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牛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皖南牛主产于安徽省长江以南的泾县、黟县、歙县、绩溪、旌德,在皖浙、皖赣交界山区亦有分布。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皖南牛主产区地势较高,山岭延绵,山河交错,地形错综复杂,大致可分为高山和中山区(海拔500m以上)、低山丘陵区(海拔250m左右)和盆谷区,其中以低山丘陵区面积最大,约占总面积的2/3。年平均气温15.4~16.3℃,无霜期230天,属中亚热带气候,家畜基本可终年放牧。土壤类型有黄棕壤、红壤、黄壤、紫色土和冲积土,山地层较厚,质地疏松。土地利用率高达70%。农作物以水稻为主。由于当地自然条件好、气候温暖、草场广、牧地多,群众自古即有养牛习惯。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皖南牛系华南黄牛类型,其确切来源还不清楚。近十多年来,牛的数量呈下降趋势,但规模饲养户有所增加。由于肉牛育肥技术得到一定的推广,牛肉品质有所改善。2006年末存栏牛10万头左右,成年公牛和能繁母牛在全群中的比例约为1:2,以本交为主,已开始利用人工授精技术。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皖南牛被毛以深浅不同的褐色或黑色较多,且具背线。可分为粗糙和细致两种类型。细致型牛外形较细致清秀,头较狭长而轻;毛色以橘黄色、黄红色为多;体型中等偏小,体质结实匀称;体躯短而高,四肢较细,瘤峰显现,垂皮发达,背线明显;粗糙型牛头较粗重,额宽平(也有微凹),颈稍短;垂皮发达,公牛肩峰较高,母牛稍具肩峰或有小突起;胸部较深,背腰平直,双脊背较多,后臀肌肉较丰满;尾细而长;四肢较短;被毛较粗糙;蹄多黑色,质地坚实,能经水泡。

2.体重和体尺根据安徽省畜牧总站20072008年在安徽省泾县对皖南牛成年牛体重和体尺的抽样测量,结果见表1。

(二)生产性能

1.产肉性能根据安徽省畜牧总站2007年12月在安徽省泾县对18~24月龄3头公牛和3头母牛的屠宰性能测定,其屠宰性能和牛肉品质见表2和表3。

2.役用性能公牛驮载50kg行走1000m,测定前呼吸次数为每分20次,脉搏次数为每分80次,体温为37.9℃;测定后呼吸次数为每分55次,脉搏次数为每分90次,体温为38.8℃。母牛驮载50kg行走1000m,测定前呼吸次数为每分25次,脉搏次数为每分88次,体温为37.8℃;测定后呼吸次数为每分61次,脉搏次数为每分92次,体温为38.9℃。

3.繁殖性能皖南牛公牛10月龄即可配种,利用年限10~12年。母牛8~9月龄开始发情,12月龄初配,发情季节大多集中在5~11月份,发情周期22天,妊娠期280天,犊牛初生重15kg左右,断奶重84kg左右,母牛利用年限14年。

四、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尚未建立皖南牛保护区和保种场,未提出过保种和利用计划,处于农户自繁自养状态。相关研究人员曾对皖南牛进行过遗传多样性研究。皖南牛1988年收录于《中国牛品种志》。

五、品种评价

皖南牛以放牧为主要饲养方式,具有耐粗饲、耐热、耐湿、抗病力较强的特点,尤为突出的特点是能在水田中连续作业而蹄壳不软、不烂。皖南牛行动敏捷、善于爬山觅食,繁殖性能好、性成熟早,性情温驯,肉质细、味道鲜美、易煮熟调制。今后应加强该牛的本品种选育,在保持其优良特性的同时,提高其产肉性能。

相关知识

杨爱武:皖南黄牛散养在大山,一头牛利润6000元


本报记者刘刚

杨爱武的皖南黄牛养殖场就在太平湖上游黄山区乌石镇一座山的山腰上,环境优美,这里出栏的皖南黄牛,由于散养在大山深处,颇受都市消费者追捧。

回乡创办养殖场

6月23日,记者来到位于黄山市黄山区乌石镇的大山里皖南黄牛养殖场,这里四周是大山,大山下是草地,旁边是太平湖。在大山里走了约十分钟,记者看到一大群黄牛正在草地边的树荫下乘凉,与皖北黄牛相比,皖南黄牛要小得多。“我这里养殖的是当地土生土长的皖南黄牛,这种牛体格小,出栏后每头黄牛产肉量也就200—300斤,但是味道相当棒。”今年48岁的杨爱武正是这家养殖场的主人,杨爱武告诉记者,他1991年就走出家门到浙江温州,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1997年公司派他到湖北省宜昌工作,任分公司经理。几年的磨练让他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行业知识和人脉,1999年他辞职自己注册成立了一家广告公司,尔后几年公司稳步发展。

2005年他决定回家乡进军农业。当年9月,流转了几百亩荒山,开始修路、通水、通电、建猪场。

生态散养环境好

他的生猪事业发展很快,但风险也很大。一次,他购进的300多头苗猪因病死了,损失几十万元;而猪肉价格波动大,市场更是难以把握,为此他决定第二次转行。

2012年,省内一位畜牧业专家对他说:“皖南黄牛是牛肉中的上品,目前数量越来越少,养殖前景看好。”一席话,让他决定开始皖南黄牛养殖。他当年投资40多万元,购买了38头黄牛,此后逐年扩大养殖规模。

杨爱武注册成立了大山里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数百万元兴建了2000平方米的牛舍、200平方米饲料加工车间、150立方米干粪储窖以及兽医室、消毒间和仓库等。2015年,建了两口中型沼气池,用于废料循环利用。较为完备的基础设施为养牛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与此同时,杨爱武和安农大等单位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注册了“山里牛”产品商标等。

