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A对牛肉品质的影响

维生素A对牛肉品质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对牛肉脂肪的影响。现主要从维生素A对内牛体增重、牛肉脂肪含量及分布、脂肪颜色、脂肪氧化和肌肉嫩度的影响等几方面探讨了维生素A在牛肉脂肪形成中的影响及作用,表明维生素A在肉牛生产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维生素A对牛肉品质的影响。

1、与肉牛脂肪代谢的关系

维生素A在抑制脂肪细胞分化和脂肪生成的同时,脂肪酸结合蛋白的水平也随之下降,并且维生素A能够调节与脂肪代谢密切相关的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分泌,同时维生素A在储存和代谢过程中,脂肪组织和脂肪细胞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减少抑制脂肪细胞分化的维生素A,有可能解除抑制,促进脂肪细胞的分化,维生素A也能够调节动物体内生脂基因转录和附睾原代脂肪细胞的表达,这说明维生素A是参与调节肉牛体内脂肪细胞分化的重要物质,而β-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重要前体,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肉牛体内维生素A的重要来源。

2、对肉牛增重的影响

张幸开研究表明,用添加50%饲养标准维生素A的饲料饲喂肉牛,其体增重高于饲喂未添加维生素A和高添加维生素A的饲料肉牛,并且维生素A在肉牛育肥的前期与脂肪沉积呈负相关,育肥后期对脂肪形成却影响较小。OkaA等研究表明,维生素A对肉牛脂肪的形成受肉牛的年龄影响,23个月龄前对日本和牛的体增重没有明显影响,育肥后期饲喂高水平维生素A日粮有利于肉牛的体增重。

3、对脂肪分布及含量的影响

牛肉中脂肪的分布及含量决定大理石花纹的等级。李军涛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维生素A能显著增加育肥120天阉牛的臀中肌和背最长肌脂肪的含量,Okacs]试验表明,饲喂高维生素A日粮的阉牛能够增加其皮下脂肪的厚度,万发春报道,饲喂高维生素A日粮的杂交肉阉牛背部和肋部皮下脂肪的厚度会增加,低维生素A能够增加背最长肌脂肪含量,还可降低用于无用脂肪沉积的饲料消耗。

由于低水平维生素A日粮能够提高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因此降低日粮中维生素A水平能够提高和牛肉大理石花纹的等级,提高饲料中维生素A的添加量可以减少肉牛的背膘厚度,且肉牛背膘厚度随着维生素A前体(p-胡萝卜素)水平的增加而出现递减的趋势。Oka等研究表明,维生素A影响牛肉大理石花纹等级受育肥牛年龄的影响,当育肥牛年龄超过23个月时,肌肉大理石花纹改善作用不明显。李军涛用秦安杂交阉牛研究表明,维生素A对15~24月龄之间的育肥肉牛肌肉大理石花纹影响明显。

4、对脂肪颜色的影响

脂肪颜色主要来自饲料的维生素A前体——胡萝卜素,饲喂低胡萝卜素含量饲料的肉牛,其肌肉脂肪呈白色,而饲喂胡萝卜素含量高的玉米等饲料,肌肉脂肪一定程度上呈黄色。

5、对肌肉保水力的影响

肌肉保水力直接影响牛肉的嫩度、风味、颜色和营养价值。保水力高的牛肉鲜嫩、多汁,保水力低的牛肉可溶性营养成分损失大、比较干硬,低维生素A添加水平的日粮能够使肉牛肌肉保水力提高,从而改善肌肉品质。

6、对肌肉嫩度的影响

剪切力是衡量牛肉嫩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剪切力值高,牛肉嫩度低。肌肉嫩度与肌间脂肪含量多少有关,肌间脂肪含量越高,牛肉嫩度越大,剪切力值越低。牛肉嫩度与饲料中维生素A添加水平有一定的关系,万发春报道,1100万IU维生素A添加水平的日粮能够改善肉牛肌肉嫩度。

相关知识

河蟹对饲料的维生素需求


维生素是分子量较低的一类活性物质,它也是河蟹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维生素不会产生热量和构成机体组织,也不能在河蟹体内合成,而必须从饲料中摄取。河蟹虽然对维生素的需求很少,但绝不能没有。如果缺乏维生素,河蟹体内某些酶活性失调,导致代谢紊乱,影响某些器官的正常机能,使其生长减慢,抵抗力下降,甚至造成死亡。目前已发现的20余种维生素,按物理性质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类。河蟹对主要维生素的需求及其生理功能见下。
1.脂溶性维生素
⑴维生素A(抗干眼醇):形成视网膜的紫红色杆状体,对眼病有治愈作用,促进生长,保护上皮组织。当缺乏维生素A时,对传染病的抵抗力会降低。
⑵维生素D(钙化醇):增加钙与磷的吸收和参与代谢,与形成骨质、钙化等有密切关系。
⑶维生素E(生育粉):防止维生素A、胡萝卜素、B族和脂肪酸的氧化。
⑷维生素K:促进血液凝固。
2.水溶性维生素
⑴硫胺素(维生素B1):参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起辅羧酶作用,抗神经炎。
⑵核黄素(维生素B2):参与能量代谢,促进生长与呼吸,和生殖有关。
⑶吡醇(维生素B6):辅酶的成分,是氨基酸转移反应等的催化剂。
⑷维生素C(抗坏血酸):有利于生长,促进新陈代谢。
⑸烟酸(尼克酸):氧化还原反应的催化剂,抗神经障碍,抗消化障碍。
⑹泛酸:作为辅助酶A的成分,在脂肪酸代谢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⑺胆碱:抗脂肪肝。

牛肉品质概述 牛肉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方法


获得产量高、质量好的牛肉是肉牛养殖的最直接目的,影响牛肉产量和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品种、饲养管理方法、环境因素等,所以在养殖过程中要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采取综合的措施来加强肉牛的饲养管理工作,以提高牛肉的产量和质量,进而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牛肉品质概述牛肉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方法。

1、选择好肉牛的品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注重健康饮食,因此对肉类产品的要求也较以前高得多。肉牛的品种对于牛肉的产量和质量有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为了保证肉牛养殖的产量和质量,选择良好的肉牛品种很重要。我国地方的优良肉牛品种主要有秦川牛、鲁西牛、南阳牛、晋南牛等,这些品种的特点是耐粗饲、牛肉品质好、屠宰率高,缺点则是生长速度慢、饲料利用率低。为了改善这一缺点,目前我国肉牛养殖利用国外优良肉牛品种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等优势与我国地方黄牛进行杂交,获得具有上一代的优良性状的杂交后代,所选择用的国外品种多为夏洛来、西门塔尔、安格斯、利木赞等。例如,选择西门塔尔公牛与本地黄牛进行杂交后,其后代的牛肉品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国地方良种与安格斯的杂交后代,出栏时间也提前30天,均可达到理想的效果。

