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鱼夏季综合症的防治

鳗鱼,拼音:拼音:mn别名:白鳝、白鳗、河鳗、鳗鲡、青鳝、风馒、日本鳗。鳗鱼是指属于鳗鲡目分类下的物种总称。又称鳝,是一种外观类似长条蛇形的鱼类,具有鱼的基本特征。此外鳗鱼与鲑鱼类似具有洄游特性。鳗鱼属鱼类,似蛇,但无鳞,一般产于咸淡水交界海域。

鳗鱼夏季综合症有什么症状和怎么防治?

进入夏季以来,福建省内各地养鳗池陆续发生鳗鲡脱黏、败血等综合性疾病,诱发鳗鱼严重死亡。现根据我们在闽南地区现场处理的一些个案,特提出如下防治方法,供广大鳗鲡养殖业者参考。

鳗鱼夏季综合症的发生症状表现为:死亡前期病鳗有明显的脱黏或败血症状。鳗鱼活力减弱,大量挂在饵料台或聚集在排污口周围,不摄食。死亡鳗鱼中脱黏症状不多,败血症状较明显。因后期出现脱黏或败血症状的数量减少,多见红头或鳃部、下颚充血水肿症状,体表其他部位基本完好,个别腹腔充盈血水;有血块、肝脏褪色,鳃丝变白、肿胀,有类似被水浸泡后呈现的褪色变白现象。死亡数量增加很快,死亡率较高。一口池整个发病周期在15天~20天。

鳗鱼夏季综合症的有效处理:

盐+中药+抗菌素,盐份保持在4~7即可,中药主要有黄连、大黄、黄芩、地锦草、茵陈、五倍子等,抗菌素可选择使用强力霉素、土霉素、氟哌酸、法拉乃司等。用药周期需1个~2个疗程,严重的甚至需3个~4个疗程。

鳗鱼夏季综合症的需要注意:

池水的处理。由于可能需要长时间用药,易造成水质恶化,因此在每个用药周期结束后,最好能大换水,保持水环境清洁。

在高温期,要注意水温、水质的变化。一般应加强通风,增大水中溶氧,必要时提高用药的水位,防止用药期间,水温急剧变化造成鳗鱼死亡的增加。

在发病初期,使用抗菌素也无法明显抑制死亡发展,可以选择溴氯海因、二氧化氯、蓝天使+病毒净等常规消毒剂先控制病情发展,如出现较大量死亡,再用前面所述的方法处理。

在死亡高峰期过后,必须尽早让存塘的鳗鱼摄食,以恢复体力。可投饲药饵,消灭鳗体内病菌。此时对水体进行消毒,有必要使用刺激性小的药物,同时可用海中宝、多维、葡萄糖等对鳗鱼进行水浴,促进鳗鱼进食。

在处理细菌的同时应注意检查是否有鳃霉和寄生虫病,如有,应先行处理,尤其是鳃霉必须先杀灭。否则用抗菌素时会引起鳃霉病爆发,造成大量死亡。寄生虫如果数量不多,可暂缓处理。

小编推荐

养殖青鱼肝胆综合症的防治


青鱼是我国的四大家鱼之一,也是我国传统的养殖鱼类。由于其生长速度快,饵料系数低,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青睐。近年来,青鱼在四川的养殖量逐渐增多,但在产量增加的同时,随之而来的疾病严重阻碍着青鱼养殖业的发展,挫伤了不少青鱼养殖户的积极性,其中青鱼肝胆综合症是危害青鱼养殖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该病一旦发生,治疗困难,治愈率低,患病鱼不耐运输,从而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就我们接触的青鱼肝胆综合症的发病情况及该病的诊断和防治做一简介。

一、发病情况及症状

调查发现该病主要集中在5-8月份发生,持续时间较长。一般在水温较高的时候发生,发病水温多在22~28℃,池塘养殖、网箱养殖都易发,特别是体重在1千克以上的青鱼极容易发生。单纯的肝胆综合症死亡率并不高,多介于2%~5%,但继发细菌感染后死亡率大幅度上升,达到10%~30%。由于发病后,常见的表现是细菌病的症状,养殖户一般采用抗生素、抗菌中草药等进行治疗,但效果均不理想。

病变主要在肝胆。解剖常见肝脏肿大,质脆易碎,颜色严重变黄或部分发黄,有的在肝脏上出现花斑样条纹,呈花斑肝表现;胆囊常肿大,有的肿大到正常的2~3倍,部分可见胆囊壁变薄,胆汁颜色加深或变黄。大部分发病鱼会继发细菌感染,出现体表鳞片松动、脱落,部分皮肤裸露,严重的可呈赤皮现象;同时可见鳃丝肿胀或腐烂;肠道常充血、发红,肠腔内充满炎性渗出物。

二、病因分析

对于该病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没有统一定论。经我们对多个临床病例的发病情况、流行病学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该病的发生与饲料因素和环境因素较为相关。

饲料因素:目前我们接触的发生肝胆综合症的青鱼均用配合饲料饲喂,而且许多青鱼养殖户都是使用鲤鱼饲料直接饲养青鱼,未使用青鱼专用饲料,而大多鲤鱼饲料的蛋白含量在34%左右,导致蛋白含量偏高,引起青鱼生长速度过快、肝脏不堪重负而发病。

环境因素:好发该病的养殖池,池底常有较厚的淤泥。为追求产量,养殖户多加大放养密度,从而相应增加投饵量,由于养殖水体负担加重,水质调节跟不上,导致池塘水体环境恶化,水质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都普遍超标,鱼类自身免疫能力减弱,更容易遭受病原体感染,引起死亡。

三、预防

由于该病主要和营养因素相关,所以在青鱼的饲养早期可使用34%的鲤鱼饲料进行饲喂,但当青鱼达到500克/尾后,应逐渐降低饲料中的蛋白含量,若没有专门的青鱼饲料,可用蛋白质含量为28%的草鱼饲料饲养。平时应注意饲养管理,投喂不要过饱。因青鱼抢食能力较强,养殖户一见到这种采食能力好的青鱼,常加大投喂量,导致青鱼吃得过饱。鱼由于过量采食其生长速度也很快,从而加大养殖户的投食兴趣,进一步加大投饵量,进入恶性循环,最后鱼的肝脏不堪重负而发病。所以一定要控制投饵量,以鱼吃到八分饱为宜,从而控制青鱼的生长速度,防止生长速度过快而引起的肝脏负担。

