麸皮在饲料中的作用

麸皮又叫小麦麸,一般作为养猪的粗饲料,它可以调节日粮的能量浓度,长时间饲喂有利于猪的胃肠道蠕动,从而保持消化道的健康,其特点是体积较大、比重较轻、能量较低,是所有家畜的优选饲料,但是需搭配优质蛋白质的饲料进行混合饲喂,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使用时可以根据不同种类的家畜,合理搭配用量。

一、麸皮在饲料中的作用

1、麸皮也可以叫小麦麸,是小麦加工的副产品,一般是养猪的粗饲料,属于中等能量饲料,其特点比重较轻、体积较大及能量较低,通常用来调节日粮的能量浓度。

2、麸皮粗蛋白的含量高达12-17%左右,粗纤维含量较高在8.5-12%左右,含磷量也比较高大约为1.09%左右,但是有三分之二的植酸磷,赖氨酸为0.67%左右、蛋氨酸在0.11%左右,富含维生素B族、锰、锌,且含有一定量的植酸酶,含钙比较少,大约为0.2%左右,含铁量差异比较大。

3、每公斤粗小麦麸代谢能6.28-7.11兆焦,每公斤细小麦可代谢能7.95兆焦,因为出粉率不同,粗蛋白的含量也不一样,大概在14.4-15.0%左右,多的可高达18%以上,最少在12%左右。

4、虽然小麦麸含有比较高的粗蛋白质,但其质量比较差,所含氨基酸并不能满足鸡、猪的营养需求,因此使用小麦麸来做配合饲料原料时一定要混合优质蛋白质的饲料来平衡调整。

5、小麦麸富含维生素B族、锰、锌、硒,但不含维生素B12,含磷比较多,含钙量比较少,且磷中植酸磷占三分之二,猪与鸡不可以吸收利用。

6、小麦麸是所有家畜的良好饲料,质地比较疏松、容积比较大及适合性比较好。

7、奶牛与马属动物可大量进行饲喂小麦麸,有利于胃肠道蠕动,从而保持消化道的健康。

8、繁殖家畜,特别是在临产前与泌乳期进行饲喂,具有保健的功效,但肥育猪与肉用仔鸡不适合饲喂小麦麸。

9、小麦麸是种猪与产蛋鸡的良好饲料,可以调节日粮的过渡浓厚,有利于正常消化,特别对于高密度笼养鸡效果更佳,对于限制饲养期的生长鸡,小麦麸可占日粮的30%左右,效果也不错。

二、小麦麸在饲料中的用量

1、肥猪饲喂小麦麸,用量不能超过日粮的20%左右,断奶仔猪不能超过10%左右,小麦麸混合其他饲料一起饲喂为好,比如玉米、高粱等,有利于促进肠胃蠕动,以免食滞。

2、喂猪通常占配合日粮的12-15%左右,仔猪5%左右,雏鸡3-4%左右,育成鸡10-15%,产蛋鸡5-10%,产后母畜20-25%,马骡精饲料中可占30-40%,其次夏天可以适当多饲喂一点,冬天就需少饲喂一些。

相关推荐

桑叶在水产饲料中应用进展


随着水产养殖业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发展,全球鱼粉需求和供应之间的矛盾加大,急需寻找新的蛋白源,保障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桑叶作为一种新型植物蛋白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天然活性物质,并且氨基酸种类齐全,营养价值高,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本文结合近几年桑叶的研究报道,介绍了桑叶的营养价值,综述了饲料中使用桑叶粉对水产动物的生长、消化、品质和原料表观消化率的影响,初步探讨了提高桑叶在水产饲料中应用的可行性。

关键词:桑叶;鱼粉;生长;品质;表观消化率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水产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头号水产养殖大国,每年水产养殖所需的饲料数目庞大。长期以来,鱼粉因蛋白含量高、氨基酸平衡、适口性好、抗营养因子少、富含一些未知促摄食生长因子而被作为水产饲料的主要蛋白源。近年来,随着环境恶化、厄尔尼诺等自然灾害频发、远洋捕捞产量下降、鱼粉价格高涨,导致鱼粉的供应量不能满足水产养殖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急需寻找开发新的蛋白源替代鱼粉。其中,桑叶以较高的蛋白质,丰富的氨基酸和多种天然活性物质等特点而受到关注。2000年,FAO召开“桑树在动物生产应用(mulberryforanimalproduction)”重要会议,共同探讨了桑叶添加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价值。目前,桑叶应用研究报道主要集中在奶牛、山羊、肉鸡、蛋鸡等畜禽动物上面,并证实了饲料中适量添加桑叶对养殖动物的生产性能有积极的意义。自16世纪以来,我国就有种桑、养蚕和养鱼相结合的“桑基鱼塘”模式,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一直被人津津乐道。因此新时代桑叶如何高效应用到水产饲料中,是一个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本文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对桑叶粉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情况作一概述。

1桑叶的营养价值

桑叶(MorusalbaL.),是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传统上一直作为家蚕的饲料,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我国桑种资源丰富、种植范围广泛,预估每年桑叶累计产量可达1197万吨。桑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天然活性物质,氨基酸种类齐全,营养价值高,被称为“天然的植物营养库”。目前,国内外对其营养成分报道较多,但因品种、产地、季节和加工方式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其结果也有较大的差异。综合近年来的研究报,桑叶的主要营养成分如表1。黄静等(2014)统计桑叶、大豆、苜蓿草、小麦等作物的基础营养成分,发现桑叶的粗蛋白、粗脂肪仅次于大豆,明显高于苜蓿草、玉米等作物,粗纤维的含量是苜蓿草的43%,而苜蓿草营养价值高而被称为“饲草之王”。由此可见,桑叶是一种值得开发利用的蛋白源。

食品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与其含有的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氨基酸之间的比例密切相关,其组成比例越接近人体的组成比例,就表明其质量越好。桑叶中的氨基酸不仅含量丰富,而且种类是饲料作物中最齐全的。王芳等(2015)对桑叶蛋白研究发现,桑叶蛋白的7种必需氨基酸(除色氨酸外)含量可达36.1%,EAA/TAA值可达34.7(色氨酸除外),EAA/NEAA值可达0.531,其营养价值接近在营养学上被公认的“优质蛋白”——大豆蛋白的价值,大豆蛋白的7种必需氨基酸(除色氨酸外)含量为38.1%,EAA/TAA值约0.349和EAA/NEAA约0.538。根据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和模糊识别法评价,其氨基酸比值系数分(SRCAA)接近70,可以与猪肉(74)、牛肉(74)的营养价值相媲美。另外,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分别可以达到48.9mg/gpro和43.8mg/gpro,这两种氨基酸可以与氯化钠发生反应,生成鲜味物质,进而促进水产动物的摄食积极性。可见,桑叶蛋白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利用价值。

