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鸡免疫方法和疾病防冶

三黄鸡饲养周期短,任何疾病一旦发生即使得到控制,到出售前往往也来不及恢复,因此必须立足于卫生防疫,要有防重于治的观念。

①实行全进全出制

就是同一栋鸡舍或鸡场一次只进同一批雏鸡,饲养同一日龄鸡,并且在同一天全部出场,出场后彻底清扫、清洗、消毒,然后将鸡舍空闲密闭一周以上,再接养下一批雏鸡。由于在鸡场或鸡舍内不存在不同日龄鸡群的交叉感染机会,切断了传染病的流行环节,从而保证了鸡群的安全生产。

②做好消毒工作

要对三黄鸡鸡舍及舍内设备进行彻底的消毒;人员、车辆进出均应消毒;每周至少1次带鸡消毒,定期清理消毒鸡舍周围的环境,加强垫料管理,保持垫料干燥、无霉变。

③制定合适的免疫程序

I-3日龄用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或Ma5疫苗点眼;7日龄用新城疫苗Lasota(拉苏打)或Crone(克隆)-30或Ⅱ系苗进行滴鼻或点眼;14日龄用法氏囊苗D-78饮水或滴口:26-28日龄,用新城疫Lasota或Orone-30苗2倍剂量饮水。必要时在35日龄用法氏囊D-78再次饮水。

或者,1日龄用新支二联苗ND-H120或ND-Ma5进行点眼或滴鼻,同时用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在颈部下1/3处背侧皮下注射0.2毫升/羽;14日龄用法氏囊D-78饮水或滴口;32-35日龄再用法氏囊苗饮水一次。

④在饮水或饲料中预防性投药

用抗生素预防剂量间断性地加人饮水或料中,预防一些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相关推荐

蛤蚧敌害和疾病防冶


蛤蚧敌害的防止:

蛤蚧的敌害主要是猫和黄蚂蚁。人工饲养尤其是野外饲养的,要防止它们的危害。猫不仅干扰饲养环境,还要捉蛤蚧吃。黄蚂蚁咬伤蛤蚧,影响蜕皮,甚至因咬伤部位被感染而死亡。同时要防止蛇和老鼠窜人饲养场。

蛤蚧的疾病防治:

野生条件下蛤蚧一般不会患病,但如人工饲养时管理不当,也会发生疾病。

1.夜盲症

患有夜盲症的蛤蚧,眼球红肿、突出,日趋消瘦。患病后1520天死亡。

防治方法:

饲料中补充鱼肝油,平时经常喂些维生素A和维生素B等。

2.软骨症

患病蛤蚧软弱无力,食欲不振,活动减少,日渐消瘦。3040天后死亡。

防治方法:

饵料中增加钙的含量,如用动物骨头汤拌饵料,或在饲料中拌些骨粉。也可把蛋壳炒黑后磨成粉与饲料混和饲喂。

3.口腔(口角)炎病蛤蚧厌食,不愿活动。患病严重会死亡。

防治方法:

(1)隔离患病蛤蚧,以免传染。

(2)用0.5%呋喃西林溶液洗患处,也可用o.1%高锰酸钾溶液洗,同时喂维生素B:和维生素C,每次2.5毫克,每日3次。

(3)或用青霉素20万国际单位、0.25%奴佛卡因50毫升洗患处,并喂维生素C。

蚯蚓疾病的防冶方法


蚯蚓疾病主要有生态性疾病、细菌性和真菌性疾病、寄生性疾病等。

1.生态性疾病

此病是由于养殖床低层老化,甚至腐败,长期不透气,使大量二氧化碳产生,导致缺氧而厌氧性腐败菌、硫化菌等发生作用,使大量的硫化氢、甲烷等毒气不断溢出,造成蚯蚓逃离养殖床或背孔溢出黄色液体,迅速瘫痪,成团死亡(农药中毒的有挣扎状急死现象,不会成堆结团而死亡的)。

(1)毒气中毒症:

