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猪肉品质

减少旨肪和提高瘦肉率是近半个世纪来猪遗传育种工作的主要目标,并在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高瘦肉率的品种或品系的培育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然而,猪瘦肉率的提高对猪肉感官品质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如正常猪肉呈一种红色,瘦肉有坚实感,结构细致而无过多的水分渗出,并含有适量的大理石花纹,如果烹调适当,正常猪肉应该多汁、细嫩、营养丰富、美味可口。但是,随着肉猪生长速度的不断提高,加上各种饲养环境应激,使有些市售猪肉址现肉色苍白或深暗,水分渗出或坚硬,猪肉粗糙,且缺少风味。典型的劣质猪肉有PSE肉和DFD肉。因此,在保持较高瘦肉率的同时,如何提高猪肉的品质则成为现代养猪生产中的重要课题。

(一)劣质猪肉的产生机理

1.PSE和DFD猪肉产生的机理 Pethick等(1997)报道,猪屠宰后肌肉pH下降的速度和最终pH是决定猪肉的色泽、多汁性、嫩度的关键因素(图2-90)。肌肉pH可用猪宰后45min背最长肌的pH(pH1)和猪宰后24h头半棘肌的pH(pH2)表示。活体猪肌肉pH为7.2~7.4,屠宰后,肌糖原发生酵解,使肌肉pH下降。正常猪肉的pH1为6.0~6.5;PSE肉的ph1为5.1~5.5,DFD肉的pH2大于6.5。pH下降使肌肉系水力、肌纤维状态、折光性等改变而影响肉色、多汁性和嫩度。在活猪体内肌肉蛋白质分子带净负电荷,能够吸附大量水,且因蛋白质分子间相互排斥,肌原纤维呈舒张状态,也为水分留下了足够的空间,此时肌肉的系水力高。Swatland(1992)报道,猪宰后肌肉pH下降时,蛋白质带净负电荷的数量减少,肌肉系水力下降;肌原纤维收缩,导致水分分布改变,大量水分从肌原纤维压迫流出,且水溶性肌浆蛋白质变性并沉积在肌原纤维表面,促使肌原纤维蛋白析出,使系水力进一步下降。当pH下降到接近肌肉蛋白质的等电点(pH5.0~5.5)时,蛋白质的净电荷为零,肌肉系水力最低,食用品质最差。一般在出现尸僵时,肌肉的pH约为5.5。肌肉在熟化过程中,由于肌原纤维降解产生胺类,使肌肉pH升高,肌肉系水力也随着升高,食用品质得以改善。
正常肌肉的pH下降缓慢,肌纤维渐渐萎缩,渗出的肌浆由于肉温度下降而凝胶化,滞留在正常的肌内膜和肌细胞之间,肌肉切面无过多汁液流出。Swatland(1992)报道,PSE肉则是当肉温度还几乎未下降时,pH就过早过快地下降,使肌纤维急剧萎缩,肌内膜断裂,肌浆未达凝胶化就渗出,肌肉表面存在大量水分,使大部分照射到肉表面的光线被反射回来而使肌肉表现苍白。DFD肉由于pH几乎不变,肌纤维不发生萎缩,肌肉系水力高,肌浆保持在细胞内而肌肉表面干燥,大部分照射到肌肉表面的光线被吸收使肉呈现深色。PSE肉在蒸煮和熏烤过程中失重迅速,加工产量降低;在制作罐头肉品时,煮出的汁液、脂肪等增多,而肌原纤维蛋白的可溶性降低,肉的品质大大下降。DFD肉在烹调过程中水分损失少,食用品质优于PSE肉,但仍不宜作加工用,因在腌制过程中水分损失少,盐分渗透受到限制,从而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大大缩短了保存期。
此外,Ramsey(1990)、Wood等(1992)报道,猪肉风味和嫩度下降也与现代猪种的肌肉内脂肪(IMF)含量降低有关。Wood (1992)报道,认为肌肉内脂肪通过两方面的作用来改善肉的嫩度(表2-92),一是切断了肌纤维束间的交联结构,二是有利于咀嚼过程中肌纤维的断裂。为获得最佳食用品质,肌肉内脂肪(含量至少应达2%,高于3%时则对嫩度无明显改善的作用。也有学者(deVries和van derWal,1992)认为,肌肉内脂肪含量高,虽有利于改善猪肉嫩度,但肌肉内脂肪达2%以上时,消费者即可用肉眼观察到肌肉内脂肪,而抱怨太肥。所以,一般认为肌肉内脂肪最好不超过2%。

Cameron和Enser(1991)研究了猪肌肉内脂肪酸含量和猪肉食用品质之间的关系;Close(1997)报道,如果饱和脂肪酸和一元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猪肉嫩度、多汁性、香味及总可接受程度的评分值则高;但如果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上述评分值则低。
2.猪肉异常味产生的机理 Close(1997)、文杰(1998)、苏宁(1998)等报道,猪肉的异常味有膻味和脂类酸败味。未阉割公猪肉产生膻味的概率很高。膻味由脂肪组织中的雄烯酮和粪臭素(Skatole,3-甲基吲哚)引起。雄烯酮属于睾丸类固醇,来源于睾丸,具有尿臊味,其含量与性别有关。粪臭素是后肠内微生物降解色氨酸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粪臭素的含量也受性别的影响,未阉割公猪的代谢能力较高,肠道细胞的新陈代谢较快,所产生的细胞碎片是后肠粪臭素合成所需色氨酸的来源;性激素可抑制肝中降解粪臭素的酶,因而未阉割公猪降解血中粪臭素的能力较低。雄烯酮或粪臭素水平与公猪膻味的相关系数在0.4~0.8之间。引起膻味的阈值:粪臭素为0.20~0.25 mg/kg,雄烯酮为0.5~1 mg/kg。脂类酸败味由脂类氧化引起,所产生的醛类和醇类组成复杂的化合物,其气味和味道很难为消费者所接受。脂类氧化始于肌细胞膜和亚细胞膜上的磷脂,不仅产生异味,而且在熟肉贮存过程中产生陈腐味。由于生物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还会导致更多的滴汁损失,微生物滋生,大大缩短肉的贮存期。此外,脂类氧化不仅使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色素含量下降,有些尾产物还可引起癌变和致畸。肌肉中脂类的氧化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最主要的是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水平,当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150mg/kg以上时,脂肪就易发生氧化酸败;一般认为,含量在100~140rog/kg时,比较安全。
 (二)提高猪肉品质的营养因素

猪肉品质受遗传基因控制。研究表明,有3种基因与猪肉品质相关。一是氟烷基因(halothanegene,Hal),可引起猪应激敏感性增强,易产生PSE肉或DFD肉。若屠宰前应激时间短,猪肌肉糖原含量高,则屠宰后,糖原酵解迅速,pH下降快,产生PSE肉;若宰前应激时间较长,猪体内糖原基本上耗尽,屠宰后pH下降少,产生DFD肉。二是RN(rendement napole)基因,Warner(1997)报道,该基因可使肌糖原提高70%,蛋白质含量降低,猪宰后最终pH低(酸肉),若用于加工火腿,出肉率降低5%~6%。三是影响肌肉内脂肪含量的基因,中国梅山猪和杜洛克猪具有这种基因,Gerbens等(1996)发现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影响肌肉脂肪含量,其aa/dd/HH基因型猪,肌肉内脂肪含量高,猪肉品质好。

营养因素可缓减猪的应激,参与影响代谢过程。提高猪肉品质的营养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饲养水平对猪肉品质的影响 饲养水平直接影响生长速度和体内蛋白质及脂肪的比例。Close(1997)报道,饲养水平可改善猪肉的食用品质。与限食20%的猪相比,自由采食的猪所产的肉更嫩。美国肉类与家畜研究委员会(MLC)及Wood等(1992)报道,在20~80kg阶段,自由采食组的生长速度可提高20%,瘦肉率下降,肌肉内脂肪含量提高,猪肉品质及肉嫩度均得到改善,其次是多汁性,但对风味无影响。肉质提高的原因可能是提高了肌肉内脂肪比例和瘦肉的沉积所致。Warkup和Kempster(1991)认为,瘦肉的快速沉积是最重要的原因。瘦肉沉积快,意味着蛋白质快速周转,肌纤维降解酶系活性升高,从而改善嫩度。Aberle等(1981)认为,猪生长速度快时,肌肉内新合成的胶原蛋白比例高,即盐溶性胶原蛋白含量高,因其交联程度小,溶解性高,猪肉嫩度得以改善。

关于能量水平对猪肉品质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Hall和Hunt(1982)报道,能量水平对胶原蛋白总量的影响很小,但可显著影响盐溶性和酸溶性胶原蛋白的比例及胶原蛋白的交联程度。Wu等(1981)报道,饲以高能日粮时,提高了牛背最长肌中胶原蛋白的溶解性。Aberle等(1981)报道,低能饲粮可降低牛肉胶原蛋白的溶解性,从而导致牛肉嫩度下降。
有关饲粮蛋白质和氨基酸摄人量对猪肉食用品质的影响研究较少。Goerl等(1995)研究饲粮蛋白质水平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发现(表2-95),随饲粮蛋白质水平增加,28~104 kg体重猪的胴体背膘肌肉大理石纹及肉嫩度下降,而瘦肉率增加。可见,蛋白质不足能显著地改变猪肉的食用品质。其原因可能与肌肉内脂肪含量的升高和低蛋白饲粮促使体内蛋白质周转加快有关。日粮蛋白质摄人不足能降低胶原蛋白的合成量,并减少胶原蛋白交联结构的形成,这可能与低蛋白饲粮改善肉嫩度有关。但Goerl et a1.(1995)的试验在改变饲粮CP水平时,是否注意了各饲粮的氨基酸保持比例一致,尚不清楚。
2.日粮脂肪水平对猪肉品质的影响 目前,人们试图从两个方面调控猪肉中脂肪酸组成。第一,增加猪肉中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含量,降低饱和脂肪酸量;第二,提高猪肉中-3多不饱和脂肪酸[-3 PUFA(参见脂肪与脂肪酸)下同]含量。Irie等(1992)、Larick等(1992)报道,-3 PUFA可预防人类心血管疾病的产生。有助于脑的发育。但Irie等(1992)报道,随着猪肉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增加,猪胴体脂肪变软,脂肪氧化酸败程度增加,猪肉产生鱼腥味等,从而引起品质下降。Overland等(1996)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0~100 kg阶段,饲粮中添加1%或3%鱼油对猪的生长性能、瘦肉率、胴体脂肪等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增加脂肪中多不饱和脂肪酸(C20:5,C22:5,C22:6)的含量,脂肪异味和臭味增大,而且随着鱼油的用量增加更加明显。从10~60 kg添加鱼油,60 kg以后换为3%大豆油,仍然显著增加胴体脂肪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异味和臭味程度。

既要提高猪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又要保证猪肉的质量不受影响,目前认为可行的方法有2种途径。一是控制饲粮中脂肪的来源、数量和饲喂时间。一般认为,日粮脂肪中含有12%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影响肉质的安全限度。Miller等(1990)比较了在玉米豆粕饲粮中添加10%的动物脂肪、10%的红花籽油、10%的向日葵油和10%的菜籽(canola)油对猪肉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宰前90d饲喂红花籽油和菜籽油对肉的嫩度、风味等肉质指标有明显影响,喂菜籽油的影响最大,该组猪肉产生异味的频率比其他组高36%。

Overland等(1996)认为,为了提高猪肉中的EPA和DHA含量而在日粮中添加鱼油时,可采用肥育期停用鱼油来保证猪肉品质不受影响。二是在添加油脂时,同时添加高量的维生素E。机理见后。

