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用仔鸡的养殖技术

(1)入雏前的准备

在每批鸡出售后,要立即清除鸡舍内鸡粪、垫料等污物,用水洗净鸡舍及设备,特别是饲养面、墙壁、用具上的残存粪块,然后用两种不同的消毒药物分次喷洒消0,一次喷洒药物待其干燥后再喷洒另一种消毒药,以保证消毒效果.密闭条件较好的鸡舍,最好在进雏前3天左右,把所有用具及备用物品全部密闭在鸡舍内,每立方米用福尔马林28-42毫升,高锰酸钾14-21克加等量水熏蒸消毒,密封一天后打开门窗换气,密叽条件较差的鸡舍可用生石灰哮洒墙壁?消毒后进鸡前1-2天鸡舍升温,达育雏所需要的适宜温度范围.采取地面平养的鸡舍,在熏蒸消毒前要铺好垫料,并整平压实,在保温设备周围设围栏,限制雏鸡的活动范围,围栏的高在40厘米左右二饮水器和喂料器数量要充足,适合雏鸡使用.为了使垫料干燥、喂料器不要太靠近饮水器。

(2)雏鸡的选择和入舍管理

选择早期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抗病力强,增重均衡,屠宰率高,配套繁殖的种鸡后代,并在种鸡、孵化卫生消毒管理好的场家选购。雏鸡出雏后,最好在2钊时内运到饲养场,较长距离运雏时,注意保温与换气密度适当。气温高时每只盒装雏量应减少20%左右。途中尽量避免阳光直射和风直接吹到雏鸡身体。雏鸡运到育雏室后,尽快把雏鸡盒全部搬运到育雏室,均匀地把雏鸡放人育雏栏内,饮水器附近.强雏和弱雏分开饲养。采取地面铺垫料饲养时,育雏最初几天,保持垫料中含25肠左右水分,并在垫料上铺上纸,防止垫料细末及粉尘飞扬,减少雏鸡呼吸道疾病。为了防止雏鸡失水,雏鸡进人育雏室后,最好先给雏鸡饮水2-3小时后再开食,饮水温度应接近室温二水中可加人0.5-1%葡萄糖.开食时,将饲料撒在背景深色的纸或浅盘中,一周后换成小饲槽或料桶。对不会自己吃食的雏鸡,要诱导其采食。

(3)肉仔鸡3周龄前、后的管理

肉仔鸡育雏阶段长得好与差,既影响成活数,也影响生长的速度。因此,肉仔鸡0-3周龄期间必须细心饲养,供给适宜稳定的温度,温度是否合适,主要看雏鸡的动作和状态,温度适宜时,雏鸡活动自如,散布均匀,吃饱后则伸腿展翅,平躺卧地。5-7天后要逐渐扩大围栏。10天左右撤除围栏,但要避免雏鸡在屋角拥挤打堆死亡。14日龄左右,饲养幼雏的喂料、饮水设备要逐渐换成中雏设备。幼雏在保温的同时要注意通风;垫料要随时保持清洁、干燥,饮水器每天要清洗并装满水,每天喂料时间要固定。加料时不超过槽容量的30师,以免浪费。在极端气候条件开放式鸡舍情况下,需在5-7日龄断咏,停止人工给温要根据季节和气温逐步进行,经6-7天过渡后完全离温,不能忽冷忽热。鸡舍周围环境要安静,严禁噪声,尤其要防止突然发出的强噪音,以免鸡群受惊挤堆致死。雏鸡消化能力较弱,胃肠容积小,饲料颗粒要适中,并喂给全价的配合饲料。在出售肉仔鸡时,捉鸡最好安排在清早,要轻抓轻放避免压、抓、撞,否则容易引起损伤和死亡,造成经济损失。笼子、用具等回来后须经消毒处理后才能进鸡场,以免带进病原体。

相关推荐

肉用种公鸡养殖技术


一、肉用种公鸡的发育特点

1.体重增长。在4周龄时体重应达到标准或超出标准100~150克,光照时间必须调整到能使饲料采食完全。6周龄时体重应达到1000克以上,甚至达到1200克。在7~15周龄有条件的可以小心尝试把体重拉回到标准,使体重平稳增长,有可能在13~15周龄使体重逐渐拉回到标准或比标准高50~100克。在16~26周,无论此时体重大小必须保持周增重达标,因为此时睾丸开始迅速增长。

2.骨架发育与胫骨长度。适当的骨架大小与胫骨长度对种公鸡的交配非常重要,同时也会影响种公鸡产蛋期的体况。大约85%的骨骼在前八周完成发育,95%的骨骼在前十二周完成发育,不要错过种公鸡骨架发育的最好阶段,因为胫骨越长受精率越高。

3.睾丸发育。种公鸡睾丸大小和重量与精子、精液的数量和质量有直接联系,公鸡睾丸的发育与育成期体重增长与饲养管理有很大的关系,产蛋期公鸡睾丸大小与功能的保持和体重控制及其体况有关,公鸡睾丸发育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①在2~15周龄,睾丸重量的增加有限,但是精原细胞数量的增加非常快,精原细胞不但提供将来精子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而且其数量多少对睾丸产生精子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在11~12周龄,睾丸开始发育后突然增大,而后停止发育,这期间尽可能避免妨碍种公鸡生长发育的各种应激发生,否则会影响睾丸的发育。②15周龄以后种公鸡睾丸重量的增加开始加快,睾丸重量在加光刺激3周后增加更加明显,重的可达到22克,这期间体重增长不足/、体重下降或者将超重的种公鸡体重拉回标准,对睾丸的发育影响非常大。③在25~35周龄,睾丸重量和精液数量最高。35周龄成熟良好的种公鸡,睾丸重量大约在45克,输精管发育良好,并且睾丸上有良好的血管分布和健康的色泽。此期容易失重,应注意观察和触摸鸡只,保持适当的增重和避免各种应激。④在35周龄以后,睾丸开始自然萎缩,血管分布明显减少,睾丸颜色苍白,输精管颜色和大小变差。精液数量与质量也逐步下降,受精率也随之逐步下降。保持公鸡良好的体重、增重和体况能延缓高峰后受精率的下降速度。

二、管理措施

1.进鸡前准备。公母分开饲养,种公鸡栏放在鸡舍前面,有条件的最好把公鸡单独放在1栋鸡舍内饲养。种公鸡应小栏饲养,每栏鸡数在500只以下,且最好手工准确加料。使用产蛋期相同的料线,料线高度要合适,18周龄后每只种公鸡料位为20厘米。种公鸡最好地面平养,但密度不超过3.5只/米2。

2.早期管理。首先要使用高质量的颗粒破碎料,粗蛋白含量达21%;其次最迟在15日龄开始每日限饲,拉长骨骼生长时间,使胫骨充分生长,尤其是平养时。如果不及时限饲,种公鸡会不长毛和骨骼,只长肉。此外,要控制体重使之达标或稍超标,确保各阶段周增重达标,生长曲线平滑。

3.及时分群。优良种公鸡的均匀度应在90%以上,分群时应达到性成熟,对断喙不好、体重太轻、骨架小且过肥、瞎眼、趾有问题以及体形不好的种公鸡,应淘汰。一般在22日龄前分群,这时限饲强度不大,鸡群均匀度好,以后如果没有料位不当、喂料不匀、串栏等问题,就不用再分群了。

4.断喙要整齐。断喙一般垂直切掉上喙的1/3,上下喙必须齐,否则会影响交配和浪费饲料。断喙时要选熟练工人操作,并设专人检查断喙情况。

5.密度适宜。密度与饲喂面积会直接影响公鸡质量、均匀度和受精率。密度过大会造成饲喂面积不足,受精率低下。育成期密度一般为3~3.5只/米2,料位在5周龄、6~10周龄、11~15周龄、16~64周龄分别为5厘米、10厘米、15厘米、18厘米。种公鸡发育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密度过大造成垫料潮湿、均匀度低下、睾丸发育不好等。

6.公母混群。①混群前种公鸡选择。体重在平均体重范围(150克)内,淘汰过大、过小公鸡;胸肌饱满,胫骨长度达标,脚和趾平直,冠、脸与肉髯红色,背直,喙整齐,眼睛明亮等。不要把未成熟公鸡混群,因未发育公鸡受早熟母鸡压制,会造成终生发育不良。混群时应逐只挑选。②混群时间。加光后一周混群,一般在23~24周龄(等母鸡性成熟再混群)。均匀度不好可分次混群,23周先混5%,24周再混2%,25周将剩余的公鸡混入。③混群后,每周称重2次,根据体重及时调整料量(100~160克/只天不等)。不应只看手册,结合触摸胸肌来定料量,一旦摸到胸肌发软就应加料。④公母比例控制。刚混群时种公鸡占8.5%左右就够了,不好的公鸡应及时淘汰,到最后种公鸡比例6.5%就足够了。