杨爱武说,他养殖皖南黄牛不圈养,完全是散养在大山里。“如果采用圈养黄牛,虽然生长速度快,但是黄牛肉质差,疾病多。”乌石镇这里的草滩、草坡特别多,过去都浪费了,而这正是养牛的好地方。“目前可用草场有5500亩,存栏皖南黄牛500多头。”对于很多养牛户头痛的牛粪处理问题,杨爱武告诉记者,牛粪在这里可是宝,他种植了几百亩苗木和100多亩牧草、200亩徽州大黄菊,牛粪恰好是优质的有机肥。“由于草场资源丰富,我这里养牛成本不高,一头牛三年出栏,成本约4000元,一头牛的利润可以达到6000元。”

在大城市建直销店

杨爱武说,他养的皖南小黄牛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无污染的青草,牛肉品质非常好,,颇受江浙沪消费者好评。“我在杭州和南京,投资100万建了两个牛肉直销店,虽然价格高达每斤80元,但还是供不应求。”他还多次组织杭州、南京、上海等地的消费者来到乌石镇的养殖场,体验这里的好环境。仅2015年,他就销售出3万斤牛肉。

谈到今年的新打算,杨爱武计划以他的牛场做示范,带动周边农户投入到养殖皖南黄牛的队伍中来,然后以“公司+农户”的方式,把总养殖数量扩大到10000头以上,并最终形成以牛肉加工为主的产业链,产品目标瞄准中高端市场,打响自己的绿色农业品牌。

皖南花猪母猪的饲养与管理


一、母猪的配种

皖南花猪母猪每隔18~23天就发情一次,平均21天发情一次,发情持续期2~5天。皖南花猪初配月龄在出生后6至8月龄,体重40~60公斤。皖南花猪母猪最适宜的配种时间是在允许公猪爬跨后半天到一天配种最好,正好处于手按其背站立不动之时,一般掌握在发情开始后1~2天配种最适宜。皖南花猪发情期配种为两次,间隔12小时再配一次。皖南花猪母猪的妊娠期平均为114天,变动范围是106~121天。

二、空怀母猪饲养管理

皖南花猪空怀母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青年后备母猪,另一种是哺乳断奶以后的经产母猪,通过精心饲养都能正常发情,顺利配种,使其具有不肥不瘦的膘情和体况。饲料营养水平消化能为11.7~12.1兆焦/公斤,粗蛋白质的含量是12%~13%,钙0.7%、磷0.5%。饲料多样化,尤其是维生素A、维生素E等,多喂优质新鲜清洁的青绿多汁饲料。一般采用湿拌料,料、水比为1∶(1~1.5),定时定量,每天喂2~3次,按不同体重投放精料,较瘦弱的空怀母猪,在定量基础上增加10%~15%。在管理上可3~4头一个栏,适当运动,及时供水,防暑降温,清洁卫生。哺乳母猪在断奶后10~15天内不发情时,可采用公猪诱导法、合群并圈、按摩乳房、加强运动、并窝和利用激素催情等多种方法进行催情。

三、妊娠母猪饲养管理

在妊娠期,不论是皖南花猪母猪本身的增重,还是胎儿生长、发育的速度,或胎儿体组织的变化,都有前期慢后期快的特点。皖南花猪妊娠期采取前粗后精、前低后高的饲养方式,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前期(1~80天)后备母猪在配种前每天食量为2.7~3.0公斤,粗蛋白含量在15%。妊娠后期(81天至仔猪出生),逐渐增加到3.5~4.5公斤为宜,根据膘情增减。另外,添加适量微量元素,若无青绿饲料则需添加多维素。在管理上供给充足饮水,严禁喂发霉、腐烂和有毒的饲料,防止猪与猪挤、打、咬、跌等现象,以免发生流产。妊娠前期分群饲养,后期单栏饲养,同时要防暑降温,降低胚胎死亡率。

四、哺乳母猪饲养管理

为提高母猪的泌乳量、仔猪的成活率、仔猪的断奶窝重,以及保证断奶后母猪能正常发情、排卵,延长育龄年限,保持适度体况,应根据哺乳母猪营养需要,以粗蛋白含量保持在15%~18%、日粮在3.5~4.5公斤为宜,根据膘情增减。另添适量微量元素、青绿多汁饲料,若无青饲料,则应加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3、维生素E。合理用料,给予充足清洁的饮水。在管理上多运动,冬天猪舍要保温,栏内垫草要求干燥、柔软、暖和、夏天防暑降温,防、灭蚊蝇。猪栏保持清洁卫生,搞好仔猪调教,保持猪舍安静,母猪哺乳时,禁止扫栏、大声喊叫和鞭打,保证母猪正常泌乳。

五、疫病预防

母猪在配种前2个月和1个月分别注射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每次0.5毫升。春、秋分别注射猪瘟、猪肺疫、猪丹毒和口蹄疫疫苗1.0~1.5头/份。根据疫情,做好其他疫病的防治。保持母猪生活习惯,训练母猪定点采食,定点排便、排尿,定点睡觉的生活习惯。建立母猪生产、疫病预防等档案。定期驱除环境内的寄生虫,定期灭蝇、灭蚊、灭鼠,猪舍门前设消毒池,控制人员进出,另外每星期要按规定进行消毒。

(安徽省黄山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中心李永胜邮编:245011安徽省黄山市乌金园养殖有限公司程小发邮编:245061)