3.矿物质对猪肉品质的影响 矿物质在猪体内主要参与代谢调控,因而对于控制引起肉质变化的代谢和生化过程非常重要。影响肉质的矿物元素主要有钙、镁、铜、铁、锌、锰、铬和硒。钙是肌肉收缩和肌原纤维降解酶系的激活剂,对肉的嫩度有很大的影响。人们正试图探讨通过调控饲粮钙的水平来改善猪肉品质。镁是调节神经肌肉兴奋性、保证肌肉正常功能的重要元素。高剂量镁可提高肌肉的初始pH,降低糖原酵解速度,减慢pH的降低,从而延迟应激敏感猪尸僵的发生,提高猪肉品质。高剂量镁(1 000 mg/kg)可在动物应激状态中作为肌肉松弛剂和镇静剂,能够减少屠宰时儿茶酚胺的分泌,降低糖原分解速度和糖酵解速度,从而改善肉质,减少PSE肉的发生,有机形式镁更为有效。Warner(1997)报道,在生长期和肥育期经常添加延胡索酸镁或在屠宰前5天饲粮添加天冬氨酸镁(MgAsp、对照和试验饲粮分别含镁1300mg/kg和2300mg/kg),均可显著降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肌肉中乳酸浓度低,pH高,滴汁损失减少,无PSE发生(对照PSE发生率为33%)。MgAsp在饲粮中添加时间短,而效果明显,尤其是对屠宰前有应激的猪效果更明显。高铜(125~250 mg/kg)是生产上广泛应用的生长促进剂。但高铜对猪肉品质有不良影响,使体脂变软,发生率高达80%。由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肌肉铜含量增高,脂类氧化程度增加,容易产生陈腐味。但由于铜也是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辅助因子,构成机体抗氧化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对防止自由基产生有重要作用,因而,最好在饲粮中使用适量有机铜。铁是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对肉色的形成有决定性作用;同时,又是机体抗氧化系统过氧化氢酶的辅助因子,对防止脂类氧化保持肉味有重要作用。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NHI)与肉烹调中产生的陈腐味有关,Miller等(1994)认为,它们能加速脂类过氧化反应,研究还发现,日粮中的铁达200 mg/kg时,可显著增加NHI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值(TBARS),且TBARS与NHI呈显著相关关系。因此,应控制饲粮中的铁水平,最好使用适量有机形式的铁。铬是近年来动物营养研究中令人感兴趣的领域,铬是猪的必需微量元素。饲粮添加铬,可能有两方面作用。一是铬能提高生长激素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猪的瘦肉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降低胴体脂肪。二是具有抗热应激功能。张敏红(1997)报道,猪应激期间会导致体内铬的排出增加。铬作为葡萄糖耐量因子(GTF)的成分,能提高胰岛素的活性。铬可通过改变皮质醇的分泌量和胰岛素的活性而影响动物对应激的反应,具有减缓应激的作用。该效应已在人和动物试验中得到证实。用生长期肉牛试验证实,补铬能降低血清皮质醇免疫球蛋白水平,牛行为上变得较为安静。Close(1997)报道,在猪饲粮中添加铬可望减轻猪在运输期间和屠宰前的应激,从而减少PSE肉和DFD肉的发生,尤其是对异常活跃和对应激敏感的猪。饲粮中铬的添加形式主要是有机铬,如吡啶羧酸铬及酵母铬。目前,国内兴起使用有机铬的热潮。但必须强调的是,不管有机铬是改善猪性能和胴体组成,还是在抗应激提高肉质方面的作用,都是有条件的。Page(1993)研究证实,添加吡啶羧酸铬对猪肉质(失水率、熟肉率、剪切力)无显著影响;Boleman(1995)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果,通过肉质品尝表明加铬对嫩度和多汁性也无影响。因此,添加铬来改善肉质尚需进一步研究。

硒是体内抗氧化系统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组成部分,GSHpx存在于细胞内,能清除细胞内的过氧化物,保护脂类不被氧化。Mahan(1996)报道,在细胞膜内面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磷脂氢过氧化物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PGSHpx),其活性很高,是非常有效的抗自由基防线,与维生素E协同作用,对防止细胞膜磷脂的氧化和保证细胞膜完整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猪饲粮中添加有机硒能够显著降低猪肉滴汁损失,改善肉的嫩度和总可接受性。此外,锌和锰也是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激活剂,提高饲粮中Zn和Mn的水平,也有助于防止PSE猪肉的产生。

4.维生素对猪肉品质的影响 在维生素对猪肉品质的影响方面,研究较多且对肉质有显著改善作用的维生素是维生素E。维生素E作为主要的抗氧化剂,对肉质的改善主要与其抗氧化功能有关。维生素E可直接与多种有机过氧化物结合而终止过氧化反应链。维生素E是脂溶性化合物,而其他许多生物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物歧化酶等]都是水溶性的,只能在细胞内的水环境中发挥作用。而维生素E可存在于细胞膜内,与GSHpx一道对防止细胞膜的脂类过氧化反应,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维生素E还能有效抑制鲜猪肉中高铁血红蛋白的形成,增强氧合血红蛋白的稳定性,从而延长鲜肉的货架寿命。此外,在猪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每千克饲料100~200mg),能够显著降低脂类过氧化反应,延长猪肉和理想肉色的保存时间,减少滴汁损失。Asghar等(1991)报道,以TBARS作标识。从肉质氧化角度考虑,饲粮添加100IU/kg和200 IU/kg维生素E,意味着分别使猪肉在4℃的贮存时间延长4d和7d;猪肉的鲜红值(Huntera值)在猪肉贮存6d内仍能维持较高水平,尤其是高量添加时(P0.05)。与低水平添加(10IU/kg)比较,添加200IU/kg维生素E使猪肉滴汁损失在猪肉解冻后3、6和10d,分别减少46%、39%和34%。Monahan等(1994)应用荧光探针[1,6-二苯基-1,3,5-己三烯(DPH)],对肌肉细胞膜和亚细胞膜进行标记,探针所标记的区域膜受损,则流动性下降,l值(荧光各向异性现象)增大。结果发现,TBARS值和rs值呈正相关(r=0.84),说明膜结构的改变与脂质的氧化有关,从而直接证明了维生素E维护细胞膜完整性的作用,进一步解释了添加维生素E能够降低滴汁损失的机制。前已述及鱼油中含有丰富的EPA和DHA两种高不饱和脂肪酸,都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人们试图在猪饲粮中使用鱼油或鱼粉,以生产出营养功能性猪肉。但这无疑会增加脂类的过氧化反应,使猪肉品质变差,并产生异味。齐广海等(1997)报道,在家禽的试验已表明,在饲粮中添加维生素E,可以改善富含EPA和DHA鸡肉的稳定性。Leskankh等(1997)比较了3种饲粮对52~95 kg猪胴体脂肪酸和肉质的影响:设A、B、C 3个组,A组加3%的混合油脂(牛油脂:大豆油为4:1) +100 mg/kg维生素E;B组加2%的菜籽油+100mg/kg维生素E+1%鱼油;C组加2%的菜籽油+250 mg/kg维生素E+1%鱼油。结果发现,B、C组猪肉中的-亚麻酸、EPA、DHA的含量高于A组,而-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都低于A组;B组猪肉嫩度和猪肉异味高于A组(P0.05),而C组的肉异味比B组低,说明,高量添加维生素E有改善猪肉品质的作用。因此,在含鱼油的饲粮中添加维生素E可望成为获得肉质好并具有保健功能的猪肉的有效办法。Monahan等(1992)研究表明:在含大豆油饲粮中添加维生素E 200 mg/kg,亦可提高猪肉的脂质氧化稳定性。当日粮含有劣质脂类时,提高日粮维生素E含量,也能弥补劣质脂类氧化对猪肉品质的不良影响。

维生素B2也可起到抗氧化剂作用,维生素B2是谷胱甘肽还原酶的辅酶,该酶可催化氧化型谷胱甘肽转化成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B2也可提高猪肉pH。生物素作为脂肪酸合成酶系的辅酶,能够减少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防止脂肪酸的过氧化反应,并可降低高铜引起的软脂发生率。维生素B1的热降解产物是猪肉香味的构成成分。此外,Coelho等(1994)还推荐了矿物元素和维生素通过调控,降低PSE猪肉发生率的建议量(表2-97)。

编辑推荐

影响猪胴体品质的营养因素 影响猪肉品质的主要营养因素


任何经济性状的表现,都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猪的胴体品质同样受环境与遗传的共同影响。随着国内屠宰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肉制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在屠宰过程中,往往因为管理、工艺、设备等因素对猪胴体造成不良影响,给屠宰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影响猪胴体品质的营养因素影响猪肉品质的主要营养因素。

1、能量和蛋白质水平

能量和蛋白质摄入水平是影响猪肉品质的最重要因素。适宜的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除对动物的生长肥育性能、胴体屠率和提高饲料利用率起关键作用外,还对肉品的嫩度、多汁性、风味等品质特性产生影响。

能量主要影响猪的胴体组成性状与猪肉的pH值。自由采食比限饲的动物有更多的肌肉脂肪和更好的嫩度。适当降低饲料的营养水平,可提高胴体瘦肉率。猪肉的瘦肉率、嫩度、多汁性和风味等品质都与脂肪组织有关。猪肉的风味产生于脂肪组织中的脂肪酸和水溶性物质在烹调过程中的水解反应,控制猪肉的适宜肥度,是提高猪肉品质营养调控的重点。通常认为肌肉含脂量控制在2.5%~3.5%范围内比较理想。研究表明,饲粮消化能水平降低可提高生长肥育猪的瘦肉率,降低胴体脂肪含量,提高眼肌面积,降低三点膘厚。日粮中提高能量水平,虽然一方面可以加快猪的生长速度,提高猪肉的食用口感,但是另一方面会造成肌内蛋白的沉积受阻,未被利用的能量以脂肪形式沉积于肌内、肌间及其他脂肪组织中,从而增加胴体肥度,降低瘦肉率。

日粮中蛋白质含量与猪的需要量相适应才能获得最大的蛋白质沉积量。用高蛋白饲料饲喂瘦肉型猪,可提高瘦肉率,降低肌肉含脂水平,但肉的嫩度下降。降低饲料的营养水平和限制日采食量,可明显地降低背膘厚。若与能量相比,蛋白质供应不足,瘦肉生长则会受到限制,而多余的能量便会沉积为脂肪。另一方面,如果蛋白质供应过量,多余的蛋白质则会作为能量来源,从而导致胴体的脂肪增加,降低了猪肉品质。增加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能使体重28—104kg猪的胴体背膘厚度降低,瘦肉率增加,但肌肉大理石花纹减少,嫩度下降。日粮蛋白质摄入不足可能降低胶原蛋白的合成数量,并减少胶原蛋白交联结构的形式,这可能与低蛋白质饲粮改善肉嫩度有关。研究结果发现,随饲粮蛋白质水平增加,猪胴体背膘厚度下降,瘦肉率增加;同时,肌肉大理石纹减少,肉嫩度下降。日粮中提高理想蛋白质水平可显著提高眼肌面积和瘦肉率,而皮脂率和背膘厚度趋于下降,胴体脂肪含量也显著下降,但肌肉增多。因此,日粮蛋白质的含量须与猪的蛋白质需要量相适应才能获得最大的蛋白质沉积和最佳的猪肉品质。

2、氨基酸

补充合成氨基酸可提高猪的生产性能,改善饲料转化率,减少营养物质特别是氮的排出,缓解养猪业排泄对环境的压力,并降低猪肉背膘厚度,增加眼肌面积和瘦肉率。通过补充合成氨基酸降低日粮蛋白质4%,猪的生产性能最佳,但胴体瘦肉率降低。补充赖氨酸对肌肉纤维类型没有影响,但能增加某些肌肉体积和肌纤维的直径,增加背最长肌面积,降低肌肉的多汁性和嫩度。控制好日粮中能量和蛋白质水平是改善猪肉品质的基础。生产中应根据不同品种、不同的饲料原料的利用率、不同的季节科学和消费者喜好等因素确定日粮中的能蛋水平。

3、维生素

维生素C能使猪肉颜色更鲜艳。法国农科院研究表明,在育肥猪的日粮中添加较高水平的维生素C,即100~500mg/kg.w,可使猪肉的颜色变得更鲜艳,改善猪肉的品质,尤其能改善容易产生酸性肉和苍白肉品种的猪肉。在日粮中添加250mg/kg的维生素C,可以改善猪肉的pH值和颜色,并减少PSE肉的发生。维生素C能够使机体内的水相起抗氧化作用,具有抗应激、减缓猪屠宰后pH值下降速度的功效,改善猪的肉质。

