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猪病混合感染的原因以及其处理措施

近几年来,猪病错综复杂,混合感染的病例屡见不鲜,单一病原的感染尚可容易诊断和控制,但是混合感染病原较多,临床症状表现复杂,给猪病的诊断和防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期我们就猪病的混合感染邀请几位老师,分析一下混合感染的原因、分类、治疗和防控等方面的问题。由于混合感染情况复杂,我们只是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带领广大兽医工作者多总结新的防控方法,及早摆脱猪病混合感染给我们带来的困扰。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常见猪病混合感染的原因以及其处理措施。

1、常见混合感染

猪蓝耳病病毒和伪狂犬病毒的混合感染在临床上主要表现是母猪繁殖障碍为主,而且是连续性的,通过实验室检验,常见的包括猪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毒以及猪附红细胞体等,除此之外,还可能会继发其他细菌的感染,但是别的猪群一般不会有疫情发生。发生猪蓝耳病毒和伪狂犬病病毒混合感染的猪场曾经出现过猪蓝耳病或伪狂犬病,整个猪群采取灭活苗免疫2次,虽然可以将疫情彻底控制住,但是会遗留连续的繁殖障碍症状,可见死胎和木乃伊胎数量增加,返情与屡配不孕的母猪数量增加,经常有流产情况等。此类混合感染的原因所在仍然是伪狂犬病或蓝耳病,初次用灭活苗进行免疫应该进行3次,避免种猪群产生偏低的抗体水平,造成仅有部分免疫的情况,引起连续的繁殖障碍。伪狂犬病毒与猪蓝耳病病毒都同样对机体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从而导致猪只对别的病原的易感性提高,所以会继发其他病原的感染。

猪瘟和圆环病毒混合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以猪瘟、圆环病毒感染为主导的组合,仅仅有部分断奶仔猪表现连续的发病甚至死亡。通过实验室检验结果可以发现,除了猪瘟和圆环病毒之外,还可见到大肠杆菌、链球菌等。此种混合感染的发病原因的原发病是猪瘟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在这类猪场中始终存在猪瘟病毒,如果一直能保证猪瘟的免疫操作规范化,包括超免与加强免疫,有效的超免效果具有12个月的免疫力,而且在猪只35~45日龄时应该再次免疫2~4头份,这样就不会只有部分仔猪猪瘟抗体水平低下的情况出现;最初怀疑与胎儿的先天感染弱毒株有关,导致迟发性的感染,会在受到断奶应激刺激之后患病;或者是由于仔猪感染了弱毒株而发病,但是这种情况通常在表现出临床症状之前要经历几个月的潜伏期,即使在保育阶段提前发病,育成猪和成年猪也同样都会出现患病表现,可是在感染这类疫病的猪场的我育成猪和成年猪并没有出现异常,所以,猪瘟的迟发性感染的怀疑不成立。由于部分免疫抑制的产生,出现了非典型的猪瘟;或者是由于完全的免疫抑制才出现的猪瘟而且是典型性的。

2、病原分析

日常的临床工作中要重视预防工作,不可着急的治疗病猪,如果采用抗生素和退热药并且药物过量,或者是夸大疫苗的效果,不按规程增加免疫的剂量,而且滥用没有经过批准的疫苗和自家苗,引起免疫麻痹,造成免疫失败的结果。

个别猪场对于消毒工作不够重视,很少进行消毒操作有的甚至根本不采取消毒措施。然而有的猪场却只是单一的夸大消毒的效果,给猪群每天消毒几次,这样必然导致猪舍过高的湿度,猪只始终处于应激状态,促进了疫病的产生。

中型或者是小型的猪只饲养场及城郊和乡村的个别猪场根本没意识到粪便污染的处理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导致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导致猪群长期生活在这种污染严重的环境中,从而会引发呼吸道等疾病。

当前,在我国的集约化猪只饲养场大多采用的一贯的连续的生产模式都是从配种、妊娠、分娩再到保育最后是生长育成,很难采取彻底的空栏消毒措施。近几年,养猪的生产结构和技术方式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临床的兽医工作人员应该采取全新的饲养管理技术,比如实行早期断奶、全进全出、多地生产等措施,以发挥对猪传染病的有效控制。

