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腹泻的病因分析、临床症状与防治方法

1病因分析

非传染因素。饲料中含有过高水平的蛋白质,特别是高含量的粕类饲料,导致机体无法完全吸收而对肠道造成不良刺激,促进代谢,使机体排出发黄的稀粪。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变质豆饼、玉米中含有过多的霉菌毒素,如烟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等,摄取这些毒素会导致机体肝脏发生损伤,且如果摄取量过大还会导致中毒,引起严重的下痢。部分养鸡户没有查明病因就随意用药,长时间使用药物,有些甚至在整个饲养期内持续用药、大剂量用药等,都容易导致机体肠道菌群被破坏,肠黏膜发生脱落,引起慢性药物中毒,对饲料消化吸收造成影响,排出变黄的粪便。饲养环境温度过高、相对湿度过小或者积聚大量的氨气会导致肉鸡大量饮水.容易排出稀便。肉鸡采食量和饮水量不合理,即采食量较少,大量饮水,水料比超过5:1,导致饮人的大多数水通过泌尿系统进入泄殖腔而随着粪便排出,从而使其排出稀薄如水粪便。饲料品质恶劣或者更换饲料没有合理过渡都会导致肠道环境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使其容易出现应激,导致饲料中所含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受到影响,从而使其排出变稀、变黄的粪便。

传染性因素。感染某些细菌疾病,如沙门氏菌病、大肠杆菌病、鸡坏死性肠炎、禽巴氏杆菌病、霉菌病、传染性滑膜炎、鸡绿脓杆菌病、鸡链球菌病、葡萄球菌病、鸡奇异变形杆菌病、鸡衣原体病、空肠弯杆菌、鸡弧菌性肝炎等;感染某些病毒疾病,如禽流感、鸡新城疫、轮状病毒病、传染性喉气管炎、鸡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囊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贫血、白血病、鸡病毒性关节炎、鸡传染性生长障碍综合症、鸡包涵体肝炎等;感染某些寄生虫病,如鸡绦虫病、鸡盲肠虫、鸡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鸡球虫病、鸡蛔虫病、鸡胃虫病等,都能够导致鸡只发生腹泻。

2.临床症状

整个鸡群表现出精神不振,缩头,双翅下垂,闭目呆立,羽毛蓬松杂乱且失去光泽,挤成一堆,走动缓慢,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但增加饮水,并排出水样稀便,部分还会伴有呼吸困难,部分在初期排出稀便,后期排出褐色、白色或者水样稀便,症状严重时还会排出红色或者咖啡色粪便,少数有血丝混杂在稀便中。另外,病鸡还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贫血。发病后期,病鸡的肠道发生严重损伤,食道发生膨大,含有大量液体,翅膀出现轻瘫,体质逐步消瘦,还会出现神经症状,如共济失调,很快发生死亡。

3防治方法

免疫预防。1日龄主要是免疫预防鸡马立克氏病,通常使用液氮苗或者冻干苗,添加适量的专用稀释液进行稀释,每只肌肉注射1~1.5头份。7日龄主要是免疫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首免),选择使用冻干苗,添加0.5%~1.O%脱脂奶进行稀释,每只使用1.5头份,可采取饮水或者滴嘴免疫。10日龄主要是免疫鸡新城疫和支气管炎(首免),选择使用ND油苗,每只颈部皮下注射0.3mL。17~19日龄再次免疫传染性法氏囊病(即二免),也选择使用冻干苗。22~25日龄主要是再次免疫鸡新城疫或传染性支气管炎(即二免),每只以气雾或者点眼的方式免疫接种1头份新支二联苗。

加强饲养管理。尽可能饲喂全价配合饲料,并含有适量的添加剂,尤其是补充维生素时,要注意确保不同维生素之间保持平衡,禁止过少或者过多,合理配比。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微生态制剂和复合维生素B,能够对肠道上皮细胞进行保护,调整肠道呈现一定的酸性环境,促使肠道菌群保持平衡,减少肠道内毒素。另外,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之一是保持舍内温度、湿度适宜,这是由于当舍内高温高湿时,会导致各种微生物开始大量繁殖,从而发生腹泻。定期进行带鸡消毒,也就是使用适当的消毒药液对空间环境和鸡体进行喷洒消毒。在饮水中经常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和电解多维,提高机体抗应激能力,并长时间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微生态制剂,促进机体更好的吸收营养物质,完善肠道环境。鸡群每年春秋两季都必须进行1次驱虫,一般选择在60日龄进行第一次驱虫,每只服用1片左旋咪唑,120日龄进行第二次驱虫,每只服用2片左旋咪唑;或者每次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40kgl%伊维菌素预混剂进行驱虫。