2桑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2.1桑叶粉对水产动物生长的影响及其在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

鱼类的生长性能是评价蛋白源优劣的重要指标。相比鱼粉,植物蛋白源由于含有较多的粗纤维、抗营养因子和氨基酸不平衡等特点,在水产饲料中随着添加量的增加,会对水产动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一般来讲,随着饲料中植物蛋白源添加量的增加,水产动物的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下降,死亡率增加。而植物蛋白源的添加量在适宜的范围内,不会对养殖动物的生长造成负面影响。然而,植物蛋白源在水产饲料中的添加量会因处理植物蛋白的方式、添加的形式及不同的养殖对象等因素的影响而有所不同。

2.1.1直接添加植物蛋白源中普遍存在抗营养因子,这些抗营养因子不仅会降低饲料的适口性,而且还会破坏营养成分,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例如,单宁(tannins)可以在口腔中与其他蛋白质结合,具有苦涩味道,影响饲料的适口性,进入肠道后,又可以和肠道消化酶结合,延长饲料消化时间,影响动物的摄食量。虽然,畜禽上面的研究发现,饲料中添加少量的桑叶有助于提高养殖动物的生长性能、降低料重比,改善肠道菌群。但是,桑叶粉直接添加到水产饲料中能否起到类似的效果,就目前的研究报道,还未有相关报道证实这一点。马恒甲等(2013)研究发现,草鱼饲料中添加5%的桑叶粉不影响草鱼的生长性能;但当添加量达到10%,草鱼的生长性能明显下降。李法见和杨阳等(2014)的研究表明,罗非鱼饲料中分别添加10%不同产地的桑叶粉,不影响罗非鱼的生长机能。由此可见,水产动物饲料中直接添加桑叶粉是可行的,不影响水产动物的生长等性能,但是,添加量不宜太高。这可能是饲料添加大量的桑叶时,桑叶中的一些防御蛋白、植物凝集素和丹宁等抗营养因子对水产动物消化吸收造成的负面影响;另外,桑叶表面覆盖蜡质层,单胃动物难以消化利用。

2.1.2发酵处理后添加发酵处理是一种借助微生物菌群去除植物蛋白源中抗营养因子和有毒有害物质的高效而廉价的方法。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发酵处理植物蛋白源,可以有效降低或消除抗营养因子、显著提高常规营养成分、增加种生物活性因子。AnilavaKavirai(2012)对桑叶进行了发酵处理,发现经过发酵处理后,桑叶中的植酸和单宁明显降低,基本在配合饲料中检测不出。近年的研究表明,经过发酵技术处理的桑叶粉,在水产饲料中的添加量也有显著的提高。Mondal等(2011)的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75%的发酵桑叶不影响淡水鲶鱼(Heteropneu-stesfossilis)的生长和饲料利用。KausikMon-dal(2012)等在研究桑叶部分替代鱼粉对巴塔野鲮(Labeobata)的影响的实验中发现,发酵桑叶粉替代50%的鱼粉时,巴塔野鲮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还展现出良好的饲料利用率。陈文燕(2015)的研究表明,罗非鱼饲料中添加40%的发酵桑叶不影响其生长性能13引。2.1.3与其他蛋白源配伍使用蛋白源配伍是根据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结合不同蛋白源的优缺点,科学合理地调整不同蛋白源在混合物的比例,互相补偿各自的营养上的不足,缓解单一蛋白源中氨基酸不足或过多,进而提高整体复合蛋白源的营养价值,从而整体提高其在水产饲料中的使用量。桑叶中的氨基酸种类齐全,是其他植物蛋白源不能媲美的。另外,还富含赖氨酸、苯丙氨酸等必需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等增进食物鲜味氨基酸和1-脱氧野尻霉素等生物活性物质。KausikMondal等(2011)对印度囊鳃鲶(Hetero-pneustesfossilis)的研究发现,以30%鱼的下脚料、24%的桑叶混合发酵后,可以替代饲料中75%的鱼粉而不影响印度囊鳃鲶的生长性能。AnilavaKaviraj等(2013)对南亚野鲮(Labeoroh-ita)的研究发现,桑叶和鱼的下脚料混合发酵后可以替代饲料中80%的鱼粉,而对南亚野鲮的生长机能和饲料利用率不产生负面影响。

2.2对水产动物生理健康的影响

目前,有关桑叶对水产动物生理健康的研究报道比较少,主要集中在肠道消化酶上面。鱼类的消化酶大致可以分为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等,其活性受鱼的种类、生长阶段、健康状态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但其活性的强弱可以反映鱼类的消化能力的大小,是反映饲料蛋白源优劣的重要指标。KausikMondal等(2012)对巴塔野鲮(Labeobata)的研究发现,饲料中添加65%的发酵桑叶,明显提高了巴塔野鲮的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但是其后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蛋白酶的活性逐渐下降,这种结果可能是饲料中纤维素的增加导致的。随后,MondalK等(2015)对巴塔野鲮的研究发现,以24的桑叶和30%鱼的下脚料混合发酵后替代75%的鱼粉,巴塔野鲮淀粉酶、脂肪酶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但蛋白酶活性有所降低,这可能与桑叶和鱼的下脚料混合比例不同所致。可见,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桑叶,有助于提高水产动物消化酶活性。

