害多,特别易受老鼠、蚂蚁、蛤蟆等为害。因此,特别要重视消毒工作。移蚕前,防病措施按常规进行,坚持每天撒新鲜石灰,重点做好灭蝇工作。在蚕人棚前7天左右要对大棚进行消毒。首先要进行地面消毒,削除10era左右表土,换上新土,然后用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溶液消毒棚内及大棚四周地面。为防止有消毒死角,可密闭大棚,再用毒消散进行熏烟消毒,消毒后,通风换气,7天后方可使用。小蚕1~3龄在蚕室蚕匾饲养,4龄开口第2天后移至大棚。入棚前大棚四周及棚内地面撒上一层氯丹粉或灭蚁灵,再撒上一层新鲜石灰粉。

大蚕期特别是5龄第4~6天是蚕病易发期,因大蚕期地蚕育不除沙,坚持每天用新鲜石灰粉进行蚕体蚕座和棚内地面消毒,稀放蚕,保持蚕座干燥卫生,防止发热、发霉,诱发感染蚕病。大棚养蚕蝇蛆危害较大,须及时添食或体喷灭蚕蝇。如果发现僵病,要用防僵粉进行蚕体蚕座消毒。

3、移蚕及进棚移蚕前先要平整、踏实地面,清除虫害及杂草,再用消特灵严格消毒。然后在地面上撒一层新鲜石灰,以便今后管理,蚕头密度不宜过密。大棚养蚕一般是对小蚕实行共育,4龄、5龄第2天进棚。由于起蚕对环境抵抗力差会影响蚕的体质,4龄进棚的,也可先放在蚕台或蚕匾内饲养。

4、大棚饲养强调通风,上铺碎稻草或报纸垫底,撒上桑叶,蚕移上地铺,按常规每天3~5次育饲养,片叶育易造成桑叶干瘪,因此以条桑育为宜。蚕进棚给第2次桑叶后,即可采用条桑育,每日3回。给桑量要根据大棚饲养温度高、发育快的特点,超前给足桑叶。一般掌握有10%左右残桑时,可给下一回桑。但还应根据蚕的发育及天气变化,合理调节给桑量和给桑次数。棚内温度高且通风后易引起桑叶萎凋,可在晴天中午喂饲湿叶,同时用0.3%有效氯浓度漂白粉液或消特灵空中喷雾以补湿防病。

5、大棚养蚕往往遇到温度过高或过低,昼夜温差大的不良环境。棚内温度早秋最高可达38℃,晚秋最低在l8℃以下,夜间和阴雨天棚内湿度大.蚕座潮湿,要适时做好棚内的温湿度调节,才能保证蚕儿正常生长发育。

塑料大棚的温度调节,要根据天气实况采取措施,使蚕在比较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生长发育。通常晴天,在日出后,棚内温度升高,上午9时达到饲育适温,这时就要掀开大棚两端或四周的棚膜放风,避免棚内温度迅速上升,并保持均匀一致。若棚内温度过高时,掀开两头薄膜,检查防蝇网是否安全,以保证棚内降温通风并防止蝇进入棚内,在棚顶覆盖草帘或加覆遮阳网,并在草帘上喷洒凉水进行降温。下午5时左右,棚温降至饲育适温时,逐步放下棚膜,并覆盖草帘保温。另外要根据实时的天气状况,风向、风力大小,适当掌握掀膜时机程度,合理控制风量,做到棚室温度高温不过3O℃,低温不低于20℃。如果遇上阴雨天和晚秋蚕期温度过低时,可以利用电热线等进行加温。

养蚕大棚湿度的调节对蚕茧产量高低也非常重要,当棚内湿度过大时,要掀开两头薄膜放风排湿,在蚕座上撒上石灰粉或草木灰,进行吸湿。降温排湿时,要防止强风直吹,造成蚕头分布不匀和加快蚕叶干萎。当棚内湿度过小时,桑叶易干瘪、萎凋,可采取晴天中午巧吃湿叶的办法,同时多用漂白粉、消特灵液,不仅可以补湿、降温,还可以防病。