防治方法:

注意养殖场通风,驱散毒气,及时更换老化的养,殖床基料、清除蚓粪,垫人增氧剂,立即向蚓池喷洒清水等。

(2)食盐中毒症:

饲料中配人含盐量超过1.2%,会引起中毒反应。如直接取用腌菜厂或酱油厂废水、废料会使饵料含盐过高,幼蚓更易产生中毒反应。误食后,蚯蚓先剧烈挣扎,很快麻痹僵硬,体表无渗透液溢出也无肿胀现象,色泽逐渐趋白,且湿润。这类蚯蚓可以及时处理加工成商品蚓出售。

防治方法:

立即清除基料或饲料,大量用清水冲洗。将中毒的蚯蚓全部浸入清水中,更换清水l一2次,待水中蚯蚓再无挣扎状时,放水取出蚯蚓,放人新鲜基料中保养。

(3)酸中毒症:

这是由于基料或饲料中含有较高淀粉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在细菌作用下产生饲料酸化,造成蚯蚓体液酸碱度的失衡从而导致表皮粘液代谢紊乱,引起蚯蚓胃酸,使其食道中的石灰腺所分泌出的钙失去对酸的固有中和能力,并日趋恶化直至造成胃酸过多症。表现为拒食,离巢逃逸。约半月左右,蚓体明显瘦小,无光泽,萎缩,全部停止产卵。严重者出现全身痉挛状,环节红肿,明显缩短,粘液增多而稠,转圈爬行,体节变细、断裂,最后全身泛白而死亡。

防治方法:

可用清水浇灌养殖池,反复换水浸泡,并通风透气。用苏打水液或熟石灰进行中和。彻底更换基料,清除重症蚯蚓。

(4)碱中毒症:

主要是误施碱性水,如高剂量药物消毒水、生石灰消毒水、漂白粉消毒水以及加入未发酵的碱性基料,长期湿度大,池底长期不清除,加之通风不良,使氨氮积聚过量,pH值增高等。表现为蚓体麻痹发呆,无挣扎,钻在土表,全身水肿膨胀,最后体液由背孔涌出,僵化而死。同时引起蚓卵水解而溃裂。

防治方法:

用清水浇灌养殖池,反复换水浸泡,通风透气。将食用醋或过磷酸钙细粉以清水稀释、喷人进行中和。彻底更换基料,清除重症蚓。

(5)蛋白中毒症:

这主要是喂食过量,使蛋白质严重沉积而腐败。表现为拒食,蚓体颤栗,有剧烈痉挛状,且迅速消瘦,出现一端肿胀或一端萎缩或局部僵硬枯焦而死亡。

防治方法:

彻底清除基料,并进行消毒灭菌。疏通风道,清洗换气筒。增加纤维基料。对重症蚯蚓加强生物活性体的饲喂。

(6)萎缩症:

饲料配方不合理,或饲料成分含量单一,导致长期营养不良。温度常高于28℃,造成其代谢抑制。蚓池较小、较薄,导致遮光性不强,使蚯蚓长期受光,使体内外生化作用紊乱。表现为蚓体细短,色泽深暗,且反应迟缓,并有拒食现象。防治方法:加强生态环境的管理以及投喂的饲料多样化。将病蚓分散到正常蚓群中混养,使之恢复正常。

2.细菌性疾病

(1)细菌性败血病:

由败血性细菌沙雷铁氏菌属灵菌通过蚓体表皮伤口侵入血液,并引起大量繁殖而损伤内脏,导致死亡。它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受伤蚓接触死蚓后即会被传染。表现为蚓呆滞瘫软,食欲不振。继而吐液下痢,伴有浮肿,很快发生水解,产生腐臭味。防治方法:首先清除病蚓,以200倍病虫净水溶液进行全池喷洒消毒。每周一次;23次即可灭菌。其次,以1000单位氯霉素拌人50公斤饲料投喂,连喂3天。

(2)细菌性肠胃病:

此病由球菌如链状球菌在蚓体消化道内填殖引起的一种散发性细菌病。一般在高温多湿气候下发生。表现为初期严重拒食,继而钻出基料表面瘫软状,并频繁下痢吐液,3天左右死亡。防治方法:将病蚓群置人400倍的病虫净水溶液中,在容器内斜放一木板,让其浸液消毒后爬上木板,凡无力爬上者为染病蚓,应予废除。爬上者即取出投入新基料中养殖。也可以采用细菌性败血病一样的防治方法。

3.真菌性疾病

(1)绿僵菌孢病:

此病由绿僵菌引起。该菌适应于温度较低的环境,一般在春季和夏季发病,随着春季气温升高,绿僵菌的孢子弹射能力及萌发能力降低,致病率也随之减轻。患病蚯蚓可痊愈。但秋季正好相反,蚯蚓一旦感染,绿僵菌孢子便会在蚓血液中萌发,生出菌丝,置蚯蚓于死地。

因此,本病主要是由于基料灭菌不严所引起的,也就是基料是主要的感染源。初期症状不明显,当发现蚓体表面泛白时,蚯蚓已停食,几天后便瘫软而死。尸体白而出现干枯萎缩环节,口及肛门处有白色菌丝伸出,布满尸体表面。

防治方法:

首先清除病蚓,更换养殖池和基料。其次,用100倍病虫净水溶液喷洒蚓池壁,全面灭菌。特别在春秋时节更要消毒灭菌。一般隔lo天以400倍病虫净水溶液喷洒池一次,剂量为每平方米500一l000毫升。每周以KX电子消毒器杀菌一次,每次开机30分钟,并用塑料罩盖住蚓池杀菌。

(2)白僵病:

此病由白僵菌感染所致。但该菌对群体蚓威胁不大。只是当该菌在生长过程中分泌出毒素时才可致蚯蚓于死地。表现为病蚓暴露于表面,体节呈点状坏死,继而蚓体断裂,很快僵硬,逐渐被白色气生菌丝包裹。发病时间为56天。

防治方法:同绿僵病的防治。

鸡大肠杆菌病的症状和防冶方法


鸡大肠杆菌病病原为某些血清型的大肠埃希氏杆菌,可使各种禽类以腹膜炎、卵巢炎为特征的传染病。

流行特点:

鸡大肠杆菌病对鸡易感,各种年龄鸡均能发病,但以4月龄以内的鸡发病较多。本病可经卵垂直传播。带菌种蛋在孵化过程中可能出现死胚,孵出的雏鸡多为隐性感染,若遇到某些降低抵抗力的因素时即可发病。水平传播可以通过被大肠杆菌污染的饲料,饮水,垫草,空气等传染媒介,经消化道,呼吸道,脐带及皮肤创伤等途径感染。大肠杆菌病常继发沙门氏杆菌病,使病情更加复杂,死亡率增高。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不良都是促使本病发生的诱因。

鸡大肠杆菌病的症状:

(1)急性败血症:6-10周龄的肉鸡常发生此病,幼雏夏季多发。病鸡表现呼吸困难,

精神不振,下痢,粪便呈白色或黄绿色,食欲减退或拒食,腹部涨满。死亡率一般为5%-20%。

(2)雏鸡脐炎:主要发生在出壳初期。病雏脐孔红肿并常有破溃,后腹涨大,呈红色或青紫色。粪便黄白色,稀薄,腥臭。病雏精神萎顿,拒食。

(3)卵黄性腹膜炎:产蛋鸡腹气囊受大肠杆菌感染发生腹膜炎和输卵管炎,输卵管变薄,管腔内充满干酪样物,输卵管被堵塞,排出的卵落入腹腔。病鸡产卵停止,鸡冠萎缩呈紫色,后腹部胀大下垂,直立呈企鹅姿势,逐渐消瘦死亡。发生广泛性腹膜炎,肠腔脏器发生粘连,有大量腹水。