3、处理方式

疫病在猪场中流行的时候,要采取综合的分析方法,将实验室检查和临床的现场诊断结合在一起,还要考虑把传统饲养与现代先进技术融合在一起,查找发病原因和疾病的诱发因素,有必要的时候还要进行相关的实验室化验和跟踪观察,从而针对疾病制订出正确合理的综合性防治程序。

猪只饲养场存在的猪瘟、口蹄疫、伪狂犬、气喘病等,尽量选择应激作用弱、同时具有净化效果的国外疫苗,根据具体发病情况选择配合使用其他疫苗,但是坚决不能滥用疫苗。此外,还要培养足够的保健意识,制定完整合理的药物预防方案,尽最大的可能将细菌感染控制到最低。饲养场的生物安全体系要尽量健全,始终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原则。要采取合理的饲养管理方式,发霉变质的饲料不可以给猪只饲喂,消灭环境中的应激刺激,保证猪只的免疫力能够得到提高。

精选阅读

猪伪狂犬病高发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猪伪狂犬病是危害全球养猪业的重大急性传染病之一,该病在猪中呈暴发性流行,感染后可引起妊娠母猪流产、死胎,公猪不育,新生仔猪大量死亡,育肥猪呼吸困难、生长停滞等。现如今,猪伪狂犬病在我国大大小小的猪场中出现得越来越普遍,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又该如何防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来了解一下猪伪狂犬病高发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为什么伪狂犬病会越来越普遍

1.不良的后备母猪引入是猪伪狂犬病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在猪场中为了保证猪群正常生产,因此不断地引入后备母猪。持续不断的引种增加了猪伪狂犬病的感染风险,造成猪伪狂犬病的散发或者流行。所以引进的后备母猪一定要做好的狂犬病野毒的检测,不要引进阳性猪。

2.种猪长期带毒增加了仔猪感染几率

目前母猪带毒普遍存在,带毒的妊娠母猪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带毒的泌乳母猪可通过乳汁感染仔猪。这就是我在上一帖当中要大家给哺乳仔猪腹泻时,用伪狂犬病疫苗加鸡瘟疫苗在一起治疗病毒性腹泻的原因。

另外在农村的散养户,由于自己不养公猪,都是外购精液。很多养公猪的配种员,对公猪的伪狂犬病疫苗接种总是忽略。所以公猪带毒危害更大,配种时可通过接触污染的阴道黏膜,或精液等途径感染。所以公猪的疫苗工作也非常重要。

3.易感动物多,增加了伪狂犬病防控的难度

伪狂犬病的自然宿主是猪,但是同时会感染犬猫、牛、绵羊、老鼠等。如果猪场中饲养犬猫等,也会增加传播几率,猪场的灭鼠工作也非常重要。

4.免疫忽视是猪伪狂犬病不稳定的诱因

近年随着猪病复杂化,大家多关注圆环病、蓝耳病、流行性腹泻、口蹄疫,但忽略了伪狂犬病的防控。一般的人都认为只要猪有神经症状,那就表示可能有伪狂犬病。孰不知保育猪如果有呼吸道疾病,有时候也是伪狂犬病在作怪。

因此,伪狂犬病的免疫在养猪过程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免疫工作。现在市面上无论是传统的经典毒株,还是改良后的三基因缺失苗,都是属于一个血清型。在临床上,用经典毒株疫苗依然还是能给猪提供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作为养殖户对伪狂犬病不要过多纠结病毒变异问题,只要提高防范意识,做好生物安全。就能够慢慢的把伪狂犬病进行猪场净化。

防治方法

1.紧急免疫接种

A:对整个猪群的公猪以及经产母猪,肌注免疫伪狂犬病活疫苗,间隔三周后再加强免疫一次。

B:所有10日龄内仔猪喷鼻免疫一头份。

C:10日龄以上哺乳仔猪及保育猪全部肌注免疫一头份。

2.隔离封锁,严格消毒

对发病母猪立即与假定健康母猪分开隔离。对体况差,不能吃奶,呼吸道症状明显,有神经症状,无治疗价值的仔猪立即淘汰。整个产房进行消毒。

3.加强生物安全

对病死动物尸体,死胎等排泄物做无害化处理。禁止车来车往,禁止场内工作人员串舍。

4.提高饲养管理

做好猪舍的粪便排污工作,加强猪舍通风换气。降低饲养密度,消除各种应激。饲料当中添加多维葡萄糖等。

5.对症治疗

为了控制猪伪狂犬病引起的继发感染,对发病猪舍的母猪饲料当中添加阿莫西林,包被恩诺沙星,电解多维,葡萄糖。补充抗病毒的中草药制剂:活抗,扶正解毒散。发病母猪肌注头孢噻呋钠+黄芪多糖注射液。

