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猪胴体品质的营养因素 影响猪肉品质的主要营养因素

任何经济性状的表现,都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猪的胴体品质同样受环境与遗传的共同影响。随着国内屠宰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肉制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在屠宰过程中,往往因为管理、工艺、设备等因素对猪胴体造成不良影响,给屠宰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影响猪胴体品质的营养因素影响猪肉品质的主要营养因素。

1、能量和蛋白质水平

能量和蛋白质摄入水平是影响猪肉品质的最重要因素。适宜的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除对动物的生长肥育性能、胴体屠率和提高饲料利用率起关键作用外,还对肉品的嫩度、多汁性、风味等品质特性产生影响。

能量主要影响猪的胴体组成性状与猪肉的pH值。自由采食比限饲的动物有更多的肌肉脂肪和更好的嫩度。适当降低饲料的营养水平,可提高胴体瘦肉率。猪肉的瘦肉率、嫩度、多汁性和风味等品质都与脂肪组织有关。猪肉的风味产生于脂肪组织中的脂肪酸和水溶性物质在烹调过程中的水解反应,控制猪肉的适宜肥度,是提高猪肉品质营养调控的重点。通常认为肌肉含脂量控制在2.5%~3.5%范围内比较理想。研究表明,饲粮消化能水平降低可提高生长肥育猪的瘦肉率,降低胴体脂肪含量,提高眼肌面积,降低三点膘厚。日粮中提高能量水平,虽然一方面可以加快猪的生长速度,提高猪肉的食用口感,但是另一方面会造成肌内蛋白的沉积受阻,未被利用的能量以脂肪形式沉积于肌内、肌间及其他脂肪组织中,从而增加胴体肥度,降低瘦肉率。

日粮中蛋白质含量与猪的需要量相适应才能获得最大的蛋白质沉积量。用高蛋白饲料饲喂瘦肉型猪,可提高瘦肉率,降低肌肉含脂水平,但肉的嫩度下降。降低饲料的营养水平和限制日采食量,可明显地降低背膘厚。若与能量相比,蛋白质供应不足,瘦肉生长则会受到限制,而多余的能量便会沉积为脂肪。另一方面,如果蛋白质供应过量,多余的蛋白质则会作为能量来源,从而导致胴体的脂肪增加,降低了猪肉品质。增加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能使体重28—104kg猪的胴体背膘厚度降低,瘦肉率增加,但肌肉大理石花纹减少,嫩度下降。日粮蛋白质摄入不足可能降低胶原蛋白的合成数量,并减少胶原蛋白交联结构的形式,这可能与低蛋白质饲粮改善肉嫩度有关。研究结果发现,随饲粮蛋白质水平增加,猪胴体背膘厚度下降,瘦肉率增加;同时,肌肉大理石纹减少,肉嫩度下降。日粮中提高理想蛋白质水平可显著提高眼肌面积和瘦肉率,而皮脂率和背膘厚度趋于下降,胴体脂肪含量也显著下降,但肌肉增多。因此,日粮蛋白质的含量须与猪的蛋白质需要量相适应才能获得最大的蛋白质沉积和最佳的猪肉品质。

2、氨基酸

补充合成氨基酸可提高猪的生产性能,改善饲料转化率,减少营养物质特别是氮的排出,缓解养猪业排泄对环境的压力,并降低猪肉背膘厚度,增加眼肌面积和瘦肉率。通过补充合成氨基酸降低日粮蛋白质4%,猪的生产性能最佳,但胴体瘦肉率降低。补充赖氨酸对肌肉纤维类型没有影响,但能增加某些肌肉体积和肌纤维的直径,增加背最长肌面积,降低肌肉的多汁性和嫩度。控制好日粮中能量和蛋白质水平是改善猪肉品质的基础。生产中应根据不同品种、不同的饲料原料的利用率、不同的季节科学和消费者喜好等因素确定日粮中的能蛋水平。

3、维生素

维生素C能使猪肉颜色更鲜艳。法国农科院研究表明,在育肥猪的日粮中添加较高水平的维生素C,即100~500mg/kg.w,可使猪肉的颜色变得更鲜艳,改善猪肉的品质,尤其能改善容易产生酸性肉和苍白肉品种的猪肉。在日粮中添加250mg/kg的维生素C,可以改善猪肉的pH值和颜色,并减少PSE肉的发生。维生素C能够使机体内的水相起抗氧化作用,具有抗应激、减缓猪屠宰后pH值下降速度的功效,改善猪的肉质。

维生素E能使猪肉货架期延长。维生素E主要在抗氧化和改善肉色方面起作用,通常和硒协同作用,可明显抑制猪肉脂肪和胆固醇的氧化,提高体脂的氧化稳定性,降低滴水损失,延长鲜肉货架期。如饲粮中添加300mglkg维生素E,猪肉的pH值正常,系水力好,肉色鲜红,肉质保存期延长。法国农科院的研究表明,在育肥猪的日粮中添加lOmg、20mg和30mg的维生素E,存在猪肉组织中的维生素E含量较高,而维生素E可防止猪肉贮藏期间酮体脂肪的亚油酸氧化使肉变质,从而能延长猪肉的货架期。维生素E对因水解磷脂使肉产生异味的磷脂酶A2有抑制作用,维持了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阻止了肌浆液的流出。