维生素E能使猪肉货架期延长。维生素E主要在抗氧化和改善肉色方面起作用,通常和硒协同作用,可明显抑制猪肉脂肪和胆固醇的氧化,提高体脂的氧化稳定性,降低滴水损失,延长鲜肉货架期。如饲粮中添加300mglkg维生素E,猪肉的pH值正常,系水力好,肉色鲜红,肉质保存期延长。法国农科院的研究表明,在育肥猪的日粮中添加lOmg、20mg和30mg的维生素E,存在猪肉组织中的维生素E含量较高,而维生素E可防止猪肉贮藏期间酮体脂肪的亚油酸氧化使肉变质,从而能延长猪肉的货架期。维生素E对因水解磷脂使肉产生异味的磷脂酶A2有抑制作用,维持了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阻止了肌浆液的流出。

猪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成分,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主要副食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消费者对猪肉品质也越来越关注。人们对猪肉不仅要求营养丰富、卫生安全,而且还要求有良好的风味。因此,如何生产出高品质、高营养价值的猪肉成为了动物科学研究重要的课题。
1.饲养方式
动物的养分供给量可直接影响其生长速度和体内蛋白质及脂肪的比例,从而影响胴体品质。欧秀琼等(1995)研究表明,猪自由采食高营养水平的日粮,能导致其肉品失水率、贮存损失率升高,pH值降低,肉质变差,饲养水平影响猪肉品质的机制尚不清楚。肌内脂肪的增加可能不是自由采食时嫩度和多汁性提高的唯一原因,内质的改善可能与生长速度快有关。在一定范围之内,饲喂水平越高,动物的生长速度越快,肌肉内脂肪含量越高,肉质就越好。
2.能量和蛋白质水平
能量和蛋白质摄入水平是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动物的生长肥育性能和胴体瘦肉率起着关键作用。动物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能量和蛋白质的利用有很大差别,因此,根据不同阶段的代谢特点配制合适的能量、蛋白质水平的饲粮,既能充分发挥机体生长潜力,提高日增重及瘦肉率,又能有效地降低饲料成本。饲粮能量和蛋白质的水平除了影响瘦肉率外,还对肉的风味、嫩度、多汁性等特性发生影响。
饲粮蛋白质和氯基酸(尤其是氨基酸)水平对猪生长速度、瘦肉和脂肪沉积率的影响巳有不少研究。Mcclaim研究表明,日粮蛋白质摄人不足可能降低胶原蛋白的合成数量,并减少胶原蛋白交联结构的形式,这可能与低蛋白饲粮改善肉嫩度有关。龚月生等研究了瘦肉型生长猪的赖氨酸需要量时指出,以棉仁饼为唯一蛋白质饲料,添加合成赖氨酸,使饲粮中赖氨酸实际含量达0.69%,可提高猪肉胴体品质。随饲粮理想蛋白水平的提高,眼肌面积和瘦肉率趋于增加,皮脂率和背膘厚趋于下降,肌肉脂肪含量和大理石纹评分显著下降,肌肉pH值、肉色评分、滴水损失和失水率无明显影响。生长肥育猪60kg重前后饲粮的理想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4%和l2%,可获得较好的猪肉品质。
营养学研究表明,日粮中蛋白质含量对胴体成分有着显著影响。日粮中蛋白质含量与猪的需要量相适应才能获得最大的蛋白质沉积量。若与能量相比,蛋白质供应不足,瘦肉生长则会受到限制,而多余的能量便会沉积为脂肪。总之,能量与蛋白质水平必须保持一定比例,才能对猪胴体品质有所改善。
3.脂肪
饲粮脂肪不仅影响胴体脂肪的数量而且影响脂肪酸的形成,从而影响猪肉食用品质,猪肉脂肪酸的组成在很大程度上受饲粮脂肪酸种类的影响。饲喂不饱和脂肪酸可增加胴体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使体脂变软。猪肉的瘦肉率、嫩度、多汁性和风味的等品质都与脂肪组织有关。猪体脂肪中脂肪酸组成受日粮类型和饲料脂肪性质的影响较大。若给猪饲喂含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的饲粮,就会得到含大量不饱和脂肪酸的胴体。如果胴体中饱和脂肪酸比例高,脂肪硬度就大,脂肪就容易成型和储存。反之,如果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越高,胴体中软脂比例就越大,产品越不容易成型,而且易发生氧化,产生异味。
饲喂CLA能增加腰肉大理石纹评分和硬度,并能降低脂质的氧化。日粮补饲CLA使猪肉肌间脂肪增加.系水力提高;并使猪肉脂质氧化降低,脂肪酸组成发生变化,色泽的稳定性提高。补饲CLA具有使背最长肌的氧化稳定性增强的作用。
4.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
对猪肉肉质影响较大的矿物质元素主要有铬和硒镁等,维生素是VD,VE,VC等。
4.1铬铬可作为一种抗应激物来减少动物应激而提高肉质。铬增加了肉的嫩度,提高了背最长肌中的眼肌面积和肌间脂肪的含量。铬还能促进脂肪的分解和蛋白质的合成.降低脂肪总量和脂肪率有机铬参与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代谢,进而提高胴体组成、改善肉品品质、加强动物的抗应激作用。应激会对猪肉品质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提高机体对于应激的抵抗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猪肉的质量。
4.2硒作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CSH—PX)的组成成分起着抗氧化作用,通过防止脂质过氧化的发生来提高肉质。它与维生素E、维生素C等共同作用,能显著降低猪背最长肌的滴水损失。
4.3镁Souza等(1998)研究了微量元素镁对猪肉品质的影响表明,日粮中添加高水平的MgAsp、MgSO4和MgC12可明显降低胸长肌滴水损失。但VanLaack的研究未发现Mg对肉质的改善作用,并认为可能与猪的遗传基础不同有关。
因此,日粮添加镁可以改善猪肉品质。这在近期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日粮添加镁,提高终点pH,增加系水力,降低PSE猪肉发生率。
镁是机体和肌肉组织中含量丰富的矿物元素,它促进细胞对氨基酸的吸收和利用率,维持肌肉适当的PH值。钾和镁还一起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宰前添加镁离子可提高猪肉的亲水力,肉色及降低PSE肉的发生。
此外,锌和锰也是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激活剂,提高饲粮中Zn和Mn的水平也有助于防止PSE猪肉的产生。
4.4VcSoraya报道,宰前4h给猪补充维生素C可以提高保水性并改善肉色。但关于短期补充维生素C的效果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维生素C参与体内抗氧化反应;参与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羧化反应;参与体内肉毒碱的合成;阻止体内亚硝胺的合成;减轻重金属离子对动物的毒害作用;减轻动物VA、VE和维生素B族不足而引起的缺乏症
4.5VE维生索E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维生素E还能有效抑制猪肉中高铁血红蛋白的形成,增强氧合血红蛋白的稳定性。从而延长鲜肉理想肉色的保存时间。
4.6VD3粮中添加VD3可促进钙离子通道开放,加速钙进入骨胳细胞,刺激骨钙的动员,提高背最长肌中钙的含量,从而提高肌肉嫩度。VD3对猪肉的嫩度没有影响,但是滴水损失减少,肉色得到改善,其中作用原理还不清楚。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型添加剂如有机铬、低聚寡糖等在饲料工业中开始逐渐应用起来,这使得肉质调控的营养措施更为有效和广泛。因此,在配制饲粮时,除了满足猪的营养需要外,还必须考虑影响猪肉肉质的营养因素。
5.结束语
综上所述,饲养方式、能量、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及维生素都是影响猪肉品质的主要营养因素。为此,在生产实践中,应该提供理想的饲养和环境条件、正确使用添加剂,以保证理想肉质的形成,获得营养丰富、卫生安全、良好的风味的高品质的猪肉。

宰前管理与肉品质量


生猪宰前的生理状况直接影响到肉品质量,宰前管理的要点是充分休息、停食饮水和减少外伤

(一)宰前休息
生猪从产地到屠宰场,由于运输工具和条件的限制,运输途中常因互相拥挤.增加了发病和死亡,在炎热季节,生猪发生中暑死亡的比例较高同时,因为经过长途运输,猪只极度疲劳,免疫机能减弱或受到抑制,导致细菌经由肠道进人血液,侵入肌肉和内脏,增加了肉品污染的机会。试验表明,经过5昼夜铁路运输的生猪,卸车后立即屠宰,肝脏带菌率为73%,肌肉内带菌率为30%;休息24小时后屠宰,肝脏带菌率降为50%,肌肉内带菌率降为10%;休息48小时后屠宰,肌肉内带菌率降为9%。

此外,过度疲劳和惊恐,加剧了生猪应激反应的程度,并会大量消耗猪体内的糖原,从而影响肉成熟过程的正常进行,降低了肉的品质(现在许多屠宰厂(场)实行快收快调快宰,生猪进厂(场)后基本上没有休息,这虽然有利于减少生猪掉膘和传染病的发生,但对屠宰加一I.和肉品质量却有不良影响因此,生猪在宰前必须给一子充分的休息,使其迅速消除疲劳和恢复健康。

(二)停食饮水
经宰前检验合格,赶人待宰圈的生猪都要停食一段时间(亦称饥饿管理),一般停食12小时。停食期间必须给予充分的饮水,送宰前3小时停止供水。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际生产过程中,对生猪采取短期的饥饿管理,既能符合卫生要求,又能节约饲料和提高肉品质量(。生猪停食并给予充分的饮水的好处是:

1.节约饲料。进入生猪胃内的饲料,需经一定时间后才能被消化吸收,猪需24小时因此,在宰前24小时停止喂食,对猪营养并无影响。另外,因宰前喂食不能充分消化吸收,还会造成饲料浪费;
2.促进胃肠内容物的排出,便于宰后解体,减少因胃肠破损,而污染屠体,也避免屠猪在放血倒挂时胃内容物从食道中倒流出来;

猪肉


名称猪肉

分类 动物部兽类
来源本品为动物科家猪的肥肉、肌肉及皮肤等。

形态特征
躯体肥胖多脂。头大,颈粗,身圆、尾小。鼻与口吻皆长,略向上屈翘。眼小而深凹,面部多褶皱。耳壳有的大而下垂,有的较小而前挺。四肢短小,共有4趾,前2趾有蹄,后2趾为悬蹄。背项皆疏生鬃毛,肩部猪鬃毛更粗长。尾较短小,末端有毛丝。毛色有纯黑、纯白或黑白混杂。经长期人工培养,品种变化很多,毛色花样不同,体型大小不一。体重最大可达400公斤者。

生态环境为我国主要家畜之一。性温驯,体强健,适应性强。食性很杂,除食谷物、豆类外,也食野草、动物等。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饲养。

营养价值 甘、咸,平。入脾、胃、肾经。

食疗与保健
功能:益气健脾,补肝益气,滋阴润燥。猪肉肥嫩,气香味美,用以佐餐能增加食欲。爆炒、清炖、红烧、煎炸均可。脾胃虚弱者,以炖烂食用为好。

食用:猪肉加工制成咸肉、火腿、肉松等久藏不坏。

注意:本品性油腻,外感风邪未除者忌服。又会助湿生疾,故体肥胖及湿痰寒痰者忌食之。

采制取经宰前检疫、宰后白肉检验的新鲜猪肉,以半精半肥的猪肉为佳。

性能
味甘,性凉。润肠通便,补肺止咳。《中国兽医秘方大全》(1992年8月):治肺虚咳喘,盲肠阻塞,乳汁不足,鼻炎、咽喉炎、马腺疫。四川《六畜宝书》:治牛背上生火癣。

用量猪羊250~500克,牛马750~1000克。

附方
1、治猫咳逆方:猪肉100克,鲫鱼150克,川椒10克(研末)。共同煮服(清《活兽慈舟校注》)。

2、治马驴盲肠及胃状膨大部阻塞方:肥猪肉1500克(切成碎块),用水3000毫升,熬至浓肉汤状,加食盐100克待溶解后,趁热用纱布过滤,取其汤1次灌服(陕西省畜牧畜医研究所袁福汉推荐、陕西省渭内市兽医院张仰贤经验)。

