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创新高

沅江市理想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种养基地,青蛙从稻田中跳出来,准备吃食。

沅江市三眼塘镇荷花村,王正飞(左一)在理想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种养基地察看稻谷的生长情况。

1蛙-稻-菜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令人眼界大开

一亩地采用稻-稻-油种植模式,年收入不超过3500元;而采用蛙-稻-菜生态综合种养模式,每亩收入可达7.3万元。怀着几分好奇,国庆假日,记者来到沅江市三眼塘镇荷花村,一探究竟。

下午5时,已到青蛙晚餐时间。沅江市理想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技术总监王正飞和一名技术人员,每人提着两大桶蛙食,兴冲冲地来到种养基地。

40来亩的种养基地,围墙圈牢,铁门把守;稻田上方,天网罩得严严实实。防小偷是其次,主要是防止鸟、蛇、老鼠、黄鼠狼等青蛙的天敌偷食。王正飞嘿嘿一笑。

深秋,夕阳西下,阳光打在沉甸甸的稻谷上,甚是壮观;微风吹过,稻香扑鼻。

王正飞和技术人员将蛙食撒在稻田的土垄上。

先是几只贪吃的青蛙从稻田跳了出来;接着,成群结队蜂拥而上,几分钟后,土垄已密布青蛙,田间只听到青蛙进食的呱啦呱啦声。

大约一刻钟后,饱餐一顿的青蛙纷纷返回稻田,去禾下乘凉消食了。

谈起稻-蛙-菜生态综合种养模式,憨厚的王正飞立马变了一个人,滔滔不绝。

青蛙养殖。先建好基础设施,包括供水排水系统、青蛙栖息用餐平台、围网与天罩。青蛙养殖可用地下水或江河水。3月中旬至5月,繁殖蝌蚪并放入稻田,长成幼蛙。青蛙生长期要投放专用饲料。

水稻种植。6月上旬插秧,种植一季稻。插秧后,不需除草,只需管水晒田,因稻田肥沃,水稻生长快,挤压了杂草生长空间;也不用打农药、施化肥,可用青蛙捕杀病虫,用蛙粪肥稻。

蔬菜种植。10月蛙稻收获,到次年3月,可种一季蔬菜。不需松土,不用农药化肥,种植的全是有机菜。

每亩收入7.3万元,的确不是吹出来的。王正飞掰着指头,给记者算账:以2015年为例,亩产青蛙1000公斤,批发价60元/公斤,收入6万元;一季有机稻,亩产600公斤,每公斤10元,收入6000元;再加一季再生稻,亩产200公斤,每公斤20元,收入4000元;一季蔬菜,收入3000元。今年青蛙批发价还是60元/公斤,亩收入也不会低于7万元。

其实,每亩养殖1500公斤青蛙,没一点问题,每亩收入上9万元不是难事。公司副总经理夏伟闲悄悄告诉记者,老王是一个低调人,不想把话说得太满。

销售情况如何?

好得很!王正飞介绍,公司获得了中国第一块青蛙人工养殖牌照、中国第一块青蛙销售牌照。有了林业部门颁发的这两块牌照,养殖和销售才能畅行无阻。目前,公司出产的青蛙已销到长沙、武汉、上海、重庆、深圳、广州、海口等地,青蛙一运到,就被酒店饭馆和零售商一抢而空。

稻米和蔬菜更好销。王正飞笑哈哈介绍,稻子还在田里就被抢购一空,客户要稻谷,不要大米,担心调包,稻谷一下田,便被拖走了;蔬菜不用上市,几家大餐馆就包了。

27年不懈摸索,成功掌握蛙-稻-菜生态综合种养秘诀

蝌蚪、幼蛙相当娇贵,极易生病,青蛙规模化人工养殖,此前全国没有成功先例。沅江市理想生态农业公司总经理王正飞介绍,为攻克青蛙规模化养殖难关,前前后后试验了7年,最终能修成正果,真的脱了好几身皮。

王正飞,属于农村那种脑瓜子特活络、不安分伺弄庄稼的农民。养蛙之前,办过酒厂,开过饭店。

2005年他与妻儿来到广东开餐馆。

蔬菜不好吃。王正飞常听到客人抱怨。

的确,靠化肥、农药种出的蔬菜,有一股淡淡的苦味。

要种出不打农药、不施化肥的有机蔬菜!2008年4月,王正飞将餐馆交给妻儿打理,只身一人一头扎进沅江市茶盘洲镇南港村,开始自己的有机蔬菜种植试验。

不打农药,蔬菜被虫子啃光了。

王正飞观察,吃蔬菜的虫子来自飞蛾产卵。

用纱布罩上,蔬菜依然被虫吃了;用灯光诱捕飞蛾,没有效果。

青蛙不是农作物害虫的天敌么?可否用青蛙来消灭吃蔬菜的虫子?

王正飞在菜地水池边留意到一只青蛙。

通过1个多月观察,发现这只青蛙主要靠捕捉飞蛾、蚯蚓为食。一只青蛙活动范围大约为8平方米,此范围内,蔬菜基本上没有被虫啃食。

人工养殖青蛙,消灭虫子,种植有机菜!一个大胆的念头从王正飞脑中升腾。

人工养殖青蛙,全国还没有成功的先例。从事农业、水产科研的几位专家提醒王正飞。

邻近的泗湖山镇,一位农民养了两年青蛙,一无所获。当得知王正飞要养青蛙,头都甩脱:莫费神了,青蛙人工就是养不出。

王正飞从网上得知,四川绵阳有个人工养殖青蛙基地。

交罢学费,听了一堂课,在10多亩养殖基地寻找了好一阵,才发现一只青蛙。王正飞心中有数了,这个基地人工养殖青蛙不成功,无非是忽悠点学费。

看来还得靠自己摸索。

认准了的事,王正飞是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当年7月,他从田间地头捕捉了一些青蛙,放在2分多菜地养殖,每天悉心观察,详细记录。

人工养殖青蛙,涉及不少生物学知识。王正飞仅初中毕业,这方面知识基本上是一片空白。

他将儿子的初高中生物课本搬出来。看不懂就电话询问读大学的儿子和镇里、市里的科技人员。

为集中精力学习,王正飞想到了一个笨办法,抄书。足足抄了3个月后,初中到高中生物课本已抄了一遍。记者看到,王正飞抄写的笔记本就有厚厚9大本。

几个月工夫下来,王正飞掌握了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到年底青蛙冬眠时,已基本弄清青蛙的习性。

2009年开春,人工繁殖蝌蚪、幼蛙获得成功。王正飞在15亩地上展开试验:一部分地养青蛙,一部分地蛙稻共生,一部分地种蔬菜。由此,王正飞跨进了蛙-稻-菜生态综合种养门槛。

年底,他动员在外上班的儿子辞掉工作,回家共圆蛙-稻-菜生态综合种养梦。

2010年,王正飞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青蛙养殖规模迅速扩大,但问题也接踵而至:青蛙相继发病,食物供应不上。

对症下药,必须找到病因。他弄来几十个泡沫箱,每个放一只青蛙做对比实验,昼夜守护,细心呵护。

为给青蛙治病,王正飞给青蛙打过青霉素、链霉素、黄莲素,甚至给青蛙用针灸治疗但收效甚微。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摸索,到2013年,王正飞已彻底弄明白蝌蚪、幼蛙、成蛙致病原因,青蛙养殖成活率达95%以上。

其实,养青蛙并不复杂,需要的是一种纯自然环境。王正飞介绍,养殖基地要通风、透光,高温时要能遮阴。关键的是养蝌蚪的池子,要用原生态泥土池。

我父亲已成为青蛙病防治里手。王正飞的儿子王文带着自豪口吻告诉记者,只要他看一眼,就知道青蛙患了什么病,且往往手到病除;像红皮胀气烂皮等青蛙病,都是他发现并命名的。

现在,公司养青蛙已不用打任何药了,只需2月上旬在稻田水沟用石灰消毒一次就行了。王正飞介绍,将蝌蚪卵块放入田间,青蛙便会自然健康生长。

为解决青蛙规模化养殖带来的食物供应短缺,王正飞也是费尽心思。

先是用蚯蚓,但量太小,供应不上;接着是人工繁殖肉蛆,因含肉毒素,导致幼蛙生病;再用牛蛙养殖饲料,但肉质不够鲜嫩经过40多次反复试验,2013年终于研制出配方独特的青蛙饲料,不含任何化学成分和激素。

王正飞告诉记者,直到2014年,公司才真正成功掌握蛙-稻-菜生态综合种养秘诀,目前已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蛙稻共生技术路线、质量标准、喂养饲料、操作规程,拥有各项专利11项。

林业主管部门认为,黑斑蛙作为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被大量非法捕捉,正日益减少。人工养殖获得成功,开辟了一条保护野生青蛙的有效渠道。人工养殖青蛙上市,野生青蛙便失去了市场,这与倡导人工养殖娃娃鱼、中华鲟,是同一道理。