6、上蔟环节是劳动强度大、人力集中的关键时期。要着重抓好自动上蔟和蔟中保护工作。棚内温度高,蚕儿食桑快,老熟快,要提早准备好蔟具,蚕儿见熟前,撒一次新鲜石灰粉,同时,用灭蚕蝇体喷1次,老熟1O%后使用蜕皮激素添食,添食叶粗切,薄喂一层。条桑育的改喂片叶,使蚕座平整,避免熟蚕在蚕座残条中结茧。

上蔟前一天傍晚,给一层桑叶后,在蚕儿大批见熟时,在蚕座上依次平放方格蔟,等到熟蚕基本行满方格蔟时,将蚕蔟提起挂到架子上,同时要注意及时翻蔟,还要注意遮光,以避免过熟及光线过强而造成损失。熟蚕上完后立即清除蚕沙,打扫大棚,在地面上撒一层石灰,吸湿消毒。并迅速搭好上蔟架,待蚕大部分入孔营茧,茧衣形成后再将蚕蔟移人棚内按标准搁挂。在蚕儿从上蔟到结茧的这段时间,温度应保持在25~27℃,并注意进行通风排湿,要注意避免过熟上蔟。为保证蚕茧有好的解舒,簇中应注意通风,严防环境闷热导致不结茧蚕发生,以提高茧质。

养蚕其实并不是很难,但是,想要使得蚕能够更好、更健康的生长的话,还是要花一些心思的,掌握养蚕的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当然也还要掌握一些疾病的防治,这样的话养殖蚕就能够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啦。

塑料大棚养鹅技术


利用塑料大棚的温室效应,能节约能源,提高饲料的转化效率。下面一起来看看塑料大棚养鹅技术,养鹅大棚的搭建方法,简易养鹅大棚养殖弊端,鹅流感的防治。

塑料大棚养鹅技术

一、育雏期管理

1、饮水

雏鹅在开食前,先供给清洁新鲜的冷开水。头1周内,水中可加入5%葡萄糖和电解多维,水温应与棚内温度一致。以后,随者雏鹅的生长,可逐渐改为冷水,棚内每50只小鹅放1个水盆。除了投药和防疫需要限水外,饮水供应不能中断

2、喂料

雏鹅饮水2h后可开始喂料,将饲料撤在干净的塑料布上,让小鹅自由采食。1星期后,应逐渐用料桶喂鹅,根据鹅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选用合适的饲料。但这种改良必须是循序渐进的。另外,还要注意饲料的妥善保存,特别是在塑料大棚内,饲料极易受潮霉变。如有霉变,则应立即停喂,否则,鹅极易因吃进霉变饲料而发生霉菌病

3、饲草

第1周可适当饲喂切细的青饲料。为避免垫料潮湿、粪便污染,可将青饲料与精饲料混合后,放在盆中。2周后,可逐渐增加青饲料的数量。饲喂青饲料,有利于防止互相啄毛,对小鹅的健康生长尤为重耍。

二、育成期管理

育成期指1月龄至出栏,此阶段的特点是鹅消化道容积增大,消化力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增强,并能大量利用青绿饲料。因此,此时塑料大棚内己不适合鹅的生长需要了。白天,在有阳光的情况下,要逐步脱离塑料大棚,改以野外放牧为上。特别是在晴暖的天气,要经常晒太阳。这样,鹅能得到充分的运动,增强体质,提高生活力。实践证明,将育成期的鹅放牧在草地和水面上,由于鹅经常处在新鲜空气的环境中,不仅能采食到含维生素和蛋白质丰富的青绿饲料,节约成本,而且还能得到充足的阳光和足够的运动量,新陈代谢旺盛,体质健壮