3、治骆驼皮骚痂病方:取母猪肉2.5~3.5公斤,加水10~15公斤。将肉煎煮炖化,除去骨渣及骨块,加大黄120克,芒硝500克,封闭浸泡10小时,成驼分2次服,隔3~4天再服1次,服后过7~8天,患驼骚痂起浮,用盐水冲洗干净即愈(《骆驼病诊疗经验》)。

4、治骆驼脊肋黑疮方:肥猪肉1000~2500克,萝卜2.5~4公斤,大葱500克,黄芪120克,生姜60克,将猪肉和萝卜煮熟,去骨和萝卜渣,再将黄芪、生姜研细,混合灌服(甘肃省著名民间兽医杨来瑾经验)。

5、治牛马金疮出血方:老母猪皮(焙干发泡)、乳香、珊瑚、米珠各适量。共为细末。搽敷患处(《天水地区中兽医诊疗经验汇编》)。

疗效
治牛马鼻炎,咽喉炎,马腺疫。河南省鹿邑县兽医院闫超山介绍:牲畜如患上述病有浆液性、黏液性、脓性鼻液时,他曾用肥猪肉120克,枇杷叶、山豆根、桔梗各60克,煎汤去渣,候温灌服。服药1次鼻液减少,服药2次鼻液消失,服药3次巩固疗效。如鼻液黄色黏稠者加白及60克,雄黄24克,效果良好(《全国中兽医经验选编》)。

文献记载
①甘肃《中兽医杨中齐经验集》中有治母马奶水不足方:取猪鼻盘4个(切细研烂),王不留行35克,小米120克。研成细末,开水冲服的记载。

②清《六畜宝书》中有治牛背生火癣方:用精猪肉切为片,入胆水内浸7日,取出用明雄、花椒、青油煎搽的记载。

③清《疗马集》中有治马骨折接骨丹:猪腰一对,蝎子7个,螃蟹7个,木通4两。引用黄酒送下的记载。仅供参考。

备注
国外研究发现:用新鲜猪血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已收明显效果,用猪血中提炼出的卟啉衍生物,对呼吸道、消化道、泌尿及皮肤等部位的早期肿瘤均有疗效。医药家还发现猪血中含有微量元素铜、铬、硅等,对动脉硬化和冠心病有防治作用,还可以抑制低密度胆固醇的危害性(浙江《医药时报》1996年12月10日)。可供兽医参考。

藏香猪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藏香猪,顾名思议,是西藏的一种小型土猪猪种,因猪肉鲜香美味,所以称为藏香猪,属原始地方猪种,原产于西藏林芝地区,作为稀有的纯天然绿色食品,藏香猪肉具有很高的保护开发价值。

广大农户藏香猪养殖历史悠久,总结了传统的放牧养殖经验,而林芝地区丰富的物种资源,也为藏香猪养殖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饲料资源。

藏香猪肉经国家农业部畜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化验测试结果表明,其猪肉内蕴含19种可测氨基酸和很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而且在19种可测氨基酸中就有18种高于其他猪肉。

香猪同时也是极为宝贵的生命科学研究的实验动物。其基因高度纯和,生理化常值与人类相似,有的器官可作为人体器官移植的实验材料。2005年一家媒体报道了,重庆市一家医院利用香猪皮成功研制出了人造皮肤,用于治疗烧伤,做植皮手术,还被物价局核定了5万元一平米的天价。

香猪的肉质特点是:皮薄、肉细、酮体瘦肉多,肌肉鲜红,肌肉纤维细嫩,脂肪洁白。

香猪的肉味特点是:清香甘甜,烹调时不添加任何佐料也香味扑鼻,尤其独特的是,rǔ猪在哺rǔ期任何日龄屠宰、食用,绝无奶、腥、膻等异味。

香猪的营养价值是:

1.蛋白质含量高,其肉蛋白质含量高达21.8%,高于普通猪31%-70%;脂肪低,仅占普通猪的18.8%-28.1%,;热量低,是普通猪的60.85%-.76.1%;钙、磷含量比例几乎与鸡蛋完全一致。

2、猪肉营养全面,富含人体必须的多种氨基酸,其氨基酸总量为90.51g/100g,必须氨基酸总量为32.62g/100g,其中谷氨酸的总含量为90.51g/100g,是普通猪的226%。含有一种不饱和脂肪酸的特殊物质,他具有多种药理性,起到预防血栓形成,有较强扩张血管的活性,对美容和保健有特殊效果,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独特功效。

藏香猪营养丰富,非常适宜制作老年食品、保健食品,它完全符合人体生理需要和健康需求,在西藏是著名的旅游食品,价格不菲却非常受欢迎。藏香猪的具有性成熟早,受胎率高、适应性强,抗病力强,饲养管理粗放,易于饲养的特点,随着全国各地对藏香猪的不断引进、研究,藏香猪养殖必将成为养猪业的又一个亮点。

猪营养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特点以及防治措施


猪营养代谢性疾病是营养紊乱和代谢紊乱疾病的总称,猪只对于各类营养物质都有一定的基本需要量,摄入过多、过少、比例不当等都会引发营养代谢性疾病,对猪只的生长发育会造成很大的影响。那么猪营养代谢性疾病有什么发病特点?又该如何防治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猪营养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特点以及防治措施。

一、猪营养代谢病主要病因

猪机体对各类营养物质都有一定的基本需要量、大和小允许量、耐受量,当摄入的一种或多种营养物质不足、过多、比例不当,或者中间代谢中某一环节出现障碍时,猪都会发生营养代谢疾病。

1.饲料中存在抗营养物质

日粮配置时没有充分考虑饲料中的抗

营养物质或抗营养因子,如豆科植物中的胰蛋白抑制因子导致肠道蛋白质消化、吸收利用能力下降。

2.猪消化吸收发生障碍

一般是由于供给的日粮中某类饲料消化吸收率低,或者猪本身患消化吸收方面的疾病引起消化吸收障碍。

3.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或摄入过剩

常见于日粮供给不足、饲料品种单一、饲料品质不良或者供给没有限制、营养含量超标严重。

4.不同性能阶段猪营养需求考虑不周

猪体在不同生产阶段对营养素的需要是不一样的,在特殊阶段不特别照顾就会因营养素缺乏而发生营养代谢病。如母猪妊娠、哺乳,仔猪保育,公猪配种等特殊阶段,营养素需求和正常生长的需求差异是显着的。

二、猪营养代谢病的发病特点

1.生殖机能下降

多见于日粮配合不当、过量使用饲料添加剂或者使用饲料物质质量存在严重缺陷,导致猪体吸收的营养物质不能满足生产发育和生产性能的需求,引发代谢紊乱而发病。一般在一个养殖场会成病,症状基本相同或相似。有的还会出现地区性的、多种动物的。

2.多与不同生理阶段或生产性能相关

有些营养代谢病多发生在不同的生理、生产阶段。如缺铁性贫血多发生于仔猪,低血钙性瘫痪多见哺乳母猪。

3.发病缓慢、病程较长

营养代谢病从病因起作用到有临床表现,往往需要数周甚至更长时间。

4.无传染性

病猪除非发生继发感染,不会发生传染性流行特点,只要改善了营养和机体的代谢状况后,就可在短期内恢复。猪体温一般为正常或偏低,这是营养代谢病早期发病时与其他传染性疾病的一个显着差异。

5.无特征性临床症状

大多营养代谢疾病缺乏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多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不佳,消化障碍、生长发育停滞、贫血、异嗜、生产性能下降、生殖机能紊乱等,容易与一般的营养不良、寄生虫病或一般中毒相混淆。

三、猪营养代谢病的防治

生产中猪营养代谢病虽然影响缓慢,但发病往往比较急,也只有通过补充缺乏的营养物质才能根本改善。所以营养代谢疾病防治的关键是加强饲养管理,保证供给全价日粮。特别是不同生产阶段应根据猪群不同需要,及时、准确、合理的调整日粮结构。

以上就是猪营养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特点以及防治措施,我们在饲养过程中一定要合理搭配饲料喂养,保证饲料和饮水的干净卫生,避免长时间使用单一饲料,做好猪肠胃健康的保健工作。想了解更多猪病防治技术,请关注。

猪饲料的常见种类及合理营养的搭配方法


猪体维持生命、生长、发育、繁殖和进行各种生理活动都需要能量,而猪体所需要的能量则由饲料提供。在养猪生产过程中充分的掌握猪常见的饲料以及其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这对于科学合理的配制猪饲料非常重要,可为猪提供适宜的营养,从而使猪健康生长发育,保持强健的体质和抗病能力。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饲料的常见种类及合理营养的搭配方法。

1、能量饲料

玉米。玉米是生猪养殖中常用的能量饲料,有饲料之王的美称。玉米的营养特点是能量含量高,主要成分是淀粉,消化率较高,但是粗蛋白质含量较低,约为7.2%-8.9%,并且品质较差。氨基酸的含量不足,尤其是赖氨酸、色氨酸以及蛋氨酸的含量较低。玉米中的脂肪含量较高,约为3.5%-4.5%,亚油酸的含量约为2%左右,在所有谷物饲料中含量最高。对于饲喂生猪的玉米用量占总日粮的50%时即可满足其对亚油酸的需要量。玉米中含有丰富的胡萝n素和叶黄素,同时维生素E的含量也较多,但是其他类维生素的含量很低,尤其是不含有维生素D;玉米中钙的含量较低,虽然磷的含量较高,但是多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对猪的利用率低。因此在饲喂时要注意搭配其他类蛋白质类、维生素类以及矿物质类饲料,才可使猪获得充足的营养。玉米在收割、贮存以及加工的过程中易发生霉变而产生赤霉烯酮和黄曲霉素,对猪产生较为严重的危害,因此要禁止饲喂发生霉变的玉米,在玉米的加工过程中需添加脱霉剂。

麦麸。麦麸又称为麸皮,是小麦加工的副产品,主要的成分是小麦的种皮、糊粉层、少量的胚和胚乳。麦麸的营养价值取决于生产面粉时对面粉质量的要求,如果对面粉的质量要求较高,则麦麸中含有的胚乳与胚、种皮等的含量就高,因此营养价值高,如果对面粉生产的质量要求不高,则面粉中胚乳、甚至糊粉层的含量增多,麦麸中该类物质的含量减少,营养价值降低。因此麦麸的营养价值的差别较大,在购买时要注意鉴别。麦麸中粗纤维的含量较高,约为8.5%~12%,粗蛋白质的含量约为12.5%-17%,氨基酸的组成良好,并且B组维生素的含量较高,但是钙的含量少,磷的含量多,比例极不平衡。因麦麸中粗纤维的含量较高,因此能量的浓度较低,生产上常使用麦麸来调节日粮的浓度。在养猪生产中要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来确定日粮中麦麸的含量,生长育肥猪日粮中的含量为15%-25%,断奶仔猪不可超过10%,以免发生腹泻,妊娠母猪约为25%-30%。因麦麸具用轻泻的作用,饲喂母猪可预防便秘,并且在产后饲喂母猪适量的麸皮粥可调节消化机能。

2、蛋白质饲料

豆饼(粕)。大豆饼(粕)是所有饼粕类蛋白质饮料中质量最好的种类。蛋白质的含量较高,品质较好,约为40%-50%,粗纤维的含量较低,约为5%左右,氨基酸的含量较高,其中赖氨酸在所有饼粕类蛋白质饲料中含量最高,但是蛋氨酸的含量较少。豆饼粕中的烟酸、核黄素的含量较高,但是胡萝卜素和维生素D的含量较低,钙的含量不足。大豆饼粕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皂角素等抗营养因子,通常在生猪养殖中饲喂量约占日粮的20%左右。