2、保证肉牛摄入充足合理的营养

饲喂肉牛的饲料主要包括粗饲料、精饲料和添加剂类饲料,要保证饲料的营养全面、配比合理、适口性良好,才可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从而使该品种的优良性状能得充分的发挥,获得最佳的产量和质量。在饲喂前要对饲料进行合理的加工,为了提高饲料利用率可将粗饲料铡短,但是要注意不可铡的太碎,否则不利于瘤胃的健康。对于一些秸秆类粗饲料,消化率较低,可进行氨化或碱化处理后再与精料混合饲喂,可得到良好的饲喂效果。而有的地区青贮玉米的种植面积大,可充分利用这一饲料资源,调制成青贮料,可大大的提高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目前各肉牛养殖场或者养殖户采用每天饲喂2次,早晚各1次的饲喂方式,不但可保证肉牛有充分的时间休息和反刍,利用牛体组织的沉积,还可节省劳动力。

为了达到理想的增重效果,同时提高牛肉产品的品质,在育肥期要根据肉牛的生长特点,提供充足且合理的营养,可将整个育肥期分为三个阶段。在不同的育肥阶段,肉牛的生长侧重点不同,对营养的需求也不同。第一阶段为适应期,一般为半个月左右,主要是让牛适应精料,在饲喂时要多喂草料,逐渐增加青绿饲料的饲喂量,少量的喂料,让牛尽快适应饲养环境,消除运输带来的应激反应;第二阶段为育肥前期,时间控制在40~50天,这一阶段要逐渐增加精料的饲喂量,一直到每100千克体重饲喂1.7~2.1kg精料为止,其目的是让肉牛快速的生长;第三阶段为育肥后期,这一阶段肉牛的生长特点主要是脂肪的沉积,可在此期进行肉质的改善,时间约为20天,以使肌肉间夹杂脂肪,形成大理石花纹,提升牛肉的品质和等级。在这一阶段进行强度育肥,减少粗饲料的饲喂量,同时增加精料的饲喂量,并且要让牛少运动,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耗,使肉牛的日增重达到最大化。为了促进肉牛对精饲料的采食量,可以在精料中增加一定量的食盐。另外,还要保证肉牛有充足且清凉的饮水,尤其是在青绿饲料缺乏的季节,更要保证肉牛喝到充足的饮用水,以提高肉牛的采食量,维持身体正常的代谢。注意冬季最好饮用温水。

3、加强日常的管理

为了提高牛肉的产量和质量,合理饲喂固然重要,但是也要结合科学的饲养管理。在育肥前要将牛群按照不同的年龄、品种、体重进行合理的分群,保证每一群体中的肉牛的差异不能太大,以便于管理和调整饲料。选择最佳的育肥年龄,一般2周龄以下的肉牛增重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脂肪沉积少,适合生产高档牛肉,通过合理的饲喂,可提高牛肉的质量。选择2周岁以下的肉牛育肥,可不去势,但是如果选择2周岁以上的肉牛则要去势后再育肥,可提高增重速度,同时减少牛肉的膻味,还便于管理。在育肥前要对牛进行驱虫和健胃,以去除体内的寄生虫,保证最佳的充肥效果。虽然减少肉牛的运动量可提高增重效果,但是适宜的运动可增加体质,保持肉牛旺盛的食欲,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脂肪的沉积,因此要让肉牛有一定的运动量,但是不可运动过度,以减少能量的消耗。每天都要定时刷拭牛体1~2次,尤其是在夏季,不但可保持牛体清洁,减少体外寄生虫的侵扰,还可提高牛的食欲,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夏季还可以起到降温的作用。给肉牛提供适宜的环境,牛舍要保证冬暖夏凉,保持适宜的温度。同时还要保持牛舍清洁、干燥、空气新鲜。

做好牛场的卫生防疫工作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加强日常的消毒工作,在场区门口要设有消毒池,外来人员和车辆要禁止入场。牛场和牛舍要定期进行消毒,以杀灭病原微生物。做好相关疫病的免疫接种工作,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提高牛群的抵抗力。


牛肉品质概述

肉牛生产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起步,经过近30多年的发展,我国肉牛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2004年的牛肉产量,在世界牛肉生产总量中所占比重由1991年的2.7%上升到10.7%,成为继美国、巴西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牛肉生产国。2007年底我国牛存栏量约1.46亿头,其中肉牛存栏量1.06亿头,出栏4359.5万头,牛肉总产量达到791万t,牛肉在全国肉类总产中的比例提高到了9.3%,人均消费量为6.1kg,较1980年增长了12倍。虽然我国牛肉生产已有了迅猛发展,但目前大众消费的牛肉品质低、安全卫生差,己供过于求,而优质牛肉短缺,高档牛肉主要依靠进口,消费者市场出现分层。牛肉的质量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牛肉的质量问题正制约着我国城乡居民(尤其是城镇居民)的消费和出口。因此,必须大力改善牛肉质量,保证城乡居民能够吃上安全、健康、营养的牛肉。

1影响牛肉肉质的因素

1.1品种和性别我国牛肉生产主要依靠黄牛,虽然以五大黄牛为主的黄牛品种很多,肉质鲜嫩,但普遍体型小,生长速度慢,出肉率低,纤维粗,因而不适合作为规模生产的肉牛品种,也不能用来生产优质牛肉。目前肉牛业比较发达的国家都高度重视肉牛品种的繁育改良工作,均已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肉牛品种。据相关文献报道,肉牛品种是影响牛肉质量的非常关键的因素,SherbeckJA等研究表明,海福特阉牛比含有25%~50%的婆罗门牛血统的阉牛有更高的大理石评分,因此海福特牛胴体中USDA“Choice”等级的牛肉所占比例也比婆罗门牛高;WheeterTL等报道,无论是普通牛还是瘤牛,其口感都与大理石评分呈正相关。我国近十几年来逐渐意识到品种改良与本品种保护的重要性,采用了三元杂交的方式培育出了科尔沁牛、泌阳牛等具有优良肉质的优良品种,进一步促进了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不同性别肉牛其遗传基因和性激素的作用方式不同,从而导致肉牛胴体组成、肉品质量以及肉的风味等各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人们早已对雄性或雌性动物经阉割后进行育肥,其作用是极为显著的。因为性激素本身对肌肉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故失去了一些有益于产肉的性能,虽然对于一些动物例如阉牛可利用外源性激素加以弥补,但这种措施产生了另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是外源性激素残留。因此是否需要进行阉割,在生产实际中还要根据饲养的品种,肥育期和饲养条件来决定。

