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蛋壳质量的营养调控方法

摘要:蛋壳质量是评定鸡蛋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着鸡蛋的经济价值。目前蛋壳质量下降是蛋鸡生产中常出现的问题,表现为产软壳蛋、薄壳蛋、颜色异常、破损率较高。导致蛋壳质量下降的原因有多种,其中营养因素的影响较大,现介绍了蛋壳质量的营养调控方法。

蛋壳质量评定鸡蛋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蛋鸡饲养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其决定了鸡蛋的经济价值。目前,随着蛋鸡养殖的集约化和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蛋鸡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如果饲养管理不当,营养摄入不够全面,就会导致蛋壳的质量下降,主要表现为蛋壳软、薄、颜色异常等。

1蛋壳的结构与形成

结构。蛋壳的结构有五层,由里到外依次为蛋壳内膜、蛋壳外膜、乳头锥状层、海绵层和蛋壳层。其中蛋壳外膜是蛋壳形成的基础,而蛋壳的硬度和厚度则由海绵层决定。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磷酸酸钙和磷酸镁,还有1%左右的有机质。

形成。鸡蛋在输卵管峡部形成蛋壳的内、外膜后,再进入输卵管管状蛋壳腺部形成蛋壳乳突核心,最后在子宫蛋壳腺部形成蛋壳。蛋壳的物质成分是由蛋壳液沉积而成的,蛋壳液中含有钙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和可溶的蛋白质基质前体。其中碳酸氢根离子主要来自血液和蛋壳腺中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碳酸酐酶的催化下形成重碳酸根离子,再解离成碳酸氢根离子,与钙离子结合形成碳酸钙,最后沉积在蛋壳膜的表面,形成蛋壳。蛋壳的主要成分是钙,其中60%~75%来自饲料,25%~40%来自骨髓。钙在血液中形成钙结合蛋白,再进入蛋壳腺。因此,在蛋壳形成时,血钙下降,形成后,血钙再上升。

2.评定蛋壳质量的指标

厚度:蛋壳的厚度标准为0.3~0.4mm,蛋壳的厚度对鸡蛋的破损率有很大的影响,厚度即使发生很微小的变化,蛋壳的破损程度也会发生很大的影响。例如,当蛋壳的厚度变为0.3~0.32mm时,破损率会提高到10%。但是蛋壳的厚度并不是越厚越好,如果蛋壳过厚,会影响鸡蛋的孵化率,使孵化率降低。强度:良好的蛋壳强度为每平方厘米3.5kg,蛋壳强度是蛋壳的抗坏损力,和蛋壳的厚度一样,对蛋壳的破损率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变形值:变形值用来衡量蛋壳的弹性,通常蛋壳越硬,变形值越小。正常蛋壳的变形值为15~16mm,变形值不宜过大,一般要求不超过20mm。

蛋比重:蛋比重与蛋壳的厚度呈正相关,比重越高,蛋壳越厚,蛋壳的质量也就越好。蛋比重一般要求在每立方米1.08~1.1g。

3蛋壳质量的营养调控方法

营养因素对蛋壳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对蛋鸡营养的调控可以有效的提高蛋壳的质量,使鸡蛋的破损率降低,还不影响鸡蛋的孵化率。

钙是蛋壳的主要成分,决定了蛋壳的脆性,是蛋鸡营养中的重要指标之一,日粮中钙的水平对蛋壳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作用。蛋鸡每产一枚蛋需钙量为3~4.4g,这就要求饲料中的含钙量为3.2%~3.5%。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蛋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钙量,一般产蛋率越高的蛋鸡对钙的需求量越大;蛋鸡的体型越大,钙的需求量越大;在产蛋后期,蛋重较大,从而导致蛋壳变薄,此时为了降低破损率,应提高饲料中钙的浓度。