猪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成分,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主要副食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消费者对猪肉品质也越来越关注。人们对猪肉不仅要求营养丰富、卫生安全,而且还要求有良好的风味。因此,如何生产出高品质、高营养价值的猪肉成为了动物科学研究重要的课题。
1.饲养方式
动物的养分供给量可直接影响其生长速度和体内蛋白质及脂肪的比例,从而影响胴体品质。欧秀琼等(1995)研究表明,猪自由采食高营养水平的日粮,能导致其肉品失水率、贮存损失率升高,pH值降低,肉质变差,饲养水平影响猪肉品质的机制尚不清楚。肌内脂肪的增加可能不是自由采食时嫩度和多汁性提高的唯一原因,内质的改善可能与生长速度快有关。在一定范围之内,饲喂水平越高,动物的生长速度越快,肌肉内脂肪含量越高,肉质就越好。
2.能量和蛋白质水平
能量和蛋白质摄入水平是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动物的生长肥育性能和胴体瘦肉率起着关键作用。动物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能量和蛋白质的利用有很大差别,因此,根据不同阶段的代谢特点配制合适的能量、蛋白质水平的饲粮,既能充分发挥机体生长潜力,提高日增重及瘦肉率,又能有效地降低饲料成本。饲粮能量和蛋白质的水平除了影响瘦肉率外,还对肉的风味、嫩度、多汁性等特性发生影响。
饲粮蛋白质和氯基酸(尤其是氨基酸)水平对猪生长速度、瘦肉和脂肪沉积率的影响巳有不少研究。Mcclaim研究表明,日粮蛋白质摄人不足可能降低胶原蛋白的合成数量,并减少胶原蛋白交联结构的形式,这可能与低蛋白饲粮改善肉嫩度有关。龚月生等研究了瘦肉型生长猪的赖氨酸需要量时指出,以棉仁饼为唯一蛋白质饲料,添加合成赖氨酸,使饲粮中赖氨酸实际含量达0.69%,可提高猪肉胴体品质。随饲粮理想蛋白水平的提高,眼肌面积和瘦肉率趋于增加,皮脂率和背膘厚趋于下降,肌肉脂肪含量和大理石纹评分显著下降,肌肉pH值、肉色评分、滴水损失和失水率无明显影响。生长肥育猪60kg重前后饲粮的理想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4%和l2%,可获得较好的猪肉品质。
营养学研究表明,日粮中蛋白质含量对胴体成分有着显著影响。日粮中蛋白质含量与猪的需要量相适应才能获得最大的蛋白质沉积量。若与能量相比,蛋白质供应不足,瘦肉生长则会受到限制,而多余的能量便会沉积为脂肪。总之,能量与蛋白质水平必须保持一定比例,才能对猪胴体品质有所改善。
3.脂肪
饲粮脂肪不仅影响胴体脂肪的数量而且影响脂肪酸的形成,从而影响猪肉食用品质,猪肉脂肪酸的组成在很大程度上受饲粮脂肪酸种类的影响。饲喂不饱和脂肪酸可增加胴体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使体脂变软。猪肉的瘦肉率、嫩度、多汁性和风味的等品质都与脂肪组织有关。猪体脂肪中脂肪酸组成受日粮类型和饲料脂肪性质的影响较大。若给猪饲喂含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的饲粮,就会得到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的胴体。如果胴体中饱和脂肪酸比例高,脂肪硬度就大,脂肪就容易成型和储存。反之,如果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越高,胴体中软脂比例就越大,产品越不容易成型,而且易发生氧化,产生异味。
饲喂CLA能增加腰肉大理石纹评分和硬度,并能降低脂质的氧化。日粮补饲CLA使猪肉肌间脂肪增加.系水力提高;并使猪肉脂质氧化降低,脂肪酸组成发生变化,色泽的稳定性提高。补饲CLA具有使背最长肌的氧化稳定性增强的作用。
4.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
对猪肉肉质影响较大的矿物质元素主要有铬和硒镁等,维生素是VD,VE,VC等。
4.1铬铬可作为一种抗应激物来减少动物应激而提高肉质。铬增加了肉的嫩度,提高了背最长肌中的眼肌面积和肌间脂肪的含量。铬还能促进脂肪的分解和蛋白质的合成.降低脂肪总量和脂肪率有机铬参与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代谢,进而提高胴体组成、改善肉品品质、加强动物的抗应激作用。应激会对猪肉品质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提高机体对于应激的抵抗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猪肉的质量。
4.2硒作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CSH—PX)的组成成分起着抗氧化作用,通过防止脂质过氧化的发生来提高肉质。它与维生素E、维生素C等共同作用,能显著降低猪背最长肌的滴水损失。
4.3镁Souza等(1998)研究了微量元素镁对猪肉品质的影响表明,日粮中添加高水平的MgAsp、MgSO4和MgC12可明显降低胸长肌滴水损失。但VanLaack的研究未发现Mg对肉质的改善作用,并认为可能与猪的遗传基础不同有关。
因此,日粮添加镁可以改善猪肉品质。这在近期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日粮添加镁,提高终点pH,增加系水力,降低PSE猪肉发生率。
镁是机体和肌肉组织中含量丰富的矿物元素,它促进细胞对氨基酸的吸收和利用率,维持肌肉适当的PH值。钾和镁还一起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宰前添加镁离子可提高猪肉的亲水力,肉色及降低PSE肉的发生。
此外,锌和锰也是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激活剂,提高饲粮中Zn和Mn的水平也有助于防止PSE猪肉的产生。
4.4VcSoraya报道,宰前4h给猪补充维生素C可以提高保水性并改善肉色。但关于短期补充维生素C的效果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维生素C参与体内抗氧化反应;参与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羧化反应;参与体内肉毒碱的合成;阻止体内亚硝胺的合成;减轻重金属离子对动物的毒害作用;减轻动物VA、VE和维生素B族不足而引起的缺乏症
4.5VE维生索E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维生素E还能有效抑制猪肉中高铁血红蛋白的形成,增强氧合血红蛋白的稳定性。从而延长鲜肉理想肉色的保存时间。
4.6VD3粮中添加VD3可促进钙离子通道开放,加速钙进入骨胳细胞,刺激骨钙的动员,提高背最长肌中钙的含量,从而提高肌肉嫩度。VD3对猪肉的嫩度没有影响,但是滴水损失减少,肉色得到改善,其中作用原理还不清楚。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型添加剂如有机铬、低聚寡糖等在饲料工业中开始逐渐应用起来,这使得肉质调控的营养措施更为有效和广泛。因此,在配制饲粮时,除了满足猪的营养需要外,还必须考虑影响猪肉肉质的营养因素。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饲养方式、能量、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及维生素都是影响猪肉品质的主要营养因素。为此,在生产实践中,应该提供理想的饲养和环境条件、正确使用添加剂,以保证理想肉质的形成,获得营养丰富、卫生安全、良好的风味的高品质的猪肉。