1.2年龄年龄影响牛的生长速度、肉的品质、饲料报酬。年龄越小,生长速度越快。幼龄牛的肉质好于老龄牛。年龄越小,饲料报酬越高。发达国家肉牛在1.5岁左右屠宰,我国地方品种的肉牛在2岁左右屠宰,此时的牛肉营养丰富,品质好,饲料转化率高,饲养周期短,效益高。随年龄的增加,肌纤维加粗,肌纤维束相应增大,但肌纤维数量几乎不变,所以随年龄增加,肉质的纹理变粗,肌肉嫩度变差,即剪切值变大。另外,肌肉蛋白质的保水能力也随牛龄的增长而下降,这也降低了肉的品质。

1.3营养水平饲养水平低,导致肉牛体重下降,发育受阻,肌肉、脂肪的比例降低。加强饲养管理水平,提高牛肉的产量,改善牛肉的品质。高营养水平饲养能改善牛肉嫩度。通过排酸能显著提高牛肉的嫩度,这是目前肥牛生产提高肉质的主要途径。排酸后,高营养组肉质较嫩,中营养组次之,低营养组最差。是因为在高营养条件下,有较多的营养物质在肌细胞间沉积为不饱和脂肪酸。牛肉经过排酸,其中的乳酸成分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酒精,然后挥发掉,同时细胞内的大分子三磷酸腺苷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鲜味物质基苷-IMP,降低了酸度,提高了嫩度。

1.4育肥方式肉牛育肥主要有两种方式,即:持续育肥(直线育肥)和后期集中育肥(强度育肥或快速催肥法)。持续育肥是指犊牛断奶后,直到出栏(我国20-24月)的时间内,在当地或专门化肥育场进行肥育。后期集中育肥法是从市场选购15~20月龄的架子牛,经过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后,利用精料型日粮(以精料为主搭配较少的秸秆、青干草或青贮料)进行3-4个月的短期强度肥育之后出栏,这时一般体重达400-500公斤。育肥牛只有达到相应的体重才进入肉质改善期,使脂肪沉积于肌肉内,形成大理石纹,才能生产出柔嫩多汁的高档牛肉。

1.5饲粮

1.5.1精饲料肉牛以粗饲料为主,但粗饲料不能满足其营养需要,需要补喂精饲料。精饲料包括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微量(常量)元素和维生素。营养因素是影响牛肉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研究表明,提高饲料能量浓度可以提高肌内脂肪沉积,而且高能饲料和肌肉中脂肪含量沉积以及较高的生长速度都能提高牛肉的嫩度。增加精饲料的添加比例提高了犊牛的生长速度,降低了肌肉的剪切力并提高了肌肉中脂肪的含量,因此剪切力的降低与肌肉中脂肪含量的提高,应得益于添加的精饲料增加了能量沉积量。

1.5.2粗饲料粗饲料定义:一般而言,粗纤维含量达18%以上(包括18%)的饲料都称为粗饲料,其每千克干物质的消化能低于2500kcal,有机物质的消化率在65%-70%以下。在反刍动物日粮中,粗饲料通常占60%-70%,甚至更高,是瘤胃微生物和宿主动物重要营养来源。粗饲料中的粗纤维刺激瘤胃,使瘤胃保持正常消化机能,其被瘤胃内微生物分解产生乙酸、丙酸、丁酸等低级脂肪酸,被机体吸收,为机体提供能量。粗饲料又能有效地防止因饲喂精料过多引起的酸中毒。肌肉pH值经证明与肉的嫩度、系水力、肉色等质量性状有关系,肉在成熟过程中pH值发生显著变化,刚屠宰后的肉pH在6~7之间,经约1小时之后开始下降,经僵直最低达5.4-5.7之间,而后随保藏时间的延长开始慢慢地上升(喻兵兵,等2004)。Fernandez等(1996)研究表明:pH值相对偏高,可能是饲喂粗饲料的肉牛在经过宰前运输和禁食后,体内血糖下降到较低水平导致的结果。


狐狸维生素A缺乏症


1、病因

饲料中维生素A达不到狐狸的需要量,或日粮由于储存过久、氧化、腐败变质及调配不当等使日粮中维生素A遭到破坏,或因消化道疾病影响维生素A的吸收,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

2、症状

本病主要表现在皮肤和粘膜角质化。银黑狐狸患此病时,发生神经纤维髓鞘磷脂变性,母狐发生滤泡变性,公狐曲细精管上皮变性,从而导致狐狸的繁殖机能。幼狐和成狐临床表现基本相同,一般当维生素A不足时,经过2个月~3个月出现临床症状。其早期症状是神经失调,抽搐,头向后仰,病狐失去平衡而倒下。病狐的应激反应增强,受到微小的刺激便高度兴奋,沿笼转圈,步履摇晃。子狐肠道机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出现腹泻症状,粪便中混有大量黏膜和血液;有时出现肺炎症状,生长迟缓,换牙缓慢。

3病理解剖变化

死亡尸体一般比较消瘦,贫血。子狐常有气管炎、支气管炎。幼狐也常发现胃肠炎变化,胃内有溃疡,肾和膀胧发现有结石。

4诊断

对病狐血液和死亡动物的肝脏进行维生素A含量测定,亦可在日粮中加喂维生素A进行治疗性诊断来确诊。

5防治

预防本病的发生首先应保证日粮中维生素A的供给量,注意饲料中蔬菜、鱼和肝的供给。治疗本病可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治疗量是需要量的5-10倍。

附:狐狸其它维生素缺乏症的症状:

维生素E缺乏症状主要是破坏繁殖机能,母兽表现发情期拖延,不孕和空怀数增加,死胎或流产,仔兽生下后精神萎靡。公兽表现性机能丧失,精液品质下降,精子生成机能障碍。

维生素B2缺乏症表现为皮炎,被毛脱色和生长缓慢,色素沉着破坏,肌肉痉挛无力。神经机制紊乱,步态摇晃,后肢不全麻痹。

维生素B3缺乏症主要表现为被毛褪色,皮肤脱屑及神经症状,生长缓慢。

维生素H缺乏症引起表皮角化,被毛卷曲及自身剪毛现象。被毛新生延迟,银黑狐仔兽常见灰色被毛镶边。

维生素B6缺乏症孕狐的空怀率和仔兽的死亡率增高,公狐无精子,性机能消失,睾丸显著缩小并变性,仔狐生长发育极迟缓。健壮公狐的尿结石与维生素B6缺乏有关。

维生素B12缺乏症表现贫血,可视黏膜苍白,消化不良,肝脂肪变性,食欲丧失。妊娠期日粮中缺乏维生素B12,仔狐的死亡率增高,母狐食仔现象增加。

维生素K缺乏症表现为新生仔兽大批死亡,具有明显的广泛性出血性素质。

维生素B1缺乏症主要表现食欲消失,运动失调,母狐产仔率下降,仔狐发育停滞。

维生素C缺乏症妊娠狐体内缺乏时常常引起仔兽患病,四肢水肿为新生仔狐疾病的主要特征。易引起坏血病、腹泻和生长停滞。

水溶性维生素的特点 水溶性维生素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维生素是维持动物正常生理机能必不可少的有机化合物,多数是辅酶的组成成分,这些酶参与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维生素缺乏会影响辅酶的合成,导致代谢紊乱,动物出现各种病症,因此维生素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维生素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前者包括维生素A、D、E、K,后者包括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等。下面来具体了解一下:水溶性维生素的特点水溶性维生素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1、维生素B,

维生素B,又名硫胺素,是a一酮酸脱氢酶系中的辅酶成分,参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对维持神经组织和心肌的正常功能起重要作用,维持肠胃的正常蠕动和胃液分泌以及消比道脂肪的吸收和发酵的正常功能。维生素B.缺乏时,碳水化合物就不能进行正常代谢,丙酮酸和乳酸在体内聚集,造成血液循环、神经和消化系统等机能障碍,食欲不振,生长缓慢。维生素B,在饲料中分布比较广泛,谷物、麦麸、胚芽饼、青干草和青绿饲料都含有一定数量。值得注意的是,生鱼和软体动物内脏中含有硫胺素酶,能使B.失活,所以要煮熟后才能喂猪。猪需要量为1.0~1.Smg/kg。

2、维生素B2

维生素B2又名核黄素耐热性强,易被日光和碱溶液破坏。生素B2是生物氧化过程中所必需的辅酶的成分.参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维生素B2,还参与视觉光反应,促进生长发育,保持皮肤健康。缺乏维生素B:时,猪适应性差,影响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僵直和跛行,许多氧化还原酶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能量和蛋白质代谢。动物缺乏核黄引起体代谢紊乱。其症状轻则表现为生长受阻,生产力下降,严重者,猪发生皮炎,形成痂皮及脓肿,眼结膜、角膜炎;母畜缺乏则出现早产,胚胎死亡及胎儿畸形。

3、维生素B。

维生素B3又名泛酸,是一种二肽衍生物,呈黄色黏稠油状,干热及在酸、碱溶液中易被破坏。泛酸是辅酶A的组成成分,辅酶A参与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动物缺乏泛酸主要导致皮肤和黏膜的病变,表现为表皮粗糙或羽毛稀少,毛发或羽毛脱落,而且生长迟缓、生殖功能发生障碍,抗病及抗应激力下降。猪表现为生长迟缓、消化道、呼吸道产生疾病,皮肤和黏膜病变,运动失调,后肢运动痉挛性鹅步,生殖机能紊乱。

4、维生素B.。

维生素B12又叫钴维生素或抗贫血维生素,中性、弱酸性溶液中稳定,碱性溶液中易破坏。维生素Biz是几种酶系统中的辅酶,参与蛋白质、脂肪和糖的代谢过程,促进胆碱、核酸合成,促进红细胞成熟,预防恶性贫血。生长猪维生素B,。不足表现为主长停滞,贫血、被毛粗乱、皮炎及后肢运动不协调等。繁殖母猪尽管无临床症状,但产仔少,活力差,育成率低。动物性饲料和微生物发酵饲料中含量丰富,是动物维生素B,:的重要来源。动物饲料中的钴不足影响消化道微生物合成维生素B.。,磺胺类药和抗生素可抑制微生物合成维生素B12。

在植物性饲料中不含维生素B,。,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饲料中,同时,能发酵的微生物可合成维生素B12。猪没有瘤胃,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B12,很容易缺乏维生素B12。牛粪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千克干物质含维生素B.。高达470yg,可堆放在运动场让猪自由舔食,用来补充维生素B12。在饲料中添加鱼粉、乳副产品、酵母饲料等,亦能补充维生素B12。猪对维生素B.:需要量为每千克饲料11N20_ug。

5、维生素C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是一种多羟化合物,极易被氧化,微量金属离子能促使维生素C氧化失效。目前常用的维生素C添加物有I。一抗坏血酸、L-抗坏血酸钠。此外,新研制开发的L-抗坏血酸多磷酸盐是一种有效、稳定性好的补充物。结晶L一抗坏血酸在成分复杂的预混料和配合料中,特别是与氯比胆碱等吸湿性极强的组分共存时保存率很低,更不耐粉碎、制粒,膨化,灭菌等加工处理。用硅酸盐、乙基纤维素等包被处理的L-抗坏血酸的稳定性有一定提高,但仍易被粉碎、制粒、膨化、灭菌等工序破坏。L-抗坏血酸钙、L-抗坏血酸钠均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稳定性较抗坏血酸好,因此作为饲料添加剂较L-抗坏血酸普遍。

水溶性维生素主要有以下特点:
①水溶性维生素可从食物及饲料的水溶物中提取。
②除含碳、氢、氧元素外,多数都含有氮,有的还含硫或者钴。
③B族维生素主要作为辅酶,催化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中的各种反应。多数情况下,缺乏症无特异性,而且难以与其生化功能直接相联系。食欲下降和生长受阻是共同的缺乏症状。
④B族维生素多数通过被动的扩散方式吸收,但在饲粮供应不足时,可以主动的方式吸收。维生素B12的吸收较特殊,需要胃分泌的一种内因子帮助。
⑤除维生素B12外,水溶性维生素几乎不在体内贮存。
⑥主要经尿排出(包括代谢产物)。
供应来源/水溶性维生素
所有水溶性维生素都为代谢所必需。大多数动物能在体内合成一定数量的维生素C。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能合成足够动物所需的B族维生素,一般不需饲粮提供,但瘤胃功能不健全的幼年反刍动物除外。猪肠道微生物也能合成,但难于吸收。家禽肠道短,微生物合成有限,吸收利用的可能性更小,一般需饲粮供给。工厂化饲养,食粪机会少,单胃动物对饲粮提供的需要量增加。
人、猴和豚鼠,因肝脏中缺少L-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故不能在体内合成维生素C。在理想状态中,人们从膳食中就能获得需要的维生素。在高温、运输、疾病等逆境情况下,动物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增加。