7.产蛋期的管理。①公鸡喂料系统应具有简单、喂料量准确、分布均匀、高度适宜、不伤害鸡冠、能做到公母分饲等优点。②架板高度要合适。若架板高度超过45厘米,45周龄后必须有爬梯;若架板高度超过60厘米,则需全期设置爬梯,否则种公鸡上去后,就不想下地面交配了,会严重影响受精率。反之架板过低,产蛋箱高度不够,鸡只在下面扎堆,垫料容易霉变,并影响工人捡蛋。③注重种公鸡的日常检查。一是检查公母鸡是否互相偷吃饲料。良好的喂料系统是防止偷料的关键,经常检查防栖栅,防止公母鸡互相偷吃饲料。每周还应检查公鸡鼻签是否正常,发现没有的应及时补穿鼻签。二是称重时检查种公鸡丰满度。种公鸡丰满度评分:每周选15只公鸡,分5个等级,1级=太瘦,衰弱;2级=瘦但健康工作;3级=完美的,部分龙骨露出;4级=轻微过肥;5级=圆胸过肥。根据种公鸡丰满度,及时加减料。三是避免种公鸡失重。种公鸡失重的影响:当刚开始失重时,精子质量与数量受到影响;当轻微失重时,精子质量降低;如果在5周内失重100克以上,精子质量、数量均降低;如果5周内失重大于500克,精子生产停止甚至有时是不可逆的。30周龄后最危险的情况就是公鸡失重,如发现公鸡失重后可每天每只加料4~5克,超重后可减4~5克料。正常情况料量为130~135克,如母鸡偷吃公鸡料,料量最多可达160克。四是观察公鸡脸色。混群后每周观察公鸡脸部变化,如发现脸色变白,证明营养摄取不足,性激素分泌开始下降。同时检查胸肌变化,如肌肉变软或消瘦证明营养摄取不足。五是检查肛门颜色和胫骨血斑。受精率高的公鸡肛门宽大、开阔、红润,胫骨布满血斑。④及时淘汰种公鸡。将活力减退、藏在料线下、胸肌丰满度差、性未成熟、超重、肛门周围颜色淡、脸色苍白、腿趾不好、过度交配等不良的种公鸡及时淘汰掉。

8.种公鸡替换。种公鸡替换的优点有:增强新老公鸡交配活力、增加精子质量、提高受精率。一般建议鸡舍之间进行种公鸡调换。如果鸡舍之间调换25%~30%种公鸡,可以在4~8周内提高受精率4%~5%。鸡舍之间调换种公鸡,还可以减少由于外来公鸡进入造成的疾病问题。在受精率下降之前(40周龄)、种公鸡在鸡舍分布均匀、公母鸡混合均匀、种公鸡体况良好的情况下,内部调换公鸡效果更佳。

(作者联系地址:河北飞龙家禽育种有限公司邮编:050091)

肉用种羊的饲养管理技术技术


摘要:随着杂交育种技术的不断提高,肉用种羊的品种较为优良,生长速度较高。生产上常选用外地优良品种来改良本地品种。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技术可以使肉用种羊的品种优势得以充分的发挥,并且可以保证其良好的生长发育,现介绍肉用种羊的饲养技术要点。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6)10-0034-01

目前肉羊养殖生产中,肉用种羊的品质均较为优良,并且生长速度快。生产上主要采取从外地引种、胚胎移植等方法来改良地方品种的肉羊,以增加肉羊养殖的经济效益。因从外地引种的成本较高,这就对肉用种羊的饲养管理技术要求较高,如果饲养管理不到位,会导致引种失败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合理的饲养管理是保证肉用种羊生长良好,使其充分发挥品种优势的关键所在,同时也可降低养殖风险,提高羊群生产力,增加饲养效益。

1合理的设计和建造圈舍

在选址时要注意选择地势较高、向阳、通风和避免良好,四周排水也要求良好的地方建造。设计时要求羊舍采光和通风良好,并且要考虑到冬季防寒以及夏季防暑。羊舍的面积要根据饲养数量以及羊群的结构来确定。对于自繁自养的育肥羊场,要设有公羊舍、母羊舍、妊娠舍、产房、育肥舍,还要有运动场。其中每只公羊要求面积为1.5m2,母羊要求1m2,怀孕及哺乳母羊要求1.8m2,育肥羊0.6m2,运动场要求为羊舍面积的2倍以上。羊舍最好采用吊楼式,要求三面是墙,一面是栅栏,羊床要离地面0.8~1.5m,楼板用木条铺设,并且要求间隙不可太大,一般为1.5cm。地面要有一定的坡度,以便排粪尿及水,以减少舍内有害气体的含量,并利于排水防潮。在羊舍外修建贮粪池,以集中堆放、发酵粪便,减少环境污染。

2.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

采用适宜的饲养方式。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附近的牧草资源以及本场的实际饲养情况来选择适宜的饲养方式,做好分期饲养工作。在春季和冬季气温较低,并且牧草匮乏,供给量严重不足,这段时期不宜放牧饲养,所以此阶段要采取舍饲方式来饲养,以给种羊提供充足的营养。每天早晚投喂草料,但是也要在天气晴好时进行适量的放牧,主要目的是增加种羊的运动量,以增强体质,保持较好的繁殖力;在牧草转青的季节可选择舍饲加放牧的饲养方式,在上午和下午放牧,中午和晚上休息,收牧后要注意补饲,以使其摄入全面且充足的营养。在牧草丰富且气候较好的季节可选择完全放牧的方式饲养,减少补饲量,以降低生产成本。但是即使这样也应在晚上休息时根据肉羊的不同阶段进行适量的补饲。

合理分群。不同生理阶段的种羊要分群饲养,按照生产要求可将种羊群分为公羊群、空怀母羊群、妊娠母羊群、哺乳母羊群以及后备母羊群,为了便于管理,根据不同生理阶段的种羊的营养要求提供适宜的饲料,还可避免在养殖生产中出现偷配、打斗的现象,可有效的保持群体的秩序。

科学合理的提供饲料。饲喂肉种羊的饲料要求营养全面且种类丰富,主要为草料和精饲料,同时配合饲喂青贮料,青贮料主要由玉米等农作物秸秆或牧草加工而成,干草则是干稻草或者干牧草,精饲料可以使用种羊专用预混料,或者可以自已加工配制。根据肉用种羊所处的不同生理阶段科学合理的提供饲料,一般空怀母羊、后备母羊和妊娠前期的母羊可以用相同的饲料配方,哺乳母羊和妊娠母羊使用相同的饲料配方。精饲料的供给量要根据肉用种羊的体重来投放。草料的饲喂量则按照公羊每天12kg,空怀母羊10kg,后备母羊8kg。在饲喂青贮料时要注意公羊不可以超过1.5kg,空怀母羊和带羔母羊、后备母羊则不超过1kg。要特别注意饲喂种羊的饲料品质,不可饲喂发生霉变或者质量较差的饲料,否则会影响种羊的繁殖性能。对养殖生产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在保证饲料供给量的同时,要注意保证肉用种羊能够喝到充足的饮水。

3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

种好防疫工作。种羊的防疫工作非常重要,在引种时要严格把好防疫关,确认肉用种羊健康无病后,再接种疫苗才可采购运回羊场,回场后也要隔离饲养3周,无疫情发生后才可混群饲养。定期进行抗体的监测工作,对达不到要求的个体进行补免,以确保所接种的疫苗起到应有的免疫作用。

定期消毒。消毒是预防疾病发生的最基本措施,也是最有效的措施,因此,肉羊养殖场应高度的重视消毒工作,要经常的将圈舍彻底的清扫,以保持圈舍内的清洁卫生,保持良好的通风,并在彻底的清扫后进行全面的消毒,包括圈舍以及饲喂工具的消毒。一般消毒的频率为在冬季为一个月一次,春季半个月一次,夏季一周一次,在每年的春、秋两季各进行彻底消毒一次。要选择适宜的消毒药剂,并且不可同时使用两种或多种消毒药剂。在舍门中以及场区的门口要设有消毒池和消毒盆,并且要及时的更换消毒药,进出场的工作人员和车辆要严格的消毒。

定期驱虫。当羊患体内外寄生虫时会对羊的健康造成威胁,还会影响羊的生产性能,因此要定期的进行驱虫工作,一般在春秋两季要对全群的羊进行药浴,选择天气较为晴朗无风时进行,药液要现配现用,温度保持在20~35℃。注意处于妊娠期的母羊不可进行药浴,否则会发生流产。

肉用种公羊保健技术 肉用种公羊的饲养管理要点


种公羊精液量和品质决定了与配母羊的数量和受胎率。公羊的保健饲养在羊饲养环节中就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直接关系到羊的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研究肉羊集约化生产条件下种公羊疫病发生规律,从而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和疾病诊疗方案,提高种羊的利用率是公羊保健技术的总目标。下面就来具体了解一下:肉用种公羊保健技术肉用种公羊的饲养管理要点。