3大范围推广蛙稻共生模式,让更多农民致富,让更多消费者吃上生态米、有机菜

师傅,又来讨教了。王正飞正在给青蛙喂食,他的两个徒弟请教来了。

周春华、汤荣胜,益阳市资阳区人。

在我们眼里,王总就是养青蛙的祖宗,碰到麻烦只好来找师傅。小周喜滋滋地告诉记者,今年他们搞了8亩地的蛙-稻-菜生态综合种养,亩产青蛙不会少于1000公斤。中秋节已上市了一批青蛙,俏得很。抛开成本,综合收益不会少于40万元。

王总全国各地的徒弟不少于3000人。沅江市理想生态农业公司副总经理夏伟闲介绍,全省经王正飞指导进行蛙-稻-菜生态综合种养的面积至少有1000亩,已从沅江市辐射到三湘四水;因中央电视台推介其蛙-稻-菜生态综合种养模式,目前,已有20多个省份学员慕名前来取经。

王正飞递给记者一本厚厚的学员登记簿:

8月5日,白志海,四川眉山市东坡区丛林镇家桐乡盘龙村2村;

9月18日,詹昌银、曾念懿,福建省长汀县庵杰乡庵杰村坪上路3号;

学员不要一分钱学费,还免费食宿。

看到记者一脸的质疑,王正飞的儿子王文解释,我父亲是个有点情怀的农民,他人生的价值就是想将蛙-稻-菜模式尽快向全国推广,能让更多农民致富,让更多消费者吃上生态米、有机菜。

这并不是说他的思想境界有多高,其科研成果能得到广泛应用,他就觉得实现了人生的最大价值。王文指着种养基地几块荒芜的稻田对记者说,这些稻田本来都是要进行蛙-稻-菜生态综合种养的,但其他养殖户需要种蛙,父亲宁愿自家基地荒芜,也要满足别人的需求。

人家地也租了,基础设施都已做好,不给人家种蛙怎么行呢?听到儿子的抱怨,王正飞凑过来笑嘻嘻地解释。再说,卖种蛙、饲料,还可以赚钱。

为让农民放心大胆进行蛙-稻-菜生态综合种养,王正飞利用公司的品牌、销售牌照,为其他养殖户代销产品。每公斤青蛙40元保底收购;超过这个价,公司每公斤只收1元的销售成本费用,其余全归养殖户所得,保证养殖户只赚不亏。王正飞说。

王正飞坦言,随着蛙-稻-菜种养规模扩大,几年后青蛙价格肯定会下降,只要比纯粹种稻谷强就行。王正飞告诉记者,他打算在蛙-稻-菜基础上,增加养殖品种,稻田周边的沟渠,还可养甲鱼、泥鳅、鳝鱼,今年试养了一些,效果不错。

奇迹,在打盹中发生

王正飞攻克青蛙病小故事

牛顿因苹果砸到头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王正飞有也类似的体验,只因打了个盹,找到了攻克蝌蚪病的药方。

青蛙难养,难在蝌蚪和幼蛙。

王正飞试养青蛙早期,蝌蚪能长成青蛙的仅三成,其余的都生病夭折了。他发现,水泥池里的蝌蚪容易长白毛,不久都死了;铺塑料池子里的蝌蚪则容易长成畸形。

为弄清病因,王正飞找来水产、农业方面的专家会诊。专家认为,这都是细菌感染所致,必须用药。但药下了,仍没有效果。

急火攻心,茶饭不思。

为找到病因,王正飞连续半个月用3个水池进行蝌蚪、幼蛙养殖对此试验。

王正飞实在太疲惫了。

一个下午,一个水池的水龙头没有关好,他便头一偏睡着了。

打了一个盹醒来,奇迹出现了。没有关水龙头的池子里的蝌蚪、幼蛙身上的白毛不见了;再一看另外两个池子,蝌蚪、幼蛙身上白毛依旧。

难道活水能治好蝌蚪长白毛的毛病?一道灵感从王正飞脑中闪过。

他连忙将另外两个蝌蚪长满白毛的水池水龙头打开,让自来水哗哗流淌。

两个小时后,奇迹再次发生了,蝌蚪身上白毛不见了,活蹦乱跳起来。

其实,细菌最怕干净的活水。相关专家证实了王正飞的猜想。

由此,王正飞恍然大悟,野外蝌蚪不生病,繁殖得相当好,一切归因于自然环境。于是他将水泥池改为泥巴池,将铺在池子中的塑料拆除,一切归于原生态状态,蝌蚪成活率大大提升,成蛙率达九成以上。

通风、透光、高温时有遮阴处,原生态自然环境最适合青蛙生长这是王正飞从一次打盹中摸索出的青蛙成功养殖秘诀。

农业挖潜空间有多大

1亩地收入可达7.3万元。听到这个天方夜谭般的数字,笔者先是惊讶、好奇和质疑;而在了解事实真相后,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农业挖潜的空间到底有多大?

农业比较效益较低,这是不争的事实。

低在何方?低在产品结构、生产方式与运营模式。

走进琳琅满目的生鲜超市可发现,大米每公斤有3元、5元、8元的,也有10元以上的;苹果每公斤有10元、15元、20元,也有30元以上的猪肉、牛肉等农产品价格同样分了三六九等。

这说明,农业的供给侧改革大有文章可做。

一是去产能。提升农业的比较效益,必须优化品种结构,减少大路货农产品生产,依靠科技,创新产品供给,以高端农产品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二是补短板。补高效农业的短板,补农业生产方式、经营业态、营运模式的短板。同样一片稻田,沅江理想生态农业公司探索蛙-稻-菜生态综合种养模式,效益便成倍增长。

其实,耕种了千百年的稻田只因种养模式改变而效益倍增的例子,比比皆是,如稻虾共生、稻鱼共生、鸭稻共生等,都让农民尝到了甜头。

除产品结构、种养模式创新给农业带来的喜人嬗变外,新的营运模式,也能将农业带入新的境界。依托互联网+,穷乡僻壤的土特产可销往大江南北,这已不是传奇;传统农业牵手资本众筹碰撞出绚丽火花,已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目光。农业众筹风生水起,农业发展活力勃发。

相关推荐

山东济阳县猪肉价同比涨幅创新高 养殖户担心重蹈暴跌覆辙


今年的生猪价格比去年大幅上涨,目前仍没止住上涨步伐。济阳县仁风镇东街村富源养猪合作社里,一头260斤的生猪能卖到2600多元钱,这与去年此时6元多一斤的价格相比,整整多出1000元来。“这是在补前几年养猪赔下的钱。”该合作社负责人老候说。

今年卖一头生猪,能赚1000元钱

近期,生猪收购价格一直维持在每斤10元、10.5元,这在很多养猪户眼中是多年未有过的高价。在2012至2015年上半年的三年半时间里,生猪收购价格一直保持在每斤六七元左右。直到去年下半年起,生猪价格才一路高歌迅猛上涨。

这让不少养猪户松了一口气。这些天,富源养猪合作社就忙着给猪打疫苗,提高成活率,增加后备母猪的储备。合作社的负责人老候表示,2004年合作社成立,现在养殖规模达到5000多头,今年的行情最好,平均下来每头猪能赚千元左右,“前几年一直在赔钱,直到去年下半年才开始赚。”去年220斤就出栏,今年要270斤才肯卖

今年一头270斤的生猪能卖到2700多元,与去年生猪6元多一斤的价格相比,要多出千元左右。“猪肉贵了,就舍不得卖那么早了。”老候直言,原来养只猪220斤就出栏,现在要养到270斤才肯卖。“今年猪饲料价格跟往年差不多,育肥猪的饲料价格每吨6000元,只有豆粕的价格这个月开始上涨,一吨比以前涨了600多元。”养猪成本不变的前提下,一头猪晚出栏50斤,大约能多挣500元。

老候说,“其实晚出栏对百姓也有好处,生猪养的时间越长,猪肉就越好吃、口感越筋道。”据他介绍,富源合作社里,好品种好质量的生猪会卖到济南、淄博等城市的农贸市场里,稍差些的就直接卖给肉联厂了,“价格肯定不一样,好的就贵些。”

就算行情好也不敢大幅增栏

生猪价格还能再涨吗?“看不透”。老候表示,就算再涨价,合作社也不会大面积地增栏了。“投资一个五六十头猪的养殖场,成本要50多万元,增栏一头猪的成本也要3000多元,太高了。”据了解,在济阳县仁风镇东街村,大部分生猪养殖场已有一定规模,再加上前几年养猪户普遍赔钱,大家对扩大规模、增栏养猪的热情大大下降。

“养猪还不如出去打工挣钱,”老候笑着告诉记者,前几年赔钱的养殖户有不少都关门不干,转到外地打工了。“前几年赔得太狠”,现在就算生猪行情看好,大家也不敢贸然投资,“就是跟着行情压栏卖卖看,增栏也增不了多少。”

进入5月中下旬,“二师兄”收购价格再创新高。济南市物价局价格监测显示,目前济南生猪价格为每斤10.53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51%左右。据济南市物价局相关人士表示,受生猪出栏量低的影响,生猪市场供不应求,猪肉价格也一再走高。

五花肉23.9元一斤,精瘦肉25元一斤,肋排28.9元一斤……近日,在市中区某大型超市内记者发现,进入5月中下旬,猪肉价格依然在小幅上涨,甚至创出年内新高。

未来一段时间,随着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升高,猪肉消费将进入淡季,在需求降低的同时,猪肉进口量的增加和储备肉的投放,生猪市场供应局面将得到改善。市物价局价格监测部门预测,生猪价格在5月底6月初出现高位企稳的可能性比较大。

稻蟹综合种养你了解多少,看看他们是怎样做的?