扩展阅读

改善猪肉品质的方法 改善猪肉品质的措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肉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猪肉不仅要卫生,而且还要口感好;另一方面,猪肉销售商也对猪肉品质提出了特殊的要求——红润的颜色,最少的水份损失,更长的货架寿命。但是,随着良种猪的推广和饲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抱怨肉质粗糙、苍白、食之无味等等,能否满足以上要求直接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影响肉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遗传、环境、营养等。猪肉品质的降低主要是表现不同程度的PSE肉,PSE肉是经过一系列变化,使肉变成发白、柔软、湿润。下面一起具体了解一下:改善猪肉品质的方法改善猪肉品质的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

饲养猪只的品种、采食情况以及卫生状况等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猪只的胴体和猪肉品质。

1.1品种因素

近几年,我国猪只饲养场饲养的猪只品种当中,杜洛克猪是比较受欢迎的,杜洛克猪不仅仅生长的速度快,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相比于其他品种的猪只,杜洛克猪还具有相对比较高的肌内脂肪含量,而且肌内脂肪和口感呈正相关。杂交品系的猪群当中,伴随杜洛克血系的增长,杂交品种猪只的生长速率也随之上升,还能改善猪只的背膘厚度、肌内脂肪含量以及口感,避免白肌肉(PSE肉)的产生。

1.2采食情况

目前主要研究猪只自由采食与限饲两种饲喂方式对肉质产生的不同影响。综合多个研究结果可知,采取自由采食方式进行饲喂的猪只,其肉品的嫩度和多汁性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具体的原因尚不明确,其可能是猪只进行自由采食能够加快生长速度,还能提高肌内脂肪含量。研究的同时,提出了增加肌内脂肪或者是瘦肉率,并且改善猪肉嫩度的理论模型,表明改善猪肉品质能够通过操纵动物的生长曲线进行。但通过另外一个方面的研究结果可知,对猪只采取自由采食的方式相比于限饲的饲喂方式,并没有影响到猪肉的嫩度,其具体原因仍然不明确。此外,在猪只屠宰前的5个星期,以缺乏蛋白质的口粮给其饲喂,能够提高肌内脂肪的水平,继而使猪肉的品质得到改善。

1.3卫生状况

卫生状况会严重影响着猪肉的品质,猪只如果处于不一样的卫生环境中,利用营养物质具有的重分配能力也都不一样。将体重5.5~113kg的猪只,分别接受高免疫刺激和低免疫刺激处理后的屠宰情况进行比较,通过结果可知,健康状况比较高的猪只与健康状况比较低的猪只相比,瘦肉率能够提高4.7%。

卫生状况影响猪肉品质的机理如下。如果猪只生存环境的卫生状况较差,营养物质就会发生转变,由生产性功能转向于满足免疫系统的营养物质需要,这种变化会增加猪只的基础代谢率,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升高,与此同时能量需要也增高。葡萄糖会从外周组织转向特定的细胞群,然后和组织产生免疫反应。在这个过程当中,胞团子会调控胰岛素受体以及葡萄糖载体,导致骨骼肌和脂肪组织产生胰岛素抗性。所以,抑制生长速度以及合成体蛋白的速度,特别是骨骼肌生长速度的降低,便于降解更多的体蛋白,从而对于入侵的抗原产生抵御性。因为猪只的采食量下降,导致蛋白质的合成降低,反而使蛋白质降解增加,氮的需要加强,以合成急性相蛋白以及其他的免疫产物。猪只肝脏中氨基酸的运输以及摄入量增加,便于提供更多的糖异生底物能和急性相蛋白合成。氨基酸脱氨作用增强,同时会使糖原异生的底物增多,从而满足增加的碳水化合物的需求,可是增强的氨基酸脱氨作用则会增加尿氮的排泄。氨基酸的利用方式也会发生相应的转化,由用于瘦肉组织的生长转向于增加白细胞蛋白的合成、免疫细胞的生成以及免疫细胞因子的释放。这种变化表明,猪只降低对于某些氨基酸的需求量,比如赖氨酸、蛋氨酸、半胱氨酸以及精氨酸,原因也许是这些氨基酸用于瘦肉组织生长而其他氨基酸却是用于免疫产物的合成。

