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养殖常见病累枝虫病的防治技术


累枝虫属于纤毛虫纲缘毛目累枝虫科的原生动物,常共栖在鳖背及体表,共栖在鳖身上的累枝虫虽不属于寄生,不夺取鳖机体的营养,但由于群体累枝虫的基柄根部深入到表皮内,因此会损害鳖体表皮结构,严重的会引起继发性感染,酿成疾病;同时,大量的累枝虫共栖在鳖体表,尤其对稚鳖、幼鳖会产生运动性障碍,影响食欲,产生危害。
累枝虫多在水质条件不良的环境中大量孳生,对稚、幼鳖的感染率有的甚至达20%。
1.诊断
目测鳖体,其背甲、裙边有绒毛状物体附着,绒毛长1~2毫米,灰白色,取镊子拔下少许绒毛,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累枝虫的大小个体有节奏地伸缩,借助银线系染色,可观察到竹节状的基柄上有纤细肌丝状纹迹。
2.防治
累枝虫的生命力很强,将共栖在鳖背上的累枝虫置自来水条件下,可存活20~30天;累枝虫不易杀死,通常应以防为主,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治疗可用:①每立方米泼洒8克硫酸铜,24小时后彻底换水,接着每立方米用10克高锰酸钾全地泼洒,视病情可再重复一次;②每立方米用10克漂白粉浸洗24小时,在4~5天中重复2~3次。

相关知识

淡水鱼累枝虫病


水产类型 淡水鱼
疾病名称累枝虫病

疾病概述 灰白色的絮状物,寄生部位发炎出血。

病原 为累枝虫。

症状 累枝虫主要寄生于鱼的体表、鳍条,寄生严重时,肉眼可见体表、鳍条附有成束灰白色的絮状物,寄生部位发炎出血。

发病规律 此病在4-5月流行,往往寄生于因细菌感染或外伤的伤口处。网箱和池塘均有发病,严重时可造成病鱼死亡。

防治方法
(1)用0.7毫克/升浓度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遍洒。

(2)用30-35毫克/升浓度的福尔马林全池遍洒,或用50-80毫克/升浓度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洗病鱼1.5-2小时。

甲鱼常见病的防治



鳖腐皮、疖疮病
1、每100公斤鳖用白毛藤30克、板兰根10克、黄岑10克煎汁拌饲料投喂;
2、西药治疗有好转后:每100公斤鳖用金银花60克、皂角刺10克、紫花地丁20克、甘草10克、天花粉15克、黄芪60克、当归15克、穿山甲5克,煎汁拌饲料投喂5天,作散结排脓,巩固疗效。
3、每吨水用五倍子5克(捣碎)+大黄4克,煎成药液洗浴48小时。
4、每吨水用五倍子5克(捣碎)+黄莲5克一起煎水洗浴50小时。
5、重症,每吨水用五倍子5克(捣碎)+黄莲5克+黄柏2克+黄岑2克煎水洗浴。
鳖腹水病
每公斤饲料拌入金银花3克、板兰根2克、连翘2克、蒲公英2克,连用5天。
鳖水霉病
每立方水用五倍子4克,捣碎后加水10倍,煮沸3—5分钟,再加水稀释后全池泼洒。
鳖水霉病并腐皮病
1、每吨水用五倍子4克,捣碎加水煮3分钟后加食盐1500克,小苏打1500克,兑水全池泼洒。
2、每百公斤干饲料加大蒜泥2公斤(50克以上幼甲)或5—10公斤(成甲),拌匀投喂10天。
鳖白点病
每吨水用大黄2.5克(先用氨水浸泡)+硫酸铜0.5克兑水全池泼洒。
鳖穿孔病
1、a将毛莨、天冲、辣木等药粉与红霉素软膏拌成泥状待用;b将500克五倍子加水8公斤煎成药液备用;将病鳖病灶处用0.5‰的碘盐溶液洗净消毒后,将a涂在病灶上;用等体积的熟石膏与b迅速拌匀,待放热结束时覆在药泥上。
2、每吨水用大黄5克、射干4克、黄岑4克、连翘4克浸浴,36小时后施用10克露蜂房,以生肌去腐。
3、同鳖腐皮、疖疮病(2)
鳖鳃腺炎病
1、用板兰根、连翘、穿心莲、苍耳子各1.5克,金银花0.5克,大青叶2千克,加水5.5千克煎2小时,去渣取汁3.5千克备用;每天取药汁600克加入淀粉煮成糊,将药糊帖附在捣碎的动物内脏中,待冷却后投喂,一日3次,连喂7天为一疗程。
2、每吨水用大青叶20克、板兰根40克煎汁长期浸泡。病重时可注射复方大青叶、板兰根注射液2毫克/公斤,一日2针。
3、每吨水用15%络合碘0.3克全池泼洒。结合每公斤饲料拌板兰根15克投喂,连用10天。
鳖肠炎、鳃腺炎并发
1、每千克鳖用地榆炭60克、焦山渣30克、乌梅3粒、黄莲6克、板兰根50克,加水煎汁拌饲料投喂;外用红霉素涂抹。
2、每百公斤干饲料加大蒜泥2公斤(50克以上幼甲)或5—10公斤(成甲),拌匀投喂10天。
鳖积食病
每千克饲料加入神曲或牛黄解毒片2片、大蒜2克,每天投喂。
鳖红脖子病
1、先按每吨水用大黄3克(经适量氨水浸泡12小时后取液)、硫酸铜0.5克全池泼洒;24小时后换水,再每吨水用漂白粉5—6克泼洒,48小时后再泼一次。
2、按仙鹤草5克、马齿苋3克、黄岑2克、贯仲4克、五倍子3克、大黄4克的比例配成复合中药;每吨水取复合中药30克浸泡成药液,浴病鳖24小时。
3、按板兰根、马齿苋、茵陈、葫芦草、山楂、白毛藤各3克,甘草2克、山霍香4克、黄花一枝配成复合中药;每公斤饲料加入复合中药5克拌合投喂。
鳖白底板病
1、板兰根50克、败酱草(或大青叶)40克煎汁常期洗浴。
2、同鳖鳃腺炎(1)。