辽宁省盘锦市地处东辽河和辽河两大河流入海口,域内水域面积广阔,是我国北方地区河蟹主要的自然繁育和育肥区域。在20xx代,盘锦水产科技人员在全国率先突破河蟹大规模人工育苗技术和稻田养殖技术后,河蟹养殖在盘锦得到了大规模推广,20xx河蟹养殖面积达到养殖河蟹稻田一般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田埂坚实不漏水、相对低洼,在干旱季节能保住水,同时在连雨季节排水方便不受洪水冲击和淹没的稻田。需要对田埂加固加宽,架设防逃膜。养殖扣蟹稻田一般不进行特殊稻田工程,成蟹养殖稻田需要挖环沟或者配置暂养池。田间管理方面,养蟹稻田田面水深最好保持在20xx的6月初购入蟹苗(大眼幼体)放入稻田,放苗量在150~20xx春季销售。
盘锦地区成蟹稻田养殖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盘山模式”,养殖稻田田埂内侧一米远处挖环沟,环沟开口0.6米、沟深0.4米,进排水口对角设置。水稻栽插方法采用大垄双行、边行加密栽插模式,即改常规模式30厘米行距为20厘米-40厘米-20厘米行距,利用环沟边的边行优势密插和插双穴,弥补工程占地减少的穴数。在保证与常规插秧“一垄不少、一穴不缺”的前提下,靠边际优势保证充足的光照和通风条件,减少水病害发生,同时满足河蟹中后期正常生长对光照的需求。这是当前主推模式,但是随着机械插秧和收割,环沟对机械操作影响较大,养殖户逐渐在减少该模式应用,转而采用扣蟹暂养后直接放入常规稻田进行养殖方式。盘锦地区河蟹一般在5月初蜕第一次壳,在此之前需要选购优质扣蟹放入暂养池进行暂养,亩暂养扣蟹量不超过6000只。至6月中下旬大田水稻秧苗恢复,此时暂养池河蟹蜕壳1~2次后,即可采用地笼网等方式起捕移入大田进行养殖。养殖前期一般以投喂粗蛋白含量在30%以上的全价配合饲料为主,搭配投喂玉米、黄豆、豆粕等植物性饵料;养殖中期以玉米、黄豆、豆粕、水草等植物性饵料为主,搭配全价颗粒饲料;养殖后期投喂动物性饲料和颗粒饲料,搭配投喂一些高粱、玉米等谷物。养殖密度方面,部分养殖户采取亩放养扣蟹8000~1000只,单产可达30~40千克/亩,雌蟹规格平均60克/只;亩放养扣蟹500只,单产在10~20千克/亩,雌蟹规格平均70~85克/只。
(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刘谞)

生猪养殖健康模式综合配套分析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我国院方加快了对养殖业的科学研究,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结合前人探究的经验,我国在生猪健康养殖方面上不断创新,在生猪健康养殖方式的研究上也实现了较好的成绩。经研究核实,生猪健康养殖模式主要是生态化的养殖,以生态化养殖为核心,并在此基础上,对于生猪的住、食等方面都加以重视。从住的角度来看,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的猪舍采光面积比较大,阳光比较充足,摆脱了以往阴暗潮湿的环境,使得猪舍的有氧呼吸空间拓宽,起到一个净化、杀菌的作用。从食的角度看,主要是用良好品种的饲料进行喂养,各项指标都达到合格的标准,并且不添加任何药剂成分,不使用化学农药,进而更好地保障此模式的健康程度。

在这两种程序的奠基下,管理人员在管理的过程中,规范养猪模式,制定安全养殖体系,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案和管理手法,使之更合理化、规范化、制度化。在这种模式中,综合使用了好几项技术试验,使生猪养殖获得更好的养殖效果。本文主要从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的技术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此模式的效果做进一步的研究。

一、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综合配套技术的分析

生猪健康养殖模式将建筑技术(科学化的猪舍基地)、与猪舍基地相关联的各种配套服务、优良品种选取配对技术、养殖模式科学管理技术、病毒预防技术这五种技术融合起来,进行生猪养殖探究,本文就关键部分的技术进行探究。

1.建筑技术

建筑技术主要有四种方式,一种是单面式阳光基地,另一种是双面式阳光基地,还有一种是封闭式阳光猪舍基地,而单面式阳光基地也包括两种,分别是单列式和双列式。

1.1单面式阳光基地

1.1.1单列式

单列式的基地一般为了更好的通风,通常都是南北走向,为了更好的保温,在房舍的南方都用塑料薄膜裹卷着,在舍顶部由彩钢板固定,这样的建筑更加稳固,猪栏是单列的。

1.1.2双列式

单面式中的双列式和单列式有较大的相同点,都是南北方位,通风效果较好,也用塑料薄膜包裹,用彩钢板来固定支架,唯一不同的是,猪栏的排列方式,顾名思义,它是由两列排成的。

1.2封闭式阳光猪舍

这种猪舍和单面式、双面式的基地有相似地方,就是南北方位,但是没有薄塑料膜的包裹,除此之外,基地的房顶是双破式,顶部用阳光瓦、阳光板或者是擦钢板。其猪栏的排列和双面式一样。

2.与阳光猪舍基地相关联的配套服务

2.1电地热。电地热的设置主要是维持屋内的气温,如果温度过低,那么对于刚出世的小猪来说,可能难以生存,尤其是冬天,需要电地热来改善外部环境。

2.2地窗、天窗和正压通风设备。为了保持室内通风,猪舍地址除了南北方向那里,还专门建筑了地窗和天窗,更好地保持了通风的情况。正压通风设备的主要形式是通风管,为了通风和降温,保持室内通畅。

2.3卷帘机和卷帘被。帘部的设计主要是维持气温和挡盖阳光,避免强烈的阳光进行直射,防止太过干燥。

2.4喷淋设备。在基地内设立喷淋设备,更好地降温,同时也提供基地的危机水源补给。

2.5增效料槽。这种设备可以有效地节约饲料,防止饲料流失。

2.6可调节饮水器。提供水源,保持水源的及时供给和使用。

3.病菌预防控制技术

在病菌防控这方面,要提高警惕。加大对其他病毒的研究力度,防止任何变异病毒的侵入,同时,对已有控制的病毒不断进行强化和研究。在科学研究的同时,也要控制病菌的来源,主要是保持猪舍的卫生条件,保持空气清新。

二、生猪养殖健康模式的效果

1.使猪舍基地的生活环境得到提高

通过以上技术分析,提高猪舍生活环境,主要依赖于房舍的特殊建筑和改变房舍气温和湿度、通风的设备。就气温来说,良好的设备有效地控制了气温,使冬天夏天的温度适宜,使生猪得到更好的生活环境,提高了生猪的生活率。就湿度来说,猪舍的相关设备一方面防止了猪舍太过干燥,有一点的湿润程度,另一方面防止了猪舍太过湿热,整个室内湿度的情况掌控较好。就通风条件开看,地窗、天窗等其他设备的设立使猪舍的通风环境较好,这样一来,猪舍的通风条件便利,防止因为通风不好而使猪舍成为病菌的培养器皿。

2.提高了养殖户的养殖效益

通过生猪健康养殖模式综合配套技术,养殖户在为生猪提高较高的环境的同时,其经济效益也快速增加,为养殖户带来了较好的收入情况。由于生猪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变,生猪的生长速度得到提高,猪肉的效果性价比较高。通过选取优秀的品种,进行交配,使养殖户的生猪类型不断丰富,生长势头比较好,提高了猪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收益。生猪健康养殖模式与传统养猪模式相比,仔猪成活率提高5个百分点,保育猪日增重提高8%左右,料重比降低5%左右;育肥猪日增重提高10%左右,料重比降低8%左右,大大降低了后期风险和后期成本的提高。