菜籽饼(粕)。菜籽饼(粕)的蛋白质含量约为34%-38%,蛋氨酸的含量为0.58%,精氨酸的含量在所有饼粕类蛋白饲料中的含量最低,但是硒的含量在植物性饲料中最高。菜籽饼粕中含有有害物质硫氰酸盐和异硫氰酸盐,因此一般不用来饲喂妊娠母猪、哺乳母猪和仔猪,并且用量不宜过大,生长育肥猪的用量要控制在5%-8%。

鱼粉。鱼粉是以生产鱼类食品剩下的下脚料为原料经过加工后制成的,因原料不同,其营养价值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市场上出售的鱼粉的质量良莠不剂,购买时要做好鉴别工作。通常优质的鱼粉中的蛋白质量含量为60%左右,含硫氨基酸为2.5%,赖氨酸为4.95%,脂肪含量不超过8%,维生素A、维生素D以及B族维生素的含量较多,尤其是维生素B.。的含量较高。鱼粉中矿物质的含量多,并且质量较好,钙的含量为4%,磷的含量约为2.85%,另外还含有许多未知的生长因子。在使用鱼粉时要注意其品质和用量,因鱼粉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易发生酸败,生长育肥猪不宜食用,否则会影响猪肉的品质。

3、矿物质饲料

矿物质饲料有贝壳粉、骨粉、石粉等。矿物质饲料的使用主要是用来弥补天然饲料中矿物质的不足,以平衡饲料中的矿物质水平。矿物质饲料的营养物质较为单纯,用量较少,但是不缺乏,配合饲料中常用的矿物质饲料主要用来补充钙、磷、钠、氯、铁、铜、硒等。

钙磷是猪需要量最多的两种,常用有石粉和磷酸氢钙。石粉要求钙的含量在35%以上,镁的含量不能超过o.5%,其他类重金属的含量不能超标。磷酸氢钙中的钙磷比例约为3:2,最接近猪需要的平衡比例,其中钙的含量为23%以上,磷的含量为16%以上。

食盐。食盐不但可以补充钠和氯,还可以提高饲料的适口性,提高采食量,但是在使用时要控制用量,防止发生食盐中毒,一般用量约为0.2%-0.5%。

1、猪饲料的常见种类
1.1青绿饲料
青绿饲料是常用的给猪只补充维生素的饲料,其大致包括牧草、草木樨、芭蕉秆、各种叶菜等维生素含量较高的绿色植物。青绿饲料中含有适当比例的钙、磷、钾,且无机盐含量也较为丰富。若饲喂猪只的饲料中缺乏青绿饲料,则会导致整个饲料的消化利用率降低,从而影响猪只的正常生长。若日粮中没有数量足够的青绿饲料,猪只也会因为缺少无机盐而引发疾病。
因为青绿饲料中所含的维生素一般为水溶性,所以用水对其进行清洗势必会造成维生素的损失,且清洗次数越多,损失越多。因此喂猪时,最好不要对青绿饲料进行清洗(无污染情况下)。同时也应尽量避免蒸煮青绿饲料,因为高温会破坏饲料中的大部分蛋白质和维生素,同时加速饲料中亚硝酸盐的形成,而亚硝酸盐会影响猪只的正常生长,甚至使其中毒。青绿饲料不能进行较长时间的堆放,因为堆放太久,饲料很容易发热变黄,降低其适口性,同时还破坏了部分维生素,对饲料的营养成分造成损失,而且堆放时间过长,饲料发热也会产生亚硝酸盐,因此青绿饲料一般是现采现用。青饲料鲜嫩可口,猪喜食,但饲喂量也应适度,按干物质计算,一般占日粮总量的20%~25%,按鲜量计算,约为日粮总量的75%。
1.2青贮饲料
青贮饲料是对青绿饲料进行处理后得到的可以较长时间保存的饲料。其带有酸、香、甜味,适口性好;能较好地保存青绿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可以全部食用,减少浪费;可刺激猪分泌消化液,增强胃肠蠕动,有利于消化吸收。青贮饲料的制作:青绿饲料收获后置于阳光下晾晒,除去约30%的水分后切成长度为10~13cm的小段,将其铺在水泥池或土坑底部,撒上食盐后再铺一层,逐层加厚,每层厚约20cm,压紧后盖上塑料薄膜,并用稀泥封口,不得漏气,约15d后即可。为防止饲料腐烂,喂猪取料时应从一边取,取后应立即盖好。
1.3能量饲料
能量饲料包括玉米、米糠、小麦麸、稻壳粉等粗饲料。能量饲料中最重要的就是玉米,玉米具有粗蛋白含量低、能量高、钙含量低等特点。玉米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因此猪对其消化率高。同时其中脂肪含量较高(3.5%~4.5%),而且含有谷物类饲料中含量最高的亚油酸(约2%)。黄玉米中含有叶黄素和胡萝卜素,二者皆是VE的良好来源。
小麦麸是小麦加工后得到的副产品,又称麸皮。其营养价值与小麦加工的质量相关。当将小麦生产为精面粉时,除种皮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胚乳与胚组成小麦麸,此时就会得到营养价值较高的小麦麸。而当生产的面粉为粗面粉时,除种皮外仅有很少部分的胚乳留在小麦麸中,而此时就会得到营养价值较低的小麦麸。小麦麸在断奶仔猪中用量较小,一般不超过10%,如果用量加大则会造成仔猪拉稀。生长肥育猪的日粮中麸皮含量较高,一般约为15%~25%;妊娠母猪的日粮中含量最高,一般可达约25%~30%。为调节产后母猪的消化道机能,可喂给其适量的麸皮粥,因为其中含有适量的硫酸盐类和粗纤维,具有轻泻作用。米糠是糙米加工后得到的副产品,其营养价值与糙米的加工程度相关。糙米加工得越精细,进入米糠中的胚乳物质越多,从而就会得到营养价值较高的米糠;相反则得到营养价值较低的米糠。若米糠的贮存时间过长,其中所含的脂肪就会酸败,因为其粗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较高。一般不给幼龄仔猪饲喂米糠,因其容易引起仔猪腹泻。肥育猪的日粮中米糠的含量也不宜过高,因为过高会使猪体的脂肪松软。
1.4蛋白质饲料
蛋白质饲料一般包括植物性饲料(如大豆饼粕、菜籽饼等)及动物性饲料(如鱼粉等)。所有饼粕类蛋白质饲料中,大豆饼粕的质量是最好一类。其中蛋白质的含量可达40%~50%,且其中赖氨酸含量在所有饼、粕类饲料中最高,达2.45%~2.70%。大豆饼粕的适口性好,在日粮中的用量一般约为20%。菜籽饼中的蛋白质含量为34%~38%,蛋氨酸含量仅次于芝麻饼,为0.58%,在饼粕类饲料中精氨酸含量最低,为1.75%。十字花科的甘蓝、油菜、芥菜和白菜等植物的种籽中均含有硫葡萄糖甙,硫葡萄糖甙经芥子酶在一定温度和水分的条件下会生成硫氰酸盐和异硫氰酸盐,硫氰酸盐和异硫氰酸盐是有害物质,会对猪的正常生长产生影响,且部分异硫氰酸盐会形成噁唑烷硫酮,使猪中毒。因此,一般不用菜籽饼饲喂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生长肥育猪的日粮中含量约为5%~8%。
鱼粉是用各种鱼制品的下脚料制成的,因原料的不同,各种鱼粉的营养价值差别很大。从智利或秘鲁进口的鱼粉营养价值较高,其中蛋白质含量达62%~65%,且B族维生素,特别是VB12的含量较高,同时VA、VD的含量也较高,且还含有未知生长因子。
1.5矿物质饲料
食盐:补充钠与氯,提高适口性,用量0.2%~0.5%。石粉:钙的含量要求在35%以上,镁不得超过0.5%,砷不超过2mg/kg、铅不超过10mg/kg、汞不超过0.1mg/kg、镉不超过0.75mg/kg、氟不超过2000mg/kg。磷酸氢钙:钙磷比例约为3∶2,大约接近动物需要的平衡比例。
1.6添加剂
添加剂包括营养性和非营养性添加剂。其中非营养性添加剂包括驱虫和抗球虫添加剂、抗氧化剂、促生长添加剂、防霉剂和其他饲料添加剂等。营养性添加剂包括:①微量元素添加剂。铁、锰、碘、铜、锌、硒等微量元素对猪来说较容易缺乏,在猪的日粮中需另外添加。②维生素添加剂。其作用非常显著,但一般添加量很少,仅占万分之几。③氨基酸添加剂。主要包括蛋氨酸、赖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一般在猪日粮中常添加蛋氨酸+胱氨酸。

2、饲料的合理搭配
饲料的合理搭配主要是粗饲料、青饲料和精饲料的合理搭配,蛋白质饲料、碳水化合物、维生素饲料和矿物质饲料的合理搭配,以及同类饲料之间的合理搭配3个方面。
2.1粗饲料、青饲料和精饲料的合理搭配
粗饲料的营养价值较低,但其体积大,可增大饲料体积,让猪有饱食感;青饲料虽然体积大、能量少、含水分多,但其营养价值较高,且易于消化、适口性好,是猪的优良饲料;精饲料营养价值高、体积小且易于消化,但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在这3种饲料中,如果单用某种饲料喂猪,易造成猪吃不饱或营养不足,或虽然吃得很多却仍然感觉饥饿,所以,只有将青、粗、精3种饲料合理搭配,才能保持饲料营养的平衡,从而提高饲料的适口性,让猪既吃饱、又吃好,使饲料发挥最高的效率。
2.2蛋白质饲料、碳水化合物、维生素饲料和矿物质
饲料的合理搭配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均为猪正常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虽然每种饲料原料都包含多种营养物质,但没有一种能满足猪对所有营养物质的需要。一般饲料原料中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总是会存在有些高、有些低、有些甚至没有。如果单用某种或某几种饲料原料来喂猪,不但使猪得不到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全部营养物质,还会浪费饲料。因此,必须根据各阶段猪的营养需要,对多种饲料原料进行合理搭配来饲喂猪只。
2.3同类饲料之间的合理搭配
在同类饲料原料中也必须进行合理的配合。例如,同样是蛋白质补充饲料,各种饲料原料中的蛋白质品质也是不同的。饲料原料的种类越多,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就越高。
2.4注意事项
饲料配合时除应考虑营养是否全面外,还必须考虑饲料的适口性、体积及是否容易消化。饲料搭配时应以适口、易消化为准。一般饲料内粗纤维的含量影响了适口性和是否易消化。若饲料中的粗纤维含量过高,不但适口性低,使猪少食,而且还会严重影响猪对饲料的消化利用。因此,在配合猪饲料时,应尽量多采用青饲料少用粗饲料。如果一定要使用粗饲料则应选择品质好、类型多的粗饲料,劣质粗料应尽量少搭配(如稻谷壳、高粱壳、花生壳等)。饲料搭配时应注意搭配使猪能吃得下的体积,同时也要保证猪能吃得饱。进行饲料配合时,如果饲料中精饲料多、青饲料少、没有粗料,虽然达到了猪的营养需求,但不能使猪达到饱腹感,就会使猪处于焦躁状态从而影响其正常生长;相反,如果粗饲料过多,青饲料和精饲料过少,则会造成饲料体积大、营养少,猪的胃肠容积有限,无法吃掉全部饲料,从而无法满足营养需求。

3、结语
科学合理地配制猪的饲料,是实现标准化饲养的重要环节之一。只有了解各种类饲料的特点,充分认识饲料品质的重要性,才能做好猪的养殖工作。笔者对主要猪饲料的种类及其各自的特点进行了介绍,在猪饲料配制时每种饲料都需用到,但要准确掌握猪只在不同生长时期和不同生长状态下各类饲料的用量,还需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和摸索。

猪营养性腹泻的病因分析、临床特征和防治方法


猪营养性腹泻通常是断奶仔猪发生,主要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如猪舍过于潮湿,通风较差,夏季没有注意降温,冬季没有加强保温,突然更换饲料,以及饲料中含有锌、铁、铜、硒等不足而导致消化吸收紊乱,造成腹泻。仔猪患病后不仅会导致饲料利用率降低和生长缓慢,还可导致死亡,严重影响养殖业的发展!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营养性腹泻的病因猪营养性腹泻的临床特征和防治。