(4)全眼球炎:常为单侧性,散发。表现眼睑肿胀,流泪,羞明,角膜混浊,甚至失明。

诊断:

鸡大肠杆菌病的临诊症状与病理变化与多种疫病(雏鸡白痢,副伤寒,霉形体病,马立克氏病)有相似之处的,不易区别。常见是大肠杆菌与其他细菌混合感染。除了典型病例根据症状与病变作出诊断外,大多数情况下需要进行细菌学检查。

防治方法:

(1)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防疫工作,是防治本病十分重要的措施。

(2)大肠杆菌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链霉素,土霉素,磺胺类和呋喃类药物均敏感。由于长期使用上述药物,致使大肠杆菌对这些药物产生耐药性。有条件时可做药敏试验,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3)在本病发生严重的鸡场,可试用多价大肠杆菌灭活油佐剂苗。最好采用当地典型发病鸡分离出的菌株制备自家疫苗,这样可以保证预防效果。种鸡的免疫第一次在4周龄接种,皮下注射0.4-0.5毫升;第二次在18周龄接种,皮下注射0.9-1.0毫升。种鸡免疫后雏鸡可获得被动免疫。油佐剂灭活菌苗也可用于雏鸡。

鱼水霉病的症状和防冶方法


水霉病又称肤霉病、白毛病,是由水霉感染鱼体表的一种真菌病。

病原

我国常见的有水霉和绵霉两属。菌丝细长,多数分枝,一端像根一样扎在鱼体的损伤处,大部分露出体表,长可达3厘米,菌丝呈灰色,似柔软的棉絮状。扎入皮肤和肌肉内的菌丝,称为内菌丝,它具有吸取养料的功能;露出体外的菌丝,称为外菌丝。该菌对水温适应性很广,5-26℃都可繁殖,但最适宜繁殖的水温为13-18℃。

症状

水霉菌最初寄生时,肉眼看不出病鱼有什么异状,当肉眼看到时,菌丝已在鱼体伤口侵入,并向内外生长,向外生长的菌丝似灰白色棉絮状,故称白毛病。向内生长的内菌丝深入鱼的皮肤组织内。病鱼焦躁不安,常出现与其他固体磨擦现象,以后患处肌肉腐烂,病鱼行动迟缓,食欲减退,最终死亡。在鱼卵孵化过程中,也常发生水霉病。可看到菌丝侵附在卵膜上,卵膜外的菌丝丛生在水中,故有卵丝病之称,因其菌丝呈放射状,也有人称之为太阳籽。

流行情况

鱼水霉菌,存在于一切淡水水域中。它们对温度适应范围广,一年四季都能感染鱼体,全国各养殖区都有流行。各种饲养鱼类,从鱼卵到各龄鱼都可感染。感染一般从鱼体的伤口入侵,在密养的越冬池冬季和早春更易流行。鱼卵也是水霉菌感染的主要对象,特别是阴雨天,水温低,极易发生并迅速蔓延,造成大批鱼卵死亡。未受伤的鱼体不感染,该病是一种继发性感染的真菌病。

防治方法

(1)在捕捞、搬运和放养等操作过程中,勿使鱼体受伤;同时注意合理的放养密度。

(2)鱼池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

(3)最好不要用受伤的鱼作亲鱼,亲鱼进池前用1%孔雀石绿软膏或磺胺药物软膏涂抹鱼体。

(4)孵化鱼卵时,每隔6~8小时在孵化器中加孔雀石绿溶液一次,使孵化用水呈淡绿色,一直到鱼苗孵出为止,可以减少肤霉菌的感染和提高孵化率。

(5)用3-4%的食盐水溶液浸洗病鱼5分钟。

(6)用1%小苏打加入1-3%食盐水溶液浸洗病鱼。

(7)用漂白粉每立方米水用0.5克全池泼洒。

鸡马立克氏病的症状和防冶方法


病原:

鸡马立克氏病的病原是鸡疱疹病毒,病之特征是以淋巴细胞浸润和肿瘤形成。

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感染鸡和火鸡。日龄越小易感性越高,

1日龄雏鸡比10日龄以上雏鸡易感性高几百倍,蛋鸡大多在2-5月龄发病。本病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病鸡在其羽毛囊上皮细胞内复制病毒并可长期向外排毒,病毒随着皮屑和脱落的羽毛污染空气,饲料及周边环境,在较长时间内具有传染性,通过空气传播本病。本病不能经卵垂直传播。发病率一般为5%-60%,死亡率10-50%。

鸡马立克氏病的症状:

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和症状,可分为四种症状类型:

(1)神经型:病鸡运动失调,腿麻痹,不能行走,呈一腿向前一腿向后的劈叉姿势,半瘫或全瘫。

(2)内脏型:病鸡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腹泻,羽毛松乱,迅速消瘦。

(3)眼型:虹膜由黄色退成灰色,甚至浑浊。瞳孔边缘不整齐。瞳孔缩小,严重时瞳孔仅留下一个针头大小的孔,造成失明。

(4)皮肤型:在颈部和翅内等部毛囊肿大呈结节状。皮肤增厚,毛囊周围有出血斑点并呈肿瘤状。

病变:

内脏型马立克氏病鸡,解剖可见肝、脾显著肿大,表面有白色肿瘤结节,腺胃肿大;神经型多见坐骨神经肿胀、出血或胶样浸润。

诊断:

根据鸡马立克氏病的症状和病变特征可作初步诊断,用琼脂扩散试验确诊本病。

防治方法:

防止雏鸡马立克氏病毒早期感染:

日龄越小对本病的易感性越大,因此,防止雏鸡早期感染至关重要。为此,要做好孵化前种蛋,孵化器,腐化室的消毒;对育雏室,鸡笼及其用具也应彻底消毒。雏鸡出壳后24小时内用马立克氏病弱毒疫苗接种。疫苗接种后的3周内实行严格的隔离饲养,可有效地防制本病的发生。不同日龄的鸡不能混群饲养,实行全进全出饲养制度。

目前马立克氏病疫苗有血清Ⅰ型疫苗,血清Ⅱ型疫苗,血清Ⅲ型疫苗和多价疫苗。血清Ⅲ型疫苗为火鸡疱疹病毒疫苗,它是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疫苗。如果经火鸡疱疹病毒疫苗接种无效时,使用多价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怎样防冶水蛭疾病


目前,药用水蛭的来源大多是自然生长的,因自然环境的改变污染源的增加,野生水蛭的资源逐渐减少,为了满足日趋扩大市场的需求,发展人工养殖水蛭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养殖项目。

(一)保健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加强水蛭的日常饲养管理,创造适合于水蛭生活的良好条件,提高水蛭对病害的抵抗力,这是防治水蛭疾病的根本措施。

水蛭的场地要选择资源条件好,包括食物资源、水资源,同时还要考虑到向阳、保暖、防暑降温等条件。

水蛭的饵料要清洁卫生,品质优良,合乎各种营养的需要,只有食物的营养全面才能生产出合格的水蛭产品。因此提高食物质量是保证水蛭健康生长繁殖,增强抗病能力,预防疫病传染的一个基本环节。

2.选育优良品种水蛭对疾病抵抗力的强弱,是疾病能否发生及发生轻重的决定因素之一。因此,有目的、有计划地注意观察水蛭的健康状况,从中选育出抗病性较强的品种,同时注意淘汰发育慢、抗病能力弱的水蛭,使之逐渐纯化,以达到选育良种的目的。

3.遵守卫生规则卫生规则是水蛭养殖场预防措施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生产中要遵守各项卫生规则,讲究卫生,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传播。水蛭养殖场的卫生规则,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场地和用具的清洁卫生。包括饵料台、放料的器具等,要随时收集清理,不能到处乱扔。

二是养殖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衣服要保持清洁,操作前后要用肥皂洗手,进人场地要进行全面消毒等。