1、环境控制

羊场内,各品种种公羊需分开饲养,自然交配需严格控制,其他羊群与种公羊圈舍分开。舍外运动场空间最好宽阔一些,满足种公羊运动奔跑的物种属性。水源也要充足,满足日常需求量的同时,种公羊运动量比较大导致需水量也相对比较大。种公羊运动场周围安装围墙或铁栅栏防止外来人员和其他动物侵入。采精室、检疫室、精液处理室需分开,除技术人员和饲养员外其他人员严禁入内,避免污染。圈舍地面垫草要勤换、干燥,舍内要适度通风和光照。定期喷雾消毒墙壁和地面,一般3个月消毒1次。

2、营养保健

种公羊采精时,养分要被大量消耗,全价精饲料和优质粗饲料要适时定量饲喂,维生素E、维生素B2制剂要足量添加到精饲料中。对采精频率高的种公羊,每天多饲喂1.5~3.0kg的混合精料,将鸡蛋、鱼粉、肉骨粉等动物性蛋白饲料添加到日粮中,以保证精液品质。发霉饲料、冰冻青贮料,未脱毒处理的棉籽壳、棉籽饼或菜籽饼等含毒素饲料严禁饲喂。

3、正确采精

第一次采精在1.5岁左右,先进行“观摩”训练,即观察其他种公羊配种。或者把发情母羊的分泌物涂抹在种公羊鼻尖上,刺激其性欲,训练成功才能正式采精。种公羊一岁半内每天采精1~2次便可,二岁半以上的每天可采精3~4次。采精前不要喂的太饱,每天至少饲喂3次精料,每天运动要达到6h。采精前外阴部先用温水擦干净,然后用O.1%新洁尔灭消毒。采精时。假阴道的温度应保持在39~41℃。采精过程中环境和所有物品必须消毒。

4、健康检查

种公羊每年进行2次健康检查,分别在春秋凉爽的季节。检查项目包括心脏、肺部、胃肠、泌尿及运动能力和皮肤健康情况,血常规生理生化指标也要进行检查。每年还要进行4次生殖器官检查,包括阴囊、睾丸、附睾以及包皮内外触诊。精液检查包括白细胞数、精子活力、精子密度的显微检查,布鲁氏茵、放线菌等细菌学培养检查,还要做血清学试验。

5、安全检疫

种羊场内所有新引进种公羊、出场种公羊(包括试情公羊、后备种公羊)在引进半个月内及出场前1周、配种前(9~10月)对血清样品进行布鲁氏菌(S型)及绵羊布鲁氏菌(R型)抗体进行血清学检疫。其他种公羊4~5月份进行1次上述检疫。对引进种公羊在引进后1周内进行蓝舌病、绵羊地方性衣原体流产血清学检疫。

6、定期驱虫

羊群每年必须进行2次驱虫(4、10月份)。每年1~2次羊鼻蝇驱虫(6、9月份)。驱虫前后应注意气候变化,掌握投药方法、剂量、浓度。做好投药后的羊群观察、粪便检查、收集与处理,并贮备阿托品、解磷定、硫酸钠、葡萄糖、维生素C注射液、地塞米松等必要的急救药物。

7、免疫接种

6月龄以上每年在4~5月份注射1次炭疽菌苗。7~8月份注射1次羊厌氧三联四防苗。确定有传染性脓疱及羊痘流行的羊群应在3~4月对当年羔羊全部注射羊口疮睾丸细胞弱毒疫苗及羊痘鹌鹑化弱毒苗。对国家法定检疫的羊传染病,均不得使用疫苗接种。

8、定时修蹄

由于舍饲,羊蹄如不及时修整,会长得太长而变形,蹄壳易成畸形,影响行走,甚至造成四肢疾患。尤其种公羊行走不便导致运动不足,引起精液品质下降,或因蹄形异常影响爬跨和配种。蹄形不正的羊应多次进行修剪。一般每季修蹄1次,修蹄应在蹄质变软时进行。修蹄时先把过长的蹄尖剪掉,然后用修蹄弯刀将蹄底边缘修整到底一样平齐,再修到蹄底可见淡红色血管为止,不可修剪过度,防止出血和行走不便。整形后的羊蹄,要求蹄底平正,形状方圆。对变形蹄多次剪修,逐步娇正蹄形,决不能一次修剪过度,造成损伤。

9、合理药浴

每年2次药浴(6、9月),选择晴朗的天气,对羊只进行药浴,以防止疥癣的发生。另外一次是预防性药浴,在夏末秋初进行。选晴朗无风之日进行,可用药浴槽、木桶或者药浴池。药浴药剂可选用纯敌百虫粉1kg加水200L,配制成0.5%的药浴液。还可以用石硫合剂、30%烯虫磷乳油、杀虫脒、50%辛硫磷乳油等。

1.肉用种公羊的饲养管理要点:
种公羊在提高母羊群的生产能力以及羊场综合经济效益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和重视种公羊的饲养管理工作。种公羊要求体质结实、保持中上等膘情、性欲旺盛、精液品质好。种公羊管理上采用单独组群饲养的办法,避免公母羊混群,并且要保证充足的运动量。种公羊的饲养管理分为配种期和非配种期两个不同的时期。
(1)配种期种公羊的饲养管理
1)种公羊的饲养密度要合理,应合理组群,每群20~30只,每只羊占地面积3~4平方米,防止顶伤。
2)种公羊使用要合理,根据配种实际情况合理配种,勿造成过度使用或浪费。
3)种公羊管理者要精心,有一定的经验,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有关人员报告,以便及时处理。4)配种期运动时一定不要让种公羊与母羊混在一起,随意交配,否则易造成采精困难。
5)一定做好修蹄,保证种公羊蹄坚实,以便配种。
6)一定要保证充足干净的饮水,饲料切勿发霉变质。
7)钙磷比例要合理,以防产生尿路结石。
饲养要点:
1)“过肥过瘦都不好,肥瘦全在料上找。”
2)包括公羊的性成熟,精液的产生和交配。
3)为使公羊有较高的繁殖力,必须供给足量的蛋白质,以及各类维生素和钙、磷等矿物质。
4)种公羊一次射精量0.2-4ml,每毫升所需养分,约相当于可消化粗蛋白质50克,因此每天必须增补精料和蛋白质。实践证明,只有保证蛋白质的充分供应,才能使种公羊性欲旺盛,精子密度大,母羊受胎率高。
(2)非配种期种公羊的饲养
种公羊在非配种季节的饲养管理仍然不能忽视。非配种季节要保证种公羊热能、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的充分供给以及足够的运动量。
1)配种前的1-1.5个月为配种预备期。
2)在配种预备期应适当增加精料,接配种期喂给量的60%-70%补给,并逐渐增加至配种期的喂给量。
3)为进一步提高公羊的射精量和精液品质,可在饲料中添加二氢吡啶,日粮为100ppm,一次喂给,直至配种结束。
4)日粮大致为:精料0.7-0.8kg,鲜干草1.4-1.6kg,胡萝卜0.8kg,食盐10-15g,骨粉5g。
5)在配种前3周开始排精,第1周每隔两日1次,第2周每隔1日1次、第3周每日1次。每日运动6-8小时,采精前做驱赶运动30-40分钟。
2.妊娠期母羊的饲养管理要点

母羊在妊娠阶段,除满足自身营养需要外,还必须为胎儿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
1.妊娠前期(前3个月)此时是胎儿生长发育最强烈的时期,胎儿各器官、组织的分化和形成大多在这一时期内完成,但胎儿的增重较小。在这一阶段,对日粮的营养水平要求不高,但必须提供一定数量的优质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在放牧条件较差的地区,母羊要补喂一定量的混合精料或干草。
2.妊娠后期(后2个月)到妊娠后期,胎儿和母羊自身的增重加快,母羊增重的60%和胎儿贮积纯蛋白质的80%都在这一时期内完成。胎儿逐渐生长,母羊腹腔容积减小,采食量受限,草料容积过大或水分含量过高,均不能满足母羊对干物质的需要,应给母羊补饲一定的混合精料或优质青干草。妊娠后期母羊的热能代谢比空怀期高15%-20%,对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要明显增加,50kg的成年母羊,日需可消化蛋白质90-120g、钙8.8g、磷4g,钙磷比例为2-2.5:1
1)掌握好饲料的比例:日粮大致为精饲料0.6kg、草料2kg、青贮1kg、胡萝卜0.5kg、食盐l0g、碳酸氢钠5g。因为胎儿的90%的出生重是在妊娠后期(后60天)长成的,母羊腹腔的容积有限,应该提高精料的比例。以降低饲料的体积。产前8周精饲料含量应该提高到20%。产前1周适当减少,以免造成胎儿过大引起难产。
2)做好保胎工作:产前1个月把母羊分群出来,防疫上要坚持“四不注”。严禁饲喂发霉变质、冰冻的饲料,饲槽内吃剩的饲料要及时清理,防止腐败后母羊误食。饮水温度要在l0℃以上,避免拥挤、鞭打、惊吓等应激反应,要加强运动。产前1周左右要对产房彻底消毒,垫好褥草,冬季产房的温度要在5℃以上。
妊娠前期胎儿绝对生长速度较慢,所增加的体重只占羔羊出生重的10%。所以这个时期母羊所需的营养少,但要避免吃霉烂变质的饲料,不要让羊猛跑,不饮冰茬水,以防早期隐性流产。
妊娠后期是妊娠的最后两个月,此期胎儿生长迅速,90%的初生重在此期完成。此期的营养水平至关重要,它关系到胎儿发育,羔羊初生重,母羊产后泌乳力,羔羊出生后生长发育速度及母羊下一繁殖周期。因此在该期热代谢水平比空怀高17~25%,蛋白质的需要量也增加。妊娠后期母羊每日可沉积20克蛋白质,加上维持所需,每天必须由饲料中供给可消化粗蛋白质40克。整个妊娠期蛋白质的蓄积量为1.8~2.3千克,其中80%是在妊娠后期蓄积的。妊娠后期每日沉积钙、磷量为3.8克和1.5克。因此妊娠后期的饲养标准应比前期每天增加饲料单位30~40%,增加可消化蛋白质40~60%,增加钙、磷1~2倍。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期母羊如果养得过肥,也易出现食欲不振,反而使胎儿营养不良。
3.奶山羊产后多久配种?什么时间干奶?描述一个完整的泌乳周期
1)产后40~60天配种最佳。但奶山羊以产奶为目的,一般产崽安排在1~3月份!配种安排在8~10月份较为有利
2)正常情况下,干奶一般从怀孕第90d开始,即干奶60d左右。干奶天数究竟多少天合适,要根据母羊的营养状况、产奶量的高低、体质的强弱、年龄大小来决定,一般在45-75d山羊泌乳到一定时期必须要进行干奶,一般多为产前2个月左右。干奶可使母羊乳腺组织得到恢复,保证胎儿发育,为下一轮泌乳贮备营养。
3)泌乳周期:
①泌乳初期:在母羊产后20天内称为泌乳初期。
②泌乳高峰期:从产羔后第20天到120天期间为泌乳高峰期
③泌乳稳定期:从母羊产羔的120-210天为泌乳稳定期,此期泌乳量逐渐下降。
④泌乳后期:产后210天至干奶前时期为泌乳后期。
⑤干奶期:一般为母羊泌乳10个月左右进入干奶期(2个月左右)由于母羊经过了3个月泌乳营养消耗很大,为了使母羊体力恢复和补充,应停止泌乳。