1、病因分析

采食量。仔猪断奶后一般无法立即适应从富含营养且容易消化的液体母乳变成较难消化的固体仔猪料、植物性饲料,再加上断奶等应激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其在断奶后的1-2天内拒绝采食、减少采食,再经过2-3天会由于过度饥饿而大量采食,导致机体在短时间内食入过多的营养物质,由于很难在消化道正常消化,从而引起消化迟滞。没有消化的养分,特别是碳水化合物,非常容易发酵,从而使胃肠道内的病原微生物开始大量繁殖,进而引起腹泻。

日粮蛋白质和纤维。仔猪的小肠和胃能够对食入的日粮蛋白质进行水解,但由于消化道及其酶系统没有发育完善,使其消化植物蛋白质的能力较低。仔猪断奶后发生腹泻的主要原因是日粮蛋白质导致的过敏反应,其中导致仔猪肠道发生过敏反应的主要抗原是植物性蛋白质。正常情况下,日粮中含有适量的纤维类物质能够促使仔猪胃肠道以及其他消化器官正常发育,并使其微生物区系维持正常,从而能够有效避免腹泻。但由于仔猪具有非常弱的消化纤维的能力,只要纤维含量过高就会导致消化道黏膜发生机械性损伤,从而引起腹泻。

断奶应激。仔猪早期断奶是一种严重的应激反应,主要由于环境、心理、营养以及争斗方面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据报道,环境应激、争斗应激、心理应激不会严重影响早期断奶仔猪的生长发育,但营养应激会对其产生相对较大的影响,在临床上主要导致采食量减少,饲料利用率下降,并由于消化不良而发生腹泻。

其他因素。瓜菜类饲料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若调制或储存不当就会转化成有毒的亚硝酸盐;饲料发生霉变,以及含有脂肪的氧化酸败及其他各种抗营养因子,如蛋白酶抑制剂、植物凝集素等,都会使早期断奶仔猪发生腹泻。另外,营养素形式发生改变也能够导致腹泻,如仔猪从依靠小分子的乳脂和乳糖获取能量变成从长、中链的植物脂肪和大分子的淀粉获取能量,这种营养素形式的突然变化会导致消化道和消化酶出现暂时性的不适,引起消化不良而发生腹泻。

2、临床特征

病猪临床上主要表现出呕吐、排泄失禁,通常会呈喷射状排出稀薄的水样粪便,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发病后期还会出现脱水、贫血等症状,体表被毛粗乱失去光泽,皮肤明显苍白,弹性减弱,共济失调。若没有及时给予治疗,病猪就会出现全身症状,造成各个器官严重衰竭,并引起自体酸中毒,最终发生死亡。

3、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为促使病猪尽快康复,主要采取对症疗法,防止死亡。病猪要立即进行隔离,并及时查明原因,对猪舍、通道以及用具等进行严格消毒;立即采取补盐和补水,饮用充足的口服补液盐,避免发生脱水,还要使用肠道抗生素来避免出现继发感染。药物治疗时,最好先采取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不要随意使用抗菌药物,防止产生抗药性。通常情况下,病猪可静脉注射或者肌肉注射5.0-10.omL硫酸黄连素、10万-30万IU青霉素和15万-30万IU链霉素;也可按体重口服30mg/kg卡那霉素、土霉素,连续使用4-7天;还可使用喹诺酮类、呋喃类、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

强化免疫。为避免猪场由于发生营养性腹泻而感染病原微生物导致腹泻进一步加重,猪群要适时接种各种疫苗,以确保安全生产。猪群及时接种疫苗,能够有针对性地使猪场可能发生的腹泻性疾病得到净化,还能够预防发生疾病,这也是必须采取的防疫措施。猪场首先要根据当地腹泻性疾病的发生规律和群体健康水平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之后要结合疾病流行特点、抗体水平制定适宜的接种计划,最后要严格按照计划给猪群进行接种和监测。免疫接种时,要注意确保疫苗质量、运输以及保存条件良好,同时还要采取正确的注射方式,选择适宜的疫苗种类,并确保使用范围和剂量合理。实现预防接种和紧急接种的统一、随机以及计划的统一,从而避免感染病原微生物而发生腹泻。

4、小结

仔猪营养性腹泻是由复杂病因引起,主要分析仔猪的日粮、消化道环境以及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调控营养来预防和控制仔猪发生营养性腹泻。但是,还要明确在发生营养性腹泻后如果继发引起病原性腹泻,会导致腹泻症状进一步加重。因此,不仅要从营养方面预防,还要根据猪场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日常的卫生防疫。如果病猪持续的发生严重腹泻,要立即取病猪的病料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查,并结合药敏试验选择使用敏感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并配合补液,饮用充足的口服补盐液,补充适量的维生素,以及其他相应的治疗。通过以上措施,才能够确保猪的生产和生长性能正常,保持猪场经济效益良好。

猪营养性腹泻的发病因素及治疗措施
1、断奶仔猪营养性腹泻的病因
断奶仔猪营养性腹泻的病因非常复杂,大量的研究表明,营养性腹泻的主要因素有:维生素的缺乏、矿物元素的缺乏、饲料中粗蛋白含量过高、电解质的不平衡等。
1.1维生素的缺乏
维生素是猪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它不仅可作为猪体内许多酶的辅酶,参与养分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过程,参与了整个生命活动过程。维生素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猪生长、器官和组织的发育。维生素缺乏可引起一系列缺乏症,其中能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和泛酸的缺乏。
维生素B1缺乏时仔猪临床表现为呕吐、腹泻、生长停滞。
维生素B2缺乏时,仔猪表现为呕吐、肛门黏膜炎症并伴有腹泻等。
可促进铁吸收和红细胞生成的维生素PP的缺乏,可引起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代谢障碍,导致慢性消化不良,甚至造成弥漫性肠炎而发生腹泻。
泛酸则是仔猪体内辅酶A的组成成分,在维持消化道正常功能和提高抗病力方面起重要作用,缺乏时同样表现腹泻。
1.2矿物元素缺乏
与仔猪腹泻有直接关系的矿物元素主要有铁、锌和硒。
铁作为仔猪体内必须的矿物质元素,缺乏可引起仔猪缺铁性贫血,导致仔猪抗病力降低,易感染致病菌,发生腹泻甚至死亡。
缺锌可使胃肠黏膜发炎,胃肠运动、分泌机能失调,使含锌消化酶的活性下降,引起养分消化吸收率下降,使食糜在胃肠道内蓄积,引起仔猪腹泻。
硒作为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组成成分,参与阻止过氧化物的积累,保护细胞膜免受过氧化物的损害。缺硒时,GSH-PX活性下降,胃肠平滑肌细胞脂质膜会因过氧化发生质病变,从而引起仔猪消化紊乱,并伴有顽固性腹泻。
1.3饲料中粗蛋白的含量过高
断奶仔猪消化道及其酶系统发育尚未健全,导致日粮中蛋白质的消化率低下和必需氨基酸的比例不平衡。特别是在饲粮粗蛋白水平较高的情况下,较多的饲粮蛋白质进入大肠发生腐败分解,产生多量的尸胺、腐胺等有毒性胺类物质,继而对肠壁组织造成损害,使肠道的蠕动加快和分泌增加,结肠对水分的吸收能力减弱,同时还使小肠绒毛水肿,最终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多项研究还表明,日粮蛋白质本身并非唯一起作用的因素,还存在着某些蛋白质的致变态的反应。一些学者指出,仔猪肠道对日粮抗原过敏从而导致肠道损伤是断奶后腹泻的主要原因。仔猪断奶后的过敏性腹泻与饲粮蛋白质种类有关,其中植物性蛋白是引起仔猪肠道发生过敏反应的重要抗原物质。
1.4电解质不平衡
动物体内电解质平衡在仔猪渗透压、酸碱平衡、水盐代谢方面起重要作用,其与仔猪消化不良、腹泻等有密切关系。饲粮中的电解质平衡可直接影响仔猪体内和消化道内的电解质平衡,采食饲料中的矿物质离子是体内电解质的主要来源,电解质不平衡极易造成仔猪体内和消化道内电解质的不平衡,最终导致仔猪腹泻。
1.5日粮的PH值过高
断奶仔猪本身就因胃底腺不发达,胃与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尚未完全建立,胃腺功能差,导致胃内PH值较高,如果日粮中PH值过高更会导致胃内酸度下降,为病原菌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进而大量繁殖,引起肠壁发炎、水肿,消化吸收能力降低,大量水分和营养物质积聚肠腔,从而引发仔猪腹泻、脱水、甚至死亡。
1.6饲料含有毒物质和抗营养物质
饲料的氧化酸败、发霉变质,过期失效,微量元素超标,饲料含有毒物质(如棉酚、芥酸、单宁等)等都有可能引发仔猪腹泻。饲粮配方中轻泻性饲料原料过多,也会引发仔猪腹泻。

2、仔猪营养性腹泻的综合预防措施
众多的研究表明,对仔猪营养性腹泻,重点在于预防,国内外学者从断奶仔猪的消化生理特点出发,根据仔猪断奶后营养性腹泻的病因,提出了许多有效的预防措施,下面就着重介绍除使用抗生素以外的一些预防措施。
2.1日粮配制
按照断奶仔猪的消化生理特点,选择营养成分易于消化吸收的饲料原料,设计科学合理的配方,配制营养成分平衡、仔猪易于消化吸收的饲粮,是防止营养性腹泻的关键。不少国内专家指出,降低饲粮的蛋白水平,可以减少腹泻发生率,并有助于改善消化。一些国外专
家认为,提高日粮粗纤维水平对于降低断奶后腹泻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有着直接作用。也有报道指出,饲粮中有适量的粗纤维可降低饲粮养分浓度和提高饱感,使养分摄入量与仔猪消化能力平衡,并促进胃肠蠕动和食糜流动,增加病原菌的排除,从而减少腹泻的发生。
2.2减少日粮抗原的过敏反应猪的日粮一般以玉米-豆粕型为主,豆粕中的球蛋白和β-聚球蛋白等抗原物质可引起迟发型过敏反应,导致肠道结构改变,易受微生物侵袭,因此各种能够减少仔猪日粮抗原物质的方法都可用来降低仔猪因日粮过敏引起的腹泻。如适当降低饲料中粗蛋白含量和通过膨化法加工大豆除去抗原物质,减少仔猪日粮抗原过敏反应,减少仔猪腹泻的发生。
2.3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为预防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引起的仔猪腹泻,在日粮中合理添加一定量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是很有必要的。许多研究表明,锌、铜、硒、维生素E和生物素等对断奶仔猪抗腹泻很关键,它们中有的是通过改善饲料的转化效率、增强猪体的体质和免疫力而发挥作用,有的则是直接有抗菌和抑菌作用。这些物质的适量补给,对预防腹泻有明显的效果。具体添加量按饲养标准使用。铜可降低小肠脲酶活性,锌可以杀死细菌,从而起到预防腹泻的作用。据报道,适量添加维生素C、维生素E和硒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腹泻的发生。
2.4酶制剂仔猪由于断奶和日粮成分的改变,体内消化酶分泌不足,加之断奶应激对消化酶活性增长有下降影响。因此,有必要添加外源性酶来协助消化,提高饲料消化率,减少消化不良。目前使用的酶制剂包括胃蛋白酶、纤维素分解酶类、糖类分解酶、淀粉酶等。通过添加蛋白酶、淀粉酶可弥补内源性消化酶不足,提高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添加纤维素分解酶、木聚糖酶等外源酶,可提高日粮中不能被动物分解的寡聚多糖的消化率,且能降解抗营养因子,降低肠道的黏稠度,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消除消化不良,减少腹泻的发生。
2.5酸化剂在仔猪补料和断奶时,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酸化剂,可使仔猪胃内PH值下降,促进胃蛋白酶原转化为胃蛋白酶,提高对食糜中蛋白质的消化率,降低消化障碍的发生率。此外,有机酸具有较强的消炎、杀菌能力,它可通过降低PH值抑制致病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益生菌的增殖,保持仔猪肠道的微生态平衡,防止和减少仔猪腹泻发生的作用。张心如1995年报道,仔猪饲粮添加1.0%柠檬酸,腹泻率降低了41.88%,水肿病发生率降低了48.7%。近几年来,一些养猪户用酸菜及酸菜水治疗和预防断奶仔猪腹泻收到满意效果。一些养猪户用酸酸乳(内含乳酸和柠檬酸)治疗仔猪腹泻收到的效果也比较好。
2.6调味剂充足的采食量对仔猪的正常生长发育极为重要。因此,如何改善仔猪饲料的适口性,已成为养猪业所关注的问题。大量的研究表明,仔猪的嗅觉比较敏锐,对饲料的味道与气味比较敏感。在断奶仔猪日粮中应用不影响胃肠消化吸收的饲料调味剂,不仅能引诱仔猪进食、尽早开食、提前断乳,而且能增加采食量、促进其生长发育、减少腹泻的发生。
2.7特殊添加剂除上述添加物外,研究人员正探索应用一些特殊添加剂,诸如:(1)添加中草药,在断奶仔猪腹泻中的研究报道较多,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中草药添加剂的研究难度较大,有待进一步研究;(2)微生态制剂,是一种新型的活菌饲料添加剂,其中含有的有益菌可在猪肠道内大量繁殖,并能产生抗菌物质,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调整肠道菌群格局,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对防止细菌性腹泻有良好的效果。(3)饲料中添加乳制品(乳清粉、奶粉等)和一定量的油脂,对仔猪的生长和健康以及减少腹泻的发生也有一定的效果。
2.8饲喂方式的改变实行湿喂方式仔猪肠道绒毛长度比断奶时正常,采食量和增重也比干喂好。湿喂比干喂有利于增重、饲料转化率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另外,仔猪饲喂的次数越多,腹泻发生的机会越少。研究表明,少量多次,增加饲喂次数,可使食物与胃酸充分接触,从而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消化不良的发生。
2.9调整猪体的电解质平衡研究表明,如果机体钠、钾、氯等离子不平衡,给予调整,是防治仔猪腹泻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措施。生产中治疗仔猪腹泻中常采用补液和应用口服补液盐饮水。