磷是形成蛋壳的另一重要的元素,决定了蛋壳的韧性和弹性。一枚蛋中含磷量约为160mg,其中蛋壳中含20mg。蛋鸡每天的需磷量为400mg。提供给蛋机的有效磷含量不宜过高,当超过生理需要量的0.55%时,就会干扰钙的吸收,而使蛋壳的质量下降。而过低的有效磷会使蛋鸡的生产性能下降,还对健康不利,因此,在配制蛋鸡的日粮时,要考虑钙磷比,较适宜的钙磷比为8~10∶1。

维生素D3对蛋壳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可以提高钙结合蛋白质形成,促进钙、磷的吸收,并且可以提高血液中钙、磷的含量。如果蛋机体内缺乏维生素D3,会影响钙的吸收,而使产蛋量下降,并且会增加产软壳蛋、破壳蛋的数量。日粮中添加适宜的维生素D3,可以显著降低鸡蛋的破损率,但是如果维生素D3的添加过量会对蛋鸡产生负面的影响。

维生素C对蛋壳质量的影响作用主要是通过激活维生素D3来实现的。另外,当蛋鸡处在热应激下,所产鸡蛋的蛋壳质量会有所下降,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可缓解热应激,同时可促进钙从骨骼中分泌出来,使血钙含量增加,从而降低软壳蛋、异形蛋和薄壳蛋的数量。

植酸酶。磷在植物中主要以植酸盐的形式存在,很难被蛋鸡有效的利用,当不被消化吸收的那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后,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因此,可以在饲料添加植酸酶,不但可以有效的降低饲料成本,还可以提高蛋鸡对饲料中磷的利用率,从而改善鸡蛋的品质。

另外,在蛋鸡的日粮中添加二氢吡啶和牛磺酸可以改善蛋壳的质量,其中添加适量的二氢吡啶可以降低破损率,提高蛋壳厚度;牛磺酸的作用是提高甲状腺的功能,促进甲状腺素的分泌,从而刺激肠道对钙的吸收,降低蛋的破损率,另外,牛磺酸还可促进锌的吸收,提高了以锌为主要成分的碳酸酐酶的活性,而碳酸酐酶在蛋壳钙化过程起重要的作用。

相关阅读

饲料因素对蛋壳质量的影响及其调控方法


蛋壳质量一直是影响禽蛋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影响蛋壳质量的因素很多,除了与品种、疾病和管理水平等有关外,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高低将直接影响蛋壳的质量。生产实践中,要加强饲料营养调控,保证蛋壳质量稳定。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饲料因素对蛋壳质量的影响及其调控方法。

1、饲料因素对蛋壳质量的影响

钙。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钙的含量约占蛋壳重的38%~40%,因此饲料中钙的含量、类型、钙源的颗粒度以及溶解度都会蛋壳的质量产生影响。蛋壳质量的好坏取决于饲料中钙的水平和利用率。通常母鸡维持需要的钙量为0.179,产一枚蛋需钙量为2.0-2.29,在产蛋前期钙的吸收率为55%-60%,因此,产一枚蛋需要摄入钙3.9~4.Og。饲料中的钙并不是越多越好,如果钙的水平过低,则会影响蛋壳的形成,使蛋鸡产薄壳蛋、软壳蛋的数量增多,但是如果饲料中钙的水平过高,则会由于钙过量而使蛋壳出现白垩状沉积,蛋壳的质量下降。

磷。除了钙以外,磷也是形成蛋壳的重要成分,其中钙决定蛋壳的脆性,而磷决定蛋壳的韧性和弹性。蛋壳中的含磷量约为20rng,每只蛋鸡每天需要的有效磷约为400mg,而植物饲料中的磷主要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如果总磷量过高,会影响蛋壳的比重和产蛋量,这是由于过量的磷会在消化道内与钙形成难溶的复合物,钙的吸收和利用,但是降低磷的水平,会使蛋壳的抗破损能力降低,因此日粮中要含有适量的有效磷,一般约为0.3%。