杨山猪 安徽皖南杨山黑猪


1.产地与分布

杨山猪主要产在宁国县的杨山、中村、狮桥、三元等乡,泾县也有分布。

2,类型与特征

杨山猪全身被毛黑色,主要有两种类型。

(1)短嘴筒型:体格较大,偏于脂肉兼用型。额部较宽,皱纹深,呈靠公字或八卦形。嘴短微翘,耳大下垂。背窄,腰凹,腹大。骨粗皮厚,飞节及体侧常有23条又粗又深的皮肤皱褶。

(2)长嘴筒型:体型稍长而高,体质细致紧凑,偏于肉脂兼用型。额部皱纹较浅,多呈菱形。嘴筒长直,耳小稍向前倾。背腰宽平,臀部丰满。皮肤很少有皱褶。

此外,还有一种额部皱纹深、嘴筒较长,或者嘴短而身腰较长的中间类型,数量很少。

杨山猪的主要特征是:额部皱纹多呈八力字形,群众俗称八卦头猪,四蹄为白色,俗称四蹄踏雪力,但四白不全,也有三蹄或两蹄为白色的。

成年杨山猪的体尺、体重。公猪平均体长145厘米,胸围120厘米,体高70厘米,体重135公斤,母猪平均体长133厘米,胸围120厘米,体高60厘米,体重150公斤。

3.饲养管理特点

具有山区养猪的共同特点,以青粗饲料为主,终生舍饲。猪只的抗逆性能很强。

4.生产性能

(1)繁殖性能:

小公猪33.5月龄时即有爬跨现象,群众习惯在6月龄左右开始配种。小母猪3月龄左右出现发情现象,群众习惯在4月龄时,即在第二或第三个发情期给予第一次配种。据30头初产母猪观察统计/,每次发情持续时间34天,经产母猪一般为45天。适时配种为在发情后的2430小时。发情周期平均为19天。宁国县猪场对127窝统计,平均怀孕期为115.3天。

杨山母猪的产仔、泌乳、哺育性能非常好。在宁国县猪场,初产母猪平均每窝产活仔9.14头,经产母猪12.1头,有效奶头78对,泌乳力为29.17公斤,哺育率84.3%(见表17)。仔猪45日龄断奶。母猪断奶后45天就可发情,如能及时给予配种,可以争取3年产仔7窝。

(2)育肥性能:

在农村以青粗饲料为主,很少搭配精料的条件下,饲养一年约增重80公斤左右,平均日增重为250克。在一些饲料条件较好的养猪户,饲养一年能长到100公斤左右,平均日增重为317克。据宁国县猪场试验,平均日增重为303.5克,每增重1公斤消耗麸皮3.15公斤,三七糠1.89公斤,青饲料1.31公斤。

5.杂交利用

宁国县猪场曾用杨山母猪与荣昌、上海白、巴克夏等良种公猪杂交,都有一定的杂种优势。繁殖性能以与荣昌公猪的杂交效果最好,平均窝产活仔13.1头,比纯种杨山猪提高1.o头(见表18)。育肥性能,在麸皮占25%、三七糠占30%、糠饼占24%、碎米占3%和青饲料占18%的相同日粮饲养条件下,也以荣昌的杂交猜增重效果最好,其平均日增重达503.7克,比纯种杨山猪提高200.2克。

钱德明:做好皖南鸭脚包,潇洒“走”四方


小小鸭脚包,“走”上了中央电视台,“走”进了上海世博会,“走”到了北美洲……提起皖南知名特产鸭脚包,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安徽省宣城市德明食品厂厂长、民革宣城市委会第三支部党员钱德明。

传承发扬祖传技业

现年52岁的钱德明,出生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镇“鸭产品”世家,是当地“水阳三宝”之一鸭脚包等系列产品的“掌门人”。说起这个回民汉子,他似乎天生注定与“鸭产品”有着不解之缘。

民国时期,钱家就开始经营祖传小食店,尤其擅长做板鸭、卤鸭、炖鸭等“鸭食品”。抗日战争爆发前,钱德明爷爷钱文继腌制的板鸭风味独特,生意兴隆。然而,在板鸭制作过程中,会产生鸭脚、鸭心、鸭肠、鸭翅等下脚料。钱文继开动脑筋,大胆尝试:将鸭心切成细条,包在鸭掌里,外用鸭肠一道道缠绕起来,经过特制方法烹制。吃起来,有鸭心的肉质口感,又有鸭肠的爽脆嚼劲,还有啃鸭掌的惬意,格外可口。钱文继给自己的“发明”起名“鸭脚包”。钱文继将自己独创的鸭脚包用来招待客人,大伙儿都称赞“鸭脚包好吃”,临走时还要给亲朋带些回去尝鲜。钱文继忽发奇想,既然大伙儿都觉得鸭脚包味道好,何不多做些拿到市场上去卖。很快,钱家小食品里多出一种鸭食品——风味独特的鸭脚包。钱德明的母亲嫁到钱家后,跟在公婆后面学做鸭脚包,不久,就掌握了祖传鸭脚包的制作“技艺”。

1980年,钱德明高中毕业后来到水阳供销社饮食服务部工作。那时候,恰逢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吹来。骨子里涌动着从商热血的钱德明,再也坐不住了,决心到商海当“弄潮儿”。1982年,钱德明赴南京、马鞍山等周边城市考察,看到城里的个体小吃店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回到水阳后,钱德明毅然辞去令人羡慕的“铁饭碗”工作,重操钱家祖传小食店旧业。他选择了从最拿手的盐水鸭入手,慢慢发展到烤鸭、炖鸭、牛肉脯子和其它食品。