2、改善营养供给

2..1脂肪

猪肉中脂肪的品质与其脂肪酸组成具有密切的关系。目前,饲养者大多重视的是软脂肉,软脂肉的形成原因主要是脂肪中具有较高含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而软脂肉的产生给肉品加工造成一系列的影响。除此之外,软脂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容易发生氧化,同时有异味产生,从而导致其食用价值降低。猪只可以完整地吸收脂肪酸并且沉积于脂肪中,所以,猪肉脂肪中的脂肪酸组成与日粮中的脂肪酸具有密切的关系。现在,大多的饲养者比较重视亚油酸,猪只不能够合成亚油酸,所以常需要将亚油酸添加到猪只的饲料中,猪只将亚油酸吸收以后便会沉积在脂肪组织中,继而产生软脂肉。在英国,对于日粮中亚油酸的添加水平规定,不可以高于1.6%。另外影响肉质的因素是鱼油,饲料中添加鱼油,猪只采食以后,其肉具有鱼腥味,而且,鱼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EPA与DHA含量丰富,容易发生酸败,产生异味。肉的风味与饱和脂肪酸水平呈正向相关,但是和不饱和脂肪酸水平大多是呈负向相关。所以,将饱和油脂或者是氢化油脂添加到猪只的饲料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沉积能够降低,从而使肉质得到改善。通过许多临床实践总结可知,日粮中添加甘油同样可以改善肉质,因为甘油能够参与糖异生以及脂肪的合成,并且能够作为一种快速利用的能量物质代替糖原,供猪只在屠宰前应激时利用。在猪只采食的饲料中加入5%甘油,不会影响屠宰后45min与24h猪只肌肉的pH值,以及色度指数,但是可以减少背最长肌与半膜肌的滴水损失,以及火腿加工过程中的损失。最近,对于脂肪的研究热点是结合型亚油酸(CLA),CLA属于养猪生产中的新型添加剂,是由葵花油生产而得的脂肪酸,具有能够减少脂肪沉积的特性。饲料中加入CLA对于背膘厚度的降低具有明显的影响,减少皮下脂肪的沉积,同时使增重效率得到改善。

2..2维生素E和硒

在猪只的饲料中添加500mg/kg的维生素E,可降低氟烷基因阳性或者是携带猪的猪肉滴水损失。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不会影响肉的pH值以及口感,但能够降低肉中的丙二醛水平以及细胞微粒体与眼肌中的铁诱导氧化,从而使肉的货架寿命延长,这对于冷冻肉制品以及干胶制品特别重要。维生素E具有减少滴水损失,防止肉色因氧化而发生改变的功能,解冻冻肉之后,能够保持颜色不变。维生素E作为天然的抗氧化剂,不仅可以减少脂质氧化,还能够改善肉的颜色以及系水力。在猪只的饲料中添加200mg/kg的维生素E,肉中的维生素E水平会得到提高,从而使肉的氧化稳定性得到提高。在猪只屠宰前的4个星期将维生素E添加到饲料中,可以使其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硒作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成分,能够提高肉的抗氧化性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能够将释放的毒性氧转化为无毒的水。把硒添加到生长和肥育阶段的猪只饲料中,分别添加0.15mg/kg、0.10mg/kg即可满足猪只的需要。此外,维生素E和硒具有协同作用。

2..3维生素C

据报道,在长白×皮特兰猪的饲料中加入250mg/kg的维生素C,能够改善屠宰后45min以及24h肌肉的pH值、色度指数,减少PSE肉的产生。在猪只屠宰前的1个月添加维生素C,能够保证其作用效果。其中,肥育期猪只的饲料中添加75mg/kg水比较适宜。

2..4维生素D3

据报道,将维生素D3添加在猪只的饲料中不会影响猪肉的嫩度,但是会减少滴水损失,改善肉质,维生素D3会明显影响肉的系水力,但是具体原因尚不明确。

一、遗传因素
经过多年的工作,育种工作者基本上完成对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品种猪的选育。在生产实践中,大白猪、皮特兰、大约克、汉普夏及其杂交后代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肉质下降、肌肉发白的趋势,对肉品质有影响的两个基因是氟烷基因和RN基因。氟烷敏感基因也称作猪应激综合症(PPS)基因。许多研究结果发现肉质的主要差别为PH、颜色和系水性。氟烷敏感阳性基因和阴性基因的这些差别直接与PSE发生率有显著相关性,这可由含不同基因型肌肉代谢方面来解释。Pommier等发现PSE并不是氟烷基因的3种类型,所以,可以通过选育的办法淘汰氟烷基因阳性猪。但是氟烷基因除了会减少肉的嫩度和多汁性,使肉色变浅之外,还能明显增加胴体瘦肉率和提高生长速度,对于育种组织而言,最好的策略就是确保被屠宰的母本为氟烷基本阴性,而父本的氟烷状态能适合特定的胴体需要。RN(RendementNaploe)基因来源于一种测试方法,RN测试是一种测试化产出的实验方法,这个基因通过降低肉中蛋白质含量和降低最终的pH值导致肉品质的下降。这种猪肉成熟过程中pH值下降速度正常,但最终pH比正常肌肉要低,肉中尽管色素含量正常,但肉颜色苍白,有水分渗出,这可能是低的pH引起的。在比较了汉普夏猪和RN基因携带猪股份的相似特征之后,法国的研究者推断RN基因可能是由汉普夏亲本遗传给后代的。RN基因对猪肉中糖原含量有显著影响,又由于RN基因是显性基因,因此可用Biotech仪器测定猪肉中糖酵解的潜能,就右确定携带RN基因的猪。
二、环境因素
影响猪肉的环境因素很多,但相对于屠宰上市的猪肉而言,运输和屠宰方式是主要的环境因素。运输过程中温度过高、猪只的相互撕咬容易引起PSE肉发生。在运输前按1—2mg/kg肌肉注射氯丙嗪或肾上腺皮肤质激素,以高速激素的失调和补液。Schumn研究指出,于运输前3天给猪八戒喂含天冬氨酸盐镁的全价饲料,不仅可使猪镇静,而且还减少了PSE肉的发生。在运输过程中昼不要使用粗暴的动作和要谨慎驾驶,避免不必要的刺激。到达屠宰场后,即给予丁酰苯类衍化物如Strenil或β阻断剂如Suacron和给予适当的沐浴。淋浴一般在生猪到达屠宰场后立即进行一小时,在屠宰前在直接淋浴15分钟,水湿与舍温之差为3.5℃左右为宜。屠宰时采取适宜的电麻和放血,也可以避免PSE肉的发生。最小的电麻设备300伏、12.5安培,电麻和放血间隔应在15秒内,电麻前,将猪禁食8—12小时。公猪的气味和行为均有抑制撕咬的作用,商品猪混群时每栏放进公猪可大大减少撕咬,湿驯成熟同窝的青年公猪的气味更好。
三、营养因素
PSE肉的产生是由死后肌肉内糖原酵解速度决定的。大量的研究表明,PSE肉是由外界应激因子诱发的遗传问题,对于氟烷应激PSE肉,表现在猪体内主要是促使发生过氧化作用的自由基和降低免疫功能的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和前列腺素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都参与去除自由基,同时,铜、锰、铁、锌和维生素B2分别是这些酶的辅助因子。维生素C和维生素E不仅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抗氧化剂,维生素C还能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维生素E可降低血清中皮质醇含量,这两种营养居分可以提高免疫系统的活力。Coelho提出利用营养成分调节猪的肉质问题,铜、铁、锰、硒和锌的添加水平分别为不低于75,1000,150,0.1,175毫克/公斤,而铁的添加水平则不超过50毫克/公斤,其中20%以有机形式提供,维生素C和维生素B2的添加量都不低于毫克/公斤;维生素E则超过100IU/公斤,应在屠宰前四周喂含有上述这些微量养分的饲料。但是在生产实际中,如果饲料制造商不考虑猪的品种差异而统统在饲料中添加高水平的维生素来预防PSE猪肉的话,那么就是间接给养殖户增加成本,而对于饲养不含应激敏感基因猪的养殖户则是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所以建议饲养大白猪、皮特兰、大约克、汉普夏一类品种猪的养殖户可在出栏前3—4周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维生素B2、E、C,有利于提高出栏猪肉的品质,提高销售价格。
猪肉品质降低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只有从育种、饲养管理和饲料营养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宰前管理与肉品质量