肉用种公鸡的发育特点 优秀肉用种公鸡的培育


在配种季节,肉种鸡中的公母比例通常在大约15%。正是由于所需的公鸡数量较少,很多养殖者没有重视公鸡的饲养管理,导致其均匀度较差,死淘率较高,体重没有控制在理想范围内,最终造成受精率较低。所以也要加强种公鸡的管理。下面就具体来了解一下:肉用种公鸡的发育特点优秀肉用种公鸡的培育。

1、发育特点

种公鸡的体重增长要求在4周龄时达到标准以上的水平,6周龄时的体重应达到1kg以上,在16~26周龄时睾丸开始迅速的增长,此时应保持周体重增长达到标准。种公鸡骨架大小以有胫骨的长度对其配种能力影响很大,胫骨越长,受精率越高,同时也会影响到种产蛋期的体况,通常种公鸡85%的骨骼是在前八周发育完成后,95%的骨骼则是在前十二周完成,因此要掌握这一生长发育的规律,以免错过种公鸡骨骼发育的最佳时期。种公鸡的睾丸大小和重量关系到精液的品质,而睾丸的发育与育成期的体重以及饲养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种公鸡睾丸的发育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15周龄.此阶段虽然睾丸的重量增加有限,但是精原细胞的增殖非常快,为精子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增加生精能力。通常种公鸡的睾丸在11~12周龄时开始发育后会突然的增大,然后停止发育,这期间要尽量避免种公鸡发生应激反应,以免影响到睾丸的发育;第二阶段为15~25周龄,这一阶段睾丸的重量快速增加,如果体重不适宜,如体重增长不足、体重下降或者体重超标后又恢复标准均会影响到睾丸的发育;第三阶段为25~35周龄,这一阶段种公鸡的睾丸重量和精子的数量最高,一般发育成熟的种公鸡的睾丸重约为45g,输精管发育良好,但是这一阶段种公鸡易失重,因此在养殖时要注意观察种公鸡的体重情况,以保持适当的增重,同时避免发生应激反应;第四阶段为35周龄以后,此时睾丸开始萎缩,血管分布开始减少,颜色变得苍白,精液的数量和质量也开始下降,受精率降低,如果此时加强管理、保持种公鸡良好的体况可适当延续受精率的下降速度。

2、饲养管理

对种公鸡的养殖宜进行分阶段的饲养管理,分阶段的对种公鸡进行饲养管理是肉用种公鸡成功养殖的关键,而种公鸡的成功养殖对实现肉鸡养殖较高的经济效益十分有利。对种公鸡的饲养管理可分三个阶段进行,分别为育雏阶段、育成阶段以及产蛋阶段,现对这三个阶段进行简单的介绍。

育雏阶段。在种公鸡育雏的最初三天是最为关键的时期,关系到种公鸡今后的抗病能力、各组织器官的发育情况、骨架的发育情况以及全身羽毛的生长情况。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骨架的发育情况关系到整个产蛋期配种成功率。种公鸡的体重对于睾丸的发育影响很大,要确保其7、14、21、28日龄的体重达到标准,这对于提高鸡群的均匀度也很有帮助,另外,为了提高种公鸡的体重需加强饲喂管理,要求在同一时间使用准确的用料量,并做好日常的观察工作,保证鸡群均匀生长。另外,要注意在对种公鸡进行断喙时要在1周龄内进行,并要小心处理,如果断喙不当易导致鸡群的均匀度较差。在育雏阶段要保证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以促进胫骨的发育。在22日龄前要对种公鸡进行分群,分群的过程中要将体况不佳、断喙不良的个体淘汰。

育成阶段。一般在种公鸡5周龄时选择后备鸡留为种用,在第一次选种时要重点考虑种公鸡的体重,在选种前养殖可不必限饲,并在选种的过程中淘汰有缺陷、体况较差的鸡。在育成期保持鸡群的均匀度同样的重要,此时需要更换饲料为育成阶段饲料。在育成阶段要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一般为3~3.5只/Ⅱi2,如果饲养密度过大会导致鸡舍的环境卫生较差,空气质量不佳,垫料潮湿,鸡群的均匀度较差,睾丸的发育不良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控制好育成期种公鸡的体重和骨架的发育,在育成阶段体重要达到标准,并且骨架要保证已发育完全达85%,只有这样才可保证在产蛋期的配种成功率。另外,育成阶段也是种公鸡睾丸发育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要保证每周持续的增重,如果这一阶段体重下降会影响睾丸的发育。

产蛋阶段。种公鸡在转入产蛋舍与母鸡进行混养前要对公鸡进行严格的筛选,所选择的种公鸡的均匀度要好,体况符合标准,精神状态良好,胫骨长度良好,无畸形,断喙没有损伤。种公鸡的发育情况,包括体成熟与性成熟的发育要与母鸡尽可能的接近。在混群时要尽可能在母鸡转入前的24h将种公鸡转入母鸡舍,这对公鸡觅食和饮水以保持良好的周增重。在产蛋期要注意控制好种公鸡的体重,以保证其在交配时有良好的生理条件。因此在饲喂时要均匀的供料,提高适宜的营养。另外,还要加强产蛋期种公鸡日常的检查工作,防止发生公母鸡互相偷吃饲料等情况发生,还要定期对种公鸡进行称重,并检查丰满度,防止种公鸡失重影响精液的品质。种公鸡一般在28~30周龄时的受精率达到峰值,在35周龄以后则睾丸开始萎缩,精子的活力下降,精液的品质变差,受精率降低,此时可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来缓解种公鸡受精率的下降,对于一些配种能力差、受精率低的种公鸡则要及时的淘汰。

优秀肉用种公鸡的培育

影响种公鸡受精率的重要方面包括睾丸发育、体重、骨架大小、体况。这几个性状在种鸡不同周龄阶段有不同的生长强度和发育特点,种公鸡饲养过程中要遵循其生长发育规律,培育睾丸发育良好、体重达标、骨架大小和体况(胸肌)丰满度适宜的种公鸡,为获得理想的受精率提供有力保障。

1、关注睾丸的生长发育
睾丸大小和重量与精子、精液的数量和质量有直接关系。15周龄之前睾丸的增生不大,从5mg增至80mg,但精原细胞的数量增加非常快。精原细胞不但提供精子生长发育所需营养,而且其数量多少与睾丸产生精子的能力有很大关系。此阶段任何不良的刺激都会影响该细胞的生长,且12周龄之前发生的损害是不可逆的。15周龄之后睾丸重量增加开始加快,在加光刺激3周龄后增加更明显,重量可达12—22g左右,28~35周是睾丸重量和精液数量最高时间,35周龄成熟良好的公鸡睾丸重量大约45g,睾丸有良好的血管分布及健康的色泽;输精管发育良好。
18~25周龄正值睾丸高速生长期,应避免受到热应激,因为这会对公鸡的受精能力造成极大的影响。35~40周龄以后,睾丸开始自然萎缩,精液数量和质量也逐步下降,但是下降的快慢和管理的好坏有很大关系,高峰以后保持公鸡良好的体重、增重和体况,能最大限度地减缓受精率的下降速度。
综上所述,良好的睾丸生长发育和受精率应从公鸡早期管理开始并贯穿于整个生长过程。