以上就是猪伪狂犬病高发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我们首先在引种上就要注意,一定要做好检查检疫的工作,及时进行疫苗接种,猪场中要避免其他生物的进入。想了解更多猪病防治技术,请关注。

猪圆环病毒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仔猪断乳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和皮炎一肾炎综合征。该病能破坏猪只免疫系统引起免疫抑制,为并发或继发其他病原感染敞开门户,常见的是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2010年8月中旬.西柯镇某自繁自养猪场饲养的195头保育猪在转栏后出现一种以衰竭、呼吸困难、关节肿大为特征的传染病。根据其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以及实验室化验结果。确诊为猪圆环病毒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现报道如下。

1 发病情况

该猪场饲养母猪56头、哺乳仔猪98头、保育猪 195头、中大猪171头。其中保育猪转栏(8月7日) 2~3 d后陆续出现一些消瘦、喘气的猪,采用青霉素、链霉素、泰乐菌素、卡那霉素、磺胺类药物等进行治疗,效果均不理想。截至8月16日,累计56头猪发病,发病率达28.7%,死亡l2头。除保育猪外,母猪、哺乳仔猪以及中大猪均未见发病。经过调查,该猪场保育猪除了免疫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外,未免疫其他种类的疫苗。

2 临床症状

大部分患猪表现为精神沉郁、喜卧,体温升高到 4l~42℃ ,食欲减少或废绝,粪干,极少数病例有腹泻症状,呼吸困难,并有不同程度的咳嗽症状。患猪被毛粗乱,消瘦.耳和腹下皮肤可见许多蓝紫色出血点,关节肿大,行动蹒跚,个别患猪身上皮肤有一些红色或黑色的小痘点突出皮肤,个别严重患猪的臀部和耳部等皮肤还有出血斑。

3 病理剖检变化

患猪耳部和腹下皮肤有许多明显的蓝紫色出血点。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四肢关节肿大,切开关节皮肤可见皮下有明显的胶冻样液体。肺脏肉样实变,肺脏与肋骨相粘连,心包积液,心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肠系膜淋巴结出血。

4 实验室诊断

将2头病死猪及5份患猪血样送福建省农科院畜禽水产疾病诊疗中心进行检测,其结果如下。

4.1 血清学检测结果送检的5份患猪血样中,4份猪圆环病毒病抗体阳性,5份副猪嗜血杆菌病抗体均阳性;4份猪瘟抗体合格。

4.2 病毒PCR 检测结果取2头病死猪的肺脏、淋巴结、脾脏进行猪圆环病毒、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检测。PCR结果显示,2份病死猪均为圆环病毒阳性。而蓝耳病病毒和猪瘟病毒均为阴性。

4.3 细菌学检测结果无菌采集2份病死猪的肺脏、胸腔积液、关节液等病料分别接种于自制的TSA固体培养基平板(含0.005%NAD和5%小牛血清), 37℃恒温培养24~72 h后检查细菌生长情况。结果 2~3 d后可见培养基划线上有一些针尖大小、灰白色、透明的小菌落生长,经镜检为革兰氏阴性、呈多种形态的小杆菌,经生化试验进一步鉴定确认该细菌为副猪嗜血杆菌。

4.4 药敏试验将所分离的细菌再划线接种到自制的TSA固体培养基上.并用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经37℃培养24~36 h后观察。结果显示,头孢噻呋钠、阿莫西林、氟苯尼考的抑菌圈均在20 mm以上。根据对该猪场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和实验室化验结果。可以确诊该猪场疫病为猪圆环病毒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

5 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对临床健康的保育猪群采用全群拌料投药预防。具体做法:每吨饲料中添加10%黄芪多糖1 000 g、10%阿莫西林1 000 g、10%氟苯尼考 1 000 g以及适量多维.连用7 d,停药1周后再重复用药1周。对发病猪只选择头孢噻呋钠和10%黄芪多糖注射液进行肌肉注射。1次/d,连用3 d。