除此之外还应在平时注意调节水质。多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分解水体中由于过量投喂和鱼的排泄物产生的氨氮和亚硝酸盐,防止氨氮和亚硝酸盐超标,使水质清爽,给养殖品种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

四、治疗

根据以上所分析的原因,制定以下治疗原则:控制投喂,保肝护胆,控制继发感染,调节水质。首先降低饲料蛋白质含量,逐渐采用28%的草鱼料饲喂,并且控制投喂量,喂七成饱较为合适。内服保肝护胆药物:采用市售的保肝药物内服,同时可以内服Vc80~100毫克/千克鱼体重,连用5~7天。控制继发感染:采用50毫克/千克鱼体重的氟苯尼考等抗菌素进行内服,杀灭继发感染的病原体,连用5~7天,同时外用二氧化氯等消毒剂进行消毒,每3天消毒一次,连用2~3次,一般7天后死亡减少。为了防止复发,7天后可再用三黄散、大蒜素等中药拌料投喂,连用3~5天,对巩固疗效非常好。之后,可采用光合细菌制剂、EM菌和硝化细菌、亚硝化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进行外用改水,防止由于水质因素所引起的死亡。

五、小结

从病因分析看,青鱼肝胆综合症主要病因是饲料蛋白质偏高,投喂量偏大,造成生长过快,加重肝脏负担而引起。从我们治疗的经验看,在青鱼肝胆综合症的治疗中,对继发感染的控制非常重要,一味地保肝护胆而不控制继发感染,疗效不佳。而常被误诊为细菌病一味地按细菌病治疗,也只是治标而不治本,往往按这个思路治疗常出现用药2天后,死亡数量暂时下降,而数天后死亡率又上升,造成病情一直迁延不愈、病程延长的现象。故在青鱼养殖过程中对肝胆综合症的防治应坚持以上的预防和治疗原则,以促进青鱼养殖健康、快速发展,减少死亡,降低经济损失。

鳗鱼养殖之鳗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常见问题】鳗鱼养殖之鳗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专家解答】

1、设计建造的养鳗场所应符合防病条件

养鳗场的水源应是水量充沛、洁净,不带病原体或有毒物质,适合鳗鱼生活的要求。除此之外,在设计进、排水系统时,总的进、排水应该分开,以免鳗池排出的水重新污染进水口的水源;其次,每个鳗池应有独立的进、排水口,并能独立地进行进水或排水,以免有病的池水相互感染;第三,设计好池塘的排污设施,改善池塘底质条件,这是对鳗病预防的宏观控制,是很重要的一项措施。

2、增强鳗鱼的抗病能力

鱼病的发生、发展和消亡,是由鳗鱼、病原体和环境条件三者之间相互关系错综复杂的表现。其中鳗鱼本身的抗病力起着主导的作用。因此,增强鳗鱼的抗病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具体措施为:

⑴提前并塘,推迟停食。露天养鳗池冬季水温降低,鳗鱼要停食越冬。为了减少鳗鱼在越冬期间体质过度消耗而易感染疾病,当池水温度下降至20℃以下时,就要进行并塘,按不同规格分养,分养后继续投饲,一直投喂到鳗鱼不吃食为止,这样能延长投饲时间,这是减少越冬鳗鱼体质消瘦、增强其抵抗疾病能力的有力措施。

⑵冬前投饲,增加营养。在鳗鱼并塘分养后至越冬前,要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增强鳗鱼越冬期间的抗病能力。

⑶早开食,适量投喂。越冬之后的鳗鱼,体质消瘦,急需补充营养。当开春水温上升至8℃以上时,鳗鱼即能摄食。因此,要尽早开食,适量投喂引诱鳗鱼来摄食,增强鳗鱼的体质。

⑷定量投饲,切忌暴食。在正常饲养鳗鱼时,投饲一定要做到定时、定量,吃食均匀,不能过食或饥饿。鳗鱼吃食过多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引起消化不良,易患病。

⑸细心操作,放进网箱后要注意网衣不能搭底,以免鳗鱼相互挤压而窒息、受伤。一旦擦伤鳗体或短期窒息,就容易感染疾病。

3、控制和消灭病原

鱼病的发生、一定有病原存在。因此,预防鳗病必须从控制和消灭病原着手,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具体措施有:五消毒、定期施药和及时处理病鳗。

⑴池底消毒。冬季闲置的鳗池要排干池水、曝晒,一般的池在放养之前,要用漂白粉或生石灰常规量消毒,杀死池底病菌、寄生虫、虫卵和孢子等有害生物。

⑵池水消毒。鳗池在注水后放养前,要用敌百虫常量泼洒消毒,杀灭部分水蚤、寄生虫等,防止寄生虫性疾病的发生。

⑶鳗体消毒。小规格鳗种和明显患病的大规格鳗种,在分养时要用亚甲基蓝常规量药浴或常规量全池泼洒,杀灭鳗鱼的病原体(如细菌、水霉等)。在鳗苗运输和驯养过程中,亦可用0.5%~0.7%的盐水消毒,防治运输中鳗苗擦伤而受细菌的感染和鳗苗驯化过程中的原生动物或藻类的侵袭。

⑷饵料的消毒。鳗苗驯化时的丝蚯蚓在投饲前要先进行消毒,可以防止细菌性病原体的带入。

⑸工具消毒。饲料框等工具应经常洗刷晾干、日晒或定期用漂白粉消毒,然后用清水洗净再使用。在病鳗池中使用过的工具消毒后才能再使用,以免将病原从一个池子带到另一个池子,从而使疾病得到蔓延和发展。

⑹及时捞除病鳗、死鳗,并土埋处理,以免病菌的重复感染。

4、保持池水环境的稳定

鳗池水质的好坏,对鳗鱼的生长和健康有很大的关系。池水良好,鳗鱼吃食和生长也良好,体质健壮抗病力强,不易感染;反之,如果池水恶变,不仅影响摄食生长,而且容易诱发鳗鱼发病。为了保持池水环境的稳定,采取的措施有:

⑴保持池水中微囊藻的数量在一定的范围。如果池水恶变可采取换水、施药、施肥和引种等办法,使池水中浮游植物生长良好,池水保持微碱性,可防止某些细菌性病原菌的繁生。

⑵温水池要注意氨、亚硝酸等有害离子的含量,及时换水、排污,才能保持水质的清洁。防止某些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⑶定期泼洒敌百虫,杀灭池水中的水蚤、一般寄生虫和锚头鳋幼体等,以调节水质,防止水质恶变和锚头鳋、鳗居线虫等的发生。

⑷将池水温度升到25℃以上,可以防止水霉病菌的繁生。

【小编总结】

在鳗鱼养殖过程的鳗病主要以预防为主,因为一旦发病,治疗困难。鳗病主要发生在1-2月以及10-12月,所以鳗鱼养殖户在鳗病发生前要做好防治工作。第一农经小编给您介绍了四种鳗病防治技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养殖鳗鱼疾病的防治


鳗居线虫病[病原]为鳗居线虫。寄生在鳗鲡鳔内的鳗居线虫有三种:球状鳗居线虫,粗厚鳗居线虫和澳洲鳗居线虫。鳗居线虫属卵胎生,刚产出的幼虫仅0.2毫米-0.35毫米,身上包有一层透明的表膜,尾部细长。

[症状与诊断]鳗居线虫主要寄生于鳔腔以吸食鳗鱼的血为生。感染线虫的病鳗,摄食不良,生长受到影响。表现贫血,消瘦,体色较黑等体症。病鳗鳔肿胀,内脏器官受压迫,血流受阻碍,鳔组织发炎。病鳗浮大水面不易沉下,逐渐消瘦,终至死亡。严重感染会导致鳔壁破裂,线虫进入腹腔,引起腹腔膜炎,导致鳗鱼死亡。[流行与危害]鳗居线虫病在我国台湾、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省的养鳗场都有流行。本病感染率很高,大量死亡的病例一般很少。本病全年均有发生,但以6月-9月较多。[预防与治疗](1)石灰或漂白粉清塘,可杀来幼虫和中间宿主,有预防作用。(2)用敌百虫(90%的晶体)以1毫克/升的水体终浓度向全池泼洒,有较好的防治效果。(3)投喂抗菌药物预防细菌感染。爱德华氏菌病[病原]迟钝爱德华氏菌。生长温度12度-42度,PH值范围5.5-9。在含盐0-4%的范围内均能生长。[症状与诊断]本病从症状和病理学特点来看,可分为肝脏型和肾脏型两种。肝脏型症状:主要表现在鳗鲡前腹部肿大,充血或出血,腹壁肌肉坏死,皮肤软化。严重时前腹部穿孔,肝脏露出。解剖观察,可见肝脏肿大,有白色脓溃病灶。肾脏型症状主要表现为:肛门红肿突出,肛门前后的肾脏部位肿大,肌肉坏死,皮肤充血,挤压腹部有脓血流出。解剖观察可见脾脏、肾脏肿大,有小脓溃病灶。在临床诊断中,应抓住该病的典型症状。患本病的鳗鱼,前腹部或肛门前后部位肿大,红肿,皮肤软化,肌肉坏死,甚至溃烂穿孔。[流行与危害]本病在日本、我国台湾和东南沿海各省的养鳗场都有流行;危害较大。特别是白仔投喂红虫后一周左右最容易发生急性流行,引起大量死亡。[预防与治疗]预防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经常清除残饵和粪便污物,适当加大换水量,保持水质清洁,放养密度不要过大,投喂红虫要经过清洗。(1)每吨鳗用鱼服康B-II50克-100克,均匀混入饵料投喂,每天1次,连续3天-5天。(2)每吨鳗用磺胺甲基异恶唑200克拌入饵料投喂,第二天后改用每天100克,连续喂5天。细菌性烂鳃病[病原]柱形屈绕杆菌。生长温度5度-35度,最适温度27度-28度;生长PH值范围6。5-8。5,最适PH值为7。5左右。水体中含0。7%的食盐即能抑制其生长。[症状与诊断]该病主要是引起鳃组织坏死。患病鳗鱼在水面无力地游动,有时停在水流弱的角落或池边。病鳗体色稍黑,外观无特别明显的症状。如用手指轻轻压鳃,从鳃孔会流出带红色的粘性脓汁。剪开鳃盖,可见鳃丝从边缘开始溃烂,鳃组织充血,淤血,粘液很多。病烂部位带黄色,并粘有许多污泥杂物。严重时可见大部分鳃丝腐烂。诊断方法主要是观察鳃组织有无腐烂坏死病灶。[流行与危害]本病流行季节较长,终年可见,但以夏季高水温期较严重。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流行较广。我国台湾、福建、江苏、浙江、广东各地养鳗场都有流行。[预防与治疗]本病与放养密度高,水中氧气不足,投料过剩关系较大。现已发现柱形屈绕杆菌在鳗鲡配合饵料颗粒表面生长良好,所以,残饵和饵料扩散,就会给病原菌的大量每殖提供有利条件。因此,预防此病,应特别注意投饵方法,避免投饵过量,并经常注意清除残饵,保持水质清洁,增开水车,适当加大换水量,都是有效的防治措施。