2、执行正确的饲养管理
公鸡在孵化场时经受翻肛鉴别、免疫注射、剪冠、断趾等处理,再加上长途运输,到达鸡舍时显得比母鸡弱。因此公鸡最好能单独饲养,安排责任心强、有经验的工人负责,便于得到特殊的照顾。根据公鸡状况相应的调整温度,一般第一天需要比母鸡高1℃,湿度可以控制相对稍低,有利于伤口愈合;同时便于对公鸡执行不同的光照程序和饲喂方案,促进早期体重快速生长。如果和母鸡同舍饲养,要求把公鸡放在条件最好且便于管理的位置。
3、确保合理的体重增长曲线
3.1育雏阶段
育雏期的良好管理非常重要,此阶段公鸡的发育重点包括:羽毛、骨骼、心血管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等。获得合理的骨架将为公鸡顺利进入育成期打下基础。1周龄末公鸡体重应达到160g或更高、4周龄体重达标,表明公鸡早期发育充分。如果4周龄末体重达标,均匀度将会比较理想,以后分群选鸡的压力较小;早期饲喂不足,以致早期体重特别是第1、2周龄体重不达标,导致4周龄末体重不达标,从而造成早期骨架发育差、胫骨短,影响交配;如果4周龄末体重过大,限饲阶段营养要求往往得不到满足,容易造成睾丸大小异常和脊柱畸形(弓背),影响公鸡的交配力。建议2周龄前饲喂颗粒破碎料,培养早期食欲,增强肌胃的发育。3-6周龄饲喂颗粒料,并根据体重增长情况及时定量饲喂和过渡育成料。此时要注意调整饲喂量,确保公鸡的营养水平尤其是能量和蛋白摄入,从而使周增重达标。种公鸡在5~6周龄的周增重达标,有助于确保在最初限饲阶段有充足的饲料量,防止公鸡采食垫料和激发球虫病的暴发。
3.2育成阶段
7~15周龄保持体重平稳增长,必须使13~15周龄体重达到标准或比标准高50~100g。如果15周龄时体重偏离标准5%以上,应重新绘制平行于标准
曲线的新体重曲线,保证周增重达标、体重增长曲线平滑。期间体重增长不足,体重下降,或者将超重的公鸡体重拉回标准,对睾丸的发育影响非常大,尤其在光照刺激开始后的前4周出现这种现象,影响会更大。
3.3产蛋阶段
重视产蛋期体重,保证公鸡体重按标准增长。公母鸡混群后,严格分饲很重要。由于设备上的漏洞和管理上的疏忽,公母鸡会借此偷食对方饲料,难以掌握公母鸡的实际采食量,体重会偏离标准,出现过肥或过瘦现象。
超重公鸡精液减少,有活力的精子减少;公鸡太胖会使母鸡背部受伤,母鸡不胜重负,也会拒绝交配;过分超重的公鸡(5.5kg),交配活动完成也相对困难。

肉用种公牛的选择 肉用种公牛的饲养及管理方法


随着人工采精以及精液冷冻技术的逐步推广应用,肉用种公牛养殖数量有所减少。但是,对肉用种公牛的培育要求却是越来越高,为提高肉用种公牛的培育质量,保证优质精液供给,促进肉用牛品种改良的顺利进行,必须对肉用种公牛进行科学的培育。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肉用种公牛的选择肉用种公牛的饲养及管理方法。

1、肉用种公牛的选择

种公牛的质量对牛群的发展以及品种改良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目前人工授精技术与冷冻精液日益普及的形势下,肉用种公牛的质量培育更为重要,在培育前要做好肉用种公牛的选择工作。肉用种公牛的肉用性能和繁殖性能是两个极为重要的经济指标,因此在选择时最好选择其父母代繁殖性能和产肉性能均好的后代,留为种用的公牛要求其体质外貌以及生产性能都要符合该品种的种用标准,并经过后裔测定合格后才可作为种公牛使用。所选择的种公牛要求健康无病、体质健壮,对环境的适应力以及抗病能力强。并且为了获得更多、更优质的精液要选择性欲强、精液质量佳的公牛。另外还要注意公牛的体况,要求体况良好,膘情适宜,不宜过肥,也不宜过瘦。

2、肉用种公牛的饲养

种公牛的繁殖性能、生产性能与饲料有着直接的关系,精液的质量也与饲料的成分密切相关。因此饲喂种公牛的饲料要求必须营养全价、适口性好、易于消化。饲料的种类要多样,并且要合理的搭配,要求青绿饲料、粗饲料和精饲料搭配饲喂,配比合理。因精液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因此建议饲喂种公牛时要多饲喂高蛋白和青干饲料,少喂能量饲料和多汁饲料。饲料中除了一些基础类营养物质外,还要注意其他一些微量营养物质的含量,因种公牛的繁殖性能、精液的品质与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关系密切,尤其是维生素A、维生素E、锌等会影响精子的形成,如果缺乏会导致精子的活力降低、畸形率增加,甚至还会使精子的数量减少,使精液的质量下降,导致种公牛的性欲下降,影响采精配种。因此,要根据实际生产中种公牛的体况、性欲以及精液的质量,合理的提供日粮,满足种公牛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量,从而提高种公牛的性欲以及精液的质量。

处于非配种期和配种期种公牛的饲养方法和营养需求不同,非配种期是种公牛饲养的基础,配种期是饲养关键,任何一个时期都不可忽略。种公牛在非配种期的食欲较好,但是不参与配种,营养的供给主要为了抓膘复壮,为今后的配种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因此要给足草料,防止种公牛掉膘,但是同时也要注意避免饲喂过肥,否则会影响性欲和精液的质量;在配种期,种公牛的食欲下降,但是参与配种,仍需要充足的营养来生产精液,要根据配种期种公牛的采食特点进行诱食,或者提高日粮的营养深度,避免种公牛在配种期掉膘,并生产出优质的精液,以完成采精配种任务。无论是在配种期还是非配种期都要保证种公牛全年都能采食到优质的青草或者青干草,精料的饲喂则要求在非配种期为2~3kg,配种期为4-5kg。除了日粮的营养外,还要保证饲料的品质,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对于一些有毒的饼类饲料可以不喂或者少喂,青贮料虽然可增加食欲和营养,但是饲喂过量会对种公牛精液的品质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饲喂时要注意饲喂量,不可过量,一般每天保证每天饲喂10kg以下即可。

3、肉用种公牛的管理

种公牛要有专人的饲养和管理。以建立良好的人畜感情,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胆大心细,使牛养成愿意接近人的习惯。严禁打骂种公牛,防止发生牛顶人的情况。为了便于牵引和拴系,要使用笼头和鼻环,并定期检查是否牢固,防止牛只逃脱。定期对种公牛进行称重,以使种公牛保持中等膘情,根据称重的结果及时调整饲喂方法或饲料配方.可每3个月称重1次。以防止牛只过肥,否则不但会影响精液的品质和性欲,还不利于配种是爬跨母牛。

种公牛要保证有充足的运动量,这对种公牛的养殖来说非常重要,适当的运动可保持种公强健的体质,使牛身体健康、行动灵活、易于配种,性情温顺,还可保持较为旺盛的性欲,提高精液的质量,对于防止肢蹄病和保持适宜的膘情都十分有益。因此,对于舍饲养殖的饲养场要设置运动场供种公牛运动,每天保证种公牛有2h的运动时间。每天都要刷拭种公牛1-2次,不但可以保持体表的卫生,减少体外寄生虫病,还可促进血液循环,在炎热的夏季用凉水刷拭牛体还可起到降温的作用。刷拭时要注意不可在饲喂时进行,以免灰土、牛毛污染饲料。要重点刷拭种公牛的头部、颈部等易藏污垢的地方,防止污垢沉积而使牛发痒。控制好种公牛的采精频率,一般在18月龄时开始采精,在刚开始时可每隔10-15天采精1次,以后可增加至每隔3-4天采精1次,采精频率还要根据季节的变化合理安排,夏季可每周采精1次,并在早上或者傍晚较为凉爽时进行,冬春季节可每周2~3次。种公牛在3-4岁时精液的质量最佳,要把握好这个时机,5岁以后繁殖机能则开始下降,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提高繁殖性能,延长使用年限,对于繁殖性能不佳的种公牛要及时的淘汰。

肉用种公羊的饲养方法


1、种公羊的选择

在种公羊的选择上要注意根据生产上的需求选择繁殖力高的种公羊,所选择的品种要与母羊与较高的配和力,并且对本场的环境以及饲料资源有着良好的适应性。公羊个体的繁殖力差异很大,繁殖力较高的公羊,其后代一般都具有同样高的繁殖力。良好的种公羊的外貌特征表现为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头宽而短,眼睛大而有神,颈部粗短,前胸发育良好,胸宽而深,后躯较为丰满,腰部强有力,四肢粗壮。