2.3对水产动物品质的影响

鱼类品质的研究相对于畜禽类起步晚、研究时间短,且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目前,桑叶对水产动物肌肉品质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肌肉的pH值、滴水损失及熟肉率等肌肉理化性质的研究。pH值通过影响挥发性芳香化合物生物合成代谢途径,硫化氢、二甲基硫醚和三甲胺等小分子的生成和美拉德反应等方面影响鱼肉的气味。正常情况下鱼肉的pH呈中性或偏碱性,鱼死亡后,鱼体贮存的糖原通过糖酵解途径生成大量的乳酸,导致肌肉pH值显著下降,进而引起蛋白质变性,贮存时间缩短。肌肉蛋白质的持水能力可以通过滴水损失来评价,滴水损失越小,肌肉失水率越小,肌肉的品质也就越好。李法见和杨阳等(2014)对罗非鱼的研究发现,饲料中添加10%的桑叶可以降低肌肉pH的下降速度和滴水损失。不同处理条件下,肌肉蛋白质的保水能力及烹调损失可以通过熟肉率来反映。李法见等(2014)对罗非鱼的研究发现,饲料中添加10%的桑叶,可以明显提高罗非鱼的熟肉率。草鱼饲料中添加5%的桑叶,对改善草鱼出肉率和血脂含量有积极的作用。可见,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桑叶可以提高水产动物的品质。另外,饲料蛋白质源的影响表现在饲料中使用植物蛋白或鱼粉以外的动物蛋白能提高鱼肉的硬度,饲料中添加桑叶是否有助于提高鱼体肌肉的硬度,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4对饲料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消化率(Digestibility)是指被动物消化吸收的蛋白质或其他营养物质占摄人食物的百分比,它是反映鱼类对饲料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饲料原料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KausikMondal(2012)对巴塔野鲮(Labeobata)的研究发现,以发酵桑叶分别替代饲料中50%、759/6、80%的鱼粉,随着发酵桑叶粉的增加饲料表观消化率逐渐降低,但是这种变化不大,都在88.78%~88.99%之间。KausikMondal(2011)对淡水鲶鱼(Heteropneustesfossilis)的研究发现,饲料中添加65%~80%的发酵桑叶,随着添加量的增加,表观消化率逐渐下降,变化范围在78.70%~89.17%,其中添加75%和80%发酵桑叶粉组的表观消化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姜瑞丽(2010)分别以30%的豆粕、菜粕、肉骨粉和羽毛粉和70%的基础饲料组成的饲料喂养罗非鱼,发现罗非鱼对其表观干物质消化率分别为67.99%、47.07%、58.39%和58.329%。由此可见,虽然配方、鱼的种类不同,但是可以看出不同食性的鱼对发酵桑叶粉的表观消化率要高于豆粕、菜粕、肉骨粉和羽毛粉,肉食性鱼类对植物蛋白源的消化率较草食性鱼类的表观消化率偏低。

3提高桑叶在水产饲料中利用的途径

3.1桑叶粉深加工,浓缩提取桑叶蛋白

水产动物不同于陆地畜禽动物,其对饲料中的蛋白质要求比较高,而且不能有效利用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在寻找开发水产动物饲料新蛋白源时,必须考虑蛋白源中的蛋白质含量。桑叶粉中的粗蛋白含量虽然较玉米、苜蓿草、小麦等饲料作物的蛋白含量高,但比鱼粉低得多,鱼粉粗蛋白含量一般在60%以上。因此,桑叶粉深加工,浓缩提取桑叶蛋白是提高其在水产饲料中应用的有效方法。蛋白浓缩加工工艺在大豆、玉米等农作物加工领域中已经比较成熟,但在桑叶粉上面还处于摸索研究阶段。据报道,桑叶粉经过浓缩、提取等加工工艺处理,蛋白含量极大提高。但是,目前还未有桑叶蛋白在水产饲料应用的报道,但可以大胆预想,今后桑叶蛋白将是水产饲料中替代鱼粉研究的一个热点方向。

3.2发酵及与其他蛋白源配伍使用

发酵可以有效降低植物蛋白源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蛋白源的营养价值,并在水产饲料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目前发酵桑叶的工艺并不成熟,使用的菌种比较复杂,发酵时间长。例如,KausikMondal(2011)就发酵桑叶和鱼的下脚料配合使用对淡水鲶鱼的研究中,以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sp.)、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sp.)、自生固氮菌(Azotobactersp.)、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sp.)和链霉菌(Streptomycessp.)在27~30℃的条件下发酵混合物,用时36~40d。KausikMondal(2012)就发酵桑叶对巴塔野鲮的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研究中,以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sp.)、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sp.)、自生固氮菌(Azo-tobactersp.)、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sp.)在27~30℃的条件下发酵桑叶,用时40~44d。而HHas(2013)就发酵桑叶对肉鸡的末重、干物质和粗纤维的消化及能量代谢的研究中,先用马的瘤胃液处理,然后在厌氧、37~41℃的条件下,用时一周即可发酵完成,大大缩短发酵时间。因此,未来关于桑叶的发酵,可以优化发酵菌种,发酵条件,提高发酵效率和发酵质量。

3.3添加晶体氨基酸

桑叶蛋白的氨基酸虽然丰富、种类齐全,但是经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和模糊识别法分析,异亮氨酸为其第一限制氨基酸。异亮氨酸(Ile)是鱼类等水产动物的必需氨基酸,主要的生理功能为参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调节,如促胰岛素分泌与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可以为谷氨酰胺合成提供底物,作为机体内组织器官蛋白质代谢的信号物等,对机体组织修复和生长,维持体内氮平衡有积极的作用。据报道,饲料中添加异亮氨酸可以肉鸡和哺乳猪的生产性能。但目前还未有桑叶应用的水产动物饲料中添加异亮氨酸的研究报道。因此,未来桑水产饲料中添加异亮氨酸是否有助于提高桑叶应用价值还需要进一步实验验证。

4结语

有关桑叶在水产饲料中的应有研究表明,桑叶粉直接添加到水产动物饲料中是可行的,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而发酵或与其他蛋白源复合发酵的桑叶,可以高效替代水产饲料中的鱼粉,并且适量添加对养殖动物的生长性能、消化、鱼体的品质有积极的意义。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鱼粉的供需矛盾加剧,中国作为水产养殖大国,寻找开发新的蛋白源对水产养殖和水产饲料整个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桑叶粉的营养价值及其在水产饲料中的研究现状,高效廉价地提取桑叶蛋白、发酵工艺处理和桑叶与其他蛋白源配伍使用应是研发者今后研究的重点。