猪红斑病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之前有养猪朋友向小编反映,说自家养的几头猪身上出现了一些红斑点,有些猪的红斑很大一块,有的猪红斑点小,但是比较密集。这就是表示猪患上了红斑病,此病都属于一种综合性皮肤性疾病。对猪的生长发育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那么猪为什么出现红斑病呢?又该如何防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发病症状

发病猪会出现吃食减少,只吃不长,发热,腹泻,便秘,胸膜炎,猪附红细胞体,链球菌死亡。

二、发生原因

1.寄生虫及细菌性感染

夏季,高温潮湿,蚊虫肆虐,如果猪生活环境卫生不好、饲喂不科学、消毒不彻底、猪会出现大量病菌和寄生虫滋生,猪场的蚊蝇叮咬也会引起猪红斑病发生和各种皮肤性疾病。

2.过敏性皮炎

蚊蝇叮咬猪皮肤,猪皮肤的病菌会分泌细胞内毒素,皮肤同时斑块,脂溶性皮炎及毒素性皮炎。

3.免疫抑制类疾病

免疫抑制类疾病对猪的危害性很大,猪圆环病毒引起的猪皮炎肾炎综合征,慢性猪瘟和猪附红细胞体等,会直接降低猪的抵抗力,从而增加发病几率。

三、防治措施

1.要做好猪的肠胃工作,控制好猪寄生虫的问题,症状较为严重的猪,要注射清开灵注射液和头孢噻呋等,可以有效控制猪红斑病。

2.加强饲养管理工作,减少应激反应,在夏日天气闷热,仔猪断奶,转栏时候,要做好防应激的工作。

3.定时给猪场进行消毒处理,要对猪场进行交替消毒措施,加强蚊虫防护工作,一旦发现病猪时,立即隔离防护。

以上就是猪红斑病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夏季高温多雨,我们要做好降温通风的工作,及时清扫猪舍,注意消毒和灭蚊灭蝇。平时保证饲料和饮水的干净卫生,加强猪肠道保健。想了解更多猪病防治技术,请关注。

猪鞭虫病的活体症状、实验室检查以及其防治措施


猪鞭虫病是由于感染猪鞭虫而引起的一种肠道内寄生虫病,主要特征是食欲不振,结肠和盲肠黏膜发生出血,顽固性腹泻。该病既会导致饲料报酬下降,浪费大量饲料,同时提高养猪兽药成本,最严重时还会造成死亡,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特别是对断奶后仔猪具有较大的危害。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鞭虫病的活体症状、实验室检查以及其防治措施。

1、发病特点

猪鞭虫病也叫做猪毛尾线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肠道寄生虫病,是由于结肠和盲肠内寄生有猪鞭虫而引起。猪鞭虫的成虫呈乳白色,虫体前部呈细长状,也就是食道部;后部呈粗短状,也就是体部。整个虫体外观类似于一根赶羊的鞭子,因此叫做鞭虫。成虫产卵在猪的盲肠内进行,之后虫卵经由粪便排到体外,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就能够发育为感染性虫卵,当猪食入后就会进入小肠蜕化发育,接着逐渐移动到结肠和盲肠内,在肠黏膜下附着,从感染到发育为成虫大约需要经过30-40天。

该病通常是饲养环境和卫生条件较差的中小型猪场容易发生,这主要是由于场内一般没有区分清洁道和脏道,造成地面存在大量的粪污;也由于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对排污沟进行清理,造成沟内积聚过多的粪水;有些养殖户甚至直接在猪场内随意丢弃病死猪,导致饲养环境非常恶劣,从而使场内猪非常容易感染猪鞭虫病,有时甚至会发生反复感染的现象。猪鞭虫会严重损伤猪肠道功能,破坏肠道内微生物平衡,严重时还会造成盲肠和结肠发生明显出血,机体日渐消瘦,最终由于功能衰竭而发生死亡。

