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感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的防治对策

冬春季节,随着气温降低和天气忽冷忽热,部分散养猪户饲养的猪出现了以采食量突然下降、咳嗽、发烧、呼吸困难为特征的病例,通过对病史调查、临床表现观察、病变剖检、细菌学与病毒学的诊断检查得到确诊。采取加强对猪只的饲养管理力度,适当的隔离感染的病猪,合理控制发热病猪的同时做好猪舍通风,进行杀虫、驱虫,以稀释的戊二醛与瑞洁清对猪舍活动范围进行消毒。下面我们来看看:猪流感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的治疗对策。

l、病史概述

某一地区养殖户共饲养60头母猪,77头仔猪,110头育肥猪。2015年九月中旬时期,怀孕猪开始发病,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高热、呼吸困难、咳嗽等,大多数猪还出现无法站立、腹式呼吸、跛行、高热等临床表现,针对此种情况,养殖户用柴胡、黄芪多糖、阿莫西林对其进行治疗,效果并不十分满意,且部分猪的病情开始呈加重趋势,上述临床症状开始发生于母猪、育肥猪身上,导致3头猪发病死亡。

2.、临床表现

因为此病发生于九月中旬,季节温度开始下降,养殖户针对猪群实施了保暖对策,但通风效果欠佳,使得猪舍内的空气质量水平降低,舍内气体较为刺鼻。全部猪食欲不振、精神较差,大多数猪可发生高热,其体温在40-42℃左右,部分猪可见较为明显的疼痛感,与猪接触,可使猪发生尖叫,其呼吸方式表现为腹式呼吸,表现喘气、呼吸较为困难,可见其关节发生明显肿大现象,站立困难,不愿意行走,鼻子与眼睛经发现有黏性分泌液。少数母猪开始发生流产现象。

3、病变剖检

经过剖检发现猪气管、猪喉头等位置有明显的黏液,呈气泡状,少数猪的液体呈明显的血色,猪呼吸道黏膜肿胀且显著充血,肺部间质增宽十分明显,心脏、胸腹以及肝脏等较为重要的部分,其症状表现为纤维素性渗出,心包膜液体呈较为明显的黄色,脾脏肥厚明显。

4、诊断检查

细菌学检查。严格按照无菌要求进行操作,采集病死猪脾组织、猪肺的涂片,予以革兰氏染色镜进行诊断检查,与此同时,无菌收集死亡猪的心包膜液体、猪肺脏、腹腔积液以及关节液,并将所收集的样品与TSB培养液进行接种培养,培养温度设定37℃,持续不断的培养2天,而后将其化线与TSA培养基进行接种培养,设定培养温度为37℃,培养基持续不断培养1天,直到可清晰看见透明、无色、与针尖大小一样、湿润、光滑的菌落。将所得到的菌落进行抹片,予以革兰氏染色镜进行诊断检查,结果发现,培养之后的菌落抹片与直接进行抹片的样品,可见细小杆菌的形态多种多样,且呈革兰氏阴性。

病毒学诊断。予以RT-PCR诊断检查,采用HINI猪流感甲型病毒,采用RT-PCR试剂盒进行病毒学诊断,结果发现存在目标片段。

5、预防与治疗对策

预防对策。重点加强对猪只的饲养管理力度,适当隔离感染的病猪,合理控制发高热的病猪,同时需做好猪舍通风工作,特别是秋冬高发时期,若雨水较多,空气就容易潮湿,并且这个时候疫病的发生率特别高,会导致饲料霉变,病毒微生物的传播以及繁殖率也比较高,基于此,管理人员应当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对猪进行杀虫、驱虫,重视饲料储存的环境,坚决不用发生霉变的饲料。确保生猪防疫防控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除此之外,予以稀释的戊二醛与瑞洁清对猪舍活动范围进行清洁,但需注意的是,在使用消毒液予以消毒时,需加以一定的温水,避免因为水温低而对猪体产生较大的刺激。

治疗对策。针对出现混合感染的病猪,需采用药物控制其病毒,防止加重,如菌必妥、七清败毒颗粒以及加立舒,在每日猪群每日饮水中,混合放入,与此同时,还可在猪群每日所饮用的水当中,放人一定适量的葡萄糖、维生素C以及其他不同种类的维生素药剂等。除此之外,可将氟苯尼考放人猪饲料之中搅拌均匀予以喂养,按照此种治疗对策,持续不间断的喂养8~10天。针对病情较为严重的猪,可采用妙手大败毒、迪新相结合治疗的方式,以肌肉注射给药,每天1次,持续肌肉注射治疗3天。

6、结果

经过治疗以及预防之后,随访发现,大多数的病猪精神状态恢复良好,且食欲也明显有所好转,并未再发现有死亡的病猪,应用药物治疗以后的1周,再次予以随访发现,病猪都基本得到了康复,其治疗成效十分满意。

7、结论

一旦发现猪流感,若不及时治疗,则会加重疾病,进而引起其他继发性细菌病,导致猪发生病死。基于此,应当予以高度关注,及时发现之后予以及时有效的对策进行治疗,方可良好控制疾病进展趋势,与此同时,还需着重选择治疗所需的药物。