3、创建适宜的饲养环境营养性腹泻预防,关键是创建适宜的环境,这是养好猪的第一要素,猪舍必须具有夏季阴凉,冬季保暖功能。虽然猪的腹泻病全年都会发生,但受温度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冬季保温不善时,发病更为严重。此外应尽可能地避免猪群的各种应激,改善猪舍的空气质量,保持舍内空气新鲜,降低有害气体浓度。定时清扫卫生,保持猪舍干燥,提高猪的抗病能力。
3.1营养的调控
保证引水安全,不良的饮水条件是引发猪腹泻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猪舍内低凹积有粪水,饮水槽水质受污染,被猪饮用而造成腹泻。因此,按猪的大小安装流量不同、高度不同的饮水器,保证供应充足、清洁、适温的饮水。
提供充足的营养,为猪群提供能满足各个阶段营养需要的日粮,保证猪群有合理、平衡的营养水平。注意饲料品质的鉴别,避免为了刻意降低成本而使用劣质饲料,特别是发霉变质的饲料。科学、平衡、充足的营养是猪群健康的保证,也是维持免疫力的根本;同时要注意在不同阶段饲料变换时要逐渐过渡,减少换料应激发生腹泻。
3.2强化免疫
在生物性因素引起腹泻的猪场,对猪群进行不同疫苗的接种是保障猪场安全生产的基础。给猪接种疫苗,可以有针对性地净化猪场的腹泻性疾病或预防疾病的发生,是防疫措施必不可少的环节。首先要依据当地腹泻性疾病发展规律和猪群健康状况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其次是要依据疾病流行、抗体水平、制定接种计划。再次是要严格依据计划进行接种和监测。不但要注意疫苗的运输、保存、质量保证,同时要注意注射方法的正确性、疫苗类别、使用范围和剂量。做到预防接种和紧急接种的统一、随机和计划的统一,才能有效防止生物性猪腹泻。


动物酵素营养液对保育猪呼吸道疾病的影响


在生猪生产过程中,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发生和流行日趋严重,该病多暴发于6~10周龄保育猪和13~20周龄的生长育肥猪。病猪发病率一般为30%~70%,发病猪死亡率一般为6%~14%,严重者可达20%~90%,给养殖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已成为制约养猪业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本试验目的是通过在仔猪日粮中添加动物酵素营养液饲喂仔猪,观察其对呼吸道疾病的影响。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


1、材料与方法

本试验从鑫港种猪场选择28日龄的仔猪,在400头仔猪中选出40头发病猪,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有5头咳嗽、气喘严重的,15头症状轻微的,试验组有7头咳嗽、气喘严重的,13头症状轻微的。对照组正常喂养,使用泰乐菌素;试验组使用动物酵素营养液按0.5%比例混拌饲料中饲喂,全过程使用,再配合使用环保酵素消毒,环保酵素稀释300倍液每周1次,试验进行到70日龄,观察、调查记录数据。

2、结果与分析

2..1动物酵素营养液对仔猪康复率的影响

通过使用动物酵素营养液,对仔猪的呼吸道疾病的康复较好,其中,试验组中有75%完全康复,对照组中有40%完全康复,二者之

2..2动物酵素营养液对仔猪成活率的影响

本试验中,使用动物酵素营养液的试验组仔猪严重患有呼吸疾病的的7头中,有28.6%完全康复,57.1%由严重转向轻微,正处于慢慢恢复中,严重中有1头还处于缓慢恢复中。对照组严重中5头仔猪有1头死亡,1头还处与严重状态,其他3只转变成轻微的呼吸疾病,轻微中有7头处于恢复状态。

2..3动物酵素营养液对仔猪恢复情况的调理

本试验从仔猪28日龄开始到70日龄结束,喂食动物酵素的仔猪,呼吸道疾病恢复较快,从严重到轻微,从轻微到康复,仔猪活跃、皮肤红润、光亮,毛管顺,而对照组,恢复较慢,且有轻微复发的现象,出现1头死亡。


3、结论与讨论

通过喂食动物酵素营养液其仔猪呼吸道疾病影响研究发现,动物酵素营养液及环保酵素防治呼吸道疾病的效果明显好于药物防治,得出结论如下。

喂食动物酵素营养液的仔猪,康复率达75%,对照组为40%,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

使用动物酵素营养液中的试验组,仔猪没有死亡,而对照组中死亡率为5%,说明动物酵素营养液能够有效防治呼吸道疾病。

通过动物酵素营养液的使用,使得试验组中严重仔猪转变成轻微,占严重的57.1%,28.6%已经完全康复,14.3%处于严重状态。而对照组中有60%转变为轻微,还有20%处于严重状态,20%已经死亡。

从以上三个结论可以看出,动物酵素营养液及环保酵素配合使用对猪呼吸道疾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能够使仔猪在短时间内治疗疾病,快速恢复体力,提高仔猪的采食量,改善猪舍环境,替代抗生药物,使仔猪能够健康成长。

猪疥螨病的流行与防治


猪疥螨病俗称癞、疥癣,是一种接触传染的寄生虫病。是由猪疥螨虫寄生在皮肤内而引起的猪最常见的外寄生虫性皮肤病,对猪的危害极大。猪疥螨病是一种由疥螨虫在猪皮肤上寄生,使皮肤发痒和发炎为特征的体表寄生虫病。由于病猪体表摩擦,皮肤肥厚粗糙且脱毛,在脸、耳、肩、腹等处形成外伤、出血、血液凝固并成痂皮。该病为慢性传染病。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疥螨病的流行特点猪疥螨病的预防与治疗。

1、流行特点

猪疥螨病的传染源主要是通过患病猪或者被患病猪蹭过的木桩、舍内墙壁、饲槽等传播,猪疥螨病具有易感染性特点,不同成长阶段和不同品种的猪都可能感染,尤其在营养不良、身体瘦小的猪身上最容易感染,同时,在患有其他疾病的猪和幼龄猪身上患病几率更大。随着猪年龄的增长,抗螨的免疫力也会不断提高,在症状上也会相对轻微,或者不发病。猪疥螨病可以通过猪相互接触感染,也可以因间接的墙壁和木桩等其他媒介传播。此外,猫、狗、家禽、老鼠等通过接触猪疥螨病源也可以传播。

猪疥螨病发病常见于春秋季节,圈舍内阳光少,睡觉地方潮湿等都有利于疥螨生长发育。夏季猪经常放到室外活动,皮肤接受到充足的阳光照射,猪舍内有效的进行通风和阳光照射,舍内外都十分干燥,不利于猪疥螨的生存,但是有些疥螨还会隐藏在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等到入秋后就会复发。疥螨病的症状表现是,通过寄生在猪皮肤上,病原体不断代谢和分泌毒素,刺激了皮肤神经末梢,引起皮肤发痒。在病猪不断蹭痒的过程中使猪皮肤变粗、变硬而失去原有的弹性,尤其在幼猪身上,如果得了疥螨病,会因为瘙痒破坏皮肤机能,导致猪只营养不良变得消瘦。

猪疥螨病影响繁殖性能,全身瘙痒会使其处于长期精神紧张的状态下,这样对于公猪来说会导致精液品质的下降,精子畸形的概率也加大,长期发展会使公猪失去配种价值。对于母猪,猪疥螨病会影响发情和哺乳能力,导致母猪发情时间延长,排卵减少,严重的会影响产仔数量。

2、预防

在未患疥螨病的时候就加强防控和净化意识,猪疥螨病具有高效的传播速度,直接和间接的都可以进行有效传播,病猪使用过的猪舍和饲养用具等都可以传染,如果母猪患猪疥螨病,那么在哺乳期内会快速的传染给仔猪,仔猪之间也会相互传播。通过这些了解,对猪疥螨病提高认识,并且通过有效的预防和净化方式,防范未然。如果发现病猪,不能只靠简单的外部用药进行治疗,否则疥螨病快速传播导致局面难以控制。

3、治疗

对疥螨病患猪进行有效的隔离治疗是必要的,养殖户要在饲养过程中认真观察,如果发现患病猪要及时隔离。隔离后及时进行治疗,首先可以采取皮下注射的方式,在患病猪皮下注射螨制剂,在注射的时候结合猪的年龄大小,严格按照药物说明注射剂量。还有就是对患病猪患的处进行药物喷洒或者药浴治疗,主要对患病猪进行全身的喷洒或洗浴,同时也要在猪舍内部进行喷洒,在喷洒过程中注意不要忽略细微部位,做到全面的治疗。对于患病时间长的猪可以在喷洒后10分钟后再进行2次治疗。也可以采用在饲料中添加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

提高猪舍环境卫生,杜绝螨虫的孳生。在猪舍内部的螨虫也是猪疥螨病的主要传染体,所以要对猪舍进行定期除螨,通常是在使用驱虫药的6~9天内进行除螨,用药后螨虫得到有效的去除,但是一些虫卵和幼虫还会存在于室内环境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会对猪进行传染,所以也要加强猪生活环境中的除螨工作,猪舍消毒通常会采用1∶300的杀灭菊酯溶液或2%敌百虫溶液对室内进行消毒,从而达到消灭螨虫的目的。

4、结语

猪疥螨病的发病与猪舍的环境卫生有直接的关系,是常见的慢性皮肤病。疥螨病会导致患猪食欲下降,体形消瘦,严重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全面的进行预防和治疗猪疥螨病是必要的,在养殖过程中要充分结合猪群数量进行必要的密度控制,保持猪舍干湿度平衡,加强饲养管理,用正确的方法给猪群良好的生长环境。养殖人员也要提高重视,从自身提高对猪疥螨病的防范意识。在猪疥螨病发生的时候,采用内外兼顾的治疗方法进行控制,也可以通过自身掌握的治疗经验或者通过咨询专家的意见有效的进行治疗。做到对疥螨病的全面认识,提高养猪户效益。