养鹅大棚的搭建方法

钢管主架固定后,搭建棚顶从内到外依次为橡胶泡沫、厚密度农膜、草苫、薄膜和遮阳网,共5层;棚外60cm处四周开宽40cm、深30cm的沟,挖出的土用以填高棚内地面,使之呈坡形并压实;棚内中间也开一宽40cm深25cm的沟,上面最好装自动饮水器;顶部南面开二个天窗(60cm70cm),用木条撑开和关闭;大棚四周围以厚密度农膜,农膜自下往上可卷起通风,可开启高度1.7m。

简易养鹅大棚养殖弊端

1、大棚往往采用塑料纸封闭,因此透气性差,棚内的湿度往往难以控制,湿度大是养鹅苗的大忌。

3、大棚的保温性能差,而且牢固性不够。

鹅流感防治

鹅流行性感冒是由鹅流行感冒贺氏杆菌引起鹅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不同年龄的鹅都易发病,尤以幼鹅最易感染,常发生于春秋二季。

症状:病鹅精神不振,吃食减少,体温升高,缩颈卧地,呼吸困难,摇头,流鼻液,为排除鼻液,病鹅常强力摇头,把鼻液甩到很远,有时头脚发抖,死前下痢,严重者脚部麻痹,不能站立行走。

治疗:可用磺胺嘧啶,第1次口服1/2片,以后每隔4小时服1/4片。20%磺胺嘧啶注射液第1次肌肉注射1毫升,以后每隔4小时注射0.5毫升。

预防:发现病鹅应进行隔离治疗,严格消毒圈舍和用具,鹅舍要保持干净通风。

大棚蚯蚓怎么养


【常见问题】大棚蚯蚓怎么养?大棚蚯蚓饲养管理方法有哪些?

【专家解答】

①适时添料

适时添料是指蚓床中还有20%―30%饲料时,采收蚯蚓后就要及时添加腐熟的粪料。添加粪料的方法主要采用侧面添加法和上面条状添加法。夏季高温季节,猪粪可采用在贮粪池中加水成糊状发酵后,以条状形式直接浇在蚓床粪料上。如果久不添料又不浇水,会造成蚓体缩小,蚯蚓无法生存会自溶死亡。

②保湿通风

夏季高温天气尽量做到每天下午洒水一次,有条件的单位最好采用深井水或低温水,并结合覆盖稻草保湿,春、秋季3―5天洒水一次,冬季视具体情况而定。洒水时要做到匀、细,洒出水的冲力要小。另外,夏季高温季节通过掀开大棚四周的薄膜以利通风换气和降温。

③粪料疏松

粪料疏松除结合蚯蚓采收时进行疏松外,还需粪料板结情况,每月松土一次。使用铁耙松土时动作要轻巧,尽量避免表层的卵茧翻入粪料底部,以免影响卵茧的孵化率。

④夏季降温

每年7―8月份夏季高温天气,应采取一些降温措施,力争把蚓床中的粪料温度降到30℃以内,以利蚯蚓正常生长和繁殖。采取的措施,一是搭棚遮荫,夏季用蓝色塑料薄膜,其上再覆盖稻草编织的帘子或遮阳网;二是在棚内蚓床上覆盖一层稻草;三是每天下午浇水降温,千万不能用晒得很热的稻田水。

⑤冬季保温

冬季到来前,做好大棚密封保暖工作,在棚内蚓床上覆盖稻草,有条件的单位再在稻草外覆盖一层薄膜,力争把粪料温度最低控制在10℃―15℃以上,以利蚯蚓正常生长和繁殖。

【小编结语】蚯蚓很好养,但是也要掌握好养殖技术,日常饲养管理方法很重要,上文第一农经小编为您介绍了大棚蚯蚓养殖的日常饲养管理方法,想了解更多相关资料的,可以关注我们网站的养殖频道。