相关知识

仔猪突发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冶疗案例


副猪嗜血杆菌病即多发性浆膜炎与关节炎,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散发性疾病。在仔猪断奶、饲料突然改变或长途运输、气候突变、气温低等应激情况下,猪抗病力降低,易诱发该病。若诊疗不及时或诊断不准确而延误治疗,会因继发或混合感染引起死亡,故应引起养猪户的高度重视。

1.发病情况

我乡红心村养猪户李某饲养有两头重约30千克的仔猪,其中1头于2013年3月5日早上发病而求诊。畜主诉这两头仔猪是2月27日从毕节地区黔西县贩运而来,再加上这几天气候异常,阴雨连绵,气温偏低,遂导致发病。

2.临床症状

患病仔猪表现为突然站立不稳,不愿走动,全身肌肉震颤,呈角弓反张状,卧地不起,颈部皮肤发红,呼吸困难,四肢关节肿大并失去平衡,两后肢表现得最为明显,食欲略有下降。患猪体温为41.8℃。

3.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副猪嗜血杆菌病,但应注意与败血性(II型)猪链球菌病相区别。猪患链球菌病时,虽表现关节肿大,但全身皮肤淤血发紫,特别是猪体腹侧部尤其明显,败血症状更加严重;另外同一圈舍饲养的猪均会发病(该病例同圈饲养的另一头仔猪未见发病),且治疗效果不佳,转归多不良,以死亡居多。

4.治疗

选用对副猪嗜血杆菌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氨苄西林0.5克、复方氨基比林柴胡注射液20毫升,混合肌内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维生素C注射液10毫升、地塞米松注射液5毫升,混合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用两次。为缓解肌肉痉挛症状,一次性静脉注射硫酸镁注射液30毫升。1周后回访患猪痊愈。

5.体会

副猪嗜血杆菌因常存在于猪的鼻腔中,是一种条件性致病菌,对猪只危害较大,因此,养猪户应做好该病的预防工作:一是坚持自繁自养,尽量少从外地购买仔猪饲养;二是引进仔猪后应加强饲养管理,将仔猪饲养在温暖、舒适并垫有稻草的圈舍中,添加饲喂一些电解多维、葡萄糖等。

(作者联系地址:贵州省遵义县平正仡佬族乡农业服务中心邮编:563112)

蛋鸡副嗜血杆菌病的临床特点与防治方法


摘要:蛋鸡副嗜血杆菌病也叫做传染性鼻炎,是一种急性上呼吸道疾病,是由于感染副鸡嗜血杆菌而导致。通常在秋、冬寒冷季节容易发生,主要特征是病鸡鼻黏膜发炎,打喷嚏、流鼻涕,且脸部发生肿胀。尽管该病具有较低的死亡率,但发病率相对较高,会导致病鸡生长发育缓慢或者停滞,减少产蛋,应加强防治。

1流行特点

易感日龄:蛋鸡在任何日龄都能够感染该病,其中4周龄以上的育成鸡以及产蛋鸡的敏感性较高,而1周龄以下的雏鸡通常对该病具有一定的抵抗力。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鸡和隐性带菌鸡,且通过其呼吸道和消化道排泄物进行传播,如其排出的病原菌会经由空气、尘埃、饲料、饮水等进行传播。鸡群感染该病的主要原因是饮用污染有病原菌的饮水。

发病季节:尽管该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通常在每年10月份到第二年5月份比较容易发生,特别是12月份到第二年2月份会出现高发期,这主要是由于养殖户通常在寒冷季节只重视保温,而忽视通风换气,导致舍内空气过于污浊而发生该病。

潜伏期及病程:自然感染的鸡群,通常具有较短的潜伏期,大约为1~3天,而人工感染的鸡群只具有18~36h的潜伏期。病程持续长短不同,由于接种培养物而发生该病后的病程能够持续6~14天。该病的死亡率一般在20%左右,如果发生并发症,会导致死亡率升高。

2.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鸡表现出厌食,形成浆液性鼻漏,流眼泪、咳嗽、打喷嚏,并出现轻度的呼吸道症状。接着病鸡会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少数停止采食,呼吸困难,且伴发出啰音,有黏性或者脓性鼻液流出,导致鼻孔周围存在污秽,持续甩头。眼结膜发红,不停流泪,角膜变得混浊,眼睑、鼻窦部组织发生炎性肿胀,一侧或者双侧眼眶周围组织会由于发生肿胀而形成肿圈,眼球会陷入肿胀的眼眶内,部分会扩散到整个头部,使其发生炎性水肿,少数还会扩散至颈部发生肿胀。鼻孔处往往会存在黄色的结痂,将痂皮除去会散发明显的腥臭味。少数病鸡甚至会眼睛失明,发生下痢,排出绿色粪便。产蛋量明显减少,往往产出表面粗糙的鸡蛋,外观如同陈旧蛋,有些会产出薄壳蛋,颜色较浅,甚至呈白色。产蛋恢复期往往会产出畸形蛋、小蛋,还可能是软皮蛋。另外,鸡群在发病初期具有较低的死亡率,但发病后期往往会由于出现混合感染而导致机体消瘦,死亡率明显升高。