1982年下半年,母亲建议钱德明重拾钱家“鸭脚包”。此前,钱德明别说见过鸭脚包,就是连听都没听过。因为,在合作化时期,母亲的家庭出身不好,被认定为“小商贩”,家里的东西全部被没收了。这让钱德明的母亲一直感到后怕,不敢提及祖传鸭脚包的事情。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大环境的改善,他的母亲重新挺直了腰板,向钱德明说出了尘封已久的家族“秘密”。

在母亲手把手的指导下,钱德明一气呵成、成功“复活”祖父时代的鸭脚包。过程如此顺利,他显然有些始料未及。但祖父时代的鸭脚包制作相对比较简单,口味单一,与现代人的饮食要求相比,还有些差距,钱德明觉得,应该还有值得挖掘的地方。为此,他四门不出,潜心研究,大胆创新,致力于“改造”祖父时代鸭脚包的口味。钱德明翻阅了大量中草药书籍,不断摸索,反复试验。他不知熬了多少夜,吃了多少苦。每当研制出一种新口味,他都会让家人和邻居品尝,广泛听取家人和邻居的意见。在此基础上,他再进行相应调整,再请大家品尝,直到大家都感到满意为止。有一次,他为了追求一种理想的口味,居然反复试验达十余次之多,家人和邻居都笑称“品尝饱了”,“节省了一笔伙食费”。

经过长达三个多月的不断摸索,钱德明将传统配方与现代工艺完美结合,辅以数十味佐料,经数十道工序,制作出了既口味精细深厚又适合现代人饮食特点的钱氏鸭脚包。与祖父时代的鸭脚包制作相比,他制作的鸭脚包,外观呈琥珀色,晶莹剔透,光泽鲜亮,色香味浓,风味独特,既可做下酒菜助兴,又能当小吃解馋。由于采用了低盐低糖的配料方法,钱德明的鸭脚包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现代社会人们对科学膳食和营养健康的需求。

跟祖父当年一样,刚开始,钱德明也只是端出一盘用以待客,推荐给远亲近邻品尝。上桌的的鸭脚包香气四溢,咬起来筋斗而生津,大家品尝后纷纷叫绝。一位来自南京的客人这样评价:“皮薄而嫩,骨酥而脆,嚼一嚼都舍不得吞下去,而且越嚼越香,喉间有久久不去的回味感。实在是让人欲罢不能的美味!”品尝过后,大伙儿都建议钱德明将“鸭脚包”拿到市场上出售。

自1983年开始,钱德明在当地开始出售少量的鸭脚包。刚开始两年,一年中只卖出几千个鸭脚包。好东西人们总会抢购的。慢慢地,鸭脚包开始在当地俏销,一位精明的水阳商贩名叫付忠,他凭借自己贩运土特产的经验,判定鸭脚包肯定有市场,于是,就从钱德明家批发鸭脚包,然后贩运到宣城市区销售。由零售起步,他很快成为鸭脚包的总代理商。其他小商贩看到鸭脚包如此红火,便仿照生产,然后销售。到了1990年,鸭脚包便成为宣城市区酒店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菜肴。

发展壮大鸭脚包产业

随着鸭脚包市场销量的增长,钱德明感觉到家庭作坊式的加工,已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了。于是,他为自己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计划,筹划兴建一个食品厂,招收一批员工,注册一个商标,准备大干一番。水阳镇党委、政府也对此看好,表示给予鼎力相助。

2005年,镇政府将镇西3公里的一块地无偿划拨给钱德明,让他放手做大“鸭脚包”,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很快,13间12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2400平方米的大晒场一挥筑就。为提升鸭脚包的品质和档次,他加大投入,建立了检验室,添置了2台真空包装机和一个冷库,并申报和注册了“钱德明”牌商标、条码,同时招募周边村民进厂当工人。2006年初,“宣城市德明食品厂”正式挂牌。从此,钱家的鸭脚包告别作坊式生产,走上了正规企业化生产与发展之路。2011年5月,在水阳镇的大力支持下,钱德明在食品厂东侧又征地5亩,投入800多万元,正式启动“宣城市德明食品厂”二期扩建项目。当年底,二期项目竣工投入使用。新项目上马后,德明食品厂产量、产值强劲增长,与上年相比均实现翻番。2012年,德明食品厂实现产值800多万元。2013年1到9月份,德明食品厂实现产值660万元,好于历年同期水平。

食品厂产量、产值的大跃升,随之带来了企业及其品牌的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的大提升。2009年7月12日晚,在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魅力宣城”大型综艺晚会上,央视主持人董卿和著名歌手王力宏现场推介了“水阳三宝”之一的鸭脚包。央视从本质、本味、本形、本色等方面入手,侧重介绍了鸭脚包的生产工艺和祖传配方两大亮点,让众多广大的观众进一步了解了皖南这一大特产。央视晚会播出的第二天,钱德明就接到了众多省外客户打来的洽谈咨询电话。钱德明说:“鸭脚包能够登上中央电视台,这是对我们公司产品品质的认可和支持。我们为此感到很高兴,但也感到压力很大。我们只有精心打造企业品牌,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才能更好地回报央视媒体对企业的支持和关心。”

之后,央视十套“希望英语”和央视七套“每日农经”栏目组先后慕名而至,以专题的形式,向全国电视观众推介“钱德明”牌鸭脚包。农民日报、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福建电视台等各类媒体也对钱德明的“鸭脚包”及钱德明本人进行了宣传报道,让更多的人们了解了鸭脚包,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并接受了鸭脚包。一时间,“钱德明”牌鸭脚包销势一路升温,销量一路飘红。

近年来,“钱德明”牌鸭脚包、鸭翅等系列产品,以其独特的品质饮誉海内外,受到消费者普遍好评,先后荣获“宣城市消费协会推荐产品”、“宣城市消费者放心产品”等殊荣,“钱德明”商标获评“宣城市知名商标”,产品通过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认证。