微量元素。微量元素的需求量虽然少,但是却是蛋壳形成所必需的。锰在蛋壳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饲料中缺锰,蛋鸡的产蛋量和孵化率都会降低,蛋壳会变薄。但是如果饲料中锰的含量过高则会影响钙的吸收和代谢,对蛋壳形成不利。一般日粮中锰的添加量应为55~60mg/kg,日粮中缺镁会影响蛋壳的厚度和强度,但是日粮一般缺镁的现象较少,对蛋壳质量的影响多表现在镁过量,如果镁过量可使蛋壳变薄;

维生素。维生素对蛋壳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维生素D3上,维生素D3对机能对钙的吸收和利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影响着蛋壳的质量。维生素D3是合成钙结合蛋白、活化骨钙的代谢、加强磷的吸收和代谢等的必需营养素,可促进钙的吸收以及在蛋壳中的沉积。如果饲料中缺乏维生素D3,产蛋量会急剧的下降,同时还出产出大量的破壳蛋和无壳蛋;维生素C对蛋壳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当蛋鸡发生热应激时蛋壳质量有所下降,而维生素C可有效的缓解热应激,因此,日粮中添加维生素C对于维持蛋鸡的生长率、产蛋量和蛋壳质量非常有利。

电解质。饲料中的电解质平衡对于蛋壳的质量意义重大,主要是因为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而一些阳离子会减少蛋壳腺中碳酸氢根的形成,从而影响了蛋壳的形成。一般情况下,饲料酸度过大对蛋壳的形成有害,而碱度提高则会改善蛋壳的质量有利。当日粮中的电解质不平衡时,单纯的补钙也达到提高蛋壳质量的效果。

2、调控措施

控制饲料中钙的含量、形式、钙源的粒度和溶解度。保持日粮中合理的钙含量,不可不足也不可过高,要根据蛋鸡的产蛋量来调整日粮中钙的含量,一般情况下日粮中钙的含量应为3.2%~3.5%,在产蛋高期,当产蛋率达到750/—80%时就应提高日粮中钙的含量到3.6%~3.85%,可以使用石灰石作为主要的钙源,同时还要适当的添加一些贝壳粉以利于钙的吸收。要保持钙源适宜的粒度和溶解度,石灰石的粒度通常为1400-5600yμm,溶解度为1%~14%时,对于提高蛋壳的质量有益。

日粮中要维持总磷和有效磷的含量,同时还要注意保持钙、磷适当的比例,因饲料中的磷主要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利用率仅为30%,因此在计算时要注意有效磷要达到需求量,但是如果总磷的添加量过多,会影响到日粮中酸碱度,还会影响钙的吸收,因此,要掌握好日粮中有效磷的含量,但是总磷量也不可过高,一般要求有效磷为0.3%-0.35%,总磷不宜超过0.6%。

日粮中还要注意微量元素的添加量,要适量的添加,如果使用石灰石作为钙源时要注意检测其中镁的含量.避免出现日粮中镁含量超标,影响蛋壳的质量。另外,还要注意其他类微量元素,如锰的含量。

维持日粮中维生素D。的水平。日粮中维生素D。的水平受到钙磷水平的影响,当饲料中钙磷水平较低时可提高维生素D。的量,对于提高蛋壳的质量有利,而当饲料中钙磷的水平较高,则对维生素D3的需求量则有所降低。一般饲料中添加1500万IU/kg即可。在高温季节可在蛋鸡的日粮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C,可以缓解热应激,对于改善蛋鸡的产蛋性能,提高蛋壳的质量都非常重要。

饲料中的钠、钾、氯决定了饲料中的电解质平衡,当日粮中的电解质水平过高或过低时都会影响到蛋鸡的产蛋性能和蛋壳的质量,因此要维持日粮的电解质平衡,在使用钠源时最好使用非氯钠源,一般在饲料中添加碳酸氢钠对于维持日粮电解质平衡,改善蛋壳的质量很有帮助。

影响蛋壳质量的饲料因素与调控

一、保证饲料中钙的水平

以蛋重50克为例,蛋壳重量约占蛋重的9.5%,为4.75克,蛋壳的含钙量为1.772克,蛋内容物中含钙量为0.025克。鸡每天钙的维持量为0.1克,因此钙的净需要量为0.897克。由于钙的总利用率为50.8%,因此每只蛋鸡每天钙的采食量为3.734克。