3.增强了对病菌的控制程度,防止病毒滋生

该模式以生态化为核心,大大降低了病菌的滋生概率,有效地防止了病毒的生长。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点最重要的还是改变了生猪的生长环境。大量的各种符合条件的设备为生猪的环境提供了基础,使较好的环境成为可能。生活环境好了自然对病毒的防控奠定了基础。第二点是饲料方面,猪舍提供优质的饲料,没有任何药物的添加,而且各个成分都符合标准,保障了食物的卫生,避免了耐药性的病菌的滋长。第三点是管理人员对猪舍进行制度化的管理,使整个模式更加体系化、规范化,从管理上杜绝了病毒的产生。

高发酵床生态养鸭综合技术


1. 商品肉鸭高网发酵床鸭舍的设计与建造

(1)鸭舍类型通过试验研究,高网发酵床技术主要适用商品肉鸭;鸭舍顶棚可分为双坡式和棚室,形式可灵活多样。除建设用的柱子外,一般建成两两相对的大窗户(采用湿帘饲养设备时,不需要留窗户),一般只在一个山墙上留进出生产操作的门口。(2)鸭舍建设根据场地灵活确定。鸭舍跨度以9~12米为宜,鸭舍前后屋檐高度1.6~3.5米,因地制宜。前后墙一般在离地面50~60厘米以上开始建窗户。(3)高网的设计布局在离地面60~80厘米以上开始设置高网(要根据鸭舍屋檐的高度决定)。如果屋檐高,则平网离地面的距离就越高,这样操作方便(饲养员可以到高网下面操作)。高网既可以用竹排,也可以用拉紧的钢丝绳做支撑,然后在竹排或钢丝绳上面平铺塑料网,肉鸭在此高网上饲养。鸭舍内高网布局。高网以纵向布局为宜,便于发酵床垫料的翻耙。根据鸭舍宽度对鸭舍的高平网适当分开,每个高平网的宽度在1.2~2.8米之间,不宜太宽(翻耙机最宽为2.8米),高平网的长度与鸭舍同长。每条纵向布局的高网内可以隔成若干个单元(用塑料网或栅栏隔开),使肉鸭均匀分布,便于生产管理。(4)发酵垫料槽设计如果平网离地面距离在1.2厘米以下,在平网下面设置发酵垫料槽,槽宽与高网同宽,槽高以30~40厘米为宜,用自动翻耙机对垫料进行翻耙。如果平网离地面距离在1.5厘米以上,在高平网下面设置发酵垫料槽,槽宽与高网同宽,槽高以30~40厘米为宜,既可以用自动翻耙机对垫料进行翻耙,也可人工翻耙。(5)舍内道路的设计为便于对鸭群观察和投料等生产性工作,在每条纵向的高网之间留-0.8~l米的道路。2. 自动管式饮水线的设计相对于传统发酵床饲养技术,对肉鸭饮水线进行创新改进和完善,用专用的管式饮水线代替传统的饮水区,增加了10%~20%的有效饲养面积,无任何废水外排。该方法是将平常使用的PVC管道上打开若干小孔,根据实际长度需要截成若干段,管道两端封严不漏水,固定在高平网上。在高平网的上方用一根进水管联通饮水管,利用连通器原理,设置一定高度水平面,达到设置高度时,进水管线自动停止供水。鸭饮水后,自动向管线内供水,使饮水管线内的水平面始终在设置的高度上。自动引水管线克服了圆盘式饮水器容易倾斜向外溢水的弊端,同时,非常便于投放药物、维生素等。3. 发酵菌种与垫料选择(1)发酵菌种选择发酵菌种主要成分是酵母菌、枯草杆菌和芽抱杆菌等。这类微生态制剂所含微生物属嗜氧菌,在适宜的温度、湿度、pH值和良好的通气条件下,迅速生长繁殖,产生70℃左右的高温,进行生物处理。为了筛选理想的处理剂,我们选择了日本产酵母素,选择临沂高新区产EM液、山东康地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健源酵素等做多次试验。(2)垫料原料的选择垫料以选择锯末、稻壳为宜,其锯末和稻壳配合以4∶6为宜。处理原料配方中添加适量细米糠,为微生物生长繁殖提供能量,降低成本。(3)发酵床类型通过试验研究,选择地上式发酵床较好,其厚度以20~40厘米以上为宜。(4)垫料的发酵与铺设通过近几年试验,相对于传统发酵床垫料的发酵过程,使用改良后的健源酵素不再需要发酵。垫料搅拌均匀第一次铺在发酵槽后,按300郭耐直接撒在垫料上,即可使用。(5)高网发酵床的维护相对于传统发酵床用人工翻耙搅拌,高网发酵床维护较简单、省力,可全部采用机械翻耙。一般用可自动调整宽度的全自动翻耙机进行搅拌。具体操作是:发动全自动翻耙机后,推进发酵床槽,翻耙机即可开始搅拌,到达槽的顶端后,翻耙机自动调头向后翻耙。可节省人工70%以上。第一批垫料翻耙搅拌的频率相对低些,育雏期翻耙1次即可,大鸭时可每星期翻耙1次。垫料使用越长,翻耙的频率越高,后期,可3天/次,甚至l天/次。若使用批次较多时,可向发酵槽内适当添加垫料和菌种。每批肉鸭出栏后,要充分翻耙搅拌多次。4. 肉鸭高网发酵床养殖的管理(1)饲养密度相对传统发酵床养殖模式,高网养殖肉鸭密度提高30%,可饲养8~10只/平方米。(2)鸭舍温度通过生产实践来看,高网发酵床养殖一般育雏温度控制在32℃~35℃,以后逐渐下降,生长鸭在17℃~20℃生长较适宜。根据温度变化规律,温度向上方流动,相对于在地面平养,因高网提高了肉鸭所在空间,可节约保温费用20%以上。(3)生物安全控制高网发酵床养殖,肉鸭不与垫料接触,有利于控制球虫病、沙门氏菌等感染的概率,降低了生物安全风险,节省用药50%以上。高网发酵床养殖技术增强了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了畜产品的供给安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水平,增加了农民收人。有效提升了疫病防控能力,降低了疫病风险,确保了人畜安全,从而加快了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使粪污做到了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牧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高网发酵床养殖模式体现了现代畜牧业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保障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高效生态囤养草鱼模式介绍


在当前人们普遍崇尚自然,追求生活品质的时代,传统的大宗水产品因其采用传统的饲养方式,相比较而言更能保证食用的安全性,营养价值适中,而重新被广大消费者认可。草鱼作为一种传统养殖品种,在走过一段比较低迷的周期之后,目前又在我县各地兴起。草鱼囤养是其中生态效益较好,经济效益较为显著的一种模式。

该模式采用池塘高密度专池囤养的方式,隔冬陆续收购规格1.5~2.5公斤的商品草鱼进行囤养,同时利用塘坝和农闲田种植投喂草鱼的麦草,3月初开始投喂麦草,视市场行情陆续轮捕出池,逐步减少池塘存塘量,降低养殖风险。6月中旬之后适当投喂配合饲料进行草鱼育肥,提高池塘产量,至8月上旬全部出售。该模式以投喂种植的草料为主,并通过先进的水质调控技术,使池塘的自身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在大大节约饲料成本的同时,提高了草鱼的商品品质。经济效益来自于市场差价以及囤养过程中草鱼的增产,而且池塘利用只需半年时间,半年亩效益均可达3000元以上,从单位产出率的角度来看,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一、草鱼囤养技术要点

1、池塘条件:池塘位置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水陆交通便利的地方。高密度囤养要求池塘面积稍大,一般10~25亩,水深应保持2~2.5米,注、排水方便。池塘必须配备足够的增氧设备,采用水面增氧和底增氧配套,效果更佳。

2、商品鱼囤养投放:放养前10~15天池塘做好清塘消毒工作,亩用生石灰75~100公斤,兑水全池泼洒。亩放商品草鱼750公斤左右,每次投放时鱼体需用2%~3%食盐水浸洗5分钟,待整池草鱼收购囤养完毕,需用中水双季铵盐碘等外用消毒剂泼洒1~2次,泼洒浓度0.5毫克/升,确保放养成活率。

3、饲养管理:草鱼囤养以投喂草料为主,一般三月初气温回升即可适量投喂,因3—6月份麦草丰富,饲料采用单一麦草,日投喂2~3次,日投喂量为草鱼体重的30%~50%,以2小时吃完为度。6月份之后,逐步过渡到投喂精饲料,以投喂草鱼全价配合饲料为好,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左右,以30分钟吃完为度。具体投饲量根据天气、水温、水质和摄食情况酌情增减。