甲鱼养殖常见病烂嘴病的防治技术



鳖烂嘴病是由奇异变形菌感染引起鳖嘴部溃烂的疾病。
(一)病原
肖克宇等(1998)报道,鳖烂嘴病的病原为奇异变形菌,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周生鞭毛;10℃以下及45℃以上不生长;在无氯化钠及含0.5%氯化钠的胨水中生长良好,含6%以上氯化钠的胨水中不生长;pH5-10均生长。在兔血琼脂上轻度β溶血,兼性厌氧;尿素酶、苯丙氨酸脱氨酶、硝酸盐还原、鸟氨酸脱羧酶、酪氨酸变透明、葡萄糖产酸和产气、木糖产酸等均为阳性;氧化酶、吲哚产生、甲基葡萄糖产酸、麦芽糖产酸等均为阴性。对三氯异氰尿酸、二氧化氯有惊人的抗性,其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为嗜水气单胞菌的20-30倍。注射及创伤后菌浴可引起鳖发病、死亡;而无创伤菌浴则不发病死亡。
(二)流行情况
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主要危害温室饲养的稚鳖、幼鳖,发病率不高,为5%-10%,严重时可引起死亡。病程较长,有的达1-2个月。
(三)症状
病鳖的吻端糜烂或缺失,有的下嘴唇、甚至下颌的皮肤、肌肉溃烂,露出骨板,有的下颌或口腔长疖,头部明显不对称,甚至眼睛肿胀失明。病鳖活动迟钝、食欲减退或废食,剖开腹部,可见肝脏肿大,呈淡黄色至褐色,有出血点;胆囊大,胆汁脓稠,其他脏器无明显病变。
(四)诊断
(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2)确诊需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五)预防措施
(1)水体、工具及食台进行清扫、消毒。
(2)加强饲养管理,投喂营养全面、优质的饲料;泼洒复合光合细菌、玉垒菌,保持水质优良、稳定;池壁要光滑,要保持环境安静,水温、气温的温差不能大,且要稳定。严防鳖体受伤。
(六)治疗方法
(1)全池泼洒水产保护神,每立方米水体放药0.2-0.3毫升。共泼2-3次,每次隔1-2天。
(2)同时投喂药饲,每千克饲料中加治鳖灵1号5-10克拌匀后投喂,连喂5-7天。饲料中再加些粉碎的新鲜动物肝脏、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则疗效更好。病重的注射治鳖灵2号。(3)治愈后隔2天,泼1次生石灰,将水调成弱碱性;再隔2天,泼复合光合细菌、玉垒菌,继续做好预防工作。