3防治措施

免疫接种:我国目前往往使用含有A、C两个血清型的疫苗,且都是灭活苗,但根据使用的佐剂不同而分成蜂胶、铝胶和油乳剂灭活苗,其中普遍使用油乳剂苗。油乳剂苗具有高免疫应答,且有持续较长时间保护的优点;铝胶苗接种后会较快产生免疫力,但只能够持续较短时间保护。蛋鸡通常注射疫苗经过2星期会开始形成免疫力,经过大约5星期会出现免疫高峰,之后缓慢降低。蛋鸡免疫1次可持续保护大约4个月,而再进行一次加强免疫,则能够使免疫保护期持续更长。大多数地区,蛋鸡在60日龄进行首免,在120日龄进行加强免疫。在容易发生该病的地区,蛋鸡在21~42日龄进行首免,在70日龄进行二免,在120日龄进行三免。

加强日常饲养管理:舍内加强保温、防湿、防寒,尤其要正确处理保温和通风换气间的关系,控制饲养密度适宜,提高机体抵抗力,确保饲料中含有全面的营养,尤其是在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季节,多种维生素的添加量要加倍,特别是维生素A,并根据本场或者当地的情况采取预防投药。舍内粪便要彻底清除,水槽和食槽每天进行1次清洗、消毒。加强环境消毒,坚持每天进行1次带鸡消毒,注意选择2~3种消毒药交替使用,还要结合饮水消毒。病鸡要进行隔离,并加强护理,对于病死鸡尸体要采取无害化处理。鸡场最好采取封闭式饲养管理,禁止外来人员随意参观或者不同鸡舍工作人员随意流动,进入生产区的工作人员必须走专道,鞋底踏过消毒池,更换工作帽、工作服、工作鞋,并清洗双手,防止由于人员流动而传播病原菌。

更新鸡群: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鸡和康复带菌鸡,因此只要发生该病的鸡场要立即将病愈鸡和带菌鸡淘汰,使鸡群逐步更新。另外,鸡场引种时要确保种鸡场是否发生过该病,禁止选择病愈种鸡的后代,也不能够引进疫区内的育成鸡,且鸡场最好采取严格的全进全出制,确保种群健康。

药物防治:在鸡群饲料中按0.5%比例添加磺胺二甲嘧啶,同时按每只每天使用20万IU硫酸链霉素,溶解在饮水,连续使用3~5天,并使用2%硼酸溶液对眼眶进行冲洗,接着再滴入1~2滴青霉素油剂,每天2次,连续使用3~5天。如果病鸡症状严重,可每只肌肉注射10万~20万IU硫酸链霉素,每天2次,连续使用2~3天。还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呼喉喘宁粉,一般每包1000g添加在300kg饲料中,根据1天的饲喂量,集中2次投放,任其自由采食,连续使用3~5天;并在饮水中添加5%硫氢酸红霉素可溶性粉,即一般在25kg饮水中添加1包(50g),每天2次,连续使用3~5天;同时在饮水或者饲料中添加电解多维。采取以上措施经过5天,就能够控制鸡群病情,且产蛋率有所回升。

猪常见病混合感染的防治方法


当前,由于一些养殖户急于求成,想立竿见影的收回建厂成本,对仔猪的来源没有严格控制,仅以单纯的价格来决定引猪。加以长途运输及环境改变等应激,一些隐性传染病猪开始发病。由于猪源不同,各地疫情各异,聚在一起的猪出现交叉感染。同时,对于环境消毒应付了事,这就给了病菌大量繁殖并发生变异的机会,从而造成多种病菌存在猪只体内。养殖户仅凭经验,在看不出什么病的情况下来回换药,加上长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漫无目的的乱配伍用药,更易造成耐药菌株增加。进而出现从单一的病原体所致疾病转为两种或多种传染性病原体所致的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导致猪群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

1猪瘟、附红细胞体病、链球菌病合并感染

病猪初期体温为41.5℃~42.5℃,呈高度稽留热,呼吸急促,流浆性或黏性鼻液,上下眼睑色暗,外观呈黑眼圈状,全身皮肤发红,耳、颈、腹下、两大腿后侧及四肢下端等处皮肤常呈弥漫性出血,有紫红色斑块,指压不退色。后期呼吸困难,皮肤贫血,黄疸,多数病猪大便干燥,有便秘和腹泻同时发生的现象,病猪有关节肿胀、疼痛现象,子猪有脑炎症状出现,怀孕母猪大量流产。本病与单纯猪瘟的区别在于:患猪瘟的病猪精神极度委靡,眼睛昏暗无神,而患本病的猪眼睛明亮;对猪瘟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对本病使用抗生素、抗附红细胞体药物治疗有效。

防治:(1)全场用含碘消毒液消毒,每天一次,连用7d。(2)健康猪紧急注射猪瘟疫苗进行免疫。对发病猪只注射猪瘟疫苗10~15倍。(3)对症治疗选用,恩诺沙星,氟苯尼考,新霉素,氨苄青霉素治疗链球菌病。(4)贝尼尔注射治疗或预防猪附红细胞病敏感。