对症治疗。病鸡由于感染细菌而发生水样腹泻,治疗前要先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性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尽可能不选择使用具有相同作用的多种药物进行配合治疗,防止细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由于感染病毒而发生水样腹泻,要及时进行免疫接种,可选择直接接种疫苗或者卵黄、血清抗体进行治疗;由于感染寄生虫尤其是球虫而发生水样腹泻,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添加适量的用于治疗坏死性肠炎的药物,如恩拉霉素、阿莫西林等。如果病鸡使用以上药物进行治疗没有效果,可停止使用抗生素,改用微生态类制剂(如促菌生、益生素等)对肠道微生态环境以及pH值环境进行调整,促使机体菌群恢复平衡而起到治疗的目的。

相关推荐

肉鸡气囊炎的病因分析 肉鸡气囊炎的临床症状与治疗方法


肉鸡气囊炎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气囊炎。病鸡精神沉郁,呼吸困难,有哕音,咳嗽。引起气囊炎的病原十分复杂,临床治疗若没有明确的目标,判断不准病原,选不准有效药物,很难奏效。肉鸡气囊炎近几年发生较为普遍,在一些养殖密集地区甚至呈现集中发病的现象,鸡群一旦发病就呈现发病严重,病程长,致死率高,难治疗的特点,特别是15日龄至出栏阶段的鸡群比较常见,秋末冬初至翌年春天是该病的多发期。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肉鸡气囊炎的病因分析肉鸡气囊炎的临床症状与治疗方法。

1、发病原因

结构特殊。肉鸡体内有9个气囊,这些气囊由支气管的分支出肺后形成,大部分与骨骼内腔相通,使骨骼成为含气骨。因为气囊实际上是肺脏的延伸部分,所以,临床上引起肺脏炎症的疾病,都可以引起气囊炎。另外,肉鸡没有膈肌,胸腔、腹腔通过气囊间接隔开,消化道发生疾病后,很容易造成气囊感染。以上是造成肉鸡气囊炎多发的主要原因。

环境因素。有的养殖户不注重调节养殖环境,肉鸡饲养密度过大,病原微生物容易繁殖。通常出栏一批肉鸡后,留出的消毒隔离期不足,消毒不够彻底,导致下一批肉鸡大批发病。很多养殖户不重视养殖场通风.气囊炎的发生也就不可避免。

病原复杂。大多数情况下,气囊炎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仅仅是某些全身性感染的症状。

用药困难。肉鸡的气囊壁很薄,内层为单层扁平上皮,仅在开口处为纤毛柱状上皮,外层是与浆膜相连续的单层扁平上皮,两层上皮之间为纤维结缔组织,含有弹性纤维,不但结构薄,而且血管很少。

2、临床与剖检变化

气囊炎只是一个症状,而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目前,不少兽医在临床诊断时往往把发生气囊炎后的疾病简单的以气囊炎命名,说明对气囊炎本质认识有欠缺。发生气囊炎时,鸡群呼吸急促、皮肤及可视黏膜呈瘀血变化,外观发红、发紫,精神下降或沉郁,甚至张口呼吸,死亡率上升。剖检可见气囊混浊、增厚、气囊上的血管变粗、气囊呈云雾状、泡沫样,严重的干酪样物质渗出,剖检中还可见一些严重病例的气囊变成一个外观看似实体器官的瘤状物,打开可以见到干酪样物质充满其中。气囊炎发病早期,气囊浑浊,肺脏出现渗出,气管无黏液,要注意与鸡毒支原体、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进行鉴别诊断;发病中期,气囊浑浊,发生心包炎、肺炎,肺脏上出现白色渗出物,或局部出现纤维素性渗出物,要注意与疱疹病毒混合感染进行鉴别诊断;发病后期,出现明显的气囊炎、心包炎、肝周炎,要注意与大肠杆菌、禽流感、法氏囊炎等进行鉴别诊断。

3、治疗

消毒用信合精碘(1:1500稀释),每天对养殖场地喷雾消毒一次,连用7d,消毒效果好。每天打扫鸡舍粪便,并保持适当湿度,以免病原体通过浮尘进入鸡体呼吸道。加强管理,如降低饲养密度、加强通风、避免使用霉变饲料等。病死鸡要焚烧或深埋,防止其成为传染源。

气囊炎发生后,通过注射、饮水、拌料后,药物的吸收难以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对气囊上的微生物很难杀死,因此效果不很可靠。因此,对治疗气囊炎的药物选择应该选用组织穿透能力强、血液浓度高、敏感程度高的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如阿奇霉素、替米考星、林可霉素、甲磺酸培氟沙星、强力霉素等。

气雾法用药能使药物直达病灶,对气囊上的微生物予以直接杀灭。但气雾法用药应使用能调节雾滴粒子大小的专门的气雾机来进行,适宜大小的雾滴能够穿透肺脏而直到气囊。喷雾用药:中仁利喉宝(主要成分为阿奇霉素、复合中药提取液)1瓶十新霉素lOg+强力霉素lOg,供20日龄1000只蓝马鸡一次用量,连用3~5d,用药3~Sd后效果明显。