2、活体症状

开始发病时,仔猪长势依旧良好,没有表现出临床症状,只是发生轻度腹泻。随着病程的进展,病猪精神尚可,食欲不振,机体逐渐消瘦,走动不稳,挣扎无力,被毛稀疏,后背处散布有灰色斑点,且伴有贫血。病猪排便次数、频率要比健康猪增加,一般排出稀粪,且有时其中混杂黏液和血液,使其呈灰色或者血色,但不会散发恶臭味。另外,由于每次只能够排出少量粪便,加之附着大量黏液,触动时较难使其分开,严重时甚至直接排出血便,还可能发生顽固性下痢。开始时猪群种只有个别出现发病,后期集中于同窝内发生,发病率能够达到8%左右,但只局限于仔猪。

3、宰后剖检

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发现主要是盲肠肿胀、充血、出血,并散布绿豆大小的坏死灶;结肠病变基本类似于盲肠,且内容物散发恶臭味,黏膜表面由于发生弥漫出血而呈暗红色,黏膜上存在大量细针尖样的乳白色虫体,且虫体前端往往钻入到肠黏膜深入,并导致钻入处形成结节,有些结节为圆形的囊状物。通过组织学检查,发现结节内存在大量虫卵和虫体,且伴有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另外,胸腹腔存在淡黄色渗出液,心肌苍白,质地松软,肝脏、脾脏发生程度不同的变性和萎缩,肠系膜发生胶样浸润。

4、实验室检查

初步诊断。猪鞭虫病与猪痢疾的临床症状类似,但使用抗生素没有任何效果,再根据剖检变化,可初步判断感染鞭虫而引起发病。

细菌检查。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猪淋巴结、脾脏、肝脏等组织作为病料,制成涂片后进行镜检,没有检出任何细菌。同时,将病料在血液培养基上接种培养,也没有长出细菌。

虫体检查。取存活病猪排出的稀粪以及病死猪盲肠或者结肠的内容物,放入烧杯中,添加适量饱和盐水后充分搅拌,室温静置30min后取漂浮物放在载玻片上,使用显微镜观察,如果看到黄棕色、腰鼓形的虫卵,且两端具有卵塞,就能够确诊是由于感染鞭虫而发病。

5、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猪舍保持清洁,防止舍内滞留有虫卵,特别是已经感染虫体的猪要加强除虫,并对其排出的粪便要采取集中处理,以将其中所含的虫体完全杀死。同时,还要及时对整栋猪舍的地面、墙壁、饮水器具以及饲槽进行彻底消毒。另外,养猪场外的渠道也要进行严格清理和消毒,常选择使用复合碘溶液,浓度适宜控制在药液的3%左右。猪群要改善饲养管理,可将播撒喂料改成使用料具喂料,防止饲料被地面上存在粪便的污染,且要用钩嘴式饮水器替代传统饮水器具,以确保水源清洁。

药物治疗。可在猪群每吨饲料中添加200g强力霉素、150g泰乐菌素、300g多维以及500g金伊佳(是由芬苯哒唑和伊维菌素组成的一种预混剂),混合均匀后饲喂,连续使用7天。一般在用药第2天,即可发现猪排出的粪便中存在大量的虫体,且病猪精神状况有所好转。用药1周后,病猪基本痊愈。病猪驱虫时,敌百虫片为首选治疗药物,按体重使用0.1gjkg,添加在饲料中混饲。如果病猪症状较重,可选择按体重在颈部肌肉注射o.3mLjkg长效治菌磺,同时按每33千克体重在颈部另一侧肌肉注射1mL伊力佳,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病猪症状严重时,可口服适量的补液盐,同时静脉注射适量的10%葡萄注射液,或者配合注射安钠咖来辅以强心。