三是物料保存完好。包括饵料、药品等物品,应保存在严密的库房内,防止发生破损和丢失。

四是不用带有病原物或情况不明的食物作饵料,防止传播疾病。

五是时刻注意水蛭的健康情况,发现个别水蛭有可疑情况时要及时隔离观察,查明病因,及时治疗。

(二)预防措施

1.检疫引进新品种时,应将水蛭单独饲养并送交有关技术检疫或检验部门进行检疫,确认健康再与原有水蛭混养。在养殖期间,也要定期进行检疫,及时发现病情。否则将生产出不合格的产品,而蒙受经济损失。

2.消毒消毒就是消灭外界的病原体,也是对传染性疾病的一项防治措施。

根据消毒的目的,可分为预防性消毒、随时性消毒和最终消毒。

预防性消毒是为预防某些传染病的传入而进行的。每个养殖池无论发病与否,均应采取消毒措施,特别是当邻近地区有传染病发生或受到传染病威胁时,更要加强预防性消毒。

随时性消毒是在传染病已经发生时,为了防止病原的积累和散布而进行的消毒,包括场地、饵料架、用具等方面的消毒处理。最终消毒是在解除对发病水蛭场地的隔离之前,为彻底消除传染病原而进行的消毒,包括有可能被污染的物体全部进行消毒处理。

消毒的方法有多种,但常用的有机械消毒、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3种。

机械消毒:就是清洁扫除,包括洒扫、清理、铲刮、洗涤等方法,以除去物体表面的大部分病原物。物理消毒:包括日晒、烘烤、灼烧、煮沸、蒸气和紫外线灯照射等方法。例如曝晒饲料台,烘烤饲养用具,用沸水或高压蒸气消毒衣服、盖布以及用具,用紫外线灯消毒仓库等。

化学消毒:是利用化学药剂消毒,这种消毒方法应用比较广泛。常用的消毒剂有:

烧碱(苛性钠):可用l%~3%烧碱溶液趁热洗刷用具等物,然后再用清水洗净、晾干。

苏打(食用碱、碳酸钠):小型用具、工作服、盖布等物,可用2%~5%苏打溶液洗刷。消毒后的物品要用清水洗净、晾干。

漂白粉(含氯石灰):可用5%漂白粉水溶液消毒养殖场地、仓库、办公房屋等。漂白粉要密封在木塞玻璃瓶或塑料袋内,贮存于阴暗、干燥、风凉的房屋中,不可久藏。溶液要随用随配,调配和喷洒时要戴口罩。石灰乳:将生石灰(块灰)加水化开,配制成10%~20%石灰乳,可作场地和走廊的消毒剂。

福尔马林:福尔马林是含40%甲醛的水溶液,是一种杀菌力很强的消毒剂。应用时常用其稀释水溶液或蒸气来消毒用具等物。福尔马林对眼、鼻和呼吸道的粘膜有强烈刺激性,使用时必须注意安全。

冰醋酸:冰醋酸的蒸气可用于熏蒸消毒,可杀灭很多病原体。可以在放养以前,把门窗糊严,然后把冰醋酸洒在地上,立即密封熏蒸。冰醋酸的用量,含量在98%以上的,每立方米用量100毫升;含量在80%的,应增加至120毫升。室温在18℃以上,熏蒸数小时至一夜即可通风;温度较低时,需熏蒸3~5天。食盐饱和溶液:以每升水加食盐360克制成食盐饱和溶液。浸泡用具1天,再用清水洗净、晾干,有杀虫防病害的作用。

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燃烧硫黄所产生的气体。除对虫卵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外,常用以消毒被霉菌污染的用具等。消毒方法和冰醋酸基本相同,每立方米用量为3~5克硫黄。使用时,将已燃烧的木炭数块放在一个瓦盆内,放入要消毒的空间(如日光温室等),再将硫黄倒在炭火上,并立即封好门窗,密闭熏蒸24小时后开门窗通风。