对成年公羊要进行严格的选择,除了要观察体型外貌是否符合要求外,还要看睾丸的生长情况,一般公羊睾丸的大小可以作为多产性的标准,大睾丸后代中母羊的初情期要比小睾丸后代中母羊的初情期要晚,同时,阴囊围大的公羊的交配能力较强。留种时要注意睾丸的情况,凡是出现隐睾、单睾、睾丸过小、畸形、质地坚硬、雄性特征不明显的,都不能留作种用。

选择种公羊时,除了要注意血统及外貌特征外,还要了解其配种能力以及性欲是否旺盛,要经常检查精液的质量,包括pH值、精子的密度、精子的活力等指标。对于长期性欲低下、配种能力不强、射精量少、精子密度小、畸形精子数量多、活力差、配种受胎率低的公羊都不种用。

从自家羊场留种时,在选择幼龄公羊时,要注意看其生长发育的状况,是否来自多胎羊,并要考察其父母代的生产成绩,幼龄公羊最好从第2、3胎中选留,并且要留有足够的数量。当种公羊参与配种时,要对其所产的后代进行生产性能的鉴定,对后代品质较差的公羊要及时淘汰。

在选留幼龄公羊和年青公羊时,可以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抗不育性选择,因为在不良的生活环境下更容易发现繁殖力低的种公羊。可以便于选择出品质好、繁殖力强的种公羊,以提高羊群的遗传素质。

2、种公羊的饲养方法

在配种期要每天给种公羊提供充足的蛋白质,以保证种公羊旺盛的性欲、精子的质量以及配种受胎率。因此,要从配种的前几天就开始补喂精料,饲喂量为配种期的60%~70%,然后逐渐增加到配种期的饲养标准。在配种期,体重为80~90kg的种公羊可以消化约250g以上的粗蛋白质,并且随着采精次数的变化,相应的调整饲喂量。日粮的配比可按照混合精料1.2~1.4kg,青干草2kg,食盐15~20g,骨粉5~10g,胡萝卜0.5~1.5kg的标准进行饲喂。当采精次数多时,可以每日补充2~3个鸡蛋或者1~2kg的脱脂乳,可以提高精液的质量。另外,维生素E对公羊的性活动有较大的影响,可以在日粮中适当的添加。

在非配种期,应注意恢复体力的恢复,除了要供应足够的热能外,还要注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供给。但是在饲喂时要注意保持中等或中等以上的营养水平,不能使公羊的体况过肥,否则会对精子的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对于体重80~90kg的公羊,一般需要150g左右的可消化蛋白质,每日补给精料0.5kg,干草3kg,胡萝卜0.5kg,食盐5~10g,骨粉5g。由于精子从发生到成熟的时间约为49d,因此,在配种前30~45d就应该加强营养和饲养管理,并按照配种期的标准饲喂公羊,以保证其性欲和精子质量。在配种结束后可以停止鸡蛋和牛奶的饲喂。

3、种公羊的养殖管理

对于初次配种的种公羊采精时,要在配种前1个月进行调教。调教种公羊时,要保证采精室安静,并较少有闲杂人员走动。在室内设置一个金属或木制的采精架,用于保定诱情羊。对于初次参加人工采精的种公羊,早晚各按摩1次睾丸,每次10min。要先用体况较好、正常发情的发情母羊作诱情羊进行采精,获得几次成功后,诱情羊即可换成非发情母羊,或可将发情母羊的尿液或阴道分泌物涂抹在公羊鼻端,刺激公羊性欲,逐渐建立固定性反射。

在采精时,先将种公羊阴茎包皮周围擦拭干净。当种公羊伸出阴茎时,操作者用手平稳的轻托阴茎包皮,将公羊的阴茎导入假阴道内,并便之与阴茎呈一条直线。注意不能用手抓碰阴茎。当公羊的后躯急速向前用力冲时,射精完毕,种公羊从假台羊身上滑下时,操作者顺着公羊的动作将假阴道慢慢向后移动轻轻移下,立即竖起,集精杯的一端向下,取下集精杯,用盖盖好送往精液处理室,准备精液检查和输精。

为了保证种公羊精液的质量,延长其使用年限,要适当控制采精频率,种公羊在配种前1~1.5月开始采精,最开始1周采精1次,以后增加到1周2次,到配种时可以达到每天采精1~2次,不要连续采精。对于1.5岁的种公羊,1d的采精次数不要超过1~2次,2.5岁的种公羊每天可采精3~4次。要保证种公羊有一定的休息时间,可5~7d休息1d,要注意公羊在采精前不能吃得过饱。

要保证公羊有足够的运动量,可以保证羊有足够的体力和精力,对公羊的健康有利,运动场地应该选择地势平坦、道路较宽的地点,在运动的过程中不可以恐吓、抽打种公羊,以免使公羊受到惊吓而影响精液的品质。

作者简介:乔雪(1980-),女,黑龙江海伦人,本科,畜牧师,主要从事兽医卫生监督与科技服务工作。

乔雪

(黑龙江省海伦市动物卫生监督所,黑龙江海伦152300)

肉用犊牛的饲养管理方法 肉犊牛饲养管理技术


目前农村养牛户在犊牛培育过程中因管理粗放、不科学,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断奶体重也偏低,导致经济效益下降。犊牛阶段的饲养管理是否到位对其成年后的生产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犊牛可分为初生期和哺乳期,肉用犊牛的生长发育迅速,如果饲养管理不到位会导致发病率以及死亡率较高,影响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因此要加强肉用犊牛的饲养管理。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肉用犊牛的饲养管理方法肉犊牛饲养管理技术。

在肉牛的养殖生产过程中,犊牛期的饲养管理对于成年后的生产性能以及养殖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要加强肉用犊牛的饲养管理工作。一般肉用犊牛是指出生至6月龄的犊牛,按照犊牛的生理特点又可将犊牛分为初生期和哺乳期。初生期一般指出生至7日龄,8日龄至断奶为哺乳期,一般犊牛的哺乳期为3~6个月。处在哺乳期的犊牛的生长发育的速度迅速,如果在犊牛阶段饲养管理到位,会使其肉用潜能得充分的发挥。

1、初生期犊牛的饲养管理

初生期犊牛是指从出生到7日龄这一阶段,此时犊牛的各项器官发育还不健全,尤其是消化器官以及免疫系统,对外界不良环境的适应力不强,易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犊牛发生疾病或者死亡,因此初生期犊牛饲养管理的重点是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加强犊牛的护理,促进犊牛防御机制的发育,增强犊牛的抵抗力,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犊牛在出生后要做好接生时的护理工作,首先要将新生犊牛口、鼻内的黏液清理干净,以免引起犊牛窒息,如果发现黏液堵住呼吸道,则要及时采取措施使黏液流出,可将犊牛倒提,并用手击犊牛的胸部两侧以促使黏液流出。处理好腔及鼻孔内的黏液后要将犊牛身上的黏液擦干净,或让母牛将其舔食干净,有助于母牛与犊牛建立亲密关系,并促进胎衣排出。如果发现犊牛的脐带未自行扯断,要进行人工剪断,注意彻底消毒,以防止发生脐炎。除此之外,还要将四肢的软蹄抠除。

及时的让犊牛吃上初乳,因初乳的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以及维生素,最主要的是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可使犊牛获得初动免疫,增加犊牛的抗病能力,另外,初乳中还含有大量的溶菌酶,可以杀灭各种病菌,防止犊牛发生疾病。初乳还可以刺激胃肠机能产分泌消化酶,促进胃肠功能的发育。因初乳中还含有较多的镁盐,具有轻泻作用,还可促使犊牛排泄胎粪。因2~3h后犊牛吸收免疫球蛋白的能力降低,所以,要在犊牛初生后的2h内吃上初乳,通常初乳吃的越多、越早,犊牛的生长发育速度越快。在喂初乳前,要先将乳头内的积乳挤出弃掉,因这一部分乳汁中含有的细菌较多,犊牛吃后易引发腹泻。对于吃不到初乳的犊牛则要对其进行人工哺喂,可使用奶粉或者常乳来饲喂,在饲喂时要注意添加各种维生素以及少量的抗生素,注意每一次饲喂量不宜过大。

初生犊牛要单独饲养在清洁、干燥、空气新鲜、通风以及采光良好的环境下,要注意保持室温在0~15℃,舍内无穿堂风。注意舍内的卫生清洁工作,及时的清扫,并定期进行消毒,做到冬季防寒,夏季防暑。在初生期,每天都要观察好犊牛的采食、饮水、排泄以及精神状况,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注意加强犊牛的运动,以促进犊牛的肺部发育,利使胃容积增大,增强体质,还可提高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犊牛的快速生长发育。