饲料中钙的需求量与以下因素有关:

1.产蛋率

产蛋率越高,家禽对钙的需要量也越大。后备母鸡刚开产时,由于产蛋率较低,对钙的需要量也较低。我国饲养标准中对蛋鸡钙的需要量也是随着鸡产蛋率的变化而变化的。当产蛋率在65%以下时,饲料中钙的含量为3%;产蛋率在65%~80%时,饲料中钙的含量应提高到3.25%;产蛋率高于80%时,钙的含量应高于3.5%。

2.饲料中的能量浓度

由于家禽具有根据饲料的能量浓度调节自身采食量的能力,当饲料的能量浓度较高时,家禽的采食量有所降低,从而降低了钙的摄入量。因此,当日粮能量浓度提高时,应相应提高钙在饲料中的含量。

3.家禽所处的生理阶段

母鸡的产蛋后期,所产蛋壳一般都很薄,这主要是因为产蛋后期所产蛋的重量一般都很大,但日粮中钙的水平不能满足蛋禽合成蛋壳的需要。因此,在蛋禽产蛋后期,应相应提高饲料中钙的浓度。

4.品种

大型产蛋家禽的体型大,维持需要较高,其采食量也较高,因此,饲料中钙的含量应小于小型蛋禽。

5.环境温度

环境温度升高时,家禽的采食量有所降低,饲料中钙的浓度也该相应地增加。一般情况下,蛋鸡饲料中钙的水平保持在3.4%左右,是能够满足产蛋需要的,但在持续高温的条件下,则需要将钙的水平提高到3.5%~3.95%。

二、维持好饲料中磷的含量

虽然一枚鸡蛋蛋壳中只含有大约20克磷,但少量的磷决定着蛋壳的柔韧性和弹性,对于减少蛋的破碎率有很重要的作用。一般认为,生长鸡日粮中的钙磷比例在1~2:1较好,产蛋鸡日粮的钙磷比例在5~6:1为宜。钙磷比例超出这一范围对蛋禽的产蛋率和蛋壳的质量都有不利的影响。

蛋鸡基础日粮的有效磷为0.18%的条件下,添加300国际单位/千克的植酸酶相当于1克/千克左右的无机磷,总的有效磷水平基本能满足蛋鸡生长及其产蛋的需要。应用植酸酶时应注意,当饲料高温制粒时,部分植酸酶的活性有所降低。因此,当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后,最好用粉料的形式饲喂动物。另外,植酸酶在动物饲料中的添加效果,还与饲料中的钙磷比例、动物的品种和饲料加工调制的温度有关。

三、灵活掌握维生素D3的水平

维生素D3的主要作用是与钙磷在体内的吸收和发挥功能相联系的。维生素D3可以促进消化系统对钙磷的吸收,同时它还能够促进钙磷在动物体内的沉积,提高肾脏对钙磷的重吸收从而减少了两种元素的排泄。

饲料中维生素D3的需要量受饲料中钙磷水平的影响。当饲料中钙磷水平较低时,高含量维生素D3有利于动物对钙磷的沉积,从而满足蛋禽合成蛋壳的需要;但当饲料中钙磷水平较高时,蛋禽对维生素D3的需要量有所降低,较低浓度的维生素D3即可满足蛋禽对钙磷元素的需要量。实验表明,饲料中添加1500单位/千克维生素D3时,蛋壳质量最好。

四、减少环境应激,保证维生素C含量

在热应激下,鸡群采食量减少,并不同程度地影响产蛋量,增加薄壳蛋和破壳蛋的机会,并引起水样或稀蛋清。补充外源的维生素C可以减少产薄壳蛋和有钙化缺陷的蛋的机会。

在引发非特异性生理反应的感染之后的免疫应激,同样影响蛋壳质量,特别是对于40周龄以上的鸡群。在这种情况下,做好补充外源性维生素C的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由此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