缺乏症状/水溶性维生素
1740年,英国海军上将G.A.安森带着大英帝国的光荣与梦想,率领一支由6艘船及1955名海员组成的庞大船队,开始了又一次探索与征服的环球航行。1744年,这支船队返航了,没有了出征时的喧嚣与辉煌,归航者的脸上写满了沉痛与沮丧─5艘巨轮和1051名船员永远留在了浩瀚大洋和异国他乡。给这支船队毁灭性打击的不是强大的武力,不是雷霆万钧的惊涛骇浪,而是一种称为“坏血病”的疾病。3年后,英国科学家正式确认用橘子和柠檬可以治疗坏血病。但100年之后,史柯特船长带领英国海军作南极探险时,却又忽略了这个问题,结果他和他的队员均在途中死于此病。现在看来,预防和治疗坏血病是再简单不过了,多吃青菜水果或直接食用维生素C就行了,维生素C也因此而得别名“抗坏血酸”。在下面情况易造成人体所需的维生素缺乏。
1.食物匮乏,食物运输、储藏、加工不当,造成食物中的维生素丢失,结果造成维生素摄入不足。
2.当人们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如咀嚼不足、胃肠功能降低、膳食中脂肪过少、纤维素过多等会造成维生素消化吸收率下降。
3.不同生理期的人群,如妊娠授乳期的妇女,生长发育期的儿童,疾病、手术期的人群对维生素的需要量相对增高。
4.特殊环境下生活、工作的人群,由于精神压力或环境污染的缘故,对维生素的需要量相对增高
每种维生素,人们对它的认识,初期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往往是由于某种维生素的缺乏症引起人们的注意,接着发现补充某种食物后,症状就消失了,再从此种食物种提取出有效成分,接着以化学合成的方法得到这种物质,并加以更加深入的研究。
能量的匮乏马上表现出饥饿,而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匮乏,往往是极度缺乏,出了症状后才知道。人体维生素的缺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最初是组织中维生素的存储量降低,然后出现亚健康状态,继续发展下去引起组织病理改变出现临床症状和体症。

营养和重要性/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可溶于水(与其相对的为溶于脂肪的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除维生素C外,还有一种是B族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素,对人体健康及维持机体正常机能非常重要,应每天适量摄入。
维生素C是人体每天需要量最多的维生素,主要因为维生素C比其它维生素更多地耗用于人体各种机能,而且吸烟、饮酒、污染、服药、节食和身体活动都会损耗维生素C。维生素C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其主要作用如下:
1、促进组织中胶原的形成。胶原蛋白是皮肤和骨骼肌腱的重要组成成分,皮肤的光滑、伤口的愈合和骨骼柔韧度都与胶原蛋白有关。
2、能在血液和体内循环流动,处于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最前线,能减少过量自由基对身体的伤害,增强抗氧化能力,有助提高免疫力。
3、促进铁的吸收利用,而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补充充足的维生素C可间接减少较普遍的营养性贫血。

水溶性维生素
B族维生素共有9种,它们有许多共同特性,如全是辅酶,能帮助酶分解旧的物质,合成新的物质,促进体内新陈代谢的顺畅进行,并产生能量,等等。但每一种B族维生素都有主要的作用,以维护不同的身体机能,综括起来,B族维生素的主要作用为:
1、负责蛋白质、糖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是食物释放能量的关键,对人体的能量供应及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B族维生素中的叶酸,在去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合成中起重要作用,可用来治疗巨细胞贫血并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
3、某些B族维生素对于人体神经系统功能的发挥有巨大作用,如大脑的神经要传递信息到身体各部位,必须要有泛酸、胆碱的参与才能起动;等等。
B族维生素同维生素C一样,缺乏时会引起人体各种疾患。虽然,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此认识已达到非常深刻的程度,但在日常生活中,却由于各种各样的不良饮食习惯或误区,使一些人仍然没有摆脱水溶性维生素缺乏的阴影,其中明显的维生素缺乏病已经比较少见,但亚临床缺乏者(无明确临床症状表现)却仍然非常普遍。不少人认为,肉、蛋、奶才是营养价值高的东西,对普通的果蔬不屑一顾,吃得少之又少,这无异自断维生素等重要营养素的来源;此外,一些人吃东西不厌其精,喜欢加工过细的食品,比如精米,过于彻底地去除那些米糠,这几乎等于是扔掉了大量宝贵的B族维生素;中国人的饮食讲究色香味俱全,不少人绞尽脑汁,蒸、焖、煎、炸、煲等烹调手段无不用其极,使水溶性维生素几乎“全军覆灭”。因此,我们非常迫切地需要树立科学的营养观,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改善我们的营养状况。
B族维生素同维生素C都是溶于水的,极易通过汗液、尿等途径从人体内快速流失,而人体又不能自行制造。因此,我们需要时刻注意补充足够的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以保障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为幸福生活打下最重要的健康基础。

养鸡怎么使用维生素


育雏前期,即开食到1周龄期间,应加倍添加维生素,以增强机体机能。维生索C具有抗过敏、解毒功能,并能提高免疫力,育雏前期添加维个素C是极为有益的。

雏鸡2~6周龄期间最容易缺乏B族维生素,除按标准添加复合维生索外,还需补充维生素B,可定期在饮水中补给。

开产蛋鸡对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D3的需要量大,为了保证高产,必须予以补充。

当鸡群发生疾病时,添加维生素作为治疗的辅助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C和维生素K。长期应用抗菌药物特别是磺胺类药物时,应注意维生素B1和维生素K的补给,因为磺胺类药物会抑制合成维生素B1和维生素K,引起机体缺乏。当使用棉籽饼配制饲料时,要注意补充维生素A,因棉籽饼可影响畜禽对维生素A的吸收和利用。但是,当使用氨丙啉类药物防治鸡球虫病时,由于它是硫胺素(维生素B1)的拮抗剂,因而必须减少饲料中维生素B1的含量,以免影响防治效果。