烂尾病[病原]引起鳗鲡烂尾的病原菌有两种:一种是柱形屈绕杆菌,另一种是点状产气单胞某些菌。烂尾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除病原菌外,还与鳗鱼受损伤、水质恶化、饲养管理不善有密切关系。[症状与诊断]病鱼尾柄部、躯干部或头部皮肤溃烂,坏死脱落,严重者溃烂深入到肌肉层,有的病鳗吻端溃烂。该病往往与水霉病、肝肾病并发。在低温多雨季节,溃烂部位很容易长水霉。烂尾部继续发展则可导致细菌性败血症,各脏器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著的特征:一是脖颈肿大,但不发红;二是胃肠道有凝固的血块或毫无血色。[流行与危害]该病是我国养殖鳗鲡的常见病,在我国东南沿海各省的养鳗场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夏季高温季节,选别等操作,造成皮肤损伤、鳗鱼粘流脱落时,最容易发生烂尾病。[预防与治疗](1)过池、选别中操作要细心,尽量避免鳗鱼受损伤。过池时要注意鱼体和池塘消毒,防止感染。(2)用4%-5%的食盐洗浴1分钟-2分钟,对烂尾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红鳍病[病原]系嗜水产气单胞杆菌。生长温度范围为5度-40度,最适湿度8度;在PH6-11范围内都能生长,最适PH值为7.2-7.4。在浓度不超过4%的食盐溶液环境中均能生长,而最适盐浓度为0.5%。[症状与诊断]病鳗最初表现为食欲不振,随后在水面离群漫游或依靠池壁或停在饵料台不动。病鳗臀鳍、胸鳍、尾鳍等充血发红,腹部或体侧皮肤充血,红门红肿。严重时,在腹部、体侧等部位可见出血斑块。有时头部、躯干、尾部皮肤会出现局部坏死或感染水霉。解剖观察,肠道充血发红明显可见。病原菌在肠道大量繁殖,所产生的毒素首先引起肠道炎症,然后侵入血液引起全身症状。病程发展到一定程度,病菌由肠道侵入血液成为败血症。[流行与危害]红鳍病是一种常见病,也有暴发性流行,危害严重。它主要在露天池流行,各种规格的鳗鱼都可得这种病。在春季水温上升期、秋季水温下降期以及天气不稳定的梅雨期,容易发生和流行,一般在高水温期发生流行的情况较少。[预防与治疗](1)每吨鳗用磺胺甲异恶唑,或磺胺增效剂150克-200克拌入饵料投喂,第2天后每天100克,连续投喂5天。(2)每吨鳗每天用盐酸土霉素或四环素100克混入饵料投喂,连续5天

弧菌病[病原]即鳗弧菌病。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生长温度为10度-35度,最适生长温度25度左右;适宜生长的盐浓度为1%左右。生长PH值为6-10,适宜生长PH值为8左右.[症状与诊断]鳗鲡弧菌病主要症状是各鳍条出血发红,肛门红肿,躯干部皮肤褪色、糜烂或隆起。有的病鱼体表出现出血性溃疡。肠道通常有充血。肝脏肿大呈土黄色,有出血斑。诊断鳗鲡弧菌病单独依靠观察症状还很难判断,必须采用血清学方法或通过病原的分离鉴定。[流行与危害]本病的发生与红点病一样,同池水中盐度有密切关系,在完全用淡水养殖的鳗鲡中通常不人发生。鳗弧菌广泛颁于沿岸海水和海底的是条件致病菌。鳗鲡弧菌病的发生和流行都有一定的诱因。如水质不良因素的强烈刺激、鱼体受伤等。鳗弧菌主要是由种苗携带进入淡水养鳗场。[预防与治疗](1)预防接种鳗弧菌菌苗。(2)用盐酸土霉素拌入饲料中投喂。每吨鳗每天用100克,连续用5天。

红点病[病原]为鳗败血极毛杆菌。是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生长温度范围为5度-30度,适宜生长温度15度-20度;生长PH值范围5.3-9.7,适宜生长PH值7-9。本菌在淡水中一天内就会死亡,在海水中或稀释海水中能存活200天以上。[症状与诊断]本病的主要症状是体表点状出血。患病鳗鱼的皮肤,特别是下颚、腹部或肛门周围的皮肤,点状出血最明显、最多。病原菌侵入皮肤后在表皮基底膜和真皮层大量繁殖,引起毛细血管充血,因而导致渗出性出血和破裂性斑块状出血。此外还可见鳍条出血,肝脏淤血,脾脏褪色萎缩,肾脏萎缩,肠胃、肠系膜点状出血。本病最明显的特点是在体表有许多点状出血,根据此特点可以作出诊断。[流行与危害]本病发生于含盐分的鳗池。流行时间是2月-8月和10月-11月,其中4月-5月是流行高峰。初春水温10度以上开始发病,待遇水温上升到25度时病势减弱,盛夏时消失,到秋天水温下降到25度以下时又会再次流行。[预防与治疗]红点病在10度-25度时发生,因此,在温室养鳗中,将水温控制在26度-27度,可防止本病的发生。本病的发生与水中的含盐量有关,所以对饲养在含盐鱼池中的鳗鱼要特别注意。在不含盐分的淡水中饲养,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要注意换掉用于盐水浴的池水,并冲洗一两次。本病的潜伏期长,病鱼症状尚未表现出来,已失去食欲,所以口服药治疗难以奏效,可用水体终浓度2毫克/升的呋喃浴酮全池泼洒。

开口病[病原]该病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它寄生于鳗鲡白细胞的细胞质内。该病毒可用鳗鲡性腺细胞培养,并能引起细胞病变。

[症状与诊断]病鱼颅腔出血、口腔粘膜出血、头部肌肉出血,淋巴细胞浸润,口腔肌肉糜烂,口张开不能闭合,上、下颌充血、糜烂,上颌缩短,严重时下颌骨断裂,口腔完全失去张闭能力。病情严重时可见肝脏充血,肿大,甚至出现溃疡。病鱼有时也表现鳍条充血。[预防与治疗]现在还无有效方法

欧洲鳗鲡夏季狂游症[病原]发病原因还不清楚。有可能是由于对生活环境(例如水温、光照、光质、饵料药物刺激等)变化不适应,长时间的环境压力,使鱼体应急反应过度,导致机体生理功能失衡,某些重要器官的功能受损害,抗病能力下降,最终引起欧洲鳗大量死亡。或者说主要是由于应急因子引起的继发病性或和细菌性感染,造成欧鳗大量死亡。要完全弄发病原因,还有待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症状与诊断]发病初期,少量鳗鱼在池边进行不规则游动,游动无力,出现间隙性头部抽动旋围翻滚或作后退运动。几天后大量鳗鱼出现类似症状,头部阵发性颤动,在水面狂游后很快死亡,刚死鳗鱼呈僵直状,嘴张开。病鱼体表完整,但是下颚均有不同程度的溃疡或充血。有些病鱼口腔、臀鳍、尾部充血或有溃疡。多数病鱼鳃丝鲜红、肝脏淡红,部分病鱼肾脏肿大。病鳗红血球、血红蛋白、血清氯离子显著增高,而血液中尿素氮含量显著下降,血清胆碱酯酶降低。目前,由于对该病还缺乏深入的了解,只能根据上述主要症状进行诊断。[流行与危害]本病是欧鳗引入亚洲养殖时而发生的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主要流行于夏季高温期,从黑仔到成鳗都可发生。该病来势猛,在一个星期内,发病死亡率高达90%以上,更甚者几乎全部死亡。[预防与治疗]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防治方法。这里仅提供如下预防措施:1)不要在夏季引进欧洲鳗种苗,避免高温期对刚进苗种的压力。据报道,欧洲鳗生长以20摄氏度水温为宜,水温由24摄氏度继续上升对欧洲鳗很不利,应引起注意。2)注意保持鳗池水环境相对稳定、清洁,防止水质、水温变化过大。3)在鳗池上定点设置遮光棚,避免强光直射。4)高温期就控制投饵量,宜少不宜多。5)注意及时防治寄生虫病及其他病害,鱼体健康可增强应急反应能力。6)必要时,用下述治疗药物中的任何一种外用药遍洒1次。