早期(10~15日龄)发病的肉鸡,可使用4%莫西沙星,每天1000只用50~80g;5%利福布丁,每天80~lOOg;也可使用5%克拉霉素十盐酸溴乙新口服液,或氟苯尼考十强力霉素十利福平组方。肉鸡在中期(20--30日龄)发病时,可选择莫西沙星十盐酸溴乙新口服液,也可选择克拉霉素饮水,每天1000只用10~15g。饲养后期的肉鸡(30~40日龄)发病时,对大群肉鸡可使用克拉霉素饮水,每1000只肉鸡用10~15g,配合盐酸溴乙新口服液,效果更好;单个肉鸡可采用注射法治疗,用阿米卡星注射5000~lOoOOU]只。

一引起气囊和肺部疾病的病原的感染方式及其主要症状
1、支原体
呼吸道侵入,靠其特殊病原顶端鞭毛结构吸附在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机体免疫力正常时不发病,遇到冷热和疫苗应激时可引起结膜炎、眼睑水肿、眶下窦炎,喉头充血、水肿、有多量黏液性物质、鼻腔有粘液,气管、支气管充血,气囊浑浊增厚,有珠状、泡沫状渗出物,气囊内蓄积粘液性或干酪样渗出物,慢性感染气囊腔充满大量黄白色干酪样渗出物。
2、大肠杆菌
典型的“三炎”,经上呼吸道侵入,粘着于气管粘膜,病因是冷热和疫苗应激造成气管损伤时,粘膜免疫受到抑制,大肠杆菌利用粘附素与呼吸道上皮细胞结合,之后向呼吸道深入,至肺泡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引起菌血症向全身扩散,导致败血症。引起典型“三炎”症状,表现气囊浑浊,增厚,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或圆形灰白色湿性斑点,心包膜浑浊增厚、积液,有大量绒毛状或片状纤维素性物附着,肝周炎。
3、衣原体
经呼吸道吸入感染,表现肺充血、水肿,支气管肺炎,心外膜和气囊增厚,覆纤维素性渗出物,腹腔黏膜及肠系膜充血,也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肝肿大黄褐色,肝周炎,脾肿大紫红色,有时会有灰白色的小点,卡他性肠炎,排黄绿色或胶冻状粪便。感染雏鸡死亡率较大。
4、霍乱
肠道入侵,表现纤维素性肺炎、肺出血,渗出性结膜炎,全身充血,腹腔脏器静脉淤血,心外膜下和浆膜下出血,腹部脂肪和肠粘膜出血,成点状或斑状。
5、霉菌
多由呼吸道入侵,多因大量抗菌素应用导致二重感染,表现气囊增厚,表面有白色毛状菌生长物,胸气囊和颈气囊内有圆盘状黄色干酪样物,还可见炎性渗出物及菌丝团块,有时气囊还会有黄白色结节病灶,肺部有黄白色干酪样坏死小结节。
6、传喉
呼吸道入侵,温和型可引起眶下窦炎,结膜炎,粘液性气管炎,严重时整个呼吸道出血,在气管内形成血条,有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或充满整个喉气管腔,有时形成栓塞,炎症可扩散到肺和气囊。
7、传支
呼吸道入侵,表现气管和鼻腔黏膜充血,肿胀,有浆液性、卡他性干酪样物渗出物,成灰白色或灰黄色,有时气管后段和支气管可见黄白色栓子,眶下窦因渗出物聚集而肿大,气囊为卡他性或纤维素性炎症,气囊壁浑浊或有干酪样渗出物。
8、禽流感
呼吸道入侵,表现鼻窦卡他性、纤维素性炎症,气管黏膜充血,水肿,偶而出血,出现纤维素性及脓性渗出多为细菌并发,伴有巴氏杆菌或大肠杆菌感染会有纤维素性或脓性支气管炎。腹腔出现卡他性到纤维蛋白性炎症和卵黄性腹膜炎,从腹部扩散到支气管周围的淋巴细胞。胰腺变硬并有白色斑点或出血,肾脏肿胀或有内脏尿酸盐沉积。内脏浆膜黏膜出血,软组织坏死灶。腺胃、肌胃黏膜出血,肺脏中部肺炎,充血、出血,或水肿重症出现弥散性肺炎或毛细血管肿大。
上述疾病在混合感染时会出现严重的气囊炎症状,所以在诊断和治疗时应注意区分,避免盲目下药,以免延误病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气囊炎发生的病理变化过程
1、病原微生物经呼吸道侵入,炎症首先发生在上呼吸道和支气管,破坏和影响黏膜正常分泌(如黏液、溶菌酶、SIgA、干扰素)引起支气管炎,然后顺管腔蔓延到肺泡引起肺组织和气囊炎症,造成气囊增厚、浑浊附有黄色泡沫或干酪物,肺淤血、坏死或纤维素性渗出。
2、异常分泌的粘液或炎性渗出物阻塞气道引起阻塞性通气不足造成呼吸功能障碍,使肺泡异常增厚或纤维化,影响气体交换。
3、气体交换在肺部不能充分进行,CO2在血液中的浓度增加,引起严重的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并且抑制心血管中枢和心脏活动,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心力收缩下降,心率失常,导致右心肥大和衰竭,最终死亡。