生猪宰前的生理状况直接影响到肉品质量,宰前管理的要点是充分休息、停食饮水和减少外伤

(一)宰前休息
生猪从产地到屠宰场,由于运输工具和条件的限制,运输途中常因互相拥挤.增加了发病和死亡,在炎热季节,生猪发生中暑死亡的比例较高同时,因为经过长途运输,猪只极度疲劳,免疫机能减弱或受到抑制,导致细菌经由肠道进人血液,侵入肌肉和内脏,增加了肉品污染的机会。试验表明,经过5昼夜铁路运输的生猪,卸车后立即屠宰,肝脏带菌率为73%,肌肉内带菌率为30%;休息24小时后屠宰,肝脏带菌率降为50%,肌肉内带菌率降为10%;休息48小时后屠宰,肌肉内带菌率降为9%。

此外,过度疲劳和惊恐,加剧了生猪应激反应的程度,并会大量消耗猪体内的糖原,从而影响肉成熟过程的正常进行,降低了肉的品质(现在许多屠宰厂(场)实行快收快调快宰,生猪进厂(场)后基本上没有休息,这虽然有利于减少生猪掉膘和传染病的发生,但对屠宰加一I.和肉品质量却有不良影响因此,生猪在宰前必须给一子充分的休息,使其迅速消除疲劳和恢复健康。

(二)停食饮水
经宰前检验合格,赶人待宰圈的生猪都要停食一段时间(亦称饥饿管理),一般停食12小时。停食期间必须给予充分的饮水,送宰前3小时停止供水。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际生产过程中,对生猪采取短期的饥饿管理,既能符合卫生要求,又能节约饲料和提高肉品质量(。生猪停食并给予充分的饮水的好处是:

1.节约饲料。进入生猪胃内的饲料,需经一定时间后才能被消化吸收,猪需24小时因此,在宰前24小时停止喂食,对猪营养并无影响。另外,因宰前喂食不能充分消化吸收,还会造成饲料浪费;
2.促进胃肠内容物的排出,便于宰后解体,减少因胃肠破损,而污染屠体,也避免屠猪在放血倒挂时胃内容物从食道中倒流出来;

动物酵素营养液对保育猪呼吸道疾病的影响


在生猪生产过程中,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发生和流行日趋严重,该病多暴发于6~10周龄保育猪和13~20周龄的生长育肥猪。病猪发病率一般为30%~70%,发病猪死亡率一般为6%~14%,严重者可达20%~90%,给养殖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已成为制约养猪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本试验目的是通过在仔猪日粮中添加动物酵素营养液饲喂仔猪,观察其对呼吸道疾病的影响。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


1、材料与方法

本试验从鑫港种猪场选择28日龄的仔猪,在400头仔猪中选出40头发病猪,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有5头咳嗽、气喘严重的,15头症状轻微的,试验组有7头咳嗽、气喘严重的,13头症状轻微的。对照组正常喂养,使用泰乐菌素;试验组使用动物酵素营养液按0.5%比例混拌饲料中饲喂,全过程使用,再配合使用环保酵素消毒,环保酵素稀释300倍液每周1次,试验进行到70日龄,观察、调查记录数据。

2、结果与分析

2..1动物酵素营养液对仔猪康复率的影响

通过使用动物酵素营养液,对仔猪的呼吸道疾病的康复较好,其中,试验组中有75%完全康复,对照组中有40%完全康复,二者之

2..2动物酵素营养液对仔猪成活率的影响

本试验中,使用动物酵素营养液的试验组仔猪严重患有呼吸疾病的的7头中,有28.6%完全康复,57.1%由严重转向轻微,正处于慢慢恢复中,严重中有1头还处于缓慢恢复中。对照组严重中5头仔猪有1头死亡,1头还处与严重状态,其他3只转变成轻微的呼吸疾病,轻微中有7头处于恢复状态。