4、水质管理:由于草鱼食量大、排泄多,池塘需经常换水,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厘米以上。3月~4月隔10~15天换水一次,换水量15~20厘米,5~8月隔7~10天换水一次,换水量20~40厘米,冲水的同时使用强效底净等生物改水药物,高水位池塘每亩使用1公斤。此外,需经常开动增氧机,保持池水足够的溶氧。高密度囤养草鱼,需要熟练掌握测水养鱼技术,利用水质监测仪器定期监测水质,视水质情况适时冲水、排水、净水,把水质中的有害物质指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二、经济效益分析

以德清县乾元镇老高特种水产养殖场为例,该场2009年草鱼囤养面积50亩,亩囤养草鱼750公斤,经济效益分析如下:

总成本40.4万元(其中塘租13800元,鱼种费337000元,饲料22700元,水电费2500元,水改及药物防治费3000元,管理费用及人工工资10000元,其他15000元)。亩产量1100公斤,平均售价11元/公斤,总产值60.5万元,亩产值12100元,总利润20.1万元,亩利润4020元。

三、经验与体会

1、草鱼高效生态囤养是一种生产和经营相结合的模式,冬季和春季草鱼在市场上的价格有所不同,一般每年都是前低后高,每公斤相差2~4元不等,这给囤养草鱼提供了商机。

2、因该模式采用高密度囤养,而且投饲以草料为主,每天产生大量的粪便,池塘水质很容易恶化变质。在囤养过程中,水质净化十分关键,利用生物净化的方式可保持池塘水质处于良好状态,经常使用芽孢杆菌可快速有效分解草鱼粪便及池塘有害物质,尤其对提高池塘透明度,效果十分明显。

3、冬季我县各地均有大量的农闲田搁置,该模式可充分利用塘坝和农闲田种植投喂草鱼的麦草,大大节约饲料成本。草鱼囤养时间可随市场情况灵活掌握,最迟在8月份结束,草鱼出池后池塘还可以养殖其他品种,大大提高了池塘的利用率。

生态养猪的技术 生态养猪新模式――自然养猪法


对养猪业而言,生态养猪是保障畜产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畜牧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态养猪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由于养殖中缺乏严格的控制,导致养殖环境和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受到严重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对生态养猪的模式与技术展开深入探讨,以保障养猪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下面就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生态养猪的技术生态养猪新模式――自然养猪法。

1、生态养猪的模式
所谓生态养猪技术也被称为“自然养猪法”。当前,生态养猪技术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生态养猪模式的应用,首先,应该选择成长性较好的优良品种,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肉质口感风味较好的猪作为父母本,进行相互杂交培育遗传基因;其次,研究人员要重视生猪成长的过程,采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远程监控;再次,采用先进的喂养技术,合理配置养猪饲料,适度采用放养技术;最后,还需要综合利用沼气技术,将猪粪和猪尿通过专用管道排放到沼气池中,并通过发酵之后产生大量的沼气用于生活生产。同时,还需要将沼气渣和沼液作为灌溉果树和蔬菜的重要肥料,从根本上实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2、生态养猪中的关键技术
(1)猪舍的设置。由于场地是生态养猪的一个关键因素,因而猪舍在生态养猪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过去,猪舍地面多为水泥地,而现在则是以垫料为主。垫料主要为锯末、谷壳与采集或培养的土著微生物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此类垫料厚度在80厘米左右,发酵时间不超过1周。垫料可使猪舍的环境保持干净卫生且没有臭味,并将猪舍温度控制在合适范围内。秋冬季节,23℃的猪舍温度有助于仔猪的健康生长。
(2)发酵管理。沼气发酵是生态养猪过程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其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能使大部分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目前,地下式与常温发酵是猪场里较为常用的两种发酵方式。一般来说,沼气发酵方式可分为温度和工艺两种。第一种又被细分为三种形式,即高温发酵、中温发酵和正常温度发酵。第二种又被细分为两种形式,即地上式与地下式。在生态养猪模式中,沼气发酵的关键技术是不能被忽略的,在建造沼气池时,一定要慎重选择材料与沼液输送管道,使沼气池的保温性能得到保证,促进整个沼气池发酵效率的提高,降低沼液里污染物的浓度。
(3)干清粪工艺技术。当前,我国一些规模化养猪场里主要采取水冲粪、水泡粪以及干清粪这三种清粪技术。这三种技术各有优势。水冲粪的优势在于清除粪便过程中可尽可能少地投入劳动力。水泡粪的优势在于可使水资源得到节约,但极易发出气味。现阶段,通过地方政府大力宣传,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重视环保问题,进而将干清粪工艺技术应用到养殖过程中。如果规模化的养猪场采用这一技术,把干粪当做肥料,通常可使粪便污染减少60%以上,也就意味着猪场的粪便池中大约可容积60%的能源。这样做以后,可使后续治理污染的压力大大减轻。
3、严格科学的饲养管理
(1)严格批次进出,实行分欄、分群饲养。在购买仔猪时应该尽量选择重量相近的仔猪,坚持自繁自养原则更好。最好做到全进全出,以避免仔猪的体重差异过大,进而对猪群的均衡生长造成破坏。同时,出售时最好避免多次出售,以一次性出售完为最佳。
(2)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案。在猪的饲养过程中,应该根据猪成长的不同阶段,设置不同的饲料配方。同时,在饲喂仔猪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定时定量,尽量先饲喂精料,再饲喂青料,为猪提供的水源一定要保证干净卫生。秋冬季节要将猪场的保暖措施做好,夏季则需要注意猪场的防晒和降温工作,切忌饲养密度过大。因此,在猪栏建设过程中,其比例应该根据饲养猪的数量而定,为猪创造一个更好的活动空间。
(3)加强兽医卫生管理。应做好猪舍内部的环境卫生工作,及时清除粪便,让猪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生长。同时加强对猪舍的消毒,定期杀灭老鼠、蟑螂和苍蝇。
4、疾病防治
(1)建立消毒机制。不管养猪场的条件怎样,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配备相应的消毒设备和消毒环节,如设置消毒池、紫外线灯和洗手液等,建立良好的消毒机制。
(2)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加强春季疫苗接种工作,提高猪体免疫力,确保仔猪的存活率。

生态养猪新模式――自然养猪法

“自然养猪法”是韩国自然农业协会会长赵汉硅首创推广的“自然农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理论是:顺应自然规律,挖掘生物潜能,降低养殖污染,保持生态平衡。核心技术是:回归传统农业方法,发挥微生物及酵素效能,就地取材自制生产资料,以替代化学产品投入。主要目标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产品质量,节约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现将其技术要点、示范成效介绍如下:
一、发酵床技术
“自然养猪法”的核心技术是发酵床技术,其要点是:以地下式发酵床为主要形式,在地面以下挖深90厘米,填满圈底有机垫料。这样,圈底就变成了饲料工厂,猪排泄出的粪尿被微生物发酵后变成其可口的食物,因此,猪舍不需要清除粪便,也无臭味,无蛆少蝇,而且发酵的圈底在冬季温度可自然升高,能达到35℃以上,特别温暖,有利于猪的成长发育。
发酵床技术的关键是HM垫料发酵基的使用。HM垫料发酵基的主要功能是:促进畜禽粪尿的发酵、分解,防止恶臭产生,改善养殖环境;抑制有害菌的产生,提高畜禽免疫力。其主要成分有: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放线菌、真菌等多种有益复合菌种,以及豆粕、麸皮、玉米面等有机载体。垫料选择:垫料要求具有保水性、透气性和一定的微生物营养源。垫料选择应因地制宜,适时择用,南方以稻壳、稻糠、竹锯末、珍珠岩为主,稻草、树叶杂草粉碎后也是很好的垫料;北方以玉米秸秆、花生壳粉、玉米芯粉、草粉、珍珠岩为主。
垫料厚度要求:一般猪舍中垫料的总厚度约为80厘米~100厘米,冬季垫料厚,夏季垫料相对薄一些。垫料厚度不低于45厘米,单个发酵床垫料体积不少于10立方米。
垫料发酵操作方法:①在冬季发酵垫料时,先将HM垫料发酵基在30℃~40℃的温水中浸泡8小时~10小时,目的是激活HM垫料发酵基。②其他季节发酵垫料时,将HM垫料发酵基与细碎的玉米面、菜粕和麦麸混合物拌均,目的是给微生物提供多种营养的同时加大HM垫料发酵基与发酵原料的接触面积。
混料发酵:①集中统一制作法:即在舍外按各猪舍的体积计算好各种垫料的用量,将各垫料按比例混均,在冬季发酵时,将第一种预处理过HM垫料发酵基分次加入水中,边搅拌垫料边加水,调水分至50%~60%(即手握时手心发湿,但指缝不滴水);其他季节发酵时,将第二种预处理过的HM垫料发酵基分次撒入垫料中,混合搅拌均匀,调水分至50%~60%,然后堆成高1米左右、宽1.5米~2米,长度不限的长方体,堆好后上半部用编织袋或长秸秆类物料覆盖,以减少水分的蒸发,然后将温度计插入物料30厘米处。混合堆积发酵,温度达55℃以上保持5天,然后翻堆,翻堆后温度达55度以上时再发酵5天,然后将堆高降低,待温度平稳下降至环境温度,即可将垫料填入猪舍。经过上述发酵,不仅对垫料进行了无害化处理,还保证了功能微生物菌种能够大量繁殖和定殖。②舍内直接制作法:将选好的垫料、HM垫料发酵基按比例在猪舍发酵池内充分搅拌均匀,再加水搅拌,调水分至50%~60%,然后进行堆积发酵。发酵方法同舍外方法,注意发酵池内要预留一定空间,便于垫料搅拌、翻堆等到操作。
铺设垫料:垫料经过无害化处理,温度下降平稳后,摊开垫料时有清爽的酸香味,没有异臭味,说明垫料已发酵成功,即可将垫料摊开(运送)到每一个栏舍,按要求铺设高度。
二、猪群管理要点
设置足够的饲槽和饮水器,保持每头猪都能正常自由采食和饮水。采用自然法养猪时,可适当减少饲喂量,但24小时不能断料。饥饿的猪会吃垫料,猪采食过多的垫料会导致胃溃疡,影响生猪健康生长。
应经常检查猪群生长情况,大小、强弱差异较大时须重新分群。分群原则:夜分昼不分。从断乳猪(约7千克)到长成大猪,随着猪体重增大,粪尿排泄量不断增加,饲养密度应作相应调整。密度太高,垫料表面会非常潮湿,可能会产生氨味。
适当减少饲喂量,为使生猪排泄的粪尿快速分解,饲料喂量应控制在正常量的80%左右,即喂八成饱。生猪一般有在固定地点排粪、撒尿习惯,管理人员待粪便成堆时挖坑填埋即可。
盛夏季节要完全打开通风窗,必要时开启强制通风系统,使舍内空气能够对流,降低舍内温湿度;另在饮水中加点绿豆水,可降低猪体内的燥热感。