三防制措施
1、做好药物保健方案,提高鸡群免疫力
雏鸡进入鸡舍便是进入到一个极易受到应激的环境,由于雏鸡的免疫器官没有发育完全,自身的调节能力较弱,所以很容易受到大肠杆菌、支原体等条件致病菌的感染,如果鸡舍条件较差或者发现入舍雏鸡较弱时,建议在开口药物中加入可以促进免疫器官发育的生物制剂或中药制剂,并在7目龄免疫前投喂预防支原体的药物,防止支原体感染以保证免疫效果。
肉鸡的每一次免疫都会给鸡群带来或大或小的应激,很多情况下免疫应激会直接导致气囊炎的爆发,因此,保健方案的制定和对鸡群状况的判断尤为重要,每一个鸡场都应该有一个适合自己的保健计划。比如无法控制舍内环境的鸡场,建议应在每次的免疫前后注意对支原体的防治和净化;在疫区的鸡场要注意病毒性传染病的预防,同时要严格控制支原体和大肠杆菌的感染,建议在每次免疫期间使用增强免疫的药物(如纯中药提取物)以增强免疫效果,同时还会降低免疫应激。
2、把握用药时机,合理使用药物治疗
治疗气囊炎最好的时机是早期用药,临床兽医一般是通过肉鸡的呼吸道症状和剖检气囊的细微变化来诊治。气囊炎的致病因素很多,判断病因时应首先考虑养鸡场区外部周边环境是否存有流行病毒性疾病,其次检查厂区内部鸡舍的饲养环境是否合理,然后再结合鸡群自身状态、发病情况和剖检症状,综合分析,首先排除不可能的病因,最后确定一种或两种主要致病因素,并进行治疗。
治疗时应考虑药物的选择和合理搭配,治疗病毒性疾病引起的气囊炎应该注意选择提高机体免疫的抗病毒药物(中药、生物制剂),同时配合使用治疗大肠杆菌或支原体感染的药物,防治大肠杆菌或支原体混感。如果发病鸡群呼吸困难、痰喘较多,可选择能缓解症状的中药(麻杏石甘汤)配合治疗。治疗支原体混感的气囊炎时选择吸收后在组织液浓度较高及半衰期较长的药物可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有大肠杆菌感染时尽量选择敏感药物,目前市场上有些药物含有甘草次酸,其主要具有平喘、抗炎和清除毒素的作用,比较有利于对气囊炎的防治。
总之,在治疗气囊炎时应做到早判断早治疗,注意不同病因引起相似症状的区分,用药应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合理搭配治疗药物并科学利用药物的最佳作用时机,以求达到最理想的治疗目的。

羔羊腹泻的病因 羔羊腹泻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羔羊腹泻病,是阻碍羔羊生长发育,引发羔羊死亡的主要杀手。因其病原复杂,危害较大,发病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和规律性可循,历年来一直为广大学者,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及养羊单位所关注。规模化全合饲羊场,羔羊是其经济收益的主要来源,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减少或控制羔羊腹泻病,对规模化全舍饲羊场意义重大。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羔羊腹泻的病因羔羊腹泻的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饲养管理因素。该病的发生同母羊、羔羊的体质情况紧密相关,主要是由于母羊妊娠期饲养管理不当,尤其是喂料过少、饲料质量差,导致机体衰弱,所含后代羔羊体质也较弱;在气候寒冷的季节产羔,或者温度突然发生改变,造成羔羊受凉;哺乳不合理,导致羔羊时饱时饥;尤其是气候最冷和明显变化的月份,会引起严重发病。母羊分娩过程中,没有确保卫生良好和加强消毒,也容易诱发该病。另外,羔羊饲喂发生霉变的草料,单一饲草,无法摄取全面且均衡的营养,也是导致羔羊发病的一个主要因素。

防疫消毒措施不严格。没有严格防疫消毒,会导致环境中长时间存在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易使羔羊感染而发病。羔羊产出后,经由母羊体表、母羊乳头、舔食杂物以及脐带等能够促使病原微生物进入到消化道,加之其消化系统还没有发育健全,无法分泌足够的胃酸,不能够很好的抑制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且其能够分泌有害毒素,在毒素积聚到一定水平就会刺激消化道黏膜,使其正常吸收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发生腹泻。