怎么养泥鳅


泥鳅的蛋白质丰富,富含许多微量元素,在市场上也也很畅销,在养殖泥鳅也是有技巧的,应该怎么养殖泥鳅呢?接下来就就由第一农经小编来说说怎么样高效养殖泥鳅。

建池条件:泥鳅一般以单养为好。池塘要选择在向阳近水、便于管理的地方,面积一般为100平方米左右,池深80厘米,池壁要夯实,有条件的可用水泥抹光。进出水口要以铁丝网拦挡,防止泥鳅外逃。由于泥鳅有逆水上游的习性,泥鳅池四周沿口要高于池外地面,不能让地面水直接流入池内。池底宜挖面积4平方米、深50厘米的鱼溜3~4个,以利于泥鳅在盛夏水温过高时避暑。池内铺含有机质多的黏土或肥泥,厚约15厘米。

池水深度为:春、秋季30厘米,夏季50厘米。池内要种植水生植物、藻类等,以利于泥鳅生长。

培育肥水:放养泥鳅前应施足基肥,每100平方米泥鳅池均匀撒施干鸡粪40公斤,也可将鸡粪集中堆放在鱼溜内,让其发酵腐烂。水的透明度以20厘米深为宜。

放养规格:选用3厘米长的泥鳅,每100平方米泥鳅池放养15~20公斤。如有流水条件或饲养管理水平较高的,可适当多养。

饲料投喂:泥鳅是杂食性鱼类,除施肥外,应投喂动物性饲料(如蝇蛆、蚕蛹、蚯蚓、螺蛳及畜禽屠宰下脚料等)和植物性饲料(如豆渣、麦麸、米糠、豆饼等),要定时、定量、定位投喂。泥鳅的食欲与水温有关,水温在20℃以下时,以投喂植物性饲料为主(约占70%~80%);水温在20℃~25℃时,动、植物性饲料各占50%;水温在25℃~30℃时,动物性饲料应占60%~70%。每天投喂量一般为泥鳅总体重的8%,水温高时,可增至15%。可于每天下午1次投喂,也可分早晚2次投喂,以次日早晨略有剩食为度。

日常管理:注意经常换水,保持良好水质。经常堵漏洞,保水位,防泥鳅逃跑。经常施入有机肥,保持肥水。夏季在鱼溜上搭棚遮阳,冬季浅水或排水越冬。泥鳅在5℃以下时不再生长,即可收获。

网箱养泥鳅


近年来泥鳅养殖发展迅速,养殖模式多种多样。池塘网箱泥鳅养殖优点是生长快,病害少,便于管理,易于捕捞,是经济效益较佳、极有发展前途的养殖模式。

一、池塘要求

池塘水源充足、水质清新、进排水方便、天然饵料丰富、人工饵料来源广,底质为中性或微酸性的黏质土壤。面积大小不限,一般以3000米2左右、水深1.5~2米为宜。有土养鳅的网箱,水位稍浅。配备管理小船1只,以便投饵。

二、网箱设置

1.网箱面积。

网箱面积视池塘水面而定,大型水面以20米2为宜,长5米、宽4米、高1.8米;小型水面,网箱面积宜为2~8米2,长、宽、高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2.网衣网目。

网箱用聚乙烯网片制成,网目大小以鳅种不能逃脱及利于箱内外水体交换为准,一般采用0.5~1厘米。

3.网箱放置。

网箱东西长、南北宽排列。箱与箱间距约2米,行距3米。小型网箱间距0.4米,行距1米。网箱不管大小,露出水面均为0.4米,沉入水中0.5~1米。网箱设置不宜超过池塘面积50%。网箱有浮动式和固定式,浮动式网箱箱体随水位的变动而自然升降,为防泥鳅外逃,网箱始终要保持露出水面0.4米。

浮动式网箱适用于大型池塘或水位变化较大的池塘。固定式网箱四角用竹竿或木条打桩固定。无土养鳅的网箱,箱底距塘底0.5米。有土养鳅的网箱,底部着泥,且在箱底层先铺粪肥10厘米,然后再铺泥土10厘米。泥鳅苗种放养前15天放置网箱,使网箱壁上附着藻类,并移植一些水花生或水葫芦至箱内,植物生长面积占网箱面积的1/3。