夏季鸡舍温度超过30℃时,应补允2~3倍量的维生素C,因为维生素C可缓解热应激,抑制体温升高,增强机体抵抗力。

单养转笼养,应将维生素的用量提高40%~50%。

对转群、断喙、免疫接种、长途运输的鸡群,为了减少应激反应,应在饲料中添加倍量的维生素,或在饮水中添加苏威电解多维、速补18等,连用3~5天。断喙再加维生素K。

日粮中蛋白质过低时,对维生素A、维生素E的需求增加1倍;而能量水平低时对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需求增加20%~40%,同时对维生素B12、维生素E和胆碱的需求也增加;如日粮中缺硒时,要增补维生素E。

许多维生素都是不稳定的物质,配入饲料后,由于接触空气、光线、微量元素及酸碱物质等,很容易失效,即使当天配当天用。也不能完全尤损失。另外,维生素的质量不易检验,伪劣问题也就在所难免//致富经//。因此,添加维生素时一定要选用优质产品,注意批号、有效期,现配现用,并通过增加用量来弥补质量上可能存在的问题。

为满足动物机体的需要,在配合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维生素是必需的,但是维生素的供给量已满足需要时,超量使用维生素只能造成生产成本的上升,甚至走向反面,导致维生素过多症或毒性反应。例如,产蛋鸡每公斤饲料中维生素A如超过5万单位,也就是超过需要量的10倍,蛋黄颜色会变淡;如超过10万~15万单位,则血斑蛋增多,产蛋量下降。

维生素不能与其他药物任意配伍,需注意药物之间的拮抗作用。例如,维生素与碳酸钠,维生素B1与青霉素、氯霉素等就不能混合使用。

不同水平维生素E对鸡受精率和孵化率的影响


王旭波1,刘国敏2

(1.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046500;2.山西省沁源县畜牧兽医中心046500)

维生素E是Evans和Bishop于1922年研究大鼠正常繁殖所需的脂溶因子时发现的,当时维生素E只被认为是维持大鼠正常繁殖机能所必需的未鉴定脂溶因子,故被称为生殖维生素或抗不育维生素。随后的许多试验表明:维生素E是鸡必需维生素,与鸡繁殖性能功能关系密切,缺乏时易导致多种疾病。但关于受精率和孵化率方面还未见报道,该实验研究维生素E对受精率和孵化率影响是很有必要的。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鸡的选择

试验鸡选用健康、体重相近的海兰褐鸡成年种公鸡50只、母鸡800只,均自30周龄开始试验。

1.2试验日粮设计

维生素E添加量设5个处理,分别为Omg/kg(日粮I),5mg/Kg(日粮Ⅱ),15mg/kg(日粮Ⅲ),45mg/kg(日粮Ⅳ),90mg/kg(日粮V)。

1.3试验鸡分组

按公鸡5种试验日粮,相对应将试验鸡分为五组:每组公鸡10只,母鸡160只,1只公鸡配有16只母鸡。

1.4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

在试验期间将各组每只公鸡所配母鸡产的蛋分别记录,人孵后第17天照蛋检查受精蛋数,以组为单位统计。受精率(%)=(受精蛋数/人孵蛋数)×100;受精蛋孵化率(%)=(出雏数/受精蛋数)×100;人孵蛋孵化率(%)=(出雏数/人孵蛋数)×100。

1.5数据处理

采用SPSS软件进行多重比较。

2.结果与分析

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饲喂维生索E添加量不同的日粮的种公鸡所配母鸡产的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统计见表1。

由表1可知,当维生素E的添加量增加至45mg/kg,种蛋的受精率和人孵蛋孵化率有上升趋势,组Ⅳ的受精率和入孵蛋孵化率为最高。组Ⅳ的种蛋受精率比组I,Ⅱ,Ⅲ,V分别提高6.2,5.2,6.7,2.4个百分点,入孵蛋孵化率比组I,Ⅱ,Ⅲ,V分别提高5.1,4.7,8.3,3.O个百分点,但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受精蛋孵化率各组间相近,无显著差异(P0.05)。组Ⅲ的受精率和孵化率虽然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但其值低于其他组。其原因可能是因精液偏酸性,或该组母鸡差异的影响。

3结论

在目前集约化饲养条件下,为了提高种鸡的繁殖性能,一般在基础日粮中都要添加维生素E。但对母鸡维持受精率和孵化率对维生素需要量尚未确定,有关研究资料很少。从表1可知在组Ⅳ公鸡日粮中添加维生素E45mg/kg才能看出维生素E可提高受精率和孵化率,添加90mg/kg维生素E的组V的受精率、孵化率并不比组Ⅳ的高。组Ⅳ(维生素E添加量45mg/kg)的受精率比组I,Ⅱ,Ⅲ,V分别提高:6.2,5.2,6.5,2.4个百分点,入孵蛋孵化率也高于组I,Ⅱ,Ⅲ,V,但各组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且不添加维生素E的组工的受精率、孵化率与组Ⅱ,Ⅲ的相近。其可能原因是基础日粮含维生素E8~12mg/kg,已基本达到NRC和中国鸡饲养标准规定种鸡日粮需含维生素ElOmg/kg的要求,以致再添加的效果不明显。

该研究中种蛋的受精率和入孵蛋孵化率最高,说明日粮添加维生素E对改善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大有作用。因此,为提高海兰褐鸡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日粮(玉米一豆粕型)中添加维生素E以45mg/kg为宜。

鸭维生素A缺乏症


症状

雏鸭7~14日龄即出现症状,主要是产蛋母鸭日粮中缺乏维生素A。生长发育停滞,体质渐 进性消瘦,羽毛蓬乱无光泽,鼻流 液,走路软弱无力,两腿颤抖、瘫痪。喙、胫、趾、 黄色素变淡 或消失。急性病例一眼或两眼流泪,眼 周围羽毛干燥粘连,眼 下有干酪样分泌物。严重者共济失 调,最后眼球下陷,角膜混浊、软化、穿孔、失明,如治疗不及时,常导致死亡。

青年鸭软骨细胞生长发育显著减慢,可能是由于软骨内造骨的过程受到明显抑制,骨 的发育障碍所致,当补给足量的维生素 ,则关节软骨发育加速。

成年鸭日粮长期缺乏维生素A,需2个月以上才出现症状,症状与雏鸭相似但较轻。生产能力下 降,公鸭性机能减退,精液品质退化。母鸭产蛋率降低,种蛋受精率不高。种蛋孵化率也降低,死胚 弱雏增加。鸭群的呼吸道和消化道 膜抵抗力降低,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使死亡率增高。

预防

(1)注意维生素 维生素 的供给:应根据鸭的种类、日龄及生产的不同,适当补充富含胡萝卜 素和维生素A的饲料,如鱼粉、肝粉、小虾、鱼肝油、菠莱、三叶草等。成鸭每千克饲料中维生素A的含 量,应不低于4000国际单位,雏鸭每千克饲料中应不低于1500国际单位。

(2)注意饲料的调制:用维生素介A作添加剂时,饲料要新鲜,现配现喂,不宜堆放过久,以防维生 素A的氧化而失去活性,同时应在饮料中加入抗氧化剂。

治疗 对发病轻的早期病例应及时治疗。

(1)维生素A:鸭的正常需要量为每千克饲料中含4000国际单位,治疗量是正常的2~4倍。大群治 疗时,每千克饲料加入8000~15000国际单位喂给,每日3次,连用2周。用于个别治疗时,可肌注,每 只鸭2毫升.