2、哺乳期犊牛的饲养管理

肉用犊牛在吃7~10天的母乳后,为了促进犊牛胃肠以及消化系统的发育,促进犊牛后期的发育,以使其生产性能得以充分的发挥,要在犊牛进行提前的补饲工作,让其在吃母乳的同时尽早采食牧草和其他类饲料。一般在出生后的7~10天开始训练犊牛采食,选择优质的干草放在草架上让犊牛自行采食,在犊牛出生后的15~20天开始训练其采食混合精料,从犊后20天以后则可以让其采食青绿多汁的饲料。青贮料则是在2月开始饲喂,可将精料与少许牛奶、砂糖与水混合成糊状,涂抹在犊牛的口鼻,引诱其舐食,这样约3~5天后待犊牛适应精料后可逐渐增加精料的饲喂量,所选择的精料要保证适口性好、营养均衡、易于消化。在补饲时要给犊牛提供干净的饲料。

在犊牛7~10日龄时要对其进行去角处理,这样方便在育肥期的管理,减少牛只相互顶撞而受伤,另外,还要在公犊牛性成熟前进行去势处理,便于管理。要保证犊牛有足够的运动量,一般出生后7~10天的犊牛可以在运动场内运动,保持适宜的运动量,一般1月龄犊牛的运动量约为0.5h,以后则可以增加到1~1.5h,每天运动2次,要注意在夏季要避免在温度高时运动,可选择在凉爽时段运动。每天都要对犊牛刷拭牛体1~2次,以保持卫生,并且可促进体表的血液循环。给犊牛提供清洁的饮水,注意水温的控制,夏季可给犊牛饮用凉水,以达到降温的效果,冬季则要给犊牛饮用温水,以免饮用冷水引发腹泻。

饲养肉用犊牛要做到适时断奶,断奶的时间要根据犊牛实际情况来确定,一般当犊牛达到3~6月龄,日采食量达到0.5~0.75kg时即可实施断奶,断奶要循序渐进的进行,不可一次性完全断奶,要给犊牛一个适应的过程,逐渐减少哺乳次数和哺乳量,以达到减少断奶应激,成功断奶的目的。

肉犊牛饲养管理技术

犊牛各项生理调节机能均不完善,而犊牛养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后期育肥工作的基础,所以犊牛培育工作是养牛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在饲养管理上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以保证犊牛的健康和正常生长发育,为架子牛育肥打好良好的基础。
1、通过“一擦、二压、三剪、四舔、五吃”做好初生犊牛的精心化看护。
对快要分娩的母牛技术人员在身边适时看护,①犊牛出生后立即清除口鼻黏液。②轻压肺部,一方面以防粘液进入气管,造成呼吸系统疾病,另一方面尽快使小牛呼吸。③接着,将犊牛的脐带在距离腹部10厘米处剪断,用5%的碘酒浸泡1—2分钟,进行消毒,防止发生脐带炎。④同时让母牛舔干犊牛身上其它部位的胎液,通过母牛舔犊牛身上胎液的过程,能促进犊牛血液循环,使犊牛尽快站起来。也能促进母牛胎衣正常脱落,有利于子宫尽快恢复。⑤此外,及时让犊牛吃上初乳,获得大量母源抗体,因为初乳营养丰富又富含抗体,能增强犊牛抗病力,如果在冬季或是母牛泌乳量不足,此时要人工饲喂初乳要保证奶温控制在35℃左右。
2、合理饲喂犊牛,应做到“四定”。
①定质。喂给犊牛的奶必须是健康牛的奶,忌喂给劣质或变质的牛奶,也不要喂患乳房炎牛的奶。②定时。要固定喂奶时间,严格掌握,不可过早过晚。③定量。按体重的8%—10%确定,哺乳期为2个月时,前7天5kg,8—20天6kg,31—40天5kg,41—50天4.5kg,51—60天3.7kg,全期喂奶300kg。④定温。指饲喂乳汁的温度,一般夏天掌握34℃—36℃;冬天36℃—38℃。
3、适时采食和饮水
①犊牛从出生后1周开始训练采食干草,在犊牛栏的草架上添入优质干草,任其自由咀嚼,练习采食。早期训练犊牛采食干草,可以刺激犊牛瘤胃的发育,并可防止舔食脏物污草。②出生10天后,可训练犊牛吃精料。开始时可将精料涂抹在犊牛的口角、鼻或在奶桶内放入10—20克,任其自由舔食。数日后可增加至80—100克。精料喂量随月龄增加相应增加。日常要通过观察食槽、粪便、食相、肚腹等犊牛采食精料后表现判断精料喂量是否适合。③在犊牛出生1周后,可以诱导其饮水。最初可先在水中加少量乳液,以引诱其饮喝。10天以内给36℃—37℃温开水,10天以后给以常温水,但水温一般不能低于15℃。
4、适时断奶技术
犊牛的哺乳期一般为两个月,断奶时间应根据犊牛体况循序渐进,生长良好的犊牛可在40天时改为日喂两次,喂奶4kg—4.5kg,50天时改为日喂一次,喂奶3kg—3.5kg;较小或体弱的犊牛应继续饲喂牛奶。注意犊牛在断奶期间,小牛饲料摄入不足可造成断奶后的最初几天体重都会有所下降。因此,应努力促使小牛尽早摄入饲料。小牛断奶后10天应仍放在单独的畜笼内,直到小牛没有吃奶要求为止。

育成期肉用种鸡的生理特点以及其饲养管理技术


对于一批种鸡来说,育成期是承前启后的一个阶段,主要工作就是使雏鸡在具有良好品质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得到提高和改善,也是获得高生产性能种鸡的关键阶段。在育成期确保均匀度良好,能够生产符合标准的优质种鸡,从而才能够提供更加优质的后代雏鸡,进而给养殖者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下面就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育成期肉用种鸡的生理特点以及其饲养管理技术。

1、生理特点介绍

育成期肉鸡的生长发育速度与之前相比较明显速度加快。肉用种鸡同样拥有前期生长遗传的倾向,生产中主要就是指肉鸡在12周龄之前的体重增长和生长速度都是比较快速的,对于所采食的饲料也有比较高的利用率,同时也相对比较容易导致脂肪的沉积。种鸡如果处于育成期体重超标过大,同时可以导致肉鸡的生殖器官发育状况不佳,最终会造成肉鸡以后的受精率和产蛋量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

育成期的肉用种鸡其消化能力正在不断的增强。因为进入育成阶段肉用种鸡的采食量会逐渐的上升,与此同时肉种鸡的内脏器官、肌肉和骨骼等组织也都处于发育比较旺盛的阶段。这个阶段种鸡的性器官和性机能都会呈现相对比较快速的发育状态,育成后期肉鸡的性器官会呈现出更加快速的发育状态,一旦在此阶段没有及时采取合适的控制措施,有的肉鸡在大概15周龄就出现产蛋的情况,这样过早产蛋必然会对肉种鸡以后的生产性能会造成负面的影响。应该尽量保证其性器官正常发育,而避免出现发育过早的情况,确保开产后鸡的生产性能优良。

2、限制性饲喂方式

2..1数量限制

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对进群采取数量限制就是指平衡肉种鸡的日粮营养状况,对于肉鸡日粮的饲喂数量进行相应的控制而对于采食的时间却不会加以调控。生产中采取限制性饲喂的方法必须对于种鸡的充分采食量有足够的了解,而且可以准确的称量限量的饲料。

2..2质量限制

实际的临床工作中主要就是指将肉鸡采食的日粮营养平衡进行相应的破坏处理,保证日粮中的营养水平低于正常的要求,但是对于饲喂量并不加以控制,采取此种限制性饲喂的方法能够更好的对于种鸡的生长速度加以把控并且相应的延迟肉鸡的性成熟时间。

2..3时间限制

实际的临床生产工作中,通常会将时间限制分成三种方式给肉鸡进行饲喂,即每天都限量但是每天的饲料量都应该采取一次性的添加方式;隔天饲喂.是将肉鸡2天能够采食的饲料量在l天内进行饲喂,因为一次投入的饲料量比较大,就要考虑同时保证较弱的种鸡采食足够饲料的实际情况,以确保鸡群的发育在一定的程度上比较整齐;还有就是每周停喂2天,生产中一般都是在每周的周三和周日停止喂料而其他几天仍然采取正常饲喂的方式。

2..4影响因素

限制性饲喂的方式在实际生产中是否成功主要是受到饲料供给量准确程度的直接影响,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对于鸡接受的光照情况进行相应的控制,以确保获得更好的饲喂效果。生产中如果种雏4~9月份出壳,那么育成期大多时间都会处于日照时间逐渐减少的时期,这种情况就应该适当增加饲料的供给;而如果种雏在10月至翌年的3月份出壳,则育成期大多时间都会处于日照时间不断增加的时间段,这样就应该相应的减少饲料量的供给。

2..5注意事项

肉鸡的分群及饲养密度:育成期的种鸡大多是在20周龄前就按照公母、强弱、大小等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群处理,每群数量控制在400~500只是比较适应的状态。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肉种鸡其饲养密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生产中应该注意适时的进行合理的调整。此外还要注意将体重过小或者过大的个别种鸡调出来进行转群或者采取淘汰的处理方式,这样做主要是避免影响到该鸡群的均匀度。