若养殖过程中箱内水花生或水葫芦生长过盛,要及时捞出,始终控制水草生长面积不超过网箱面积的2/3。

4.设置食台。每口网箱设置1~2个长40厘米、宽10厘米的方框作食台,食台在水下距水面约20厘米。

三、泥鳅种放养

1.清池消毒。在投放鳅种前20天,选择晴天用生石灰清池消毒,生石灰用量为50~70千克/亩。药性消失后,即可放养鳅种。

2.鳅种投放时间。鳅种放养一般在3月底或4月初,每平方米放养体长4~5厘米的鳅种250~300尾。鳅种按大小分级饲养,鳅种入箱前用3%食盐水消毒,在水温10~20℃时浸泡5~10分钟。

四、泥鳅饲养管理

1.投饵方法。

鳅种入箱后对环境有一个适应过程,待2~3天后投喂。饵料可选用泥鳅人工配合饲料或自己加工饲料。如自己加工,可将小麦粉、蚕蛹粉、菜粕、小杂鱼、螺蛳肉等拌匀后做成团状或条状,定时投在食台上。投饵时间,起初是每天傍晚,全箱遍撒,以后逐渐缩小范围,最后集中在食台投放。驯化后,改为上午8时和下午18时左右各喂1次,泥鳅夜间摄食量大,因此下午投喂量占日投饵量的70%左右。

初期投饵量为鳅种总重的2%~5%,中期为5%~6%,后期为8%~10%,视泥鳅的摄食量酌情增减。摄食量随鳅的生长状况、水温、水质、天气等情况而变化,原则上以食台上饵料在2小时左右吃完为度。

2.水质调控。

泥鳅喜肥水,养鳅的水要肥、活、嫩、爽,水色以黄绿色为佳,过清影响泥鳅生长,透明度控制在20厘米左右,酸碱度为中性或弱碱性。水质过肥时应及时换水,以增加池水溶氧量。一般每7~10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20~30厘米。

高温季节当水温超过30℃时,每周换水2次。勤刷洗网衣,保持网箱内外水体的交换,提高箱内水体的溶解氧,且便于饵料生物进入箱内。为了改善水质,提高池塘利用率,箱外可养殖其他鱼类,如套养鲫、鲢、鳙、草、鳊鱼等。

3.病害防治。

定期用生石灰或其他无害消毒药物对网箱进行灭菌消毒,消毒时间视泥鳅的忍受能力灵活掌握。饵料加工时可添加0.5%土霉素或大蒜素等。要防止农药、化肥等污染和敌害生物的侵袭,经常检查网箱,如有漏洞立即补好。

五、起捕上市

无土养殖泥鳅的网箱,秋季达到上市规格的成鳅应及时起捕,未达上市规格的小泥鳅也要在霜降前出箱,移至小型泥鳅池中越冬,否则会冻死。有土养鳅的网箱,由于箱底有土,成鳅出箱后,未达上市规格的幼鳅集中,移至箱底土层加厚的网箱中安全越冬。

大棚养鸭 大棚养鸭的技术


【常见问题】:大棚里怎么养鸭?

【专家解答】:在肉鸭养殖过程中要想让肉鸭吃的饲料更少,长的肉更多,就需要让肉鸭生长在一个合适的温度范围内,由于肉鸭的适宜生长温度一般在12℃-24℃之间,在此温度范围内可有效地利用饲料,但是在冬天,尤其是北方地区,很难达到肉鸭的生长温度,怎么办呢?其实也不难,可以使用温室大棚的模式来养殖肉鸭,那么在大棚里在呢么养鸭呢?接下来就由第一农经为你介绍看看大棚的养鸭技术。