亮相世博,走向世界

鸭脚包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使得德明食品厂的核心竞争力也随之提升。2010年6月,“上海世博会安徽周”主题博览会在上海世贸商城举办。“钱德明”牌鸭脚包作为全省食品行业领军品牌,亮相在安徽周的“安徽省名牌产品展”展区。“钱德明”牌鸭脚包魅力尽显,令中外游客大加赞赏,成为世博会安徽周一道绚丽的风景线,引发国内外众多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和采访报道。一位台湾客商还特意赶赴现场,饶有兴趣地了解皖南特产“钱德明”牌鸭脚包。“这个鸭脚包不错,我要多带点回去,让家人和朋友品尝。”临行时,这位台湾客商一下子买了200多只鸭脚包。主题博览会期间,德明食品厂与省外企业、客商签订订单和各类合作协议20余份,并与合肥代理商成功签订代理协议。

钱德明携带着“钱德明”牌鸭脚包、鸭翅等系列产品,先后参加了合肥徽商大会、重庆全国旅交会等各种会展,以此强化品质,叫响品牌,打开市场。他紧紧抓住食品产业大发展机遇,强化食品厂的产品品种,加强营销策划,同时把握食品产业安全性、健康性、时尚性发展趋势,让“钱德明”成为扬名天下的知名品牌,形成了独特的市场优势。全国各地订单如雪片飞来,“钱德明”牌鸭脚包潇潇洒洒“走”向了四方。目前,德明食品厂产品销售半径已覆盖苏、浙、沪、鲁、闽、赣等地区,并远销港澳台地区。不久前,鸭脚包甚至“走”出了国门,远销至美国。

“只有心怀天下,志当高远,企业才能做大做强。”眼下,钱德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谋篇布局。德明食品厂正组织技术力量,积极研发麻辣、水果等多种口味的鸭脚包产品。同时,钱德明计划投入1千万元,在水阳镇食品工业园进行清真熟食品加工项目。现在,该项目已进入洽谈征地阶段。钱德明信心满满地说,这个项目将在2013年底开工,2014年下半年竣工投产。到时候,德明食品厂将生产出更多精工实料、精美可口的鸭脚包、鸭脖、鸭翅、鸭舌等系列鸭产品。

钱家小小的鸭脚包,从民国走来,从水乡走出,正一步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架子牛是什么牛


养牛的时候,根据牛的生长情况会对其有不同的称呼,像犊牛、育肥牛等都是如此。架子牛是什么牛?

一、架子牛是什么牛

架子牛是指是指不够屠宰体况或未经育肥的肉牛。一般来说,月龄在12-24个月的架子牛生长快、产出的肉质好。

二、如何挑选架子牛

1、选择品种比较好、育肥和肉用性能比较好的肉牛品种,也可以是一些比较出名的肉用品种和本地的土牛杂交。选择的时候最好是西门塔尔牛,当然也要根据地方的特色。

2、选择最好是在12-24个月龄,这个时候是它们的生长高峰期。生长的速度非常快,脂肪沉淀期一般是在14-24个月。

3、最好是选择公牛,次之选择阉牛,最后再选择母牛。因为母牛发情影响它的生长速度,对生长和育肥不是特别有利。

4、体重方面,一般选择300-400斤左右的,这个也根据实际育肥需求。

5、体型方面要求四肢粗壮、甩尾有力,而且头比较宽,胸围比较大,胸深比较深的一些牛,其次我们还要观察它的鼻镜、眼结膜、被毛等状况。

以上就是对架子牛的简单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藏牛(藏牛)


(一)产地与分布

西藏牛是乳、肉、役兼用的小型地方原始品种,简称藏牛。主要产区在海拔2300~3800m地区。主要分布在海拔4500m以下的农区、林区和半农半牧区。据统计,拉萨城关区、堆龙、曲水、尼木、墨竹工卡、林芝、波密、乃东、桑日、朗县、加查、洛扎、错那、昌都、察隅等县所产头数,占全区藏牛总数的53.7%。目前有总数约95万头。

(二)品种形成

藏牛产区年平均气温5.0~13.5℃,年降水量100~794.2mm,年蒸发量1405~2567mm,相对湿度40%~70%,年日照数1883~3223h,无霜期103~150d。

草场大致可分为山地草原草场、山地琉林草场和部分高山草甸草场。山地草原草场一般指雅鲁藏布江中游、上游及所属支流,喜马拉雅山中段兰江流域部分地区,为饲养藏牛头数较多的地区。植被覆盖度为10%~40%,产草量较低,一般为每亩40kg左右。山地疏林草场分布予雅鲁藏布江下游、喜马拉雅山东段和兰江流域下流地区,植被覆盖度为60%~80%,产草量120kg/亩。草甸草场在海拔较高地区,植被覆盖度较大可达70%~90%,牧草低矮,但草质好,产草量70kg/亩左右。

藏牛形成历史较早。在《西藏王统记》一书中有口黄牛驮灰囊的记载。可知1900多年前的藏文版本中,就有了有关藏牛的描述。

藏牛的主要产区以半放牧半舍饲饲养为主。除依靠天然草场外,农作物秸秆和部分农副产品亦被用作饲料。母牛一般数头喂养子一个棚圈,公牛多单圈饲养,耕牛因头数较少,与母牛同圈饲养。母牛每日早晚各挤乳一次,先放犊牛吮吸数分钟后,再行人工挤乳,挤乳时同时饲喂草料。一般每天放牧5~7b,晚上补饲秸秆干草,犊牛3个月断乳,断乳后直至成年一般无任何补饲措施,因此育成牛早期生长发育受阻。