2猪瘟和猪副嗜血杆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混合感染

本病多发于60~90日龄的猪,免疫效果差的多发,且无年龄、季节限制。病猪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不食,粪便干燥呈球状或为灰白色,急性型的会突然死亡。病程长的病猪贫血、消瘦(/),体温为41.2℃~42.2℃,站立不稳,颤抖,呼吸困难、喘息严重的病猪会从鼻腔流出血沫,全身皮肤出血症状,以腹下、耳尖严重,呈犬坐样呼吸,严重时脸部和嘴巴憋成紫色,眼结膜发炎,并有脓样分泌物,眼睑肿胀。本病突出的特点:病猪外表及内脏器官出血严重;高烧不退,呼吸困难,憋气,口鼻有血沫流出;单独按照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治疗无效。

防治:(1)将病猪隔离治疗,全场和圈舍清扫干净,用含碘消毒液消毒圈舍和用具,每天一次,连续3d,以后坚持每周消毒一次全年不断。(2)无症状猪全群用猪瘟疫苗免疫,10~15份/头(3)使用猪白细胞干扰素,黄芪多糖等抗病毒促进免疫的药物进行治疗。(4)用敏感的药物对症做抗菌治疗,如氟苯尼考、青霉素。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磺胺类药物,并使用止咳平喘,退热的药物进行治疗。(5)健康猪饲料内加喂蒽诺沙星,VC等多种维生素,连续7d,并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急因素。

3猪附红细胞体病与蓝耳病混合感染

不同猪的临床症状不一样。母猪症状分急、慢性两种。急性型病猪持续高热,昏睡,体温为40℃~41.5℃,心跳加快(每分钟130~160次),呼吸困难(每分钟30~60次),咳、气喘,粪干且带黏液和血丝,传染迅速。对怀孕母猪用抗生素治疗,效果甚微,经3~5d其体温下降后出现流产,呼吸困难症状稍有减轻,产死胎、木乃伊胎率达25%,所产子猪发病率高,成活率低,常常整窝子猪断奶时仅余1~2头。慢性型猪体质差,黏膜苍白、黄疸,消瘦,咳嗽,部分呈腹式呼吸,发情推迟或屡配不孕。随着病程延长,猪四肢、耳部发绀,从耳肩部开始,逐渐漫延全身变色。哺乳母猪泌乳量减少,甚至无乳,加快子猪死亡。如不加强护理,可导致母猪病情加重而死亡。

架子猪表现轻度流感症状,厌食,精神沉郁,贫血。发病后4~5d,出现轻度黄疽,体温在41℃以上,后期咳喘,四肢发绀,双耳背面边缘及尾部出现青紫色斑块,发病率为10%左右,死亡率在50%左右。

公猪的发病率为2%~10%。病猪厌食,呼吸加快,消瘦,部分病程稍长的猪出现瘫痪,四肢及腹下皮肤发绀,全身呈蓝紫色,局部水肿,以关节、肩部尤为明显,精液稀薄,镜检死精多,精子密度低,活力下降,成年公猪病死率较低,瘫痪猪往往继发链球菌混合感染,病情加重。

子猪病情常常较重,初生子猪贫血,轻度黄疸、发烧,扎堆,拉稀,个别子猪很快死亡,以2~28日龄子猪症状最明显,死亡率最高可达85%。随着病情的发展,子猪皮肤由苍白到轻度黄染,后期青紫发绀,胸腹壁内侧尤为明显,眼睑苍白、水肿,呼吸困难,咳喘尤为明显,个别猪口鼻奇痒,摩擦圈舍栏壁,42日龄断奶子猪出现僵猪的比例大。

防治:不论是单一感染还是混合感染,圈舍消毒、加强饲养、减少应激是防治的重要环节。目前,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主要采用贝尼尔,按每公斤体重10mg的量配成2%的溶液进行肌肉注射,每天注射1次,连用2d。对病重或病程长的猪加注维生素B12、牲血素。每吨饲料中拌土霉素600g,连喂7d,或用附红优拌料。每吨饲料中拌1000g,混匀,喂10d后改为半量,再喂15d。

4猪瘟与弓形体病混合感染

病猪全身皮肤发红,有的有出血点,耳、腹下、四肢、胸膜处有充血、出血,及紫色的淤血斑。病猪呈高温稽留热,站立不稳,并出现瘫痪,前期大便干结,后期腹泻,有水痢、脓痢出现,并具有恶臭味。病猪呈犬坐式呼吸,口吐白沫,呼吸困难,母猪流产。本病与蓝耳病、附红细胞体病症状相似,但使用血虫净、抗生素及蓝耳病疫苗免疫均无效。

防治:(1)用猪瘟疫苗紧急免疫,每头用10头份。(2)使用卡那霉素或丁胺卡那霉素肌肉注射。也可用磺胺类药物如磺胺-6-甲氧嘧啶或者磺胺-2-甲氧嘧啶治疗弓形体病。

獭兔球虫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冶疗


1发病情况

2007年8月,鹤壁市某獭兔繁育中心50日龄左右的獭兔,断奶后先后发生拉稀、腹胀,严重者因拉稀肚胀而死亡。病程1周左右,发病率为1%,用阿莫西林、环丙沙星、林可霉素等治疗有效,但不彻底。经问诊,该繁育中心幼兔防疫程序为:33日龄:兔瘟~巴氏杆菌~魏氏梭菌三联苗;38日龄:波氏杆菌~巴氏杆菌二联苗;43日龄:兔瘟单苗;48日龄:魏氏梭菌单苗。