感染病原微生物。厌氧性病原微生物,主要是指产气荚膜梭菌,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B型魏氏梭菌,能够使羔羊发生痢疾;非厌氧性病原微生物,主要有大肠杆菌K88、K99埃希氏大肠杆菌、巴氏杆菌、沙门氏杆菌以及轮状病毒等,都能够导致羔羊发生腹泻。

2、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患病羔羊表现出精神萎靡,机体虚弱,弓背垂头,食欲减退或者完全废绝,之后出现腹泻,部分排出粥状粪便,部分排出水样粪便,呈多种颜色,如灰白色、黄绿色、绿色等,并散发腥臭味,还会在肛门周围及尾根处附着。随着病程的进展,表现出被毛粗乱,卧地不起,背弓腰弯,并伴有腹痛、努责等症状。部分后期会排出混杂血液的粪便,肛门失禁,停止采食。部分体温有所升高,眼窝下陷,黏膜发绀,哀叫,震颤,口吐白沫,呼吸加速,脉象虚弱,心跳加快,最终由于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初生羔羊经过1~2天就发生死亡,断奶之后经过5~7天发生死亡。

3、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病羊主要是使用抗生素治疗,还要注意及时补充液体,调节机体酸碱平衡,避免发生酸中毒。患病羔羊可使用广谱抗生素恩诺沙星注射液进行治疗,按体重肌肉注射5mg/kg,每天2次,连续使用2~3天,并配合使用中成药盐酸小檗碱片,具体用量根据机体大小确定,每天2次,连续使用2~3天。如果患病羊有严重失水,精神萎靡,要立即进行静脉补液,可缓慢输入100~150mL经过水浴加热至35~39℃的5%葡萄糖生理盐水。发生酸中毒时,还要添加3~5mLs%碳酸氢钠、2mL维生素B.5mL维生素C。每天上、下午都输入1次,如有需要可在第二天再输入1次,如果配合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治疗效果会更好。

及时吮食初乳。初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初乳中含有大量容易消化的营养物质,是新生羔羊唯一能够摄取营养的途径;其次,初乳中含有丰富的溶菌酶和免疫物质,是新生羔羊主要得到免疫力的一个途径;再次,初乳能够促使羔羊排出胎粪,还能够有效保护胃肠道。正常情况下,母羊具有哺乳新生羔羊的能力。但当羔羊比较虚弱,由于分娩时间较长或者由于母性较差而无法促使新生羔羊吮食初乳时,要立即进行人工辅助,使其及早吮食初乳。特别是第1次吮食初乳的时间,能够有效促使羔羊体力的恢复,增强抵抗力。这是由于母羊分娩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初乳中所含的免疫物质和各种营养成分会不断减少;其次,羔羊出生经过2~3h,会闭锁小肠,导致无法经由肠壁吸收较大的蛋白分子。因此,要求尽可能促使新生羔羊在2h以内吮食足够的初乳,能够避免其发生腹泻,并有效提高成活率。如果羔羊没有初乳用于吮食,可以供给同期其他分娩母羊的初乳。

针对病原免疫预防。妊娠母羊可接种根据当地流行的大肠杆菌血清型制成的灭活苗或者多价活苗,使后代羔羊得到被动免疫。或者在母羊分娩前15~20天使用魏氏梭菌联苗接种,以确保羔羊得到足够的母源抗体。另外,还可根据当地发生疫病的情况,选择性地接种轮状病毒、沙门氏杆菌及巴氏杆菌等病的疫苗,加强防疫。

保持饲养环境良好。圈舍要尽可能选择在地势高燥的地方建设,确保通风良好。加强日常清洁消毒,防止生产区内滋生病原微生物。控制温度适宜,尤其是在羔羊容易发生腹泻的寒冷季节,更要注意保持环境温度良好。羊舍最好采取全进全出,定期进行消毒,控制饲养密度合理,避免发生感染。一般来说,要注意在产前、产中、产后对圈舍以及母羊乳房、体表等进行消毒,严格消灭病原。羔羊产出断脐后,要对脐带断端使用2.5%的碘酊消毒。