三、显著的试验示范效果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八戒国家生猪活体储备基地引进“自然养猪法”后,在山东省畜牧办公室、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指导下,通过对比试验,总结起来有以下主要成效:
1.真正解决了养猪业污染问题。走进“自然养猪法”的猪舍,没有异味感,空气清新;地面由于填满干净的圈底有机垫料,及时翻埋,没有污水、粪便;圈底有机垫料干净卫生,铲起来松软适度,放到鼻边轻嗅没有普通猪舍的过度臭味。
2.大幅度提高了劳动效率。采用自动饮水和自由采食,垫料可3?4年更换一次,省工节力。普通猪舍清除粪便占用了大量的劳动力,由于免除了猪圈的清理,主要工作就是添加饲料,一人就可饲养上千头生猪,提高劳动效率可达60%以上,有利于生猪饲养的规模化、工厂化发展。
3.增强了猪的抗逆性,加快了生长速度。温床式的生活环境,极大地降低了普通猪舍冬季水泥地面冰冻的应激。同时,由于微生物发酵,垫料下温度较高,杀灭或抑制了细菌、病毒的繁殖,有利于猪的健康生长。生猪处在自由逍遥的生存环境中,抵抗各种疫病的能力增强,兽药、疫苗使用数量下降,生长速度大大提高,饲料转化率提高,一头猪可节省饲料10千克,增加体重3.5千克,生产效益大幅度提高。
4.出栏生猪肉质更加安全保健。生猪较少感染疫病,一般采用较为安全健康的中草药制剂进行健康保健,生猪体内没有药物及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经过微生物分解发酵的粪便及垫料,部分转化为猪喜爱采食的有益微生物,并且由于生长环境的改善,猪饲料转化率大大提高,生猪采食的饲料中各类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含量更加合理,生猪的免疫能力显著增强,猪肉品质更加营养健康。
5.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每头生猪可节约用料、用水、用电、用煤成本约50元,节约兽药、疫苗费用大约10元,节约劳动力成本大约20元,增加销售收入大约40元,增收节支总量可达110元,收益十分明显。如果一处猪舍面积为1000平方米,每批饲养700头,年出栏可达2000头,猪舍等固定资产投资大约为20万元,当年就可收回全部投资,并有盈余,具有社会推广应用的良好前景。

鱼-瓜-稻高优种养模式的管理技术


榜头镇是一个人多地少、具有14万人口的大镇,人均耕地不足200 m2,土地资源十分紧张。推广鱼一瓜一稻高优种养模式,1年3收,既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效益,又增强了地力,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将其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1冬闲III养鱼技术要点
1.1稻田的选择和稻草的处理

选择排灌方便,上游和周围无工业污染,避风向阳,保水保肥又相对连片的平洋田或山垄田。水稻收割后将稻草撒开,不能成堆。

1.2开沟、筑埂、埋管

视田地大小挖好十字或井字沟。沟深约50 cm,沟宽约80 cm,沟土可用于加筑田埂,做成宽50 em、高80 em的田埂。埋设长l m、直径8 cm的竹管各l根于进出水口处,高出田面4050 cm,保持沟深1 m左右。

1.3放养鱼种

在国庆节后到江西省或本省的莆田、福清等地批发市场购买小规格鲤鱼、草鱼成品鱼种。一般每公斤45元,每667 m2放鲤鱼200~250尾(每公斤68尾)、草鱼40尾(每公斤3~4尾)。

1.4科学田管

一是利用田埂种植黑麦草;二是采用流动活水,田面保持水深40 cm左右,适放生活用水,严禁一切工业废水;三是投入一些杉松树枝梢在田中,防止偷电鱼和鸟危害,也可养狗防止偷电鱼者;四是于翌年24月分3次每667 m2投放菜籽饼25 kg,割草喂鱼应保持新鲜,必须把前1日余草捞除;五是在运送和放鱼期间应小心轻放,防止鱼鳞受到损伤,一般不会发生鱼病,若有发生,可用敌百虫等药物及时防治。

2黄瓜栽培技术要点
2.1精细整地。施足基肥

精细整地,整成畦宽110 cm(畦面95 cm左右)、沟宽40 cm、畦高25 cm的畦。每667 m2施猪牛粪或沼渣2500~3000 kg、草木灰120 kg。

2.2选用高产优质品种。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选用明研3号台湾大吊瓜,每667 m2产量均在 4000 kg左右。应在惊蛰前播种,用地膜覆盖,一般情况下都不需要中耕除草,只要将疏通沟的土培在根部即可。

2.3插架、绑蔓

插架盘蔓,蔓长达40 em绑1道,以后每隔4节再绑1道。

2.4病虫防治

病害有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疫病等,可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农药进行防治,虫害有黄守瓜、蚜虫,可用敌杀死和乐果防治。

2.5适时采收

从播种前到收获5560 d、谢花后810 d采收为宜。一般每667 m2产量4000 kg左右,高产的可达4500 kg。

3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3.1选用良种,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选用生育期适中或较短的,产量高且秧龄弹性比较大的特优组合或汕优46、汕优63、冈优669 等,在6月中旬前播种(秧田另选),稀播种且秧龄控制在35 d以内,可使用多效唑培育三叉壮秧。

3.2合理密植

一般每667 m2插2万丛,丛插2粒谷秧,插足基本苗6万~7万苗。

3.3合理施肥

施肥应掌握攻头、保尾、控中间的原则。每667 m2施N 10~12 kg、P2 05 lO一12 kg、K2 O 8~lO kg。基、蘖、穗肥比4:4:2,基肥N 5 kg、 P205 5 kg;插后5~7 d施分蘖肥,施N 5 kg、P2056 kg、K:0 4 kg,促进低节位分蘖早生快发,穗肥看苗情而定,一般施N 1 kg、K:0 4 kg,促进穗大粒多。

3.4科学管水

水管应掌握活水降温,浅水分蘖,够苗排水控苗,抽穗开花期保持浅水层,干湿交替到成熟的原则。

3.5及时防治病虫害

采用高效低毒的农药,重点防治稻瘟病、细条病、纹枯病,螟虫和稻飞虱。根据虫情和病害测报及时喷药防治。稻瘟病每667 m2(下同)用三环唑 150 g对水100 kg或克瘟散100 g对水100 kg,纹枯病用井冈霉素20 g对水100 kg,细条病用叶青双 100 g对水50 kg,螟虫用20%辛硫磷三唑磷乳油150 g对水75 kg喷雾防治。破口抽穗时用杀虫双 250 g+好劳力乳油150 g对水100 kg喷雾防白穗,后期用蚜虱克星50 g+好劳力乳油150 g对水100 kg喷雾防治稻飞虱和螟虫。