2临床症状

幼兔发病初期食欲不好,精神沉郁,两眼无神。个别兔眼鼻分泌物增多,拉糊状稀粪,有的带胶冻状黏液,随后出现水样稀粪。有的腹泻与便秘交替,肛门周围有粪便污染。发病数日后腹围增大,食欲废绝,最后衰竭而死。病程约1周左右,死亡率达50%。

3剖检变化

剖检发现胃膨大、充满气体;十二指肠扩张、壁厚,肠道黏膜充血、出血,内有大量气体,个别肠段有半透明的胶冻样脓性物;胆囊扩张,囊壁稍肿,胆汁充盈、浓稠;肝周出血,且有灰白色不规则的坏死灶;肾盂出血;肺脏双侧均有出血。

4实验室诊断

4.1直接涂片镜检

用接种环取适量肠道内容物于载玻片上,加1~2滴0.85%的盐水稀释,用接种环充分拌匀,盖上玻片,在暗视野下用400倍镜检,发现大量的椭圆形、卵圆形卵囊,囊壁清晰,卵体内有一团球形原生质。

4.2细菌学检验

4.2.1分离培养

无菌取病死兔的肝、心血,按常规分别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和麦康凯培养基,于37℃恒温培养24小时,在麦康凯培养基上长出典型的粉红色菌落。

4.2.2染色镜检

挑取麦康凯培养基上典型的红色菌落,分别进行美蓝染色和革兰氏染色,油镜观察,美蓝染色可见两极浓染的小杆菌,革兰氏染色呈阴性。

4.3药敏试验

分别挑取普通营养琼脂和麦康凯培养基上的典型菌落,转接于普通营养板并涂抹均匀,放上药敏纸片,37℃恒温培养24小时后观察。结果发现阿米卡星的抑菌圈最大,头孢唑啉次之。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验,诊断为兔球虫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

5防治

建议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加强兔舍、笼具等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及时隔离病兔,及时清理和处理粪便,严防污染饲料和饮水。

药物治疗:球虫病选择以地克珠利为主,痢特灵为辅的治疗方案;部分兔应用速康(以磺胺类成分为主)治疗均达到了理想效果。大肠杆菌病:按照药敏试验结果,选择使用敏感药物,病兔及时得以控制。

6小结

兔球虫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在温暖潮湿的季节,6~8月高发。断奶后50日龄左右的幼兔对球虫病有较高的易感生,死亡率高达50%。

大肠杆菌属条件性致病菌,与环境卫生、饲养管理、动物健康状况等很多因素有关。通过对猪、鸡大肠杆菌病预防和控制经验来看,除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外,在免疫程序中用相应血清型的大肠杆菌疫苗进行免疫是有一定效果。此外,必须结合药敏试验结果投药,切忌盲目用药,从而降低用药成本。