造成腹泻的原因
1、造成腹泻的原因大体上可分为非病原性因素以及病原性因素两种,其中温差等。
1.1营养性腹泻
消化酶种类少,酶的活性低,再加上胃酸含量不足,所以仔猪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不易过高,
如果使用高蛋白必须采用高能支持,并且提供质量可靠的蛋白原料,
1.1.2饲料中含有抗营养因子。饲料中某些抗营养因子,如植物凝集素、蛋白质酶抑制因子等,不但影响饲料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同时还破坏肠道组织的完整性,造成消化道和肠道吸收障碍,进而引起仔猪腹泻
1.1.3饲料中营养因子缺乏。仔猪饲料中维生素需要量虽然不多,但是必不可少,如烟酸和VB2等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代谢过程中重要的辅酶,缺乏会导致消化不良和腹泻。
此外还有一些微量元素的缺乏也会导致仔猪的腹泻,如缺铁
1.1.4饲料中纤维素含量过高。日粮中添加适量的纤维素物质,可促进仔猪消化器官的发育及维持正常的微生物区系平衡,有效防止仔猪腹泻,但仔猪对纤维素的消化能力较差,过高的纤维素不但影响对饲料的消化率,而且使消化道黏膜受到机械损伤,结果发生腹泻。
1.1.5饮水不足或者水质问题,以及饮水的压力过大,造成仔猪饮水不足,也可发生腹泻,另外饲料霉变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中毒等都能造成仔猪腹泻。
2.2应激性腹泻的原因
应激性腹泻是指因饲养环境(如气温突变、仔猪转群、换料等)发生突变而产生的一系列应激反应,导致仔猪消化机能紊乱引起的腹泻。仔猪处于应激状态下,皮质酮分泌量增加,阻碍消化道分泌黏蛋白,肠道有机酸分泌量降低,使肠道内pH值升高,结果抑制了乳酸杆菌的增殖,激活了大肠杆菌的增殖;同时在应激状态下,仔猪采食量下降,消化不良,并伴随体质下降,进而引起腹泻。另外,还有母猪本身的营养状况及母乳成分的变化,也会造成仔猪腹泻。3非病原性腹泻的防治措施
3.1营养性腹泻的防治措施
3.1.1合理选择仔猪饲料原料,并保证合适的蛋白质和能量水平。动物性蛋白养因子,在配料时应限量使用,最好控制在25%以内,并进行膨化或加热处理,将蛋白质含量降低到20%以下。如果添加动物蛋白质原料,也应使饲料蛋白质水平控制在20%以内,一般情况下,5~10千克的仔猪,饲料蛋白质水平保持在18%~20%为宜,10~20千克的仔猪饲料蛋白质水平保持在16%~18%为宜,但必须保证几种限制性氨基酸如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的供给。
3.1.2配置营养全面、营养素比例协调的仔猪饲料。注意维生素、矿物质的添加量,尤其是维生素易受温度、湿度以及饲料中重金属离子的影响而氧化分解失效,应当添加保护剂量并作稳定性处理,以确保饲料中有足够的有效成分。
3.1.3添加适量酸化剂或者健胃散。因仔猪胃液分泌少,胃酸不足,不利于胃蛋白酶原的激活,而影响饲料蛋白的吸收利用,所以添加0.1%~0.3%的复合型颗粒酸化剂或包膜酸化剂或者添加1-2%的强力健胃散,可提高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
3.1.4添加酶制剂。因仔猪内源酶分泌不足,适当添加外源酶有助于饲料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所以在饲料中添加蛋白酶纤维素等复合酶制剂,可提高断奶仔猪的增重,并减少营养性腹泻,但在使用复合酶时应防止高温对酶的破坏,以免失效。
3.1.5添加益生素或化学益生素和酵母多糖。益生素是胃肠道内正常菌群,在胃肠道内产生有机酸或其他物质抑制病原菌的繁殖。目前使用较多的有乳酸杆菌、芽胞杆菌、链球菌和酵母菌等。化学益生素又叫低聚糖,因其调节动物微生态平衡的作用与活菌制剂相似,所以无论是益生素还是化学益生素,在酶解酵母多糖的配合下更有利于幼龄仔猪的肠道菌体平衡,在幼龄仔猪及饲养环境变差时使用都能提高仔猪的健康水平,减少腹泻的发生。
3.2应激性腹泻的防治措施
3.2.1提前补饲。一般在7日龄开始补饲,提前锻炼仔猪胃肠道,促使相关酶的分泌,加强对饲料蛋白质的免疫耐受性,以适应断奶后采食。
3.2.2加强管理,减少环境变化造成的应激。保持圈舍内的温度和一定的湿度(50%~60%),防止温度突变,温差不能超过8度以上,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工作,保持猪舍清洁、卫生、干燥
3.2.3适时断奶。有人说仔猪断奶越早越好,但是在生产中,断奶越早,仔猪腹泻发病率越高,所以目前早期断奶以28-35日龄为宜。
3.2.4逐步断奶,移母留仔。为防止断奶及分群应激,在断奶前1~5天,减少哺乳次数,最后2天夜间将母猪移舍,同一窝仔猪留在原舍。在此期间,保持断奶前的饲喂次数和方式。
3.2.5断奶后少喂勤添,适当控制饲喂量,逐步换料。断奶后由于心理的,生理的,乃至环境的众多应激首先要让猪吃饱去睡觉,而且饲料要容易消化,营养均衡在断奶前要逐步过度饲料,在饲料内添加酵母多糖5kg强力健胃散10kg,肠得安5kg(或者蒙脱石5kg)微康素300g或者或者痢必停1kg三种方案任选一种使用7到10天,完美解决断奶腹泻问题。
综上所述,早期断奶仔猪由于其营养生理特点,易受营养和饲养环境应激的影响而发生腹泻,通常适当的营养调控措施和严格的饲养管理,或者调空仔猪的胃肠道功能,使小猪维持一个强大健康的消化系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断奶仔猪腹泻的发病率,提高仔猪生产性能。生产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配制饲料,并采取适当的饲养管理措施,以取得最佳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病原性腹泻的原因一般分为细菌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寄生虫性腹泻,非感染因素等