(2)浓缩鱼肝油:本品1毫升含维生素A5万国际单位,用于大群治疗时混料,每千克2~4毫升,先 用温水充分搅匀,再与饲料拌和均匀。用于个别治疗时内服,成年母鸭每日1~1.5毫升,分3次喂,雏 鸭可肌注,每只0.5毫升。

饲料中的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1、能量

能量是机能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第一营养要素,对猪的繁殖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于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猪,如果饲料中的能量不足,会导致性成熟推迟,后备母猪的初情期延迟。母猪在妊娠后期的能量供应不足,会影响断奶后的再次发情,使母猪产后的发情异常,出现不发情,或者发情期延长的现象,导致母猪的平均产仔间隔延长,降低母猪的繁殖率,从而使母猪的利用率降低。母猪在产后的能量水平过低会使母猪的配种受胎率降低。而瘦肉型母猪在哺乳期则需要摄入足够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维持生命所需,另一部分则要满足泌乳所需。

2、蛋白质

蛋白质是种猪繁殖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是公猪精液的重要成分,当蛋白质供应不足时,成年公猪精液的品质会有所下降,活力变差,密度变低,公猪的配种能力变差。对青年母猪的影响则是导致生殖器官发育不良,出现卵巢和子宫发育不正常,母猪出现不发情或发情不明显的现象。母猪在哺乳期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要也非常的重要,对母猪的体况以及泌乳功能的发挥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给妊娠期和哺乳期母猪饲喂含高蛋白质和高赖氨酸的饲料,可以提高乳汁中的雌激素含量,而乳中的雌激素对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哺乳母猪饲料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添加量,要根据母猪的泌乳量、日粮中的能量水平以及体蛋白质沉积数量等因素来确定。

3、矿物质

矿物质元素分为常量矿物质元素和微量矿物质元素。其中常量矿物质元素中的钙、磷是猪生长发育所需的重要矿物质元素。钙、磷是猪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决定了骨骼的坚固性,并且是子宫内胎儿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母猪在妊娠后期的摄入量过低会导致母猪在下一下泌乳期的泌乳量降低,当妊娠母猪的日粮中的钙、磷不足时,母猪在产仔前后会运用骨骼中的钙和磷,钙、磷会随着乳汁流出体内,就会导致母猪体内缺乏钙、磷而瘫痪,甚至会影响生殖机能,当产仔20d后的母猪的泌乳量达到高峰时,更为严重。钙、磷的供应还要注意其比例,一般最佳的钙、磷比例为1.5∶1,当日粮中的比例小于该值时,会导致母猪的受胎率下降,还会出现流产、胎衣不下、子宫炎和输卵管炎等;而当日粮中的钙、磷比例大于该值时,同样会影响母猪的生殖机能,会发生阴道和子宫脱出、乳房炎等疾病。因此要科学合理的搭配母猪的日粮,保证钙、磷的足够供应,但要注意其比例。可以给母猪饲喂青绿饲料,同时补充矿物质饲料或添加剂,能有效提高母猪的繁殖力,并预防母猪瘫痪。

微量元素在猪的体内含量很少,但是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却非常的大,研究表明,在母猪的日粮中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对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方面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部分,能把过氧化脂类还原,以保证生物膜的完整性。在母猪的日粮中添加硒可以对母猪的心脏、肝脏等重要器官起到保护作用,通过这种作用可以协调内分泌的活动,增强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调控机能,从而提高母猪繁殖性能。进而提高仔猪的初生重、成活率以及断奶重等;铬通常与胰岛素一起发挥作用,提高母猪的繁殖力。在母猪的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有机铬可以增加母猪的窝产仔猪数、初生重、活仔率和个体重,还会缩短繁殖周期,提高了母猪的繁殖率和利用率;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许多酶的组成成分,参与血液中氧的运输,对维持机体体正常的生机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4、维生素

日粮中添加维生素可以促进母猪排卵,并能改善子宫内环境,并促进哺乳母猪乳汁的分泌,增强胎儿的活力和仔猪的免疫力,从而提高了母猪的繁殖性能。维生素E是机体内必需的维生素之一,

可以作用于与性机能相关的一些激素,如垂体前叶激素、肾上腺激素和前列腺激素等的合成与分泌,调节性机能,从而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在母猪的整个妊娠期添加维生素E,可以有效增加窝产仔猪数,并降低母猪乳房炎、子宫炎及无乳症的发生机率。另外研究表明,在母猪的日粮中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后,母猪的卵巢机能有着显著的增强,血清中的孕酮有所提高,而高浓度的孕酮值对维持母猪的妊娠和保证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起着关键的作用。

5、粗纤维

在母猪的妊娠供给一定量的粗纤维,可以提高挥发性脂肪酸的产量,为发育中的胎儿提供生酮物质,增加了胎儿体内能量的储备。母猪在妊娠期,应控制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浓度,粗纤维的含量应控制在10%左右,进入妊娠后期后,粗纤维的含量应控制在8%左中,这样不但可以确保妊娠母猪的营养需要,使母猪有饱腹感,可以起到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目的。

作者简介:徐长利(1971-),女,黑龙江绥化人,本科,高级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技术推广与服务方面工作。

徐长利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东富镇农牧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黑龙江绥化152000)

蛋鸡维生素A缺乏症的发病原因 蛋鸡维生素A缺乏症的防治措施


蛋鸡发生的一些疾病并不是由于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也不是受到寄生虫的侵害,而是由于体内缺乏某种重要的营养物质所致,如缺乏维生素或矿物质等。如蛋鸡缺乏维生素A,容易出现一系列的营养代谢机能障碍,引起繁殖力下降,生产性能降低,缩短生产寿命,影响蛋鸡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蛋鸡维生素A缺乏症的发病原因蛋鸡维生素A缺乏症的防治措施。