此外,有些传染病如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囊病和非传染病如霉菌毒素中毒等,都会影响维生素C的合成。因此,也需要考虑添加外源性维生素C以补充内源合成不足的问题。生产实践中,饲料中添加多少维生素C合适,没有统一的定论。但研究表明,每吨饲料中添加100克维生素C就可以改善蛋壳质量,并将产生破蛋的机会降到最低。在饮水中补充等量的维生素C也能取得相同的效果。出于可靠性和连续性考虑,从饲料中补充维生素C应作为首选的方法。

五、维持日粮中电解质的平衡

决定饲料中电解质平衡的主要是Na、K和Cl。正常情况下,日粮中这些离子与家禽的酸碱平衡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当日粮的电解质水平过高或过低时,都会降低蛋鸡的采食量和产蛋水平。

家禽维持较高产蛋性能的Na+适宜范围是0.14%~0.28%,Cl适宜范围为0.2%~0.24%。二者如果达到平衡,必须使用非氯钠源。通过在饲料中添加碳酸氢钠,可以达到改善蛋壳品质的目的。

六、蛋鸡日粮的能量水平不能偏低

由于饲料中玉米质量差或饲料给量不足而导致产蛋鸡摄入能量偏低,而能量不足导致产蛋鸡特别是高产蛋鸡在蛋白形成后缺乏充足的能量而影响钙的沉积,从而导致软壳蛋比例升高。实践中,无论后备鸡,还是产蛋鸡,都要根据营养需要饲喂全价饲料,并应根据鸡的体重和采食量调节日粮的营养结构。


鸡蛋壳能吃吗


蛋壳不可以吃的,很多人把蛋壳碾碎了,冲水喝补钙,这个是错误的。因为鸡蛋壳里的钙是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所以如果你真这么吃了,会得结石的。

鸡蛋壳常常是人们忽略的一个营养宝库,蛋壳是经过天然自然形成。经现代各种科学手段检测蛋壳中含碳酸钙8385%,蛋白质1517%,并含有多种微量元素(锌、铜、锰、铁、硒等)。每只蛋壳的含钙量为2-2.5克。但是蛋壳中的钙质无法直接被人体吸收,如果能够将这大量钙质转换为人体可以吸收的活性钙,就能有效补充钙质,帮助人体防止骨骼老化和骨质疏松。

鸡蛋的妙用

1、当肥料

将鸡蛋壳碾碎放进花盆中,不但能保湿,还能为植物提供肥料,因为鸡蛋壳中含有钙和磷,能够加快植物生长。

2、治烫伤

有时候我们煮东西,或者烧开水时被烫伤,将鸡蛋壳的外壳撕掉剩下内膜,贴到烫伤的地方,可以消炎止痛。

鸡蛋壳变薄易碎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进入春季,气温逐渐回升,蛋鸡的管理要根据气候的变化相应改变,否则会影响蛋鸡产蛋量和产蛋质量,最直接的表现为鸡蛋蛋壳变薄,易碎,影响养殖效益。
1.降低环境影响。对蛋壳质量的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温度、光照和鸡舍内氨的浓度。春季气温升高,鸡的采食量减少,肠道对钙的吸收率降低,高温使鸡呼吸加快,排出二氧化碳增多,使血液中碳酸浓度下降,蛋壳变薄。所以温度升高时应注意降温,同时要适当提高饲料中的含钙量。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碳酸氢钠以提高血液中碳酸的浓度,也有利蛋壳质量的改善。要及时清除鸡粪,加强鸡舍通风,降低舍内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含量。
2.矿物质元素要适当。机体内钙、磷的吸收总是协同的,适宜的含磷量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在育雏、育成期,钙磷比例在(1.5~2)∶1时,钙磷的吸收利用率最高。所以必须补充无机磷酸盐或动物磷酸盐来保证磷的供应。除磷元素外,饲料中铁、镁、锌、锰等的含量都会影响钙磷的吸收,进而影响蛋壳质量。当这些矿物元素在体内含量高时,会与磷酸根离子形成不溶性的磷酸盐而影响钙的吸收。所以在补充微量元素时,量不能太大,同时注意饮水硬度不能太高,补钙饲料不能含有较多的其他矿物质元素。
3.及时淘汰大龄蛋鸡。正常饲养情况下,青年母鸡子宫腺体都能正常分泌碳酸钙。但到老龄时,由于体内脂肪的沉积会使子宫腺体沉积一定的脂肪,进而影响腺体的分泌功能,使蛋壳变薄变脆。()同时产蛋后期的蛋个体较大时,蛋的表面积增大,也会使钙的供应略显不足,蛋壳相对变薄变脆,应及时淘汰大龄蛋鸡。
4.及时防治疾病。在正常饲养情况下,软壳蛋、砂皮蛋等增多,往往是发生疾病的征兆。大肠杆菌病、新城疫、产蛋下降综合征、传染性喉气管炎等都会造成子宫腺体分泌障碍,从而影响蛋壳质量,此时应及时进行治疗,以免影响鸡蛋质量。