猪鞭虫病的病原
猪鞭虫(猪毛尾线虫)属于毛首科,虫体呈乳白色,前部为食道部,细长,内含由一串单细胞围绕的食道;后部为体部短粗,内有肠管和生殖器。雄虫长20~52mm,雌虫长39~53mm,食道部占虫体全长的2/3。虫卵呈棕黄色,呈腰鼓状,卵壳厚,两端有塞,寄生于猪和野猪的盲肠,也寄生于人和其他灵长类动物,因而本病具有一定的公共卫生方面的重要性。
成虫在盲肠中产卵,卵随粪便排到外界,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约经3周时间发育为感染性虫卵(内含感染性幼虫)。虫卵随饲料及饮水被宿主吞食,幼虫在小肠内脱壳而出,第8天后移行到盲肠和结肠并固着在肠黏膜上,经1个月左右发育为成虫。成虫的寿命为4~5个月。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发生于幼畜,1.5个月龄的仔猪即可检出虫卵,4月龄的猪,粪便中虫卵数和感染率均很高;而且14月龄以上的猪很少感染。由于厚厚的卵壳保护,虫卵的抵抗力极强,可在土壤中存活5年。本病一年四季均可感染,夏季发病率最高。
临床症状
感染轻者一般无明显症状。若寄生几百条即可出现症状,轻度贫血,间隙性腹泻,日渐消瘦,被毛粗乱。严重感染(虫体达数千条)时精神沉郁,食欲减少,结膜苍白,贫血,顽固性腹泻,粪稀薄,有时夹血丝或血便。身体虚弱,弓腰吊腹,行走摇摆。体温39.5~40.5℃,死前排水样血色粪,带黏液。最后因呼吸困难、脱水、极度衰竭而死。
剖检特征
盲肠、结肠充血、出血,结肠黏膜上布满乳白色细针尖样虫体,虫体钻入处形成结节,有的结节呈圆形囊状物。
病理变化
盲肠和结肠出现出血性坏死、水肿和溃疡,还有结节虫病所类似的结节,结节中含有虫体或虫卵。
实验室诊断
可进行粪检,若查出虫卵(呈腰圆形,两端有塞状结构,壳厚,外壳光滑、黄褐色)即可确诊。
预防
仔猪断乳时应驱虫1次,经1.5~2个月后再驱虫1次。搞好栏舍卫生,定期消毒或铲去一层表土,粪便沤制发酵,以消灭虫卵。
治疗
1.敌百虫100毫克/千克体重,拌料喂服或灌服。隔3天后,对病重的给口服补液盐和痢特灵10毫克/千克体重,每天1次,连用2天。
2.驱虫净(噻咪唑)25毫克/千克体重,口服;或配成3%~10%浓度,15~20毫克/千克体重,肌注。
3.丙硫苯咪唑2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36小时后即可排虫。
4.左旋咪唑7.5毫克/千克体重,口服或肌注。

5.羟嘧啶2~4毫克/千克体重,溶于水后灌服(严禁注射)。

猪弓形体病的症状以及防治措施


随着天气越来越暖和,猪场的防病工作也需要更加重视起来。夏季对于养猪场来说,除了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之外,更要加强对于猪弓形体病的防治。猪弓形体病也叫猪弓形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性原虫病,对猪的生长发育会造成很大的影响。那么猪弓形体病都有哪些症状?又该如何防治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般猪急性感染后:

经3天~7天的潜伏期,呈现和猪瘟极其相似的症状,体温升高到40.5℃~42℃;稽留7天~10天,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食,粪里带黏液(仔猪多见水样腹泻),便秘、下痢交替。

呼吸困难浅而快,严重时呈犬坐式呼吸、流鼻液,有时咳嗽。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末期在耳翼鼻端、下肢、股内侧及腹部出现紫红斑和小出血点,最后卧地不起,呼吸极度困难,体温下降而死亡。

部分病例口流泡沫样液体。耐过猪一般于2周后恢复,但往往遗留咳嗽、呼吸困难及后驱麻痹、斜颈、癫痫样痉挛等神经症状。怀孕母猪主要表现为高热、废食、昏睡数天后流产,产出死胎或弱仔,但母猪常在分娩后迅速愈合。

如何治疗呢?

治疗本病的有效药物是磺胺类药。

猪异食癖的原因、症状以及防治措施


之前有养猪朋友向小编反映,说自家养猪场出现了几只反常的猪,它们的食欲不佳,而且不愿意吃饲料反而非常喜欢吃各种异物。如果猪只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就是得了猪异食癖了,那么猪异食癖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又该如何防治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猪异食癖的原因、症状以及防治措施。

一、发病原因

主要是因日粮缺乏矿物质元素:食盐(钠和氯)、骨粉(钙和磷)和维生素AD3粉,而出现食欲反常。猪异食癖也见于某些慢性病,如:猪蛔虫、僵猪,仔猪佝偻病,架子猪和肥猪的骨软症,母猪产后趴窝。