4效益分析

据测算,采用这一模式,每667 m2产鲤鱼90 kg,单价16元kg,产值1440元;产草鱼30 kg,单价14元kg,产值420元,仅一季鱼产值1860 元。黄瓜产量4000 kg,单价1.6元kg,产值6400 元。稻谷产量500 kg,单价1.8元kg,产值900 元。三季总产值9160元,扣除成本后经济效益在 5000元左右。但这一技术只限第1年,第2年应改为1年2熟(养鱼、种瓜),可节省大量的人工成本。

河蟹高效养殖的“湖北模式”:池塘“3+5”生态养殖模式



河蟹池塘“3+5”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为将河蟹(商品蟹)池塘养殖期划分为3个月和5个月两个生长阶段:第一阶段为3-5月份,共3个月,为蟹种(扣蟹)小池塘强化培育阶段,投放密度控制在5000只/亩左右,河蟹蜕壳两次,培育成活率50%以上,出池平均规格达20xx湖北省在仙桃、洪湖、汉南、汉川等地进行了河蟹池塘“3+5”高效生态养殖模式的示范推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十分显著。现将仙桃市示范情况总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养殖条件
示范池塘为相邻的两个池塘,其中大池塘为商品蟹养殖池塘,面积20xx11月初清塘消毒,大池塘在3月初清塘消毒。先排干池水,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修整池塘边坡,再进水10厘米,然后用生石灰75千克/亩消毒并使用“龙虾恨”杀灭小龙虾,防止小龙虾进入池塘破坏水草和影响河蟹的正常生长。
(2)建好防逃设施:防逃设施采用钙塑板建造。钙塑板埋入土中10~20厘米,高出地面50厘米左右,在池角处建成弧形,外侧用木桩或短竹竿固定。
(3)水草种植:池塘消毒10天后开始种植水草,采用条播种植的方式。小池塘种植伊乐藻,大池塘种植轮叶黑藻,水草种植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60%左右。在种草前每亩施经发酵腐熟的有机肥50千克。
(4)螺蛳投放:清明节前,大池塘亩投放活螺蛳250千克,6月补充活螺蛳100千克/亩。螺蛳要均匀遍撒于池内,防止局部密度过高造成螺蛳死亡。
3.苗种投放
(1)蟹种投放:1月15日在小池塘投放规格为200只/千克的蟹种175千克进行强化培育。在投放前先将蟹种连同网袋在池塘水中浸泡1分钟左右,提起搁置2~3分钟,再浸泡1分钟,再搁置2~3分钟,如此反复2~3次,再将蟹种分开轻放到浅水区或水草较多的地方,让其自行进入池塘。5月10-20日在小池塘下地笼捕捞大规格蟹种投放到大池塘,大池塘累计投放规格40只/千克左右的大规格蟹种450千克,密度为900只/亩。小池塘在5月底清塘消毒后进行常规鱼种养殖(小池塘在此模式中的作用为充分利用空闲期,其后期生产情况不纳入本次统计分析)。
(2)鱼种投放:大池塘先后投放规格150克/尾左右的鲢鱼种30千克、400克/尾左右的鳙鱼种200千克以及鳜鱼寸片400尾。
4.养殖管理
(1)饲料投喂:本次示范采用河蟹专用配合饲料投喂,扣蟹在第一次蜕壳前投喂粗蛋白35%~36%的1号料,第二次蜕壳前投喂粗蛋白32%~33%的2号料,第三次蜕壳前投喂粗蛋白30%的3号料,第三次蜕壳后直至养殖结束投喂粗蛋白40%、粗脂肪5%以上的4号料。饲料定点均匀投在浅水无草区,每天早晨及傍晚各投喂1次,傍晚的投喂量占70%。日投饵量占河蟹体重的3%~5%,具体投喂量根据水质、水温、天气、摄食、生长、蜕壳等情况适当增减。
(2)水位调控:池塘水位前期控制在30厘米左右以促进水草生长,然后随着水草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其中4-5月平均水深为50~80厘米,6月保持在100~130厘米,7-8月加到最大平均水深150厘米,9-10月保持水深120厘米左右。
(3)水质调节:池塘前期通过施肥保持一定的肥度防止青苔大量滋生。夏季高温季节每周换水1次,春季、秋季每半月换水一次。当河蟹进入成熟期大量上岸时,增加换水次数,每隔2天换水一次。蟹种入池后,全池定期泼洒改良水质的微生态制剂,间隔期为15~20天,7、8月高温季节间隔期为10~15天。
(4)水草管理:大池塘在放苗之前,水位不能超过50厘米,以利于水草快速生长。待水草生长较快时,在6月初把草的上部割去,使水草重新长出新芽,防止高温季节水草浮起来后大量死亡。水草过密要及时进行适当清除,水草过少要及时进行补栽。水草浮起或腐烂要及时捞起。发现水草的顶部露出水面就立即割除以防止水草底部发黄并减少水草的虫害。
(5)底质调控:在正常生产季节,间隔10~15天全池泼洒改良底质的微生态制剂一次。养殖后期池底积淤较多、水体透明度低时,用生石灰10~15克/米3化水全池泼洒,连续使用两次,间隔期5~7天,期间停用微生态制剂。
二、示范结果
1.收获情况
捕捞从9月30日到11月上旬结束,共收获河蟹2521.6千克,亩产126.1千克,平均规格160克/只。鳜鱼、鲢鱼、鳙鱼总产量1260千克,亩产63千克。
2.效益分析
累计投入8.01万元,其中河蟹苗种0.91万元(扣蟹175千克,单价52元/千克),鱼种0.18万元,饲料费用合计4.44万元(颗粒饲料6000千克,均价6元/千克。螺蛳7000千克,单价1.2元/千克),塘租费0.8万元(400元/亩),草籽0.12万元,生物制剂及药物费用0.56万元,捕捞及其他费用1万元。具体收益情况见表1。
三、分析与讨论
1.本次示范将成蟹养殖过程分为3个月和5个月两个养殖阶段,相比常规池塘养殖方式,“3+5”养殖模式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蟹种通过集中强化培育,增强了体质,提高了放养后的成活率。二是蟹种在5月中旬投放到大池塘(商品蟹养殖池塘),错开了传统的投苗时间,确保在蟹种未转入大池塘养殖之前,大池塘有充足的时间种植水草,为河蟹中后期蜕壳、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三是准确掌握5月份蟹种放养的数量和质量,避免了饲料投喂的盲目性。
2.本次示范过程中,水草在6-9月不同程度受到了虫害的破坏。根据观察,破坏水草的水生昆虫至少有两种:目前已经确定在6月份危害水草的昆虫为二叉摇蚊属的thanatogratus(种名,目前无中文翻译),其他昆虫种类尚待进一步确定。本次示范中我们尝试了多种药物防控水草的虫害,实践证明1%的阿维菌素效果相对较好。
3.本次示范的池塘除了常规清塘消毒外,还专门使用“龙虾恨”消灭小龙虾,有效避免了小龙虾对河蟹以及水草的危害。本次养殖过程中水草始终较好,河蟹养殖成活率高达87.6%,由此可见消灭小龙虾对于保护水草、提高河蟹成活率效果显著。
4.本次示范在池塘未安装微孔增氧设施的情况下,取得了河蟹亩产126.1千克、平均规格160克/只以及亩效益9275元的较好结果。如果安装了微孔增氧设施,相信亩产突破150千克、亩效益突破1万元是完全可能的。
湖北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汤亚斌马达文易翀

龙虾养殖、河蟹养殖、鳜鱼养殖生态立体养殖模式


龙虾、河蟹、鳜鱼生态立体养殖模式,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提高水体养殖产量,增加了养殖效益,是一种生态立体高效养殖模式。现将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池塘条件

龙虾、河蟹、鳜鱼生态立体养殖,池塘面积30~50亩,水源充足,水质清无污染。池塘东西向,光照充足,水深保持1.8~2.2米,池埂宽不渗漏,每个池塘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每10亩水面配投饵机、增氧机各一台。池塘交通、电力配套,生态环境良好。

二、放养前的准备

1.每年冬季抽干池水,曝晒池塘,清除过多的淤泥和杂物,保持淤泥深10~15厘米。苗种放养前10天注水10厘米,每亩用生石灰150公斤化浆后全池泼洒,彻底清塘。2~3天后注水,注水时要严格过滤,以防敌害生物和野杂鱼进入池内。水注到1米时,每亩施发酵好的有机肥150公斤,培育浮游生物。
2.移栽水草。俗话说蟹(虾)大小,看水草,水草是龙虾、河蟹栖息、避敌脱壳的场所,能净化水质,防暑降温,又是龙虾、河蟹的好饵料。水草以伊乐藻、水花生、苦草等为主,覆盖率稳定在60%以上,分布均匀。种植水草可以充分利用水体,利于龙虾、河蟹、鳜鱼立体分布。
3.投放螺蛳。每年清明节前,亩投放经消毒的螺蛳200~300公斤,螺蛳是龙虾、河蟹的优质饵料,可改良底质,提高龙虾、河蟹品质和水体自净能力。