养殖鳗鱼肠炎病的防治


一、细菌性肠炎

1、外观症状:发病后食欲明显下降,严重时绝食。病鳗活力较差,部分鳗离群独游,池水面可见粪便漂浮。鳗鱼腹部略肿,肛门突出发红,肛门有黄色脓汁样物流出,气味恶臭。

2、预防方法:⑴投喂优质新鲜饲料,防止投喂过期变质及质量较差的饲料。⑵控制投饵料,特别在季节变化、水温不稳时,宁少勿多。⑶注意饲料卫生,红虫消毒彻底,不投活力差的红虫,拌料水要消毒干净,饲料工具消毒和投料台消毒清洗。⑷投喂保护肠功能的添加剂:如胃乐舒、鳗鱼营养抗病素、大豆卵磷脂、益生素、保卫素、维生素c酯、酵母等,同时经常性添加绿色防病药物如大蒜素,黄连素、百毒宁等。

3、治疗方法:要早发现早治疗,早期发现可用黄连素1-1.5克/公斤料+保卫素3克/公斤料,或者速诺3克+百毒宁3克/公斤料,连续使用3-5天,同时改投花粉、营养抗病素、酵母等。病情严重时,选用有效抗菌素,如康特灵0.5克/公斤料或者安普乐3克/公斤料,添加大蒜素0.1-0.5克/公斤料和肠道保卫素,连续使用5天,改用益生素和肝乐舒等。

二、药害引发结肠炎

1、外观症状:病鳗摄食量下降,摄食时间长,消化不良,饲料效率低下,生长缓慢。养殖观察时,经常在池水面或池底,排污箱周围发现许多黑色或白色外包粘膜粪便。粪便较正常的硬且短,经常发现后期粪便中有透明胶状体。添加鱼油或饱食后浮粪增多。

2、预防方法:①主要是合理用药,禁止饲料厂家在饲料中添加喹乙醇、黄霉素等,选用中草药预防疾病。在饲料中添加护肠护肝药物如三黄粉、百毒宁、鳗鱼营养抗病素、肝乐舒、保卫素、大豆卵磷脂等。②减少鳗鱼应激,选别操作仔细,尽可能缩短时间,选别后适当用低浓度百虫杀、必克毒、福尔马林等消毒。应用甲苯咪唑及制剂之后,先用北大净水宝、氨氯净消除药害,再用药物刺激粘液分泌,消除皮质醇的沉积。③经常性添加水产专用微生态制剂,如益生素、EM细菌、光合细菌;使用生物活性物质,如牧乐888、肝乐舒、保卫素、鳗鱼营养抗病素、复方大蒜素、盐酸黄连素、654-2(山莨菪碱)等。

3、治疗方法:①鳗鱼出现此种肠炎,首先要正确诊断,忌用抗生素处理。②确诊后选用有效药物内服治疗,挑选优质饲料,保证营养,添加活血物质如营养抗病素、益血康、保卫素、山莨菪碱(654-2)、牧乐888等,可以配合使用纳豆命、优质酵母、强化多维、酶制剂和微生态制剂。③在使用药物的同时,制订恢复计划,投饲量严格控制,按1530天为一疗程,逐步恢复,忌操之过急和急功近利,任何恢复计划都不可能在35天内明显显效。外用消毒药物要有选择,以减少刺激,可以保持使用5浓度的盐水或者使用高效增氧剂、强力海因、聚维酮碘、百虫杀、必克毒等消毒,尽可能回避甲苯咪唑驱虫。

养殖鳗鱼凹凸病的防治


病原:鳗匹里虫是鳗鱼凹凸病的病原,属微孢子虫目。孢子小,构造简单。鳗匹里虫寄生于体侧肌肉内,孢子散布于肌肉组织内外,同时使周围组织溶解,体表内陷,呈现凹凸不平,故称之为凹凸病。此病流行期无特别限制,在15℃~30℃的水中皆可感染,温度愈高孢子发育愈快,但在25℃以下病程非常缓慢。幼鳗、成鳗均可被感染,在加温的养鳗池内,白仔鳗就有患病的。该病对幼鳗危害尤为严重,即使不死,也不能育成有商品价值的成鳗,而且极易传播,孢子在水中或拌入饲料中投喂均可引起感染。

病鳗初期食欲不减,随病情发展仍有一定的索食能力,经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才会发现外部特殊病变,虽仍有缓慢生长,但已失去商品价值,而且旦感染其他病菌,就会全身肌肉受侵、衰弱而死。日本鳗、欧洲鳗、美洲鳗均可感染此病。

防治:收购过程中小心观察鱼体,避免购进病鳗。饲养时避免密度过大,保持水质良好。起捕、分选中发现病鳗应立即挑出销毁,以防感染。放养前宜翻土晒干,并用大剂量的生石灰彻底清塘。

商品鳗鱼养殖季节性管理技术 春季夏季鳗鱼管理技术


【常见问题】春季夏季如何做好鳗鱼养殖管理?