产区群众比较注重对母牛的选择。凡亲本产乳量较高的后代均留作种用,质量低劣者则向外出售。一般对公牛不重视选育,又由于公、母混群放牧,近亲繁殖现象亦较严重。

(三)体型外貌

西藏牛(公)

1.外貌特征

头平直而显狭长,角小、向外向上向前向内弯曲。颈长短适中、但显单薄。公牛具有稍商的肩峰,尻斜,母牛乳房较小,乳头整齐。四肢细长,蹄坚实、呈黑青色。皮薄毛短,头部及腹部静脉明显。据对918头牛的毛色统计,以黑色和黑白花为主,分别占41.4%和31.0%,黄色和黄白花分别占14.1%和5.3%,褐色占4.2%,杂色占3.5%。

2.体尺与体重

据《西藏家畜家禽品种志》编写组资料,成年公牛平均体高104.0cm,体重215.3kg,成年母牛平均体高99.9cm,体重197.7kg.成年牛的体尺、体重如表l所示。

西藏牛(母)

表1成年牛的体尺与体重

(单位:cm、kg)

3.体奄结构

269头成年母牛体尺指数为:体长指数115.3%,胸围指数l36.4%,体躯指数118.2%,管围指数13.3%。藏牛属小型乳用体型。

(四)生长发育

西藏牛生长发育情况如表2。

表2生长发育

(单位:cm、kg)

(五)生产性能

1.泌乳性能

据在拉萨附近定点测试,1~6胎19头次的全年泌乳天数平均为267.3(257~271)d,产乳量平均为205.4(148.2~244.1)kg,日产乳量平均为0.77(0.58~0.9)kg,实测出酥油率为4.17%(7月份)o以上数据反映一般饲养管理水平下的性能,如稍加强饲养,产乳量会有较大的提高。

2.产内性能

在农作区一般用老龄阉牛屠宰食用。据测定,7头成年牛(中等膘)平均体重191.2%。

屠宰率42.8%,净肉率34.1%,骨肉比1:4.6,眼肌面积49.6cm2。

3.役用性能

藏牛不拉车,不驮运,仅在少数地区农忙时作辅助畜力。凡作耕畜的藏公牛,4岁左右阉割,随即开始调教和使用。据测定,阉牛2头,使用藏式犁,在青稞休闲地耕作,耕深13.3cm,耕宽23.5cm,耕作3.5h,耕速为5.1m/s,耕作面积平均每头1.61亩,平均每小时耕0.52亩。

(六)繁殖性能

初情期平均为20(17~26)月龄,2.5岁开始配种,公牛3.5岁正式参加配种。发情季节,在拉萨地区为4月中旬至8月下旬,拉萨以西地区一般推迟0.5~1个月,拉萨以东地区则提前1个月左右。发情周期平均为18.7(11~21)d,发情持续期平均为2.2(1.5~3.0)d,妊娠期平均为281.5(265~292)d。母牛一般三年两胎,一年一胎者只占28%左右;l头母牛终生产犊7头左右。

(七)评价与展望

藏牛具有适应高海拔的缺氧环境和粗放饲养管理的特性,但存在体格小和生产性能低的缺点。因此,除在藏牛集中的产区进行本品种选育外,尚可考虑适当引入外种进行杂交改良,以提高其产乳和产肉性能;与此同时,创造适宜的饲养管理条件也是十分重要的。

锦江牛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锦江牛主产区在江西省高安、上高两县(市)。主要分布于锦江流域两岸的宜春和新余两市,以及南昌市的新建县、九江市的永修和德安县。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锦江牛主产区地处江西省西北部、锦江中游,以低丘岗地和平原为主,也有一部分山区,海拔最低22.4m,最高1004m。上高县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山地、丘陵、平原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1.76%、65.79%、32.45%。高安市地貌除西北部和东西边缘有极少量低山、丘陵外(约占7%),几乎全是低丘岗地和低缓平原。主要河流为锦江及萧江。本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7.7℃,最高气温40.4℃,最低气温-11.2℃;年降水量1539mm,其中降雪量51mm,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水源主要以地表水为主,少数为地下水。丘陵区以红壤为主,平原有多种积土,土层深厚,腐殖质丰富,多呈偏酸性。产区是江西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盛产水稻、花生、玉米、大豆、甘薯、棉花、油菜、芝麻等农作物,而且有大片天然草山草坡,牧草繁茂,这些都为发展养牛和锦江牛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锦江牛产区历来黄牛交易市场兴旺,不仅邻近县市,而且浙江、福建、广东、湖北等地的客商也常驻点高安选购黄牛。为了获取较高的养牛效益,产区养牛户长期坚持选育,高安的汪家、伍桥、石脑、村前等乡镇每年定期举办斗牛会,来自四面八方的畜主牵着身强力壮的公牛进行斗牛,供人观赏,胜者披红戴彩,受人称赞,促进了牛的选育和饲养管理的改善,对于锦江牛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鼓励养好耕牛,各地在春耕前要举办一次锦江牛评比大会,给获得一、二、三等奖的锦江牛戴花照相,由政府给畜主颁发奖状、奖旗、奖金,推动了锦江牛良种选育工作。

(二)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近年来锦江牛的数量有较大的增长。据1997年不完全统计,主产区宜春市和新余市存栏锦江牛43.5万头,其中能繁母牛26.6万头。至2006年全省共存栏锦江牛100万头,其中公牛30万头、母牛70万头。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锦江牛被毛以深黄色为主,约占群体的72.3%,其次为黑色,占27.7%。鼻镜、眼睑、乳房和蹄角均呈黑褐色。体型偏小。头长而窄,耳平伸,耳壳厚而尖。无角牛占3%左右,有角牛角形有龙门角、倒八字角和铃铛角等。公牛肩峰明显,母牛无肩峰,两者均有较小的胸垂。母牛尻部短斜,尾长达飞节以下,尾帚小。