大棚建设

1、选址及搭建:用于规模养鸭的大棚应建在背风向阳、排水良好、交通方便、靠近水源、地势较高且干燥的地方,为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其朝向最好沿东西方向。棚呈拱形,高度应在2米以上,长宽视养殖规模而定。选用直径25毫米,壁厚1.35毫米焊接管,弯曲成半圆状作支架,每两根为一组,使用直径30毫米、壁厚1.5毫米的套管套牢。建棚时按规格要求将支架装好后,用木棍或钢管将每根支架上的托架固定紧,再用竹竿和钢丝将支架网牢3~5行,每2~4米设立柱1个。棚架建成后先在上面铺设草帘,草帘上再覆盖塑料薄膜,塑料膜上再盖70%~80%防晒网。最好用缆绳顺棚封牢,便于卷起,接受阳光照射和通风。需要注意的是,大棚两端都要设立活动门。

2、棚架制作及安装:养殖肉鸭所用棚架以竹或竹片制成,每个长2米、宽0.5米,竹片分平放和扁放两种,可用小圆钢筋穿牢。制作时要削去棱角,修平节叉,以防伤鸭。饲养中如能在棚架上铺设塑料垫网以增加弹性,则效果更佳。棚架离地支起30~40厘米,安装时要求铺设平整、牢固。

3、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棚架饲养肉鸭,冬季向阳面自上午9时至下午4时,可卷起1/3草帘接受阳光照射,使棚内温度保持在18℃~20℃的适宜范围。早晚则将草帘盖好,达到提高舍温、节省燃料、节约饲料的目的。阴雪天则用草帘将大棚全部盖严,平常根据棚内温度、湿度及空气污浊度不定期开闭棚顶通风换气。由于棚内铺设棚架,既保持了适宜的生长温度,又实现了离地饲养,鸭群发病率显著减少。但需注意的是,大棚搭建中必须做到牢固耐用,养殖中要严密观察温度高低及空气浊度,随时通过开启棚顶等方式进行调节,切忌长时间密闭而闷死肉鸭。

管理技术

1、饲养准备:根据饲养规划准备育雏室、饲养棚(也可将肉鸡棚增设运动场改为肉鸭棚)、设备及工具等。应对育雏室(包括墙壁、地面、工具等)进行严格彻底消毒,鸭舍空间按每立方米用30毫升福尔马林加入到15克高锰酸钾中,密闭熏蒸24小时后打开门窗排出气体。检查供暖保温、通风换气设备,保证能够正常运转。进雏前一天应将育雏室加温,同时检查是否能达到育雏要求的温度条件。

2、育雏条件:第一天的育雏温度为30℃~32℃,以后每隔三天递减1℃,逐渐脱温,使雏鸭均匀分布,温湿度保持稳定。雏鸭舍加温,可用地下烟道、烧木屑炉、煤炉、红外线灯等办法,但要注意通风良好,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及火灾等。1~3日龄时可采用昼夜光照,4日龄后只需早晚开灯。设有运动场、水池的,还应对雏鸭训练调教。

3、饮水和开食:雏鸭要掌握早饮水、早开食、先饮水、后开食的原则。雏鸭出壳24小时内饮用0.02%的高锰酸钾水或5%的葡萄糖水。饮水后1小时左右就可以喂食,第一次喂食一般可用碎玉米、碎黑豆、碎糙米等,将以上饲料煮成半熟后放到清水中浸一下再捞起。初次喂食的饲料要求做到不生、不硬、不烫、不烂、不黏。撒在油布或塑料布上,要撒得均匀,边撒边吆喝,调教采食。第二次就可以转为小鸭全价颗粒饲料饲喂。