甲鱼养殖常见病腐皮病的防治技术



腐皮病又称烂皮病、皮肤溃烂病,是危害甲鱼生长发育的重要病害,发病季节多在4~10月,5~9月为发病盛期,发病率高达20~30%,常可引起甲鱼大量死亡。体表糜烂和溃烂是该病的主要症状,病灶部位可发生在四肢、颈部、背甲、裙边以及尾部。发病过程:首先体表某处皮肤发炎、肿胀,发炎处皮肤组织逐渐坏死,变成白色或黄色,接着患部崩溃形成溃疡。随着病灶的扩大,溃疡的增多与增大,肌肉与骨骼裸露。严重者,颈部骨骼露出,四肢烂掉,爪脱落。该病病程长,如不发生继发性感染,多数病甲鱼能长期生存,也有少部分能自愈。但颈部感染者和病程严重者,短期内都会死亡。
1、预防
(1)保证健康甲鱼下池。对于放养的甲鱼,尽量做到板甲平面肥厚,背甲呈黄褐色,腹甲呈乳白色或带浅红色,体健灵活,无病无伤,规格均匀。
(2)控制甲鱼的饲养密度,注意大小规格,要将大小不同者及时分养,经常更换池水。
(3)入池前用每立方水用20克的高锰酸钾浸洗30分钟入池。避免甲鱼相互撕咬受伤。
(4)注意改良水质,定期对池水消毒,一般每月每亩水面用生石灰10~15公斤,化浆后全地泼洒,使池水的pH值保持在8左右,或坚持每隔7~10天用3~5毫克/升的光合细菌全池泼洒。
(5)选用高品质、营养均衡的甲鱼饲料(特别注意添加强肝利胆、促消化类添加剂)。
(6)饲喂时做到定点、定时、定量,精粗饲料搭配,坚持巡塘,及时捞出残渣剩饵,定期更换新水,保持水质清新。
2、治疗
(1)将甲鱼池水放干,甲鱼全部捞出,每亩用生石灰50~60公斤兑水全池泼洒消毒,曝晒一天后再将水灌满。病甲鱼先每立方水用200克高锰酸钾溶液浸洗20分钟入池,再放到湿润的河沙上晒背30分钟,然后移至阴凉处。每天2~3次,连续处理2天,放回原池。
(2)将病甲鱼捞起后放在装有浓度为3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的盆里浸泡1~2小时,然后将药液稀释到3毫克/升的浓度继续浸洗,次日重复上述作法,根据病情轻重,一般处理3~5次就可以移到隔离池去治疗。
(3)病甲鱼根据大小不同进行隔离饲养,每隔5~6天用3~4毫克/升漂白粉遍洒一次,反复3~4次,约一个月后放回原池。
(4)将池水放到25~30厘米,然后按每立方米水40克用量的土霉素泼洒,保持2~3天药液浓度。或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等投喂,投喂方法是每公斤体重第一天用药0.2克,第二至第六天减半,连续2~3个疗程。
(5)病重的甲鱼注射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按每公斤体重注射20万国际单位,连续2天,第2天减半。
(6)或链霉素液浸洗病甲鱼48小时,然后放隔离池暂养,浸洗3~5次,直到痊愈后再放回地塘。发病较严重的甲鱼,可采用链霉素进行腹腔注射,剂量为每公斤体重注射20万国际单位,注射部位在背甲和后腿交界之处。
(7)用鳖速康20~40毫克/升全池泼洒,每天一次,并常换水,2~3天后即可停止死亡。