三、苗种放养

1.龙虾。规格每公斤40~60尾,每亩投放10~15公斤,虾苗放养在3~4月份,投放时间宜选择在早晚或阴天进行,虾苗离水时间不超过2小时。药物诱捕及来路不明的虾苗不要投放。苗种要求品种纯正,体质健壮,规格均匀,体表光滑,附肢完整、无损伤,无寄生虫,同一池口要一次放足。
2.蟹种。规格为每公斤160~200只,每亩投放250~350只,要求品种纯正,体质健壮,规格均匀,经3%食盐水消毒后入池。
3.鳜鱼。投放经强化培育规格达5厘米以上的鳜鱼苗,每亩投放12~16尾,品种为大眼鳜,放养时间为5月中旬。

四、饵料投喂

1.龙虾、河蟹为杂食性,且生性贪食。饵料投喂要坚持两头精、中间青、荤素搭配和四看四定的投饵原则。养殖前期以动物性和龙虾、河蟹专用颗粒饵料投喂为主,高温季节以小麦、玉米、水草等植物性饵料投喂为主,一般每天投喂2次,其中以下午投喂为主,占全天投喂量的70%,上午投入深水区,下午投入浅水区,日投饵量为存池龙虾、河蟹量的4%~6%。
2.颗料饲料要求无霉变、无污染、无毒性,不得添加国家禁用的添加剂和抗生素。青饲料要柔嫩、新鲜、适口,经消毒后投喂,青饲料应专设固定的食台,食台附近每周消毒1次,及时捞除残渣余饵,以免腐烂变质,污染水体。
鳜鱼主要利用鱼池中低值鱼类作为饵料,不专门投饵。可事先在池中投放部分怀卵的鲫鱼和抱籽青虾,让其在池中自然繁殖,作为鳜鱼补充饵料。

五、日常管理

1.水质管理。春季水位保持在0.6~1米之间,浅水有利于水草生长、螺蛳繁殖和幼虾、幼蟹脱壳生长。6月份以后注入新水,使水位保持在1米左右,高温季节水位保持在1.5米以上。常注入新水,有利于促进龙虾、河蟹、鳜鱼摄食和加速生长,注水时尽可能先排掉部分老水,再注入新水。定期泼洒生石灰,一般每半月每亩泼洒生石灰20公斤,炎热天气、阴雨天,适时开启增氧机,使池水保持肥、活、爽,以加速龙虾、河蟹、鳜鱼生长,达到高产、稳产。提倡使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使池水保持肥、活、爽。
水草不足要及时移栽,水草过密,可每隔10~15米用刀割一条宽3~5米通道,以确保鱼池有足够的受光面。
2.定时巡塘。要坚持早、中、晚三次巡塘,定期捞除池中残饵杂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遇有异常天气,需增加巡塘次数。对苗种放养、投饵、注水,用药等情况,做好详细记录。龙虾、河蟹对化学药品较敏感,养殖过程中要严防水质受工业污染和农药污染。
3.病害防治。要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一方面选用优质苗种、合理混养、科学投饵,提高龙虾、河蟹、鳜鱼自身抗病能力;另一方面加强水体消毒、种草布螺和使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为龙虾、河蟹、鳜鱼生长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尽量使用生物鱼药和生物制品防病治病,提倡使用中草药。
4.适时捕捞。龙虾放养2个月后,鳜鱼放养3个月后,可将规格达50克以上龙虾,尾重达半公斤的鳜鱼,起捕上市。让小规格龙虾、鳜鱼生长,提高池塘净产量。河蟹一般在10月份开始捕捞。

徐承旭

池塘里常规鱼黄鳝高产高效综合养殖新模式



在主养鲢鳙草鱼的池塘中,同时设置专用网箱养殖(或暂养)黄鳝,每亩可产商品鱼和黄鳝各500公斤,纯利万元以上,是充分利用水体,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的良好综合养殖新模式。

1、池塘条件和消毒

池塘面积5~10亩,保水深2~2.5米,光照充足,环境安静,水量充沛,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池底较平坦。鱼鳝放养前要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杀灭病虫害。用量是:干池(池底水深约10厘米)每亩75公斤化水全池遍洒;或带水(按1米水深计)每亩150公斤化水全池泼洒。7~10天后投放鱼种。

2、网箱设置和水草移植

池塘设置网箱,每只网箱面积15~20平方米,但网箱总面积不超过池塘总水面的20%。网箱的设置有两种形式:即固定式和自动升降式。网箱成排排列,两排为一组,两排之间是投饲管理的人行“桥”,上“桥”处为看守棚。固定式采用长竹木桩打入池底,每个网箱四个桩,相邻的网箱可共用木桩,木桩要求粗而牢,入泥深而稳,高出正常水面80~100厘米。桩排列整齐,纵横都各在同一直线上,桩与桩间还可用尼龙绳相连,并向箱外端拉纤绳固定,使桩更加稳固。网箱四角绳头各稳系木桩,并拉紧张开网箱,使网箱上缘高出水面60厘米以上防逃。自动升降式是以油桶等浮力大的物体代替木桩,并按网箱大小用钢筋角铁或竹木材料水平固定框架,网箱四角绳头系于架上的竖桩。自动升降式网箱能够随水位自动升降,暴雨和洪涝对其防逃效果几乎没有影响。另外,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在两排箱之间搭人行管理桥,还便于在箱的四周全部搭上人行桥,为多设饲料台投饲、观察黄鳝以及其他操作提供十分便利的条件,但造价比固定式稍高。网箱中移入水草的品种以水花生最为理想,它能起到防暑降温、净化水质、支撑鳝体和提供优良栖息场所的作用。在长江中下游,每年3、4月份就可从野外收集水花生种源移入网箱培植。网箱中水草占80%以上水面,水草生长繁密后才能放养鳝苗。

3、苗种放养

池塘中的鱼种在冬春放养,宜早不宜迟。每亩放养白鲢尾重0.2~0.25公斤的150尾、尾重0.075~0.13公斤的300尾,鳙鱼尾重0.2~0.25公斤的100尾,草鱼尾重0.2~0.25公斤的180尾,团头鲂尾重0.05公斤的30尾,鲫鱼尾重0.025公斤的100尾。另外,还可增加套养部分夏花鱼苗培育鱼种。鳝苗的放养因目的不同,放养时间有早晚。如考虑生长增重和季节差价双重效益的,放养时间3~4月份即需开始,放养早,生长时间长,增重量大;如只是为了赚取季节差价,不图增重,那么冬前的秋季投苗暂养亦可。网箱中黄鳝放养密度每平方米2~10公斤。如考虑双重目的的,放养密度要小,冬季暂养放养密度可大;有技术经验放养密度可大,反之放养量应减少。黄鳝苗种的放养必须严把苗种质量、大小分养和放养前浸泡消毒“三关”。

4、饲料投喂

鱼类的饲料是配合饲料、菜饼和草类;黄鳝的饲料主要是配合饲料和蚯蚓、小杂鱼虾、鲜鱼肉、螺蚌肉、畜禽肝肠肺等鲜活饵料。要求饲料新鲜,营养丰富,大小适口,在饲料台上投喂(网箱中黄鳝的饲料台每2~5平方米设一个,用网布、竹片做成“板罾”式,每个长宽60~40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沉于网箱边缘底部)。鱼类投饲上下午各一次,黄鳝傍晚喂食一次即可。天气晴,水温适宜(鱼类18~32℃、黄鳝21~28℃),水质好,个体大,吃食旺,饲料多投,否则喂食量应减少。

5、施肥和水质管理

施肥的原则是重施基肥,巧施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池塘彻底消毒后3天,按每亩施发酵后的有机肥300~400公斤作基肥,养殖过程中常施发酵后的有机肥作追肥,使池水保持“肥、活、嫩、爽”,透明度30厘米左右,不发生鱼类重浮头。15~20天洗刷一次网箱四周,使箱内外水体能够充分交换,黄鳝就可适应。池塘水质不良应科学开启增氧机或换注新水。

6、病害防除

鱼类和黄鳝病害防除应采取常规的综合措施,即放养前池塘彻底消毒,选养体质健壮的苗种,苗种放养时浸洗消毒,饲料中经常添加消炎杀菌灭虫的药物,每隔20天左右池塘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和敌百虫交替遍洒一次。鱼类常见病是烂鳃、肠炎、赤皮和暴发性细菌病,黄鳝常见病是肠炎、赤皮病,要及时预防,发现有病及时对症下药治疗。

7、池塘巡查

每天早晚巡塘,观察鱼类和黄鳝活动情况,防止鱼类浮头泛塘。经常查看网箱是否破损和木桩绳索的稳固性,防止畜禽鼠鸟等为害。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934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