4、科学饲喂:开食应在开饮后进行,开食时把饲料放在饲料盘或麻布上,自由采食。垫料选用干燥无污染的稻草、谷壳或麻布。垫料应勤更换,以减少有害气体或污物。

①饲料选择:可用全价颗粒饲料或浓缩料(预混料)与玉米、豆饼、麸皮等按规定比例配合成自配全价料。要防止蛋白质、能量的失衡。自配全价料要合理适量添加复合维生素、微量元素等,注意钙磷比例(2∶1)的适当,防止配料不合理导致苍毛、走路不稳、拉稀、啄羽等营养代谢病。笼养肉鸭由于得不到运动,阳光晒不到,还需要补充维生素AD、亚硒酸钠维生素E、鱼肝油等。另外,饲料配比、种类的改变,要循序渐进。

②饲喂方法:为提高饲料报酬,一般1周龄内每天昼夜喂料6次,每次喂料时盘内应没有剩料,做到次次喂新鲜料。2周龄后,昼夜喂料5次,以每次喂料前1小时盘内无剩料为宜,以尽量减少饲料的浪费。

③喂料原则:如饲料喂下去只有2~3小时就已吃完,这时应适当增加饲料用量。反之则适当减少饲料用量。始终保持适当的断料时间,以确保雏鸭的采食高峰,促进雏鸭的生长。

5、日常管理:应经常观察鸭群活动情况,及时调节温度、湿度、通风、光照,保证充足清洁的饮水,并按要求饲喂优质饲料,保持鸭舍及环境清洁卫生,同时做到垫料松软、不潮湿、饲料不结块,还应做到防疫工作到位。对病死鸭要进行深埋等无害化处理,严防疫病传播。

以上就是大棚养鸭的技术啦,在大棚内实行科学的养鸭,一定会达到更高的经济效益的,希望以上文章对于养殖户有所帮助。

大棚覆膜养蛋鸭的技术


蛋鸭饲养业是我国农业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是世界上蛋鸭品种、饲养、消费、贸易第一大国。蛋鸭养殖技术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现在就介绍大棚覆膜养蛋鸭的技术:

1、建造鸭舍:饲养场应建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坐北朝南、周围无高大遮阳物、离水源较近的地方。暖舍的一面为单拱,棚顶盖瓦并留有可活动的天窗,中间加锯末,棚底覆盖塑膜。另一面为钢筋拱架,覆有两幅塑膜并用尼龙绳固定。前后墙为砖结构,抹水泥光面以利消毒。舍内纵向以间壁隔开,分为栖息产蛋场和采食场。横向设可调节的活动隔栏,视鸭群数量随时调整密度。栖息产蛋场为水泥地面,两侧设观察窗。采食场地面要具有一定坡度,以利冲洗。两侧开喂食门,前墙底边留排水孔,后墙设通风窗和进入门;场内设水槽、食槽等。

2、调节温度:温度对家禽的产蛋率影响很大,塑膜暖舍内的温度可进行人工调节。其做法是:热天应打开通风窗,同时将两幅塑膜的交接处和底部打开,以促进空气流通,使栖息产蛋场内的空气清新、环境凉爽,以利产蛋。冷天,除天窗外,应将所有开口处用塑膜封严,以达到保暖的目的,促进产蛋。

3、控制湿度:鸭喜欢干燥的栖息环境。秋冬季节,舍内的相对湿度比较高,此时除了要求栖息产蛋场勤换垫料外,在太阳光照充足时应打开天窗和塑膜交接处排除湿气,同时将鸭群放出舍外活动。

4、补充光照:蛋鸭产蛋适宜的光照时间为14-16小时,当太阳光照时间、光照强度达不到蛋鸭产蛋要求时,须进行人工补光。其方法是:以日出、日落为标准,以栖息产蛋场面积计算光量,可用25瓦的白炽灯两排错落设置,进行补光。需要注意的是,蛋鸭在黑暗中遇到不良刺激容易惊群骚动,故应在采食场内设有常明灯,同时对停电应采取应急措施。