甲鱼养殖技术常见病疖疮病的防治方法



鳖疖疮病又称鳖穿孔病、洞穴病,是由嗜温气单胞菌、产菌、普通变形菌、勒氏假单胞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摩氏摩根菌等多种细菌感染引起。
(一)病原
肖克宇等(1991)报道,疖疮病的病原为嗜温气单胞菌(叫点状气单胞菌点状亚种),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极端单鞭毛;为化能异养菌,有呼吸和发酵两种代谢;细胞色素氧化酶、过化氢接触酶、精氨酸脱羧酶试验阳性;尿素酶、赖氨酸脱羧酶、乙酰甲基甲醇试验阴性;发酵葡萄糖、甘露醇、蔗糖、阿拉伯糖产酸产气;对弧菌抑制剂(0/129)不敏感。
原丽(1993)、孙佩芳等(1996)、毛宁等(1998)、王高学等(1998)报道,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
齐彩霞等(1995)、李庆乐等(1998)报道,病原为产碱菌,革兰氏阴性球杆状或球状,单或双排列,个别3-6个细胞相连成短链状;以数根衰退的周毛运动;严格好氧,41℃弱生长,分解鳖甲能力弱,牛乳产碱,在pH4.5中不生长。
孙佩芳等(1996)、王高学等(1998)报道,病原为普通变形菌,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周生鞭毛,于28℃培养24小时营养琼脂平板表面有泳动现象,不发光,不产生色素;氧化酶阴性,苯丙氨酸脱氨酶阳性,发酵葡萄糖产气,发酵蔗糖、麦芽糖;不发酵纤维二糖、阿拉伯糖及乳糖;精氨酸双水解酶、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阴性;液化明胶。
李庆乐等(1998)报道,病原还有勒氏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勒氏假单胞菌,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极生单鞭毛;此菌能分泌黏液形成分枝状的菌胶体,菌被包在其中,形成假鞘状菌群;琼脂斜面培养为刺毛状;严格好氧,41℃生长好,51℃不生长;pH4.5-9.0生长;在肉汤中整个稚鳖背甲被分解成薄膜状,散发出角蛋白的烧焦味;硝酸盐还原、水解淀粉、葡萄糖、蔗糖、果糖、阿拉伯糖均为阴性。枯草杆菌为革兰氏阳性杆菌,鞭毛侧生;孢子中生,椭圆形或柱状;菌落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4毫米,灰白色,表面起皱;在液体培养基轻度混浊或不混浊,有瓣膜状沉淀,表面形成较厚、皱褶、完整的膜;琼脂斜面培养为刺毛状;好氧,分解鳖甲能力中等,51℃生长,pH4.5不生长;明胶水解、葡萄糖产酸、乙酰甲基甲醇试验阳性。
马有智等(2000)报道,病原为摩氏摩根氏菌,革兰氏阴性球杆菌,有动力;葡萄糖发酵型产酸微量产气,氧化酶阴性,不利用柠檬酸盐;乳糖、麦芽糖、蔗糖、乙酰甲基甲醇试验、赖氨酸脱羧酶、精氨酸双水解酶阴性;甘露醇、木糖、吲哚、产生硫化氢、液化阴胶、鸟氨酸脱羧酶、尿素酶阳性。
(二)流行情况
全国各地部有发生,在大棚养殖中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传染性强,流行时间长,发病率从20%-90%,各生长期都受害,尤以稚鳖为严重,死亡率高。
(三)症状
病鳖首先在颈部、背部、腹部、四肢长有1个或数个芝麻大小以至黄豆大小的淡黄色或白色疖疮,接着逐渐扩大并向上突起,四周红肿,最终表皮破裂。此时用手挤压四周可压出带有臭味的黄白色颗粒或脓汁状的内含物,有的黄白色颗料易被压碎,或放入水中即自行分散为粉状物;随病情发展,内含物会自行脱落,留下1个空洞,故又叫穿孔病、洞穴病,但一般未到此时,病鳖已大多数死亡,尤其是幼小的鳖。病鳖似乎全身不适,不进食,活动减弱或静伏于池四周岸上或食台上,并逐渐消瘦,最后四肢和头不能缩回,衰竭而死,有的病鳖因病原菌侵入血液,迅速扩散全身,呈急性死亡。
(四)诊断
(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2)由嗜温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可采用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研制建立的致病性嗜温气单胞菌检验规程进行检测。
(3)由其他病原菌感染引起的,要进行确诊,则必须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
(五)预防措施
(1)养鳖场地、水体、工具、食台都要进行清扫、消毒。池底需先清除过多淤泥。
(2)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3)培育优良、健壮的鳖种。
(4)加强饲养管理,投喂营养全面、优质的饲料,泼洒养殖保、玉垒菌等,保持环境优良、稳定、提高鳖抵抗力。
(5)注射灭活菌苗进行预防。
(六)治疗方法
(1)外泼消毒药,共泼2-3次,每次间隔1-2天。
(2)同时内服药饲,每千克饲料加治鳖灵1号6-10克,拌匀后投喂,连喂5-7天,或停止死亡后再继续投喂1-2天。在饲料中加些粉碎的新鲜动物肝脏,以提高诱食性;如能再添加些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则疗效更好。
(3)病情严重的鳖已不吃食,应将病鳖捕起,将病灶处洗干净,再涂上治鳖灵1号;同时注射治鳖灵2号,每千克鳖注射3毫升,放在已消毒过的地方进行隔离饲养。如在3天内尚未治愈,可再注射1次。
(4)治愈后隔2天,泼1次生石灰,将水调成弱碱性。再隔2天,泼养殖保、玉垒菌,同时继续做好预防工作。