钙在河蟹养殖中的作用



转眼之间已经四月初了,河蟹已经大面积脱壳了,而我们现在聊得最多的就属补钙了,在养殖户的思维中,补钙已成为养殖流程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大多数人只知道河蟹蜕壳需要补钙,而为何要补钙,知之甚少。今天小编就在这里简单的为大家讲解一下。
我们都说要补钙,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补钙呢?我们都知道河蟹是甲壳类动物,每一次生长都需要蜕壳,而钙是河蟹甲壳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是出现缺钙情况,那么河蟹就会出现蜕壳时间延迟,硬壳速度减慢,蜕壳死亡等现象。同时河蟹血液与细胞中均含有钙,对蛋白质的合成与代谢,碳水化合物的转化、细胞的通透性、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等均有重要影响。水体中缺钙还会导致河蟹出现腮部水肿,肝部肿大的现象。
钙不仅对于河蟹意义重大,对于植物生长也有及其重要的作用。钙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植物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钙的情况下,会限制藻类的繁殖速度,出现肥水困难,水色容易变清的现象。
我们对河蟹进行补钙有什么作用呢?首先钙作为河蟹甲壳的重要组成部分,补钙可以帮助河蟹蜕壳并且增强河蟹翻倍率。我们通过对比发现,同样大小的蟹,水体中钙含量高的塘要比钙含量低的塘体重要重。河蟹蜕壳并不是一次性集体蜕壳,而是先少量的蜕壳,然后才是蜕壳高峰期,最后再次少量的蜕壳,而河蟹具有相互残食的天性,补钙可以加快河蟹硬壳时间,提高河蟹成活率。加快河蟹硬壳时间也可以有效减少鸟类对河蟹的影响。一壳与二壳间隔时间较短,而期间虫子水浑情况较多,补钙促进河蟹蜕壳与加快河蟹硬壳时间,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来处理这些问题。
了解完了钙的重要性,那么一个新的问题就要面对了,那就是我们如何来选择补钙产品。市场上有许多补钙产品,面对这么多的产品,许多养殖户不知道那种产品比较好,我先对补钙产品做一个简析。目前市场上的钙主要分为两种:有机钙与无机钙。有机钙主要有乳酸钙、葡萄糖酸钙、柠檬酸钙等,无机钙有碳酸钙、氧化钙、氯化钙、磷酸钙等。正常有机钙的原料成本相对来说较高,若是遇见包装上标注为乳酸钙等有机钙产品,可以大概估算一下零售价减去运输包装人工以及利润,还剩下多少成本我想有个数了。所以说现在大多数厂家的补钙产品为无机钙,那么我们使用什么样的钙最好呢,我推荐使用离子钙,可以直接吸收利用。比如水世纪的补钙素。

堆砌泥埂在黄鳝养殖中的作用



由于黄鳝喜半水半空的洞口,所以鳝池必须有水。从各种陆面的设计中对比分析,以长形泥硬为最佳,其优势是多方面的。
一、泥埂的分散作用
过去人们习惯于水下养鳝,其弊端有两点:一是迫使黄鳝频繁浮出水面进行呼吸而消耗大量的体力,同时也违背了黄鳝以身体长短选定水体深浅和水陆关系的习性。二是容易造成黄鳝群聚池角处,越聚越多,久久不散,频繁活动。当气温26℃时,群聚的黄鳝只需24小时,群内温度就可升至33℃以上,极度缺氧。泥埂可起到分散黄鳝的作用,较好地解决上述弊端:一是泥埂可使载体栖息表面积增加1.5倍左右,相应降低了黄鳝洞穴的密度,减轻了对高密度的调节压力。二是泥埂上的植被可使载体保持正常温度状态,黄鳝得其所安,既具备了舒适的呼吸依托,又防止了群聚发烧和体力衰竭而亡现象的产生。三是泥埂促使了黄鳝的良性分散,一方面可大幅度减少病害的发病率;另一方面,一旦发现某一处发病,便可用泥将可能感染的埂下水沟进行隔离处理。
二、泥埂的增氧作用
由于黄鳝洞穴大部分均匀地分布在水面以上的泥埂中,洞穴中黄鳝经常在空气与水之间进行频繁的伸缩活动,起到给载体增氧作用。根据对有埂鳝池同无埂鳝池的对比测定,有埂鳝池洞穴的含氧量高出无埂水下洞穴2.3毫克/升以上。
三、泥埂可使鳝池水“活”起来
无埂鳝池经常出现死角,使新水流不下来,老水出不去,青苔、粘液、残食等杂物污染严重。采用泥埂堆砌出错落有致的布局,串联成一条多错落有致的布局,串联成一条多个“S”形组成的长渠,可使换入的新水自进水处到排水口流遍全池,以达到“活”水的目的,对清污,供氧起到良好的平衡作用。同时泥埂还为科学投饲提供了便利条件。通过驯化。每天在各条泥埂上定点、定时投饲,黄鳝便会产生条件反射:提前出洞,聚而待食;吃食迅速,吃饱即归。此外,在泥埂上种水草植物,还可起到清污增氧及遮阳保温作用。

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注意事项


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不仅能预防畜禽疾病,而且能改善畜禽的新陈代谢、促进畜禽生长、提高成活率和饲料转化率。但长期大量持续使用会产生耐药性,并在畜禽产品中残留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已遭到无抗品的抵制。因此,目前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更应讲究添加的数量、方式和方法,将抗生素的危害降到最低。

配伍禁忌

市场上销售的抗生素种类繁多,如果在使用时不注意配伍禁忌,不但起不到预防治疗作用,还可能引起畜禽中毒死亡。如四环素类抗生素与青霉素、磺胺类药、氯霉素有配伍禁忌。

添加种类

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还要注意选用动物专用抗生素,少用或不用人畜共用的抗生素,并且随环境条件的改变相应地改变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随时注意环境卫生与消毒,以进一步提高抗生素的功效。

添加数量和均匀程度

如土霉素用作治疗畜禽疾病时,可在饲料中添加0.1%,而用作饲料添加剂时,每吨饲料只需添加10~15克。有的养殖户为保证疗效,往往加大添加数量,这样做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增强了病原菌的耐药性,而且污染了环境,降低了效益。使用抗生素时应先制成预混剂,然后再均拌入饲料中,这样一般能够拌匀。严禁将抗生素纯品直接拌入饲料,这样做往往会因搅拌不均而发生畜禽中毒。

用药时间

一种抗生素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抗药性,长期使用同种抗生素会抑制肠道某些有益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繁殖。严格控制用药时间,可有效地限制药物在畜禽产品中的残留量。如土霉素钙盐在用作猪饲料添加剂时,就应在屠宰前7天停药。