5、防雨防污:实践证明,蛋鸭如果处在污秽潮湿的环境中1-2天,就会出现掉蛋现象。时间再长,就可能造成大面积产蛋下降甚至停产。在塑膜暖舍内饲养蛋鸭,一般可避免此种现象的发生。但是,多雨季节若鸭舍漏雨、地面污秽,蛋鸭亦会出现减产。因此,在连续阴雨天通风换气时,暖舍顶部覆盖的塑膜应保留2/3,并将底部的塑膜掀开1/3,这样既可防止雨淋,又可避免暖舍地面过度污染,以保证蛋鸭正常产蛋。

6、通风换气:塑膜暖舍一般封闭较严,特别是冷天蛋鸭在舍内滞留时间较长,排污物增多,致使有害气体含量增加。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一是调整饲养密度,塑膜暖舍多采用密集饲养法,当舍内氨气味道较重时要对鸭群密度作适当调整。二是适度通风换气,可在下午2时左右,将暖舍上覆盖的薄膜部分卷起或打开门窗,以排除有害气体、尘埃和微生物,但必须防止冷空气直接吹到蛋鸭身上;三是净化暖舍环境,鸭舍要勤打扫,清除积粪,保持清洁卫生。此外,晴好天气要让鸭子多出舍活动,呼吸新鲜空气。

7、防病治病:在暖舍的入口处应设立消毒池,场地、舍内、食具要定期消毒灭菌,并按程序搞好疫苗接种,严防传染病的发生。平时要加强观察,一旦发现病鸭,应及时隔离治疗。

泥鳅怎么养


天气开始回暖,春天将至许多养殖户卡开始养殖泥鳅,在养殖泥鳅的时候要做什么准备?应该怎么样养殖泥鳅呢?

1、准备好场地。3月中旬前准备好场地。泥鳅养殖池塘一般2-3亩为宜。找水源条件好,排换水方便的地方建场,如用水稻田改造,加高加固田埂,能蓄水在0.8-1.5米。田埂宽实,不漏水,池塘底部能住水就行,土池塘就好。

2、放苗前准备。4月左右,水温在18摄氏度以上时准备放苗。放泥鳅苗前的准备工作相当重要,直接关系到养殖成败。放苗前10-12天开始清塘、消毒、培水。新池塘养殖也要重视,特别是培水。水需要肥而不腐,水中需要有足够多的浮游生物供泥鳅苗采食。

3、放泥鳅苗。目前育苗场主要提供两种规格的泥鳅苗。开口苗,是孵化出来约4天的苗,已经开口了,这种苗规格小,养殖技术要求更高。寸苗,是孵化出来培育了20天以上的泥鳅苗,苗长度在3-4厘米的苗,养殖相对容易些,但养殖成本略高。确定池塘水已经培好就可以放泥鳅苗了。放苗前检查水温差,温差不超过2摄氏度为宜。

4、饲养管理。泥鳅每天喂2次,早晚各一次。以喂饲料为主,饲料主要选择浮性饲料,浮性饲料一般12小时都不沉水,有利于泥鳅采食,同时喂多少量自己也好把握。平常注意观察泥鳅是否有异常,水质是否良好等,注意加换新水,做好调水工作。

5、疾病预防。任何养殖动物或生命都有患病的风险,需要提前做好养殖防病。泥鳅养殖正常预防需要20天左右消毒一次,预防一次肠炎出血,40天左右杀一次寄生虫即可。平时注重水质管理,水好泥鳅自然少生病。

6、起捕销售。泥鳅经过3-4个月养殖基本都可以销售了。目前市场畅销的规格是条重20-25克的泥鳅。养殖泥鳅主要起捕方式是地笼捕、拉网捕。对于塘底平整的池塘可以用拉网捕捞,起捕率高。

总结:泥鳅养殖需要有计划进行,新手从事泥鳅养殖需要多学习,不盲从,逐步的完善养殖计划,相信会给你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的。

yz023.com养殖网养殖技巧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养殖方法,其中《大棚养泥鳅:大棚养泥鳅的技术》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如不满足请访问“养羊大棚”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39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南丘羊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