2..3动物酵素营养液对仔猪恢复情况的调理

本试验从仔猪28日龄开始到70日龄结束,喂食动物酵素的仔猪,呼吸道疾病恢复较快,从严重到轻微,从轻微到康复,仔猪活跃、皮肤红润、光亮,毛管顺,而对照组,恢复较慢,且有轻微复发的现象,出现1头死亡。


3、结论与讨论

通过喂食动物酵素营养液其仔猪呼吸道疾病影响研究发现,动物酵素营养液及环保酵素防治呼吸道疾病的效果明显好于药物防治,得出结论如下。

喂食动物酵素营养液的仔猪,康复率达75%,对照组为40%,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

使用动物酵素营养液中的试验组,仔猪没有死亡,而对照组中死亡率为5%,说明动物酵素营养液能够有效防治呼吸道疾病。

通过动物酵素营养液的使用,使得试验组中严重仔猪转变成轻微,占严重的57.1%,28.6%已经完全康复,14.3%处于严重状态。而对照组中有60%转变为轻微,还有20%处于严重状态,20%已经死亡。

从以上三个结论可以看出,动物酵素营养液及环保酵素配合使用对猪呼吸道疾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能够使仔猪在短时间内治疗疾病,快速恢复体力,提高仔猪的采食量,改善猪舍环境,替代抗生药物,使仔猪能够健康成长。

导致猪免疫失败的主要因素 防止免疫失败的主要措施


随着我国畜牧业生产的发展,畜禽养殖的规模不断扩大,动物及动物产品的生产量、流通量都迅速增加,在动物及动物产品的生产、交换和流通环节中,必然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交叉作用,这些因素均能诱发某种动物疫情的发生和流行,给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在养猪生产中,免疫失败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猪免疫失败的因素有很多,也很复杂。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导致猪免疫失败的主要因素防止免疫失败的主要措施。

1、导致猪免疫失败的主要因素

猪自身营养状况的好坏是免疫应答的主要因素。若猪的体质比较虚弱,营养状况不佳,那么猪机体的免疫力就会大大下降,进而阻碍抗体的产生。所以,为了避免猪出现营养不良,养殖户需要在猪的日粮中添加适当的维生素,进而提升猪的免疫力。

母猪的抗体。在给仔猪进行免疫注射时,若母猪抗体的水平较高,就会与疫苗的抗原进行中和,造成猪机体不能有足够的主动免疫抗体,最终导致免疫失败。除此之外,因为每个母猪抗体的水平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是造成仔猪免疫失败的原因之一。通常情况下,猪瘟以及伪狂犬母源两种抗体对幼猪的保护期仅仅为28~35d。伪狂犬病毒其感染的机理和猪瘟存在不同,因此,要尽早的占据免疫机理,尽量在3d之内注射免疫。

猪的应激因素。猪自身的免疫功能在很多时候都是受到神经、内分泌以及体液的控制,此三者的调节对于猪抗体的产生有关键的影响。过冷或者过热的环境就会导致猪的机体免疫细胞大量减少,湿度过大、圈舍的通风环境差、圈舍拥挤、猪的长途运输、饲料的突变等因素都会影响猪的应激,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猪机体的免疫功能。最终使仔猪的机体不能产生相对应的及时的免疫反应。

其他免疫的抑制性药物。近几年,随着各种技物的大量使用,包括庆大霉素、强力霉素以及四环素等都会强烈的抑制淋巴细胞的生长。地塞米松、可的松以及泼尼松等这类糖皮质的激素在仔猪身上使用会对猪的免疫应答产生很强的抑制作用。除此之外,睾丸激素以及雄激素也都会给猪的免疫应答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于一些抗病毒的药物包括干扰素等,这些会在一定程度上千扰和抑制其疫苗病毒的正常复制。因此,基于以上可知,养殖户在平日的饲养中需要科学的使用一些免疫增强剂。

疫苗自身的因素。首先抗原的含量会严重影响到疫苗的效果。一般情况下,抗原的含量越高,就会使猪记忆产生抗体的数量增多,速度也快,免疫效果也好。另外,疫苗毒株的血清型也会影响抗体的产生。若疫苗的血清型和当地流行的不相同时,就会导致免疫的保护作用是无效的。其次疫苗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抗原损失,破乳以及分层等都会使疫苗的免疫效果大大的降低,严重时会导致免疫失败。

2、防止免疫失败的主要措施

加强猪平日里的饲养管理,进而提升猪自身的健康水平。相对体质较弱的猪而言,健康的仔猪注射免疫之后能够产生更强的免疫力。因此,养殖者应在平日里加强猪群的饲养与管理。科学合理的设置饲养的密度,冬季要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夏季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适当的电解质、维生素等。

减少猪的应激作用,科学合理地选用一些免疫的增强剂。在天气闷热或者是异常寒冷时,不能给猪仔进行疫苗接种。尽可能将疫苗注射的时间安排在较为凉爽的时候;若猪仔经过长途的运输以后,不能进行疫苗的接种,一段时间之后再做疫苗的接种。在猪仔进行接种1周前后,可以在饮水中添加适当的电解多维,尽可能的减少仔猪的应激作用,进而增强仔猪的免疫效果。

免疫的操作要规范。在对猪进行免疫注射的时候,要严格的按照其免疫要求的进行操作。操作过程中一定要认真细致,注射的位置必须为所要求的皮下或者是肌肉等相对应的部位。若注射后发现漏猪,要进行及时的补疫。接种前后要用消毒水对手部进行清洗消毒,注射之后的疫苗器具在使用之后要进行及时的消毒处理,不能够随便的扔放。

选取品种优质的注射疫苗。对于疫苗的品质,抗原含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疫苗注射之后的效果。因此,在选择注射的疫苗时,尽量的选取抗原含量高的,这样注射之后抗体产生的快,能给幼仔及时的保护,同时,还能降低疫苗出现免疫的副反应。