【专家解答】夏天的特点是高温多雨,是鳗鱼生长的旺盛季节,但也是鳗病的盛发时期,气温、水温上升迅速,水中浮游动植物大量繁殖,做好水质调节是当务之急,宜多用、常用生石灰调节酸碱度,用换水、杀灭或混养家鱼的办法控制水生动植物的适度增长。认真做好定期的鳗病防治工作,主要防治赤鳍病、烂鳃病和锚头鳋、鳔线虫及车轮虫等病害。由于鳗鱼食量剧增,应该注意掌握投饵量,以免饱食或过量摄饵后引起缺氧或病害及不必要的事故发生。经常定期在饵料中添加维生素和抗病药物。在分级分养时调整好适当的放养密度,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尽量提高水位,增大水体。同时认真做好增氧机的配置和保修工作,经常开动增氧机,保证池水溶氧充足。夏季也是种苗销售和放养的旺季,应小心操作,避免鱼体损坏。种苗下池前认真做好鳗体消毒工作,防止鳗病的发生和蔓延。凡大鳗上市、干塘均宜掌握清早时间,免因太阳猛烈招致损失。

【小编点评】夏天的特点是高温多雨,是鳗鱼生长的旺盛季节,但也是鳗病的盛发时期,气温、水温上升迅速,水中浮游动植物大量繁殖,做好水质调节是当务之急,宜多用、常用生石灰调节酸碱度,用换水、杀灭或混养家鱼的办法控制水生动植物的适度增长。认真做好定期的鳗病防治工作,主要防治赤鳍病、烂鳃病和锚头鳋、鳔线虫及车轮虫等病害。由于鳗鱼食量剧增,应该注意掌握投饵量,以免饱食或过量摄饵后引起缺氧或病害及不必要的事故发生。经常定期在饵料中添加维生素和抗病药物。在分级分养时调整好适当的放养密度,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尽量提高水位,增大水体。同时认真做好增氧机的配置和保修工作,经常开动增氧机,保证池水溶氧充足。夏季也是种苗销售和放养的旺季,应小心操作,避免鱼体损坏。种苗下池前认真做好鳗体消毒工作,防止鳗病的发生和蔓延。凡大鳗上市、干塘均宜掌握清早时间,免因太阳猛烈招致损失。小编汤姆为探索鳗鱼养殖的你整理了《商品鳗鱼养殖季节性管理技术春季夏季鳗鱼管理技术》一文。

养殖蝗虫综合的防治


蝗虫又名蚱蜢、草螟、蚱蚂、蚂蚱,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我国已知的蝗虫有17种以上,我地以中华稻蝗为主,主要危害水稻、玉米、甘蔗、茭白等农作物。

中华稻蝗在我地一年发生2代。第一代若虫(也叫蝗蝻)出现于5月中旬,第二代出现于8月下旬。蝗虫为植食性昆虫,主要以成虫和若虫取食植物叶片,轻者导致叶片缺刻,重者叶片全部吃光,仅留叶脉。通常沿河地带、低洼地区、稻田田埂发生较严重。

全市各地均有蝗虫发生,主要发生在王仙、神福港、仙霞、黄獭嘴等乡镇,发生面积逐年增加,平均每平方米有虫50头,严重丘块达180头。轻则减产,重则失收。蝗虫已成为危害我市农作物的间发性次要害虫。加强防控可从三方面入手:

1、农业防治1)减少蝗虫的生存地。有些蝗虫发生地地势较低,我们可以把这样的地块改造成池塘,养鱼、养虾,这样可以使蝗虫的生存地大大减少,也会较好地防治蝗虫。2)早春结合修田埂,铲除田埂1寸深草皮沤肥,以杀死蝗卵。3)人工捕蝗。

2、生物防治1)保护和利用天敌。蝗虫的天敌很多,包括青蛙、蜥蜴、鸟、真菌、病毒、线虫、捕食性的甲虫、寄生性的蜂类、寄生蝇类等。2)在若虫集中田边荒地时放养鸡鸭啄食。3)生物农药防治。目前用于防治蝗虫的生物农药有蝗虫微孢子虫、绿僵菌和印楝素等。

3、化学防治田间蝗虫发生时,掌握3龄前(5月下旬和8月下旬)若虫较集中时,每亩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100毫升,或1.8%阿维菌素100毫升,或3%甲维盐20克兑水40公斤喷雾。

养殖狍子自咬症、食毛症的防治


1)、自咬症病因:微量元素缺乏或不平衡,应激,皮肤炎症,寄生虫,病毒、神经性,遗传等因素。

症状:潜伏期20天到几个月。旋转、咬身体某部位并发尖叫声,咬掉毛、破坏皮肤、尾尖、肌肉,流血,造成感染、死亡。

治疗:①目前无特异疗法,患处用碘酊及高锰酸钾清洗,可保守如下用药。②1-2%奴佛卡因0.5毫升,肌注,日1次,3天一疗程。③复合维生素B0.1升,乳酸钙0.5克,盐酸氯丙嗪25毫克,葡萄糖0.5克。口服或加入饲料中,日2次。④盐酸氯病嗪0.5毫升,维生素B11毫升,青霉素40万单位,烟酸0.5毫升。一次肌肉注射,3天一疗程。⑤氢化可的松每千克体重2毫升、5%葡萄糖20毫升,静脉滴注,日1次,3天一疗程。⑥如是螨虫病造成的自咬,应及时驱虫。

2)、食毛症(秃毛症)病因:微量元素缺乏或不平衡,含硫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半胱氨酸)匮乏或失衡。

症状:咬掉颈、臀、尾部毛尖,绒毛变短。

治疗:①饲喂顶好4%符合预混料。②日喂羽毛粉20克或蛋氨酸5克,包被VC(好益佳)4克。

冬季鳗鱼养殖肠炎病需注意防治


进入冬季,水温下降,水中有益菌群的变化,水体溶解氧的变化给鳗鱼的生存造成不利的影响,从而造成鳗鱼体质下降,免疫功能下降,最终引发肠炎病,要注意防治。

进入冬季,昼夜温差大。有的鳗场急于出售鳗鱼,往往忽略养殖环境的变化,包括:水温的下降,水中有益菌群的变化,水体溶解氧的变化等等。这些环境的变化给鳗鱼的生存造成不利的影响,从而造成鳗鱼体质下降,免疫功能下降,最终引发肠炎病,其主要症状为:肛门红肿,并多数病鳗腹腔有大量腹水。部分鳗鱼的脾脏肿大,呈褐色,水面有浮便,水中兼有白痢。具体有病因及处理方法如下:

一、温差变化导致的肠炎

有的鳗场为急于鳗鱼长大,拼命加料,不顾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当冷空气突然到来,水温急剧下降,昼夜温差变大,从而导致鳗鱼消化不良,引起肠炎。主要症状表现为:肠道充血,水面有浮便并拉白痢。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1、外消