区别各类

不同畜禽种类、同一畜禽的不同生长阶段对抗生素的要求是有区别的,如猪在配种及产仔前后适量饲喂抗生素可提高受胎率、产仔数和断奶窝重,而仔猪在8~10周龄时使用抗生素效果就会下降。同样,土霉素用于成年的反刍动物后,会抑制瘤胃微生物的活动,而对幼龄牲畜的效果则较好。

鱼虾4号和可利康在草鱼膨化料中的应用效果


因此,近年来膨化料在水产养殖中使用受到养殖户的青睐。选用膨化料饲喂草鱼技术在华南、华中地区较为普遍,但全程选用膨化饲料饲喂草鱼仍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华中、华北地区诸如鱼体条形短,“大肚鱼”,鳞片松动、易掉鳞片、脱粘液等突出。

与此同时,有一些人在草鱼使用膨化料过程存在一些认识误区,提出:

a.膨化料不能全程养殖;

b.蛋白越高越好:这不但造成了蛋白质的浪费,其蛋白质的代谢产物还污染水质;

c.漂浮时间越长越好:由于草鱼是中下层鱼,时间过长造成饲料营养成分损耗较大,且不利草鱼集中摄食;

d.料的颜色越浅越好;

e.配方不能调动等等。这些问题限制了草鱼膨化料在该地区大量推广使用。

针对上述问题,现就对当前合作客户进行跟踪调查,对华中地区某膨化饲料企业的草鱼膨化料全程使用养殖效果进行跟踪调查、并归纳总结,供大家参考。

一、全程选用膨化料养殖效果比较

1.1、膨化料和硬颗粒料效果比较

该养殖户1对草鱼膨化料和硬颗粒饲喂草鱼进行比对,结果显示饲喂膨化料能够显著提高草鱼生长性能图7草鱼内脏(大水面养殖大规格草鱼平均规格达到6斤以上,草鱼体型和内脏正常。肝脏色泽鲜红,质地有弹性,肝胆正常)

图8全程使用膨化料饲喂草鱼,同时添加鱼虾4号200g/t+可利康200g/t养殖效。A:10斤草B:4-6斤草鱼C:4-6斤草鱼,随机选取解剖观察内脏,肝胰脏颜色鲜红,肠系膜外脂肪适量。

二、膨化料配方调整建议

饲料配制过程中非常注重把握原料品质,强调配方要进行季节性调节、并添加功能性添加剂对鱼体体型控制、肝胆调节和肠道健康进行调节和保护。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1)饲料配方定位要合理,尤其蛋白水平,不能过度追求蛋白数量而忽略蛋白质量。

(2)要进行季节性调整配方,根据鱼体生长不同阶段及养殖季节合理调控;

(a)例如水温低于15℃时可以增加油脂的使用量。

(b)3~4月作为恢复期的饲料:维生素、油脂量大!

(c)5~8月快速生长期(体长生长快、体型好!):饲料蛋白质质量、矿物质!

(d)9~10月(增加体重):育肥期:油脂、淀粉

(3)合理的矿物质搭配,避免矿物元素过量(如铜)或不足(如锌)影响鱼体条形生长

(4)不同生长期适时调控配方能量水平和能量供给者的搭配比例

(5)大型养殖基地,及时跟踪,有效调控养殖全程鱼体过肥的问题。

(6)功能性添加剂选用,重点是肝胆保护、提高脂肪消化吸收。主要通过添加鱼虾4号和配合可利康进行调节和改善。

(a)在3-4月恢复期,选择添加鱼虾4号200g进行促进脂肪的消化利用,促生长和提高鱼体抗免疫力;

(b)5-8月份为鱼体快速生长期,也是疾病高发期,因此,此阶段主要是鱼虾4号200g配合可利康100g-200g使用,进行促生长和保肝护胆;

(c)9-10月为体重快速增加阶段,即育肥期,结合配方特点和鱼体生长特点,长期使用鱼虾4号和配合间断性补充可利康100g-200g,调节鱼体生长和生理代谢负担及免疫力的平衡。

甲鱼饲料中植物蛋白多好吗?