甲鱼养殖常见病蠕虫病防治技术



一、病原
由蠕虫寄生在鳖肠道内,引起鳖肠穿孔或肠堵塞而死亡。这类蠕虫有6种:①贝居腹盾吸虫,血红色,虫体大小(1.5~4.5)毫米×(1.16~2.57)毫米,常寄生在鳖肠壁内,造成肠壁穿孔,穿孔处用镊子一挤可挤出虫体。寄生部位周围组织发炎;②东方簇盾吸虫,虫体淡红色,圆筒状,前端稍细削,后端钝圆,肉眼可见,虫体大小6.5毫米×2.5毫米;③短肠细孔吸虫;④福建细孔吸虫;⑤链蛇后穴吸虫;⑥绦虫。
二、流行情况
绦虫病在河南有发现,盾腹吸虫病在浙江、湖北、湖南均有发现。其它蠕虫引起的病在各地也有发现。它们的传播媒介是软体动物,所以投喂螺蛳的池塘多发此病,已发现因吸虫大量寄生而堵塞肠道,使肠穿孔的病例。
三、病症
寄生蠕虫的病鳖外观一般无明显症状,但行动迟缓,反应迟钝,食欲不振或拒食。解剖可见肠肿胀或穿孔,穿孔处周围组织发炎,用镊子或手可挤出虫体,剖开肠道,可见虫体完全堵塞肠道,长的虫体可达30~50厘米。
四、防治措施
1.预防办法:①不从疫病区引种;②池水放养前要彻底消毒,养殖期间要定期消毒;③入池水源要用筛绢网过滤;④池底不要留有大量螺蛳或小螺;⑤不喂鲜活螺蛳,改为煮熟投喂。
2.治疗方法:①病情严重的鳖填喂肠虫清,剂量为每次每千克鳖体重喂0.2克,共喂2次,间隔7~10天,用药后1周可见效;②发病池拌饵投喂敌百虫,每天每千克鳖体重用量为0.1克,连喂6天。

罗非鱼养殖常见病小瓜虫病的防治技术



1.病原和症状:病原体为多子小瓜虫,它的形态在幼虫期和成虫期有很大差别。幼虫期的虫体一般呈椭圆形,前端尖,后端钝圆,体长33~54微米,体宽19~32微米,前端有乳头状的突起,称“钻孔器”。全身密布纤毛,在后端长出一根特别粗的纤毛,长度为纤毛的3倍。另有“6”字形的胞口,大核圆形,小核球形,虫体前半部有1个伸缩泡。成虫期的虫体呈卵圆形或球形,长0.3~0.8毫米。周身着生短小均匀的纤毛。前端腹面有一胞口,体中部有一马蹄形的大核,小核不易见到。原生质内常有大量的食物粒和许多小伸缩泡。此病对个体小的罗非鱼和鱼种危害最大,往往大量寄生,引起大批死亡。小瓜虫侵入鱼的皮肤和鳃的上皮组织,以寄生的组织细胞作营养,引起鱼体组织发炎,形成白色的囊泡。严重时,在皮肤和鳍上肉眼可见到许多白点状的囊,并覆盖着白色的黏液层,因此称为“白点病”。在鳃上寄生时,除组织发炎外,并有出血现象,使鳃呈暗红色,还可使某些组织坏死。