1、发病原因

日粮中缺乏维生素A或者维生素A源。因禽类没有合成维生素的能力,体内的维生素A均来自于日粮中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A源。其中各种青饲料,如青草、胡萝卜、黄玉米等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源,如果饲料中的维生素A不足就必然会导致蛋鸡体的维生素A的量不足而引起维生素A缺乏症。

饲料加工、贮备不当。饲料中的维生素易发生氧化分解而失去其应有的效用,尤其是在加工调制过程中以及贮存不当时,饲料经高温处理、贮存时间过长、经烈日暴晒等都会使其中的脂肪酸发生酸败变质,从而加快了饲料中维生素A类物质的氧化分解,而使得饲料中的维生素A缺乏。进而使蛋鸡体内的维生素A不足。

其他类营养物质不足,影响维生素的吸收与利用。当日粮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不足时,机体会因蛋白质缺乏而不能合成足够的运转维生素A的蛋白,而脂肪不足则会影响维生素A在肠中的溶解和吸收,因此,当蛋白质和脂肪不足时,即使维生素A的摄人量充足,也会使鸡体发生功能性的维生素A缺乏症。

疾病因素。当蛋鸡患某些疾病时,发生胃肠吸收障碍,如腹泻等疾病时会增加对维生素A的消耗量,或者会造成维生素A的大量损失;而当蛋鸡发生肝病后,则会出现利用和储藏维生素A的功能障碍,而使机体缺乏维生素A,表现出维生素A缺乏症。

2、诊断方法

对维生素A缺乏症诊断时要结合临床症状、现场调查以及病理剖检变化来进行,还可通过实验室检查来确诊此病。

轻度缺乏维生素A的鸡,生长、产蛋性能以及种蛋的孵化率和抗病能力的影响不易被察觉,只有严重的缺乏时才表现出明显的、典型的症状。当种蛋缺乏维生素A时在孵化初期死亡胚数量增多,或者表现为胚胎发育不良,出壳后的雏鸡体质弱,在肾脏、输尿管以及其他脏器内有尿酸盐沉积,对传染病的易感性增高,如果给予丰富的维生素A,则病情有所好转,否则病情会加重。当健康蛋鸡发生维生素A缺乏症后则表现为精神不振,发育不良,羽毛松乱,站立困难,运动失调,小腿部皮肤黄色消褪,鸡冠和肉髯苍白,眼睛黏闭,流眼泪,鼻腔内有水样分泌物,有的病鸡还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上下眼睑肿胀鼓起,眼皮黏合睁不开,出现半失明或者失明的现象,最后会因衰弱或者看不见饲料而饿死。蛋鸡的产蛋量明显的下降,蛋重明显变小,蛋壳变得粗糙无光泽,蛋黄变小。

病理变化。剖检病死鸡可见病鸡眼皮黏连,用镊子扒开后可见了眼皮内蓄积有黄豆大小的白色干酪样物质,眼球凹陷,萎缩变软,角膜浑浊呈云雾状。鼻、口腔、咽以及食道黏膜上有许多白色的小结节,有的还会被灰白色的干酪样假膜覆盖,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灶逐渐扩大,呈小半球状突出黏膜表面,中心部位凹陷,逐渐形成小的溃疡面。腺胃的黏膜变厚,并不断的角质化,最后发生增生、脱落与分泌物一起阻塞管腔,剖检可见气管也有相同病变。

实验室检验。当鸡体内缺乏维生素A后,血浆和肝脏中的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的含量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可通过测定病鸡血浆中的维生素A含量来确诊该病。

3、防治措施

预防。鸡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A,体内的维生素A都来自于饲料,因此为了防止蛋鸡发生维生素A缺乏症就要注意饲料中的维生素A以及维生素A源的含量。在日粮中科学的添加维生素A源,如胡萝卜、玉米、青绿饲料等。如果蛋鸡采食不到充足的青绿饲料,则考虑添加足量的维生素A预混剂,一般处于生长阶段的鸡每千克饲料的添加量为1500万IU,蛋鸡则要保证每天采食300万—330万IU。另外还要注重饲料的日常保管工作,因为维生素A是一种脂溶性的维生素,并且极不稳定,易在空气中发生氧化分解而失去效用。因此要对饲料进行妥善的保管,还可在饲料中添加合成抗氧化剂,防止饲料发生酸败、发酵、产热和氧化,以防止维生素A被破坏。

治疗。对已经发病的蛋鸡要使用维生素A进行治疗,使用的剂量为正常量的3-4倍。在治疗时为了防止维生素A使用过量出现中毒反应,则应给病鸡肌肉注射0.5mL的鱼肝油,为了防止发生球虫病,还要给鸡群饮用含0.01%磺胺氯吡嗪钠的饮水,连用3~5天,同时还要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环境卫生,减少细菌污染。

鸭维生素B2缺乏症


疾病名称鸭维生素B2缺乏症

疾病类型 营养性疾病
动物种类 鸭
病原特性
鸭维生素B2缺乏症是由体内维生素B2缺乏或不足引起的以生长缓慢、蹼爪向内卷曲、两脚发生瘫痪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营养代谢病,临床上以2-4周龄的雏鸭多见。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临床症状:病鸭生长发育缓慢,消瘦,羽毛卷曲,蓬乱无光泽,腹泻,食欲下降。严重的病鸭蹼爪向内蜷缩,行走极度困难,常以飞节着地,腿部肌肉萎缩,皮肤干燥且粗糙,最后衰竭死亡。成年鸭发病后表现为产蛋量减少和受精率下降,蛋清稀薄如水,蛋黄颜色变浅,孵化后期死胚增加,出雏率降低,弱雏较多。弱雏鸭可表现为脚麻痹,绒毛成团样卷曲。

剖检病变:病死雏鸭营养不良,胃肠黏膜萎缩,肠道内充满泡沫样内容物,腿部肌肉松弛、萎缩。

诊断方法通过对鸭饲料和发病经过的分析,结合病鸭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即可做出诊断。

预防
在鸭饲料中添加富含维生素B2的酵母、青绿饲料、鱼粉等,保证饲料中含有足量的维生素B2即可防止本病的发生。

治疗方法
鸭群发病后,应及时调整饲料配方,按50千克饲料添加维生素B20.5-1克,连用7-10天。对于症状明显的病鸭,可用维生素B2针剂注射或口服,每羽2-3毫克,连用3-4天。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653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