岑溪三黄鸡


(一)产地与分布

岑溪三黄鸡是广西供应港澳地区的历史名鸡,是广西目前经过严格系统选育没有引进任何外来血缘的优质地方土鸡。

(二)体形外貌

身体小巧,外貌华丽,肉嫩骨细,爱啄好动。

(三)岑溪三黄鸡生产性能

岑溪三黄鸡成鸡140-150日龄体重1.3公斤,脚长6.6厘米,胫围3.7厘米,屠宰率91.3%,全净膛胸腿肌肉率47.9%。母鸡开产日龄145天,年均产蛋115枚/只,种蛋合格率98%,种蛋受精率92%,受精蛋孵化率92%。

岑溪三黄鸡阉鸡成年(180-200日龄),体重21公斤,脚长7.9厘米,胫围4.2厘米,屠宰率88.7%,全净膛胸腿肌肉率48.7%。

(一)岑溪三黄鸡育雏期

代谢能13.02-13.44兆焦/公斤,蛋白质22%-23%,钙0.79%-0.85%,有效磷0.4%-0.46%,含硫氨基酸0.9l%-0.94%,赖氨酸1.08%及色氨酸0.21%。

(二)岑溪三黄鸡生长期

代谢能11.76-13.02兆焦/公斤,蛋白质17%-20%.钙0.7%-0.75%,有效磷0.3%-0.4%及含硫氨基酸0.66%-0.72%.

(三)岑溪三黄鸡育肥期

代谢能12.6-13.02兆焦/公斤,蛋白质17%-18%.钙0.75%-0.8%,有效磷0.2%-0.25%及含硫氨基酸0.55%-O.56%.

鸡传染性鼻炎的防冶方法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嗜血杆菌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

流行特点:

自然条件下鸡对本病最易感,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但随着日龄的增长易感性增强。育成鸡、产蛋鸡最易感,本病多发生在成年鸡。寒冷季节多发,一般秋末和冬季是本病多发期。病鸡、慢性病鸡、康复鸡是本病病原的携带者。该病主要通过污染的饮水与饲料经消化道感染。在同一个鸡场不同日龄的鸡混养在一起,或新购人的大日龄鸡与老鸡饲养一起,易造成本病的暴发。该病发生的另一个特点是以低死亡率、高发病率为特征。本病在鸡场某鸡舍发生后,其他适龄鸡群几乎无一幸免。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短,在鸡群中传播快,几天之内可席卷全群。病鸡明显的变化是颜面肿胀,鼻腔有浆性粘性分泌物。其次可见结膜炎和窦炎。成年鸡可见肉垂水肿,常见一侧水肿,间或有两侧同时发生的。初期病鸡有一定食欲,随鸡群中发病数量增多,食欲明显减少。产蛋鸡发病后5~6天,产蛋量明显下降,处在产蛋高峰期的鸡群产蛋下降更加明显。产蛋下降的幅度与病后采取的治疗措施有一定关系。治疗及时可较快控制病情,缩短病程。康复后鸡群产蛋量低于或接近原有水平。育成鸡发病及时治疗可迅速恢复。

病理剖检:

致死鸡常见慢性呼吸道的病变。本病的典型病例仅引起鼻腔和眶下窦粘膜的急性卡他性炎症以及面部皮下和肉垂的水肿。早期死亡病例可见肺炎、气囊炎。

实验室诊断:根据细菌分离鉴定和凝集试验可确诊本病。

防治方法:

鸡场在平时应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鸡舍通风条件,做好鸡舍内外的兽医卫生工作。鸡场内应做到全进全出,禁止不同日龄的鸡混养。清舍之后要彻底消毒,空舍一定时间经消毒后方可让新鸡群进入。本病菌对外界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弱,一般消毒药即可消灭之。