2.防治方法:发病池可用3%~5%的食盐溶液药浴。但小瓜虫经药浴后,只脱落,并未杀死,故药浴后的水应弃去,否则将重复感染。


甲鱼养殖常见病溃烂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



又叫腐皮病。
1.病原: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
2.症状:病鳖体表各处溃烂,严重时脚爪、头部前端及裙边都可以烂掉,颈部烂成一个个大疙瘩,并可烂及骨骼。
3.流行情况:全国养鳖地区均有发生,自稚鳖至亲鳖均受害,常引起稚鳖、幼鳖大批死亡。成鳖、亲鳖患病后,往往病程较长。当环境改善、经治疗后,溃烂处可形成痂而痊愈。
4.诊断: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5.防治方法:外泼含氯消毒药1~3次,每次间隔1~2天,每千克饲料中加鳖治灵1号6~10克拌匀后投喂,每天投喂2次,连喂5~7天。已失去食欲的重病鳖,可在体表病灶处涂鳖治灵1号,同时在后腿肌肉或腹腔注射鳖治灵2号,每千克鳖注射3毫升并隔离饲养。严重的病鳖在注射3天后尚未痊愈的,可再注射一次。治愈后隔2天洒一次生石灰,将水调成弱碱性。再隔2天泼多福可乐和玉垒菌。

泥鳅养殖常见病小瓜虫病的防治技术



泥鳅养殖过程中平时经常见到的主要以指环虫、三袋虫和车轮虫为主,杯体虫也较常见,其他各种寄生虫就很少见到了。但从6月份开始进,赣榆区墩尚镇养殖户放养的泥鳅苗种却经常会见到小瓜虫,如果治疗不及时还会引起大量死亡。



小瓜虫适宜的生长繁殖水温为15-25℃,当水温低于10℃、高于28℃时,小瓜虫发育迟缓或停止,但由于泥鳅苗种是从全国各地向赣榆区墩尚镇集中,所以温度差异较大,入塘泥鳅苗种携带小瓜虫也就不足为奇了。

症状与治疗:小瓜虫量少时,泥鳅会聚集在网边,而且驱赶不散,不久就开始对网边摩擦,泥鳅开始有少量肿鳃破嘴,开始有漂浮水面的病鳅。当小瓜虫大量寄生时,泥鳅出现特别严重的烂鳃腐皮烂尾等现象,使用外泼消毒药不见好转还越来越多漂浮在水面上,消毒药用得越多,泥鳅死亡也越大,所以,对泥鳅进行镜检时一定要仔细察看,千万不要小看此虫。发现小瓜虫要及时用“白点瓜虫清”杀灭,可连续使用3~4次,然后再及时用硫醚沙星消毒,泥鳅很快就会稳定下来。

预防措施:1、彻底清塘,晾晒塘底,杀灭寄生虫卵。2、外运来的苗种及时检验或直接使用白点瓜虫清外泼抑制虫体繁殖。

注意事项:检查到泥鳅患了小瓜虫病后,此塘内千万不要用食盐、硫酸铜等药物外泼治疗,否则不但不能杀灭虫体,反而会加速虫体脱离泥鳅,沉入塘底,形成包囊,产生更多的幼虫,引起泥鳅发生更大的死亡。


甲鱼养殖常见病感冒病防治技术



一、病因
鳖是变温动物,其体温随水温、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当水温、气温骤变时,会引起鳖内部各器官活动失调,而患感冒。一般稚、幼鳖在一昼夜间适应的温差为2~3℃,成鳖为4℃,超过这一温差就会感冒。在日常管理中,易出现水温骤变的情况有:换水或加注新水中,新水水温过低,加得太多,易使池水下降太快、太低;工厂化养殖控温设施不合理,水温忽冷忽热;长途运输过程中空调车温度降低幅度太大或受热等等。
二、病症
鳖患感冒时表现出的症状有:进食量下降活动缓慢,反应迟钝,时常抬头向上方伸展,严重者爬上晒背台、饵料台不食不动。鳖的感冒,往往并发肺炎症,解剖可见肺部发黑、溃烂、局部穿孔。稚鳖发生肺炎病,肺部囊肿,死亡前往往漂浮水面之上不能下沉,经过2~3天将死亡。
三、防治措施
1.预防方法:平时注意水温变化不宜太大,运输时不用空调车,每次换水不要超过池水的1/2,倒池时要保持两池水基本同温。
2.治疗方法:发现病鳖,及时捞出,注射柴胡注射液一支,饵料中添加感冒伤风胶囊,连喂2~3天;病情严重者,同时注射柴胡和硫酸庆大霉素或鱼腥草注射液,饵料中添加感冒伤风胶囊,一般2~3天见效。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60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