二氧化氯0.5-0.8毫克/升每两天消毒一次。

2、内服

助消化类药物及每公斤料加盐5克、穿心连5克、地锦草5克(穿心连、地锦草煮开后用药汤拌料)。

二、水质恶化引起的肠炎

随着鳗鱼增大,投饵量的增加,鳗鱼的排泄物也在不断的增加,而换水量还是保持原来的的基础上,有的场因缺水,甚至比原来的还少换,从而造成池中有机物不断的积累。

这些有机物在池中腐烂发酵,产生各种有害物质,导致池中各种水质指数超标,如氨氮、亚硝酸盐偏高,特别是亚硝酸偏高,不仅毒性大,对鳗鱼的毒副作用大,而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还原成硝酸盐。加上水中浮游生物(如:摇蚊幼虫、杯体虫等)的大量繁殖,往往造成池中溶解氧降低,有些场水中溶解氧甚至低到3毫克/升以下。这容易造成鳗鱼消化不良。主要症状表现为:鳗鱼游动无力,呈分散形,体表粘液呈斑马状;增氧机前后及加水处都有鳗鱼集中在一起;鳗鱼的摄食量明显下降,有的绝食。处理方法如下:

1、停食2-3餐。

2、用可降解亚硝酸的药降解亚硝酸(如:亚硝速灭1-1.5毫克/升、亚克净1-1.5毫克/升)调水质。

3、用高锰酸钾3毫克/升+90%晶体敌百虫0.3-0.6毫克/升杀浮游生物,并提高水中的溶解氧。

4、鳗鱼体质恢复后,要先从低投饵量喂起,逐步增加投饵量。

5、内服:大黄苏打片8片+盐酸黄连素5克+麦芽5克+消炎利胆片8片(麦芽要煮开后用药汤拌料)。

鳗鱼怎么养 鳗鱼的养殖技术


【常见问题】鳗鱼怎么养?

【专家解答】近年来,鳗鱼的价格不断的上涨到现在呈现稳定的状态,鳗鱼是水产养殖的高效益的养殖品种之一,但是养殖鳗鱼还是要将就鳗鱼的养殖方法的,那么接下来就由第一农经小编来说说鳗鱼的养殖技术。

一、水质环境

选择水面开阔、水质良好、风速较小,且低潮时水深能保持4米以上的河口附近海域设置网箱为宜。要求水温范围在8℃-30℃,海流速度1米/秒以下,以流速0.5米/秒的水域为最好。

二、网箱规格

鳗鱼海水养殖采用3米3米3米或6米3米3米的无接缝网片网箱为宜。其网目规格为:养黑仔鳗、幼鳗0.5厘米,养成鳗0.8厘米。在网箱内放置1米0.5米1米的多层网架为鳗鱼休息台,网箱敞口留置15厘米的防逃网檐,以防鳗鱼水紧时逃跑。

三、苗种投放

放养鳗鱼以幼鳗最好,其投放密度为每平方米投入150尾。若无幼鳗而投放黑仔鳗,则密度为每平方米放500尾。鳗苗投放前应先用药浴消毒,以防染病。

四、饲养管理

1.水质管理 鳗鱼养殖的水质管理特别重要,要求海水比重为1.01-1.02,溶解氧为每生5毫克以上,pH值7-8.5。近年有些水产养殖场使用中日合作生产的微生物制剂EM原露,调节水质、浸拌饲料、预防鱼病等取得了成功经验,获得了好的经济效益。

2.投喂饲料 饲喂鳗鱼应做到四定。即定时:除初春和冬季于每天晚上8时投喂1次饲料外,其余时间均于每天早上5时和晚上8时各投喂1次;定位:投喂在固定设置的饵料台上;定质:投喂加入鳗鱼特用多种维生素的全价配合饲料;定量:日粮总量以鳗鱼体重总量的百分比计算,成鳗期为15%,幼鳗期为3%,黑仔鳗期5%左右,高温、越冬期为0.5%-1%。

3.及时分箱 鳗鱼经过一个月左右的饲养后密度大增,个体差异也更悬殊,必须及时筛选分箱饲养,按体质强弱、个体大小分开。筛选分箱过程中操作要小心细致,避免擦伤鱼体,预防感染,并且进行药浴消毒。

4.更换网箱 为保持网箱清洁卫生,预防疾病和保障水体交换畅通无阻,应及时更换网箱。夏秋两季每10天更换1次,初春和冬天每50天更换1次。换下来的网相应马上清洗干净,以备下次使用。

5.日常管理 对网箱实行分组管理。每天检测水质,做好气象、水温、pH值、投饵、防治疾病等详情记录。观察鳗鱼摄食、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小编总结】以上就是鳗鱼养殖的方法技术了,养殖鳗鱼一定要注意养殖方法,加上科学的养殖鳗鱼,就能够使得鳗鱼产生优良的鱼出来,使得经济效益不断的提高达到高产。

鳗鱼怎么养 鳗鱼的养殖方法


【常见问题】鳗鱼怎么养?

【专家解答】鳗鱼肉多刺少,营养价值高,养殖前景广,鳗鱼生长迅速,适应能力强,所以养殖鳗鱼还是很好的,但是鳗鱼怎么养呢?接下来就由第一农经小编来说说鳗鱼的养殖技术。

鳗苗的培育

1.池塘设置与消毒。每个池塘面积可在0.5~1亩左右。设置好进排水装置,并采用30目的优质纱布,以防鳗苗随水流失。在池塘的堤面铺砌地板砖。并向池塘内延伸铺砌5~10厘米,堤顶至水面的距离保持40厘米左右。以防鳗苗逃走。池塘清整后。必须经过7~10日的阳光曝晒,以塘底淤泥开裂为佳。放养鳗苗前10天每亩用150公斤生石灰或20公斤(含有效氯30%)的漂白粉消毒,7日后排干消毒池水,加注新水。池塘水深保持在80厘米左右。

2.鳗苗的科学放养。鳗苗放养前要进行试水,放养密度为每10平方米水面放鳗苗约1公斤。鳗苗进塘的前4天。可在全塘范围内均匀投喂活水蚤或红虫。第5天开始,即可训练鳗苗白天吃食,并由分散吃食改为集中吃食,由吃天然活饵料改吃人工配合饲料。