影响蛋雏鸡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影响蛋壳质量的因素与改善措施


蛋雏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雏鸡的成活率、育雏的成功率及蛋鸡今后的产蛋性能。质量良好的蛋雏鸡通常精神状态好,活泼好动,无病无畸形,脐带愈合良好,母源抗体水平高等。影响雏鸡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种鸡的质量、种蛋的管理以及种蛋的孵化。而鸡蛋的质量既包括鸡蛋的外观质量,又包括鸡蛋的内部质量。提高鸡蛋质量是养鸡者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蛋鸡业的健康发展和获得理想的养鸡效益的必由之路。下面我们就具体来了解一下:影响蛋雏鸡质量的因素及对策影响蛋壳质量的因素与改善措施。

1、种鸡的质量

种鸡的质量对蛋雏鸡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种鸡群须具备良好的遗传性能,各生产指标都要符合该品种的生产要求,另外,种鸡还要健康无病,避免患可以垂直传播的疾病,保持种鸡群良好的营养状况和抗体水平,因此在种鸡的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提高种鸡的质量。

做好垂直传播疾病的防控工作。垂直传播是指健康母鸡在形成卵黄和蛋白时,卵巢和输卵管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害,而导致这些病菌进入形成卵黄和蛋白,最后到达胚胎,然后传给下一代。生产上常见的垂直传播的疾病主要有沙门氏菌病、霉形体病、减蛋综合症、传染性贫血等。在养殖过程中要做好这些疾病的防控工作,采用适宜的方法来净化鸡群,或者使用相关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来控制鸡群发病。当种鸡感染这类传染病后,蛋内也会带有相应的病原菌,因此除了要使用药物控制外,还要使用疫苗免疫来控制疾病的垂直传播。

加强日粮的管理,避免种鸡采食发生霉变的饲料,控制日粮中生物胺的含量。种鸡因自身的生长发育以及产蛋的需求对营养的需求量较高,要注意提供全价的日粮,但是要注意合理的保存饲料,防止饲料发生霉变,如果种鸡发生霉菌毒素中毒后,会发生肌胃糜烂等疾病。另外,生物胺的含量也要严格的控制,生物胺的主要成分的组胺、肌胃糜烂素等,其中组胺可以与盐酸产生细胞的受体相结合,降低肌胃的酸碱度,从而导致肌胃表面发生糜烂;肌胃糜烂素对肌胃的伤害要比组胺大10倍。鸡的日粮中生物胺主要存在鱼粉中,或者一些动物性的蛋白质在加工处理不当时也会含有生物胺,另外,一些植物性的蛋白质饼粕也会含有生物胺,因此在使用这些饲料时要注意用法和用量。

提高种鸡群的抗体水平。要根据本地和本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来接种相关的疫苗,确保疫苗的质量和使用剂量,以确保免疫的效果。在疫苗的接种前后要进行抗体水平的检测工作,保持种鸡群较高且均匀的抗体水平。