定期对肉鸡进行称重:对于鸡群的平均体重以及均匀度应该进行准确且精确的计算,每周末都应该在鸡群随机抽取5%~10%的肉鸡采取空腹称重的方法,然后逐只进行称重并且进行相应的记录,然后再将鸡群的平均体重计算得出,同时还应该确定鸡群的均匀度。

3、饲养环境

温度。育成前期进行脱温处理可以保证鸡群的抵抗力,生产中主要就是让鸡群从高温育雏逐渐适应自然温度。特别是温度变化幅度比较大的季节,保温措施的落实情况更不能够忽视,饲养者应该尽量将舍内温度控制在稳定的状态,避免过大的浮动对鸡群造成不良的影响。

通风。正常的临床生产情况下,育成种鸡舍最适宜的通风状态就是3min内进行1次换气处理,但是也会受到风机安装的排风效率,以及鸡舍密闭性等因素的相应影响。但是如果处于天气比较炎热的季节就要考虑风冷效应,使肉鸡感受到的体表温度低于舍内的实际温度。如果要促使肉种鸡舍内可以形成风冷效应,通常都会采取纵向的负压通风方式,这样可以确保舍内的风速保持在2.5m/s的状态。

种雏鸡49-168日龄称为育成期,这期间保持鸡的最佳体重是个关键。种公鸡如能保持最佳体重,可使种蛋一直保持较高的受精率;母鸡如能保持最佳体重,可保持良好的产蛋性能,其饲养要点如下:

1、限制饲喂。限制饲喂的目的是为了使鸡的体重达标、整齐度好、健康结实、发育匀称、适时开产,并提高产蛋率和种蛋的受精率,降低产蛋期的死亡率

(1)数量限制。每天饲喂日粮的10%-80%.或采取隔天饲喂或每星期停喂2天等办法。

(2)质量限制。质量限制就是破坏日粮营养的平衡,使日粮中某种营养物质低于正常水平或不足。不限制喂量。从而使鸡的生长速度降低、性成熟延迟。

(3)时间限制。时间限制就是每天定时盖上料槽或吊起料桶,以减少鸡的采食时间。
2、饲料的喂量、变更和添加物质。

(1)饲料的喂量。应以鸡每星期的平均体重为标准来决定饲喂量。当鸡群超过标准体重时,可不减少喂量,只保持每日的喂量不变,就会使鸡的生长缓慢下来。如果鸡群平均体重低于标准水平,则应稍加饲料,使鸡加快生长,直到恢复标准体重为止。

(2)饲料的变更和添加物质。当鸡42日龄平均体重达到标准时,则从第7周起更换为育成期的生长饲料。此时选用一种限饲方法,一直到140日龄为止。

头98日龄,在饲料中还必须加入抗球虫药物,以控制球虫病的发生。从49日龄起,每周每100只鸡投给0.45千克的砂粒(直径为3毫米),有助于消化和防止嗉囊缩小。

3、体重与饲料限制。在整个生长期,体重是所有计划的关键,在调整饲粮时,要注意如何使鸡群的平均体重达到标准水平。在施行限饲过程中还要配合使用光照。2-7月间出生的鸡,光照会渐渐减少。其体重应比8月至次年1月出生的鸡为重。

4、饮水。每只鸡的饮水位置不能少于12.5厘米,并根据鸡背高度及时调整水槽高度,做到每天清洗水槽,定期消毒。在喂料日,除喂料时饮水外,每隔2-3小时还要饮水1次,每次饮水20分钟左右。在断料日每天供水3-5次,每次饮水20分钟。在环境温度上升到30℃时,饲料量和饮水量的比例为1:2.天气比较炎热或鸡群受到应激作用后,不再限制饮水。

肉用牛良种延黄牛


肉牛即肉用牛,是一类以生产牛肉为主的牛。延黄牛是以利木赞牛为父本、延边黄牛为母本,经杂交合成、横交固定和群体继代选育而成。该品种含延边黄牛基因为75%,含利木赞牛基因为25%。特点是体躯丰满、增重快、饲料利用率高、产肉性能好,肉质口感好。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肉用牛良种延黄牛。

特征特性:①体型外貌:体质结实,骨骼坚实,体躯较长,颈肩结合良好,背腰平直,胸部宽深,后躯宽长而平,四肢端正,骨骼圆润,肌肉丰满,整体结构匀称,全身被毛黄色(或浅红色)长而密,皮厚而有弹力。公牛角短,额宽而平,角粗壮,多向后方伸展,成“一”字形或倒“八”字形,睾丸发育良好;母牛头清秀适中,角细而长,多为龙门角,乳房发育较好。②生长发育:将延黄牛新品种的核心群犊牛各月龄体重发育情况与延边黄牛相比较,可见延黄牛各阶段的生长发育情况比延边黄牛有明显的变化和显著的提高。该品种的肉牛指数,公牛为6.8、母牛为4.6,达到了国际优良肉牛标准。③繁育性能:母牛的初情期为8~9月龄。性成熟期:母牛平均为13月龄,公牛平均为14月龄,发情周期平均为20~21天,发情持续时间为12~36小时,平均为20小时。发情症状停止后3~16小时开始排卵,全年多周期发情,发情旺期为7~8月。初配适龄一般为20~24月龄。使用年限为种公牛8~10岁,母牛10~13岁。射精量平均为3~5毫升,精子密度9.5亿/毫升,原精液精子平均活力0.85,冻精解冻复活率0.43,平均受胎率达98.2%以上,受配率达95.7%以上,断奶后成活率为98.6%。繁殖成活率达91.7%,产犊间隔期为360~365天,平均妊娠期为285天,成年母牛在一般饲养条件下泌乳期为6个月。④肉用性能:在集中育肥的情况下延黄牛和延边黄牛比较,屠宰率分别为59.8%和55.3%,眼肌面积分别为98.6平方厘米和88.1平方厘米,饲料报酬分别为9.26和9.68。因此延黄牛的屠宰性能和饲料报酬与延边黄牛相比都占有明显优势,日粮养分的消化率也高于延边黄牛,达到了预定的育种要求。⑤牛肉品质:延黄牛的肉质细嫩多汁、鲜美适口、营养丰富。牛肉蛋白质中谷氨酸含量为16.6%,背部最长肌的肌肉脂肪酸组成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5.3%,其中油酸含量为48.2%,胴体脂肪覆盖率达80%以上,优质肉率达30%以上,肌肉剪切值为每平方厘米3.62公斤以下,大理石状花纹等级达到一级标准。
产量表现:全国延黄牛饲养户已达到6180多个厂(户),饲养量已达20.5万头,存栏量达15.1万头,其中可繁母牛达53600头。
适宜区域:我国大部分北方地区都适宜养殖延黄牛。

1、原产地及分布
延黄牛是以延边牛为母本,利木赞牛为父本培育的肉用牛新品种,于2008年通过国家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由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牧业管理局、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畜牧开发总公司、延边大学农学院、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家畜繁育改良工作总站、吉林大学等单位共同培育。延黄牛主产区为吉林省延吉市,以图们市、龙井市、珲春市为中心产区。产地牧草种类丰富,饲养方式以放牧、放牧加补饲为主。
延黄牛
2、体型外貌
延黄牛具有体质健壮、性情温驯、耐粗饲、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肉质细嫩等特点体型外貌基本一致。毛色为黄色。公牛头方正,额平直,母牛头部清秀,额平,嘴端短粗。公牛角呈锥状,水平向两侧延伸,母牛角细圆、致密光滑、外向,尖稍向前弯。耳中等大小,颈粗壮、平直。成年牛结构匀称,体躯呈长方形,胸深肋圆,背腰平直,尻部宽长,四肢较粗壮,蹄质坚实,尾细长,肉用特征明显,母牛乳房发育良好。
3、体重和体尺
延黄牛初生重公犊30.8千克,母犊28.6千克。成年公牛体重1056.6千克,成年母牛体重625.5千克。
4、生产性能
延黄牛在放牧饲养条件下,未经育肥的18月龄公牛,屠宰率58.6%,净肉率48.5%。集中舍饲短期育肥的18月龄公牛,屠宰率59.5%,净肉率48.3%,在集中育肥180天的情况下,30月龄的公牛、阉牛宰前活重分别为578.1千克、552.3千克,日增重分别为1.2千克、1.1l千克,屠宰率分别为59.8%、59.5%,净肉率分别为49.3%、49.2%。延黄牛体质结实,耐寒、耐粗饲,抗逆性强,饲料报酬高,生长发育速度快,肉质好,是我国目前较好的肉牛品种之一,特别是在我国北部和东北部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5、繁殖性能
延黄牛母牛初情期8~9月龄,性成熟期母牛l3月龄,公牛14月龄。母牛发情周期20-21天,发情持续期12~36小时,全年发情,发情旺期为7~8月。一般20~24月龄开始配种。初配妊娠285天,产犊间隔期360-365天。繁殖成活率91.7%。
6推广利用情况
延黄牛是吉林省肉牛生产的主要品种之一,是延边地区肉牛的主要品种,年提供肉牛5万多头,在延边地区已经形成了以延黄牛为主的种、养、加、销的产业化体系,为主产区乃至我国肉牛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776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