2.体重和体尺根据江西省2006年对锦江牛成年牛的测量,其体重和体尺见表1。

(二)生产性能

1.产肉性能根据江西省2006年对5头锦江牛公牛产肉性能和肌肉成分的测定,结果见表2、表3。

2.役用性能在产区土壤条件下测定,每头锦江牛成年牛可负担耕地面积20~30亩,每天能耕地2~5亩。在炎热的夏季每天可使役8~9h。采用江西常规使用的铁木犁,每小时可耕晚禾蔸0.7亩,平均耕作挽力62.5kg,占体重的26%;最大挽力186kg,占体重的62%。

3.繁殖性能锦江牛性成熟较晚,公牛2岁、母牛1.5岁性成熟,公、母牛均3岁初配。母牛3~6月份、9~11月份发情,发情周期19.5天,妊娠期283天。初生重公犊15kg左右,母犊13kg左右。

四、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尚未建立锦江牛保护区和保种场,未提出过保种、利用计划,未建立品种登记制度。锦江牛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为役用,之后不断改良,向肉役兼用方向发展,少量挤奶,以肉用为主。产品主要以活牛为主,销往浙江、福建、上海、广东等地,年销量20万头以上。

五、品种评价

锦江牛耐粗饲、耐热、役力较强,但体型偏小。由于产区的地理特点,该牛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役力资源。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本品种选育,特别是在一些地理条件较为封闭的山区,应该建立资源保护区,保护该牛的品种特性。对其他一些地区,可以引进外来肉用型公牛与锦江牛母牛杂交,并通过改善饲养管理条件,改良牛的产肉及产奶性能,提高养牛效益。

隆林牛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隆林牛中心产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县境内,繁殖中心以该县的德峨、猪场、蛇场、克长、龙滩、者保等乡、镇为主,分布于隆林各乡、镇和西林县、田林县,并逐步扩展到毗邻的云南省广南县、师宗县及贵州省的兴义市等地,品种数量已形成一定的规模。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隆林各族自治县位于北纬24o~25o、东经104o47~105o41,地处广西西北部,地势南部高于北部,海拔380~1950.8m。属于低纬度高海拔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南冷多雨,北暖干旱,立体气候和立体农业特征明显。地势南部高于北部。年平均气温17.7℃,最高气温39.9℃,最低气温-3.1℃;无霜期290~310天。由于受地形的影响,产区各地降水量差异大,年降水量1158mm。高山的降水量比谷地多,谷地少雨干燥,降水量南多北少。年平均日照时数1763h。境内河流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水源较为丰富。土壤以山地红壤土为主,荒山荒地较多,自然地理环境适宜各种林木、牧草的生长繁殖。种植业以旱地作物为主,主要有玉米、水稻、豆类、小麦、甘蔗、薏米、瓜菜类等,大部分农作物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近年来,稻田的耕作以中稻加冬种作物为主,旱地以种植玉米加冬种作物(油菜、豌豆、蚕豆、小麦)或烟叶加冬种作物及间种套种(玉米间种套种大豆、瓜菜类等)为主。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隆林牛形成历史悠久,该品种是在喀斯特地貌环境和植物群落条件下,经过长期风土驯化、选育形成的广西优良地方黄牛品种,是较理想的役、肉兼用牛。隆林、西林、田林等地的壮、苗、彝、仡佬等民族,历代都有饲养隆林牛的习惯,并有杀牛办红白喜事的风俗。因此,除了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条件影响外,其适应性强、疾病少、易于饲养,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欢迎,这些也是隆林牛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二)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根据产区隆林、西林、田林3个县统计,20年来隆林牛饲养量得到稳步的发展,1985年存栏8.80万头,1994年存栏11.93万头,2004年存栏13.03万头,产区长期以来重视养牛业的发展,隆林牛存栏量增加明显,但没有做好系统选育与保种工作,仍以自然放牧、本品种自然交配为主,近亲繁殖现象较严重,造成牛群体质参差不齐,甚至出现某些生产性能下降现象。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隆林牛的基础毛色以黄褐色为主,全身被毛贴身短细而有光泽,尾梢颜色以黑褐色和蜡黄色为主,鼻镜多为粉肉色和黑褐色,眼睑、乳房为粉肉色,蹄色以黑褐色及蜡黄色为主。头部大小适中,宽度中等,额平或微凹,头颈与躯干部结合良好。公牛角以倒八字角和萝卜角为主,母牛以铃铃角(向内弯平角)及倒八字角为主。耳平直、耳壳薄。公牛髻甲较高、较宽,肩峰高大;母牛鬐甲低而平薄,胸部深广。公牛颈垂、胸垂较大,母牛稍小。中后躯紧凑,公牛生殖器官下垂;母牛乳房较小、质地柔软,奶头大如食指、呈圆柱状,长约3~5cm。肢势较直,前腿间距较宽,但后腿间距窄,少数牛后肢外弧。蹄质细致坚固。尻部长短适中,但较倾斜。尾大小适中,尾梢长过后肢飞节。骨骼粗细中等,发育良好,肌肉较发达,特别是成年公牛肌肉发育丰满。全身结构匀称,体型中等,体重大,背腰平直,四肢健壮,体躯紧凑,体质结实。