二、主要症状

异食癖猪喜吃家禽粪便,也吃自己排出的粪便,舔食粪尿所污染的褥草,喝污水(尿窝子水),啃吃泥土或者煤渣,还会拱圈翻地,生长也受阻,皮毛粗乱,严重影响到了生长发育。

有些妊娠母猪缺乏矿物质和维生素,捕食雏禽或成禽。产后母猪吞食胎衣或猪崽,严重时有的猪与同群猪互相啃咬尾巴或耳朵,从中吸吮血液。

三、防治方法

养猪必需满足猪对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的需求,才能有效防治异食癖和骨质病,对咬癖猪挑出隔离饲养,其防治方法有3条。

1、驱虫保健

采用丙硫眯唑片,按每5kg体重服用1片,在清晨空腹喂服,隔日1次,共服2次。

2、防治异食癖

在日粮中添加食盐0.5%,骨粉1%~2%,维生素AD3粉0.1%,三者缺一不可,拌于饲料内喂猪5~7d见效,停止异食。维生素AD3粉,可促进钙、磷吸收和幼猪生长,本添加剂对于防治猪异食癖具有特效。

3、促进饮食

在日粮中添加五味调味消食剂:食盐5g,白糖50g,碎大蒜50g,碎陈皮50g,白酒50g,大蒜切碎,拌食喂猪,50kg以上猪为1次量,25kg猪分2日量,每日喂1次。以上五味消食剂每周喂1次,保证饮食旺盛,凡苦、辣、酸、甜、咸的食物,都有健胃消食作用,并提高饲料消化吸收利用率。

以上就是猪异食癖的原因、症状以及防治措施,我们在养殖过程中如何遇到了这种情况,首先要把这些猪分开饲养一点时间,避免周围出现一些尖锐或者比较硬的东西,以免猪只误食。想了解更多猪病防治技术,请关注。

猪反复发烧的原因、症状以及防治措施


猪反复发烧相信很多养殖户都遇到过,反复发烧对猪的精神状态和食欲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不仅影响育肥性能,而且这也很可能是多种疾病的征兆,因此养殖户们一定要对这个现象引起重视。那么猪为什么会反复发烧呢?又该如何防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猪反复发烧的原因、症状以及防治措施。

1、猪为什么反复发烧

这可能是猪的生长环境比较差,饲养管理不到位,饮水不足引起便秘,或者抵抗力不行都有可能造成发烧。另外很多疾病也会出现发烧症状,比如猪流感、猪瘟、猪蓝耳病、猪呼吸道疾病、猪肺疫等,很多养猪户因为不了解它们的症状,经常讲起当做普通风热感冒去治疗,但是根本没有对症下药,所以就会出现经常反复发烧的情况。另外在夏季时高温炎热,猪体散热不佳也会引起发烧。

2、临床症状

一般轻微发烧的表现为粪便干燥或者出现便秘现象,而如果是重度发烧的可能会引起皮肤出血、耳部发红、呼吸急促或咳嗽、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症状。出现了这种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危害到猪的生命安全。

3、防治措施

对于猪群反复发烧的现象,为了减轻粪便干燥和便秘的程度,首先要全天供应清洁饮水,可以加入电解质或者水溶性维生素,可以补充营养。同时调整饲料配方,达到各种营养均衡,减少饲养密度,使猪有充足的活动空间,也有利猪体散热,减轻发烧程度。

4、治疗方案

猪发烧可分为生理性发烧和病理性发烧两种,生理性发烧是因为猪本身体内蓄积毒素引起的,当它体内的毒素蓄积到一定程度时,会影响到中枢神经造成体温调节系统紊乱,体温自然就会升高。可以采用口服补液盐方法,一般每头每天25克左右,不仅起到清热利胆、通便,减轻症状,还能健胃,促进食欲;也可以用黄芪多糖注射液和头孢噻呋注射,打三天即可。而病理性发生是由病毒和细菌感染造成的发生,病毒和细菌在猪体内大量繁殖,而免疫系统发生作用,白细胞、吞噬细胞会和病毒细菌作斗争产生热量。对于这种要根据猪具体患上那种疾病而对症下药,才能有效防治。

以上就是猪反复发烧的原因、症状以及防治措施,出现这种现象之后饲养人员应该注意观察猪是否有其他表现症状,尽早确诊才能尽快治疗,平时也要加强猪舍的环境卫生管理,加强通风,定期进行消毒,才能更好的防病。想了解更多猪病防治技术,请关注。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761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