1、猪免疫失败的原因

1.1疫苗及稀释剂质量存在问题疫苗质量不合格,或运输和保存不当、使用方法错误以及没有按规定时间和方法使用疫苗等都会导致疫苗失效,疫苗稀释剂的使用不当也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一定要科学运输、保存和使用疫苗,要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专用稀释剂稀释疫苗,以保证疫苗的质量。

1.2不同疫苗间相互干扰接种时间安排不合理,同时接种2种或2种以上的疫苗,由于不同疫苗之间会产生一定的干扰,从而影响免疫接种效果。例如,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疫苗和猪瘟疫苗同时使用,就会产生一定的干扰。

1.3免疫程序不合理猪场的免疫程序一成不变,没有从猪场实际情况考虑并根据相应的具体情况作出调整,或免疫接种项目不全面、不完善,均可导致免疫失败。

1.4应激因素动物的免疫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神经、体液和内分泌的调节,在饲养条件、外部环境突然变化时,动物会出现应激,具体表现是动物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该激素对于T细胞具有很大的损伤性,阻碍巨噬细胞的生长,增加IgG分解代谢。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对畜禽进行接种必然会影响免疫效果。

1.5母源抗体干扰母源抗体是幼龄仔猪从母猪处获取来的抗体,可通过胎盘传递和吸食初乳2种途径获取。进行首次免疫时,如果仔猪的母源抗体较高,则会干扰其后天的疫苗免疫应答,极大地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从而导致免疫失败。

1.6管理因素

1.6.1饲养管理:饲料配制不合理、营养不全面、缺乏维生素、盐分过量或饲喂发霉变质饲料等因素,都对机体免疫力产生影响,致使猪的抵抗力下降,从而影响疫苗的免疫应答效果。

1.6.2环境卫生:养殖场不重视猪舍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未制定规范的消毒程序,致使猪长期生活在脏、乱、差的环境中,这种情况下给猪注射疫苗很容易因为受到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干扰,直接降低疫苗的免疫效果,甚至诱发疾病。同时,免疫接种过程中,不按要求消毒注射器、针头等,可使免疫接种变成带毒传播,而引发疫病流行。

1.6.3药物干扰:许多药物均能干扰免疫应答,例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就能明显地损伤T淋巴细胞,对巨噬细胞产生抑制作用;氯霉素、卡那霉素、痢特灵等抗生素类药物对B淋巴细胞的增殖均有一定抑制作用,能影响病毒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在接种弱毒活疫苗前后,应停止使用疫苗敏感或损伤猪免疫功能的药物。

2对策

2.1使用优质疫苗免疫在选择疫苗时,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总结各种猪病的发病及流行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最适合的毒株和血清型,购买符合国家法律规范要求的正规厂家出售的疫苗,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中所规定的条件正确运输和保存疫苗。在对猪进行免疫前,养殖户需要最后一次检查疫苗的各项状态:首先,要核对疫苗的生产日期和有效期,判断疫苗是否在有效期内;其次,要认真对照说明书中的描述,逐瓶观察疫苗的性状,如是否纯净、是否松散、是否变质等,如有一项与说明书中的描述不相符合,即判定该瓶疫苗质量不合格,不能用于猪的免疫接种。

2.2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结合当地猪病流行情况和猪场自身的发病史及母源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可以根据猪的品种、种类及生长阶段的不同,进行针对性的免疫接种。同时,应根据免疫监测结果及疫病流行情况,及时对免疫程序作出调整。淘汰有先天免疫性缺失的种猪群。

2.3规范免疫操作不同种类的疫苗都有特定的接种剂量和接种方法,为猪注射疫苗时,要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所规定的接种方式接种疫苗。如果用连续注射器接种疫苗,要注意反复校正注射剂量。

2.4加强饲养管理

2.4.1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在接种前后3d内在饮水中添加抗应激剂,或在饲料中添加抗应激药物,以缓解和降低各种应激反应。接种疫苗时,动作要轻,尽量避免惊吓猪群。

2.4.2增加营养,确保饲料质量:饲喂全价饲料,适当增加

引起猪高烧的因素都有哪些


引起高烧的因素很多,又因为引起猪高烧的病各有特点以及各养殖户的实际发病情况又各不相同,但时下流行的只有几种。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都有哪些吧,

高热

导致猪猪发烧的原因:

1、第一种原因高温引起的发热,这种情况不用解释就是环境温度过高的问题。

解决办法:你首先要做的就是把猪转移到阴凉的地方,然后用毛巾蘸上凉水给猪做物理降温。如果有酒精的话当然是最好的。若是猪出现了中暑的症状,也可以用针刺破猪的耳朵尖放血治疗。

2、是细菌内毒素导致的猪发热,需要选用效果比较好的抗菌药物。

解决办法:比如头孢喹肟的消炎杀菌效果就比较好。然后要在猪的饮水里添加Vc来清楚猪体内的毒素,补充机体能量,让猪尽快恢复。

3、是一些抗原性物质导致的猪发热。

解决办法:在体温没有超过41摄氏度的情况下,可以选用中药柴胡注射液来退烧,然后注射免疫球蛋白来提高猪的抵抗力。切忌不要盲目给猪使用氨基比林、安乃近之类的药物,这些药物会伤害猪的体温中枢,副作用是比较大的。

哪些猪病会让猪高烧不退?