2、种蛋的管理

做好种蛋的管理工作,首先要选择优质的种蛋,用来孵化的种蛋要求干净,没有受到粪便等污染。质量良好的种蛋要符合一定的标准,蛋形指数为0.73~0.75,蛋壳的厚度为0.33~0.35mm,蛋重控制在55~66g,对于不符合标准的蛋要给予淘汰,不作为种蛋使用。

做好种蛋的消毒工作。在选择好种蛋后要对种蛋进行消毒,一般在种蛋产出后就要及时的收集、挑选,并进行熏蒸消毒,因为随着种蛋的冷却,蛋内容物会发生收缩,蛋壳表面的细菌就会通过蛋壳孔进入蛋内,因此要及时的消毒。在进行熏蒸消毒时保持温度在21℃,相对湿度在60%~75%,消毒时间约为4min,熏蒸完毕后要将所有的气体排干净,注意在消毒过程中不能使种蛋的温度下降,种蛋在消毒后表面要保持干燥,以免细菌进入蛋内。

种蛋的储存。为了保证所有的种蛋在开始孵化时处于相同的胚龄,可以对种蛋进行降温,使胚胎的发育暂停,还可以有效保持蛋白的黏稠度,对胚胎的发育有利,因此可将温度降低到鸡胚的生理零度以下。种蛋的储存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导致孵化率下降,畸形胚和死胚的数量增加,孵化出来的雏鸡的质量下降,死淘率上升。因此对于50周龄以内种鸡产的种蛋的储存时间为3~5天,50周龄以上鸡产的蛋的储存时间为2~4天。种蛋的储存温度要根据种蛋的储存时间来定,一般储存1—3天的温度为20—23℃,4~7天为15~18℃,8—13天为12~15℃。在储存过程中相对湿度要保持在75%左右,如果长时间储存要适当的增加相对湿度达到80%。

3、种蛋的孵化

在孵化的过程中要注意孵化环境的控制工作,以提高孵化率以及雏鸡的质量。孵化环境的各因素都对种蛋的孵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其中温度决定着胚胎的发育速度,孵化的温度要保持恒定,才能达到最佳的孵化效果,因此要调节好孵化器的温度;相对湿度控制胚胎的失水,可以通过蛋重来调节孵化器的湿度,通过检测种蛋的失重情况就可以判定孵化器的湿度控制系统是否正常,在孵化的过程中需进行3次称重,以控制好胚胎的失水,防止种蛋失水不足,影响雏鸡的质量;良好的通风可以维持适宜的空气温度,以控制恒定的胚胎温度,在冬季较为干燥的季节,可以在孵化的前1周左右关闭风门,通过蛋蒸发来提高湿度,在孵化的9天以后逐渐的通风,保证孵化后期的失水率。另外,在孵化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些技术方法,合理的翻蛋可以使胚胎在发育的早期保持正确的位置,防止在发育过程中出现胚胎黏在蛋壳上的现象。