很多研究表明,在甲鱼饲料中甲鱼对动物蛋白的消化吸收利用率高于植物蛋白,所以甲鱼饲料中蛋白的配方一般以动物蛋白为主,但因动物蛋白也不能完全满足甲鱼生长生殖的营养需求,特别是动物蛋白中缺乏甲鱼营养中的必需氨基酸——蛋氨酸,而植物蛋内中蛋氨酸的含量很高,所以有一定比例的植物蛋白源,不但可以平衡营养又可降低配方成本。但近年来一些饲料企业为了降低配方成本,要用高比例的植物蛋白替代动物蛋白,有的甚至把原来配方中50%以上的优质白鱼粉的比例降到了30%,笔者认为这对养殖动物的生长是不利的。当然不反对通过加工处理,能提高植物蛋白利用率后替代少部分动物蛋白的做法,如膨化大豆、.酶解玉米蛋白等。但动物中的有些必需氨基酸是一般植物蛋白无法替代的,如赖氨酸等。近年来,有些研究机构通过添加一些酶或催化剂等生物手段,把非动物蛋白的利用率大大提高甚至可替代,有的甚至可替代鱼粉,这对推动我国饲料原料的非资源化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鸡饲料中中草药添加方剂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特点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顾名思义是以中草药为原料制成的饲料添加剂,虽然有些学者将其归入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按国家审批和管理也归入药物类饲料添加剂,然而,由于中药既是药物又是天然产物,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基本具有饲料添加剂的所有作用,可作为独立的一类饲料添加剂,毛皮动物在野生状态下是自由采食中药药物的。有些中草药有清热、解毒等功效,如科学、适量地添加到鸡饲料中,可通过调节和刺激机体,分泌或释放出干扰素、噬菌体等免疫活性物质,直接或间接杀死细菌和病毒等,大大提高鸡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一、用于鸡寄生虫病的预防保护
配方一:旱莲草、地锦草、鸭跖草、败酱草、翻白草各等份,水煎取汁,可预防鸡球虫病。20日龄鸡按预防用鲜品6克/只,治疗用鲜品8克/只的量拌料饲喂;1月龄鸡按预防用鲜品8克/只,治疗用鲜品10克/只的量拌料饲喂,对球虫病的保护率可达100%,治愈率达98%。
配方二:蒲公英、败酱草、旱莲草、地锦草、鸭跖草、小蓟各等份,适量水煎汁拌料或直接切碎饲喂。6~8周龄鸡用量为鲜品10克/只,每天1次,连用3天,对鸡球虫病的保护和治愈率可达95%。
配方三:常山2500克,苦参1850克,青蒿1000克,柴胡、地榆炭、白茅根各900克,用适量蒸馏水煎煮3次,将3次药液浓缩到2800毫升;也可将上述药研碎混合,过筛备用。用于预防鸡球虫病,可按饲料量的0.5%加入药粉,让鸡自己采食,连用5天。若用于治疗球虫病,应先将原药液稀释成4倍量,每15公斤饲料加入稀释后的药液4000毫升,拌匀,连用8天。上述两种用药方法对鸡球虫病的预防和治愈率为90%~97%。
二、用于鸡病毒性疾病的预防保护
配方一:大蒜叶、葱叶或韭菜叶切碎,拌入饲料,让雏鸡自由采食,每周2~3次,可预防鸡新城疫病。
配方二:水牛角(锉成粉末)、野菊花、板蓝根、大青叶、生地、党参、玄参、双花各300克,甘草、黄连各20克,麦冬45克。用适量水煎煮1小时,取药液加入凉开水25升,拌入700~800只成鸡饲料中,连用3天,可预防和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配方三:板蓝根、黄芪、淫羊藿按照2∶2∶1。按饲料量的1%添加喂鸡,连用3~4天,可预防和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配方四:百部、双花、连翘、板蓝根、知母、山栀子、黄芩、杏仁、甘草各等份。将上述药研成粉末,按饲料量1%添加喂鸡,连用3天,对鸡支气管炎的防治效果为85%~90%。
配方五:麻黄、大青叶各300克,石膏250克,制半夏、连翘、黄连、金银花各200克,蒲公英、黄芩、杏仁、麦冬、桑白皮各150克,菊花、桔梗各100克,甘草50克,将上述药研成粉末,混合均匀。按每只鸡每天0.5~0.6克的量拌料喂鸡,连用3~5天,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的预防率可达100%。
配方六:黄芪、党参、槟榔、贯众、何首乌、山楂各60克,肉桂20克。将上述药研成粉末,混合均匀,拌入100只成鸡饲料中,每天3次,连用3~4天,对鸡痘有很好的预防保护和治疗作用,有效率为90%~95%。
三、用于鸡细菌性疾病的预护保护
配方一:生葶苈子粉,按每只成鸡每天1克的量拌料,连用3天,能很好地预防鸡霍乱病。
配方二:黄芪、蒲公英、野菊花、双花、板蓝根、葛根、雄黄各350克,藿香、乌梅、白芷、大黄各250克,苍术200克,将上述药共研成粉末。每天按饲料量的1.5%混拌喂鸡,连用3天,对鸡霍乱病的治愈率为98%~100%。
配方三:白术15克、白芍10克、白头翁5克,将上述药共研成粉末。按每天每只鸡0.2克的量拌料饲喂,连用7天,对鸡白痢的预防保护率可达98%。
配方四:山楂120克,黄连、白术、白芍、茯苓、赤芍、槟榔、山药各90克,酒大黄60克,甘草10克,将上述药研成粉末。每500克鸡饲料拌入该药粉75克,连用3~5天,可较好防治鸡白痢。
配方五:鸡饲料中拌入0.1%金荞麦粉,能较好防治鸡白痢。
配方六:滑石粉80克,牛蒡子45克,大黄、连翘、板蓝根30克,黄芩、薄荷、元参、升麻、柴胡、桔梗、荆芥、青黛各25克,陈皮、黄连、马勃各20克,甘草15克。将上述药研碎、过筛、混匀,每75公斤饲料中拌入该药粉500克喂鸡,可很好地防治鸡葡萄球菌病。
四、用于鸡真菌性疾病的预防保护
配方一:双花、连翘、莱菔子(炒)各30克,柴胡18克,黄芩、丹皮各15克,桑白皮、枇杷叶、甘草各12克。将上述药用适量水煎汁,取汁1000毫升,每天分4次拌入500只鸡的饲料中,每天1剂,连用4天,对鸡曲霉菌病的防治效果为98%~100%。
配方二:按每只鸡5克的量在饲料中拌入大蒜沫,每天两次,连用2~3天,可较好防治鸡曲霉菌病。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特点
(1)来源天然性
中药来源于动物、植物、矿物及其产品,本身就是地球和生物机体的组成部分,保持了各种成分结构的自然状态和生物活性,同时又经过长期实践检验对人和动物有益无害,并且在应用之前经过科学炮制去除有害部分,保持纯净的天然性。这一特点也为中药饲料添加剂的来源广泛性、经济简便性和安全可靠性奠定了基础。
(2)功能多样性
中药均具有营养和药物的双重作用。现代研究表明,中药含有多种成分,包括多糖、生物碱、苷类等,少则数种、数十种,多则上百种,按现代“构效关系”理论,其多能性旧显而易见了。中药除含有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之外,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时,是按照中国传统医药理论进行合理组合,使物质作用相协同,并使之产生全方位的协调作用和对机体有利因子的整体调动作用,最终达到提高动物生产的效果。这是化学合成物所不可比拟的。
(3)安全可靠性
长期以来,化学药品、抗生素和激素的毒副作用和耐药性使医学专家伤透了脑筋,尤其是容易引起动物产品药物残留,这已成为一个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中药的毒副作用小,无奈药性,不宜在肉、蛋、奶等畜产品中
产生有害残留,是中药添加剂的一个独特优势,这一优势,顺应了时代潮流,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追求绿色食品的愿望。
(4)经济环保性
抗生素及化学合成类药物添加剂的生产工艺特别复杂,有些生产成本很高,并可能带来“三废”污染。中药源于大自然,除少数人工种植外,大多数为野生,来源广泛,成本低廉。中药饲料添加剂的制备工艺相对简单,生产不污染环境,而且产品本身就是天然有机物,各种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稳定,储运方便,不易变质。

牛的饲料配方,主要由豆粕棉饼玉米麸皮和小苏打组成


牛的饲料配方主要由豆粕、棉饼、玉米、麸皮及小苏打由不同比例配成,一般根据牛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架子牛、前期育肥牛、后期育肥牛)对营养的不同需求来搭配饲料。