方法为:在池塘边建一饲料台,饲料台上方挂一个60瓦或100瓦的电灯泡,利用鳗苗夜间趋光的特性,引诱鳗苗前往摄食。或在饲料台上搭篷遮阴,引诱在白天喜暗的鳗苗前往摄食。在鳗苗养成集中摄食的习惯后,可逐渐把投喂的时间从夜间推迟到早晨至日间,然后再逐渐加大配合饲料的比例。饲喂的时间一般为每天的上、下午。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4%~6%。由于鳗苗的生长发育速度不同,每隔1个月左右,要进行一次分疏,即把个体小的鳗苗拣出来,放在另外池塘中饲养。

3.鳗苗的水质管理。池塘的水质要求每升水溶氧5毫克以上,池水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氨态氮含量在2毫克/公斤以下。亚硝酸盐含量在0.2毫克/公斤以下。为保证水中的溶氧量,可在池塘中央设置增氧机用以增氧。为维持水的透明度基本衡定,可在池塘中混养一些鲢、鳙、鲤、鲫鱼,每亩可混养50尾左右。每隔10~15日要换注一部分新鲜水,以降低水中氨态氮和亚销酸盐的含量。

成鳗的饲养

1.池塘设置与消毒。要求与养殖鳗苗的池塘基本相同,只是池塘的面积需1~2.5亩,水深保持在1米左右。

2.放养密度与饲料投喂。当鳗鱼长到一两以上时就要转池饲养。一般每亩池塘可放养一两的鳗鱼7000尾左右,另外可适当搭养少量滤食性或底栖杂食性鱼类如鲢、鳙、鲤、鲫等。这样不仅可以达到保持水质清新的目的,而且可以提高鳗鱼池塘单位面积的生产效益。

鳗鱼的新鲜饲料有丝蚯蚓、美女蚤、剑水蚤、摇蚊幼虫、河蚌、黄蚬、螺蛳、小鱼、小虾和动物内脏等,新鲜饲料投喂效果较好。配合饲料营养成分全、贮藏运输方便,投喂时应根据鳗鲡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要求而将各种原料按比例配制。

在投喂时,应在池塘各边放置数个饲料台。把饲料放在饲料台上让鳗鱼摄食,日投饵量可为鱼体重的2%~3%。为避免饲料残渣污染水质,投喂量一般以投喂后15~25分钟能吃完为宜。一般每隔1个月要分疏一次,以便使同池塘饲养的鳗鱼规格整齐、密度适宜。分疏时,可使用光滑的鱼筛间格,并用水花淋洒鳗鱼,使它们活跃起来,自然滑过鱼筛间格。

3.水质管理。鳗鱼在溶氧量为5~10毫克/升,pH值7.2~9,透明度20厘米左右的水质条件下才能生长良好。如水色变为暗褐色、黄褐色或乳白透明色,说明水质已变坏,此时应排出部分旧水,注入新水。如发现鳗鱼集中在水面并围绕池塘边转,说明水中的溶氧量不足,此时应启动增氧机增氧。平时每10~15日加注新水1次,夏、秋季每5~7日1次,每次换水量为全池的10%左右。池塘pH值如果过低。每亩用7公斤生石灰调节。

【小编总结】以上就是养殖鳗鱼的方法技术了。供养殖户参考,如果能够按照鳗鱼的养殖计划将会产生不少的经济效益的,所以养殖鳗鱼科学的养殖精心的饲养一定能够更好的养殖鳗鱼。

浅析鳗鱼疾病产生原因和防治


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许多霉菌能在饲料原料或成品饲料中大量繁殖,产生一些有致癌作用、细胞毒性或神经毒性的霉菌毒素,其中以黄曲霉素较广泛存在,且毒性较大。黄曲霉毒素可引起鳗鱼肝、肾受损,有致癌、致死作用,但对鳗鱼的半致死量(LD50)还未见有报道。由于鳗鱼价格较贵,鳗农一般都不会投喂已霉变的饲料.但饲料厂在配料时,要注意所用原料不要受到黄曲霉污染。农药、聚氯联苯、原油和烃类是由于农田施药残留、化工厂排污、炼油厂冒漏等引起水体污染,这些物质对鳗鱼的毒性很大,可引起鳗鱼肝肿大,发育异常,有致癌、致死作用。其中有机磷、有机氯农药均能破坏鳗鱼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机能,能抑制神经能量的传递而封锁离子的输送作用。有机氯农药对鳗鱼的直接毒害作用虽然没有有机磷农药明显,但它比有机磷农药稳定,可在鳗鱼体内蓄积,造成严重的隐患。

重金属主要指汞、铅、锌、镉、镍等,重金属对鳗鱼的危害有外毒和内毒两种,外毒是与鳃、体表分泌的粘液结合成蛋白质复合物,覆盖整个鳃和体表,并充满鳃瓣间隙,使鳃丝的正常活动发生困难,鳗鱼窒息而死;内毒是重金属离子通过鳃及体表进入鳗鱼体内,与体内主要酶的催化活性部位中的硫氢基结合成难溶的硫酸盐,从而抑制了酶的活性,妨碍机体的代谢作用,引起鳗鱼死亡。

因此选择养鳗用水时要注意水质分析,尽量选择不受污染的水源。同时要保护好水环境,加强全民环保意识。

鳗鱼饲料的主原料鱼粉在运输、贮藏过程中会发生蛋白质分解,产生一系列毒素,如组胺、腐胺、尸胺、酪胺、草丙胺等,对鱼类危害很大。现有研究较多的是组胺,组胺是组氨酸的分解产物,是组氨酸在莫根氏变形杆菌、组胺无色杆菌等细菌存在的组氨脱氢酶作用下,脱去羟基后形成的一种胺类物质,鳗鱼摄入一定量的组胺后会引起中毒。所以鱼粉鲜度的好坏对鳗鱼饲料的品质及鳗鱼的生长至关重要,可用组胺含量和挥发性盐基氮(VBN)作为鱼粉鲜度的衡量指标,一般鲜度好的鱼粉组胺质量浓度100mg/立方分米,VBN<600.00001m/m。

yz023.com养殖网养殖技巧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养殖方法,其中《鳗鱼夏季综合症的防治》内容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如不满足请访问“夏季养鸭”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927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