(3)寄生虫性腹泻:蛔虫、球虫、鞭虫、结肠小袋纤毛虫。
(4)非感染因素:温度、低血糖(饥饿性腹泻)、日粮抗原过敏性腹泻(大豆过敏)、非病原性白痢(缺铁性腹泻,酶和胃酸不足性白痢)。
鉴别诊断方法
(1)根据年龄来判断:1-2日龄的腹泻:大多为大肠杆菌、低血糖和梭菌引起;7日龄后的腹泻:传染性胃肠炎、痢疾、沙门氏菌、轮状病毒引起;10日龄以上各种年龄,急性、严重的水样腹泻: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伪狂犬病引起;各种年龄猪、无明显时间、一般不太严重的腹泻:大肠杆菌、轮状病毒引起;一窝中少数猪腹泻,并且是个体最大和最健壮猪腹泻:大多为梭菌性肠炎引起;一窝中少数猪腹泻,并且是个体最小和最弱猪腹泻:大多为低血糖引起。
(2)根据腹泻程度来判断:如果是暴发性的、迅速传播的腹泻,则为病毒性腹泻;如果是隐性发生、缓慢散播、随时间而加重,则为细菌性或寄生虫性腹泻。
(3)根据粪便的酸碱度和性状来判断:病毒性腹泻的粪便多为酸性,其他腹泻的粪便多为碱性;水样呈喷射状腹泻大多由病毒引起,粘状或糊状,带有泡沫状的粪便大多由细菌引起;糊状、黄灰色、恶臭的粪便大多为球虫性腹泻;粪为伪狂犬病毒引起。
防控方法
预防措施实施一般从母猪以及小猪的饲料以及原料着手,始终作好病从口入的防范措施,在母猪和小猪的日常管理以及水源,原料环境等环节作好工作,加强饲养管理,防患于未然。治疗措施原则:查明原因,对症对因治疗,增强抵抗力,抗微生物(抗菌抗病毒和抗寄生虫治疗,改善管理提供营养支持)。
①不剧烈的腹泻。维康素100g加肠得安100g,5-10g/头一天1到2次,饲料内加入1-2%的强力建胃散0。1%的痢必停,使用3-5天即可治愈。
②病毒性腹泻(剧烈腹泻)。痢必停1kg+强力建胃散10kg+酵母多糖5kg使用3到5天即愈。
③饮水。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口服补液盐配方(病毒性腹泻特别需要):食盐2.5克、碳酸氢钠3.5克、氯化钾1.5克、葡萄糖20克,加水至1000毫升。
④彻底消毒。将常规消毒药涂于母猪的腹部、乳房、后躯或添加至饮水中。一旦对于严重的及时纠正脱水,排除内毒素,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从而促进猪的尽快康复,在饲养中始终贯彻:“以养为主,以防为补,以治为补”的十二字方针,做好平时的饲养管理以及预防措施,从而降低发病,提高经济效益。

奶牛产后不食的病因分析 奶牛产后不食的临床症状与防治


奶牛产后不食是一种产科比较容易发生的病症,尤其是如果养殖户缺乏饲养经验则非常容易发病。奶牛产后不食症主要是由于自身机能、饲喂方式或者环境发生变化,引起消化功能障碍和内分泌机能紊乱而发生一种消化系统疾病。该病尽管具有较低的死亡率和淘汰率,但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治疗,会直接影响奶牛产后的产奶量以及体况的恢复,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奶牛产后不食的病因分析奶牛产后不食的临床症状与防治。

饲养管理不当。奶牛长时间以饲喂玉米秸秆为主,由于饲草多余单一而缺乏营养,再加上大部分养殖户没有及时补充一定量的精料和含有丰富B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饲草、饲料,使其干乳期膘情较差,尤其是妊娠期缺乏营养或者摄取营养严重失衡,从而导致其产后过于虚弱,从而发生产后不食。另外,奶牛日常采取粗放式的饲养管理,在产前、产后突然增加喂量,特别是饲喂大量的精料,使其发生前胃弛缓,消化不良,减少反刍,导致产后减少吃料和吃草,甚至引起不食。妊娠奶牛在妊娠早期喂量较大,供给过多的精料,使胎儿快速生长发育,造成胎儿体重过大,在腹腔内占据较大空间,会对胃肠造成挤压,使其在妊娠后期采食较少,导致营养失衡,最终发生不食。