牛生长阶段饲料配方

架子牛:体重不超过300公斤为架子牛,推荐精饲料配方:豆粕14%、棉饼12%、玉米55%、麸皮13%、小苏打1%、生长牛预混料5%。

前期育肥牛:体重在300公斤-400公斤之间的为育肥前期牛,精补料可配方:豆粕7%、棉饼15%、玉米62%、麸皮10%、小苏打1%、肥牛预混料5%。

后期育肥牛:体重在400-600公斤的为育肥后期牛,这个阶段的牛主要是促进牛体膘肉丰满,一般为1-2个月之间,精补料配方可选:豆粕4%、棉饼12%、小苏打1.5%、玉米70%、麸皮7.5%、育肥牛预混料5%。

饲料用量

架子牛:每日每头牛精补料的喂食量按牛体重的1.5%添加,湿酒糟按牛体重的0.7%添加,干草按牛体重的1.5%添加。

前期育肥牛:每日每头牛精补料的喂食量按牛体重的1.2%添加,湿酒糟按牛体重的1.3%添加,干草按牛体重的0.9%添加。

后期育肥牛:每日每头牛精补料的喂食量按牛体重的1.6%添加,湿酒糟按牛体重的1.7%添加,干草按牛体重的0.4%添加。

后期管理

牛圈饲料喂养时要拴系0.5米的短绳,先粗后细,然后给牛饮水,定时定量进行饲养,每天饲喂和饮水共3次,喂精料时要先将湿酒糟加以干草搅拌均匀,饮用水的温度适宜在15-25℃之间,在给牛催肥过程中要喂食营养丰富的精饲料,能促进牛的健康生长,可视牛的生长需求喂食,注意不可过量。

在牛的生长过程中,对蛋白质的添加要严格注意用量,如果添加的过多,会使牛消化不良,还会造成饲料浪费,而且给牛的肠胃增加负担,并引发疾病,添加的少了,也不能满足牛的生长发育,育肥效果及牛肉的品质也不好。

因此在牛的饲养和育肥期间,可视牛生长阶段的不同来调配饲料,根据牛的体重进行喂食,能避免饲料的浪费,还能充分发挥饲料的效果,促使牛生长的肥硕肉质也更佳。

饲料中几种维生素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维生素是维持动物正常生理功能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对猪的繁殖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除维生素K外,其他维生素需从饲料中获得。日粮中的维生素水平决定着机体的维生素水平,过高或过低均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下面介绍饲料中几种维生素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一起来看看:

1、维生素A

猪在任何的生长阶段以及生理状态下都需要维生素A。维生素A对猪繁殖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其可参与组织间黏多糖的合成,对于上皮增殖和发育有调节的作用,还具有维持视风膜感光功能和促进骨骼和牙齿生长的作用。对于繁殖机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可维护细胞膜和细胞器结构的完整性,促进激素的合成,从而维持猪体较高的繁殖力。虽然维生素可提高猪的繁殖性能但是日粮中的添加水平分适宜,添加量过高或者不足均对机体的健康不利。如果维生素A不足会引起黏膜萎缩、变性,导致猪体的各种上皮组织细胞发生鳞状角化,同时引起猪腹泻,抵抗力下降,内分泌功能紊乱、激素的分泌不足,性激素的分泌量减少或者停止,影响最为严重的则是生殖系统的上皮,导致性周期紊乱、无规律,母猪产后出现发情延迟,性欲低下,甚至不发情的现象。另外,当维生素A缺乏时肾上腺、性腺的功能减弱,胎盘类固醇的合成量不足,从而使胚胎的发育异常,易导致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早产、产死胎、畸形胎或者弱胎的现象。公猪则表现为性器官发育异常,功能发生退化,精液的品质变差,性欲减退,出现繁殖障碍。如果维生素A的摄入水平过高,则会导致维生素A在猪体内大量的蓄积,产生毒性,一般当摄入的量超过正常量的50倍以上时就会使猪出现被毛粗糙、皮肤呈鳞状、血尿、血粪、不能站立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引起死亡。通常日粮中维生素A的添加量为每千克2500万IU即可保持正常的繁殖性能。

2、维生素B族

维生素B族主要是作为辅酶,催化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来影响着猪的繁殖性能。其中维生素B。是许多氧化还原酶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传递氢的作用。当缺乏时导致新陈代谢功能发生障碍,引起妊娠母猪或者哺乳母猪的食欲下降,甚至食欲废绝,从而导致母猪的体重减轻,出现早产、产死胎、产弱胎等繁殖障碍。通常日粮中的维生素Bl。的量为每千克7.3mg即可维持较好的繁殖力;维生素B。是辅酶A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参与糖、脂类及氨基酸等的代谢,当猪体缺乏维生素B。时,其繁殖机能和泌乳性能都会受到影响;维生素Bl。可促进蛋氨酸和谷氨酸的合成,还可活化氨基酸,参与各种营养物质的代谢,对合成各种蛋白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当猪体缺乏维生素Bl。时母猪的配种受胎率、繁殖率以及产后的泌乳水平都会降低,因此要注意日粮中维生素Bl。的添加量,一般饲料中添加10%的优质鱼粉即可满足猪体对维生素Bl的需求量。

3、维生素D

维生素D是类固醇类的衍生物,其主要功能是调节钙、磷的代谢,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对于维持钙、磷的平衡、排泄、贮存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日粮中的维生素D不足会使代谢机能发生障碍,导致血液和组织中蓄积大量的代谢产物而引起酸中毒。对繁殖性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导致平滑肌紧张性降低,使母猪在分娩时宫缩无力,引起难产,导致呼吸、消化、循环系统发生障碍,使繁殖能力下降,出现卵巢萎缩、排卵发情异常,易发生空配,受精率下降,即使可成功受精,会易发生合子早期死亡。而当日粮中的维生素D过量时会发生中毒反应,导致猪出现厌食、恶心、口渴、乏力、尿频、关节疼痛等症状,因此日粮中要维持适宜的维生素D水平,其添加量要根据不同的生理状态及时的调整。