1、猪瘟引起的高烧

猪体温升高到40-42℃,持久不退;食欲减退或停食,精神沉郁,寒颤,伏卧喜睡,挤卧一堆或钻草窝;站立行走,拱背弯腰,四肢无力,行动迟缓,摇摆不稳,眼结膜发红,有脓性分泌物,先便秘,后腹泻;耳根、腹部、四肢内侧等处有指压不褪色的紫红色出血点。

病变:全身淋巴结肿大,周边出血,红白相杂呈大理石状;肾颜色变浅,表面有针尖大小出血点;脾肿大,出血,边缘有突出于表面的出血性梗死;慢性病例在大肠回盲部黏膜有钮扣状溃疡。

①、平时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消毒工作;

②、定期预防接种,为排除母源抗体(含其他获得性抗体)的干扰,可加大疫苗接种剂量(2-4头份/头);

③、猪群发生猪瘟时,应迅速对病猪进行隔离,带猪消毒,同时对病猪进行对症治疗,用高免血清,紧急注射,同时应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防止继发感染。

2、猪流感引起的高烧

潜伏期2-7天,猪体温突然上升至40-41.5℃,最高可达42℃,减食或绝食,精神沉郁,肌肉和关节疼痛,常卧地不起,呼吸加快,有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粪便干硬,眼鼻流出黏液性分泌物。猪肺疫体温可升高到41-42℃,呼吸困难,张口喘气,呈犬坐势,咳嗽,可视黏膜充血,眼结膜发炎并有脓性眼屎。在耳后颈部、腹部、四肢内侧皮肤出现红色斑点,死亡率在70%左右。

治疗:

①、柴胡和高含量的头孢噻呋钠。

②、控制继发感染,应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可防止继发感染。

3、猪蓝耳病引起的高烧

保育期及育肥猪体温升高达40℃~41℃,呼吸次数增加,咳嗽,有的猪耳、腹部发蓝,以母猪体温升高、厌食、流产、死胎、木乃伊、弱仔等繁殖障碍以及子猪呼吸症状和高病死率为特征。

4、猪链球菌病引起的高烧

哺乳猪患病最重,多呈败血性,病猪体温升高至41-43℃,眼结膜潮红,流泪,咳嗽,呼吸困难,体表有紫红色斑块。运动失调,后驱不灵活。患关节炎的病猪关节肿胀、疼痛、跛行;患化脓性淋巴结炎的病猪额下、颈部、股前等处的淋巴结肿胀。

防治:目前抗菌效果好的抗菌药物主要有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氯霉素、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噻肟、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定及新一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最好静脉给药,治疗脑膜炎时尤其应注意药物在脑脊液中是否能够达到有效的杀菌浓度。

普通型:青霉素1600万IU/d,分2-4次,或头孢噻肟钠4~6g/d,头孢三嗪4g/d,分2~3次/d,疗程10~14天;

脑膜炎型、休克型和混合型:青霉素2000~2400万IU/d,头孢噻肟钠6g/d,头孢三嗪4g/d,分3~4次/天,疗程18~24天。

5、猪弓形虫病引起的高烧

类似猪瘟和流感,猪体温升高至40-42℃,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少,严重的食欲废绝。头、耳和四肢下部有淤血斑,后肢软弱无力,走路摇晃,喜卧,咳嗽。严重时呈犬坐势。口流白沫,怀孕母猪可发生流产。

防治:本病多用磺胺类药物:每千克体重磺胺嘧啶(SD)70毫克和乙胺嘧啶6毫克联合应用,每日内服二次(首次加倍),连用3-5天;磺胺6甲氧嘧啶(SMM)60毫克,肌肉注射,每日一次,连用3-5天;

增效磺胺5甲氧嘧啶(含2%的三甲氧苄氨嘧啶)0.2毫升,每日一次肌肉注射,连用3-5天;磺胺甲基异恶唑(SMZ)100毫克,每日内服一次,连用2-3天。

6、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引起的高烧

病猪体温可达到42℃或者更高,呼吸高度困难呈犬坐或横卧姿势,腹式呼吸,咳嗽,口鼻流出带血的红色泡沫,腹部、耳尖发绀。

防治:实践中选用氟甲砜霉素肌肉注射或胸腔注射,连用3天以上;饲料中拌支原净、强力霉素、氟甲砜霉素或北里霉素,连续用药5~7天,有较好的疗效。有条件的最好做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7、伪狂犬病引起的高烧

病猪体温升高至41-42℃,有典型性的神经症状,呼吸困难,间有呕吐和腹泻;腹膜充血,间有小出血点;肾肿大,有散在出血点及耳尖发绀。

防治:

①、对感染发病的可注射猪伪狂犬病高免血清,对断奶有明显效果,同时应用黄芪多糖中药制剂配合治疗,对受威胁猪进行紧急免疫接种,主要采取预防为主。

②、种猪要定期进行灭活苗免疫,育肥猪或断奶猪也要在2-4月龄时用活苗或灭活苗免疫,猪场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措施,最好使用2%的氢氧化钠(烧碱)溶液或酚类消毒剂,猪场内要进行严格的灭鼠措施,消灭鼠类带毒传播疾病的危险。

猪高烧不退怎么办?猪场里经常会出现猪种高烧不退,不吃食,无名高热病,高热混感综合症,大部分的猪药患病发病率在50%左右,而死亡率高达50%-90%,给养猪场和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有些猪场还因此而倒闭破产!

猪无名高热病病因复杂,通常情况下为病原混合感染,比较难以控制,治疗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反复复,从而造成生长缓慢或停滞,病猪残猪和死猪增多。

猪高烧不退怎么办?

1.要做好隔离,消毒,检疫等措施,防止病毒传入。

2.加强非典型猪瘟的预防,猪瘟是引起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所以必须要确保猪瘟免疫效果控制到位。

3.选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激发感染,抗生素可以通过药敏实验来选择。

4.根据发病不同的病原,选用对症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减少发病造成的损失。

5.采用一些能增加猪体免疫力的药物,进行预防性投药或治疗,有一定的效果。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706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