影响蛋壳质量的因素与改善措施
一、蛋壳质量下降的表现
1、软壳蛋
产生软壳蛋的因素有:饲料中钙磷及维生素等不全或不足,环境温度过高,采食量减少,鸡舍内密度过高,运动量不足,体质不强健,致使产蛋机能失常。注射疫苗,导致子宫蛋壳形成机能紊乱,用药不当,如杀虫剂、磺胺制剂。鸡受到惊吓刺激,下痢,遗传以及肾脏疾患。
2、畸型蛋
导致畸型蛋产生的因素有:遗传、疾病(ND、IB、ILT)以及鸡龄等。
3、蛋壳斑驳
造成蛋壳斑驳的原因有:遗传、气温、湿度、贮存条件、疾病以及药剂。
4、蛋壳破裂由于蛋的撞击、鸡笼铁丝直径、鸡爪踩、疾病、营养与鸡龄等因素导致。
5、黄色蛋壳
因遗传、喂食过量抗生素(CTC)、假单细胞菌,可导致蛋壳变黄。
6、蛋壳有皱纹
蛋壳有皱纹常见于鸡龄与疾病(IB、CRD)的因素。
7、蛋壳颜色变浅
疾病、药物(尼卡巴嗪、磺胺制剂、球净)、鸡龄、鸡受惊吓刺激,均会影响到蛋壳的颜色。
二、影响蛋壳质量的因素与改善措施
1、营养因素
日粮中钙、磷、维生素D3含量,锰、锌、镁含量以及日粮中的酸碱度,均会对蛋壳质量产生影响。
日粮中钙含量偏低,产蛋鸡的薄壳和软壳蛋比例明显增高,但钙含量过高,不仅影响适口性,也影响蛋壳质量和产蛋率及孵化率。
日粮中最佳的钙水平为3.3%~3.8%,最大量不能超过4%。产蛋鸡一般日摄取钙量3克至4克才能满足需要。
磷与蛋壳弹性有关,钙的代谢与磷密切相关,产蛋鸡饲养标准中规定钙水平为3.3%-3.6%,总磷为0.6%。磷过高或过低均影响饲料中钙磷比例,导致钙的吸收障碍,使鸡蛋壳变薄变软。
锰对蛋壳的酸性粘多糖有影响,而蛋壳的酸性粘多糖含量很大程度上与蛋壳的抗裂程度有关,低锰使裂缝蛋比例上升,蛋的破损率提高。一般认为产蛋鸡摄取50ppm的锌才能保证蛋壳正常,蛋壳在钙化过程中必需两种酶,其中之一为碳酸酐酶,锌是此酶的主要成分之一,蛋鸡缺锌,碳酸酐酶活性降低,影响蛋壳形成。
400ppm的日粮镁才足以保证蛋壳强度,高镁导致蛋壳的破损率提高,适宜镁水平为0.04%或稍高。预防措施:添加1,25-二羟基维生素D3多糖体1.5ppm,可增加蛋壳厚度,减少破蛋,还可以提高育成率、产蛋率和受精率。防止15日龄前感染IB。产蛋前给予较高的磷,5周后降到饲养标准,防止因鸡疲劳综合症产生薄壳蛋。使用有机微量元素(含硒、锰、锌)替代部分无机微量元素。做好防疫卫生工作,不喂霉变饲料。
2、环境和饲养管理因素
高温高湿使蛋壳强度变小。预防措施:降低相对湿度,防暑降温的同时,喂碳酸氢纳和颗粒钙,适当提高日粮蛋白质量,确保充足饮水,已遭受热应激时,在每千克饲料中补充100mg-200mg维生素C缓解热应激。
光照过强或不足均会影响蛋壳质量。避免在产蛋期免疫。免疫前后给予抗生素和多维。
许多管理因素直接影响蛋壳质量。如工作人员的责任心、集蛋次数、运输过程中的震动等。鸡笼结构、鸡笼排列方式、集蛋系统和盛蛋容器都对破蛋率有影响。笼底坡度过陡,蛋滚动太快,容易碰破,坡度过缓会延缓蛋的滚动,往往被鸡踩破,适宜坡度为7-8度。鸡笼笼底铁丝直径为2mm时破蛋率最小,铁丝越粗破蛋率越高。通风不良,粪便因分解而使氨气浓度增高,鸡加快呼吸,失去较多碳酸根,使碳酸钙不足而产薄、软壳蛋。
3、产蛋龄期
40周龄后的产蛋鸡群对钙吸收能力降低,蛋形变大,蛋壳变薄。
预防措施:随着产蛋期的增加,逐渐降低蛋白质水平,提高钙水平。产蛋后期,适当提高饲料中钙磷及维生素A、维生素D3的含量。及时淘汰老龄母鸡。
4、遗传因素
褐壳蛋品系的薄、软壳蛋相对比白壳蛋品系的少,地方鸡种的蛋破损率比进口鸡低。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765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