4、维生素E

维生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促进性腺的发育和成熟,对促进受孕、防止流产有重要的作用,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饲料中。母猪发生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饲料中的维生素E不足或者猪体内的维生素E贮备不足。当维生素E不足时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可导致肌肉萎缩、子宫的生理机能紊乱,使脑下垂体前叶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分泌活动停止,使维生素A的吸收和调节功能发生障碍,而形成有毒产物,对受精不利。当母猪在怀孕后出现维生素E不足时会导致胚胎早期死亡并被吸收,妊娠发生中断,胚胎着床后死亡,或者出现隐性流产,使胎儿的正常发育受到影响,产出死胎、弱胎。长期的维生素E不足,则会造成永久性的不孕。虽然维生素E过量不像维生素A和维生素D在体内蓄积产生毒性,但是过量会抑制维生素A和维生素K的吸收,从而影响猪的繁殖性能。

维生素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在大多数猪饲料中维生素能防止经典的缺乏症的发生,但对现代优良品种的猪则显不足,为了使猪的繁殖性能达到最佳水平,饲料中维生素添加量应高于NRC推荐的水平。
维生素E在所有细胞膜的细胞器中均具有生物抗氧化作用,添加维生素E改善母猪繁殖性能的机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认为它能促进前列腺素的合成。研究表明补充维生素E可以增加每窝产仔数,提高母猪的免疫力,特别是防止乳房炎—子宫炎—无乳综合征(MMA)的发生,还能通过母乳将维生素传递给仔猪。
1994年对母猪繁殖性能进行了研究,连续观察了5胎,结果表明在整个妊娠期和泌乳期饲料中维生素E含量为44~66mg/kg,每窝产仔数显著增加,MMA明显减少。1年前有报告称,为使母猪获得显著的免疫应答,需要维生素E60mg/kg。
维生素C热应激使内源性维生素C合成减少;需要随饲料摄入更多的维生素C,在夏季高温季节正好与受胎率低一致,但是维生素C能缓解高温应激对精液品质的不良影响。1985年有报告指出,在春、夏、秋三季给公猪补充300mg/头·日维生素C,提高了精液中的精子数量。其他研究表明当给公猪补充维生素C时,母猪受胎率提高。
生物素生物素是提高繁殖性能、保持蹄、皮肤和被毛良好状态所必需的。尽管许多饲料中含有生物素,但其浓度和生物利用率差异很大。此外,现代的饲料加工方法和舍饲使母猪获得生物素的机会减少;需要额外添加。
研究表明,补充生物素可提高受胎率和每窝产仔数,并且可以缩短断奶至发情的间隔时间。1991年对303头母猪进行了观察,在妊娠和泌乳期间补充0.33mg/kg生物素的母猪产后21天时窝仔猪数为9.4头,对照组为8.7头。其他研究也表明添加生物素可以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在一些试验中生物素添加量为0.22~0.55mg/kg,结果试验组产活仔数为对照组的98.9~109.5%;每窝断奶仔猪数为对照组的103.4~110%,断奶至发情的间隔时间对照组为7.0~15.3天,而试验组为6.2~10.2天。
维生素A可以保持上皮组织的完整性,而且是其发育和动物妊娠时分泌特殊的子宫蛋白所必需的维生素。β-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体,在繁殖过程中可能具有单独的作用,但其机理尚未确定。研究表明母猪饲料中维生素A和(或)β-胡萝卜素水平高于NRC推荐水平时,母猪的繁殖性能得到改善。
1985年研究表明给母猪每天注射或随饲料补饲维生素A和(或)β-胡萝卜素,胚胎死亡率下降,产活仔数增加,断奶时窝重增加。其他研究还表明在断奶时给经产母猪注射一次β-胡萝卜素,使下一胎的产仔数增加,死产数减少。
叶酸叶酸可以从饲料中获得。但补充叶酸可以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美国的5所大学进行了11次试验,结果表明补充叶酸的母猪窝产仔数总是高于对照组。尽管这种作用的确切机理尚未确定,但叶酸的作用可能是提高胚胎的成活率,而不是增加排卵数。1989年曾有报道指出添加叶酸的效果在经产母猪比在初产小母猪或产2胎母猪较好,可能是因为经产母猪排卵数较多,胚胎潜在死亡率也高,叶酸对这样的母猪效果最好。

抗应激补钙在河蟹养殖早期管理中的作用



由于池塘养殖品种时间较长,且一般不会调整茬口或休塘,一般养殖塘口都缺乏钙磷及营养元素。同时在早期3-4月份左右,水温回升,气温不稳定,水温昼夜相差大,蟹苗娇嫩,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在养殖期间,水质变化,易发生虾蟹蜕壳不遂,软壳虾蟹死亡现象。为了提高河蟹养殖全年的成活率,早期的抗应激补钙工作显得尤其重要。
一、蟹塘补钙的方法有哪些?
1、在肥水时可以添加一些钙剂或磷酸二氢钙,每亩水深1米使用5斤磷酸二氢钙,补充水体中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做到肥水时能促进藻类的快速繁殖,特别是前期放苗前肥水,达到肥水同时也补钙的效果,为养殖品种提供优良的生存环境,在3-5月要使用一次磷酸二氢钙。
2、使用补钙类产品钙加加、离子钙和生物活性钙补,在河蟹蜕壳前10天使用,效果最佳。
3、池塘在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生石灰溶化成水全池泼洒、投放螺蛳等也是补充钙质的方法。
二、蟹塘使用激安C和低聚糖863为什么可以起到很好的抗应激作用?
激安C:
1、具有强的抗氧化性,起到调节免疫和解毒的功能。
2、具有诱食、抗应激、防止体表及眼出血、身体畸形等功能。
3、是合成胶原蛋白和粘多糖等细胞间质的必需物质,促进细胞生长。
4、参与酪氨酸代谢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等,是体内代谢不可缺少的成份。
低聚糖863:
1、增强代谢酶活性及细胞活力,加快营养吸收,促进生长。
2、在肠道中作为自由飘流的受体位点,使有害细菌结合它们而不是肠壁。抑制肠道有害菌,促进有益菌的繁殖。(低聚糖饲喂后,粪便中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的数量减少至原来的5%~20%,双岐杆菌等有益菌的数量增长6~l0倍)
3、刺激和增强免疫系统的作用,增加机体免疫细胞的数量,整体提高机体健康水平。
4、保护动物肝脏,促进机体生长,降低了肝脏的解毒负担。
5、抗应激、抗低氧、解毒、解药残、改善肉质、去除土腥味。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828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