犊牛大肠杆菌病与球虫病混合感染的诊断报告


一、发病情况与临床表现
1.发病情况
2013年8月5日上午,该奶牛场负责人称有2头3月龄犊牛于4天前开始发病,截至8月4日,发病犊牛数增至13头,并开始出现严重脱水的症状。
2.临床表现
患牛精神委顿,食欲降低,发病2~4天内体温升高为39.8~41.4℃,病程稍长的体温降为37.2~38.7℃;排灰白色水样带有泡沫的粪便,其中混有血液和脱落的肠黏膜碎片,具腥臭味;行走时四肢软弱无力,喜卧,频频举尾做排粪姿势;呼吸急且短促,35~42次/分;反刍次数减少,肠蠕动音增强;心跳加快,心音微弱,心律不齐,脉搏95~106次/分;被毛粗乱无光,后躯黏有多量粪便和泥土,皮肤弹性降低,身体消瘦,机体脱水较为严重。牛只濒死前,出现肌肉震颤、痉挛症状,体温降至正常值以下。
二、病理变化
尸体极度消瘦,可视结膜和口腔黏膜发绀,眼球凹陷;气管黏膜下片状淤血,肺充血、肿胀,肺间质增厚;真胃黏膜出血,上覆黏液,胃内积有多量未消化的饲草和玉米碎块;十二指肠黏膜出血,肠内容物夹杂脱落的黏膜碎片;回肠壁薄,黏膜层点状出血;盲肠、结肠壁增厚,黏膜层弥漫性出血,其内积有多量酱油色黏稠的粪便,混有血液,具腥臭味;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切面多汁;肝脏和肾脏肿大、苍白,被膜下出血;心内膜出血。病程长的出现关节炎症状。
三、实验室诊断
1.全血和细菌分离检验
①血常规检查。血液暗红,红细胞数减少为235万~300万个/米2(正常值为550万~720万个/米2),血红蛋白减少为4.59~5.78克/100毫升(正常值为8.1~10.7克/100毫升)。采患牛耳静脉血涂片,姬姆萨染色,镜检,红细胞和胞浆内未见焦虫和附红细胞体。
②细菌检查。取患牛的心血、脾、肝、淋巴结等病料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发现红色阴性小杆菌。
③细菌培养。取患牛的心血、脾、肝、淋巴结等病料无菌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上,37℃培养18小时,可见琼脂平板表面长出圆形、隆起、光滑、湿润且半透明的无色菌落,在麦康凯琼脂平板表面长出独立红色菌落。
④生化试验。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划线,进行细菌纯培养,然后接种于生化管内进行生化试验。该菌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甘露糖和伯胶糖,产酸不产气,不液化明胶,不分解尿素,V-P试验阴性,M.R.试验阳性,在枸橼酸中反应,不产生靛基质。
⑤药敏试验。该菌对头孢噻呋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高敏,对多黏菌素、恩诺沙星、土霉素中敏,对红霉素、环丙沙星、苯唑西林、青霉素不敏感。
⑥血清学检查。分离血清,进行奶牛布鲁氏杆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结果为阴性;进行试管凝集试验,结果为阴性。
通过以上试验结果,()可以确诊犊牛群感染埃希氏大肠杆菌。
2.卵囊检查
①刮取结肠和盲肠黏膜,与等量饱和食盐溶液混匀,取混合液1~2滴于载玻片上并加盖盖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平均每个视野可以见到1~2个椭圆形卵囊。
②取带血的新鲜粪便,放入加有多量饱和食盐溶液的烧杯内搅拌均匀。将混合液用两层纱布过滤到另一烧杯内,静置15分钟。用接种棒金属环蘸取混合液膜于载玻片上并加盖盖玻片,镜检可见数量较多的圆形、椭圆形卵囊,大小为23~33微米18~21微米,卵囊中央有一深褐色的圆形物,周围透明,卵囊有双层壳膜。
通过以上试验结果,可以确诊犊牛群感染球虫。
四、治疗
1.抗生素治疗
①静脉滴注头孢噻呋钠,用量为0.25克/千克体重,1次/天,连用5~7天。
②静脉滴注磺胺二甲嘧啶,用量为140毫克/千克体重,1次/天,连用5~7天。
③肌内注射黄芪多糖类药物,用量为0.1毫升/千克体重,1次/天,连用3~5天。
2.对症疗法
①强心。10%安钠咖10毫升,一次性肌内注射,1次/天。
②补液。林格氏液1500毫升,10%葡萄糖液500毫升,10%维生素C30毫升,一次性静脉滴注。
③止泻。喂服鞣酸蛋白,以缓解腹泻、保护肠黏膜。
④防贫血。肌注维生素B12,5毫克/千克体重,1次/天,连用5天。
⑤止血。安特诺新(安络血)注射液10毫升,一次性肌注,1次/天,连用3天。
⑥除菌。铲去运动场表面10~15厘米的土层,进行无害化处理,再取新鲜土回填圈舍。
五、小结与讨论
1.依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结果,确诊犊牛群感染大肠杆菌与球虫。由于条件的限制,何种球虫引起发病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奶牛球虫病主要发生于犊牛,引起出血性肠炎。
3.大肠杆菌和球虫感染与动物自身抵抗力、饲养管理好坏有关,其中饲养管理起决定性作用。饲养管理好,动物机体健壮,病原微生物无生长繁殖的条件,发病少。
(作者联系地址:新疆农八师144团畜牧兽医站邮编:832036)

猪巴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治


猪巴氏杆菌病又称为猪肺疫、猪出血性败血症,其是由猪巴氏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或散发性和继发性传染病。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如果治疗不及时,死亡率很高,会给养猪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下面就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猪巴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诊断与防治。

1、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

2、病理变化

病猪全身黏膜、浆膜和皮下组织有出血点;气管、支气管内有多量泡沫黏液;纤维素性肺炎,肺有不同程度病变区,切面有暗红、灰红、灰白或灰黄等多种色彩,呈大理石样外观;胸膜有纤维素性附着物,与病肺黏连;胸腔及心包积有多量淡红色混浊液;胸部淋巴结肿大或出血。

3、实验室诊断

3.1直接镜检

取病死猪的心血、肺等组织涂片,用姬姆萨氏染色,菌体呈两端钝圆,两极着色浓染的短杆菌;用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明显的革兰氏阴性红色小杆菌。

3.2细菌分离培养

以无菌操作取病死猪肝、脾等组织,分别接种于鲜血琼脂平板培养基、普通琼脂培养基和麦康凯培养基上。经37℃培养24h后观察,在鲜血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可见长出圆形、淡灰色、湿润、露珠样小菌落,取该菌落涂片、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两极浓染的短小杆菌。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贫瘠,在麦康凯培养基上无任何生长。

3.3生化试验

分离的细菌能发酵甘露醇、葡萄糖、蔗糖、果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糖、棉子糖、木糖;分离的细菌进行硫化氢和靛基质试验,结果为阳性;V-P试验和M.R试验均为阴性。

3.4药敏试验

用多种抗菌药敏纸片做药敏试验,结果该菌对丁胺卡那、阿莫西林、氟苯尼考高敏;对庆大霉素、喹诺酮中度敏感;对青霉素、链霉素不敏感。

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该群猪患猪巴氏杆菌病,即猪肺疫。

4、治疗

对发病猪进行隔离,对猪舍的墙壁、地面、饲养管理用具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将垫草烧掉,对病死猪进行深埋或者焚烧。

根据药敏实验结果,选用高敏的丁胺卡那注射液对病猪进行治疗,按照lOmglkg的剂量进行肌肉注射,每天上、下午各1次,连用Sd。在全群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