猪疥螨病的流行特点
各种年龄、品种的猪均可感染该病。主要是由于病猪与健康猪的直接接触,或通过被螨及其卵污染的圈舍、垫草和饲养管理用具间接接触等而引起感染。幼猪有挤压成堆躺卧的习惯,这是造成该病迅速传播的重要原因。此外,猪舍阴暗、潮湿、环境不卫生及营养不良等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和发展。秋冬季节,特别是阴雨天气,该病蔓延最快。
该病主要为直接接触传染,也有少数间接接触传染。直接接触传染,如患病母猪传染哺乳仔猪;病猪传染同圈健康猪;受污染的栏圈传染新转入的猪。猪舍阴暗潮湿,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咬架殴斗及碰撞磨擦引起的皮肤损伤等都是诱发和传播该病的适宜条件。间接接触传染,如饲养人员的衣服和手,看守犬等。
发病部位
60公斤以上的肥猪眼睛和耳朵四周、颈部、胸腹部、内股部为发病较明显的部位,仔猪多数遍及全身。
主要危害
1、猪疥螨病,俗称猪疥癣、癞,是由猪疥螨虫寄生在皮肤内而引起的猪最常见的外寄生虫性皮肤病,对猪的危害极大。
2、在中国养猪场几乎100%都有猪疥螨感染,由于处于持续性的剧痒应激状态,导致种猪消瘦,商品猪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严重降低,猪光吃不长,逐渐消瘦,甚至死亡。
3、由于呈现一种慢性、消耗性的过程,没有造成明显的大量猪死亡,所以对其引起的损失往往容易忽视,从而使大多数猪场蒙受巨大损失,影响猪场效益。
疾病症状
幼猪多发。病初从眼周、颊部和耳根开始,以后蔓延到背部、体侧和股内侧。主要临床表现为剧烈瘙痒,不安,消瘦,病猪到处摩擦或以肢蹄搔擦患部,甚至将患部擦破出血,以致患部脱毛、结痂,皮肤肥厚,形成皱褶和龟裂,发育不良。
猪疥螨病的临床表现可分为两种类型:皮肤过敏反应型和皮肤角化过渡型。
皮肤过敏反应型
皮肤过敏反应型,最为常见,又最容易被忽视,主要容易感染主体常见于乳猪和保育猪;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以春夏交季、秋冬交季较为增多,主要临床症状如下:
1、乳猪、保育猪多容易感染,作为疥螨感染的指征,瘙痒比发现螨虫更可靠。过度挠搔及擦痒使猪皮肤变红;组织液渗出,干涸后形成黑色痂皮。
2、乳猪、保育猪疥螨病感染初期,从头部、眼周、颊部和耳根开始,后蔓延到背部、后肢内侧。
3、猪感染螨虫后,螨虫在猪皮肤内打隧道并产卵、吸吮淋巴液、分泌毒素;3周后皮肤出现病变,常起自头部,特别是耳朵、眼、鼻周围出现小痂皮(黑色),随后蔓延至整个体表、尾部和四肢,出现红斑、丘疹、黑色痂皮,并引起迟发型和速发型过敏反应,造成强烈痒感。由于发痒,影响病猪的正常采食和休息,并使消化、吸收机能降低;
4、病猪常在墙壁、猪栏、圈槽等处摩擦病变部位,造成局部脱毛。寒冷季节因脱毛裸露皮肤,体温大量散发,体内蓄积脂肪被大量消耗,导致消瘦,有时继发感染严重时,引起死亡。
5、猪疥螨感染严重时,造成出血,结缔组织增生和皮肤增厚,造成猪皮肤的损坏,容易引起金色葡萄球菌综合感染,造成猪发生湿疹性渗出性皮炎,患部迅速向周围扩展到全身,并具有高度传染性,最终造成猪体质严重下降,衰竭而死亡。
皮肤角化过渡型
皮肤角化过度型,有时称为猪慢性疥螨病,主要常见于经产母猪、种公猪和成年猪。常见临床症状如下:
1、随着猪感染疥螨病程的发展和过敏反应的消退(一般是几个月后),出现皮肤过度角质化和结缔组织增生,可见猪皮肤变厚,形成大的皮肤皱褶、龟裂、脱毛,被毛粗糙多屑,常见于成年猪耳廓内侧、颈部周围、四肢下部,尤其是踝关节处形成灰色、松动的厚痂,经常用蹄子搔痒或在墙壁、栏栅上摩擦皮肤,造成脱毛和皮肤损坏开裂、出血。
2、经产母猪及种公猪皮肤过度角化的耳部,是猪场内螨虫的主要传染源,仔猪常常在吃奶时受到母猪感染。
经产母猪身体、耳部皮肤过度角化肥猪皮肤瘙痒,在墙壁上摩擦皮肤肥猪皮肤瘙痒,用后蹄搔痒。
总之,剧痒、脱毛、结痂、皮肤皱褶或龟裂和金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后形成湿疹性渗出性皮炎、患部逐渐向周围扩展和具有高度传染性为该病特征。
临床诊断
在患部与健康部交界处采集病料,选择患病皮肤与健康皮肤交界处刀刃与皮肤表面垂直刮取皮屑,痂皮,直到稍微出血。症状不明显时,可检查耳内侧皮肤刮取物中有无虫体。将刮到的病料装入试管内,加入10%苛性钠(或苛性钾)溶液,煮沸,待毛、痂皮等固体物大部分被溶解后,静置20分钟,由管底吸取沉渣,滴在载玻片上,用低倍显微镜检查,有时能发现疥螨的幼虫、若虫和虫卵。疥螨幼虫为3对肢,若虫为4对肢。疥螨卵呈椭圆形,黄色,较大(155微米×84微米),卵壳很薄,初产卵未完全发育、后期卵透过卵壳可见到已发育的幼虫,由于患猪常啃咬患部,有时在用水洗沉淀法做粪便检查时,可发现疥螨虫卵。
病症区别
1、临床病状区别:猪肤癣病临床呈典型的圆形或不正圆形的皮损,常发于胸腹部、颈部、内股部等,偶见发于耳朵。无痒觉,精神食欲无明显改变;猪疥螨病的皮损不规则,首先由头部、眼和耳朵周围开始发病,渐次向背腹、四肢蔓延,甚至染遍全身。由于疥螨虫刺激皮肤神经末梢致使奇痒。病猪精神、食欲、生长发育都受到很大影响;猪湿疹,皮炎多发于耳根、下腹部、四肢内侧等处。初红肿发炎,后发生扁平丘疹,有的形成水疱或脓疱,形成麸糠样黑痂。奇痒,病猪精神、食欲、生长发育都受很大影响。
2、病原体区别:取患猪受害的皮肤、被毛、痂、鳞屑病料镜检:猪肤癣病的病原体为皮肤真菌的大、小(型)分生孢子和菌丝体。猪疥螨的病原体为寄生于皮肤组织的疥螨虫。湿疹、皮炎的病原因素则较为复杂,如生理机能障碍、维生素缺乏、化学药品的刺激和某些中毒性因素都能引起湿疹与皮炎。

预防指南
1、每年在春夏、秋冬交季过程中,对猪场全场进行至少2次以上的体内、体外的彻底驱虫工作,每次驱虫时间必须是连续5-7天。
2、加强防控与净化相结合,重视杀灭环境中的螨虫:因为螨病是一种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的外寄生虫病,患病公猪通过交配传给母猪,患病母猪又将其传给哺乳仔猪,转群后断奶仔猪之间又互相接触传染。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永无休止。所以需要加强防控与净化相结合,对全场猪群同时杀虫。但在驱虫过程中,大家往往忽视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就是环境驱虫以及猪使用驱虫药后7~10d内对环境的杀虫与净化,才能达到彻底杀灭螨虫的效果。原因如下:
①在给猪体内、体表驱虫的过程中,螨虫感觉到有药物时,有部分反应敏感的螨虫就快速掉到地上,爬到墙壁上、屋面上和猪场外面的杂草上,此外,被病猪搔痒脱落在地上、墙壁上的疥螨虫体、虫卵和受污染的栏、用具、周围环境等也是重要传染源。如果不对这些环境同时进行杀虫,过几天螨虫就由爬回猪体上。
②环境中的疥螨虫和虫卵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传染源。很多杀螨药能将猪体的寄生虫杀灭,而不能杀灭虫卵或幼虫,原猪体上的虫卵3-5天后又孵化成幼虫,成长为具有致病作用的成虫又回到猪体上和环境中,只有此时再对环境进行一次净化,才能达到较好的驱虫效果。
③另外,疥螨病在多数猪场得不到很好控制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在某种程度上,由于对该病的隐性感染和流行病学缺乏了解,饲养人员又常把过敏性螨病所致瘙痒这一主要症状,当作一种正常现象而不以为然,既忽视治疗,又忽视防控和环境净化,所以难以控制本病的发生和流行。造成本不应该发生的损失!
所以必须重视螨虫的杀灭工作!加强对环境的杀虫,可用1:300的杀灭菊酯溶液或2%液体敌百虫稀释溶液,彻底消毒猪舍、地面、墙壁、屋面、周围环境、栏舍周围杂草和用具,以彻底消灭散落的虫体。同时注意对粪便和排泄物等采用堆积高温发酵杀灭虫体。杀灭环境中的螨虫,这也是预防猪疥螨最有效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为防止猪圈、用具上的疥螨虫感染健康猪,在治疗病猪的同时,应彻底清除粪便,堆积发酵。对墙壁地面食槽、水槽等所有可能接触猪的地方全面消毒,并定期坚持进行,保持猪圈干燥。
治疗方法
一旦确诊猪已经感染疥螨,可以选用以下的几种方法对已经发生疥螨的病猪进行治疗处理:
1、药浴或喷洒疗法。20%杀灭菊酯(速灭杀丁)乳油,300倍稀释,或2%敌百虫稀释液或双甲脒稀释液,全身药浴或喷雾治疗。务必全身都喷到;连续喷7-10天。并用该药液喷洒圈舍地面、猪栏及附近地面、墙壁,以消灭散落的虫体。药浴或喷雾治疗后,再在猪耳廓内侧涂擦自配软膏(杀灭菊酯与凡士林,1:100比例配制)。因为药物无杀灭虫卵作用,根据疥螨的生活史,在第1次用药后7~10天,用相同的方法进行第2次治疗,以消灭孵化出的螨虫;伊维菌素、双甲脒、螨净也可以。
2、饲料中添加“金维伊”(0.2%伊维菌素预混剂)或“鼎丰”(0.2%伊维菌素预混剂+5%芬苯达唑预混剂合剂)。具体添加说明如下:
①“金伊维”每吨饲料添加本品:肥育猪1-1.5公斤、种公猪和怀孕母猪4-5公斤、怀孕后期90天至哺乳结束的母猪3公斤,彻底混合均匀后,连用7天。
②“鼎丰”每吨饲料添加该品:肥育猪1公斤,连续使用7天,或0.5公斤,连续使用14天。种公猪和怀孕母猪4-5公斤、怀孕后期90天至哺乳结束的母猪3公斤,彻底混合均匀后,连用7天。
3、皮下注射杀螨制剂。可以选用1%伊维菌素注射液,或1%多拉菌素注射液,每10kg体重0.3mL皮下注射。驱螨虫在皮下注射杀螨剂应注意事项:
①妊娠母猪配种后30—90,分娩前20~25天皮下注射1次,种公猪必须每年至少注射2次,或全场一年2次全面注射(种公、母猪春秋各1次)。
②后备母猪转入种猪舍或配种前10~15天注射1次。
③仔猪:断奶后进入肥育舍前注射1次。
④生长肥育猪:转栏前注射1次。
⑤外购的商品猪或种猪,当日注射1次。注射用药见效快、效果好,但操作有一定难度,有注射应激。
4、对疥螨和金色葡萄球菌综合感染猪治疗:按照上述1+2的方法同时治疗外,还要同时配合用利巴韦林、青霉素类的药物粉剂,与2%的水剂敌百虫混合均匀后,进行全身外表患处的涂抹,每天涂抹1-2次,连续使用5-7天。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0554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猪流行性感冒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