副鸡嗜血杆菌对磺胺类药物非常敏感,它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可较快地控制本病传播,缩短病程,对整个鸡群的康复能起到重要作用。但在治疗中注意投服磺胺药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天左右为宜。或用2~3种磺胺类药物组成的联磺制剂均能取得较明显效果。投喂磺胺类药物在发病初期效果更为明显,发病初期鸡群食欲尚未明显降低,正是给药的好时机。如若鸡群食欲下降,经饲料给药血中达不到有效浓度,治疗效果差。此时可用抗生素采取注射同样可取得满意效果。链霉素或红霉素也是常用治疗药物。

康复后的鸡群仍可带菌,是传染源,对其他新鸡群是一个威胁。因此,鸡场对患过本病康复的鸡群应按时淘汰,严禁在群中挑选尚能下蛋的鸡并入其他鸡群。

目前我国已研制出鸡传染性鼻炎油佐剂灭活苗,经实验和现场应用,对本病流行严重地区的鸡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仔猪黄痢的中草药冶疗方法和痢疾冶疗药方


仔猪黄痢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通常仔猪出生后2~3天发病,3~7天内排出黄色或黄白色稀粪,腹泻,吃奶减少或停止,迅速消瘦,最后昏迷死亡。

预防仔猪黄痢,平时应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包括饲料要饲喂全价配合饲料,产房消毒要严格彻底,不留死角,母猪产后要做好接产工作,仔细消毒rǔ房rǔ头,初生仔猪应尽早吃上初rǔ。母猪在妊娠时应接种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让仔猪出生后获得很高的被动免疫抗体;给初生仔猪滴服0.5毫升大肠杆菌ZY-10菌株生物制剂。此外,在仔猪吃奶前灌喂促菌生、调痢生和rǔ康生等药物均有很好的预防效果。仔猪生后12小时内全窝注射或口服抗生素,连用数天,可预防仔猪黄痢发生。一旦发生仔猪黄痢可用氟哌酸:片剂按1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每日两次,首次加倍。注射硫酸庆大霉素按1万单位/千克体重,每日两次。痢菌净5%溶液1毫升,肌注每日两次。

也可以用中草药治疗仔猪黄痢,有以下几种处方:

处方一:南瓜藤烧灰。用于治疗仔猪黄痢(早发性大肠杆菌病)。调水喂服,每天3次,连服3天。

处方二:南瓜根自然汁。用于治疗仔猪黄痢(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每次取1酒杯喂服,每天3次,连服2~3剂。

处方三:黄连5克,黄柏20克,黄芩20克,金银花20克,诃子20克,乌梅20克,草豆蔻20克,泽泻15克,茯苓15克,神曲10克,山楂10克,甘草5克。用于治疗仔猪黄痢。按处方配药,粉碎为末,分2次喂,早晚各1次,连用2剂。

处方四:黄连、黄柏、黄芩、白头翁各30克,诃子肉、乌梅肉、山楂肉、山药各15克。用于治疗仔猪黄痢。按处方配药,共粉碎为末,分9包,每次1包,用温水调匀灌服,每天3次,连服3剂。

处方五:大蒜100克,95%乙醇100毫升,甘草末1克。用于治疗仔猪黄痢。大蒜用乙醇浸泡15天以后每次取汁1毫升,加甘草末1克,调糊供1头仔猪1次喂服,每天2次直至痊愈。

处方六:白头翁2克,龙胆末1克。用于治疗仔猪黄痢。按处方配药,共粉碎为末,供1头仔猪喂服,每天3次,连用3天。

处方七:黄连10克,苍术3克,雄黄0.3克,百草霜或茶油饼(煅炭)4.5克,醋或酸菜水适量。用于治疗仔猪黄痢(早发性大肠杆菌病)。先将黄连、苍术粉碎为末,再与雄黄、百草霜(或茶油饼炭末)混匀,密封装瓶。同时以醋或酸菜水将药粉调成糊状,用毛笔或小竹片取药涂于仔猪口内,每天1次,分2次服,连服3~4剂。

处方八:秦皮5克,白头翁3克,地榆3克,老鹳草3克。用于治疗仔猪黄痢。按处方配药,水煎浓汁喂服,每天1次,连用3~5剂。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61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