经上述方法治疗,3d后回访,没有新发病的猪出现,也没有再出现死亡。此次共发病猪21头,死亡5头。

5、预防

预防本病,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消除或减少降低猪抵抗力的一切不良因素。一是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圈舍内的环境卫生,保持猪舍通风良好、温暖干燥、水源清洁、饲料配合原料多样化,增加多种维生素,增强猪体的抗病力。二是尽量采用全进全出制的生产方式,封闭式管理猪群,减少从外面引猪,以防引进疫病。三是坚持春秋两季定期进行预防注射,采用口服肺疫弱毒冻干菌苗,按瓶签说明的头份,用水稀释后,混入饲料或水中喂猪,一定要确保每头猪都接受免疫。接种疫苗前几天和后7天禁用抗生素药物。

6、讨论

猪巴氏杆菌病常发生于育成猪和仔猪中,而且在秋末春初及气候骤变季节发生最多。当猪进行长途运输或者饲料管理不当,卫生条件差及环境突变等都可以使猪发生应激,而引起发病。此次该群猪发病正是冬春交替,气温变化大,而引起发病。通过与畜主了解,使用猪肺疫疫苗时,将疫苗直接投入到饲料中饲喂,有可能没有拌均匀,使免疫不确实。

猪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
在健康猪上呼吸道中常带有本菌,但多半为弱毒或无毒的类型。由于猪群拥挤、圈舍潮湿、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寒冷、闷热、阴雨连绵、气候骤变、长期营养不良、处于半饥饿状态、寄生虫病、长途运输等不良因素,降低了猪体的抵抗力,或发生某种传染病时,病菌乘机侵入机体内繁殖,而增强毒力,引起发病。这种以内源性感染为主的猪肺疫,呈散发性发生。在自然条件下很少能传染另外的健康猪。当然,由于细菌通过发病猪体毒力增强后,仍可传染另外的健康猪,因此,不能忽视健康猪在传染来源上的作用。
流行性猪肺疫以外源性感染为主,病原主要为Fg型菌,病猪为主要传染来源,细菌随病猪的分泌物、排泄物以及尸体的内脏和血液等污染周围环境,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和其他器物经消化道感染发病。接触和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是次要的传染方式,间有经伤口感染的。国内有用解剖过禽霍乱的刀进行猪去势,或将鸡霍乱死鸡扔到猪圈内喂猪引起猪肺疫发生的事例,已有数起。
本病大多发生于中、小猪,成年猪患病较少。
本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秋末春初及气候骤变的时候发病较多,在南方大多发生在潮湿闷热及多雨季节。猪只的饲养管理不当、卫生条件恶劣、饲料和环境的突然变换及长途运输等,都是发生本病的诱因。据多年观察,在华北地区,特别是北京地区,很少见有流行性猪肺疫发生,大多呈零星散发,且大多为慢性经过,更多见于继发于其他传染病,如常是慢性猪瘟、仔猪副伤寒和气喘病的继发病。
临床症状
潜伏期长短不一,随细菌毒力强弱而定,自然感染的猪,快者为1~3天,慢者为5~14天。
1.最急性型常见于流行初期,病猪于头天晚上吃喝如常,无明显临诊症状,次日晨已死在圈内。病程稍长,症状明显的可见体温升高至41℃以上,食欲废绝,精神沉郁,寒战,可视黏膜发绀,耳根、颈、腹等部皮肤出现紫红色斑。较典型的症状是急性咽喉炎,颈下咽喉部急剧肿大,呈紫红色,触诊坚硬而有热痛,严重者可波及上达耳根和后到前胸部,致使病猪呼吸极度困难,叫声嘶哑,常两前肢分开呆立,伸颈张口喘息,口鼻流出白色泡沫液体,有时混有血液,严重时常做犬坐姿势张口呼吸,最后窒息而死。病程1~2天,病死率很高,可达100%。
2.急性型是本病常见的病型,主要表现为肺炎症状,体温升高到41℃以上,精神差,食欲减少或废绝,初为干性短咳,后变湿性痛咳,鼻孔流出浆性或脓性分泌物,触诊胸壁有疼痛感,听诊有啰音或摩擦音,呼吸困难,张口吐舌,结膜发绀,皮肤上有红斑,初便秘,后腹泻,消瘦无力,卧地不起,大多4~7天死亡,不死者常转为慢性。
3.慢性型初期症状不显,继则食欲和精神不振,持续性咳嗽,呼吸困难,鼻流少量黏脓性分泌物,进行性消瘦,行走无力。有时发生慢性关节炎,关节肿胀,跛行。有的病例还发生下痢。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常于发病2~3周后衰竭而死。
病理变化
1.最急性型最急性病例为败血症的变化,全身皮下、黏膜、浆膜有明显的出血点。在咽喉部及周围组织肿胀明,切开皮肤后,可见咽喉部黏膜因炎性充血、水肿而增厚,黏膜高度肿胀,引起声门部狭窄。周围组织有明显的黄红色出血性胶冻样浸润。淋巴结急性肿大,切面红色,尤其颚凹、咽背及颈部淋巴结明显,甚至出现坏死。心外膜出血,胸腔及心包积液,并有纤维素。肺充血、水肿。脾有点状出血,但不肿大。胃肠黏膜有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