1、病因分析

产后感染。奶牛在分娩过程中以及产后1~2天,子宫颈口呈开放状态,非常容易由此感染致病微生物,再加上子宫内滞留恶露或者残留胎衣,促使病原微生物大量生长繁殖,引起产道感染、恶露不尽,严重时体温升高,发生不食。

2.临床症状

病牛表现出精神沉郁,体型消瘦,被毛干枯,行动缓慢,往往卧在地上,拒绝站立,反刍减弱,甚至完全停止,口色淡白,口温偏低,舌质绵软,排出于稀不定的粪便。胃壁明显松软,无力收缩,往往有少量污红色的液体从阴道内流出,少数还伴有轻度腹痛,持续低热,脉象细弱。

3、防治措施

西药治疗。奶牛由于炎症引起体温升高、食欲不振时,主要使用抗菌消炎药物,如头孢类或者青霉素类等,并肌肉注射氨基比林、安痛定或者安乃近促使体温降低。例如,奶牛由于患有子宫内膜炎而导致不食,一般选择对子宫进行冲洗,常使用0.9%生理盐水,接着向子宫内注入适量添加2支400万IU青霉素、2支100万IU链霉素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使用1周。另外,病牛还要采取抗菌消炎、补液强心、避免酸中毒的治疗。可静脉注射由500mL10%浓盐水、1500mLO.9%生理盐水、500mL10%葡萄糖酸钙、500mL50%葡萄糖、30mL樟脑磺酸钠、4000万IU青霉素钠、50mL维生素C组成的混合药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1周。如果病牛瘤胃蠕动减少或者完全停止以及胃肠功能失调,可肌肉注射2~5mL甲硫酸新斯的明,每天2次,但要注意防止用量过大。奶牛由于缺钙而引起食欲减退时,可静脉注射500~1000mL10%葡萄糖酸钙,每天1次,如果使用多次钙剂后依旧没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静脉注射200~500mL15%磷酸二氢钠注射液。

中药治疗。气血双亏型,选择使用“加味十全大补汤”,即取100g香附、30g川芎、30g云苓、60g枳壳、40g黄芪、20g甘草、50g当归、40g白芍、30g肉桂、40g熟地、20g丁香、40g白术、60g山药、40g党参、10g生姜,全部研成粉末后添加适量开水冲调,待温度适宜后给病牛灌服。若具有外感症候,如流出清涕、恶寒等,可添加适量的白芷、防风、荆芥;恶露不尽时,可适当加大川芎、当归的用量,并添加葛蒲、五灵脂,除去白芍、熟地、党参;泌乳减少,可添加王不留行、穿山甲、通草;后躯无力,可添加菟丝子、炒杜仲、续断等,并配合静脉注射500mg氢化可的松、20g氯化钙、4g维生素C。恶露不尽型,可选择使用加减生化汤,取60g枳壳、30g三棱、35g川芎、60g山药、30g桃仁、20g黄连、50g白术、30g莪术、60g党参、60g当归、30g甘草,全部研成粉末,添加适量开水冲调,待温度适宜后给病牛灌服。如果病牛严重气血双虚,可添加白芍、熟地、黄芪;体温升高,可添加知母、栀子、黄芩;排出稀薄粪便,可添加车前子、云苓;排出干燥粪便,可添加蜂蜜、大黄;恶露即将排净,但食欲、反刍较差,可添加丁香、柴胡、槟榔,减去莪术、三棱,并配合后海穴注射适量的缩宫素,治疗效果更佳。伤食型,可选择使用四君三仙丁蔻散,取100g滑石、50g厚朴、40g白术、50g焦麦芽、50g焦山楂、50g焦神曲、30g丁香、60g枳壳、40g槟榔、30g云苓、30g肉蔻、40g党参、80g当归、30g甘草,全部研成粉末,添加适量温水冲调后给病牛灌服。如果口青体壮,可添加青皮、枳实,减去云苓、党参;排出稀薄粪便,要加大云苓的用量;排出干燥粪便,可添加芒硝、大黄,减去云苓;明显腹胀,可添加莱服籽、大腹皮。

加强饲养管理。干奶期要饲喂全价日粮,确保全年都供给足够的青干草或者青绿饲料。奶牛处于不同生理阶段要对日粮结构及时进行调整,确保满足机体所需的营养,不允许一味追求泌乳量而饲喂过多的精料。日粮要确保精粗比、碳氮比适宜,并含有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减少或者防止发生营养代谢疾病。日粮中的钙磷比例要合理,不能够一味进行补钙,尤其是妊娠后期注意日粮中不能含有过高的钙。奶牛采取桩系散放饲养,使其运动量增加,提高机体抵抗力。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713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