2.体重和体尺被测量牛群在自然放牧、不补充任何精饲料的情况下,随机抽样测量3岁以上的成年牛,结果见表1。

(二)生产性能

1.产肉性能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屠宰场对隆林牛4头公牛和1头母牛进行屠宰性能测定,结果见表2。

2.产奶性能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科技论文选》(1997)资料,共记录3头成年母牛的年泌乳量,乳成分的测试工作由该所的中心实验室承担。其结果为泌乳期225天,产乳量300kg。乳成分为蛋白质3.8%,乳脂率4.3%,乳糖5.2%,干物质14.1%,非脂乳固体9.8%;pH6.63,比重1.029g/cm3。

3.役用性能隆林牛体型较好,具有较强的耐劳和耕作能力。据《广西家畜家禽品种志》介绍,一头成年公牛每小时能耕水田约0.5亩,每天可耕水田3.5~5亩,可犁、耙旱田4亩左右。母黄牛每小时能耕水田约0.4亩,每天可耕水田2.5亩,可耕旱田3亩,工作后lh可恢复正常生理状态。用木胶轮车(车重120kg)在较平坦的泥路,公牛拉300~400kg,母牛拉300~350kg,一天可行走20kin左右。阉割公牛载重250~350kg,挽力278kg,在泥质公路上拉木胶轮车,一般可日行23km。个别公牛短途最大载重量可达1000kg。

4.繁殖性能隆林牛性成熟年龄公牛为12~18月龄,母牛为12~18月龄。初配年龄公牛为18~24月龄,母牛为27~28月龄。全年均可繁殖配种,但多集中在春、秋两季。母牛发情周期为(19.51.7)天,妊娠期为(279.37.2)天。初生重公犊16.5kg,母犊14.4kg;6月龄断奶重公犊66kg,母犊64kg;哺乳期日增重公犊0.27kg,母犊0.27kg。

四、饲养管理

隆林牛的饲养方式以自然放牧为主,一般全天放牧、早出晚归,也有的分两头放牧、中午休息。有些村屯在农闲时几户或全屯集中将牛群赶入深山放养,长年不收牧,到农忙时才收牧,极少圈养。牛舍简易,大部分是木棚栏、茅草顶、泥土地面,卫生条件差。对怀胎、哺乳母牛或农耕牛在冬季较冷、草料不足时,才补给一定的精饲料(如玉米、稻谷、野菜和南瓜拌米糠煮熟等),补给量如玉米、稻谷类每天补给1kg左右,稻草、玉米秸秆、叶及甘薯秧等每天5~10kg,采用舍饲补料;其他牛只全靠放牧采食维持自身的营养需要。隆林牛性情温驯、合群性好、适应性强、疾病少,既可放牧,亦可圈养,易于管理。

五、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隆林各族自治县种畜场19731985年曾开展过隆林牛的保种和开发利用工作,采取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以加快发展隆林牛产业。虽然开展了一些保种选育措施,但保种计划未得到长期有效的实施。近几年来,当地政府采取保护和利用隆林牛的相关措施,并建立了品种登记制度。隆林牛1987年收录于《广西家畜家禽品种志》,1988年同贵州的关岭牛、云南的文山牛合称为盘江黄牛,收录于《中国牛品种志》。199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布《隆林黄牛》地方标准(DB45/101998)。

六、品种评价

隆林牛既有较强的使役和爬山能力,又有较高的符合山区人民生活需要的肉用性能。隆林牛体躯较高大,发育匀称,肌肉发达,性情温驯,耐粗饲、耐劳、耐热、耐寒,适应性好,肉质细嫩、屠宰率较高、胴体中肌肉比例大,有向肉、役多用途方向发展的前途。但其存在生长较慢、泌乳量低,以及斜尻、四肢姿势欠正的缺点。过去饲养管理方法落后,选种选配工作跟不上,使其某些生产性能出现退化的趋势。产区应按《隆林黄牛》标准要求,对现有种牛进行等级评定,通过开展本品种选育,实行种公牛异地交换,防止近亲交配,达到防止其生产性能衰退的目的。并有计划地在非主产区开展杂交改良工作,适当引进一些外来乳、肉黄牛品种与其杂交,以提高隆林牛的各项生产性能,逐步向乳、肉、役兼用方向发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

台湾牛


(一)产地与分布

台湾牛据称在公元六世纪由大陆第一批移入,主要来自闽、粤两省,分布在台湾北部的肩蜂较小,南部的肩峰较大。有人认为是两种不同血缘的后裔。在南部的可能受菲律宾牛的影响,但长期以来互相交换血液,南北两地牛的差异逐渐缩小。据1981年《台湾农业经济》第4期报道,纯种台湾牛所剩无几。

(二)外貌特征

台湾牛体型不大,头部轻而细致,耳较大,角小而外向,肩峰小而明显,中躯发育较好,后躯发育不良,管围很细,乳房不发达。毛色有淡褐、赤褐和黑褐、甚至黑色(见图)。

(三)体尺与体重

据阿部恒夫等报道,其体尺如表1。

表1成年台湾牛体尺

(单位:cm)

据张仲葛所述,公牛体高120cm,母牛110cm。公牛体重,280kg,母牛250kg,显然是南方牛类型中的中小型黄牛。

(四)发展方向

自1896年以来,台湾就引入德文、瑞士褐牛、肯克来牛,后来又引入爱尔夏、辛地红,近又引入圣格鲁迪牛等改良黄牛。台湾盛行赛牛会,肉牛品种与本地牛的杂种,作为肉用种比赛的一个项目,得奖者头颈挂彩链(见图10),这是印度牛与本地牛的杂种公牛。本地牛长期来与进口的肉用品种杂交,以供肉用,杂交牛已逐步代替本地牛成为农民新的经营对象。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7543.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