2.急性型急性型病例主要表现为肺部炎症。肺小叶间质水肿、增宽,有不同发展时期的肝变区,病变部质度坚实如肝,切面有暗红、灰红、灰白或灰黄等不同色彩,呈大理石样外观。支气管内充满分泌物。胸腔和心包内积有多量淡红色混浊液体,内混有纤维素。胸膜和心包膜粗糙无光泽,上附纤维素,甚至心包和胸膜或者肺与胸膜发生粘连。胸部淋巴结肿大或出血。
3.慢性型慢性经过者,尸体消瘦,贫血,肺炎病变陈旧,有的肺组织内有坏死或干酪样物,外有结缔组织包围;胸膜增厚,甚至与周围邻近组织发生粘连。支气管淋巴结、纵隔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有干酪样变化。

诊断鉴别
本病应根据流行病学、症状、病理变化及细菌学检查的综合资料分析、判定。
1.流行特点本病常见于中、小猪发病;一年四季中,以秋末春初及气候骤变季节发生最多,南方易发生于潮湿闷热的5~9月,长途运输、饲养管理不当、卫生极差及环境突变等是发病的诱因。我国北方或华北地区,大多为散发或继发性猪肺疫,南方则以流行性猪肺疫出现。
2.临诊症状急性病例一般病程较短,可突然死亡,典型的表现是急性咽喉炎,颈部高度红肿,热而坚硬,呼吸困难及肺炎病状。散发或继发性的慢性病猪,症状不显,易和其他猪传染病相混淆。
3.病理变化最急性病例,表现为败血症的变化,咽喉部急性炎症变化,出血、水肿及胶冻样浸润。急性病例,主要为肺的纤维素性肺炎呈现的大理石样病变,以及胸部淋巴结的炎症。慢性病例为肺部较陈旧的肺炎灶及胸膜肺炎。
4.细菌学检查
(1)取急性病猪的血液、局部水肿液、心血、肝、脾、淋巴结、肺等组织涂片,用瑞氏、美蓝或革兰氏染色法染色后,显微镜检查,可见卵圆形、两极浓染的短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小杆菌,即可初步诊断为巴氏杆菌病。
(2)取新鲜病料接种在血液琼脂平板或血清琼脂平板培养时,可长出圆形、光滑、湿润的露珠样小菌落,并有荧光,做涂片、镜检,可见两极着色的小杆菌。血液琼脂培养基上菌落不溶血。病料接种在麦康凯培养基上不生长。
5.动物接种试验取新鲜病料,以灭菌生理盐水作用1:10悬液,0.1~0.2mL接种小鼠皮下或腹腔,0.2~0.3mL于鸽腹腔或皮下注射,0.5mL接种于家兔皮下,被接种动物于1~2天后发病、死亡,剖检观察病变,将器官组织涂片和培养,可检出两极浓染的小杆菌,即可确诊。
6.鉴别诊断注意与猪瘟、猪丹毒相区别。最急性病例,咽喉部的肿胀和炎症,剖检时的胶冻样浸润都与败血型的炭疽相似,但猪急性炭疽很少发生,且不形成流行。剖检时炭疽脾脏肿大与猪肺疫不同,如取局部病料细菌学检查,两者病原形态等有明显的不同,易于区别。
防治措施
(一)治疗隔离病猪,及时治疗。同时做好消毒和护理工作。
(1)青霉素和土霉素的剂量及用法同猪丹毒的治疗。链霉素为1g,每日分2次肌肉注射。20%磺胺噻唑钠或磺胺嘧啶钠注射液,小猪为lO~15mL,大猪为20~30mL,肌肉或静脉注射,每日2次,连用3~5天。
(2)抗猪肺疫血清(抗出血性败血症多价血清)在疾病早期应用,有较好的效果。2月龄内仔猪20~40mL,2~5月龄猪40~60mL,5~10月龄猪60~80mL,均为皮下注射。本血清为牛或马源,注射后可能发生过敏反应,应注意观察。
(二)防制措施
(1)在部分健康猪的上呼吸道带有巴氏杆菌,由于不良因素的作用,常可诱发本病。因此,预防本病的根本办法,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消除降低猪体抵抗力的一切不良因素,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兽医防疫卫生工作,以增强猪体的抵抗力。
(2)每年春秋两季定期进行预防注射,以增强猪体的特异性抵抗力。我国目前使用两类菌苗,一为猪肺疫氢氧化铝菌苗,断奶后的猪,不论大小一律皮下或肌肉注射5mL。注射后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6个月。猪、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猪皮下或肌肉注射2mL,注后14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6个月。我国有用多杀性巴氏杆菌679~230弱毒株或C20弱毒株制成的口服猪肺疫弱毒冻干菌苗,按瓶签说明的头份,用冷开水稀释后,混入少量饲料内喂猪,使用方便。不论大小猪,一律口服1头份,稀释疫苗应在4h内用完。免疫期前者为10个月,后者为6个月。国内还有用E0630弱毒株、TA53弱毒株和CA弱毒株制成的3种活疫苗,供肌肉或皮下注射。
(3)发病时,猪舍的墙壁、地面、饲养管理用具要进行消毒,粪便废弃物堆积发酵。
(4)必要时,对发病群的假定健康猪,可用猪肺疫抗血清进行紧急预防注射,剂量为治疗量的一半。
(5)患慢性猪肺疫的小僵猪淘汰处理为好。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147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